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1月11日至13日,华北科技学院创业基础教研室利用3天时间采用工作坊(workshop)形式,讨论和交流近一个时期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学习最新创业教育理论相关知识与应用。

第一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摘要: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国家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的科研现状,详细分析了当前的突出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国内外部分优秀大学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科学方法及成熟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以期更加全面地提高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方仲炳(1964-),男,湖北罗田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许秀茹(1986-),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本领。一般来讲包括信息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五个方面。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可使学生对已学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自发地查阅相关信息,掌握学科整体研究状况及最新进展,与此同时,其自身的思考质疑能力、资料搜索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及耐心、细心、坚持等品质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很多大学都在不断地探索、借鉴和积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与经验,并逐步构建研究型的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许多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试点走向推广应用。在这其中,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突破的人才模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点,它们相继以自身的学科特色为基础,大力改革本科课程教学方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及政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在“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学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弹性学分制,坚持严进严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向着多科性、研究性、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迈进。

一、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及分析

毋庸置疑,大学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平台,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已有学术成果,而且要成为批判性思维的殿堂、原创性知识的源泉。华北电力大学在注重夯实本科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原有科研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创新,总结出了“合格+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和“四模块”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教学和校外工程实践教学四部分);在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建立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电网调度等仿真系统;设立了创新人才实验班,探索培养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和良好工程素养的高素质拔尖人才;等等。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的基础上,对专业教育实行分类指导,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扎实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2009年,我校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DI中国大学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各类奖项共计19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共计212项。2009年,“冯如杯”第五届全国高台人力飞行大赛中,我校的选手获得竞技类一等奖。2010年12月,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北京市二十五所高校参加的“首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中,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的法学专业击败多所法学名校,获得亚军。

但是,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操作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统计历年竞赛及论文发表、研究相关科研激励政策制度后,笔者发现当前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培养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内涵认识不清,活动参与度不高

在调查中,不少学生认为科研创新是指在足够资金和资源的保障下,经过专门的立项,由专业的团队所进行的改善现有技术或创造新技术的活动,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没有实力去开展科研,认为科研创新和自己的学习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并对校内外一系列的学术科研活动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是畏惧感。

2.科研创新成果较少,表现形式单一

笔者分别对我校某学院两个专业、三个年级(大二、大三、大四)进行了“关于大学本科生专业论文发表调查”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大四阶段,只有2%的学生发表了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其他年级学生尚未发表任何形式的专业成果。除了发表论文外,大部分的科研创新成果都是以竞赛获奖等级为表现形式,这无形中造成了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短期突击的不良氛围,致使许多科研创新活动周期短,缺乏广度和深度。

3.科研培训规模较小、分布零星,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学校尚未实现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性、系统性培养,现有培训规模只限于部分优势专业,缺少专门的辅导机构和场所,创新和实践平台也不健全。另外,作为主体之一,教师在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普遍希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指导,经常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学术互动。

4.学校的创新激励制度宣传力度不够,普及面不大

尽管我校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未能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长期的宣传和普及,尤其缺少对入学新生科研创新激励、奖励制度的说明。因此,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致使出现学校苦于培养措施收效甚微、教师苦于科研项目保障不够、学生则苦于参加活动鼓励太少的现象。

究其原因,产生这些问题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长期接受的传统应试教育,在思想上形成了重书本、轻实践的错误观念,直接导致他们缺乏科研创新的意识和积极性,动手能力差,表达能力不强,尤其缺乏自信心。在调查中,将近70%的学生表示由于“自觉水平不够”而不愿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其次,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仍然沿袭着课本加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力度、重视程度不够,只停留在基础性的启示阶段,指导方式呈现出偶发性、个别化、指标化的特征。再次,高校仍旧把考试和及格率作为考核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定位为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能力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同时与此相关的考核验收、评优奖励等配套制度也不健全。最后,学校制定的以科研创新为主题的各项政策措施缺乏统一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实践平台多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另外很多活动程序设置复杂、偏重结果、忽视过程。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加之该群体课余生活方式“室内化”的趋势,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无形中导致了学生阅读量的大幅下降,信息的繁杂取代了知识的积淀。

二、国内外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作为高校改革的缩影,我校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了国内其他大学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前进与困扰。随着世界经济呈现知识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创新发明能力、独立研发实力、核心科学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为内容的“软实力”逐渐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各高校在推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完善体系的同时,需要放宽视野,多渠道地更新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

1.国外大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

纵观世界,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西方国家率先认识到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成熟制度。从下列典型国家成熟的培养制度中,笔者找到了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即这些大学都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训练课程或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本科教育的基础,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美国以研究型大学为特色,历来有注重本科生科研的传统,从麻省理工1969年首创“本科生科研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以来,很多研究型大学都纷纷设立自己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在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上,注重体系化建设以及培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衔接性,大学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体系,例如针对新生开设小组讨论课、以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s)为代表的高级研讨课程及包括写作、推理、探究方式等方面的科研方法论课程;组织学生进入课题项目组参与研究生或教室的科研活动;设立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提供进入企业或研究机构从事实践和科研训练机会;在校、州及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各种组织机构,提供科研活动、计划、经费及研讨会等资助;等等。

德国大学教育理念主要受洪堡的“完人”与雅斯贝尔斯的“全人”教育理念影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术人才与高级专门人才。德国大学一项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研讨课(Seminar)处在所有教学方式的中心位置,它包括初级研讨课和高级研讨课。研讨活动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在教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定期聚会,共同探讨新的知识领域,研究高深的科研课题,这种教学方式催生了德国大学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创新力。

日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基本教育国策,提出“创造性科技立国”口号,实行“二十一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日本大学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能自由发挥的良好科研氛围,一般都设有24小时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课题,制订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统筹实验时闻、安排实验用具。这一系列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2.国内大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比较而言,我国教育界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相对较晚。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等教育改革为依托,最初加强的是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世界先进大学的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人学等一批研究型大学也开始把科研训练引入本科生教育,把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尽管还存在着固有教学模式束缚、科研创新积淀薄弱、配套举措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部分优秀院校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从1996年至今,清华大学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课外学术科研项目支持计划,主要包括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实践调研创新平台、SRT挑战杯专项、累进支持基金等互为补充的支持计划。如SRT项目面向全体本科同学,主要由教师立项,学生全程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SRT挑战杯专项则由学生自主立项,并根据项目的学术背景来邀请指导教师;而实践调研创新平台则面向人文及社会调研类项目;每年支持的各类项目近600项。

北京科技大学实施创新加实践的模式,在校内,学校针对理科与工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专门建立了大学生自然实验中心与工程训练中心两个校级本科生创新基地,以及土环、冶金、材料、机械、信息5个院级本科生创新基地;在校外,连续4年学校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与1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共建了145个实践基地,覆盖了学校全部的44个本科专业。

在科研训练方式上,北京交通大学构建了纵向覆盖公共、专业基础和专业3个层次,横向跨越科研训练方法课程、科研训练项目实践、学科竞赛3个平台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其中科研训练方法课程形包含了科学思想发展类、科学研究方法类、科学研究工具类、科学研究规范类、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类课程。

此外,国家于2006年挑选首批10所高校进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工作,并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了300多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力地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大学生课外学习钻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挑战机会。

三、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完善

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有效措施,而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决定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程度。华北电力大学在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转变;由单一的、应用型科学体系向多科性、研究型学科体系的转变;由传统的、经验化管理模式向开放的、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在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中,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符合学科特色、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学方案。为了推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有效开展,本文综合学校的现状和不足,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彻底转变教育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我校已经不再把大学生科研活动置于教学计划之外,而是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下一步则需要加大力度,彻底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思维的大转变,明确地认识到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彻底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科研创新为辅的错误认识。学校应提出更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改变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无序分散状态,帮助学生脱离一味地追求参赛评奖的状态,培养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科研活动。各学院作为学校的主体构架,要针对学院自身的专业特点,区别对待不同年级学生,在学校提出的框架内进一步制订比较详尽的大学生科研活动培养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地以工作报告、实地调查、文章、专利许可证申请等形式总结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独立准备报告和公开讲演的能力,参加创造性辩论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工作使自己获得的知识、能力、技巧,在创新性方面得到逐渐的发展。

2.科学设置研究课程,调整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学校不仅要着力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还应该借鉴其他大学的经验,开设有关科学研究知识的专门课程,并将其划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其中,公共课由学校统一安排,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想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科研、了解创新,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科研的理论知识;专业必修课由各教研室独立设置,针对各自学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使学生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等。同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管理进行调整,尤其是要改变现有的教学评价方法,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

3.有力保障教师队伍,调动教学改革积极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大学的主体,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决定了大学核心竞争力,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培养水平,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进修,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研方法和科学思想,并及时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和指导大学生选择课题、寻找突破口、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最后,进一步鼓励教授率先示范,激发中青年教师参与学生科研活动的热情。每位专业老师结合自己学科领域的的一些现实和前沿问题,每学期拟定一个以上科研课题供学生选择;老师指导学生科研,以课时计算应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在岗位津贴、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中给予加分;倡导鼓励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并给予指导老师相应的鼓励。

4.重点增强学生自主性,设立专门机构和基金

作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象,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科研兴趣以及积极性、行动力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国外大学特别注意促进本科生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对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钻研。比如,著名的“伯克利模式”——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本科毕业学分要求为120个,其中学生可以用20个以上的学分来进行研究性工作,占总学分要求的1/6以上。

学校在制订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制度与措施方面,要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力度,并可考虑以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负责统筹、协调、策划和组织各类科技人文活动,学生以社团为平台,自我筹划、自我管理科研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优秀学生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或专项科研奖学金的奖励;对科研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在立功奖励、毕业分配、免试推荐研究生等工作中予以优先考虑。

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本科教育始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基础。而对学生来说,养成持久的甚至是终生有用的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科研创新环境,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遵银,王锡仁.军校学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海军院校教育,2003,13(6):63-65.

[2]刘兴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6):597.

[3]牛畅.中美研究性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8(3):99-100.

[4]陈瑶.浅谈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5,(12):73.

[5]高雪莲.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比[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87.

[6]王裕国.本科生科研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借鉴与思考[EB/OL]. http://211.swufe.edu.cn/sys/edt/UploadFile.

(责任编辑:沈清)

作者:方仲炳 许秀茹

第二篇: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1月11日至13日,华北科技学院创业基础教研室利用3天时间采用工作坊(workshop)形式,讨论和交流近一个时期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学习最新创业教育理论相关知识与应用。创业基础教研室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师资团队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人),通过“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截止2015年底,合计为8620名学生提供了创业基础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互联网+”教学模式

2015年7月20日,华北科技学院创业基础教研室主任燕波涛在“第二期《创业基础》种子师资培训暨创业基础普及研讨会”(昆明)上,作了“基于MOOC和翻转课堂的创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教学经验介绍。为了更好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理论授课的局限,燕波涛作为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带领创业基础教研室从零起步,以创业教学系统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面向全校1.6万余名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与服务体系,开发了创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面对“互联网居民”的90后大学生,学校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引领而不是排斥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限于知识的传播,而是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进步并提高沟通表达方式与思维能力。创业基础教研室利用基于MOOC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创建华科特色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PC或者手机端满足自主学习需求,教师通过大数据管理课程,学生在MOOC学习平台上学习的同时参加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还开发大量前置性学习资源,包括授课视频53个共计1283分钟,配套作业题53组;案例视频17个共计128分钟,配套案例思考题17组。实行以参与式教学为主的翻转课堂,课堂教学实现了模块化、项目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安排课后团队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把课堂作业整合纳入期末创业计划书。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模式下,学习时间分配灵活有效、提高了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个人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潜能。

学校创设创业框架,落实“一二三四创业教育工程”。一个中心:以育人为中心。创业教育的中心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不以培养多少位“大学生企业家”为考核标准。两条主线:以“课程”和“活动”为主线。课程是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强大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外各种创业竞赛、创业文化活动,以及创业辅导、孵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方资源:以学校、政府与社会三方资源为依托。学校创业教育需要开门办学,除了立足学校自有资源,还要走与政府、企业家、校友等多方资源融合之路。四个阶段:以创业启蒙、创业训练、创业验证和创业孵化四个阶段为创业人才培养模型。零基础学生可以逐级培养,起点高的学生也可以直接跳级培养。

学校开通微信公众号综合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类创业资讯并成功地应用于课堂互动教学中;通过“华科创业”QQ群构建了创业交流社区,有效加强了师生、生生沟通与交流。开通“华科创业学堂”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包括:创业知识传播、创业教学辅助、创业活动组织、创业团队对接、创业项目管理,内容及时推送,例如,2015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也是面向全国青年学生)的回信,就在第一时间推送到2000多名学生手机上。在部分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微信平台提供的案例素材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华科创业”QQ群作为社区交流服务平台,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放,目前累计已经聚集和服务了大批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介绍团队成员成为常态,创业讲座、辅导、访谈、竞赛等信息也在群里得到及时沟通。学校举办企业家讲座暨创业公开课,实现企业家进课堂。学校创业课程通过无缝对接创业计划竞赛,学生课内作业就是创业计划书,期末选出优胜者直接进入“创青春”(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学校复赛。

华北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蒋万金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看作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应对性举措;从根本意义上,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需要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植入创新基因,这样等到条件成熟时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然,这个“果”,可能是“创业”,也可能是“创意”,还可能是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刚说: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十分明显,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实践能力,而且还强化了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

服务体系建设效果

创业启蒙阶段,学校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思维与创业知识培养,重在通过参与式学习启蒙学生“创造价值”情怀,通过“开创事业”志向,“开拓创新”勇气,“不畏风险”精神与“整合资源”智慧等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就业方向。具体来说,创业基础的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核心。

学校认为:在O2O学习时代,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优化学习流程,及时回应与反馈学习效果,开展个性对话,善于用大数据分析学情、评估效果并实现快速教学内容的更新。华北科技学院创业教学团队,坚持“用创业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相信“起步就是与世界同步”,从2013年起步,一步一个脚印的搭建完整的创业教学体系,为迎接更多优秀创业型人才诞生而不懈努力。

学校借助课程教学环节服务平台,强化创业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转变,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2015年,学校先后推送精选创业资讯近50余期,有数万人次阅读相关信息;举办企业家创业公开课3次,近2000人次直接受益。作为课程学习成果,电子商务专业两个团队的创业计划书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比赛并获一、二等奖;国际贸易与信息管理专业2名同学获学校创业实践奖,并选送到2015年“互联网+”创业峰会路演,先后有数十位同学也通过他们获得创业实践的机会。

创业基础教研室主任燕波涛说: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在各个领域开创性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创业”并不仅仅“创企业”,而且要“创事业”,创业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加强创业教育不应过于强调创业之“术”,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企业成败论英雄。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此意义上,对于普及型创业基础教育来说,比起创业技能的训练,创业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

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整合校内外社会资源,已建立一支专家型创业导师库,鼓励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支持企业家兼职导师常态化。学校认为,创业教育教学与服务体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校创业教育以教学效果为目标、以认知规律为依据,将创业竞赛体系、企业家讲座内嵌在课程教学环节,突破了传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固有区别。在大数据、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理念与方法的创新运用上,学校利用学生在线访问与学习过程记录的大数据,根据对学生动态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与督学方案。学校借鉴“精益创业”和“设计思维”中挖掘真实需求、原型制作、最简可行产品(MVP)、快速迭代等方法,不断对课程进行内容和体验的优化。

在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选修课班级的276人调查中,99%的学生认为创业管理课程对其有极大帮助;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必修课(试点)班级249人调查中,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2014至2015第二学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跟踪调查中,28个专业174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重要性认可度达90%,对课程知识与技能了解度为100%,100%的同学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有了科学、理性的了解和认知。

市场营销B142班学生黄亚玲说:在学校创业教育实践中,我成立了“小葵的店”这一营销实体。2015年暑假前,当我发现学校14号楼的小麦公社旁边有一间空房,正适合做与学生闲暇生活对接的“窗口”。于是,我赶紧把房子租了下来。小店装修及最初的设计,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因为资金原因,我不得不在网上精挑细选,与同伴一起贴壁纸、涂油漆、组装货架、安装射灯。我们一起去考察花卉市场,去大棚挑选商品,去跟花店老板谈合作。那时,尽管北京的夏天很炎热,我们从不觉得辛苦。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直到现在,每一次收获与付出都代表着我们又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电信B143班学生王佳宇说:2015年11月的一天,我们从慕课在线学习及创业基础课中获得灵感——创意设计出可供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配套教材的具有专利的“游戏卡牌”。“游戏卡牌”以卡牌与骰子相结合,是一款让“运气与谋略共同发挥作用”的多人卡牌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通过运用手牌、掷得的点数和拥有的角色牌的技能来保护自己,并对“敌人造成伤害”最终获得胜利。此游戏中大量采用中外神话典故,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中外神话故事,改变了传统回合制的游戏模式,玩家等待时间更少,更能集中精力投入游戏中,可以帮助中小学能更好理解学习,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此游戏卡牌已受到部分边远学校及学校教学改革相关部门的关注。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秘书专业B141班管静雅、唐瑞丽、周大柳、云旦曲吉4位同学组成R.L团队成员,她们于2015年10月在学校Roselove12345678朋友圈发出第一条动态消息,标志着R.L团队正式打开创业大门,迈向创业之路。团队的主要项目是用专门的折纸材料纯手工制作川崎玫瑰,经过精心挑选装饰材料,最终成为工艺品和礼物销售。虽然这种折纸玫瑰制作很复杂,由此也磨练了团队成员的耐心。R.L是一粒种子,从发芽成一棵小树,在它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里都藏着一个故事。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感恩身边的人,懂得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在收获创业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学习的最大幸福……

搭建创业孵化直通车

学校强化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研究,采取自主培养与外部师资引进相结合,通过加强自主学习与研究、强化内部研讨与提升,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与创业教育经验交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创业方向博士学位,鼓励与申报研究课题,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能力,为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与教学能力支撑。

在创业训练中,学校通过各种创业选修课、创业竞赛等训练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不需要投入或者整合资金来实际运行项目。在创业验证阶段,通过创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让想创业的学生先从身边现有的资源进行实际运行,但不注册公司。经过验证能够获得盈利的项目,则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地方政府的“众创空间”开始孵化。

创业基础教研室与燕郊科技创业园(开发区下属创业大厦)、百世金谷京东创客空间等社会孵化机构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及创业团队搭建面向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直通车,经过创业教研室审核推荐,可以在创业空间直接入驻,并给予1年房租水电费全免的扶持、以及相应的免费孵化、政策性支持等服务。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打造覆盖京津冀的创业实践平台。

在每年“创业计划大赛”上,学校创业基础教研室为创业类竞赛及活动提供支持。2015年举办“创业实践赛”,教研室对于已经投入和启动创业项目并取得收入的项目和团队,提供与风险投资机构与天使投资人的对接服务,并通过竞赛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另外,学校还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務“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全球创业体验赛(新西兰)、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提供咨询和支持。

软件工程专业B121班杨国强同学领头成立“北京九微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创业孵化”,从网络营销的深层次出发,从最基础的低端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已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帮助微小企业成长壮大。公司设有营销知识、营销教程等基础营销资讯,帮助企业品牌精准定位,用专业资源与营销相加模式,将企业拓展营销渠道的前期风险降至最低。两年来,“北京九微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专注自己核心产品研发的同时,也为超过一百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赢得了众多企业的信赖和好评,逐渐树立起公司良好品牌形象。

国贸专业大三学生詹美玲,2014年8月注册成立“北京昭仪君度商贸有限公司”,她还兼职北京联媒广告有限公司总监。她说: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是要从实践中学到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本领。通过大学在校生的优势,建立线上线下二维一体的核心商业模式,目标客户以高校学生为主,外延至学生家庭市场。“卓识有度,开拓进取”是一种精神追求,我们用精湛的服务和一流的产品赢得客户的肯定,尽力把每一分钟奉献到客户美貌事业中去。这些创业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真正立足于社会的本领。

管理学院工商B122班池章铭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他曾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学院社联副主席。在学校创业教育中,他牵头成立学院创业协会,先后组织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创青春”创业大赛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他与李森、毕丛明、邓炬等同学联合创办了“华创智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微信营销为先导,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而成本较低的综合营销服务”为使命,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成长、提前接触企业、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平台”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互联网+”营销方案,业务涵盖平台搭建维护、文案策划编辑、平面美工设计、活动策划执行、营销推广宣传等方面。助力传统企业转型与业务升级。目前已参与合作有:北京新月全合、北京易洗客科技、北京华清启胜教育、北京易动优优、北京永业邦尼、燕郊创业俱乐部、长沙惠家美餐等知名品牌企业。

作者:杨登明

第三篇:如何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实现学习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那么,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手段,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平面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自信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广播操比赛的招贴广告》,先提问学生:“如果你想做好这次比赛招贴广告,会怎样做呢?”大家思考几分钟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要主题新颖,有的说要别具一格、色彩亮丽等,大家都说到了创意。笔者继续引导:“想象一下咱们去商场或者逛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非常吸引人的招贴,为什么会被吸引,是因为创意、色彩,还是别致的图案?”笔者让学生思考后画出大概思路。然后利用多媒体打开一些知名设计师做出的创意,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分析,再对比自己的思路,看看自己可从哪些方面做出改进。这样,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电脑上制图。此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发现好的创意要给予表扬鼓励,对于思路还不是很清晰的学生,要找来好的案例给他们讲解,使其明确思路。这次作业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大部分作品都喷绘出来张贴在校园里,这使他们在体会到成就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创作热情。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兴趣

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其创造能力得以发展。例如:有些学生的创作倾向于色彩艳丽、图案夸张,那么就要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对于思路尚没有打开的学生,也应加以鼓励,让他们多欣赏优秀作品,善于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美的创意。

三、加强自主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自主实践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平面设计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指令性操作应尽量少些,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操作应多些,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感知。例如:在图文广告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如作品画面的结构属于哪种类型,色彩与主题表达的关系,以及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摆放)。利用这种引导观察的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和思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其创新能力。

四、营造创新空间,激发创新灵感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情境,这样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更强,设计的方案才会更具有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多介绍一些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学校应多与社会联系,找一些真实的案例,如商业性设计,布置给学生,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挑战。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多启发、引导他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空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化学生创新的情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平面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思维活动”和“学生创造意识”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索、发现。

(责编 陈 颖)

作者:朱珠

上一篇:近代史论南海争端论文下一篇:腾讯企业营销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