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宿迁市宿城区30家家庭农场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对其信息管理情况、资金需求与来源、借贷资金、风险、农业保险等方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 篇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农场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屠宰场违法销售病死牲畜肉、注水肉,危及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和原始农产品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为保障原始农产品的质量,吃上放心肉,文章建立了一个能够对农村的家庭农场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型,有利于管理员更加轻松、直观地管理家庭农场,掌握家禽的动态,实现家庭农场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家庭农场;监控管理系统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饮食上更加注重健康与安全。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例如三聚氰胺毒奶粉、山东毒生姜、江苏假羊肉、河北“红心咸鸭蛋”、湖南镉大米等事件,都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案例,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且屡禁不止,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可信度越来越低,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缺乏一套信息化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溯源系统对其有效控制,从而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这个话题的持续关注和重视[1]。为此,国家在近些年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希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强化体制创新,实现在线化和数据化的智能农业发展。

鸡、鸭等家禽肉是比较常见的家常菜原料,但是市场上时有注水家禽肉、病死家禽肉的流通贩售,几乎每年都有类似事件曝光。逐渐让人们失去了对鸡、鸭等家禽肉品质的信任。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和原始农产品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那么如何保障原始农产品的质量,吃上放心肉。基于此,本课题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对农村的家庭养殖场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型,从而让养殖场的生长环境信息和家禽的生理信息如体温、运动量等能够被自动检测,这一切都由无线传感网络来完成,无需管理员在现场,便能轻松直观地管理家庭养殖场,掌握家禽的动态。系统的数据库能够对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保存数据,如果有不良情况发生,能够迅速做出警示,从而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这样极大地减小了损失,管理也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实现了家庭养殖场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变过去对农村养殖家禽所产生“脏、乱、臭、差”的传统认识。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状况,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结合物联网技术,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手机养猪”,通过手机终端实施养猪生产各个环节信息的24 h远程监控,该模式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14年6月,市政府与温氏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广“公司+现代家庭农场”模式,为农民提供一条可持续、稳定的发展途径。

2015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报告时,首次提出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类型产业相结合,引起了广泛关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家庭农场主们可以通过开放的数据平台,及时了解最新市场行情,打破传统的“先产后卖”格局。

国外对于家庭农场的管理研究较早,对于美国,99%的农场为家庭农场,它们的产量占美国农业总产量的89%,所以,西方国家对于家庭农场的管理系统较为有效、規范,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

2006年,S.Dogliottietal指出家庭农场可发展成为更有效率的经济单元体,结合农场的自身条件及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效率,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2014年,Dacian Ciolos认为家庭农场需要具备较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家庭农场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提升了家庭凝聚力,还能给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稳定的就业途径[3]。

2    监控管理系统开发总体思路

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云数据处理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围绕家禽养殖生产和管理环节,通过智能传感器在线采集养殖场各项信息如养殖环境信息(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空气温湿度等)、养殖信息(养殖时间,放养时间等),实现分布式家庭家禽养殖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调用网络摄像头,通过视频来观测家庭养殖场的实时情况。

现以家庭养殖土鸡为例,对本系统的实施详加说明。

土鸡的生长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时期:育雏期(0~6周)和育肥期(7~18周)。目前,农户养殖土鸡的形式主要为:从市场上购买1周以后的雏鸡,然后在室内养殖到7周,7周以后进行野外放养。当前,农民自养土鸡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农民自养土鸡的经济效益却相对较差,存在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为:(1)土鸡养殖的病死率以及偷盗率相对较高,增加了土鸡养殖的成本。(2)农民销售土鸡的渠道有限,土鸡养成后无法及时销售。(3)土鸡养殖多为散户,没有品牌可言且附加值极低,导致农民赚取利润的空间非常有限。(4)土鸡销售市场混乱,各种以次充好、虚假销售等现象破坏了土鸡销售市场,使得销售者对土鸡不信任,拉低了土鸡的销售价格和销量。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现将本系统的功能作简要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有效降低病死率

在育雏室和鸡棚安装智能传感器,收集环境的实时信息(主要为温度、湿度、CO2质量浓度等),并使用GPRS网络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再记录和处理各项信息,将土鸡养殖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化。

当收集到土鸡的基本信息之后,信息被上位机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土鸡的各种数据指标能够通过特定的算法计算得到,将标准数据与计算得到的指标相比较,如果有比较大的差异,可及时通知农户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  降低偷盗率、提升信任度

完成手机与PC互联网终端追溯效果,利用二维码或者射频识别等信息化技术对家禽养殖、加工至销售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跟踪,实现了“从农场到舌尖”全过程可追溯特色。消费者通过简单的扫描就可获取该农产品的历史数据,对土鸡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解,如品种、生长时间、放养时间、免疫信息等,这使得土鸡的生长过程透明化,鸡肉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能够追溯得到,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

2.3  实时监控,实现数据共享

系统展示基本信息时使用的是可视化界面,对消费者而言查询想了解的信息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通过查询土鸡的生长信息,对土鸡是否安全健康做出准确判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出预警并提供方案,为农户提供合理的監控信息,帮助农户进行有效的产作决策。

此外,该系统还能把生产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家庭农场主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端,了解最新市场行情,打破传统“先产后卖”的制约格局,减少销售过程的不确定性,帮助农户从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传统思路转变成“需要什么产什么、需要多少产多少”。

3    结语

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结合集成感知传感技术,实现对家庭农场的智能化管理,既简化了劳动力,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出水平。实现农场主、消费者、政府监控部分之间的数据共享,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溯信息数据,做到信息透明,促进了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中产品互信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梦晨.“互联网+农业”视阈下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94-497.

[2]彭丹梅.美国多样化的家庭农场[J].世界农业,2017(8):202-205.

[3]于家海.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Research of family farm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Lou Bin1, Chen Chen1, Wang Jicai1, Shen Yanxin2

(1. Jiaxing Nany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Jiaxing 314031, China; 2.Wuxi Ruik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Wuxi 214000, China)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family farm;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楼彬 陈晨 王记彩 沈焱鑫

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 篇2:

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对宿迁市宿城区30家家庭农场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对其信息管理情况、资金需求与来源、借贷资金、风险、农业保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给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升家庭农场主综合能力、增强家庭农场自身实力、完善家庭农场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加快涉农金融业务创新、优化信贷产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有序发展、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等,以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金融支持;资金;保险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适度规模的种植、养殖产业为劳动对象,从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并以本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农村经济实体[1]。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之一,既具有家庭经营的优势,又具备了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特点,更加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我国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快速发展,对土地、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在这诸多要素中,资金具有引导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也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宿迁市宿城区30家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及其特点、满足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来促进金融支持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

1宿迁市宿城区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2014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家庭农场,凸显了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宿迁市位于江苏省苏北地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非常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宿迁市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意见》,宿迁市宿城区于2013年底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总体思路及发展重点。宿迁市宿城区家庭农场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6月末,宿迁市宿城区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达542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为139家,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农业部门认定的种植类家庭农场家数虽没有养殖类家庭农场家数多,但其注册家数非常多,注册率高达

56.90%;养殖类家庭农场占比在58.70%,但其注册率仅为570%,注册率偏低。种植型家庭农场包括粮食类、蔬菜类、园艺种植、林木等类型;养殖型家庭农场主要包括家畜、家禽及水产等类型。家庭农场的注册类型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4种组织类型,其中以个体工商户占绝对主导地位。

2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典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宿迁市宿城区已注册的30家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金融需求及满足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家庭农场1家,独资企业形式的家庭农场2家,其余27家均为个体工商户形式的家庭农场。具体包括17家种植型家庭农场、11家养殖型家庭农场、2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信息管理情况、资金需求与来源、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风险、农业保险管理等主要方面。

2.1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2.1.1农场主的基本情况30位家庭农场主男性比例高达90%,只有3位女性,比例为10%。注册农场主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多数注册男性,实际大多数是夫妻共同经营。家庭农场主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为6人,占20%;41~50岁的为16人,占比53.3%;50岁以上的8人,占比26.7%,可见家庭农场主以中年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家庭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为高等的7人,占23.3%,中等的14人,占46.7%,初等的9人,占30%(表2)。

表2家庭农场主的基本特征

特征数农场主年龄(岁)受教育年限(年)最大值6016最小值326均值46.39.7方差45.614.3

在所调查的30位家庭农场主中,从其前期经历来看,务农的9人,占30%,做生意的10人,占比33.3%,从事土建的7人,占比23.3%,另外教师1人,村党支部书记2人,农业技术员1人。由此可见,前期做生意及从事土建的转为家庭农场主的较多,尤其在养殖类家庭农场主中比例更高,这与养殖类家庭农场前期投资较大有很大关系。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前期投资如土地租金、高效农业大棚、现代化圈舍建设以及其他方面都需要大量投资,这部分投资主要靠家庭农场主前期的积累。做生意及从事土建的这部分农场主前期积累了大量资金,为投资家庭农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2.1.2管理情况在管理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及独资企业形式的家庭农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有利于经营成本及效益的核算,也便于从外部获得融资。个体工商户形式的家庭农场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家庭农场主一人负责农场的各项决策。随着农场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方式将无法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甚至阻碍农场的发展[2]。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及管理制度,只是粗放的流水账,不利于具体核算成本及收益,不利于外界了解其运营及财务情况,也不利于获得外部融资。

2.1.3土地基本情况宿迁市宿城区在推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租赁为主导的形式,大多数是以村集体为发包单位与家庭农场主签订土地租赁合同,还有以屠园乡为代表的采取村-乡镇联合推动土地流转的方式,先由村组织做好农民土地流转的协调工作,再由乡镇统筹分配给愿意租入土地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主。对确实想种地又不想申请家庭农场的农民,在不影响土地整体流转的前提下,在边角地区为其重新划分耕地,既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又推动了土地的高效连片流转。

从土地流转租期来看,租期绝大多数为10~15年。从土地租金来看,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以667 m2计,2010年土地租金大约为700元,2011年大约为750元,2012年大约为800元,2013年以800元、850元为主,2014年有的地方则高达900元,少数地理位置优越的租金达1 000元。租金大都采取了浮动的方式,有的约定每隔3年或5年上浮3%~10%不等,有的约定参考粮食收购价浮动,租金按双方约定的粮食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乘以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来确定。从租金的支付时间来看,普遍采取了先付租金后种地的做法。

调查中发现,有些家庭农场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时候,没有明确土地的具体用途,由于种植苗木、花卉等经济类农作物的收益要高于粮食类作物的收益,多数在土地租入后从事苗木、花卉、养殖等非粮化经营,导致粮食类耕种面积有所减少。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土地硬化、土壤质量有所下降等现象。

2.2家庭农场的信息管理情况

目前,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已初步建立了家庭农场的信息管理档案,记录了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信息。但在调查中发现,存在着一些虽已基本符合家庭农场的条件但尚未注册的农户家庭,同时还存在一些虽已注册为家庭农场,但因亏损、拆迁等多种原因导致其经营中断或改变了原来的经营类别等现象,并没有在农业主管部门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由于没有完善的家庭农场信息管理系统,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家庭农场的全面情况,从而影响了贷款的审核及发放。

2.3资金需求与来源情况

2.3.1资金需求情况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并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所需要的资金量也大幅提高。有些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家庭农场主,其资金需求量有的高达上百万元。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租金、农机购置、农药和化肥等农用物资购买、雇工工资等方面;养殖型家庭农场的资金主要用于现代化的圈舍建设、幼崽购买、饲料购买、土地租金、雇工工资及防疫费用等方面;种养结合型的家庭农场资金主要用于土地租金、幼崽购买、饲料购买和雇工工资等方面。家庭农场对资金的需求期限长短不一,比如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其资金周转期较短,资金需求期限较短;苗木、果木类家庭农场其资金周转期较长,资金需求期限则长达3~5年;现代化养殖型家庭农场其圈舍建设、幼崽购置等前期投资较大,并且资金回笼期较长,资金需求期限也较长。

2.3.2资金来源情况在所调查的30家家庭农场中,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投入,其次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少部分来源于赊销和财政补贴,所占比重较低。17家种植型家庭农场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家庭前期积累、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均为主要来源。11家养殖型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中家庭前期积累占主导地位,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偏少(表3、图1、图2)。2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前期积累,没有其他资金来源。

表3家庭农场资金的主要来源

资金来源频次(家)比例(%)家庭投入(前期积累)30100.00银行贷款1653.30民间借贷930.00赊销413.30财政补贴1240.00

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情况与家庭农场主的前期经历有很大关系。所调查的家庭农场主前期经历较为多元化,一部分长期务农,其前期积累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有借贷资金需求;一部分从基建、土建、做生意等其他行业转为从事农业经营,其前期

资金积累较多,为现代化养殖、设施高效农业及大规模粮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障,对借贷资金需求较少。

从资金来源额度看,个别家庭农场的前期积累高达500万元,少部分达300万元左右,以几十万元的居多,前期积累差距较大;银行贷款整体上额度不高,少数额度为60万元,最少的仅为5万元;民间借贷资金额度也不高,最高的为60万元,最少的仅为5万元(表4)。

表4家庭农场主资金额度基本特征

资金来源最大值(万元)最小值(万元)均值(万元)前期积累50010100.73银行贷款60516.83民间借贷6056.50

2.4借贷资金情况

在所调查的30家家庭农场中,16家有银行贷款,9家存在民间借贷,借贷资金对家庭农场发展而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1银行贷款情况从贷款发放额度看,10万元及以下的有7家,占比约为43.88%;30万元的有1家,40万元的有1家,50万元的有4家,60万元的有3家。贷款发放额度偏低,与部分农场主希望获得的贷款额度有一定差距,银行对发放家庭农场贷款较为谨慎。

从贷款银行看,主要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达到了13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目标定位、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其他商业银行也参与到了家庭农场贷款的发放,但所占比例较低,资金更多投向了非农业贷款。

从贷款期限看,绝大多数以1年为主,达到了14家,1家贷款期限为9个月,1家贷款期限为3年。1年的贷款期限比较适宜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但对于苗木、果木、养殖类家庭农场而言显得偏短,因为这些家庭农场资金周转期较长,一般为3~5年,希望贷款期限能长一些。

从贷款利率看,均比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上浮,上浮幅度在20%~100%不等,具体的贷款发放利率与担保方式有关。表5中的利率为名义利率,由于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还会留风险保证金,使借款人真正使用的贷款额度要低一些。并且还有一些担保费、手续费、登记费、资产评估费、公证费等,导致实际利率还要更高一些,加重了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

贷款种类基本上无信用贷款,全部为担保贷款。担保贷款中保证贷款占据了主导地位,抵押贷款相对较少,这与家庭农场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有关,家庭农场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机具等未能成为银行所认可的有效抵押物。目前的抵押物主要以房产为主,两证齐全的房产抵押利率低些,并比较容易获得贷款,两证不全的房产估值较低,贷款核定额度较低,利率偏高。保证人主要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是农户联保贷款,则贷款额度偏低、利率偏高。担保方式既有抵押又有保证人的贷款利率约为8%左右,只有保证人的贷款利率在11%左右。

表5家庭农场银行贷款情况

家庭农场额度

(万元)贷款银行期限利率

(%)担保方式抵押保证人农场一60东吴村镇银行1年11√农场二50民丰银行1年9√√农场三30建设银行1年7√农场四10民丰银行1年11√农场五50民丰银行1年8√√农场六10民丰银行1年12√农场七5民丰银行1年11√农场八10民丰银行1年10√农场九60东吴村镇银行1年11√农场十50民丰银行1年9√√农场十一60江苏银行9个月8~9√农场十二10苏州银行1年7~9√√农场十三40民丰银行3年12√√农场十四5民丰银行1年11√农场十五50民丰银行1年12√农场十六5民丰银行1年11√

2.4.2民间借贷情况民间借贷相对银行贷款而言,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优点,在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不少家庭农场主选择了民间借贷。在所调查的30家庭农场中9家存在民间借贷,借贷额度为5万元的有3家,15万元的有2家,20万元的有2家,50万元、60万元的各1家。民间借贷运作不够规范,有些只有1张借条作为借贷凭证,有些连借条也没有,存在一定的纠纷隐患。有些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无息借贷,有些是私人间的放贷,利率偏高,大多为15%,有些达到了20%,推高了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表6)。但如果家庭农场遭遇风险面临损失时,就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表6家庭农场民间借贷情况

家庭农场金额(万元)利率(%)农场一5无息农场二6015农场三2020农场四2015~20农场五1515~20农场六5无息农场七1515农场八5015农场九515

2.5家庭农场所面临的风险情况

家庭农场面临的风险较大,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养殖风险及市场风险。种植型家庭农场面临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较为突出。粮食类、经济作物类农作物生长受天气影响都较大,比如干旱、洪涝、高温、寒冷等均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由于粮食有统一的国家收购价,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类农作物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有时低至保本价以下,导致家庭农场主遭受较大的损失。

养殖型家庭农场面临的养殖风险及市场风险较突出。养殖类农场主最怕养殖期间出现疾病、疫情等风险,比如猪流感、禽流感让养殖农户损失惨重。养殖类家庭农场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同样十分突出。其中以生猪价格波动较为明显,自2013年以来,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而生猪行情一直低迷,导致不少散户放弃了养猪。

2.6农业保险情况

目前,粮食类家庭农场基本上都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自然风险,但存在补偿程度偏低的问题,使家庭农场主的实际损失仅得到了部分补偿。目前粮食类农作物主要依据物化成本确定保险金额,667 m2的保额为500~600元,没有涵盖土地租金、人力成本等,所确定的保险金额较低,导致赔付率较低。养猪类家庭农场大都购买了母猪、育肥猪保险,其他养殖型家庭农场购买的农业保险偏少,一部分农场主曾购买了保险,后因赔偿较低等原因,导致农场主不愿再购买保险。水产类保险产品较为缺乏,目前新增了一些水产养殖类农业保险,但尚未普遍推广。并且,普遍存在保险理赔时间较长等问题,使得风险并没有通过保险得到有效转移。

3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通过金融支持来推动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3-4],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提升家庭农场主综合能力,增强家庭农场自身实力

调查中发现,家庭农场主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家庭农场能否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较高的家庭农场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更易于接受新产品、运用农业新技术,更易于获得及时的市场信息,并采用多样化的、现代化的销售手段,使得家庭农场的整体经营效益较好,也有利于获得金融支持。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可组织家庭农场主参加培训,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技术、管理、政策、销售等全方位的培训与交流,以提升家庭农场主的综合能力,从而带动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家庭农场自身实力,为获得金融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实现家庭农场主综合能力的提升、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及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比如完善工商登记、土地、农业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推动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家庭农场自身实力。

3.2完善家庭农场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地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对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对已注册的家庭农场要定期考察其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一些停止经营的家庭农场要及时注销。家庭农场经营类别发生改变的要及时加以变更登记。把家庭农场的实时动态情况,比如家庭农场主的个人信息及信用状况、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别、规模、经营效益、资金需求情况、参加农业保险情况等相关信息纳入家庭农场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政银企三方信息共享,为打造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支持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3.3加快涉农金融业务创新,优化信贷产品

目前,家庭农场获得银行大额度、低利率贷款的主要瓶颈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因此应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款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贷款。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产品,根据家庭农场的规模及效益情况,设定差别化的贷款额度。根据家庭农场经营类别的不同,资金周转期限的不同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比如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短期贷款即可满足,而苗木、果木类及现代化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期限较长,更适宜3~5年的贷款。在利率上,尽量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略微浮动。

3.4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有序发展

民间借贷作为农村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由于其所具有的灵活性、便捷性,在满足家庭农场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在政策层面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有序发展,保护民间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引导民间借贷在形式上更为规范,减少纠纷隐患,以更好地支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3.5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

农业保险在有效分散和转移家庭农场所面临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还存着保险金额偏低、赔付率较低、保险产品偏少、理赔时间较长等问题,影响到了家庭农场主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应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保险金额,使保险金额不仅涵盖物化成本,还要涵盖一定的租金成本及人力成本,从而提高保障程度;一方面,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类型,扩大保障范围,并大力宣传、推广新增的农业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效率,缩短理赔时间。设立家庭农场快速理赔通道以及引入保险公估等措施,简化投保、理赔手续,破解查勘定损困境[5]。同时,针对一些大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巨额损失,积极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及再保险的发展。从而提高家庭农场主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分散农业风险的积极作用。

3.6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发挥两者的协调配合作用。适度增加面向家庭农场的各项财政补贴;提高财政贴息幅度,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提高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同时,把各项财政补贴公开化,以提高财政支持的透明度,让家庭农场主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楚有哪些农业财政补贴,也有利于各界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农经发〔2014〕1号: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 [Z].

[2]倪坤晓,沈月琴. 浙江省慈溪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583-1586.

[3]刘惠芳,王青. 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448-450.

[4]曹庆穗. 江苏省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464-466.

[5]刘志坚,张国斌. 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62-64.

作者:姜丽丽 仝爱华

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 篇3:

最美.守信让种粮家庭农场“名利双收”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全国两会,都将粮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由此,从国家项层设计到农村微观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正在兴起,并有可能成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核心增长动力。龙游农信作为扎根农村的金融主力军,已充分认识到规模经营是“三农”未来发展的主方向,并作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探本朔源,直面龙游县种粮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龙游县地处浙江西部,属双季稻栽培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县之一,曾多次获全国和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近几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38.8万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10.68万户,其中种粮农户3万户,100亩以上种粮户约158户,种粮家庭农场200余家,占全县家庭农场的22%,规模化、科技化、互助化已成为粮食生产新常态。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上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给种粮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悉,当前种粮家庭农场在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额度普遍较大,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的融资缺口也不断放大,最主要表现在融资额度的增幅较大。二是融资期限逐渐多元化,既有季节性较强的短期融资需求,也有较大规模的中长期融资需求。调查显示,短期融资主要用于购买种苗、饲料、肥料等生产资料,期限一般在6~10个月,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长期融资主要用于租用及整理土地、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期限一般在1~3年。三是融资用途的日趋多元化,农业产业链条上的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信贷支持,导致种养殖大户对信贷需求也发生了转变,贷款用途开始由单纯的传统种养殖需求向生产、经营与消费多元化需求转变。

而大部分金融部门在探索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上也碰到了较多的难题,如家庭农场缺乏独立承贷资格、缺乏有效担保资产、缺乏有效信贷产品等等。对此,龙游农信坚定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加大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提高涉农贷款投放比率。同时,围绕产品服务可获得性、产品服务便利性、优惠政策可靠性,立足信用贷款这一农信社支农拳头产品,加大服务整合与创新,有效助推了当地种粮产业发展,保障了粮食生产和信用体系建设。

二、评选最美,让种粮家庭农场“名利双收”

2014年11月,衢州市种粮农民互保合作协会和浙江农信衢州办事处联合开展了衢州市首届“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评选出衢州市面积百亩以上、粮食订单20吨以上的“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100名。会上,各县(市、区)信用联社(农商行)与“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代表签订授信协议。对获得表彰的农场,衢州农信系统将在原有贷款额度基础上再配套追加50%-100%的增信扩容政策,并继续享受贷款优先调查、优先保障、优先投放、优先满足、利率同档次最低的“四优一低”红利,让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农场主切实尝到了信用生金、名利双收的甜头。

在评选活动中,龙游农信积极参与,对辖内符合条件的种粮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进行初选,最终有28家家庭农场被评为“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占全市“最美守信”家庭农场总数的28%,为全市最多地区。在评选结果公布后,该社第一时间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粮食生产方案,专门出台信贷服务方案,要求各信用社(部)结合“走干访万”活动和2015年春耕备耕工作,多渠道了解粮农资金需求。将每亩贷款额度提高到1000元每亩,在额度范围内享受基准利率优惠,并享受3%财政贴息。除对被评为“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的客户提高授信额度外,还给予这部分客户贷款利率再测算基础上再优惠lO%,对参加衢州市种粮农民互保协会的会员再优惠5%,并同步为相关种粮户开通网银、手机银行,打通电子渠道结算服务“最后一公里”。

该社按照“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优惠要求,及时与28家“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签订授信协议书,在原来的授信基础上进行额度再追加,授信有效期限为2年。目前,28家“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贷款授信达到2911.5万元,新增1209万元,增信幅度达到71%,其中信用授信990万元,新增436万元,增幅达78.7%。县最大种粮户董红专,该社在原授信额度基础上为其增信50%,达到750万元。截止2月末,28家家庭农场贷款余额1888.5万元。

三、坚定守信,为“美丽”家庭农场送普惠春风

2015年3月6日,衢州市种粮农民互保合作协会和浙江农信衢州办事处在龙游县召开“最美、守信”种粮家庭农场授信贷款落实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现场会。会上,该县的种粮大户道出了近年来的春耕困惑,“现在,人工、物资、租金等成本不断上涨,缺少抵押,贷款又难,种粮大户春耕资金短缺压力很大。”其实,自2013年开始,龙游农信就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项富农惠民政策,不断培育以家庭农场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作为信贷服务创新的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切入点。一是健全家庭农场基础信息档案。该社主动作为,通过走访调研,及时将调研情况向地方政府汇报,取得当地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获得该地区注册和认证的家庭农场清单,对照清单实行“名单制”管理服务。分支机构逐户走访辖内家庭农场,深入田间地头,为每个家庭农场建立信息档案,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其基本要素,并将收集的信息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潜在客户模块进行管理。二是完善家庭农场服务配套措施。基础信息档案建立后,该社采取每月上门服务、每旬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关注家庭农场建设、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拟定每个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意向,做到“户户必走访,户户有说法”。该社也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通过召开“银政企”对接会、“家庭农场现场会”等形式加强三方对接与合作,及时了解当地新增的家庭农场,做好配套服务。同时,借助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到媒体广泛宣传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各镇、各村有影响力、关注度较高的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报道,起到以点带面、以一传十的效果。

(二)创新支持模式,推出契合家庭农场发展的信贷产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该社推出“三联合”开展家庭农场星级评定管理。一是联合采集征信数据,联手县工商、农业等到部门整合资源,对自愿参评的家庭农场开展信息采集、信息录入。二是联合评定信用等级,按照工商监管家庭农场的经营能力、偿还能力、贡献度等基本情况,对家庭农场信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按评分高低确定不同星级的信用评定,实行工商、农业、农信社三部门评价信息共享,评价结果互认。三是联合运用信用成果,该社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家庭农场开辟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简化办贷手续等绿色通道。至今年2月末,全县共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21家,农信社信贷支持367家,其中星级以上家庭农场275家,累计发放贷款3亿元,有效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同时按照星级家庭农场等级给予最高50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最高上浮50%的优惠,解决家庭农场在发展初期的资金难题,工商局优先推荐农超对接、著名商标评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先等,农业局优先推荐评选规范化家庭农场、示范性家庭农场,并优先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

“土地、资金、人才”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三大要素,该社根据家庭农场新的融资特点和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家庭农场专项贷款管理办法》,对家庭农场专项贷款的贷款对象和条件、抵押担保方式、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办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贷款条件宽松。凡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且在该社备案,其自有资金不低于30%并能够提供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的县内家庭农场均可申请贷款。二是授信额度较大。从农场规模、市场前景、资信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授信金额从5万元至500万元不等。三是担保方式多样。采取“一户一策”方式,为不同的家庭农场量身定做担保抵押模式。四是服务方式灵活。在贷款操作上实行“放贷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便、限时办结”原则,同时针对家庭农场资金需求特点,制定了更加灵活的贷款约期和还款方式,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五是风险管控到位。建立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台账,对发放的每笔贷款进行登记,明确管理责任人。重点加强贷款用途和销售收入资金的监管,防止将贷款挪作他用。

(三)加强组织推动,搭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有效载体。对内而言,该社强化“一把手责任制”,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由领导带头进行定期的全面走访了解和调研,并根据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项目特点和经营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支持规划。该社主要领导每人至少联系1个重点项目,每位信贷员常联系管辖范围内的家庭农场,及时掌握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同时,以绩效考核为助推力,该社在支持家庭农场活动期间,给予了新增家庭农场贷款的客户经理每户一定数额的奖励,对于未有新增的相关信用社进行全辖区通报批评,对于应建而未建的,档案要素缺失或错误的,发现一户给予经办客户经理相应的处罚。

外在形势上,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使农业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结合更加紧密,“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户”、农超对接等产业链合作模式已逐步成为常态,不断延伸的农业产业链需要更为健全的资金循环体系支撑,对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该社根据不同的产业链合作模式探索各种信贷支持,下一步将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家庭农场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该社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推动政府除了建立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提供农业补贴外,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破解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土地能不能顺畅的流转,关系到家庭农场能不能可持续的发展,也关系到农信社能不能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等开展相关的业务创新,进一步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生产关系,对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具有特殊意义。站在服务农村改革和惠农支农的角度,政策性的财政奖补资金和商业性的金融保险业之间,如何做好统筹衔接,从基层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创新思路,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农村金融产品,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王俊

上一篇: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下一篇:地区农牧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