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病人术后护理医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胸病人术后护理医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胸病人术后护理医学论文 篇1: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 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食管癌手术后病人由于正常活动受限,禁食、伤口疼痛、组织损伤,以及临床医护措施不当等都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通过15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应重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及术前消化道准备,着重提出术后保护呼吸道通畅及胸腔引流管通畅,胃肠减压管通畅,指导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达到改善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小部分是從食管的腺体发生的腺癌。食管癌发生部位:以中段最多,约占半数,其次是下段,上段最少。2008年-2011年本院外科共收治食管癌病人1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食管癌病人中,男性11例,年龄45-78岁,女性4例,年龄55-68岁,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肺炎1例。

2 术前护理

2.1 重视术前心理护理

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应用暗示诱导等方法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成功的例子,手术前健康指导不可忽视,向病人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介绍一些镇痛方法,从而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护士亲切的语言和良好的行为能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身心放松,以良好的心理状况接受手术。

2.2 营养状况达到治疗要求

尚能进食的患者应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术前吞咽困难及禁食的患者常有脱水、营养不良,应静脉补充营养液,必要时输血、血浆、白蛋白或脂肪乳等,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2.3 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

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术前绝对禁烟一周,并解释清楚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术前教会病人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与咳痰的方法。有呼吸道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方行手术治疗。

2.4 消化道准备

食管高度梗阻病人,在梗阻上方食管粘膜常有炎性水肿,术前2天插胃管用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24万单位,加温到35度左右少量多次注入胃管,反复冲洗,减轻局部的炎症水肿,有利于术后吻合口的吻合。冲洗时抬高床头,动作轻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心慌等不适,避免操作中误吸与窒息发生。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并作好记录。胸部手术后常有程度不同的缺氧,由于胸部切口疼痛,不敢用力有效咳嗽、排痰,造成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致呼吸道梗阻,又可加重缺氧,缺氧严重可致昏迷,甚至出现心跳骤停。术后宜采用鼻导管吸氧24-48小时,流量为每分钟2-3升,为防止肺水肿,可吸入酒精氧气,湿化瓶中加入35%的酒精,以起吸潮、干燥及镇静作用。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忽快忽慢及快速愈量,以防造成肺水肿或心衰,病情危重者采用持续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抢救。

3.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均常规置胸腔引流管其目的在于重建胸腔负压,排出积气、积液,帮助肺复张,平衡两侧胸腔压力,预防纵膈移位及肺受压缩,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减少痛苦,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3.2.1 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引流系统密封

手术后应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防止管口被血凝块堵塞,以保证有效的引流。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患侧,挤压时先夹住引流管下端,双手握住胸管距插管处10-15厘米,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远则影响挤压效果。反复挤压后开放引流管,使引流液顺利排出。

3.2.2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少于100毫升,术后当日多为血性液,以后渐为浅红色,不易凝血。如短时间内出现引流量增多,颜色为鲜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活动性出血,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术中止血不良,在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前因吸痰受到刺激,剧烈咳嗽,麻醉未清醒病人强力挣扎等因素,也可引起术后急性大出血。另外,还应警惕乳糜胸的发生,由于术后早期病人禁食,每日漏出乳量较少,引流液实为胸腔渗液、渗血和乳糜液的混合液,呈淡红色,常误诊为胸腔积液,而忽视乳糜胸的诊断。如病人已开始进食,特别是进脂肪类食物,则呈典型的白色乳状液体,本组病例均无乳糜胸的发生。

3.2.3 更换引流瓶的注意事项

应每天更换引流瓶及无菌盐水一次,更换引流瓶时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引流管,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放置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胸腔60-80厘米,尽可能靠近地面,防止瓶内液体倒流造成感染。

3.2.4 拔管

一般术后48-72小时,水封瓶内水柱波动幅度小或停止,无气体排出,胸腔引流液24小时少于50毫升,听诊肺呼吸音清晰,胸部X线片显示肺复张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嘱其用力深呼吸然后摒气,以免拔管时管端损伤肺脏和引起疼痛,迅速拔除胸管,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以免气体进入胸腔。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促,皮下气肿等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液渗血。

3.3 胃肠减压的护理

保持胃管引流通畅,每4-6小时用0.9%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少量多次,务必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以减少胃液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并可避免大量胃液、胆汁使胃张力增加,致食管贲门部的胃粘膜薄弱处破裂、穿孔,引起吻合口瘘。如术后24-48小时内引出大量血液,应警惕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及早通知医生共同处理。胃肠引流一般于术后3-5天,肠蠕动功能恢复后拔除。

3.4 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

病人术毕送回病房,麻醉未清醒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内,病员清醒,生命体征平衡后改为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呼吸,头部及上身抬高30-45度,每隔2-3小时唤醒病人咳嗽,做深呼吸5-10次,以利排出气管深部痰液,使肺复张。

术后第一天,常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持续3-5天,每天2次稀释呼吸道痰液粘稠度,使之易于排出。在雾化吸入时,协助病人坐起,用手掌轻拍病人胸背部,由下致上,以利排痰,同时教会病人牵拉系于床档之布条,自己坐起及卧下。对痰多而粘稠,咳嗽无力者,可采用鼻导管做气管内吸痰。本组仅二例行鼻导管吸痰;一例病人术后24小时开始出现高热,诉胸闭、痰多,左侧肺部听诊可闻及罗音,胸片示左中下肺炎,经及时对症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其余病人均在护士协助下咳嗽,排痰成功,使肺复张良好。术后早期活动可预防并发症,鼓励及协助病人经常变换卧位,多翻身,鼓励恢复期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病人端坐在床上,深吸气后,屏气数秒后用力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还有吹气球等运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3.5 疼痛的护理

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病员给予半卧位,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要,剧烈咳嗽时用双手压住病人切口。开胸手术创伤范围大,胸壁神经受损,术后疼痛较重,加之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影响呼吸功能,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和支气管分泌物聚积不易咳嗽;而咳嗽及变换体位,伤口受到牵拉加重疼痛,病人会自动限制胸廓活动控制咳嗽,痰液无法排出导致肺部并发症,不利于引流。故术后有效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病情稳定。对耐受力差的病人因疼痛不愿咳嗽,我们耐心讲解其重要性,必要时先给止痛剂后,再进行排背排痰,必要用可使用镇痛泵止痛,选用芬太尼、吗啡加生理盐水,以每小时2ml速度持续恒量静脉注入,止痛效果好,病人乐于接受。

3.6 维持营养及水电质平衡

术后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水及电解质平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术中如有失血,应输注同型血液,补足血容量,如有低营养状态,可间断适量输注血浆及白蛋白等。术后补钾十分重要,遇有低钾血症及时纠正,还应给予多种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病人肠蠕动恢复,胃肠减压拔除后,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食。先从少量白开水开始,如无不适,再进半量流汁,慢慢过渡到全量,以后改为无渣半流质。

4 加强基础护理

4.1 翻身预防褥疮乃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患者多数消瘦,体质衰弱,开胸术后病人因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和各种引流管的限制,扩大幅度的体位改变会使病人呼吸困难和疼痛加重,应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

4.2 预防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顺结肠走向按摩,由向下—向上—向左—向下进行按摩,必要时可考虑灌肠。

5 出院指导

5.1 严禁进食硬质药片或带骨刺的鱼肉类、花生、豆类等,以防晚期吻合口瘘。

5.2 对于食管胃吻合术后,应告诉病人进食后可能有胸闷及呼吸困难,这是由于胃已拉入胸腔,压迫肺脏之故,此症状1-2日后可缓解。

5.3 术后定期化疗

参考文献:

[1]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6:71.

[2] 李彦平,韩新宏,付志梅.食管癌患者圍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8卷第03期.

[3] 窦学娟,何玉霞.食管癌根治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2卷第17期.

作者:戴泳涛 雷桂菊

开胸病人术后护理医学论文 篇2: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大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开胸手术; 呼吸功能; 并发症

呼吸功能训练是利用某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来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呼吸肌等,进而增强机体的呼吸功能[1]。开胸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将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导致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开胸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将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生存质量[2]。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将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86例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47.62±5.28)岁,其中纵隔肿瘤16例、肺癌17例、食管癌10例;观察组43例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23~71岁,平均(48.14±5.46)岁,其中纵隔肿瘤13例、肺癌18例、食管癌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其病情安排相应的开胸手术,参考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标准[3],所有患者均为ASAⅠ级或ASAⅡ级,且均能耐受手术,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2)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3)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3 训练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胸外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具体如下。

1.3.1 缩唇呼吸 患者处于半卧位,闭口用鼻子尽力吸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憋气(30 s~1 min),而后缩唇轻闭慢慢进行呼气,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或者1:3。

1.3.2 腹式呼吸 患者处于仰卧位,左手放置于胸部,右手放置于上腹部,患者用鼻子尽力吸气时胸部尽量不动,腹部鼓起,患者右手出现上抬的感觉,吸气后停滞4~5 s,而后慢慢呼出气体,此时胸部尽量不动,腹部内陷,患者右手出现下降的感觉,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或者1:3。

1.3.3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吹气球训练) 患者深吸气后尽最大可能地将气体全部吹进800~1000 mL的容量的气球中,10次/组,3组/d。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分析,详细记录其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2)详细统计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PO2及PCO2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其长期处于胸式呼吸的状态,胸式呼吸是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此时中下肺叶的肺泡处于“休息”状态,而仅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长此以往将有可能导致中下肺叶老化,进而对机体各方面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5-6]。行开胸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较大的创伤以及术中损伤气管、支气管等因素造成其呼吸功能减弱,患者常常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7]。据调查研究表明,在患者行开胸手术之前指导其正确地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8]。本次研究中指导患者进行的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肺部以及胸部的弹性,防止气道的塌陷,增加患者每次的通气量,提高其呼吸效率,使动脉的氧分压上升,进而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血气分析中的PO2以及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该训练方案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综上所述,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大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丽展,钟小晶,姜镭,等.呼吸功能训练器对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2):142-143.

[2]Inoue J,Ono R,Makiura D,et al.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through intensive preoperative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2013,26(1):68-74.

[3]魏敬妙,王海燕,李新省,等.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中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7):1096-1097.

[4]全凤琼,李辉.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52.

[5]蔡颖娟,周晓琴,杨小兰,等.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208-210.

[6]黄榕,孔悦,林茜.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00.

[7]于在诚,宋德胜,王云海,等.多重防护方法减少食管,贲门癌开胸手术后并发症[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1):120-121.

[8]李琼妹,方小君.术前肺功能训练法在开胸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6):197-198.

[9]刘健.胸部手术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2):142-143.

[10]任丽秀.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50.

(收稿日期:2014-01-15)(本文编辑:欧丽)

作者:曾玉琼 高静 陈青梅

开胸病人术后护理医学论文 篇3:

浅谈骨外科使用镇痛泵后的护理

【摘要】总结临床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维护患者生理、心理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调查骨外科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的优点及其副作用探讨对骨外科病人术后镇痛泵应用的最佳护理手段。通过静脉使用镇痛泵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术后疼痛;不良反应;镇痛泵;护理

疼痛是人体内外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如何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要面对的问题。

从国内外的临床实践来看,术后疼痛常常被看做“正常现象”而忽略,但作为医护人员应该清楚术后疼痛是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非正常现象。伴随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然做为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观念已逐步渗透到术后疼痛的护理工作中。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静脉镇痛技术近年已广泛用于临床,其镇痛途径为持续硬膜外注射镇痛药物,使术后疼痛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可减轻患者痛苦,维护患者的重量和心理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使用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满意,使其在术后镇痛中更具有优越性。但镇痛泵在临床实践中也产生过一系列的副作用,故临床应做好细致观察,合理预防与及时处理极为重要,这就是要求医护人员做好心理护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最佳医疗服务。骨外科病人大多为手术患者,疼痛这个症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静脉用药镇痛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它与传统的镇痛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液浓度恒定,可根据个体情况对止痛药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的优点。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为了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课题。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最佳医疗服务。骨外科病人大多为手术患者,疼痛这个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针对术后的疼痛,医护人员首先应该改变疼痛的观念,切忌认为是“正常现象”而被忽略,术后疼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静脉用药镇痛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与传统的镇痛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液浓度恒定,可根据个体情况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的优点,在这项研究中应用镇痛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共有119例患者应用镇痛泵,其中男102例,女17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7例、骨盆骨折21例、脊柱骨折14例、多发骨折17例、腰间盘突出15例,镇痛泵放置时间48小时。

2 护理文法

用生理盐水100ml、氟哌利多1mg、芬太尼0.4mg、胃复安10mg、左布比卡因150mg,硬膜外静脉给药,速度每小时2ml,持续48小时。镇痛泵的各种管道固定要牢固,避免管道打折,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脱出。

2.1 呼吸的护理 由于芬太尼对呼吸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所以必須观察重点放在术后6小时,尤其是术后1-4小时,患者常规吸氧12-24小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情况,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的变化,对老年人及原有呼吸系统疾患者应提高警惕。

2.2 恶心、呕吐的护理 临床护理中我们用灭吐灵10mg肌肉注射,头可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并调节补液滴速,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如恶心、呕吐症状不能改善,患者难以忍受,可以停用镇痛泵,本组出现2例轻微,予以观察症状缓解。

2.3 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尿潴留一般发生在术后1—2天内,我们一般在术前给予患者留置导尿管,术后的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

2.4 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应给予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软食,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5 血压变化的护理 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部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下降,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2.6 嗜睡的处理及护理 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降低等全身症状,应加强巡视,定期将患者唤醒,避免病人出现嗜睡。若出现上述症状则立即停止使用术后镇痛泵,并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3 护理效果

在48小时内每4小时做一次观察及记录疼痛缓解、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患肢主动活动、尿潴留、嗜睡等情况。

参考文献

[1]胡玉华.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新编临床急诊学,2007,4(2):86-87.

[2]王玉玲.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7,12(5):255-256.

[3]周丽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护理,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7,7(3):697-699.

[4]程勤.对自控镇痛泵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5):201-202.

[5]林淑华.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新医学导刊,2008,7(5):73-74.

作者:程翠焕

上一篇: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绿色形象实现绿色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