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术后护理论文

2022-04-16

颅内血肿术后护理论文 篇1:

5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护理

关键词:颅内血肿;手术;护理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颅脑外伤也成为我院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急,病情重,及时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最佳疗法。颅内血肿术后的护理质量与术后效果、预后关系密切,现将我院54例颅内血肿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芳琴

颅内血肿术后护理论文 篇2:

高龄外伤性颅内血肿30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高龄;颅内血肿;并发症;外伤性

doi:10.3969.issn.1003-1383.2012.03.066

作者:谢盈

颅内血肿术后护理论文 篇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1~2006年共收治46例。 CT示丘脑出血11例,全部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6例,脑叶出血12例,基底节区出血17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20~30ml21例,40~60ml19例,60~80ml6例。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①意识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30分钟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如穿刺术后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可能有继发性出血,本组1例穿刺术后意识障碍无好转,第2天出现抽搐,经CT检查为颞叶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并蛛网膜下腔血肿。经及时调整穿刺针位置,降压,胃管注入心痛定、倍他乐克后,病情得到控制。本组资料显示意识障碍程度轻者,出血量较少≤30ml,意识障碍程度重者,出血量较多(30~80ml),说明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量呈正比。②观察生命体征。③瞳孔观察:资料中显示出血量<30ml,意识障碍轻者瞳孔变化不明显;首次出血量≥50ml或累计≥120ml者瞳孔变化明显,提示瞳孔变化与意识障碍程度反应一致。观察时必须与使用冬眠药物及室内光线暗或躁动时的瞳孔变化相鉴别。本组3例瞳孔不等大者,2例好转,1例死亡。④肢体运动功能观察:本组2例入院后患侧肢体呈进行性加重,急行CT复查,1例为继发性出血,1例为引流不畅,立即注入血肿冲洗液20ml,夹管4小时开放引流,出血停止,引流通畅。

护 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多处于昏迷状态,须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阻碍呼吸,并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一般不用安定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射。吸氧2~4L/分,视病情调节吸氧时间,观察呼吸频率、形态的变化,一旦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先兆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注意安全:防止引流管脱落,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昏迷病人及幼儿加床档,适当约束健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躁动不安者给予镇静剂,较大患儿及清醒患者,告知置管重要性及目的,以取得合作。

微创引流的护理:术后妥善放置引流袋的位置,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原则上呈水平位,脑室引流引流管的高度略高于伤口10~15cm,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20~30cm,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血肿引流采取低位,即引流后自然放置在床头低于血肿水平进行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折叠等。如引流管中液平面无波动,考虑管腔是否阻塞,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每12小时1次向管腔内注入尿激酶1万U(加5m1生理盐水稀释),夹闭4小时后开放,观察引流情况。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及速度,每班观察并记录刻度0位置,每日引流量不超过400ml为宜。若颜色鲜红,引流液量明显增多,可考虑有新的出血,保持穿刺针敷料干燥、无污染,每日更换敷料及引流袋1次,搬运患者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夹闭引流管再搬运,防止逆行感染和引流管脱落。本组未发生穿刺处及颅内感染。

并发症的护理:

①胃肠道应激性溃疡: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实属多见。应保护胃黏膜屏障,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及H受体拮抗剂进行预防,尽早为患者保留胃管,给患者进食应避免刺激、生冷、硬食物,及时评估患者有无溃疡、频繁呃逆呕吐等先兆症状的出现,以便及时处理。②泌尿系感染:本组发生1例,取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用0.9%生理盐水150ml加庆大霉素针16万U行膀胱冲洗,1~2次/日;外阴及尿道口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1~2次/日,1周后感染控制。③肺部感染:本组发生1例,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静脉应用抗生素,用庆大霉素针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针5mg加生理盐水20ml行雾化吸入,2次/日,连续1周好转。④肠道感染:本组发生1例,经调整饮食配方及鼻饲抗生素,3天后好转。

加强基础护理。

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到主动,频率由少至多,幅度由小至大,防止瘫痪肢体的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等。1~2周后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肌力有所恢复,鼓励患者自行翻身坐起、站立及肢体主动运动锻炼。嘱出院后每周复查血压1次,遵医嘱坚持用药,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坚持功能锻炼,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作者:李内英 杜 娟

上一篇:静脉输液护理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