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自控镇痛(PCA)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新技术,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分析了术后病人应用PCA镇痛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 篇1:

骨外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护理研究

【摘 要】 骨科疾病绝大多数的共有症状就是疼病,同时也是很多骨科患病的首发症状,如何有效减轻或解除患者的手术后的疼痛感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现如今,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在进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人们对最佳医疗服务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骨外科的患者多数都是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护理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一问题,不要以为是“正常现象”,对患者进行简单、忽略的处理。所以要求护理工作者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要严谨对待,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医疗界对于术后的疼痛也越来越加以重视。目前,被医疗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静脉用药镇痛技术,并且效果非常显著,与以往传统的镇痛相比,它的特点是用药量少,血液浓度恒定,而且镇病效果非常好,同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根据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来用药。在这次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过程中,应用镇痛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浅略研究。

【关键词】 疼痛;骨外科;病人镇痛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0例患者应用镇痛泵,其中男103例,女17例。年龄20-75岁之间,其中骨盆骨折21例、多发骨折17例、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7例、脊柱骨折14例、腰间盘突出15例,镇痛泵放置时间48小时。

1.2 护理方法 用生理盐水100ml、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1mg、左布比卡因150mg、胃复安10mg,硬膜外静脉给药,速度每小时2ml,持续48小时。

注意事项:⑴应该镇痛泵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出现打折情况,各种管道连接要固定,避免脱出。⑵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要做好使用镇痛泵前的教育指导,要让患者了解镇痛泵的优点,并且一定要告之使用镇痛泵后的各种副作用,使患者消除使用镇痛泵时的恐慌情绪。

1.2.1 呼吸的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使用芬太尼,它对抑制呼吸系统具有明显作用,术后6小时之间是重点观察阶段,尤其是1-4小时期间,护理工作者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正常情况之下,患者应该吸氧12到24小时,加强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患者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大小出现变化,应立即调整疼痛药的浓度,症状马上可以得到缓解,对于患者本身带有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老年人患者更要提高提高警惕,密切观察[1]。

1.2.2 恶心、呕吐的护理 临床护理之中,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我们一般采用灭吐灵10mg肌肉注射,让患者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之中,此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正确指导安抚患者,排除患者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如果恶心、呕吐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患者无法忍受,可以停用镇痛泵,本组病例之中出现3例轻微症状,予以观察症状缓解。

1.2.3 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部分患者会在术后1到2天内出现尿潴留的情况,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以免因尿管堵塞而重新导尿,增加感染机会。在麻醉镇痛泵拔除4小时后,待病人麻醉药消减后拔除停留导尿管。

1.2.4 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患者术后饮食方面的护理应采用半流质软食,更容易进食且消化,指导患者正确的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如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的情况,必要时可以适量用缓泻药,本组研究病例之中,出现了3例不同程度的腹胀,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1.2.5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患者卧床不动及静脉镇痛药的应用,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及疼痛反射均受到抑制,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一般情况下。术后的6-8小时后患者下肢麻木可消除,但应用镇痛泵镇痛的患者,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条件许可者还可做动静脉脉冲治疗,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护理工作者要提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免患者出现恐慌。骨科手术之后都会对创伤处进行加压包扎和外固定处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加压包扎是否过紧多加观察,以免肢体出现缺血、肿胀等症状,密切观察指、趾的颜色及血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马上进行有效处理[3]。

2 护理效果

患者术后48小时以内,护理工作者每隔4小时要做一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缓解、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患肢主动活动、尿潴留、嗜睡等情况。通过本组的观察,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例均无血压、脉搏变化,无一利合并呼吸困难。疼痛被有效控制,无明显疼痛,睡眠良好的有106例,能够排尿的9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的有4例。其中有恶心、呕吐的3例,出现排尿困难3例,腹胀、便秘3例,嗜睡9例,采取适当治疗护理措施,症状均A 。

3 讨论

术后疼痛和一般的生理性疼痛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引起术后疼痛。因此在术前必须做好疼痛健康教育工作,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障碍,宣传自控镇痛泵的疗效。通过骨科自控镇痛泵的疗效观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但特别注意的是临床须严格控制用药量,护理工作者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巡视,重点观察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和并发症[5]。此外,发生率比较高的是尿潴留和恶心、呕吐的症状,这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思想负担,所以,护理工作者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疏导,及时采取治疗预防措施。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玉华.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J].新编临床急诊学,2007,4(2):86-87.

[2] 王玉玲.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7,12(5):255-256.

[3] 周丽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7,7(3):697-699.

[4] 程勤.对自控镇痛泵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5):201-202.

[5] 林淑华.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J].新医学导刊,2008,7(5):73-74.

作者:郭杰

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 篇2:

外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摘要】 自控镇痛(PCA)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新技术,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分析了术后病人应用PCA镇痛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 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便、及时、省力,且镇痛效果好,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PCA做為一种新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精神负担。现将PCA应用、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PCA特点与优势

1.1 PCA特点 自控镇痛泵(PCA)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电子PCA泵注药均速、准确,并有报警装置,医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一次性PCA泵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无需动力,也无程序错误,适于患者应用。PCA泵的给药途径有四种: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区域神经阻滞PCA(PCNA)及皮下PCA(PCSA)等。药物选择主要有吗啡、芬太尼、盐酸丁哌卡因等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但这些药物有较强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常用硬膜外PCA(PCEA)配方是芬太尼0.7mg+丁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至100mL;静脉PCA(PCIA)配方是芬太尼1mg+咪哒唑仑20mg+生理盐水至100mL。各医院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配方和剂量给予个性化用药[1]。

1.2 PCA优势 PCA药物注入匀速,能有效维持血浆药物浓度的稳定,且药物剂量小,镇痛效果较好,并能有效避免镇痛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剧烈疼痛给病人带来的情绪、生理和内分泌的不良变化,从而帮助病人顺利渡过术后疼痛时间[2]。病人还可根据自身需要控制用药时机及药物剂量,能有效避免药物动力学带来的差异,适合各种不同病人应用。

2 PCA不良反应

早期PCA的常用药物吗啡对身体的副反应较大,随着临床应用和配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用药已趋向个体化,有效降低了PC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PCA的不良反应会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消化道、泌尿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2.1 消化道反应 应用PCA常出现的消化道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主要与芬太尼兴奋延髓呕吐中枢有关。有文献报道使用PCA对肠蠕动恢复有一定影响,剖腹术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也有研究认为PCIA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3]。

2.2 泌尿系统反应 应用PCA能引起泌尿潴留,概因PCEA药物多为局麻药、吗啡等,可抑制膀胱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PCEA抵制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腹肌、膈肌等收缩减弱,使生理性排尿功能受到抵制。

2.3 循环系统反应 应用PCA易引起低血压,一是PCA药物促进释放内源性组织液,扩张外周血管,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血管运动中枢受到抵制而导致低血压;二是术中、术后患者出血多,未及时补充血容量;三是麻醉药对循环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引发低血压。

2.4 呼吸系统反应 呼吸抑制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原因一是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二是残留的麻醉药物能抑制呼吸,三是患者体质较弱或大手术后。

2.5 皮肤瘙痒 PCIA药物选择吗啡易发生皮肤瘙痒,有人报道瘙痒发生率为40%-65%,而PCEA则更高,为75%以上。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麻醉及疼痛的耐受性。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PCA,让病人全面了解PCA的应用知识,明白应用PCA的目的和临床效果,配合使用PCA。护理人员应耐心与病人沟通,安抚病人紧张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增强镇痛效果,提高病人对PCA的依从性。

3.2 恶心呕吐、腹胀的护理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并保护好切口,避免因用力导致伤口裂开。腹胀者应鼓励病人早期翻身及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亦可行腹部热敷或足三里封闭等。

3.3 尿潴留的护理 术后6h-8h未小便排尿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可行腹部热敷、按摩,让患者听流水声,无效者可予以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挤压或脱落,避免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感染。

3.4 呼吸抑制的护理 PCA使用过程中应连续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术后12h病情稳定后,应协助病人采取半坐位与卧位交替,以减轻对呼吸的压迫。术后予以常规吸氧,经常巡视病人,如呼吸少于10次/min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5 低血压的护理 采用PCA镇痛期间,应每隔30-60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脉搏应>60次/min,收缩压90mmHg。血压低于基础压10%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血压低于基础血压20%应停止使用PCA。应用PCA镇痛时,药物追加次数应低于9次,以免药量过大引起低血压[4]。

3.6 皮肤瘙痒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中性皂洗浴,瘙痒时应避免抓伤皮肤。必要时可应用抗组胺药物以缓解症状,反应重者可暂停PCA。

4 小结

PCA作为一个有效和安全的镇痛的技术,使用时护士应加强PCA的安全应用,加强巡视,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PCA安全有效。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安慰病人,并及时处理,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病人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剑.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进展.全科护理,2009(16):77-79.

[2] 徐爱莲,申秀君,王月梅.腹部手术后镇痛泵使用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1):135.

[3] 郭亦媛,刘炎锋,刘恩宇.自控镇痛泵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0(4):361.

[4]邓平香,王一枝.病人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5):19.

作者:刘宗莲

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 篇3:

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的观察和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治疗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的切口疼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结护理对策。方法:60例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术后12、24、48h对病人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评估病人发生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总有效率达98.3%,不良反应发生率1.6%。结论:该镇痛方式对切口局部起镇痛作用的同时,又控制内脏的疼痛,而对全身影响较小,临床观察较为适合老年病人。

关键词:切口导管镇痛泵 联合静脉镇痛方式 老年病人 观察 护理

切口导管镇痛装置是一种在切口内深筋膜上下放置一根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滴注局麻药的术后切口持续镇痛技术。由不同规格的泵确定流速,我院目前的切口镇痛泵为5ml/h的持续流量。泵内药物通常为0.2%罗哌卡因250ml,理论上可持续匀速输注50小时。

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为主,同时联合静脉用药镇痛的方式在老年普外科中大型手术中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8.3%,且镇痛泵常见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现将临床60例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例老年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在60岁~82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腹腔镜手术23例,开腹手术37例。

1.2 方法。所有病人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病人镇痛方式及自我配合要求,镇痛标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病人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无痛=0,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痛。术后病人均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持续输注至药液用毕或病人自行要求拔除。同时术后常规医嘱使用帕瑞昔布(解热镇痛类药物)q8h静推×3天。术后12、24、48h对病人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评估病人发生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术后病人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并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期间,仅1例病人在术后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值等于或大于5分,同时抱怨镇痛效果不理想。其余病人以上3个点位评分值均小于5分,同时认同镇痛方式。总有效率达98.3%。

在59例镇痛有效的病人中,仅1例发生恶心情况但无呕吐,其余未发生呕吐或尿潴留情况,同时观察也无局麻药中毒,如头晕、耳鸣、舌麻、惊厥、意识消失、昏迷甚至呼吸停止等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

3 预防与护理

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果,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产生可逆性的阻断,小剂量的持续使用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1]。帕瑞昔布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将罗哌卡因用于镇痛泵持续输注,发挥了该药物的只对切口局部起镇痛作用,而对全身影响较小。帕瑞昔布则弥补罗哌卡因对内脏痛无效的缺陷,q8h持续静推使用,有效控制内脏疼痛。

60例病人中,有1例病人镇痛无效,在护理过程中,检查导管镇痛泵置入部位有切口渗液情况,镇痛泵的导管无明显受压、牵拉、夹闭,同时也确保卡匣始终处于开放状态。该例病人的镇痛无效考虑和药液渗出有一定的关系。常规情况下伤口不会有药液渗出,只有在放置渗透管过浅或在皮肤穿刺孔处撕开导管的导引鞘不慎造成局部扩张时,才会造成药液外渗。

在59例镇痛有效的病人中,仅1例存在不良反应,表现为有恶心但无呕吐情况,因为该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且使用止吐药物以后情况好转,所以考虑该不良反应与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的副反应存在一定关系。

总结护理对策,在护理过程中,每班2次床边评估并记录疼痛评分、镇痛泵管路固定及通畅情况、已输注的硅胶弹性储药囊的药量(根据用记号笔每班在镇痛泵外壳的标记)、切口是否渗液红肿等情况、有无局麻药中毒症状。务必做好切口导管镇痛泵高度基本与切口持平放置,因为镇痛泵的放置高度和环境温度影响泵内药液的输注速度。镇痛泵基本与切口持平放置,当镇痛泵每高出或低于切口2.5cm,流速降低或增加0.5。以26℃为室内基准温度,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流速增加或降低约2%。所以护理过程中我们将镇痛泵用小袋子挂于床栏上,尽量与切口齐平,以避免镇痛泵的受热、高低对药液输注速度影响、以及避免不慎掉落损坏等情况发生。

4 小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减退,术后各系统的并发症增多[2]。该镇痛方式对切口局部起镇痛作用的同时,又控制内脏的疼痛,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低,对全身影响较小,临床观察较为适合老年病人。目前报道的60例老年病人,由于病例数量有限,且手术类型未进一步的分类,故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在临床老年病人的使用和护理仍需要我们提高关注,不断总结并改进。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

[2] 陈筱军,张水红,冯桂娣,李惠群.普外科老年病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7(7)798-800

作者:陈钧

上一篇: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论文下一篇:查检表护理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