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方式中的政治教学论文

2022-05-01

[摘要]“四个自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四个自信”背景下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元评价方式中的政治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元评价方式中的政治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但与之配套的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还不尽完善,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下“关门自评”的烙印,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这其中的根本症结在于评价指标内涵不清、评价要素选择不准、评价方法不科学、鼓励机制不配套等原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探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状态评价;评价体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王艳梅(1968-),女,黑龙江桦南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教授。(江苏 南京 21118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交教研1001-5)、2009 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立项项目(B 类)“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B04)的研究成果。

一、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含义及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是对学校教学部门教学整体工作状态的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它涉及到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状态、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工作状态等。

高职校院“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是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状态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工作状态等客观结果进行的过程评价。

高职校院“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具体由二级教学单位的工作状态评价、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状态评价、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师工作状态评价、企业对高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五个方面构成。

(1)学校与企业对学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主要是对二级教学单位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管理、教风与学风等工作状态进行评价。

(2)学校对教学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状态评价主要是对职能部门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管理绩效、特色与创新等工作状态进行评价。

(3)学校对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主要是对教研室承担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工作状态进行评价。

(4)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学习情境设计能力、交往能力等进行研究。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从四个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即教学二级单位领导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二级单位督导组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同行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

(5)学校对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质量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二、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

1.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实施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一般在每學期中期教学检查或年度工作总结的过程中一并实施。但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实施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1)二级教学单位(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状态评价采取二级教学单位自评为主、学院专家组审核评价为辅的方法。二级教学单位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表的评价要素和评分标准,由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该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重点对教学二级单位的班级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学院专家组针对教学单位的自评结果,通过查相关资料、疑问质询的方法对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二级状态进行总体评价。此项评价结果将作为对全院二级教学单位整体工作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

(2)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该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与学院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表中的评价要素和评分标准,由学院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该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重点对工作方法、管理过程、管理业绩等进行评价。此项评价结果将作为对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整体工作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

(3)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包括二级教学单位领导评价、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四位四一体的评价方法。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四个评价主体依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教师的教风师德、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进行评价。该评价由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负责人组织实施。该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年度等级考核、职称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4)企业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方法。该评价由学院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依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专业课程体系、师生的岗位操作能力、社会服务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对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该评价每年进行一次,由学院督导部门通过组织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的形式完成。

(5)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在二级教学单位成立评价考核小组,考评小组设在二级教学单位办公室。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以教研室自评和二级教学单位组织评价为主,评价考核小组按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指标要求,负责对本教学单位的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进行审核性考核评价,学院评价领导小组对二级教学单位考核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抽检。该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研室工作状态优劣的重要依据。

(6)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的评价,即校内学习的评价和校外学生的评价。

1)学生校内学习状态评价以班级为单位,遵循校内教师评价为主、校外教师评价为辅的原则,由校内的任课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及校外指导教师一同进行测评。每学期进行一次,由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务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组织实施。具体执行的办法是二级教学单位教务部门通过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发放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表,由相关教师填写,再由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回收交予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务员,以此评价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学习状态与学生质量。学生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训、轮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质量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2)学生校外学习状态评价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完成,在校外学习即将结束时对其在企业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实习态度、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企业评价结果报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并反馈至学院质量监控部门。

2.教学工作评价实施部门

该教学研究成果由学院督导办公室、学院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其中对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测评主要由学院办公室、二级教学单位联合组织实施。

3.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实施的过程

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有两种方式,即“两段式”评价和“一次终结性”评价。

(1)“两段式”评价过程。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研室的评价等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为自评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审核评价阶段。

自评阶段由教学二级单位或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具体操作流程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负责人组织二级教学单位的教研室、教务办公室、实训中心部门等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确定的评价要素,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本部门的工作状态进行自我评价;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负责人与教研室主任一道,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评价资料在自评单位留存备查。

审核评价阶段由学院督导办公室负责,组织学院专家组根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及教研室的工作状态自评结果进行审核性评价,通过听汇报、查阅自评资料、进行问题质询等方法对被评价单位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

(2)“一次终结式”评价过程。对教师工作状态评价、企业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采用“一次终结性”评价。

1)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评价由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负责人在每个学期的中期组织实施。实施的过程是由二级教学单位领导根据评价标准对教师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测评、教师同行根据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设计等基本工作状态进行测评、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进行测评、二级单位教学督导组根据评价标准对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测评等四位一体的方式完成对教师工作状态的综合评价。最终通过教师工作状态评价综合评分,衡量各二级教学单位每位教师的具体工作状态。

2)企业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院从企业、行业聘请了多位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校外教学质量督导员。他们作为企业代表,根据社会用人标准对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些校外督导员同时也是学院各个二级教学单位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的专家代表,他们对学院的教学工作比较了解,其评价意见也有针对性。通过校外督导员的评价排名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及各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各二级教学单位人才培养、专业调整与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体系实施成效分析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通过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实施,获得企业、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研室及师生等方面的一致好评,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改变了评价的要素,为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及任课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其评价要素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表1所示。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使二级教学单位明确专业定位,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突破口,重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培养有专业影响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教研室工作从日常的教学常规工作转变到更新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會服务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科研的研究能力,以职业人的状态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

2.“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调整了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评价指标的内涵,提高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校内评价转变为校内与校外同时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的视角从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拓展到培养职业岗位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即“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校外教学质量督导员每年一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人才培养偏离企业需求问题的解决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培养规格由连锁企业的采购员、营销员、收银员等转变为连锁企业的职业店长,成效显著。在2010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双选会”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被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诺奇服务有限公司等众多名牌企业作为储备店长招聘一空。

高职院校教学状态评价对象增加了校内教学管理职业部门的评价、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拓宽了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的范围,使各相关部门也增加了压力,使各部门的工作状态有较大幅度的改变。

高职院校教学状态评价指标的内涵也作了较大的调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从理论教学能力转变为“理论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基本素质”的评价;课程建设能力的评价从教材建设转变为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能力、“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设能力的评价等。

评价体系的上述变化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认真完成学业、找一份谋生的工作转变为为适应未来岗位的工作要求而有选择性地完成在校的学业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大幅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专业对口率也大幅度提高。

3.评价工作的常态化使二级教学单位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研室工作及教师的日常教师工作更加规范,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推广实施,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保持评价工作的连续性、督促各评价对象,根据评价标准的要求努力工作,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升华和提高。

4.“工学结合”背景下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之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拥有良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及具备行业典型岗位操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该目标的实现,适时对高职院教学工作状态的监督和评价成为必需的条件,成为修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盘和指标针。

参考文献:

[1]李明慧,邢伟.建设多元化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6-89.

[2]周培仁,唐树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59-61.

[3]陈锁庆.高职工学结合背景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5):38-39.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王艳梅

多元评价方式中的政治教学论文 篇2:

“四个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  “四个自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四个自信”背景下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还存在目标不明确、主体单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据此,我们应该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确保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全面丰富评价内容。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需要将这一思想理论积极地传授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四个自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高校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评价目标要明确,评价主体要相对独立,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得更加完善。

一、“四个自信”背景下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现阶段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需要以“四个自信”为思想理论依据,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树立“四个自信”的思想信念目标,并且能够在这一信念目标的影响下将其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高校中所建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四个自信”教育思想真正落实的考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并没有将其激励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评价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程度,在评价过程中其评价指标过于表面化、形式化以及程式化,使得广大师生的内在思想价值观念和取向被忽视。而在“四个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评价时需要重视教师与學生之间的“教”与“学”,使双方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评价指标方面进行分析,“四个自信”能够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还会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客观性的评价;从评价方式方面对“四个自信”进行分析,不仅要将定量指标进行明确,比如大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准确率等多方面的定量指标,还需要明确定性指标,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性以及个性等。

二、“四个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该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坚持相应的设计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定性评价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等主要表现特征进行详细、形象地描述,使被评价对象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激励与教育启发。不过利用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评价结果也比较模糊,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出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而定量评价则是根据相关数据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能力和特征进行分析,不过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在数据分析中将评价效果精确地反映出来。将这两种评价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评价更加全面,还能够优势互补,减少指标的主观性,从而使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更具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二)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还需要从实际案例、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证并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受到影响,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意识创造条件,所以在思政教育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始终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相关设计,这样有助于高校转变传统只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坚持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这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过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进行探索,使其能够对自身的发挥发展有着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道德规范不断内化,使其能够在学习时更加具有目的性和目标性,进而树立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在设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时要始终坚持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结合的原则。

(四)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现实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必须要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教学要素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等。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又属于现实的教学过程,包括多种动态环节,如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组织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现实的评价。不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规范能够接受,是否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否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以及生活上和学习上取得积极的进步,对于各种集体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否积极地参与其中,这些都是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评价时,这种潜在的价值评价是其中比较鲜明的特色,对于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都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的相统一原则,进而促进教学评价变得更加客观、真实,其教学效果与价值也能够充分地显现出来。

在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时,不仅要坚持以上原则,还需要坚持知行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全面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目标并不明确

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一定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而教学评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评价过程十分复杂。判断与处理的过程是评价的本质特征,国外相关的教育学者认为“评价是对特定的方法、材料、想法等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也是根据某一特定标准评估某一事物的准确性、经济性以及时效性等诸多方面的过程”。在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的立场对于价值判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对其价值进行判断时,其立场发生了改变,那么评价目标以及评价结论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现阶段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有着向管理方向倾斜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对教学评价内涵进行理解时是站在教学管理需求方面考虑的,使得教学评价能够成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不是将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途径,因此,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偏移,使其不能树立明确的教学评价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这样单一的评价主体并不符合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需求,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虽然教师在思政教学课堂中所做出的评价总结都非常客观、真实,不过在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人数比较多,因此会对教学评价内容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教学评价并不全面。所以,单一的教学评价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中并不适用,而且容易导致教学评价出现偏差,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将单一的教学评价主体转变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内容并不全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并不完善,这与教学评价内容的不全面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本身比较特殊,具有复杂性,使其在教学评价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元素,而是多种元素的结合体,比如教师、学生、教学技术、方法、模式、课程安排以及教学环境等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教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然而,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评价的重点是教师與学生,忽视了对教学情境、资源以及组织等教学环境的评价,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内容不全面。

上述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结果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造成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亟待改进。

四、“四个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四个自信”背景下,为了能够将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得更加完善,使其教学评价效果更为理想,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目标,并整合高校内以及高校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力量,教师的认知价值以及教学价值需要明确和统一,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而满足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能够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确保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将“四个自信”有效地渗透其中,并且确保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主体是一个团队,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有教育专家、教学管理者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在对教学主体进行评价时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规范,并定期对其开展评价培训,从而将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保证评价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在构建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能够更加高效。

(三)全面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内容

为了能够积极地响应“四个自信”,高校在构建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内容,并将思政教学评价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要想确保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不仅需要加强教学能力评价和教学反馈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评价和教学活动评价,而且在优化和完善思政教学评价系统时评价指标系统要设计科学合理,评价系统要具有多元化和互补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高效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确保各种评价信息在获取时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教师在利用这些评价信息对教学进行评价时,也能够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而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够明显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四个自信”背景下,高校为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作用,需要加强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标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确保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主体的相对独立性,优化并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系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并且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天圣,李慧明.办好高校思政课 增强“四个自信”[J].党史博采(下),2021(12).

[2]黎子琳.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

[3]乔艳永.“四个自信”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5).

◎编辑 尹 军

作者:夏君

多元评价方式中的政治教学论文 篇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 要: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构建有效实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及提高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含义及意义、构建评价体系应循序的原则、评价体系内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评价体系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自從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十六号文”以来,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教育改革,如何科学准确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及效果就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却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很有必要。就作者所查阅知网和惠普数据库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关于实践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在逐年增多,文章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单述评。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含义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评价就是对事物具有价值与否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活动,也就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思政论课实践教学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从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依据特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客观评价标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做出的价值判断。

如何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有些学者认为它有利于规范、监督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检验实践教学效果,以及深化实践教学改革[1,2]。有些人认为它是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需要[3,4]。有人认为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助于师生互动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5]。

由此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构建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思政课、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资料来看,学者们对不同类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多数学者都有类似的看法,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

(一)评价理念相对落后

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落后突出地表现在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的考评,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和能力提升[6]。有些学者认为:第一,评价出发点不正确,单纯地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第二,评价过多关注知识内容,而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第三,评价标准过多强调一般和共性,而忽视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第四,评价对象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未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第五,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2,7]。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落后的问题还是表现为教学单位和教师未能够从指导思想上认识到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并且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全要素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多数学者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过多倚重实践活动后收交的文字材料,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提升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的考察;过分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7,8]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过低;第二、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乏比较明确的标准,不注重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第三、实践评价内容不够完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难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素养方面的发展状况;第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侧重于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未能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8]。

(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多数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基本上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评价主体过于狭隘。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等,也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有学者认为这种实践教学评价模式是一个他评的过程,它是一个外部显性的评价行为,具有直接性和外显性,虽对实践行为构成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对实践行为的主体来说,他评不够周全,还要有自评来补充。自评通过对自己的实践目标、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的反思、认识、批判、重构等,加强自我意识的重塑和自主行为的重构[9],能够发挥一种内隐性的作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宏观评价也往往处于缺失的状态。

(四)评价方法单一、标准模糊

目前高校采用多是结构式评价,不符合多元评价发展趋势[9]。有学者认为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定性分析为主,量化指标欠缺,评价结果过于主观片面[6]。虽有学者提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该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元内与单元外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实。对于为何出现这些现象?有学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教学评价对象的模糊化、课堂教学价值把握的主观化以及教学评价取向的行政化,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10]。

三、实践教学评价构建的理论依据及应遵循的原则

对构建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有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实践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1]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学者们都认为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有学者认为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导向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统一等原则[3]。有人从把握评价目标明确性,评价原则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方面提出遵循要求[12]。有的认为应遵循导向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4]。翁高花、林其昌、姜德琪等多从全面性、针对性、引导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出遵循基本原则。[13][4][14] 有的 学者认同这些原则中的某几个,但是强调自己认同的原则如:导向性原则,突出重点原则,独立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5,16]。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原则就是遵循政治导向性,因为高校思政课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养成良好道德品行的基本方式,政治导向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这个根本原则,因此,建构的评价体系就必须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必须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科学性原则是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其首要要求就是客观性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反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体现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要求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检验。其次是合理性,即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客观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各种价值关系:教与学、教学与管理、个体和群体、学校与社会等各种价值关系。

系统性原则也就是整体性和全面性,就是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手段等子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实施教学评价时应切实管用、行得通。构建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不仅要求各项指标具有符合实际的具体内容,而且要尽量简便、明确,便于实施,同时每一个评价指标都进行量化分解,赋予不同权重,便于测控。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构建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而且要引导教和学双向活动,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教育人才的目的。

四、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學评价体系内容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有学者认为构建评价体系要坚持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2]。有的围绕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内容来设计实践教学独立的评价体系[3]。有的认为构建路径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目标,确定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拓展多维的教学评价向度,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17]。有的认为目标与标准系统、检查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调控与反馈系统四个分模块完备是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具备的系统结构[15]。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确立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的教育评价理念,完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同时健全相对应的保障机制[7]。也有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过程与效果等方面初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作了思考[18]。

综合学者们研究,从确立实践教学评价目标来说应该坚持多元目标:坚持真理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统一;检验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和检测学生发现解决新问题、创新理论发展能力的统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主要由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学生、指导教师、同行专家等组成。大学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涉及他们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根据评价体系指标,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态度、表现及效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是教学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他们评价的参加实现了教学单元内评价和单元外评价的有机结合。

从宏观的角度看,实践教学评价客体包括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教学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等。从微观的角度看,评价客体则为学生和教师,各自的指标有所不同:对学生评价要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评价。对教师评价从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行评价。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必须注意四种结合:考核目标上要注意对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领导、组织、管理、保障,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过程及效果与学生在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素质提高相结合;考核内容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标准方面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核方法方面坚持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单元内考评与单元外考评相结合。

五、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

应该说,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实践教学之所以比较难以评价,其关键就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因为前面研究方面往往定性研究有余,而定量研究不足;泛泛原则研究有余而具体操作研究不足。就作者所见,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从不同角度来选取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就作者所知,王祝福研究实践教学指标较早,他从课堂化和课题化两个层面设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从课堂化出发,确定三个评价指标:1.知识的连续性、高级化;2.课堂组织的论坛化程度;3. 班级化程度。从课题化出发,也确定三个评价指标:1.课题的课程化;2.学生参与的兴趣度;3.教师指导的有效性[19]。

有学者设计了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测评等四个一级指标和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度、实践领导体制、教师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测评等二十七个二级指标[1]。有人设计了对实践教学总体评价、理论知识掌握评价、基本政治情感评价、含有政治倾向的行为情况、现实社会问题态度评价等五个一级指标方面和教师教学水平、主客观认知提高程度、对马克思主义等的信仰、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学校社会的政治倾向转变等等十多个二级指标[12]。当然也有不少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评价,确立了多元评价主体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评价目标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6]。

孙英等人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设计的评价体系包括指导思想,领导、经费投入,纳入教学计划,考核评比,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动手能力,社会评价、就业及特色等十二一级指标。还有二十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均设计分数和比例权重[20]。有学者设计教学准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过程、实践效果、成绩评定评优、总结及资料归档等七个一级指标,十八项二级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等级为四级,每一级都有评价的标准[21]。戴志国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保障、教学规范、教学监控和效果考评五个方面出发设计指标体系包括理念、保障、规范、质量、监控和考评等五项一级指标和实践育人、组织经费保障、教学常规检查和对教师及学生的考评等十一项二级指标[22]。

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作者认为要看何种目的:如果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那自然要從宏观来设计,对包括理念、保障、组织、规范、监控和效果等方面设计并按计划开展综合考评。如果是实践教学实际来说,那就要侧重于比较实用的指标体系。

六、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一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据作者统计,自从2008年王祝福发表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文章以来,以后每年都有研究文章发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09年3篇,2010年8篇,2011年10余篇,2012年20多篇,2013年30多篇,2014年以来又有不少文章发表。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受到重视,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

二是侧重于实践经验之总结,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应该既有理论分析方法,又有实证研究方法。然而目前的研究,或进行经验描述,但是零散杂乱、缺乏整体感和完整性,或从价值角度提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及构建原则等宏观论证,鲜有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需要科学化和学术化。

三是从跨学科角度研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缺乏对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首先,实践教学评价研究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与大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评价相联系,未从专业课实践教学评价中汲取理论或实践经验。其次,多数研究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架构出发,没有学习其他学科关于实践教学评价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四是研究成果水平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从2005年中央16号文件发布以来,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文章开始出现。众所周知,我国知名专家学者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不太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或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实教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很少。从事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的人员多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的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因而文章发表档次也不高。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不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许多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基本雷同。

五是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前景广阔。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特别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集中在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评价领域比较缺乏,即使在高职院校目前评价方法也不具系统性,缺少科学研究方法和质性工具的使用;评价过多关注目标的达成与否及程度,对实践教学效率等缺乏研究关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领域是一个亟待深度探索的研究领域,因此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成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2015(2).

[2]涂刚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3]于宏.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14(26).

[4]汪永芝,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J].当代高教论坛,2010(8).

[5]仇文利,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评价探究[J].高教学刊,2015(23).

[6]周蕴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3(6).

[7]张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11,27(5).

[8]林其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

[9]高继国,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5).

[10]张丽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

[11]刘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理论探索[J].前沿,2010(10).

[12]李晓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与效果评价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8).

[13]翁高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体系建构[J].開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14]姜德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3(9).

[15]范海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

[16]贾茂来,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7).

[17]王茂涛,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3(11)

[18]冯淑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

[19]王祝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67.

[20]孙英,梅岩磊.探索特色评价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J].当代职业教育,2014(4).

[21]王勇,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讨——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为例[J].学理论,2015(20).

[22]戴志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25).

作者:王培文

上一篇:职业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描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