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论文

2022-04-28

摘要: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施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时,要有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要运用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法,要善于正确运用评价结果,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元化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多元化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论文 篇1:

试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改变,职业教育以“宽进宽出”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学专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进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原则 构建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对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务型劳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带来《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提案》,使得职业教育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我们应当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比较关心的话题。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笔者就结合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来谈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含义

所谓评价,就是对某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教育质量评价,是指根据相关标准,专门针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水平做出评判的活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是有所区别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教育目标——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所谓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职业教育以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性,这与普通教育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职业岗位设置的,培养出的学生经过短暂培训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对相应岗位的业务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人才。

(二)教育方式——强调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

对于普通教育,一般注重理论性。比如,某些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学得很好,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还是一个学徒,工作方面的很多东西需要向师傅们学习。而对于职业教育,其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岗位以后,几乎不需要经过“实习”这一关,就能干好工作,因为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就包含相应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技术,他们毕业后能将所学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相应的职业岗位中,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包含很多方面,如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专业与课程评价等。为了便于分析与归纳,现将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类: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外显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职业能力等所作出的评判。学生的外显评价,是指来自于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所作出的评判。学生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主体,职业教育质量如何,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学生能否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所以,学生评价可以算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忽视学生评价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是当前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往往得不到重视。

(二)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专业与课程评价、教员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就业评价等多个方面。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其专业与课程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保障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要求。

但是,某些职业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评价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没有完全对接,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与科学的剖析、处置信息的方法。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的量化有一定的难度,职业学校就因难而退,常常以传统的“笔试”代替“操作、演示评价”,缺乏比较科学系统的评价措施。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达不到有效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对不同专业岗位的教师,没有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更谈不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各职业学校对理论性教学的质量缺乏严格的要求。

(三)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指独立于职业学校之外的较为公平的第三方所进行的评价。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主要由如下三方组成: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②职业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③与职业学校无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企业希望通过评价改善毕业生的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评价达到对职业学校宏观管理的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希望通过评价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还算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但是,某些職业学校在对用人单位做出的评价反馈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某些职业学校对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不重视,不主动积极地了解评价信息。另一方面,某些职业学校没有针对评价反馈信息制订相应的处理或改进计划。某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存在问题,一方面,某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多元的监视与评价机制,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滞后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例如,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学生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却不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某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参照学历、职称等标准,忽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

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关系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在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

职业学校通过“教育”这一形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最终是要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要接受企业与社会的考验,所以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化教育,对其教育质量评价应当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通过社会评价的信息反馈,职业学校了解到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培养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为职业学校建立和改进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

既然是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那么就要力争让评价更客观。因为不同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如此,就要在评价透明的基础上采取多层面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在建立职业学校评价体系时,要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以职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

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其最终目的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同时促进职业学校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育方向。所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通过教育质量评价,职业学校立足长远,制订较高标准的长远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企业而言,要激励他们为职业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家长,要激励他们配合职业学校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努力。对于教师,激励他们结合岗位需求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能力与水平。

(四)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

虽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一所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是其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把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定位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同时,一所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不是由学校或某部门单方面评定,而是由企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共同进行评价。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客观公正地反映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主体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五)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

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包括的层面多、信息量大,所以制定的评价体系要相对简单,量化程度高,这样才便于操作,才不会使评价结果失真。同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浅显易懂,操作起来容易把握,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有实效,从而客观反映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结论的可信度与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有直接的关系,方法科学,可信度高。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法

所谓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实施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侧重于对职业学校的抽象分析与评价。所谓定量评价,就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判。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者,多数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参与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科学。

2.调查研究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如果在调查的基础上评价,则能够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如,对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可选用抽样调查法,而对于教师个体的评价,则可选用问卷调查法。

3.实验研究法

所谓实验研究法,就是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制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是否符合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知规律,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都是求知数。为了使评价不脱离实际,使评价结果更有可信度,可以开展评价之前,在不同范围进行试用,创造条件进行多次实验,为求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4.行动研究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评价实施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响。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法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复杂性,是一种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评价内容的确定

1.培养目标的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与此相适应的,构建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实施,把培养目标的评价列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组成部分,而且要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2.培养方式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职业学校如果不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那么培养出的毕业生必然不能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当前有很多职业学校试行“前厂后店”、“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对职业学校培养方式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根本性标准。当毕业生走进企业以后,如果很好地快速地適应工作岗位,就能充分说明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好。相反,如果毕业生上任后,工作干得不怎么样,甚至很差,说明职业教育质量不好。所以,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当前的职业教育评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并坚持相关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发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最佳效用。

参考文献:

[1]宋爱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3):139-139.

[2]黄秋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4).

[3]谢树方,唐以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7):55-63.

作者:陈宏英

多元化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论文 篇2: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特征与目标设定

摘 要: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施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时,要有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要运用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法,要善于正确运用评价结果,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预设评价目标是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先导工作,教师要在全面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评价目标的基础上,善于根据学校自身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细化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

关键词: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特征;目标设定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鉴定与选拔、检查与监控、反馈与交流、导向与激励等重要功能,它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不少一线教师片面地以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学生体育课的学业质量,窄化了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功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基本特征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熟知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要求。因此,了解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基本特征,明晰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定合理的评价目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基本特征

1.有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

在教学理论界,普遍认为良好的学业质量评价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评价有适当的设计,才能保证收集到评价所需的准确信息;也只有清晰明確的目标,才能够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当学生明确地知道评价目标时,就会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好”的表现,也就更可能主动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具体到体育课的学业质量评价,清晰明确的评价目标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些学校为了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颓势,且考虑到体质测试与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片面地把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生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唯一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导向下,无论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还是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都会专注于体质健康的提升,而忽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其他学习目标,进而无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

正在日益深化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强调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注重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评价的建议,至少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突显了学习目标,关注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学生将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学习方面产生哪些积极的效果;二是强调了促进学习,强调评价并不仅仅止步于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状况的评判,而是要进一步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和学习动力。因此,有效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必定与学生的体育课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2.运用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法

在发展性评价理念下,当下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方法日趋多样化。与传统评价方法局限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比,有效教学理念下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有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口语评价、轶事记录等评价方式。

每种评价方法或方式都有自身的特定优势,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终结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和体育课学业质量的整体情况,有利于较为准确地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发展水平,也可以作为评判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的依据;而形成性评价则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学习,进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果。由于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评价体育课学业质量时合理运用与评价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法,以便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准确评判。

3.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运用是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它是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能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然而,评价结果的运用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结果通常局限于缺乏内涵的数据或等级。在现实的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们往往会在学期末采用分数或等级的形式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业成绩予以评定。这样的评价结果,无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更无助于学生准确了解学习状况,进而找准改进学习的着力点。

正确运用体育课学业质量的评价结果,首先,要准确收集学生的基础信息。虽然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重,面对的学生多,但要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业质量予以有效的评判,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体能、情意表现等方面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体育课学业质量的相关信息。例如,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体能、情意表现等方面的变化,并能准确把握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再次,教师要善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的反馈不能简单地把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分数、等级或排名告知学生,需要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相关情况予以描述性反馈。通过描述性反馈,帮助学生分析通过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指出学生体育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向。

4.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新课程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变革,是从传统的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简而言之,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更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最终要靠学生自己的作用才能实现。因此,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并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相反,他们应该成为评价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当今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遍认为除体育教师外,学生、家长、班主任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不过,虽然家长和班主任也被赋予了评价的职能,但真正全面了解学生且具备评价技能的主体是体育教师,真正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和全程参与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主动参与学会了自我评价时,他们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改善更可期待,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也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要求

1.充分认识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中,体育教师们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了教学评价。也就是说,在思考、探究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后,很少有老师在事先设定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学活动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达到了教与学的预设目标。这种“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可能是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要认识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重要意义,首先要弄明白评价目标的内涵。目标通常指一项工作或活动预期想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按照“目标”的这一解释,评价目标即评价活动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就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内涵来说,就是“为什么”要对体育课学业质量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是指通过体育课学业质量的评价要收集哪些信息,以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达成程度和进步度。只有充分认识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重要意义,才能为不断地改进教学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信息。

2.准确把握“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巡-学生练”的单向度模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由客体到主体、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不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能过分夸大这种转变,毕竟学生的学要受导于教师的教。事实上,在中小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目标向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

要合理进行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就必须保证较高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表现在自己教学行为本身,而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后达到的学习结果,主要表现为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情况;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所描述的内容必然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依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还是评价目标,其规范的陈述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即目标所描述的具体内容都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要掌握或达到的结果。

3.全面理解體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目标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J. I. Goodlad)认为,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观念层次、社会层次、学校层次、教师层次和学生层次。从课程层次理论来看,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理念的理解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的全面理解,是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设定的前提条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修改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不难发现,课程标准所建议的评价目标,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其目的是了解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促进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如果教师全面理解了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目标,就不会仅仅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片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学业质量。

4.合理预设体育课学业质量的评价目标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判学生达成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预设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了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预设,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目的出发,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标准提供了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指导性建议,但没有也无须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因此,在预设评价目标时,教师需根据学校自身具体的教学情境进一步细化明确的评价标准。例如,对学生的体能评价,如果采用绝对性评价,可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果采用相对性评价,则需根据本校学生的体能状况和发展要求预设评分标准。又如,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要善于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质及其运动技能的难易度预设评价标准。特别是在“一校一品”的发展潮流中,对作为学校精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更要根据“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细化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能在生活中较为熟练地运用。

三、结束语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既是一个重点问题,又是一个难点问题。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之所以是重点问题,是因为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着导向和激励作用;之所以是难点问题,则是因为体育与健康学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教师要在全面了解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善于根据学校自身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合理预设具体的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因此,当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确定后,就应该成为学生熟知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进而成为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少非.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坤崇.学业评价——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张细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魏炜.高中体育课学生学习评价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1):64-67.

作者:张细谦

多元化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论文 篇3:

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基础模式,其次从时刻注重活动表现,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引进多样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融合及时和延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最后阐述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思考,继而强化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活动的运作效率,提高物理教学综合水平,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框架构建;工具开发

新课改条件下,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把甄别与选拔当作主要目的加以评价体系建设,强调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充分结合,赋予评价体系一定的多样性与发展性,保证学生素质和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可以说学业评价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获取对应信息,而是在相关结果中分析教学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思考课程教学是否可达成理想目标。要想实现中学物理质量评价框架构建,每一位教师都应全方位分析学生学习内容,以此为前提建设完整的评价框架,体现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

一、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基础模式

(一)体现学生学习特点

中学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素质水平全方位提升的基础,重点内容是知识技能发展,本质上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功能。所以在评价框架构建上,教师应细致研究学生学业质量,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准备工作。

(二)保障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具备一致性

教学目标不只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方向,还是评价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依据。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心中若尚未制定评价目标是不可取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育目标应发展为教育教学评价的关键点,那么学生学业评价中也应思考教育目标的纳入可行性。总体而言,教育教学目标相关联着评价目标,评价目标也反映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所以偏离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案是难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想实现教育评价的目标,应确保评价目标以及教育目标具备一致性。关于教育目标的类别理论,给予教育评价提供目的性指导方向,存在着促进教育评价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学业评价目标应围绕课程目标展开,加快教学目标实效性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切合实际的凸显课程目标,描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保障学生学习评价目标存有可测性,充分的满足新课改条件要求。另外是站在评价的视角下,现有的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直接作用在评价上,应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与可测的学习内容。

(三)引进物理教学的生活性与社会性

物理学分析的是自然界领域内最为基础性的一种运动规律,自然界饱含的物理现象是存有无穷奥秘的,观察主体进行物理现象探索需充满欢乐,两个层面的客观因素发展为中学阶段物理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点,还是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起始点。所以围绕这一个意义,物理学科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关联,由此确保学生全方位分析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学阶段的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更多的倾向于学生生活情况观察与阐述,考察学生是否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处。

其一,明确物理学业质量评价的三个维度。中学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业质量评价维度包含内容层面、认知层面和科学探究层面。情境在学习评价框架中的含义便是平时生活中和学生相关的情境,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成为对学业质量试卷进行编制的一种依据,三个维度之间互相依存和辅助,立足于现有的情境进行具体开展。

其二,学生学业质量二级主题的明确。首先是内容层面,对学生必备的物理知识进行描述,围绕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加以分类,即物质、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能量,对应的主题包含着二级主题,即:物质(物质的形态与变化、新材料与应用、物质的属性);运动以及相互作用(多样化的运动表现形式、声和光、电和磁);能量(机械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认知层面,也就是学生应该达到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依托新课改标准进行学生学习行为动词运用,具体涉及了解、理解与应用。第一个是了解,对学生进行物理事实记忆判断,挑选简便实例说明物理知识概念,在学生拥有大量知识点之后进行繁琐的学习活动,处理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其本质上为一种低层次的认知过程;第二个是理解,学生系统化的掌握知识点内在关联和知识发展规律,直接应用物理知识,在此期间应密切关联直观现象和现有知识。第三点是应用,处于繁琐的问题场景中,学生可联想的物理概念以及规律,以此为前提进行具体问题处理。归纳与總结生活中的现象,初步开展问题逻辑性研究,学会通过科学方法阐述生活现象。最后是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问题猜想、制定实验、实验信息收集、研究论证、学习评估与合作沟通。在拟定相关评价流程之后,具体化的补充物理课堂学业质量评价结构。

其三,中学物理评价目标设置。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业质量评价,应围绕课标标准制定对应框架,即便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水平化评价模式,然而内容标准的一些内容不可被完全叙述出来,比如:“学生之间对资源利用提出的建议”以及“用水节约的意识”等,教师可适当的删减这些内容。另外确保学业质量评价目标的设定具备可操作性,立足于物理课堂的核心内容选择考察的范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问题,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二、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

(一)时刻注重活动表现,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提升。所谓的表现评价,即教师结合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评价,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时刻了解学生表现现象,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科学的完成评价目标。一般而言,教师要围绕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效果和进行实验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应思考学生是否可以自主的回答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小组沟通,是否可全方位的对物理知识理解与应用,做好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准备。

比如:进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过程,小实验比较多,往往需求学生自主操作,尤其是拨动橡皮筋观察其变化、说话时感受自己喉头部位的变化、演示玻璃罩中放置正在响铃的闹钟等,逐步抽出里面的空气,对声音的具体变化进行研究。在上述相关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言行举止,判断学生是否可以认真操作,获取正确结果,还应分析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全身心融入,得到物理知识技能。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物体的声音有怎样变化吗?我们经常不需要贴着发声物体便可以听到声音信息,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由此依托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和教师一同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处理,便于教师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确保学生思维可以有效地发展。

(二)引进多样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学生还是全部活动的落脚点。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进多元化评价模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小组互相评价,及时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不足,不断给学生有效性学习提供条件支持。比如: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若干个小组组建,给学生提供灯泡、电流表以及电源等一系列材料,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应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鼓励学生自主沟通,集思广益分享电路形成结构,在多次研究中分析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学生可更为全面的分析物理知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评,讲述谁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哪一个小组成员的方案最为准确,依托交流展示帮助学生群体一同进步。

(三)融合及时和延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并不是相对死板的过程,却是存在显著的生成性特征,要求师生一同推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会提出具备趣味性的问题,教师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关注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动态对学生进行肯定,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一味赞扬,淡化学生提出意见的可行性,不然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失去平衡。教师应巧妙地融合延时与及时评价,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诸多的研究实践,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创造灵感。比如:“汽化与液化”教学实践,教师给学生举例子:地面上的水在夏季可短时间内消失不见,湿衣服晾晒在太阳之下晒干的时间短于缺少太阳照射的现象,一位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已经知道在冰块吸热之后可以熔化成水,且水吸收热量转变为水蒸气,那么冰块是否可吸热转变水蒸气呢?这一个问题存在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即便和升华以及凝华的内容存在关联,然而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渗透,并不是告诉学生这节课程不涉及这些知识。而是可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夸赞,接下来简便的说明这个问题,冬季在外面晾晒的湿衣服会出现结冰的情况,可是衣服会缓慢变干,这便是冰转变为水蒸气的原理,我们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可进一步探索。这样科学的处理课堂评价中的生成性资源,提高中学物理课堂评价的质量。

三、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思考

其一,内化基础概念与规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概念教学和规律教学,思考学生认知能力,强调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以及逻辑性。并且思考物理概念是否抽象,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密切和具体生活进行关联,学生深层次的分析物理概念内涵,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打好中学物理学习基础,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其二,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培养。中学物理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简便的模仿与提出问题、深层次钻研和创新问题等,这样全方位触动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的提高中学学生物理学习成绩。

结束语

不管是哪一门科目教学实践,教师都需充分关注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关联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进行充分建设。针对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可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推动物理教学进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建.初中物理学习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初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郑艳婷.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学业成就测试框架的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標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01):13-18.

作者:闫飘飘

上一篇: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积极性国有企业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