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初步探究

2022-09-10

1 研究的重点

1.1 文献理论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 (1983)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 认为人类至少有7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 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 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 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如果认为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 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局限性的,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元评价。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的发挥评价的功能, 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 让学生发挥其所长。

1.2 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学生教学学业的评价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1.3 方案的调整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教材的使用和理论学习的深入, 我们发现原来的很多观点、设想都是和新课程理念一致的, 新课程要求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评价要饱和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和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一致性, 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 也为课题研究增添了新的依据。但在对课题方案进行分析和细化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课题太大, 学生评价涵盖的内容太多;目标定的太高;有些内容新课标中已作了比较明确的建议和要求等。围绕这些问题, 我们多次进行研究, 调整方案。经过反复的思考, 我们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改革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搜集资料上, 建立《成长记录袋》。

2 研究的方式方法

2.1 改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们当前的学习内容往往只注重考察学生的认知层面, 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 技能及价值观形成等隐性结果却不作要求;题目往往出现程式化、标准化, 过于侧重考察课本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评价方面, 只关注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而对学生获取结论思维过程不去追究。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违背了新的培养目标更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命题的形式从单纯的闭卷笔答改为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卷命题提前发给学生, 同时提出要求, 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资料, 处理信息, 完成题目。我们力图通过开卷命题, 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从学校引向社会, 从消极被动的应试引向积极主动的参与,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

新鲜有趣的试题及考试形式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一改往日考试那种愁眉苦脸、紧张不安的情绪。课余时间, 家里有电脑的, 就在网上查资料, 家里没电脑的, 就让家长带着去网吧、图书馆去查, 很多同学干脆跑到新华书店去翻书摘抄。但总的来说, 这次尝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可以看出, 学生们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 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增强, 搜集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在提高。

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一部分平时极不显眼, 甚至在老师眼里是差生的学生, 却在这样的活动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极大的探究欲望和动手能力。

2.2 初步构建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 建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 是具体的教学理论与思想简约化的表达形式。模式具有稳定性, 也具有可变性, 要根据教学实际的灵活运用, 达到自主建模的教学境界。基本模式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它的构建主要由“内容系统、形式系统、情感系统”组成, 着重从师生的活动形式进行研究, 从课堂教学的动静态、师生关系的融洽性、测评内容的难易度、教学时间的合理性等角度考虑。

2.3 通过“成长的记录袋”来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我们在实验班内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 它搜集了学生方方面面具有鼓励性的资料, 如:父母的期望, 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 工整的作业和优秀的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和精彩的相片等等。学生通过记录袋看到了自己进步的轨迹, 发现自己的特长,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树立了自信心, 培养了意志力, 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这种关注学生差异, 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 在做法上是值得推广的。

3 实践成果

3.1 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学期的研究实践证明, 多元评价学生, 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过程中, 不仅改变了原有沉闷的课堂气氛, 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 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地探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优化初中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也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上,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对智慧的挑战, 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在这时, 学习不再是烦琐的分析, 机械的讲解, 而变成了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正是由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各种问题, 从而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3.2 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多元评价学生, 在这样的课堂里, 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已经不存在了, 学生也从单纯的“听”、“答”角色中走出来, 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评”者等角色, 激活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交往的能力, 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 互相合作与竞争, 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 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 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3.3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 尽量为他们提供显山露水的机会, 让其展示自己的才能, 使他们能扬长补短, 发展特长, 张扬个性, 快乐健康地成长。但是又要让他学会欣赏别人, 能认识到自己地不足, 从而向着自己地不足而努力学习, 促进学生在原有地水平上持续发展, 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摘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 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和选拔”, 评价的单一性突出。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 半年来我校在开展实验过程中, 建立了一套以多元评价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元评价,课堂教学,探究

上一篇:文化市场游商摊贩整治三策下一篇: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