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住宿方式实现了公寓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内的思想行为与传统宿舍内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变化特征,研究对策,建设优良的公寓文化,培养“四有”新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公寓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公寓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公寓“学园”文化建设浅探

摘   要: 大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日渐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后勤服务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学园文化的内涵入手,探究分析学园文化建设现状,剖析影响学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优化学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計,加强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参与的行为引导,创新学园文化活动载体等学园文化建设优化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寓    学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改革和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内部分高校逐步尝试实行学生公寓管理改革,实行“书院制”“园区制”“社区制”等模式运行,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以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模式为主导的“学园文化”建设对公寓文化建设既有传承,又有革新。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开始探索新时代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载体和路径,以便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实现覆盖教育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

一、学园文化的内涵

学生公寓园区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学园制学生工作模式是以服务学生校园生活为主线,由“学校—学生公寓园区(学园)—楼栋—楼层—寝室”五个层级联动的工作模式,有别于以学生学业发展为主线的“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学生工作模式。学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公寓园区(宿舍)为空间、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反映宿舍特征的特定的文化氛围,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园文化建设以学园事务管理为基础,以学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目标的校园文化运行模式。依托学生宿舍开展的宿舍文化、楼道文化、公寓文化共同构成了学园文化建设的内容[1](81-85)。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保卫处、团委等部门共同组成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工作小组是学校学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学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系到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乎育人质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高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学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实施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同时是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主要抓手。

二、大学生学园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风建设、养成教育、素质拓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文化不仅对学生价值观形成、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随着新型学生公寓园区化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大学生学园文化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一)学园教育管理工作育人功能发挥欠缺

新时代的公寓学园文化建设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为目标,需要参与公寓管理服务教育工作的人员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公寓管理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团委等部门因各自职责所限,在教育引导、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既出现“重叠交叉”管理的情况,又存在因“管理失范”而出现一定的管理“真空地带”[2](56-58)。在日常公寓管理中,后勤部门所聘用的宿舍管理员因自身职权不足、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难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而是将相关问题反馈给学生辅导员。另外,由于部分辅导员进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强,学园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育人形势堪忧。

(二)学园制度文化建设与实施不到位

学园管理运行制度既是学生公寓园区日常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约束,又是学生形成优良学风、文明养成、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规范。学园制度不仅包含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文明等方面的管理教育文件,还包括宿舍成员间约定的文明公约、宿舍值班制度等群体规范。学生公寓园区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学园文化建设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其中学生宿舍内基础家具、电器、暖气等配置,公寓楼层所设置的卫生间、洗浴间、洗衣房、吹风机等生活配套,以及自习室的设置都为学生遵守学园管理制度,推进学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随着教育部第41号令的公布,高校及时修订学生管理规定,完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部分高校还明确辅导员进宿舍有关制度。但对于相关宿舍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存在部分学生宿舍内违纪难认定、慢处理,辅导员日常管理教育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学园文化制度建设的进程。

(三)学生行为引导与养成实效欠佳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学园文化建设,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学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公寓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营造安全、整洁、积极向上的学生宿舍环境是学生公寓平安健康学习生活的基础条件,同时是推进学生文明养成、建立优良学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保障[3](38-43)。高校在做好日常宿舍管理,进行安全卫生检查,进行“红旗宿舍”“文明宿舍”等评优选先工作的同时,还要开展公寓文化节、学园文化活动月等系列活动,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增进对宿舍安全、卫生、文明的认识,教育学生在宿舍学习生活中注重个人行为的养成。然而,受到学生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调适能力、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学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引导和行为养成的实效不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影响大学生学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高校进行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模式改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的模式。从宏观上讲,学校对学园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到学园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学生公寓学园文化建设方向,以及学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从微观上讲,学生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关系着学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主流价值文化和多元文化产品的供给对学园文化建设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一)学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定位

在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随着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一些高校开始实施学园制改革,推进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积极推动学园文化建设。由于实施学园制改革的高等院校较少,且因高校办学层次定位、学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学园管理教师人员支持等差异,现有的实施学园制改革的高校在学园文化建设方向、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其规划应当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框架内,而不是停留在学校中层部门对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形式层面。当前实施学园制管理模式的院校作为第一波“吃螃蟹”的,各方面的学园工作都是在探索中推进的,学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定位也受到牵头该项工作的相关中层领导决策的直接影响。

(二)学园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动性

高校实施学园制改革的前期,面临学园事务管理办公室建设、学园辅导员选任、学园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空白,需要通过落实学园制改革的相关决策完成相关的人员办公设施建设。对于学园辅导员、学园学生干部及学园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需要校方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等机制;在根据管理部门职能进行纵向管理的同时,通过建立沟通协调的机制进行横向协调。对于学园建设来说,完善的学院管理服务人员教育和考核管理体系是增强他们参与学园文化建设能动性的基础;另外,与学园教育管理服务相匹配的奖惩机制是对他们落实学园建设职责,推动参与学园文化建设能动性的监督和督促。

(三)学生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意识

学生公寓园区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宿舍内“寝室文化”建设的自主性,包含日常宿舍卫生整洁、宿舍装扮、宿舍文明公约、宿舍集体文娱生活等方面;二是参与校园文化和学园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尤其是以宿舍集体为单位报名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一系列学园文化活动。在学园文化建设中,从活动参与的角度而言,学生是客体,负责组织推进系列学园文化活动的教育管理服务人员是主体;从参与具体的学园活动而言,学生成为主体,他们能够在相关的学园文化活动中体验和学会如何健康成长、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然而,受学生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宿舍成员间的交融磨合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性。

(四)主流文化价值产品的供给

学园文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校园文化运行模式。学校开展的学园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是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宿舍,为学生提供的主流文化价值的校园文化产品的载体[4](83-84)。在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学生碎片化时间增多的情况下,以抖音短视频、王者荣耀等为代表的平台以及宣传多元文化及亚文化的信息资源充斥学生的休闲时间,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学生容易受到多元价值的影响,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5](237-240)。在学园文化建设中,如何结合“00后”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增强主流文化价值产品供给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探索适宜青年学生兴趣发展方向和爱好的系列学园文化活动值得高校学园教育管理人员思考和努力。

四、高校大学生学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高校面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总体要求,学生公寓园区将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园文化建设势必成为学生公寓园区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立足岗位,落实相应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共同为学园文化建设助力。

(一)优化学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推动学生公寓园区化改革之初,对学园文化建设方向和内容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但随着高校推进学园制改革的实践情况,高校应适时总结学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学园文化建设方向和内容,为推动学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人财物资源的配套。一是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将学园文化建设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加岗位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完善学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学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责权内容,督促协调各方工作。二是在学园工作推进落实层面,各部门应立足在学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学园文化建设当中,以便各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三是在学園基础建设方面,要通过完善党团活动室、学生自习室、楼宇文化等方式,完善宿舍管理规定、安全文明卫生检查等制度,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学园文化建设。

(二)加强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是学园日常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水平有助于推动学园文化纵深发展。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明晰学园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园学生干部各方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引导各方履职尽责。二是加强对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宿舍管理人员和学园学生干部,通过集中学习学生管理技巧、宿舍管理制度、应急救援常识、学园文化载体等内容,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时选派学园辅导员外出学习其他实施学园制管理模式高校学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三是完善对学园教育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奖励和惩戒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园建设,投身学园文化建设。

(三)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行为引导

学园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和参与主体都是学生,学生自主参与是学园文化良性发展的基础;强化对学生自主参与学园文化建设的引导是学生文明养成和全面成长的保障。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参与学园文化活动的行为引导大致有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日常宿舍安全卫生检查,进行“红黑宿舍”名单通报,督促宿舍学生做好宿舍卫生,营造安全整洁文明的宿舍生活环境,为开展系列学园文化活动筑牢安全基础。二是注重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性学园文化活动,如凝心聚力素质拓展、宿舍风采展示等活动,通过活动开发宿舍集体潜力,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达成团结协作、相互帮扶的行动和认知。三是注重研判学生成长需要,关注他们对新媒体娱乐、游戏、交友应用的使用习惯,适时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以网上成果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园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形成优良的学风等,提高他们对学园文化活动的自主参与度。

(四)创新学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开发与应用

学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传承,但面对“00后”学生成长特点及他们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注重通过创新文化活动的载体,通过开发适宜学生成长需求,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相应的学园文化活动中有所成长、有所提高。在创新学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开发与应用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做好相关活动的审核和管理,鼓励和支持开展以学生兴趣社团、科研小组为依托的宿舍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在学园积累创新创业的思维基础,组建以学园成员为主的团队,以便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同时,顺应网络时代发展,依托网络开展部门学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碎片化的需求,如“学霸带我学”直播、“我们的宿舍”短视频比赛、“手游中的团队故事”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在网络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提高对学习的热情,对宿舍的感情,以及对团队集体的认知。另外,还可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服务学生成长的如体育竞技、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台上台下相结合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系列学园文化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服务社会的意识。

五、结语

高校实施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政工作者如何在推进学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凸显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挖潜学园文化育人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宿舍,提高学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学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当立足学生的学园文化需求,通过推进党建进公寓、开展系列主题学园文化活动、完善学园管理教育机制等举措丰富学园文化产品的供给,优化学园文化建设实施路径,为后续实行学园制管理模式的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慧玉,刘曉明,等.新时代大学新生寝室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

[2]王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5(16).

[3]吴荣梅.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自主管理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2).

[4]王婷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公寓文化建设——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

[5]赵虎.论网络环境下的民族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16(11).

本文系许昌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9年度调研立项课题:大学生公寓“学园”文化建设实施路径研究(DJ-YB-2019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邓翼翔

大学生公寓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学生公寓模式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分析与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住宿方式实现了公寓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内的思想行为与传统宿舍内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变化特征,研究对策,建设优良的公寓文化,培养“四有”新人。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大学生;思想行为;对策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大学生住宿实行了公寓化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住宿方式。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内的思想行为也随着这种住宿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何及时、有效地研究这些变化特征,加强对大学生在学生公寓内思想行为的教育引导?这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内思想行为变化特征分析

(一)市场价值观念显著增强

学生公寓社会化本身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改革,大学生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免费住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付费住宿,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大转变。正是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大学生在学生公寓内的行为取向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特征。要求学生公寓有热水器、网络,用电用水实行“自负盈亏”。所以,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后,学生市场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正显著增强。可以肯定地认为,大学生市场价值观念增强以后,会不断地从运用于学生公寓扩展到大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影响大学学习和成长。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负面的。

(二)个性张扬无拘无束

社会化后的学生公寓实行付费住宿,大学生简单化地理解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观念在其言行上表现出个性张扬无拘无束,学校和后勤物业管理就应该为其提供无限制的条件和服务,思想上表现出不愿接受公寓管理的观念。出现了有的学生喜欢寝室里高朋满座,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有的学生不爱劳动,从来不打扫卫生,影响了整个寝室的清洁状况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个性表现,正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在个性修养上的弱点。

(三)公寓生活具有社会性倾向

后勤社会化后的学生公寓设备齐全,既适宜于大学生舒适的学习,更为大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社交、消费场所。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使得学生公寓内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超越了学校的特质,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倾向,因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社区的行为变得比较复杂,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

上述几种主要行为变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行学生公寓社区制的产物,其中不乏一些积极因素。但从大量的现象反映出,更多地表现出消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加强对策研究。

二、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内思想行为变化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大力加强公寓社会化后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大学生在学生公寓内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长期积淀的结果。这就要求学校放弃传统的说教式、独断式的教育方式。高校必须要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存在的误区,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通过启发、引导大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提高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逐渐确立自身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成为真正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二)大力突出学生公寓教育属性

大学生社会化公寓不同于社会公寓,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从大学生实际学習生活状况看,大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课堂教学以外,相当一部分时间是花在学生公寓内。因此,学生公寓具有完成学习任务、处理生活事务、娱乐休闲等多重功能。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的教育属性。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高校的后勤工作当以育人为导向,为人才的健康成长营造整洁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学校的育人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公寓学生工作进家庭,构筑共同育人的新型工作模式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确实存在着对孩子教育培养的认识误区,绝大多数家庭和学校只把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主要标准,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出现了养成教育的严重缺失。家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与义务。作为高校要及时地将大学生在社会化公寓的表现信息传递给家庭,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工作进家庭的工作模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同家庭之间的沟通,互通信息,调动家庭的教育积极性,配合学校做好公寓区内的教育工作。

(四)建立有效的学生公寓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后勤集团建立迅速,而在加强后勤社会化公寓内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机构相对迟缓。建立有效的学生公寓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关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在高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学生公寓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其在学生公寓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物业管理职责,赋予其在学生公寓区教育管理的足够权威。第二,院系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从课堂转移到学生公寓,从人员配备、经费预算、活动举办等方面实现这种转移。

作者:封海栗

大学生公寓养成教育论文 篇3:

论养成教育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

摘要: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稳定。学生公寓的环境氛围、文化设施和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对传统的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健康、进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必然会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积极促进养成教育。

关键词:养成教育 学生公寓文化

目前, 许多高校实行了学分制, 学生自主时间越来越多、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以宿舍、楼层为基本单位的组合形式将替代传统的班级组合形式, 学校对学生在公寓生活场所外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文明行为、生活秩序、文化生活等进行引导和管理难度加大, 這些现象更多是表现在学生单个人身上, 更具个体特性而繁杂。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和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稳定。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特征

学生们的宿舍陈设、环境美化、消遣娱乐方式、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交友处事、兴趣爱好等构成其行为文化;而大学生们在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如:文化认同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心理意志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则构成其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其外在具体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是以优美、整洁、协调的环境和陈设为基础的审美文化。作为大学生生活基本场所的公寓,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文化交流、培养综合素质的辅助课堂。

二是以积极、健康、进取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以宿舍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而表现出的消遣娱乐、消费、交际方式及语言风格、生活习俗、兴趣爱好的格调等形成了每个宿舍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具有个性的宿舍行为文化,同时与学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按时出早操、上课、就餐、上午自习、晚自习、按时作息为主要内容的“一日生活制”则构成了反映宿舍生活方式共性的以制度约束规范为原动力的行为文化。二者均对宿舍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三是以启迪思想、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协调人际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宿舍个体或群体文化活动。公寓有组织、有主题、有总结、有奖评的群体文化活动及宿舍内学生个体间自发进行的文化活动构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第二课堂活动的性质。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功能

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公寓文化所营造的优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选择。

(2)约束规范功能。积极向上、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活动,具有学生认同感强、平等参与面广、互感约束力大等优势,它默无声息地感召、引导住宿学生广泛参与,弘扬文明风尚,培养综合能力,相互砥砺意志,约束规范行为,其教育功能显著。

(3)养成教育功能。健康、进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必然会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明净的公寓和温馨如家的氛围、丰富的活动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秩序和悦目赏心的环境必将辐射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求学,进而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养成教育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对大学生日常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具体地讲,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和多次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在外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也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学生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大学生养成教育问题,必须重视公寓文化建设。一般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无法强制学生去遵守什么,但它在个体成员的心理上却起到一种自我控制的“软约束”作用,从而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与“约束作用”相对,公寓文化的“激励作用”不言自明,其主要表现为在共同价值观念驱动下,大学生所形成的一种自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实践中,不少高校开展的“文明宿舍评比”以及“宿舍美化大赛”等都是这一激励作用的具体手段。

健康、进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必然会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明净的公寓和温馨如家的氛围、丰富的活动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秩序和悦目赏心的环境必将辐射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求学,进而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促进养成教育的培养。

四、加强学生公寓文化新环境建设,积极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公寓的环境氛围、文化设施和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对传统的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从“服务学生”出发,将解决公寓学生实际问题放在首位,致力于服务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要不断提高学生公寓物业管理员的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物业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专题培训提高物业管理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能,适时提升物业管理员的准入标准;在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要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中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人员与学生天天打交道, 经常开展安全卫生宣传、舍友关系协调等,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与技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2.学生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学生辅导员常驻学生公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倾听学生的呼声,排除可能影响学生思想稳定的不良因素,密切掌握公寓学生的动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同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和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公寓学生的良师益友。

3.心理辅导室建在学生公寓。针对当今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不适等,学校应筹建“公寓学生心理辅导室”,定期邀请校心理学专家前往学生公寓为学生开展心理学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热线,为学生们安排专门心理辅导老师。

4.学生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学校应当在学生公寓创建党团活动室,并购置一定的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开展党团知识宣传教育,如组织收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教片、影视片,开展学习党章组织讨论等活动。以学校、学院党校为主要阵地,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坚持在重要节日开展爱国主义等专题教育。每学期组织学生党员深人到学生公寓,有针对性地与新生進行交流、指导,引导新生在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设立党员监督制度,加强对公寓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重点要求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中真正起模范带头作用。

5.加强审美引导,积极开展文明修身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居室”,“美好寝室”,“示范寝室”等评比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倡导文明做人、诚信做事。同时,学校应当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的读书节及赠书活动等;开展班级、宿舍间足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及书法、绘画、征文、演讲比赛;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与校外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是学高校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为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更是为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生为本,及时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努力促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积极完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孙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79-180.

[2]蒲艳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方案探究[J].科教导刊,2006(14):62.

[3]钱伟超,毛波杰.提高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的实效性研究[N].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72-73.

作者:刘悦丹

上一篇: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