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2024-05-06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精选9篇)

篇1: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篇2: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中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

一、老师示范与引导,强化课堂常规意识,从日常常规做起。

一节课从上课到下课,学生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这些课堂常规许多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能铭记于心。强化学生课堂行为意识,我们在教室张贴课堂常规或制定班级课堂常规,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除让学生知道还不行,必须引导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平时在学生课堂常规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是这样去做的,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具体可感知的事做起,如上课的坐姿、书本的摆放、发言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的控制、上课时候不准吃零食、不准交头接耳,尤其不允许迟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外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在当班主任时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学生学习习惯不足处,再一起提出班级课堂学习常

规要求,使全体学生对常规有统一认识,老师带头执行常规,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于学生中的典型,老师积极树立,以此为榜样,形成班级正确导向,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

二、老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为了让各学科老师能形成合力,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各学科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形式来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成效。如:课堂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机会与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老师柳小芳,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学生弄懂数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创造条件,给学生机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老师林红兵,在写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写字中找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写字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养成教育渗透在写字教学中,写字教学包容在养成教育里,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保证。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感受表现音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演唱姿势的培养与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培养。经过训练,学生养成了上音乐课的好的习惯。如每当课上播放音乐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仔细聆听,打起节拍。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对将来学生进初中学习英语将起到深远影响。在教学中,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如会话、游戏、歌曲、绕口令、谜语,并且采用图文并茂形式,激发他们热情。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快乐乐、说说笑笑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产生兴趣,激发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总之,老师们都根据本学科特点,去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写的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有目的的训练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育专家说过,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同时提高了自主能力。如一年级语文老师胡小琴,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来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学《有趣的作业》一课,在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花儿也有生命,文中的作者没有摘花的举动,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校园、公园看到美丽的花儿,你想摘的时候,你去摘吗?并让学生说出原因。我想,学生从文中,从老师的启发教育中,知道应该怎样去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了。这是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行为的引导,高年级重在明理与体验了。六年级的高进新老师,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陶冶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利用詹天佑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修建了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其独立自主之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有重大影响。又如,老师教学《将相和》,利用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学生之间要宽容大度,团结友爱。这些教育内容的渗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它学科老师也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搞好渗透教育。如数学课,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自然、社会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体育课,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校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自己任教学科,发挥各自学科的教学特长,及真切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养成。

篇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一、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现在的小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 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 轻行为实践导引, 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 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 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 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 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 高分低德”的现象。为此, 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二、以《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

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 养成始于家庭, 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作为一所小学, 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 让学生全面了解《守则》和《规范》的内容,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提高学生分辨是非, 鉴别美丑的能力。

三、以强化训练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要“习”才能“惯”,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下, 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换言之, 养成教育的重要方法是训练, 就是通过强制性的训练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 我们提出了“一月培养一个好习惯”的作法。就是以学月为单位, 每月确定一个习惯训练的内容。我们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大致分为四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我们先从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比如第一学月重点训练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配合, 每天每节课坚持训练。学月末学校进行检查评比, 给予做得好的班级表彰奖励, 达到示范激励的效果。

四、以监督检查机制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时的事情, 必须反复抓, 抓反复, 需要不断地巩固, 才能形成一个好习惯。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缺乏自觉性、意志力。前一学月才刚刚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这一学月有可能就记不住了, 又回到了原点。这个时候, 就需要提醒和监督, 需要我们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些学生文明监督员, 让文明监督员专门监督学生的行为, 及时发现, 及时提醒。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五、以评比激励机制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任由教师千遍万遍的叮嘱, 他们也是今天听来明天忘, 做手工、剪图案, 纸屑满地飞, 不仅影响教室的整洁, 也使老师说得口干舌燥, 忙得焦头烂额。怎样来改变这一不良习惯?只有利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竞争机制。针对这一点, 我们在每个班都做了一朵七色花和表格, 哪一组在课堂活动中卫生习惯良好, 哪一组就会不断地“出现”七色花, 积累到七朵七色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此一来, 在课堂上乱抛纸屑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随着年龄的增大, 年级的上升, 他们的习惯也会上升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良好习惯。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比赛、评比活动。如整理学习用具, 消灭废纸屑的比赛等, 使学生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以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环境育人。”作为学校, 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在校园中建设走廓文化, 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表挂在走廓的墙上, 让学生每天欣赏。贴上“上下楼梯靠右行”、“脚步轻轻, 说话小声”等宣传语提醒学生不影响他人。我们建设花园文化, 在美丽的花坛里插上:“别踩我, 我很疼!”、“请别打扰我, 我正在睡觉!”等人性化的标语提醒学生共同呵护美丽的花草。我们建设班级文化, 每个班在教室里都设有名人名言、班风、班训、图书角、科技角等专栏。通过创设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七、家校合力共同推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 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 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 老在还款, 老还不清, 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 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篇4: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5: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案例

广宗县件只中学 胡艳巧

由于学校的安排,今年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年龄小,各项行为规范都在养成期,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现在,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养成教育。比如,我们走在公园里、漫步在广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标语牌:“爱护花草树木”、“请勿践踏草坪”、“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目的是培养人们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提高全民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工作做好了,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不也就提高了吗?看来,我们的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孩子的明天,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行为习惯的培养真是重中之重呀!因此,开学后,我把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好习惯,持之以恒是关键。中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你肯花工夫,肯下力气,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又能怎样呢?就拿我班的贺龙康来说吧,他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上课时,他总是走神,下座位。写起作业来也非常马虎,一切全凭兴趣,下课时,喜欢跟同学打闹,经常有人来告状,而且卫生习惯也很差。他的所作所为与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课堂常规和各项制度都格格不入。我经常与家长联系,也无济于事。针对他的这些不良习惯,我没有对他失望,更没有放弃他。而是耐下心来,尝试和他交朋友。把他的座位挪到讲台旁边,让他和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另外,课堂上,我对他总是多提问,多提醒,多表扬,少批评。下课了,跟他谈心,并且和他约定只要他在半天内把身上保持清洁,我就在下午或者第二天的晨会课上表扬他。尽管他很调皮,但他毕竟是个孩子,心灵还是很纯洁的。这样坚持下来,龙康的一些坏习惯改了不少,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是啊,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自制力差,常常不由自主地会违反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定。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易忘记,反复错,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不但好习惯没养成,还添了一身坏毛病。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不怕麻烦,时时讲,处处讲。以情促行,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习惯成自然的。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当好医生。新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多重角色的职业。是演员,又是服务员;是长辈,又是朋友;是学生,又是老师。然而,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我觉得教师更应该像医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症状”,把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医生”的作用,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自信,我采取了“红色留言”的办法,效果不错。“红色留言”就是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学生留言,与学生无声地对话,激励学生。我班吴建宝同学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吴建宝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一看长相就知道是以个小淘气,作业总是乱糟糟的不成型。怎么办呢?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一次家访,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了不少情况,他看到我来他家表现得非常高兴,我便找他谈心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此后,我便特意留心他的变化,每次作业,我都在他的作业后面或多或少地写上几句,如“今天你能认真完成作业了!”,““看,你的进步真大,老师真为你高兴!”“瞧,你多棒,现在的你不但能认真完成作业,而且还写得那么好!”“老师特别爱看你的作业,你知道为什么吗?”“你棒极了!老师祝贺你的进步!”等等,一次又一次无声的对话极大的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增强了自信,唤起了上进。现在,他的字有了可喜的进步。此外,我班的李伟亮、武琳迪等人也都在“红色留言””的帮助下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很不容易,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老师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更是难上加难。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人几天养成的不良习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彻底改掉。的确,他们是刚入中学的孩子,但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他们身上,不良习惯仍随处可见。如:上课时随便讲话,东张西望;随便下座位,随手扔纸片;乱放学具,作业拖拉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很多时间也在纠正不良习惯。既要塑造他们,又要改造他们,既要做好“园丁”,又要做好 “医生”。

篇6: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泽家镇九年制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譬如,在诚实守信方面、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甚至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高、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良好习惯的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教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384人,其中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50人。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甘河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德育科研的主要目标:

1.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一些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2.初步探究小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做到

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为教育教学实际和家庭教育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泽家镇九年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注重了“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做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道德面貌,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

五、研究对象

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

七、课题主要研究阶段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验证和推广阶段本课题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组分工

1、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2、进行问卷设计和分析,完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与

分析”子课题,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

3、完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子课题。完成“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家校教育配合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子课题。从家庭教育(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4、论文集编辑、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撰写。

5、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的设计、科研情报搜集。

九、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集。

篇7: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主动性

环境

各方面 一,学生现状

少年儿童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如不做作业,作业马虎、拖拉,作业错了不改正,上课不做笔记,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我观察到在我所任教的这所农村小学里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极差,这也导致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一个局面。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什么是习惯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总之: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

(二)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时期;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热爱。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2、善思善问,少说多做

3、发现错误,务必改正

4、认真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六、总结与反思

篇8: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转变思想,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改变他们的观念。通常而言, 面对问题, 惩罚和强制很难起到一个本质的意义, 要唤醒学生的自觉性, 就要让学生从心底有一种责任意识。如在班级卫生问题方面, 我发现, 通常都是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 过不了多久, 又会有很多废纸出现, 平时也都告诉学生要爱护教室卫生, 看到废纸要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然而现实是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于是我实行另一种方式, 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小块卫生区, 自己管理自己区域的卫生, 每个学生都是教室卫生监督员, 在监督自己的同时, 也监督别人, 然后每个月评选出最干净的教室卫生小卫士, 并予以奖励。从那以后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教室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乱扔垃圾的现象, 大家都坚决维护教室的干净整洁。我认为这种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 自己负责的事情, 就要以身作则, 并且做到最好。

二、讲求科学, 循序渐进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讲究科学, 注重个体差异, 循序渐进。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习惯计划和目标, 根据培养计划一步一步地实施, 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形成。如,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 就要重点要求其书写习惯规范, 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书写作业, 注重质量而不要其数量, 然后定期展览一部分书写规范学生的成果, 并让学生分享其心得, 让学生在一起交流中共同进步, 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 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 要要求其做作业认真仔细, 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总之, 不同的年龄段要培养不同的行为习惯, 讲究科学, 让良好的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尤其是小学生, 模仿能力很强, 所以要很注重班风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 每个班里都有几个调皮的学生, 上课不老实, 爱搞小动作, 爱说话, 很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所以在排位置时, 要让先进带动后进, 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 采取四周包围的方式, 让调皮的学生感到“孤立无援”, 自然而然地就往好的方向发展, 采用相互带动的方式, 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习环境, 让大家在相互带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重视家庭和学校的结合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怎样的家庭走出怎样的孩子。”之前, 我班有一个男生, 上课总是无精打采, 写字也是马马虎虎, 学习成绩很差, 了解其家庭情况之后我发现他的父母离异, 平时很少有人管他。我便找到他的母亲, 说明情况, 并提出出于对孩子的考虑, 能否改善一下对待孩子的现状, 其母亲也觉得为了孩子的将来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从那以后这个小男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除此之外, 学校还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 及时与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需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行动,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否则会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时刻谨记好习惯的养成要贵在坚持。

参考文献

篇9: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现今的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中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公办学校实行走读式的学习方法为主,而大部分民办教育则采取寄宿制的管理方法。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如何培养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学校这个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为此,我校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放在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然而,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到的,必须切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关制度、措施,设定系统的、可行的计划来加以实行。为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实践结合理论,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导行动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比如在开学之初,利用军训、入学教育等契机,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入学教育并没有完全针对入学新生,而是面对所有返校的学生,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而有兴趣的联系。所以,一方面,德育工作中的“抓反复,反复抓”正是体现了该工作的持久性和反复性,另一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各班将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取民主或者推荐的方式制定本班的班规,更详细地针对学生在校的吃、住、行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和依据。

二、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工作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在实践中起到育人的效果。很多学校将班会从以前的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转变成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的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应该起到引导和点评的重要作用,“露脸”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对大方向的把握,对主题的引导,对个别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我管理,自助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等学生干部的作用,这样班主任不仅能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还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班会、日记、周记等形式,或者以班会等活动为契机,适度地、有分寸地让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自我的反思中审视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也树立了主动去培养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品质。

三、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师德教育。每周的教师大会,学校领导在会前都有一个对教师师德的教育环节,只有优秀的领航者,才能带领整个船队驶向正确的方向。其次,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师法》等相关内容,教师自身也要有主动学习,自我提高,不断抵制外界诱惑的意识,教学生遵守的规矩,教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必须躬身共做。最后,营造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比如,学校除了在楼道、走廊悬挂的名人警句,显眼地方树立的提示语、宣传语外,要求各班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营造独特的班级文化,每楼层的厕所实行“承包制”,学生负责厕所的美化,很多具有一定水平的漫画、宣传语被选出制作上墙,并对班级、学生进行表彰。学校正是这样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校园文化,让学生在食堂、卫生间、操场乃至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正确的行为引导和准则。这些活动,一来体现了学校对环境育人的重视,二来也反映了学生对文明环境创设的积极响应和迫切需求。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耳濡目染。

上一篇:《火车开啦》音乐教学设计下一篇:年检经营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