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西域饮食文化论文

2022-04-20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愿望,而正在成为事实。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世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通过参与多边峰会、举办主场外交,聚焦诸多全球议题,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强音,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出中国处方”。积极活跃的中国外交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政治的议题、公众关心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唐西域饮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汉唐西域饮食文化论文 篇1:

论新疆餐饮教学应遵循的一些饮食文化内涵

摘 要:当代新疆饮食文化有其历史传承、有其特点,有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需要不断摒弃、继承、改良、创新。同时只有把新疆饮食文化的一些内涵融入新疆餐饮教学中,才能培养出践行新疆饮食文化的各类人才,使新疆餐饮构成中,新疆地域特色部分成为新疆旅游魅力十足的亮点之一。

关键词:当代饮食文化特点; 贡献; 菜肴; 措施

新疆古称西域,从汉武帝统一西域至清朝,中原王朝十分有效地管理着比现在新疆大得多的区域,在过去的2151年里,新疆地区受中原地区的带动和影响,在同一时期内同样是世界上相对先进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新疆地区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直息息相关。新疆特有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物产,使新疆旅游具有独特的风光和韵味。当前新疆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新疆旅游日趋火热,提升新疆贫困地区的就业水平,让新疆饮食文化充分为新疆旅游产业服务,本人对新疆饮食文化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抛砖引玉,给各种职业院校的新疆餐饮教学提供一些启示,若有不对之处,还请同行指教。

一、当代新疆饮食文化形成的背景

饮食文化反映了民族在饮食文化中的特征。民族是由人类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其中,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中出现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些特征必然反映在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共同地区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形成民族饮食文化特征的基础。

西域在汉唐时期有大量的湖泊和丰富的植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贸易和大量的人员流动,西域成为各种人文的交汇地,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首先在这里与中华饮食文化相互交融,逐步给中华饮食文化赋予了不同的色彩,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不同,饮食文化有当然不同的特征。形成饮食文化地域特征的原因包括地理、气候等物理因素、生产方法、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例如,中国南部生产大米,南部的人们使用大米作为主食。北部生产小麦后,北部的人们以面粉为主食,住在农业地区的人们以谷物为主食,住在畜牧地区的人们以肉和牛奶为主食。

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不仅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也出现在国家的不同地区。新疆南部和北部农村以及城市、农业地区、畜牧地区的人们之间存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充分显示了饮食文化的地域特征。与本土相比,新疆饮食文化的地域特征尤为明显。饮食文化和其他人类文化一样,是基于前人的创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这种文化,既有垂直也有水平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从饮食文化的发展来看,彼此的吸收和混合成果随处可见。饮食文化的融合是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变得更广泛更深刻。根据各国不能代替各国饮食文化的独特客观条件,形成了各国和地区的特征。

隨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疆所有民族群体的人们不仅要吸收中国所有地区的饮食文化成果,而且要吸收和学习外国饮食文化成果,所以新疆的饮食文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散发出更华丽的光辉。

二、当代新疆饮食文化的一些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兄弟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也反映在饮食文化的不同内容和方法上。例如,有些民族团体在日常生活、婚礼和葬礼、节日和禁忌中饮食习惯和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拥有广阔领土的新疆是多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的国籍是民族中最明显敏感的特征。

新疆饮食文化涉及建筑、装饰、摆设、色调、服务风格和饮食等,新疆饮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源于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服务于社会。新疆饮食文化是各种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其中既有外来的,又有世俗的和中华饮食文化传承的,有一些以下特点:

(一)当代新疆饮食文化长期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血脉相通,摒弃与吸收了丝绸之路上欧亚地区的人文和民俗

1.新疆受欧亚地区的人文和民俗的影响,各族群众在正常情况下有不喜欢不建议使用的食材,如不食用野生动物、利爪凶恶的禽兽类、偶蹄类动物等的习惯。

2.新疆受地质、气候、物产的影响,长期以来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主食是粮食、干果、水果。如:桑子、杏、无花果、葡萄、梨、苹果、甜瓜、西瓜桃、核桃、沙枣红枣、杏干等,其次是豆、洋葱、胡萝卜、蛋、乳、乳制品。肉类并不是日常食物,而且主要食用羊和鸡,历史上牛和鱼食用的不多。

(二)新疆饮食文化中,饮食档次、饮食礼仪不体现尊卑贵贱,坐在一起的饮食活动没有社交功能

新疆饮食文化讲究平等团结,尊老爱幼,随意歌舞、讲笑话和尽情欢乐。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新疆饮食文化祖传的传统。还有5个特点:

1.就餐时讲究平均分配,食物再多也不能一次将自己的饭菜盛够。必须是分次加饭加菜。在新疆目前还有许多小型餐厅仍然保留客人没吃饱可以免费逐次加饭的传统。

2.饮食要合法而心安理得。通过骗、抢、偷等不正当、不道德、非法手段获得的食物是吃不得的。

3.饮食活动结束时不能忘记感谢提供饭菜的人,要表示做一个善良的人,认为只有这样你今后才可以拥有食物。

4.对进到餐厅做到座位上的人,无论是否就餐,必定赋茶,讲究夏热,冬烫,是新疆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祖传的特点之一。

5.饮食活动不忘亲情和扶贫济困。特别是庆祝活动、纪念日、各种节日,大家可以自带原料到餐厅甚至广场等地方,做成食物普济众生。就是一般节假日普通群众也会将自己美味的食物赠与周围的邻里乡亲。在婚嫁等大喜之日,就是过路的陌生人,都将受到热情的邀请,并款以简单的食物和歌舞,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在饮食活动中尊老爱幼、和睦互助,简洁而有益健康、随意的歌舞、豪爽尽情的欢乐,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新疆饮食文化祖传的传统。

(三)当代新疆饮食文化中有益健康的一些民风民俗

1.饭无明显的顿次,少食多餐。家家最显著或最方便的地方随时都备有干粮——馕等,既有高粱面、玉米面做的,也有用白面或混合面做的,每日主食大多是此类干粮。在夏季食用馕时配上时令瓜果,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特色美味。冬季馕配各种干果、乳品,营养又方便,无须经过爆炒溜炸,即可开饭。有饭不可吃得过饱,一份汤水,一份主食,最后须留一份饥,只吃七成饱,只要不饿就是吃饱的风俗。

2.新疆饮食自古以来喜欢吃大杂烩,大杂烩在大众便饭中是最多见的。肉、菜、干果、鲜果、米、豆、面等都可以成为大杂烩的原料。其制成的各种稠饭,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另外他们还倡导吃蜂蜜、红枣、米面、奶等营养丰富价格便宜的食品。新疆也是世界上长寿地区之一,这与其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3.新疆饮食文化极力反对浪费,这与中华饮食文化血脉相通,但会以一种不同的风俗表现出来。如当地群众见到一块馕、半块馍、一粒盐,都要特别珍惜的捡起来,放在洁净的地方,任何食物决不能踩在脚下或倒入垃圾桶中等,这种提倡节俭与文明的饮食习惯,内容很多,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社会主义时代对所有民族群体来说是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支持民族间饮食文化中的国民性发展,还应该向彼此学习,向彼此的优势学习,弥补彼此的缺点,共同发展。

三、新疆在历史上对中华饮食文化作出的贡献

(一)新疆自汉代开始,欧亚各地的商客就将各种农作物通过新疆源源不断的传入内地。如胡麻、葱、蒜、胡萝卜、菠菜、芫荽、葡萄、石榴、西瓜等数不胜数,而马、牛、羊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二)在历史上新疆的饮食和风俗曾经在内地大流行,风靡一时,被普通百姓、达官显贵、皇家王室所喜爱。在唐宋时期,西安地区就有大量的“胡店”“胡饭”。在《全唐诗》中还记载着这样的诗句:“明朝晴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在社会上流行“胡舞”“胡乐”等等,都充分显示出当时新疆饮食文化在内地地区流行的盛况。

四、当代新疆饮食文化中菜肴的特点

(一)新疆菜豪爽实惠,制作方法简单

这一点是其历史风格的延续。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牛、羊肉成为新疆的特产之一。在史诗《江格尔》中曾描述了英雄在婚宴上的话:“吃肉不用大盘端来,喝酒不用十人抬不动的花棱大碗,接着干下十大碗,那算什么喜酒?”虽然语言夸张了些,但却形象地反映了新疆饮食文化豪爽风格的传承。

还有英雄在战斗结束时,将巨大的骆驼串在木杠上烧烤,这些都给我们再现了英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壮观场面。在今天,像“烧烤系列”“大盘系列”“手抓肉”“抓饭”等都有“粗”的感觉,在外观上一般都朴实无华,不过分讲究色彩和装饰,但它与新疆饮食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相匹配。

(二)新疆饮食在调味上一般喜用花椒、胡椒、孜然、西红柿、洋葱、色红微辣的本地辣椒

似有嗜微酸辣之嫌。如“薄皮包子”“烤包子”“拌面”“大盘鸡”等这些极为普通的大众饭菜,都体现了鲜香或微酸辣原汁原味的特色。

(三)新疆菜一般使用单纯的基本味,复合味使用较少,不使用豆瓣酱、鱼香味等

主要以原料的本味为主,体现一种爽洁自然的风格,如“手抓肉”“椒麻鸡”等。

(四)原始新疆菜刀功要求不高,很多菜肴上桌后可以由宾客自己动手割食

爱吃干炸、烤、清炖的菜肴,制作菜肴时不上浆,很少挂糊勾芡。喜干煸爆炒。

五、提升推广当代新疆饮食文化的措施

为适应人们对新疆旅游向往,新疆饮食文化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改革和创新。

(一)构建完善的新疆饮食文化研究體系,积极开展新疆饮食文化中建筑、装饰、餐具、音乐、舞蹈、服务等内容的研究。

(二)通过教学培养一大批掌握新疆饮食文化的人才。通过众多的新疆饮食文化人才,形成新疆饮食文化生态,使新疆饮食文化成为新疆旅游的魅力和特色之一。

(三)把新疆饮食文化融入具体的饮食场所,从美学的角度利用、改良或创新新疆饮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让新疆饮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成为抓眼球的亮点。

(四)保护新疆菜的独特风格,例如“抓饭”中的“抓”就是一个独到之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可以将“抓”升华,设计一个净手的过程、净手的用具、“抓”的故事等等内涵,认真研究什么不改,什么改怎么改,使新疆饮食文化中的菜和风味小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五)及时利用新疆新开发的烹饪原料,如天山雪莲、巴旦木、蓝莓、樱桃、冷水鱼、虾、天山菌类。

(六)充分利用新疆的物产,作为餐饮场合的装饰或餐具、盘饰。例如手工铜器;戈壁上的各种奇石、风凌石、和田玉、金丝玉等。

综上所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和其他人类文化一样,新疆的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被抛弃、继承和发展。一些科学健康的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承和发展起来,不合适的传统饮食文化也逐渐被排除。当然,在饮食文化进步的过程中,一些科学传统饮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而被放弃。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发掘、继承和开发的关系。

因此,当下培养新疆饮食文化人才是当务之急,没有充分的新疆饮食文化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各种职业学校的教学中首先要理解新疆饮食文化的内涵,要按照新疆饮食文化特点开展教学工作。知道在教学中什么不能改,什么可以改怎么改。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制作出符合新疆饮食文化内涵,有独到之处的饮食,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重新感受到新疆饮食文化的魅力。

作者:朱洪江

汉唐西域饮食文化论文 篇2: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礼宾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愿望,而正在成为事实。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世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通过参与多边峰会、举办主场外交,聚焦诸多全球议题,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强音,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出中国处方”。积极活跃的中国外交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政治的议题、公众关心的话题。人们对外交的关注和感悟,往往是通过重大外交行动在媒体中呈现的现场礼宾安排这_主要途径,即外交礼宾礼仪。

礼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宾即以礼待宾之意,外交礼宾是国家对外礼仪和典礼事务以及国家间官方交往的礼仪、礼节、礼遇的总称,内容涵盖外国国宾来华接待、举办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会谈会见、礼宾排序、宴请礼仪、馈赠国礼、礼宾用品等涉外交际礼仪业务。

礼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很多是技术性、事务性的事情,实则是一门综合的外交艺术,其本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风格、基本政策、文化传统及对外关系的状况,关乎领导人的形象和国家、民族的尊严,很多重大外交活动和决策都是通过礼宾这一载体实施并得以体现的。

礼宾改革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学习借鉴国际礼宾惯例,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双边交往和多边外交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外交礼仪,进行了体系创建、发展传承、开拓创新等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全面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逐年增加。为不断适应外交全局的发展,礼宾工作与时俱进,出台了_一系列改革措施:

外国国家元首访华欢迎仪式自2013年起恢复安排少年儿童欢迎队伍。2014年起,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增加女兵队员和解放军军乐团行进列队表演并着新款礼服执行任务。恢复实施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在国宾抵京机场高速沿线悬挂中外国旗等做法。2015年起,恢复室内欢迎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的做法。2015年3月起,为体现外方对中国历史和人民英雄的尊重,安排到访国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上述改革是新时期完善和改进外交礼宾典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烘托了国宾访华的友好庄重气氛,凸显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主场外交己然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形式,主场外交礼宾工作也成为体现外交工作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重要窗口。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亚信峰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通过这些高峰会议,开出中国处方,贡献中国智慧,维护世界和平,向世人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国际会议期间多双边活动密集,与会中外领导人规格高,代表团规模大,接待任务异常繁重,对礼宾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会议的礼宾礼仪安排不仅是峰会成功的关键,还是峰会的亮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重大主场外交彰显中国气派和大国风范

以2017年明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首场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礼宾工作秉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礼宾方案科学严谨,各场活动准时有序,会议服务专业高效,外方接待周到热情,欢迎宴会精彩纷呈,充分体现出中国举办主场外交高效、严谨、细致的组织水平,共商、共建、共享的执政理念以及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风格。

科学严谨的礼宾方案是筹备多边主场外交的重要基石。论坛期间,“一带一路”领导人圆桌峰会、工商论坛开幕式、欢迎宴会、文艺晚会、双边会见、领导人配偶活动等近百场多双边活动密集展开,交织进行。如何做到所有活动准时顺畅、环环相扣,是礼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同拍摄电影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科学严谨的礼宾方案是筹备一场大型多边国际会议的重要基石。通过数次实地踏勘和現场办公,对中外领导人日程规划、流程路线、转场交通、礼宾排序、会场布置等进行统筹规划,精心打磨礼宾方案,在多次单项、合成演练中模拟中外领导人出席上述活动场景,对方案进行全实景、全流程、全压力测试,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最终确保各场活动在实战中得以完美呈现、无缝衔接。

外宾接待隆重热烈、周到热情。此次论坛共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美、南太等地区的29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英、法、德、美、欧盟政府代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6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位部长级官员共1680位嘉宾与会。礼宾接待方案实现“一国一策”,为每位外方领导人配备联络员接待团队,认真调研外国政情国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鲜花饮食禁忌等,提供—对一个性化服务。会议召开前夕,两次在北京集中接待外方代表团先遣组,举行吹风会,组织外方实地考察活动场地,开展对口会谈,充分听取对中方办会的建议,答疑解惑,尊重外方关切,这些做法体现了中方公开、透明、包容的办会风格。

论坛期间,共完成98架次外方领导人专(包)机和航班迎送任务。机场迎送均按照国事访问标准提供最高礼遇。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乘专机抵达北京时,机场铺红地毯,安排礼兵,挂中国和来访国国旗。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和来访国驻华大使登机迎请,中国驻来访国大使和北京市负责人在舷梯下迎接,中方少年儿童献花。

峰会安排准时顺畅,会议服务专业高效。明15日上午,外方领导人乘坐中方提供的红旗防弹主车前往主会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出席领导人圆桌峰会。在接近主会场路段,为每个代表团主车队安排3辆摩托车护卫,主干道沿途悬挂会议道旗。外方领导人抵达“汉唐飞扬”主会场时,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在下车处迎接,迎宾大道红地毯两侧安排18名礼兵司礼,会场外悬挂与会外方国旗。

圆桌峰会分为两个阶段会议和工作午餐,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各方领导人依次发言阐述对“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立场和建议。为确保会议准时高效,在圆形会议桌中央设LED屏显示发言人影像及发言倒计时,提供17种语言的会议同传服务。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设立中外方贵宾室、听会室、祈祷室、医疗室、茶歇区、双边会见室及各代表团工作间等配套功能区,提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无线网络等办公设施和咖啡、点心、茶水、自助餐等餐饮服务。

为行动不便的外方领导人准备电瓶车、轮椅,规划绿色通道,为女性领导人安排单独休息室和化妆间。高效、专业的会务安排为峰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心设计领导人集体合影,留下珍贵画面和历史印记。在重大外交活动的礼宾设计和安排中,如何通过活动地点选择和场景布置,达到推陈出新,打造亮点,留下珍贵画面和历史印记是礼宾工作的重要课题。此次论坛有两场领导人集体合影,分别是圆桌峰会领导人集体合影和欢迎宴会前领导人夫妇全家福。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和媒体实地拍摄论证,从礼宾角度别具匠心地选择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汉唐飞扬”主建筑作为圆桌峰会领导人合影背景。这座兼具汉唐风格的现代建筑象征着源于西汉、盛于大唐、融于当代、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完美地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人民大会堂汉白玉台阶上的“江山如此多娇”壁画恢弘大气,描绘了中国锦绣河山的壮美与秀丽。欢迎宴会前,48位中外领导人夫妇在“江山如此多娇”壁画前举行迎宾仪式并拍摄全家福,气氛温馨融洽,为本次论坛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礼宾排序体现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国际会议的礼宾排序既是学问,更是政治,历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论坛期间,29位外国领导人和19位领导人配偶来华参会,本着“合作共赢,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礼宾排序充分考虑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代表性的总体原则,在开幕式、峰会会议、集体合影、欢迎宴会、文艺晚会等多边场合分别按照国家英文首字母、领导人级别、就职先后顺序、双边关系状况等国际礼宾惯例安排外方领导人(夫妇)座(站)位,各有侧重,达到既以我为主,又总体平衡,尽可能满足各方诉求,让各方满意的效果。

国宴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礼宾用品折射工匠精神。明14日晚,盛大的欢迎宴会在人民大会堂二层大宴会厅举行,中外领导人夫妇等700位中外嘉宾出席。国宴菜品兼具中西方特色,包括冷盘、点心、三菜一汤:花好月圆、菌香牛肉、富贵龙虾、香草鱈鱼。国宴用酒选用国产长城干红和干白葡萄酒。宴会主桌装饰造型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宴会餐具以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敦煌飞天、玄奘取经等历史元素为题材,用高光浮雕珠光珐琅彩工艺陶瓷特制,座位卡、菜单、曲目单采用海上丝绸之路元素帆船为造型,印有国徽图案。根据外方语言、饮食禁忌为外方领导人夫妇印制16种语言个性化宴会菜单。席间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和29个国家耳熟能详的代表性乐曲,令在场外方嘉宾倍感温馨、亲切。整场晚宴可谓是一场融汇历史、文化、美食、艺术和音乐的视听盛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在世界多边外交舞台上再一次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盛世华童。

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将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时期外交礼宾需要置身更广阔的历史时空,汲古咏今,贯通中外,传承创新,进一步彰显国家软实力和大国风范。

作者:王敏

汉唐西域饮食文化论文 篇3: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礼宾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愿望,而正在成为事实。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世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通过参与多边峰会、举办主场外交,聚焦诸多全球议题,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强音,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出中国处方”。积极活跃的中国外交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政治的议题、公众关心的话题。人们对外交的关注和感悟,往往是通过重大外交行动在媒体中呈现的现场礼宾安排这一主要途径,即外交礼宾礼仪。

礼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宾即以礼待宾之意,外交礼宾是国家对外礼仪和典礼事务以及国家间官方交往的礼仪、礼节、礼遇的总称,内容涵盖外国国宾来华接待、举办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会谈会见、礼宾排序、宴请礼仪、馈赠国礼、礼宾用品等涉外交际礼仪业务。

礼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很多是技术性、事务性的事情,实则是一门综合的外交艺术,其本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风格、基本政策、文化传统及对外关系的状况,关乎领导人的形象和国家、民族的尊严,很多重大外交活动和决策都是通过礼宾这一载体实施并得以体现的。

礼宾改革与时俱进,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学习借鉴国际礼宾惯例,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双边交往和多边外交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外交礼仪,进行了体系创建、发展传承、开拓创新等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全面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逐年增加。为不断适应外交全局的发展,礼宾工作与时俱进,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外国国家元首访华欢迎仪式自2013年起恢复安排少年儿童欢迎队伍。2014年起,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增加女兵队员和解放军军乐团行进列队表演并着新款礼服执行任务。恢复实施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在国宾抵京机场高速沿线悬挂中外国旗等做法。2015年起,恢复室内欢迎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的做法。2015年3月起,为体现外方对中国历史和人民英雄的尊重,安排到访国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上述改革是新时期完善和改进外交礼宾典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烘托了国宾访华的友好庄重气氛,凸显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重大主场外交彰显中国气派和大国风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主场外交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形式,主场外交礼宾工作也成为体现外交工作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重要窗口。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亚信峰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7年)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通过这些高峰会议,开出中国处方,贡献中国智慧,维护世界和平,向世人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国际会议期间多双边活动密集,与会中外领导人规格高,代表团规模大,接待任务异常繁重,对礼宾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会议的礼宾礼仪安排不仅是峰会成功的关键,还是峰会的亮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以今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首倡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礼宾工作秉持中國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礼宾方案科学严谨,各场活动准时有序,会议服务专业高效,外方接待周到热情,欢迎宴会精彩纷呈,充分体现出中国举办主场外交高效、严谨、细致的组织水平,共商、共建、共享的执政理念以及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风格。

科学严谨的礼宾方案是筹备多边主场外交的重要基石。论坛期间,“一带一路”领导人圆桌峰会、工商论坛开幕式、欢迎宴会、文艺晚会、双边会见、领导人配偶活动等近百场多、双边活动密集展开、交织进行。如何做到所有活动准时顺畅、环环相扣,是礼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同拍摄电影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科学严谨的礼宾方案是筹备一场大型多边国际会议的重要基石。通过数次实地踏勘和现场办公,对中外领导人日程规划、流程路线、转场交通、礼宾排序、会场布置等进行统筹规划,精心打磨礼宾方案,在多次单项、合成演练中模拟中外领导人出席上述活动场景,对方案进行全实景、全流程、全压力测试,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最终确保各场活动在实战中得以完美呈现、无缝衔接。

外宾接待隆重热烈、周到热情。此次论坛共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美、南太等地区的29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英、法、德、美、欧盟政府代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6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位部长级官员共1680位嘉宾与会。礼宾接待方案实现“一国一策”,为每位外方领导人配备联络员接待团队,认真调研外国政情国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鲜花饮食禁忌等,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会议召开前夕,两次在北京集中接待外方代表团先遣组,举行吹风会,组织外方实地考察活动场地,开展对口会谈,充分听取对中方办会的建议,答疑解惑,尊重外方关切,这些做法体现了中方公开、透明、包容的办会风格。

论坛期间,共完成98架次外方领导人专(包)机和航班迎送任务。机场迎送均按照国事访问标准提供最高礼遇。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乘专机抵达北京时,机场铺红地毯,安排礼兵,挂中国和来访国国旗。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和来访国驻华大使登机迎请,中国驻来访国大使和北京市负责人在舷梯下迎接,中方少年儿童献花。

峰会安排准时顺畅,会议服务专业高效。5月15日上午,外方领导人乘坐中方提供的红旗防弹主车前往主会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出席领导人圆桌峰会。在接近主会场路段,为每个代表团主车队安排3辆摩托车护卫,主干道沿途悬挂会议道旗。外方领导人抵达“汉唐飞扬”主会场时,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在下车处迎接,迎宾大道红地毯两侧安排18名礼兵司礼,会场外悬挂与会外方国旗。

圆桌峰会分为两个阶段会议和工作午餐,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各方领导人依次发言阐述对“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立场和建议。为确保会议准时高效,在圆形会议桌中央设LED屏显示发言人影像及发言倒计时,提供17种语言的会议同传服务。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设立中外方贵宾室、听会室、祈祷室、医疗室、茶歇区、双边会见室及各代表团工作间等配套功能区,提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无线网络等办公设施和咖啡、点心、茶水、自助餐餐饮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外方领导人准备电瓶车、轮椅,规划绿色通道,为女性领导人安排单独休息室和化妆间。高效、专业的会务安排为峰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心设计领导人集体合影,留下珍贵画面和历史印记。在重大外交活动的礼宾设计和安排中,如何通过活动地点选择和场景布置,达到推陈出新,打造亮点,留下珍贵画面和历史印记是礼宾工作的重要课题。此次论坛有两场领导人集体合影,分别是圆桌峰会领导人集体合影和欢迎宴会前领导人夫妇全家福。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和媒体实地拍摄论证,从礼宾角度别具匠心地选择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汉唐飞扬”主建筑作为圆桌峰会领导人合影背景。这座兼具汉唐风格的现代建筑象征着源于西汉、盛于大唐、融于当代、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完美地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人民大会堂汉白玉台阶上的“江山如此多娇”壁画恢弘大气,描绘了中国锦绣河山的壮美与秀丽。欢迎宴会前,48位中外领导人夫妇在“江山如此多娇”壁画前举行迎宾仪式并拍摄全家福,气氛温馨融洽,为本次论坛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礼宾排序体现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国际会议的礼宾排序既是学问,更是政治,历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论坛期间,29位外国领导人和19位领导人配偶来华参会,本着“合作共赢,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礼宾排序充分考虑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代表性的总体原则,在开幕式、峰会会议、集体合影、欢迎宴会、文艺晚会等多边场合分别按照国家英文首字母、领导人级别、就职先后顺序、双边关系状况等国际礼宾惯例安排外方领导人(夫妇)座(站)位,各有侧重,达到既以我为主,又总体平衡,尽可能满足各方诉求,让各方满意的效果。

国宴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礼宾用品折射工匠精神。5月14日晚,盛大的欢迎宴会在人民大會堂二层大宴会厅举行,中外领导人夫妇等700位中外嘉宾出席。国宴菜品兼具中西方特色,包括冷盘、点心、三菜一汤:花好月圆、菌香牛肉、富贵龙虾、香草鳕鱼。国宴用酒选用国产长城干红和干白葡萄酒。宴会主桌装饰造型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宴会餐具以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敦煌飞天、玄奘取经等历史元素为题材,用高光浮雕珠光珐琅彩工艺陶瓷特制,座位卡、菜单、曲目单采用海上丝绸之路元素帆船为造型,印有国徽图案。根据外方语言、饮食禁忌为外方领导人夫妇印制16种语言个性化宴会菜单。席间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和29个国家耳熟能详的代表性乐曲,令在场外方嘉宾倍感温馨、亲切。整场晚宴可谓是一场融汇历史、文化、美食、艺术和音乐的视听盛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在世界多边外交舞台上再一次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盛世华章。

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将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时期外交礼宾需要置身更广阔的历史时空,汲古咏今,贯通中外,传承创新,进一步彰显国家软实力和大国风范。“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礼宾工作将积极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唱响中国声音,宣介中国方案,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礼宾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王敏

上一篇:高校绩效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落后地区旅游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