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餐饮文化在在哲学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

第一篇: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论日本饮食文化

摘要:一部有关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领略了中华大地那独特的美食与文化。其实“民以食为天”,与中国隔河相望的日本的饮食文化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日本饮食的特色出发,发掘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以飨喜欢美食的读者。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

一、日本的国家文化

文化通常有高等和大众之分,高等文化往往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而大众文化则往往更加被人们重视。日本的大众文化只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种,其中精神文化指的是日本这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行为文化则是以精神文化作为基础,日本这个国家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的语言行为和动作行为等;而物质文化则往往就是所谓日本这个国家人民的穿衣、饮食、居住还有出行等各方面的文化。文章将要探讨的饮食文化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这个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典型的历史特征,而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可以说是从饮食的角度来体现日本人民的审美价值观,而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则对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意义深刻的影响。

二、日本的饮食文化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字,而且,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引发的死亡率,日本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这么一个“专家”云集的时代,有专家建议:病从口入,把吃进去的病再吃出来。所以,中国人开始喝绿豆,开始吃苞米碴子,抛开科学的角度来看,但从饮食中我们就会有个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海产品的摄入量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长寿饮食”还强调食物从味道、质地要讲究阴阳平衡,因为阴气较重的食物偏凉,偏甜,消极;阳气较重的食物偏热,偏咸,积极。所以要注意合理搭配,阴阳平衡,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能保证人体所需,还能抑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抵抗一部分癌症。

所以,首先,日本的饮食特点之一是追求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式的简单与自然。具体来说,和中国的煎炒烹炸焖炖煮的加工方式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加工方式追求自然。在中国的饭店,你看到的后厨是热火朝天,扑面而来的满是花椒大料味道直往鼻孔里钻。在日本的厨房,永远是那么清静淡雅,仿佛你来到的不是饭店而是茶室。所以,不一样的加工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间美味。这样的加工方式,用现在的营养学来讲,极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中的营养素,避免了因高温、高盐和高油而造成食物营养素的流失。所以,日本居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更好的维持了身体的健康,这是日本饮食所传递的饮食理念,那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没有健康再好的美味在你面前,你也会望之兴叹。因为不良的饮食加工方式让我们的胃肠,承担了太重的消化负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美味佳肴也离不开那一道道精挑细选的食材。日本地处温带略显海洋性气候,所以地大物博,物产极为丰富,特别是有一些颇具时令的食材更是让美味更有味道。例如,在春天,日本渔民捕食河豚、海蟹。到了秋天,尤其是中秋节的前后,正是螃蟹最肥嫩多汁的时候,到了秋冬时节有黄芽,白菜等北方百姓腌制的过冬的蔬菜。可以说,一年四季,季有不同。日本的面食也可以和中国北方的面食加工相媲美。小说《一碗阳春面》就是对日本面食的介绍和面食,而且随着世界游客的交流和互动,日本的面食已经具备了很多世界特色。让不同的人领略不同的味道。

其次,日本飲食中特别注重蛋白的摄入。在30年前,日本政府就宣布:每天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三十年后,日本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在饮食中注重奶制品的摄取外,日本的饮食还特别注重海产品的摄入,尤其是深海鱼的补充。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参观,你将会看到一个亚洲甚至在世界也非常有影响力的生鱼物流集散地。每天,上百吨的海产品通过这个集散地发往世界各地。日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重视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抛开对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不讲,日本国民的海产品的摄入水平在整个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海产品尤其是深海鱼类,例如三文鱼,鲑鱼等等都是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营养佳品,通过多食用这种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海产品,日本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健康的饮食理念已经渐渐地影响和改变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当饮食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满足饱腹感的时候,饮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成为一种饮食文明程度的体现。

再次,日本的饮食文化与日本的礼仪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两个地方可以当作很好的观察点。一个是卫生间,一个是餐桌。日本饮食文化在它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机体文化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日本料理的餐具和中国的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常常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定,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中国古老的礼仪文化在日本这片面积不大却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在餐桌上,特别是正式的家庭宴席,看不到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的推杯换盏,海吃海喝,更多的是一种前辈与礼让。这种浓厚的家庭氛围在饮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日本民族有着很强的家庭归属感,这点体现在餐桌上就是:父母坐、幼勿坐的礼貌和恭敬,写到这里,我们是否会有种汗颜的感觉,我们的光荣传统在邻居那边发扬光大,开枝散叶。我们的餐桌上,看到的多是一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文明的餐桌形象。

三、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阐述

(一)口味清淡自然

日本料理不管是其烹饪之前的选材还是烹饪的过程都非常的讲究一个“淡”字。可以说,纯甄淡雅是日本料理的本质精神和核心原则,这种坚持在日本料理的选材环节和制作过程中都清晰可见。饮食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内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浓缩。日本料理的纯然雅致,也从侧面展现了大和民族对自然风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发自内心地崇敬。正因如此,日本料理往往坚持展现及升华食材的原本滋味,这也是日本料理口味清淡为主的原因所在。这一点与中国菜系中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以及川菜的鲜香麻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料理虽然也会对食材进行调味处理,但普遍仅是对食材“略加提点”。换言之,在食材的烹饪过程中虽然也会运用调味料,但却不会逾越食材的主角身份。以日本酱油为例,其本身的味道并不突兀,为了恰如其分的发挥出酱油本身的鲜甜醇厚,并使料理整体实现调和与提升,日本人甚至针对不同的具体用途酿造了风味各有千秋的数百种酱油。

(二)食器环境雅致

自18世纪起,日本料理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及提升,这一阶段的主要变化集中体现为料理的高级化发展。无论是日益讲究的食材挑选,还是日益精致的食器制作,都促成了日本料理视觉丰化、美化的发展趋势。日本料理的精致淡雅,与恰如其分的食器使用是密不可分的。食器的形状、颜色、尺寸、造型,甚至是表面的图案线条,都是日本料理得以形成“雅致”视觉享受中不容忽视的部分。此外,日本料理对具体的进食环境也有着独特的美学坚持,这一点从日本的茶酒文化审美意趣的具体发展中就可以看出。从处处追求“奢华”到内心渴望“闲寂”,日本的茶酒文化出现了极大的审美追求转变,人们全新的美学要求自然也影响到了当时料理店的布置装饰。自江户末期起,日料店的就餐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了雅致为主的基本格调。毫无疑问,整洁雅致的就餐环境会令人心情愉悦,也会使料理看起来更加可口诱人。由此可见,就餐环境也是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

(三)就餐礼仪严谨

不少国家对就餐礼仪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饮食文化中的就餐礼仪却是与之不同的。西餐的就餐礼仪讲究个人形象,故而重视对餐具的具體运用和进食动作的规范。但日本饮食文化结合了大和民族特有的“与人方便”精神和“感恩万物”情怀,这一点在用餐前后的祝祷感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克己”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日本料理大多是一人一份制的“定食”,与之对应的餐具也是一人一套的绝不混用。此外,由于食物就在眼前不需要起身取用,因此也不会出现离开座位等现象。“克己”文化在日本饮食中的劝酒、让菜环节表现地更为明显。将面前的食物尽可能全部吃尽就是表示满意和感谢的方式,在日本几乎看不到餐桌上会有剩余的食物。此外,在饮酒时日本人主张量力而行,这也是坚守“本分”的一大体现。日本对“分”的坚守还包括严格遵循“地位关系”这一层面,具体到饮食文化中就表现为落座顺序、用餐次序等。日本人自古以来对外来文化持开放的态度,并有一种使外来文化日本化,把它变成自己东西的能力。日本的饮食文化亦如此。日本人在引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没有生搬硬套,更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外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中仔细挑选,“弃糙取精”,添加自己的元素,使之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并独具特色。

四、结语

从以上对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及日本人的观念、生活态度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很深地体会到,尊崇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植入日本人心中,并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平均寿命已雄踞世界之冠,这和日本人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和从这些饮食习惯所延伸出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合理地吸收外来文化加以创造的态度和做法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些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艳静.日本饮食文化及其特点 ——评《日本的餐桌》.食品工业,2020,第41卷,第3期

[2] 宁雅南.日本饮食文化研究 ——评《日本的餐桌》.食品工业,2020,第41卷,第2期

[3] 张慧晶.浅谈日本饮食文化与唐代饮食文化的关联.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第36卷,第2期

[4] 秀丽.从食物管窥自然和社会文化事件 ——以日本饮食文化变迁为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45卷,第5期

[5] 张梅.试论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第3卷,第18期

[6] 陈禹.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探析.山西青年,2019,第4期

[7] 高孟军.浅谈日本饮食文化中的地域差异.名作欣赏,2019,第21期

[8] 秦希.浅析日本饮食文化中的自然观与色彩意识.读天下,2019,第27期

[9] 王春华.日本饮食文化的变迁.烹调知识,2018,第10期

[10] 张睛睛.日本人饮食生活的变迁 ——作为健康饮食代表的“和食”的形成与发展.食品安全导刊,2018,第27期

作者简介:赵之淇 2000.10.04 女 天津市 日语专业

作者:赵之淇

第二篇:从中西饮食文化看文化差异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餐饮文化在在哲学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 中西文化 饮食文化 差异比较

提到饮食文化,人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吃”,不错,饮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加上了“文化”二字以后,饮食就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了,它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一、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使用的饮食器具。西方人以刀叉为食器,并且规定显明,不同规格的刀叉所使用的方式及场合不同,而且是不可以混用的。

中国人的餐桌上却不如西方人那么复杂,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但它在饮食文化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筷子可以是我们的烹饪的工具,也是每家每户的搅拌器,打个鸡蛋,冲个饮料,无疑都需要筷子的帮忙。与西方如此严谨的规范相比,中国的筷子的确随意得多。

受科学导向的影响,西方烹饪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每道菜肴每次烹饪的过程、方法几乎完全一致,并且其所用的调料会精确到克,烹饪时间会精确到秒。

西方人对食物的选材极具规范,他们多以荤食为主,烹饪时往往以一整块肉或是一整只的禽类为主要食物,并且不吃内脏,认为内脏是弃料;对于蔬菜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而且在饮食中以蔬菜为装点辅助之用,所以在西方人的饮食中蔬菜多为装饰工具。

相较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与烹饪方式上就要随意得多。在中国厨师的手上也能变成一道味美的佳肴,这样的菜例比比皆是,如爆炒猪腰、糟猪肚、韭菜炒猪肝,等等。说到烹饪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不同于西方人的“精确到克”、“精确到秒”,中国人历来都是“随心所欲”,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人喜素食,蔬菜的种类远多过于西方,这样,食材的相互搭配就变化多端,就以炒猪肝为例,可以是大葱炒猪肝,也可以是青椒炒猪肝,更可以是韭菜炒猪肝,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

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他们提倡吃生食,他们认为高温烹调会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唯有生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天然属性和原汁原味,那么他们所追求的营养价值也可以被很好地保留。

中国饮食文化更重食物的味道,“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一要义,因此,中国人会借助一切技术手段、烹饪方式、调味方法使自己的食物变得鲜美无比,在中国,炒、煮、炖、烩、烧、烤、蒸、煎、炸、焖、熘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熟食性烹调技术。

二、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哲学体系:形而上学与适度原则

西方哲学体系以形而上学为主要特点,也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么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反映到饮食文化就是所闻即所见,无论是菜单还是对食物的装点、摆盘,都是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人看,追求真实性,没有华丽的点缀,只体现食物的本源属性,这点与西方人的处事原则不谋而合,这样的哲学背景下就促成了西方人视“营养价值”为饮食的第一要义的观念,不在乎饮食的艺术性、创造性,目标性明确,即食物就是用来补充人对于营养需求的工具。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模糊、不可捉摸。它不像西方的形而上学那样追求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所闻即所见,而是凡是讲求分寸、讲求整体配合、讲求一个“度”。反映在饮食文化上的就是中国人将“美味”作为饮食的第一要义。在烹饪上,中国人讲究整体融合,没有西方人的精确,讲究的是凭经验将一道菜的各个部分相协调进而形成一道美味的佳肴。其中的经验又是模糊的,同一道菜,同一个师傅,每次做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凭借经验对菜肴进行整体的把握,追求烹饪技术的随意性与艺术性,这便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模糊而完美。

(二)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目标高于对群体的忠诚。也就是说每一个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即可,不需要服从其他任何一个集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但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永久的,可以随时因为自己需求的改变而重新进行选择。如改变祈祷的教堂,更换雇主,等等。反映在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就是西方人实行分餐制。

与之相对的,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不喜欢争强好胜,社会风气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饮食文化中,这样的集体主义观念的确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宴席多喜用圆桌,从形式上体现了团结、礼貌、共享的氛围。美味佳肴摆在桌子的中心,既是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在这样的宴会气氛下,饮食已经不是宴会的主要目的,情感的交流才是宴会的中心。与西方人直截了当的交际方式不同,中国人的饮食目的依仗于一大群人的情感触碰、交流和共鸣。

(三)思维方式:个性与整体

西方人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在集体中个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追求差异性,凡事求异,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天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没有联系,认为个性与个体的独立自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与考虑往往从个性出发,西方人将独特的个性发展放置于一切行为活动的大前提之下。这无疑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泾渭分明的摆盘和装点,虽同在一个盘子中,确是个性突出的各自为政,没有任何调和,肉即是肉,菜即是菜,土豆即是土豆,个性鲜明,味道明确,不会相互影响、相互混合。在烹饪上,同一个盘子中的不同食材也是被分开进行加工的,不会将它们放在一起烹煮,处处彰显西方人对于个体与个性的尊重和重视。

中国人注重整体的发展,强调圆满、整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喜欢过于鲜明的个性张扬,反映在烹饪上更显见,无论是什么样的食材全部倒入锅中,再配以各种佐料进行烹调,即使原本个性鲜明,味道独特的食材在这样的磨合之下不会再显得如此锋芒。因此,中国菜尝起来滋味丰富,层次感强烈。再回过头看每一道菜,红不是那样鲜艳的红,绿也不是那样扎眼的绿,而是一种经过调和以后产生的和合之美。

(四)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

在西方,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实行计件工资制,生活节奏急促,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将游戏与工作分得很清楚,即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单调、刻板,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逐步影响到了西方人对饮食的需求,导致饮食本身的单一性和简单性。

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的随意性在这里体现无遗,不喜欢单纯的、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推崇一种经验性的工作方式或者喜欢在工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或方法,就像中国的饮食烹饪一样,存在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既指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不稳定,又指工作结果的不稳定。就好像一道菜如果想要让它尝起来不那么咸,南方人可能会选择放糖冲淡咸味,如南方人的糖醋风味,就是用糖的甜与醋的酸中和酱油的咸味;而北方人则可能会把这道菜加水烹制食材,让食材变淡的同时改变了菜的性质,可能从一道炒菜变成了一道靓汤,因为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并不稳定的经验性的改变方式,使原来单纯的一道菜变成了现在的三道菜而非两道菜,其中创造性与艺术性油然而生。

三、当前的餐饮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

然而如今的中西方餐饮文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了,中餐中也融入了西式元素,西餐中处处彰显中国风,这是一种新型的饮食文化模式,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人们也可以通过了解饮食文化了解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郭鲁芳,金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索[A].商业经济文荟,2005(5):13-15.

[2]刘岩松.中西方饮食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58-259.

[3]赵奇志.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食品工程,2006.12(4):14-15.

[4]冯勇,何欢欢.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消费导刊,2009.5:234

作者:李雪梅

第三篇: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作者简介:胡明月,(1992—)女,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摘要:一部有关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领略了中华大地那独特的美食与文化。其实“民以食为天”,与中国隔河相望的日本的饮食文化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日本饮食的特色出发,发掘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以飨喜欢美食的读者。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

引言

日本的饮食文化日本文化和中国的古老文明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一方面日本发扬本国美食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美食。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料理和寿司,这些美味漂洋过海,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也能品尝这样的美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的传统美食中借鉴和学习了很多西式的制作工艺,这让很多西式大餐在日本的厨艺加工中,另有一番别样的味道。

一、日本的饮食文化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字,而且,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引发的死亡率,日本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这么一个“专家”云集的时代,有专家建议:病从口入,把吃进去的病再吃出来。所以,中国人开始喝绿豆,开始吃苞米碴子,抛开科学的角度来看,但从饮食中我们就会有个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海产品的摄入量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所以,首先,日本的饮食特点之一是追求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式的简单与自然。具体来说,和中国的煎炒烹炸焖炖煮的加工方式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加工方式追求自然。在中国的饭店,你看到的后厨是热火朝天,扑面而来的满是花椒大料味道直往鼻孔里钻。在日本的厨房,永远是那么清静淡雅,仿佛你来到的不是饭店而是茶室。所以,不一样的加工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间美味。这样的加工方式,用现在的营养学来讲,极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中的营养素,避免了因高温、高盐和高油而造成食物营养素的流失。所以,日本居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更好的维持了身体的健康,这是日本饮食所传递的饮食理念,那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没有健康再好的美味在你面前,你也会望之兴叹。因为不良的饮食加工方式让我们的胃肠,承担了太重的消化负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美味佳肴也离不开那一道道精挑细选的食材。日本地处温带略显海洋性气候,所以地大物博,物产极为丰富,特别是有一些颇具时令的食材更是让美味更有味道。例如,在春天,日本渔民捕食河豚、海蟹。到了秋天,尤其是中秋节的前后,正是螃蟹最肥嫩多汁的时候,到了秋冬时节有黄芽,白菜等北方百姓腌制的过冬的蔬菜。可以说,一年四季,季有不同。日本的面食也可以和中国北方的面食加工相媲美。小说《一碗阳春面》就是对日本面食的介绍和面食,而且随着世界游客的交流和互动,日本的面食已经具备了很多世界特色。让不同的人领略不同的味道。

其次,日本饮食中特别注重蛋白的摄入。在30年前,日本政府就宣布:每天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三十年后,日本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在饮食中注重奶制品的摄取外,日本的饮食还特别注重海产品的摄入,尤其是深海鱼的补充。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参观,你将会看到一个亚洲甚至在世界也非常有影响力的生鱼物流集散地。每天,上百吨的海产品通过这个集散地发往世界各地。日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重视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抛开对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不讲,日本国民的海产品的摄入水平在整个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海产品尤其是深海鱼类,例如三文鱼,鲑鱼等等都是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营养佳品,通过多食用这种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海产品,日本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健康的饮食理念已经渐渐地影响和改变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当饮食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满足饱腹感的时候,饮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成为一种饮食文明程度的体现。

再次,日本的饮食文化与日本的礼仪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两个地方可以当作很好的观察点。一个是卫生间,一个是餐桌。日本饮食文化在它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机体文化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日本料理的餐具和中国的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常常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定,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中国古老的礼仪文化在日本这片面积不大却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在餐桌上,特别是正式的家庭宴席,看不到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的推杯换盏,海吃海喝,更多的是一种前辈与礼让。这种浓厚的家庭氛围在饮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日本民族有着很强的家庭归属感,这点体现在餐桌上就是:父母坐、幼勿坐的礼貌和恭敬,写到这里,我们是否会有种汗颜的感觉,我们的光荣传统在邻居那边发扬光大,开枝散叶。我们的餐桌上,看到的多是一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文明的餐桌形象。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

首先,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的国家,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在提倡健康自然的加工方式的同時,也特别注重对食材的节俭、不浪费。这种饮食文化的要求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二战结束后难以描述的重创。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但是日本民族爆发了惊人的发展潜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在发展过后,日本民族并没有忘记曾经遭受的苦难,他们在餐桌上奉行节俭,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竞争和忧患意识。所以,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小国,在世界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其次,日本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带动了日本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有近百万的海内外游客,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他们在领略日本山湖美丽风光的同时,还品尝日本的美味佳肴。在唇齿留香,流连忘返之际,被日本的饮食文化所折服。他们就是日本的文化传播者,他们把这种彼此间的谦恭礼让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的角落都弥漫这日本料理的味道。以食为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最后,日本的饮食文化和禅宗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有很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他们吃斋念佛,宣传法理让众生得平安。所以,日本虽然遭受很多磨难,依然挺立在地球之上,世界之间,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信仰的力量。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吃是有很大的学问的。他们虽然讲究补充动物蛋白,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日本居民不再杀生,注重从植物中摄取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将会有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我们不会忘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政府在军国主义的引导下,悍然发动战争给亚洲和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创伤。当一个民族在饮食中,对动物残忍的时候,一旦战争来临,它的兽性也会被激发出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所以,现在日本成立里公益组织来保护那些濒危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鲸类的保护,无疑是动物之福,人类之幸。

结语

日本的饮食从渊源上来讲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在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把我们的美食做的更加营养与美味,如何把我们的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进行很好的柔和和互补,日本的饮食文化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我们在讲究美食色香味俱全的同时,也要注重营养的搭配。我们在不断提升美食的加工材料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动物特别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的美食才能声名传于四海,我们的华夏美食才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賀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作者:胡明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文化论文范文05-08

微文化论文范文05-08

狼文化论文范文05-08

文化视野论文范文05-08

盐文化论文范文05-08

齐文化论文范文05-08

大众文化论文范文05-08

禅文化论文范文05-08

玉文化论文范文05-08

花文化论文范文05-08

上一篇:生产加工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化需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