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程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高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围绕产业发展对杰出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通过创新流程化的教学内容和商业项目化的任务执行过程,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对新时期农业技能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流程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工作流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基于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英语写作能力,能够对词汇、语法及句型有较好的驾驭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专业知识,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商务谈判沟通方面的知识等。外贸函电课程改革,将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与英语语言应用相结合,使课程真正成为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应用。基于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外贸函电课程改革,以贸易流程为主线,结合信函写作、外贸业务磋商,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习与工作岗位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外贸函电;外贸流程;课程改革

《外贸英语函电》是商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外贸信函写作格式、写作技巧等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使学生具备外贸交易磋商能力,能以较为流利的英语来进行贸易各环节的表达与沟通,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熟练掌握符合国际规范的商务英语信函的撰写技巧。

一、外贸函电课程改革目标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只注重信函写作,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与实际工作应用有机结合,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比较机械。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学习者,极少有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少主动思考外贸函电与未来实际工作的真实关系,所以教学往往非常沉闷。同时,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对外贸函电知识学习更是一知半解,要做到精通、掌握和应用更是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外贸函电课程改革具有必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则是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完善基于外贸业务工作过程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

制定基于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课程标准,保证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与专业岗位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应用性能力考核。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操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未来的职业面向多为商务、贸业、物流、货贷等行业,因此,在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项目内容等,再落实到各教学点,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标准,使教学有据可依。特别注意在教学标准中明确本门课程的考核办法,灵活多样多的考核方式可以学习点与考核点相结合,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2、构建适于外贸英语函电的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教学模式

将外贸函电教学与实际外贸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任务式的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将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等专业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函电写作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当于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英语语言的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缩短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差距。

通过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教学模式,学生从了解外贸函电的写作规则、写作格式入手,在夯实这些知识基础上,围绕业务的进展,进行询盘、报盘、发盘、还盘、接受的交易磋商环节学习与实操,然后完成外贸订单、包装、装运等事相关的函电往来,最后将善后事家处理妥当,例如保险、投诉与理赔等。这一系列的业务完成了,学生学会了各环节的函电写作,也对贸易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3、创建确保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外贸函电课程改革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函电的理论知识,以视频、课件等各种形式不断加深理解与记忆;通过线下的教师讲解与课堂模拟实操等,学生学以致用,知识有的放矢,不再是纸上谈兵,动手的过程就为今后工作的应用打好了基础。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实际操作,以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并不断精炼理论知识;其次,提升师资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要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参与工作过程,积累真实的贸易工作经验,锻炼实战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指导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的有力保障。

创建有利的课程改革环境。在硬件方面,要借助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贸易情境,因此机房与语言情境教室都是良好的方式。

二、课程改革实践

1、制定课程标准

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制定“基于贸易业务流程”特色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考核标准并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通过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完善课程标准。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中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多数情况下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开展教学内容,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践、个人责任以及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的发展共同达成教学活动。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采取评阅、答辩、实际操作等形式,检查和验收毕业设计成果。教师处于实践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将各个工作项目有机串连成一系列紧密联系的工作过程,并且成为学生这一工作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企业进行调研、毕业生及在校生调研,重新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按照贸易业务流程整合教学内容,提炼工作流程教学内容,即: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包装、运输、保险、理赔等。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技能培训,最大限度与社会人才需求要相接轨。完全按照国际贸易的工作流程来模拟函电撰写的过程,本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即为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学生自建公司、自定商品、开展交易磋商、达成交易、善后事宜处理等,全部实现真实业务的再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校内,充分利用一切先进的教学资源,例如校本端的课程库建设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课上,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充分有效利用45分鐘;课下,通过教学平台,让学生巩固所学,充分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校外,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企业往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而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建设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将企业中成熟的经验融合到课程中,有助于提高课程的实用性,进而提高课程的质量及特色。

与此同时,开发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训课程,例如利用实训教学软件:世格Simtrade贸易流程平台,进行实操演练,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将所学的建立业务系、询盘、发盘、还盘、签合同、履行合同、填写行类单证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改进解决,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议,结合授课情况,学生情况、行业发展等及时更所授内容,及时积累和总结,编入教材,使之更适应教学。

结语: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技能课程,改革可以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掌握核心技能,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   王秋英.外贸函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新校园(理论版),2011(1)

[2]   谭秋月.案例教学法与外贸函电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06(31)?

[3]   吴立媛.职业教育体系中《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   闫宇.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外贸函电》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都市家教,2011

作者简介:

夏立娟(1978.7)女满族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夏立娟

工作流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基于工作流程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高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围绕产业发展对杰出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通过创新流程化的教学内容和商业项目化的任务执行过程,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对新时期农业技能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改革;“商战模拟七步法”

一、课程改革背景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践为契机,具有龙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大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农民开始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优质高效种养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知农事、会经营、能核算、懂市场、善管理”的杰出技术技能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一)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服务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岗位,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校企联合,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流程管理、要素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具备经营流程的控制能力、要素合理配置与利用能力以及管理项目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最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领导应变与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以适应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明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农业企业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

1.依据企业管理流程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完成产前策划、产中管理到产后营销的教学任务,实现对一家模拟农业企业的全过程经营管理。

2.参照企业项目执行步骤设计任务流程。单元教学参考企业项目执行步骤,设计了从接受任务到管理改进的七步流程,称为“商战模拟七步法”。

3.全程关注要素管理。每一项任务均要求学生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资源。

(三)按照管理流程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打破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内容,按照产前策划、产中管理和产后营销三大经营流程序化教学内容。每一流程设计两项任务,并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要素管理贯穿到每一任务中,实现流程管理、要素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具体的任务与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四)按照项目执行步骤组织课堂教学

课程团队通过与企业专家深入研究,依据企业短期商业项目执行的六步骤:分析任务→设定目标→做好分工→控制流程→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分析兼顾、求同存异,设计了单元教学的七步流程,称为“商战模拟七步法”。六项教学任务的组织过程为:接受任务→团队分工→执行任务→提交任务→成绩考评→总结反思→管理改进。“商战模拟七步法”真实地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执行方法。学生通过商战模拟,能深刻体会到管理者在分析任务、设定目标、做好分工、控制流程、不断反思、持续改进等管理环节的工作要点及思维方式。通过任务的不断循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管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教中学”、“学中做”。

(五)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师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设计子任务实施教学方案和相关作业文件,通过学习性工作任务单布置任务,学生6人为一组,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完成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训练,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获取资料与信息、团队分工与合作、制定方案与任务执行、现场展示与检查、总结反思与改进等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

将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四位一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点评,每一项目设有专门的评分表)。教学中,学生执行任务并同步完成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学期末,从农业企业引入某项真实经营管理任务,学生通过分组,合理地安排流程与分工,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结果由企业专家进行评定(占总评成绩的30%)。

三、课程改革主要创新点

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教学内容流程化,多方面提升学生项目综合管理能力;(2)“商战模拟七步法”对接商业项目六步骤,培养学生的流程控制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3)三种要素综合一体,能力训练贯穿全程,强化学生要素管理能力;(4)学生个人、小组、教师、企业专家“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对标准、接岗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四、课程建设成效

(一)校内教学运行效果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支撑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011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此外,还制定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标准》,并与多个兄弟院校共享。

(二)校外推广实施效果

2012年,“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设计”获得国家级农业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成果在全国多所农业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进行交流推广;2015年,“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作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顺利通过验收,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资源课程共享平台爱课程网,实现全国共享;多年来,通过教育下乡、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多种手段,使“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服务“三农”能力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方面不断完善。未来将进一步在虚拟资源开发、成果应用和服务“三农”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杰出管理人才培养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 盛艳]

作者:王磊

工作流程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教材编写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材的特色: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根据工作流程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教材编写体制。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关键词: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纵观高职教育,虽然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教材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必须进行高职教材的改革,基于工作流程教材的编写,正适应了高职教材改革的需要。

一、高职教育特色与教材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方,职业性和高级性是他突出特点。

职业性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目标的差异,普通高等院校以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研究(学术型人才)和设计(工程型人才);而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强调现场操作(技能人才)和管理加操作(技术型人才)。

高级性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在层次上高于初、中级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它使部分适龄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高中阶段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高级阶段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和教材不能沿用本科教材。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符合高职特色教材不多。表现为: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工作实际;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教材数量多,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读性强、引导学生自学的教材少。“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程时兴认为为:高职教育教材的特色应为: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高职教育,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因此,高职教材应该从应用方法和技能入手,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能够为实践服务,能够指导实践就可以了。基本知识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另外,高职教材不应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但是要讲究应用的系统性,也就是应用的前呼后应;高职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而是会做,高职教材中就应该包含指导学生真做、真感受,即具有实践的指导性;不用昨天的知识来武装今天的学生,这已形成教育界共识,因此,高职教材要紧密结合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换,随时更新教材内容。高职教材这些特色决定了高职教材编写必须彻底改革,基于工作流程的教材编写机制正满足了高职教材的特色。

二、基于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的编写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论是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来开展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强调,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在这种教学理论中,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的载体、完成工作任务是课程目标。它的基本特征为“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重视创造能力在职业构成要素的重要作用,成为21世纪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置方法。

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计,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认真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任务中。尽量降低各任务之间知识点的重复度,并且任务与任务之之间还要有关联性,所有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总量要等于该课程的知识总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应该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学生的能力也由此慢慢提升。

其次是创设学习情境。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之间的纽带是学习情境,要创设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必须使教室既是理论教学又是实验操作的多功能教室,同时还是采用多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的实习场所。这种教室所构建的学习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形成了学习就是工作的氛嗣,师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教学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的编写体系

根据基于高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高职教材特色,笔者认为应建立基于工作流程教材的编写机制,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体制。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1.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是按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学习情境可为实际工作任务或设计的工作任务,另外,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可将各情境均涉及的内容单列,设为“公共情境”。

《电子商务》是为企业营销管理者有效地实施电子商务活动而设置的课程。根据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活动流程,我们设计了十个工作情境:选择电子商务的模式、熟悉电子商务标准、进行网络贸易、创立网上商店、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保证电子商务安全、利用电子支付、进行网络营销、设计电子商务物流方案、构建电子商务网站。这十个情境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时应完成的十项主要任务和工作。

2.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任务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流程、步骤、必须开展的工作或必须掌握的技能,例如在《电子商务》利用网上支付,根据“完成网上支付”情境中我们设计了:开设网上银行、利用第三方支付等任务。在“保证电子商务安全”中我们设计了了解电子商务安全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使用电子商务协议等任务。

3.知识点的设计

知识点是完成各项任务或形成各种技能时应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在编写高职教材时,这些理论教材的编写应本着够用的原则,以技能形成为核心,而应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4.巩固提高

教材中设计巩固与提高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技能和必要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个是提升学生技能。因此我们设计了理论测试题和实际操作题。理论题型主要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目的在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题主要给学生一个任务环境,让学生完成某项操作,以此来检验和提高学生技能。根据《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实际操作题主要设计两大类,在软件上仿真模拟(见例1)和实际环境操作(见例2)。

例1,贺清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画册,经常把收集来的图画册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次他准备把一套全新的兰花图拿出来拍卖,名为兰花图***,放在“邮币/古董/字画/收藏”类别里,起拍价为100元,底价105元,在线3天,最后这套图册是被一顾客以130元的价格拍得。请在电子商务师实验室中模拟完成以上交易。

例2,将IE浏览器的“HTML编辑器”设置为“记事本”。要求:通过鼠标进行操作;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5.立体化教材

2002年国内首次提出“立体化教材”的理念,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和学习解决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材,除了纸质教材外,还应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引导文、企业作业指导书、教学设计方案、电子教学资源库、互动教学系统。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学好课程的前提,主要对课程进行定位,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教学引导文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文件,每个引导文主要由学习目标、引导问题、信息来源组成,

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基于工作流程建设立体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

电子教学资源库是立体化教材的重要部分,应包括所有纸质教学资源、电子课件、电子图书、图片库、影视文件、课程及相关教学网站等。

互动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学习评价反馈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式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环境,通过此种方法检测学生学习中不足。

参考文献:

[1]程时兴.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陈湘,欧阳广.基于工作流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收稿日期:2014-10-20

基金项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71205041010/020)

作者简介:杨英梅(1963-),女,北京人,副教授,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宋 佳)

作者:杨英梅

上一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论文下一篇: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