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突出特色的明确目标,这就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在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因此,通过英语基础课程和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是值得尝试的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英语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音与口语对话能力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情景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营造真实,互动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向。英语配音主要指的是英语原声影视配音。近年来,校园网和多媒体等多种网络教学手段的采用为学生创造了新型教学环境,影视配音走入课堂已无硬件限制。辽宁师范大学曹晨的教学实验证明,英语配音课程能够营造互动愉悦的口语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知识建构与再建构的机会。然而,当前英文配音一直以课外比赛活动形式存在,形式单一,未形成一个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界也鲜有对此研究。本文综合了英文配音的特点,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为参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探讨了“配音+教学”这一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广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英语配音 建构主义 教育模式

0 引言

隨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下社会对大学生哑巴英语现象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英语配音教学方式自打世纪初以来一直以非主流形式存在于各大高校中,虽受到师生的日渐青睐,但其目前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受众面狭窄、教学效果不显著、不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问题,且其未被纳入多元化新型教学模式中,尚未有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案。

本文旨在以教育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英语配音模式中独特的实用性特点,了解师生对配音教学的实际意愿与需求。在考虑理工类大学学科分布比例特点下,针对性地改革大学英语配音形式,并推广该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提出一套合理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从而全方位提高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视听说实际应用能力,使之与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高度需求相接轨。

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项目背景

2007年,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如今校园网和多媒体等多种网络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新型教学环境,大大增加学生接触英文电影的机会。英文原声配音活动凭借其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校园里悄然风靡。然而,英语配音一直以课外比赛的活动形式存在,英语配音形式单一,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教学模式,并且学生们自主报名参赛的方式极大限制了英语配音的受众面。

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无法提供真实语言环境,使得当下大学生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结合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和英语配音教学方式尚未全面发挥作用的背景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配音新型教学模式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必要途径。

1.2 研究意义

1.2.1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英语配音打破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将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的英文电影,延伸出英语配音这一新型教学手段,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学生身临其境,强化训练,逐步形成更加正宗与地道的口语。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理解人物对话,掌握正确的情感和更得当地运用语言,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们自主了解英语背后的人文历史文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2.2 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

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将视、听、说融为一体。英语配音需要学生听懂台词,理解电影背后人文历史文化,模仿人物语音语调。为达到高还原度效果的英语配音,学生通过不断熟读或背诵的趣味化训练,不仅学到大量的口语交流技巧,还强化视听的能力。脑、耳、口多个器官被充分调动配合,增强身体记忆能力,使学生学习英语效果达到最佳。

1.2.3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再创造能力

英语配音为学生提供分组合作机会,学生通过不断地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不仅有利于在群体中形成以优带差的良好学风,还利于学生创造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再创造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

2 调查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搜集国内外有关英语配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英语配音当前实际现状及其影响。梳理已有的国内各大高校英语配音的相关政策与成果,结合国内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政策及其要求,进行文献研究与分析。在文献研究法的进一步指导下,针对武汉理工大学,分析出在该校的实行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前景,探讨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具有实用性的建议。

2.2 调查问卷法

2.2.1 调查问卷形式

调查问卷形式为网络问卷(以网络问卷星为平台)

2.2.2 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及问卷内容

第一阶段,设计问卷初稿,以本校有过英语配音经验与尚未接触过英语配音的本科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预调查,各发放纸质调查问卷50份左右,预调查后,进一步优化调查问卷的问题。

第二阶段,以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大学生为对象,于2016年6月20日—2016年9月10日正式发放网络问卷。

2.3 采访調查法

2.3.1 教师方面

对大学英语部及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访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英语能力及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英语教师教师尚未使用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原因及限制条件。找出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在现行课程制度中的局限性及推行办法。

2.3.2 典型调查法

选取典型个体,如从英语配音中获益的成功人士等,从而了解接触过英语配音的学生群体对于其在练习配音时所产生的深刻体会以及其所学到一些学习技巧是否非常有用等,从另一个角度来探寻英语配音的利弊。

3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为评估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了解度和接受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利弊分析和提出建议,本次社会调查以网络问卷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同时进行。

3.1 网络问卷

问卷发放至回收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2016年9月10日,期间共收回了192份有效的网络问卷,问卷有效率达100%。问卷对象主要为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专业的大学生,全面覆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问卷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14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1道主观题构成22道题目。问卷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的了解与听说重要性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大学选修课情况及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现状调查,第三部分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意愿度与建议调查,第四部分为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其他想法和建议调查。本小组所在专业类型和入学英语等级为自变量,对此次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整体的数据及情况进行交叉分析。

3.2 实地访谈

对大学英语部及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进行了抽样访谈,对从英语配音中受益匪浅的成功人士进行了典型调查法,下面是具体内容:

大学英语部张晰老师: 配音提供了一个有代入感的语境让学生说英语,模仿配音也可以纠正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电影台词的输入也有助于学生词汇量和地道习语表达的输入、运用和累积。但是在现行课程制度中仍有局限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所有学生都对配音活动有兴趣;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对教学内容和进度有明确安排,配音教学模式需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不利于长效教学。大英课程班级人数基数较大,不便于配音活动的全员开展。

外国语学院王芳老师: 英语配音能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调动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以及进一步掌握语式语体。但是它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议更新教学设备,在实际演练能更方便使用。同时也建议放在大学刚入学的阶段当中,因为英语配音课程类似于语音课,有着同样程度同种目的。这能够帮助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们有更大的进步和学习空间。

华中七校配音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孟子晖(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配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生动性。同时,原声电影的配音让学生了解更地道的英语惯用语或俚语。英语配音这种方式还可以使学生投身到group work当中,对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很大的考验,这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小众化

英语配音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传播外语文化,传递人文情怀的路上任重道远。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将英语配音教学模式融入英语教学课堂中,甚至开设了独立的英语配音课程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与听力以及语言应用的能力。但该模式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尚未被采用过,由此说明其存在着诸多挑战。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在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的合理性做出有效分析,为营造特色教学模式献上一份力量。

4.2 英语配音的大众认知度存在局限性

多数学生对于英语配音并没有足够多的了解。主要原因分为两部分:一是英语配音的流传度不够广,二是学生对英语配音接触少。从问卷调查中看出,学生了解英语配音的方式主要来自老师的推荐介绍、英语配音比赛的线上线下宣传、以及英语配音APP的推送等。鉴于各个老师研究的专业方向和兴趣不同,老师在推荐英语配音时侧重点难免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很难将英语配音在学生中普及;华中七校英语配音大赛由各自学校的外国语学院承办,所以武汉理工大学赛区主要是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这几届的参赛选手大多都是出自外国语学院,这导致其流传度大多仅限于学院内部而难以推广至整个校园;网络推送服务更是受到个人关注圈子的不同受到制约。在接触度方面,由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英语选修课中、全校公选课和个性均未曾开展过类似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不到英语配音,难免感到陌生。

4.3 大学英语课程输入过多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预期相反,相比英语应试能力的提升,大多数学生更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解决自己的哑巴英语现象。然而,传统教育则一直忽视英语实用性。事实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过程,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会更上一层楼。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局限性,语言输入一直大于输出,这反而让学生只能更多关注到试卷分数和应试技巧。大学英语课程也深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抉择困境。从建构模式角度出发,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多数还是属于正向设计,也即课程导向,倾向于解决封闭的、确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需求。其次,与预期相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便认为配音课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诚然,电影配音普遍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语音的教学工具,对电影视频进行精听、分析语音语调、模仿、试说,综合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但实际上,英语配音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利用配音片段挖掘学生的读写潜质,例如评鉴对白以及编写对白等。

4.4 教学内容的深度递进上存在局限性

英语配音教学多数采用给影视作品分专题的方式来安排课时,或是以影片类型为板块,或是以影视题材为板块。但这些分组方式的组内和组见在深度上均是平行的,难以体现传统英语教学如语法和写作上的深度的递进。这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对学生满意度亦是一大挑战。

4.5 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存在漏洞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英语选课是以校区为单位集体交叉选课,而非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选课,即使选课系统上标明了推荐课程,大多数学生也会因为考虑到时间等因素而打乱选课。结果是每个小班上有来自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对影视背景进行介绍,以及配音技巧如发音、情感等,更需要对配音片段进行展示和对任务进行说明。如此一来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同学们排练的时间就不多了。特别是英语配音需要以团队为主要形式来进行一系列活动,学生若是相互之间不熟悉且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很难融入团体内进行配音训练。再者,团队做作业少不了有人浑水摸鱼,或者能力强者长期担当重任,使同组学生得不到公平锻炼的机会。

5 建议及对策

5.1 开设公选课、个性课或者试点班

武汉理工大学尚未开设过有关于配音的课程,部分大学英语老师曾在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的口语模块中以英语配音作为考核标准。此外,武汉理工大学现已开设公选课和个性课来培养学生兴趣,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从问卷调查来看,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很需要提高自我的听说能力,因此可以先在公选课和个性课只开设英语配音课程来试点,因此,可以先小范围开设有关配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配音流传度等等,若效果显著,下一步可以开设试点班,将英语配音课程可以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或者必修课中的口语模块来开展。

5.2 完善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管理系统已经采用学分制选课,但是学分制选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选课系统中的大学英语选修课部分只能够看到授课老师的姓名,尚未显示课程名称,这让学生们在自主选课的同时难以依照兴趣学习英语,甚者开始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分数、上课时间等作为选择大学英语选修课的主要标准,而这与学分制自主选课的初衷相矛盾。因此,建议武汉理工大学完善教务选课系统,显示课程名称,并附以各个课程主要信息,这将方便学生自主选课。

5.3 注重梯度选材

毫无疑问英语配音教材是英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选择电影要以教学目標,学生语言水平为基准,看语言文化信息量是否大,情节内容是否健康,是否贴近生活,语音语调是否清晰地道等。初级水平学生,授课教师在选材时要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为原则,如《音乐之声》、《老友记》、《狮子王》等;中级水平学生则要开始注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可以选择如《毕业生》、《阿甘正传》等题材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授课老师则应选择《燃情岁月》等影片,使学生们学习更加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

5.4 导入文化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以理工学校来说,相对于其他文科性质类以及综合性质的学校少了些文化底蕴。当将语言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时,文化能促进交流的深入而显得更加重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必须把握这种语言的文化。而英语配音教材上无疑都会展现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授课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带领学生先了解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要情节,并且提一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们在看影片的时候带着问题去找寻答案,下课前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写影片短评与赏析等,提高学生文化底蕴以及英语写作能力。

5.5 使用配音软件和相关硬件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时代悄然来临,在社会数字化的影响和带动下,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也与时俱进。校园网覆盖全校,全方位多媒体教学,网络上的交互英语也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们学习的必要软件之一。当然,除了交互英语之外,还有许多关于英语配音的教学软件供英语学习者学习。这些教学软件是以世界英语电影名著为题材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它通过生动的电影视觉、听觉和高度的用户交互性、帮助用户轻松而且高质量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主要由(看)完整电影欣赏、(听)任意句子复读、(说)任意角色配音、(读)完整双语对白、(写)逆向循环听写、(查)在线英汉词典、(练)纯正口语练习等几部分构成。学生在课下时间也可以利用如英语趣配音等手机软件来进一步接触英语配音,培养兴趣。如今,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将其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不是问题。

5.6 实行轮流队长制度

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后,为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配音锻炼,建议在英语班中分小组,以一个个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在每一个小组中,实行轮流队长的制度。首先,分小组易于老师管理学生并且掌握到学生学习的进度。其次,轮流当组长,可以让组员们有更强的团队责任意识,从而也会互相理解对方。第三,实行轮流队长制度不仅保证了期末分数的公平性,而且也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付出有回报。 与此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同学偷懒或者以及对自己英语能力不自信的同学全程分到较少配音部分的情况,对于这些学生,只有施加一定的压力,他们才可能更加积极学习。轮流组长制度可以保证每个人在一整个学期下来配音分配的比例是处于较为均匀的状态,而且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组长制度是非常必要,学生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到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加强团队合作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交流。

6结语

英语配音作为一项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新型教学手段,尽管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以非主流形式存在着,但是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教学手段。面对着当前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势,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配音,無疑是解决哑巴英语的最好方法。在英语配音的教学过程当中,配音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们自我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对于武汉理工大学此类理工科学校来说,更加利于学生们身临其境地陶冶文化情操,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弥补理工学校缺少文化熏陶这一短板。

参考文献

[1] 金方思,林甜甜.英语配音活动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8):99.

[2] 兰秀珍.让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其所能[J].考试周刊,2007(33):64-65.

[3] 曹晨.英语原声电影配音练习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5] 孙俐.试探英语配音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语音教学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365,367.

[6] 顾海燕.观看英语电影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6):16.

作者:李慧娟 吕雪 陈宝林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突出特色的明确目标,这就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在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因此,通过英语基础课程和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行业英语 教学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提出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突出重点、分类建设、滚动发展、形成优势”。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着学制与课时缩减和课程设置与专业对接的挑战,大学英语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怎样满足学生将来的入职需要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成为摆在我们公共大学英语教师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怎样开”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以期为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1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2006年2月,通过成功改制,我校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变,正式进入普通高校之列,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也走上了正轨。1999年,我校招收计算机科学教育、旅游管理2个专业3个班。当时,这些班级每周有两节英语课,开设两个学期,使用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语》。在我们这样一所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专科学校来说,因其师资,教学资源等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趋势。为贯彻执行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我校大学英语教研室编写了《大学英语教学进程规范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性质为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三年制班级“大学英语”课程开设2个学期,总课时144学时,总学分4学分,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2册为教材。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能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级和四六级考试水平。

五年制大专非英语专业前2年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英语基本版教程》1-4册为教材,第三年在目标管理上保持与三年制班级同步。至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向三年制教育类、三年制高职类、五年制非英语专业班全面铺开,并将我校在英语专业开展的“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推广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上。改革了教学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引入到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中。

从2010年起,我校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我校,面对由于地区差异及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何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也确实让英语教师们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同时也成为承担公共大学英语的教师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我们进行了将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大学英语教研室的设置也从无到有,历经学校合并、改制及教研室更名的转变历程,2013年8月名称由大学英语及小语种教研室更名为大学外语教研室。在改革与探索中,大外教研室全体教师们结合我校实际,先后进行了《英力克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英力克习得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建立在‘英力克’习得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延伸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教和学的过程都采取有效的监控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了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

“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将‘教、学、做’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将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通过接受分层教学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②

2 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意向和学生需求调查

转型发展对于地方高职高专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我校为配合转型后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做了调整,将其开设为供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选修的校级任选课,总课时72学时,总学分2学分。调整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将面临着学制和学时缩减及课程设置与专业对接的挑战。为此,我校承担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老师们围绕“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对接的行业英语教学的引入”展開了讨论,从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意向和需求入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5级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访谈,涉及的内容如下:

(1)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2)在英语学习中,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3)大学英语课对提高你的英语水平有无帮助?

(4)你希望大学英语开课几个学期?

(5)大学期间,你你认为每周安排多少节大学英语课为宜?

(6)你听说过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吗?

(7)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你的专业有关联的地方吗?如果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开设与你的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你对课程的开设有什么建议?

(8)本学期你是依据什么选择《大学英语》课程的?

(9)如果本学期你没能一次性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你将如何准备以后的考试?

(10)你希望学校对你的英语学习提供什么便利?

此次参与调查学生群为2015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参与调查人数1861,发出问卷数1765,回收问卷数1765,回收率100%。问卷收回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数据分析的结果看,75%以上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开设持肯定态度,希望课程开设两个学期以上,每周2学时以上,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对个人将来的求职就业有帮助,68%的学生认为可以将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学习,70%的学生“在校期间打算通过英语A级考试”希望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对英语过级考试有帮助;72%的学生希望通过“与职业相关的英语考试”,认为口语学习很重要。此外,从调查的结果看,实施电影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英语教学与专业、行业的对接也是学生关注的一个内容,希望能引起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共鸣。

调查的结果及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期望值与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如何实现和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兴趣需要与行业对接的矛盾。新课改在实现专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阶段的推行是一场革命,其理念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从课程理念到行动的真正达成。

3 转型形势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转型发展对高职高专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把外语课视作知识课,英语教学不具备职业特色,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一个标准衡量差异悬殊的众多教育对象。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既遏制了有较高发展意向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发展,也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也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英语教学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观点,突出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以满足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将来岗位能力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3.1 继续实施“分层教学”

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教学的实际需要。”③面对学制和学时都缩短的实情,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大学英语教学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的改革,针对具有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尽可能获得最大进步。

3.2 课程开设以素质拓展和學生兴趣需要和岗位需求为切合点,推进1+X的课程模式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配合专业特色,“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开发设置课程体系,依据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使课程体系体现知识及能力的递进性、层级性,将实践教学课程与语言知识的学习进行实质性地融合,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课程体系突出方向特点”。④开发以素质拓展和学生兴趣及职业需求的课程,既要重视基础课教学,确保基础课教学质量;又要体现转型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行业的对接,达到“学以致用”, 根据各专业自行设计安排,部分专业在修完本课程后开设专业英语。第二学期开设各种英语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及满足社会不同岗位的需求。采用1+X的课程模式。“1”是指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为学生查缺补漏,2学分,72学时。“X”是指第二学期实施分项限选课教学模式,每项2学分,72学时。把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结合在一起,开设如“计算机英语”、“物业英语”、“餐饮英语”、“文秘英语”、“会计英语”、“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营销英语”、“邮电英语“等行业英语课程;其次,将素质拓(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30页)展与学生的兴趣需要结合起来,开设英语口语强化训练班,四六级考试辅导班;通过英语基础课程和以素质拓展和学生兴趣及行业需要紧密结合的模块课程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类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的提升,为学生搭建求职、就业的平台。

3.3 重视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

对学生来说,学英语如果仅限于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懂语言不懂文化,就很难学好该语言。因此,针对大学英语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可推出语言文化类课程,如英美文化概况、影视欣赏、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此外,还可利用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选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选择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训练学生口语的影像素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差异的灵活性。

3.4 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延伸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拓展英语教学空间,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扩大知识信息量的输入。

3.5 改革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法”,将“教、学、做”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高职高专单纯的通识英语教学已不能体现专业特色。专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为他们将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数学、计算机、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强化基础知识的教授和阅读方面的训练,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秘、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则加强听、说、译方面的训练。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具体体现于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之中,做到“实用为主,学用结合”,才能适应更加开放的高职高专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

作者:曾传咏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3:

论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与提高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素质的关系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科技兴校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国内外著名学者一致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在此基础上,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优良的师德师风、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符合自然规律的教学法、熟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及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反观这些素质,无一不与课程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一、优良的师德师风是课改的核心

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整体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主流是乐观的,但也存在师德观念薄弱,敬业、奉献精神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表现在:政治热情不高,青年教师,特别是“双高”人才中党员人数往往较少;大部分教师从大学毕业直接走进高校教书,高等教育学理论相对缺乏,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对教学工作敷衍等问题;不注重个人的言行,自身修养不够,在学生心中没有起到良好的“师表”作用。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实用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教育过程中,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将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教不严,师之过。”在许多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案例中,都指出教师身先士卒对刺激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师德师风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符合自然规律的教学法是课改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青年英语教师面对学历高,专业知识局限,教学实践少,经验不足等矛盾和冲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据统计,全国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率高达1:130,很多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未经培训直接登上大学讲台授课。教师在授课压力激增的情况下,一方面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很难开展教学研究或其他科研活动,教师科研能力下降。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部分青年教师创新的主动性不高,满足于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实践中的惯性和惰性,对科研创新抱观望态度。一个缺乏创新的群体,必然会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阻碍科技的进步。

高校青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能胜任本职工作,能迅速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目前极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以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英语青年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三、熟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课改的关键

大学以前的英语教育普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的更多的是学习技巧、考试策略,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是一门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多加运用的学科。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展现更加丰富和方便快捷的界面,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进而使用语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更容易身心投入,耳濡目染。网络技术辅助外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是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们在网上查到的最新信息,许多问题的讨论均是开放性的,既不能设定结果,也不可预测。这就要求教师同时积极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自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导学习过程。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与高校课程改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不仅是高校课改的主要参与者,更是课改走向的领军者。教师职业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具有极强的现代性特征。“终身学习”的机制在高校教师这个队伍中更是贯穿始终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思潮和现代教育观念,并把这些思想充分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总之,合格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勇于钻研的,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水平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巩坚

上一篇:箱涵结构设计论文下一篇:钢铁工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