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

2022-04-26

摘要:阐述胡锦涛关于档案工作的基本观点,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不断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关键词:胡锦涛;档案思想;指导意义胡锦涛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 篇1:

论学校档案的创新与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学校档案发展的步伐?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学校与档案工作的同步发展

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档案工作观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档案工作的发展观。努力消除档案工作中的封闭观念,确立开放、整合、融入的新观念,要把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旧观念,转变成敢想、敢干和开拓进取的新观念;要改变过去被动提供利用档案的旧观念,树立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新观念,要拓宽档案的利用渠道,改善档案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各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把档案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与学校同步发展,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其次,要树立档案工作的效益观。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要树立正确的学校管理观念,制订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信息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室设施,收集处理传递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再次,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学校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的转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增加了,相应的学校档案工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档案的门类、内容形式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就更高、更严。因此,学校档案人员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掌握新的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尽快成长为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强化档案意识,建立有效的档案领导机构

学校档案工作面广、量大,靠少数专兼职人员很难搞好,必须靠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必须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关于档案工作的内容,有负责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结合本学校实际,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增强档案意识,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增强了,直接影响着档案的质量,因为他们只有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识、价值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重视对档案材料的积累和保护,才能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自觉地维护学校档案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组员,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且是科研基地。校领导要善于利用档案指导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齐全、完整、准确的档案给予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从而能使各级领导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开拓视野,预见未来,从中寻找出学校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强化档案意识的关键,领导越重视档案工作,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就越强。所以,重视档案工作,必须从领导做起。

三、加强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档案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档案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一是加强监督,确保学校档案工作稳步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学校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形成年检工作制度,每年按时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学校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科学,方便利用,这样可以确保学校档案工作的持久性,避免学校档案工作出现滑坡现象。二是加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上档案查询已成为档案利用的一个方向,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局域网,档案室也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档案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站点,将学校简介、规章制度、师资配备、毕业生情况及学校其他一些情况发布在网上,使利用者足不出户就能查阅所需信息,档案部门还可以把上级领导视察时的题词、先进的教学设施、名师教学风采、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等等也在网上发布,这样通过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增加学校的知名度,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服务。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马春玲

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 篇2:

胡锦涛的档案思想及指导意义

摘要:阐述胡锦涛关于档案工作的基本观点,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不断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胡锦涛;档案思想;指导意义

胡锦涛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在1992-2002年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10年间,他于1995年和1999年,两次在接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时,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出发,高屋建瓴地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他又在2009年就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梳理胡锦涛的档案思想,揭示其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档案的重要作用是由它的原始性、真实性所决定的。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历史怎么发展,档案就怎么记载,所以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是档案。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靠什么来证明?靠档案。虽然有历史书籍等二次文献,但这些历史书籍是历史学家根据档案资料编纂而成的。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基于真实前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使人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毫无疑问,原始性、真实性是人们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作用的逻辑起点。在认识档案的重要作用这个问题上,胡锦涛强调“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1],为我们“重新认识档案”指明了正确的逻辑起点。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档案把往复不断的现象真实地记录下来,使瞬间变成永恒,成为人们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历史现象、准确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可靠依据。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策划、指使在拉萨制造事端,煽动“西藏独立”,企图分裂祖国,为了揭露达赖集团的险恶用心,以正视听,国家档案局及时公布了15项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证明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打击了达赖集团的嚣张气焰。在这里,档案作为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帮助人们确立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正确的认知路径,成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这正应了胡锦涛的一句话:“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1]1。

二、“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档案工作,认为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科学性、服务性、政治性、机要性的工作。而胡锦涛从党和政府工作的高度,明确了“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1]1,这无疑是对我国档案工作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肯定。“不可缺少”既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影响,又突出了档案工作对其他工作的制约作用。就档案工作与各项社会实践的关系来说,它是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的,是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机关档案工作是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服务的,企业档案工作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服务的,国家档案馆工作是为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服务的。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档案工作是其他工作正常开展、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因此,胡锦涛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档案工作。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护档案文件,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说:我们做的很多决策、很多事情,要由档案来记载,由历史去评说。江泽民指出,要充分发挥档案以史为鉴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胡锦涛则进一步强调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崇高事业,深刻地揭示了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使命和重要意义。在当今中国,档案已经全面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以它的不可替代性存真留迹,而且以它的独特作用推动事业、影响人们。档案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正如胡锦涛所说:“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

三、档案事业要“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档案不仅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广泛的现实作用。它是我们工作的查考依据,是生产建设的参考资料,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凭证,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源,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等。胡锦涛把档案的诸多作用归纳为“三个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1]1,明确规定了档案工作的职责,为档案工作指明了为现实社会服务的方向。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档案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努力做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服务,档案部门就做好什么服务。“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服务”,要求档案工作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经常性地编辑专题档案信息,提供给领导和有关方面参考,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求档案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紧贴群众需求,创新工作内容,出台各种措施,不断深化民生档案工作,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目前,各级档案部门已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作为首要任务,把为部门工作和社会各界提供及时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把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作为永恒主题。“三个服务”的理念已经深入档案工作者的心里,成为他们自觉履行的职责。

四、档案工作要“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

改革开放以后,档案整理保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社会各个方面对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为做好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敏锐地觉察到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强调“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1。这个重要指示把创新作为档案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作为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明了正确路径。

有的学者认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是通过“采用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文件形成电子化、资料传递网络化、文字图片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动态化,大大提高档案信息收集、开发、传递的速度和质量”[7]。有的学者提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内容是“档案工作人员要知识化,技术与管理要现代化”[8]。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而胡锦涛强调“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更是从整体上要求档案工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全面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有效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在胡锦涛看来,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只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还应从存、管、用全方位着手,与时俱进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不断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胡锦涛的这一重要论断高瞻远瞩,面向未来,对广大档案工作者拓宽视野,解放思想,采取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指导作用。

五、档案工作者要“甘当‘无名英雄’”

档案工作者以存真求实、鉴往知来的特殊职业为目标,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为指导,承担着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提供利用这一使命。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档案工作既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又是一项守望辉煌、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工作。胡锦涛既深刻洞悉档案工作者肩上的使命,也深切了解他们默默耕耘的辛劳。他在两次讲话中都首先对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不图名不图利,兢兢业业地为党和国家积累基础资料,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先进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档案工作者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思想,维护历史面貌的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拼搏的顽强作风”,并提出档案工作者要“甘当‘无名英雄’”[1]1。

“甘当‘无名英雄’”寄托了胡锦涛对档案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期望,是对档案工作者鼓舞和鞭策。2009年10月,胡锦涛号召全国档案工作者向解放军优秀档案工作者刘义权同志学习,学习刘义权同志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像他那样,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用出色的工作成绩实现档案工作者的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牢记胡锦涛的嘱托,广大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级的光荣任务”[1]1。

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

加强档案工作,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胡锦涛正是从这个关键点出发,在1995年的讲话中强调“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2]48,在1999年的讲话中重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1]1。这是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要求。胡锦涛还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重视、支持和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作了具体规定: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督促检查;三是要帮助档案部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指明了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建设的方向和途径,体现了胡锦涛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深切关怀,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但由于某些党委和政府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是珍稀资源,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没有把档案工作的发展纳入到议事日程,对档案事业投入少,而且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给予必要的支持,造成档案工作滞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遵循胡锦涛的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不仅要把档案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还应该列出办事日程,以搞好“四个保障”为突破口,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档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安全,确保完整,为档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为档案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建强队伍,解决困难,为档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推动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胡锦涛所希望的“使档案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时的讲话(1999 年12月7日)[J].兰台内外,2000,(1):1.

[2] 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时的讲话(1995年12月11日)[J].浙江档案,1995,(12):48.

[3] 周勐.档案服务职能建设新特点[J].档案管理,2009,(5):87.

[4] 张小雪,佘再宁.论档案管理现代化[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115.

责任编辑:罗振建

作者:谢鹏

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 篇3:

档案工作者应成为社会工作者

档案工作者应成为社会工作者,是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对象具有社会性。档案工作的对象———档案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它产生于社会,反映社会,又利用于社会,为社会所共有。长期以来,档案工作一直被视为机要性工作和机关工作,档案馆馆藏的主体是作为“归档范围”的机关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书。但是,这些属于“归档范围”的档案,只是社会档案的一部分,并不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全貌。社会是由各个社会细胞所组成的,构成社会的方方面面所形成的真实记录的总和,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由于社会实践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产生于社会实践的档案的领域也是广泛、多样的,大量游离于“归档范围”之外的档案,也是反映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它既包括那些属于归档范围的历史上各个时期文书档案之外的各种载体的档案,如甲骨、金石、缣帛、简牍等;更包括反映当今时代特点而未列入“归档范围”的档案,如民营私营企业档案、社区档案、家庭档案等;还包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待发现有待征集的档案。无论是从档案的产生还是从档案的分布上看,它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档案馆虽然不可能无所巨细地囊括社会所有门类、所有载体的档案,但档案的社会性,决定了档案工作不能囿于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而应在顺应时代要求改变和优化馆藏结构的同时,关注社会上各门类、各载体的档案,使社会各个方面的档案都能以最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得以保存和利用,这样才能履行好档案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职责。

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又体现在档案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具有社会性。档案工作是以依法治档为核心的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以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两者都是社会性的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依照法律管理档案事业,做好档案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等。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其社会性是不言而喻的。“档案馆的性质应当是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已从“机要重地”、“石室金匮”开始走向社会,正按照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和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方向,建成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服务型的档案馆,使档案馆收集、征集档案的门类、载体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突出。档案馆的开放特别是现行文件的开放,则使档案馆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使档案馆能以高速信息网向社会提供更快更多的信息服务。

档案工作的社会性,还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发展环境具有社会性。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产物,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档案工作只有通过提供服务,满足各项社会实践的需要,才能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社会实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档案工作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也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发展。档案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也不是权力部门,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必须有赖于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接受,必须有赖于社会档案意识的不断提高,必须得到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支持,等等。可以说,离开了社会,档案工作就没有存在价值,离开了社会,档案工作就没有发展的需要,离开了社会,档案工作就没有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政治性集中体现在档案工作要服从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个大局。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体现为在搞好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的同时,要维护好党和国家的利益。档案工作的科学性面对信息时代、网络社会,其内涵更为丰富。而对于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档案工作观念落后,封闭保守,方法不多等问题,都是对档案工作的社会性缺乏认识的表现。所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化对档案工作社会性的认识是必要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要求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否则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上,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档案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学会做社会工作,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档案工作者应成为社会工作者,又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化服务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社会化一方面是指档案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档案管理是一项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要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并以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作为检验档案工作的标准。只有通过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对档案工作、档案信息的需求,才能使自己与社会融于一体,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各部门服务,是档案工作一项最基本的职责。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都有前后相继的必然联系。各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既要研究现实情况、现实经验,同时也要研究、利用、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档案工作者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把相关的档案资料提供给领导借鉴参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上海市档案馆为市领导提供的同业公会史料,武汉市档案馆为市领导提供的武汉历史上产业结构情况,都对市领导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在九八抗洪、抗击“非典”等重大事件中,各地档案部门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档案资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做好为领导决策和各部门的档案服务工作,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还能进一步取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档案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又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需要重视和加强而又往往被忽视的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适应时代要求改进档案馆工作的同时,协助、指导社会各方面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当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制企业面临二次创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的时候,他们越来越理智地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包括加强档案工作等基础工作,档案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对他们提供主动的服务;在社区建设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及时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等等。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档案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在档案工作由封闭型、保守型转为开放型、服务型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的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要求日益增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是档案工作者的宗旨。近年来,档案工作者在优化馆藏结构,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社会利用的同时,向社会开放现行文件,建立档案网站方便利用,适应家庭对文化的要求开展家庭档案工作等,受到了社会的赞扬,群众的欢迎。实践告诉我们,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融入社会,档案工作才有发展的社会基础。

档案工作的社会化,需要档案工作者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把握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使档案工作向广度和深入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档案工作者应成为社会工作者,还因为只有加强社会互动,档案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互动的方式是多样的,依托、联合、协作等都是档案工作加强社会互动的有效形式。

依托领导机关的威望和影响,对机关档案工作等依法加强行政管理手段的运用,当前对于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仍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依托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可以借助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档案工作。除此之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档案部门还可在档案服务、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编研、展览等方面,探索依托经济组织,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发展道路。这样可以弥补档案工作者市场经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档案工作还可采取联合的方式加强社会互动,形成合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法》的深入贯彻,各项事业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加强档案工作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部门应当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有关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各行各业的档案工作。近几年来,各地档案部门在实践中加强与建设主管部门的联合以推动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合以推动社区档案工作,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的联合以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等,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在推动各行各业档案工作的同时,也推进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化。

档案工作还要加强与相关文化事业机构的协作,实现互补。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他们的工作对象与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管收藏对象有差异,但其保存和延续人类文化、传播人类文化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些相关的文化事业机构,如果各行其是,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还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的浪费。近几年,武汉市档案馆与博物馆协作举办展览,与图书馆交换资料,与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共同开展档案科研等,不但加强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联系,而且以协作互动的方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档案工作者在敬业爱岗做好档案部门自身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会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并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融入社会,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大潮,在为社会服务中进一步发展档案事业。□

参考文献:

1. 陈兆礻吴、王德俊主编:《档案学基础》

2. 刘东斌: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关系,《中国档案》2002(2)

3. 薛匡勇、张斌:论档案馆的社会信任论,《档案学通讯》2002(1)

4. 刘安: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档案馆,《档案学研究》2003年(5)

5. 周毅:试论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档案学通讯》2002年(2)

作者:夏建新

上一篇: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批量采购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