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学风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和探讨高校班主任工作如何改革和创新的问题,以期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管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班主任工作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班主任工作改革论文 篇1:

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工作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叛逆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管理创新对学生以后的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教育形势之下,班主任要学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用心地引导学生,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改革与创新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羊”。班主任工作是初中教学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发挥着带领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可以说,班主任肩负的担子很重,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瞩目。那么,新时期班主任怎样对自身的教育手段进行改进,才能够符合新形势下初中教学的需求,继而才能实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创新呢?笔者做了以下实践探究。

一、增强对学生特点的了解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學生来说,他们完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知识难度的增加,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初中班主任可以利用直接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和其他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抑或者是和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例如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群,也可以与学生的家长建一个交流群,这样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群里面进行询问,老师也可以在群里面了解一些学生得具体情况。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的形式,多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

二、增强班主任的管理职能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主动地和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班主任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地向班主任寻求帮助,而班主任也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解决疑问,但是班主任要注意不能太过于纵容学生或者是溺爱学生,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一定要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威严,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根据相关的规定给予学生一定处罚,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班主任也不能太过于严格,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从而不再愿意接近老师或者是讨厌老师,最终产生逃学厌学的情况。总之,班主任需要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同时也应该把握好力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才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三、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原则

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等。加强制度建设的人文方面,以文化育人,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原则,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又要进行适当和必要的惩罚。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的事情时对于每个同学应该公平,做到像天平一样平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等性原则。平等是每个同学都所希望的,公平公正的直观表现是平等。制度是师生之间经过沟通之后共同指定的,所以如果违反了制度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虽然实际要求班主任对每个同学是公平的,然而如果到了实际情况就可能会带着个人的情感去处理犯错的同学,从而失去了公平性。在制度制定的时候老师不仅只是参与者,而且还是制度的实施者,因此老师不能不自己放在制度之外,应该和学生一样去遵守这个制度,从而才有利于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不偏向任何人。

四、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班主任要积极推进班级文化建设,选取班级的优秀事迹、优秀榜样,做成简单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内,塑造良好班风。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班级管理这样的一个动态的组织过程,而它是教师通过使用相关的方法引领学生完成想要的目的,其中包括对班级资源的充分利用,如组织和计划,协调与控制都在此范围内。班级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因此以人为本就成为了影响管理效果的直接因素。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缺少的因素是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潜力和热情激发出来,就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三者也具有制约性,不仅要遵守追求人性化的权利而且遵守制度;同理,遵守制度时也要注意人性化这个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条件是辩证合理的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五、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

长期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孙维刚老师曾表示: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似乎重视德育就会耽误实施智育的时间和精力。但在他看来恰巧相反。其认为有效的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智育相辅相成,并直接促进智育的顺利实施。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做到德育为先,智育德育两手抓。例如,班主任在平日里就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质来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还要注重以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做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兴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对初中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质量予以充分的重视,要注重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创新,全面提高工作效果,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段萍.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2]黄家滕.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

[3]高斌,徐家兵.自主合作理念下班级自主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开发区中学,广东 广州510730)

作者:王才源

班主任工作改革论文 篇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改革与创新

[摘 要]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学风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和探讨高校班主任工作如何改革和创新的问题,以期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班主任 工作创新

一、背景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还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成为新媒体的最大用户群。其中,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是互联网和手机。然而,新媒体技术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项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践、安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改革和创新对于做好学生工作和学校安全文明建设、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社交和学风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尺度,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它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作为其最大受众群体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最为明显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思想交流,具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特点。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多维性和实时变化性,使大学生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传递者,也成为信息制造者,因此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媒体的“拟态”传播形式与现实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大学生与外界真正交流的效果以及价值体系的构建。此外,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很容易传播、交替甚至发生冲突,也就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然而目前对于庸俗和错误的价值观的传播较难完全进行监管和正确引导,这些均使得大学生容易出现价值取向选择的迷惘和紊乱。[1]

对大学生的调查、访谈也显示,新媒体的虚拟性和所传播的负面实例也容易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精神的充实度,或是形成对新媒体的过渡依赖性,甚至形成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过度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心理和社交行为的影响

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在网络空间里发布信息的门槛低而且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程度,改变了整个信息形成的过程。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平台之一,尤其是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愈加强烈,这对他们在大学校园生活的社会交往心理及行为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也必将影响着今后的社会人际关系及社会和谐程度。

当前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社交工具包括博客、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短信、播客、社交网站等,用于与亲人及朋友联络、结识新朋友、获取资讯等。这些新型的社交手段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大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表现自我思想、展现个性和风采。同时,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增强了大学生与不同年龄、知识、社会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环境促进了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多元化发展。[2]

然而,新媒体的社交方式却是有别于现实生活的社交方式的,大学生很多时候是通过匿名方式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传递,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也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过度依赖会极大地减少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时间,反而与周围现实的群体(家人、同学和老师)疏远了,不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虚拟的社交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学生看似在网络生活中交友广泛、左右逢源,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患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同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为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小于现实生活中的,于是,诸如情感欺骗、金钱诈骗、网络骂战、散布谣言、诽谤他人、诋毁名誉等负面现象层出不穷,这对于青年学生的社会道德、人际交往和健康心理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校园学习与生活习惯及学风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手机普及率接近九成、电脑普及率为八成(超过95%的学生电脑连接了互联网),此外还有近半数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类产品,这使得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十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6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有一半的学生每天使用网络两个小时以上。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功能主要包括收发邮件、搜索和下载资料、阅读新闻、聊天、网上购物和下载软件,其他功能还包括在线学习、更新个人主页、在线游戏等。[3]一方面,新媒体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例如:通过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他们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得所需知识的信息,或是将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以提问的形式发出去,通过网络得到答案并实现在线交流,丰富了信息交流的方式,从而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专业知识和各种社会知识。此外,随着幕课(MOOCs)等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的逐步普及,可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课程互动及资源管理,无限地开放了学生的学习时空。[4]通过构建大学课程共享联盟,实现高校间的课程资源共享,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便捷。这些功能既有利于推动新时期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性培养,又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方式,甚至对于高校整体学风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过度依赖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些新问题:(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学习松懈、懒散,而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没有好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企图通过考前突击甚至考试作弊来蒙混过关。(2)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新媒体普及前,学习不好、逃课或挂科多发生在谈恋爱、校外兼职赚钱等学生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学生大都是因为热衷于网络游戏、沉溺于网络而无法自拔。(3)师生新矛盾: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和知识变得十分便捷,只要“动动手指”即可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学生不满意教师呆板、单调,缺乏新意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极为不满,甚至抱怨连连。(4)眼高手低,自律性差: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信息传播和更新快速,这使得在校学生深感竞争压力大,但由于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常常在嬉戏玩乐中荒废了学习。这些都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的改革创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熟悉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正确使用新媒体手段,这是做好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引导大学生依托新媒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有别于“面对面”的传统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双方在人格、权利、地位上的平等;在使用新媒体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信息,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媒介批评和选择的能力。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以正确、健康的方式使用媒体的思想,从纪律和观念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新媒体知识普及培训、创办新媒体相关社团组织、举办各类网络或电子商务竞赛等)来提高学生运用和评价各种媒介的能力。依托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引导大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提高其道德素质,达到良好的引导教育效果。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有不少大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自制力和抗压力差,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价值取向偏离主导价值取向。[5]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作为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动向和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通过新媒体的线上功能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喜好、信念和价值取向加以引导。作为新媒体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大学生对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但同时对这些媒介现象又缺乏成熟的认知与判断。如何认识新媒体传播的纷繁芜杂的资讯,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在信息消费中树立正确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在各种媒体不断商业化的情况下,纷繁芜杂的互联网信息容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一些大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业和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没有前进方向,感到前途渺茫,学习没有动力,出现焦虑情绪,更有甚者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中,从而影响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为此,班主任首先要发挥和学生接触多、了解深的优势,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取向、知识、技能和存在的优劣势,对各种职业发展机会进行评估,让学生确定自己初步的职业生涯目标。其次,班主任要指导大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细化为不同的阶段目标,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尤其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督促他们通过切实的行动,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再次,班主任要分阶段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及时掌握行业就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

[1] 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83-84.

[2] 吴玉辉,谢新洲.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新媒体,2013(3):69-71.

[3] 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H·卢德盖特著;张铁道,殷丙山,殷蕾,白晓晶译.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R].德克萨斯:新媒体联盟,2013.

[4] 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5] 田芳.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12):219-220.

[责任编辑:覃侣冰]

作者:聂娜 湛永钟

班主任工作改革论文 篇3:

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改革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是沟通学生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桥梁和纽带。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私塾式说教管理,要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寻找适合班级实情的管理方案与办法,以期在活泼的氛围中,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凝聚力,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班风班貌。

关键词:新课程;班主任;工作方法;革新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推广,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小学时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初期,许多来自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爱好和学习认知能力,要想对几十位学生的班级进行科学管理,我们就必须建立健全学生个人档案,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凝聚到新的班级学习和生活中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班风班貌。下面笔者结合课改这些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几点工作改革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

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强调的是管理,寻求的是学生安静、本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是对学生的压抑,束缚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方式和关系,其结果遏制了小学生的活泼天性,从而从根本上压制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样的结果就是批量生产“统一型号”的学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和管理的偏执理解。新课改是一缕春风,新课改是一剂良药,它指导我们作为班主任,不要试图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式管理,而是要构建以生为本的管理立足点。活泼、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爱问是创造力的潜质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教给他们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抓住每位学生的心,才能构建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型班级。

二、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管理理念的调整

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就是革新教育观念,有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立足点,我们还要对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進行梳理和调整。

1.弱化权威,引进民主

传统的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往往对学生颐指气使,像指挥军队一样,让学生绝对执行自己的意志,强调的是领导者不容置疑和挑战的权威。而新课改强调的是民主,要求我们摒弃权威式纳粹管理,改进以师生之间能相互合作、共同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打造和谐的班集体共同献计献策,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能相互寻求改进策略。

2.敢于打破,培养创新

创新是管理和学习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敢于打破常规,承认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并能寻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从而寻求符合他们发展的学习方法。

3.积极评价,弱化功利

新课改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改变以分为本的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念,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全方位健康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实施策略详要

结合上文在方向和理念上的改革和调整,这里要谈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操作心得。班主任工作毕竟是管理工作,主抓的是心理、学习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我们如何来实现民主、充分的以生为本的管理体制呢?

1.引导为主,宽严相济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管理中,我们不要奢望学生不出错,更不能盯住一处错误或一个学生不放,上纲上线和矫枉过正都是极端的管理行为,最终获得的也是学生的消极合作和心理抗拒的消极局面。这样的事情,我想大家都遇见过:我班有位学生喜欢毛绒玩具但没钱买,就哄奶奶说自己想竞选班干部,要50元活动费,奶奶觉得这事不合理,终于找来问责…针对该事件,我们不要马上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要引导家长和学校配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认识到欺骗是不道德的,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倾向行为;然后我们还要私下找学生谈话,鼓励他想选班干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可以设置如果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我们将设有毛绒玩具的奖励,鼓励他通过自己努力争取。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的这位学生如愿以偿,他感动地流下泪来。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严于律己,积极进取,有新想法总会和老师沟通,成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如果当时我们一味批评教育,其消极作用可能不堪设想。

2.全班协商,自我管理

现在的小学生个性很强,特别不喜欢别人制订的条条框框。贴在墙上的班规班纪,他们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往往使我们陷入管理被动。所以,我们就要改其道而行之,尝试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制订班级纪律守则,这样大家的热情就调动起来,不仅能让他们产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升和锻炼他们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笔者就在入学初期,组织一堂课让大家来想应该怎样做才能构建和谐班集体,学生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样根据大家自己意见制订和完善的班规,就好像是自己的承诺和誓言,大家心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防线。

3.适时活动,增强凝聚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助于疏散学生躁动的心结,让大家在互助游戏中体验合作,强化班级凝聚力。笔者就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大家下乡体验农民生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帮农民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和艰辛,也感悟集体和合作的力量,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可贵。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仅仅感受到做茶的乐趣,也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当然,因为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更多的是组织校内活动,比如团队知识竞赛、拔河比赛等,让大家享受为集体奉献带来的快乐,最容易打动每个人的心底。游戏、玩耍、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小学生活泼天真,精力充沛,可塑性强,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就像催化剂,让学生活泼向上,让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让他们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笔者整合新课改以来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心得和经验体会。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就要多动脑、多学习、多调查,这样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设定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家参与进来,实现以生为本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师生共管,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叶放郎,宋伟丽.新课程改革下的班主任工作[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2).

[2]郑学民.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镇蒙坊小学)

作者:马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