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5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进了农村山野,给农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气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三维目标”。“三维目标”除了承袭传统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外,还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备落后、现代教学资源缺乏的农村中学,如何才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鲜活起来,这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课程改革论文 篇1:

深化农村课程改革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现状及思考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大趋势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体育发展快慢节奏不一,有脱节和不适的现象。针对这些,体育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辩证地对待新事物,不要失去正确方向,转变思想观念多学习多体会,循序渐进,新旧结合,实践出真知。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现状;思考

近几年来,我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教师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中不间断地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有益的改革,特别在新课改之后在教育发展形势影响下对如何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我校体育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一、课程改革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大趋勢下,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对体育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更进一层的要求和挑战,给学校注入了新的青春活

力,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课改之后在教育发展形势下教师师资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各自的发展快慢节奏不一,有脱节和不适的现象。

1.体育教学中强调安全,谈“安全”色变而延伸出一种对体育教学的束缚。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差异以及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行为的偏差产生限制教育,有形与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健全,学生勇于拼搏、创新不足,谨慎有余,缺乏实干精神,特定的社会教育发展造就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

2.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是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学,在体育课程建设这个大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估是构成该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其各自固有的规律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深化进程。无论从教师的素质效应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都相互有一定新的适应过程,但不能过激地抛弃原有的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地追求新标准、新教法。

3.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无所适从:体育教师现仅有指导性《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一本,各种自备资料不一,仅供个人参考,校本教材的编写师资能力、水平有限,各年级教师自主备课质量不高,形式各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学生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的差异显示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4.其他因素影响体育教学。初中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担负着小学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向高中、职校等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小学毕业生无论成绩好坏、素质优劣都能顺利升入初中,家庭条件好的进入城里读书,这为农村初中统一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抽烟喝酒、上网、耍手机玩游戏熬夜等,也给学生精神和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大了学校教学的难度。

二、课程改革思考

摆正心态,正确、辩证地对待新事物,不要片面理解盲目地失去正确方向。转变思想观念多学习多体会,循序渐进,新旧结合,实践出真知。经验总结加创新,一步一步走踏实。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看,体育课程是多维度动态过程,我们必须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进行认真思考,从中发现其固有的规律来加强学校体育

教学。

1.体育教师要加强综合型的学习,进一步更新体育课程观念,改变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不要让陈旧不良的教育观念约束学生才智发挥、发展,树立新的观念,把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育任务。逐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身心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观赏参与相结合,教书育人,全面培养,学以致用,终身受益”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拓宽体育教育的思路,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群

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龙头,全面开展我校的体育活动,创特色运动项目,促使体育竞技、体育锻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增强体质,坚持普及和经常锻炼为主的主要原则,让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锻炼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我们要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过程逐步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和任务。

2.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各种因素使人们的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人们的体能呈下降趋势,尤其在校读书的青少年,多数时候在校学习,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累了苦了,对自己孩子如何锻炼不了解,思想不够重视。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能力,体育教师能力及态度决定着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一代,体现了体育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始终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体验到运动乐趣与成功,随着学习水平提高,逐步增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运动的理解,逐渐明白长期体育锻炼对自己的体能、机能、精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与平时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随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心逐渐强大,对各种事物也就有自己的正能量观念,使自己融入发达的社会中,成为社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伟,邵山.坚持依法治教 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2]卢文云.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誗编辑 李琴芳

作者:代惠容

农村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农村课程改革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进了农村山野,给农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气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三维目标”。“三维目标”除了承袭传统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外,还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备落后、现代教学资源缺乏的农村中学,如何才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鲜活起来,这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问题。广大教师常抱怨农村中学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缺乏,感叹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孩子拥有的书籍少、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从而造成了农村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认为这样导致三维目标难以实现。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客观存在的落后现状,但是我们可以结合农村学校和农村孩子及农村资源的特点,开发和整合出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农村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样也能溢彩流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强调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强调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

作为教师要改变过去对课程资源的狭隘理解,敢于打破陈规,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师生互动起来。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你就会惊喜课程资源就在你的掌握之中,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挖掘教师资源,让教师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要想带领学生实现这一三维目标,教师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过去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认为“学高为师”,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素来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如能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识就会更加的丰厚。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必将是一笔丰富的资源。如,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我便想起了以前曾看过的刘禹锡“二题桃花诗”的故事,在教学中结合背景介绍把这个故事融入了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当我把这个故事和这两首“桃花”诗背诵出来并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佩服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学识,更被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所感染。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主动探究新诗文,三维目标也就自然地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们都知道,新教材增加了课外读背的内容,每一册书都有10篇课外古诗词背诵和3篇名著导读,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试想,如果教师对这些诗文没有了解,没有积累,而一味地叫学生去背诵;如果教师对这些名著都没看过或知之甚少,而一味地叫学生去阅读,去提高自己,结果会怎样呢?有一个老师就很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让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他先用10分钟的时间发挥了他说故事的本领,把祥子人生路途中前半段的遭遇讲给学生听。在学生听得入迷之处这位老师停住了,说:祥子最后的命运如何呢?请学生课后阅读《骆驼祥子》。这位教师发挥了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积累工夫,机智地用祥子的命运去牵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上用短短10分钟的时间,不仅激起了学生对课文中“名著导读”知识的阅读的兴趣,还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是教师的知识魅力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为人处世、性格、修养等人格魅力也处处对学生造成影响。一个虚心求学、勤于钻研的教师必定会带出爱好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一个开朗活跃、乐观向上的教师,其学生也会是活泼、开朗勇于攀登的;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其学生也会是善良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必能雕塑出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的机智也是重要的课堂资源之一。课程资源不仅包括物化形式的静态资源,还包括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的课程资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种种表现,包括学生的语言和行动甚至课堂的小插曲,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生动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从学生身上,从课堂的实际挖掘教学资源,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用心倾听,善于捕捉一个个一闪即逝的心灵的火花,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精彩纷呈。课堂上学生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机智还表现在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评价、激励与调动学生,把各学科资源有效地整合于课堂教学中,如,用感人的故事、动人的音乐设置课堂情境,用绘画去启发学生的想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活动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差异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习惯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只要引导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可以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试想,把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个性特征等资源汇合起来,这不就是课堂上的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吗?

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虽然缺乏,但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他们能够亲密地与自然接触,与自然中的花鸟虫鱼进行直接对话,能够直接的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这些活化的资源比我们多媒体演示的资源不是更直观、形象而真切吗?如果我们能够引领学生在课前课后从语文课本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采集课堂教学资源,走进充满生机的自然,步入社会去探访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我们的课堂资源会更加活泼生动。特级教师余蕾说过:“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走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潜能就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要树立生活即语文的观念,把语文课堂拓展到校园,拓展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资源也就丰富起来,我们的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其实学生也可以自主地创造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采集准备教学资源。记得在教学《夜之韵》这一综合实践课的时候,我的学生便有了两大“创举”。一是用各色纸张,剪贴出了四张夜晚的场景图,标题为《夜的色彩》,以黑色的纸为底,代表着黑夜,用黄色纸剪贴出了星星与月亮,其他颜色的纸剪出了各种必需的事物,拼凑出了四幅图画。在课上,学生把这四幅图一一展现出来,我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夜晚图景去想象描绘夜晚发生的故事。二是学生采来芭蕉叶、荷叶、柳条等不同的枝叶,别在了自己的衣服上,用拟人化的手法演了一出环保剧《夜晚的呻吟声》,为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添了不少的光彩。这说明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学生就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放眼课改,聚焦课程资源的开发,师生互动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也会收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快感,从而促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如山岭上的富矿,需要我们费心费力去开采。只要你随时随地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你就会发现资源无处不在。

(责任编辑韦雄)

作者:苏柳娟

农村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农村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农村的形式严峻,是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并初步析其出路,试图为农村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做出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课程改革;困境;原因;措施

一、农村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农村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备落后。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因此对教具、仪器等辅助教材的要求很高。对一个一般的农村乡镇小学,每年教学中必须用到的投影片,一个年级就得好几百元,还有其它的配套教具,买下来至少也得一万多元,这对于连校舍危房改造都没钱而又负债累累的农村学校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虽然现在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实行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但其使用程度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再加上中央电教馆的教学资源常常与教师的教学不能同步,老师们经常是为了使用这些资源而不得不加快或放慢教学进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计划常常被打乱,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班级规模过大。新课改从教学形式上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对于校舍、师资严重不足的乡村学校来说,一个班基本上都是60人以上,有的甚至近百人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很难做到新课改倡导的“上下互动”,而一对一教学更不可能。

三是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是顺应学科之间融合和交叉的趋势,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加综合课程,例如小学阶段的《思品与社会》、《科学》、《艺术》,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但习惯于分科教学的教师难以适应综合课教学的需要,如历史教师缺乏人文地理的知识,物理教师缺乏化学和生物的教学经验,很难驾驭综合课的教学。虽然学生多数都喜欢综合课程,但学校领导有顾虑,家长也有担扰,怕影响中考、高考的成绩,而重视的则多是所谓的“主课”。

四是学生基础差,整体素质不高。以初中英语为例:面对着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的初中英语过渡教材,农村英语教师在不长的时间里,却经历了一个由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过程。教师们普遍反映过渡教材“好看不好教”,付出了却没有效果,甚至遭到学生和家长的非议,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质疑。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学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而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一片空白。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笔者对四川省南充市顺河小学校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基础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分别开始学英语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6%、10.5%、15.5%、18.3%,没学过英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2.2%。不少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对于他们来说过渡教材如“天书”一般。要让基础差、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还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学完过渡教材中小学几年的内容,要想真正消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现在农村课程改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费投入不够,很多先进的教学仪器进不了农村课堂;二是教材注重现代化并且相对统一,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是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入城市,而留守的教师要么思想相对保守,要么经验不足;四是条件好的学生纷纷转入城市学校,留守的学生自卑心理加重,对留守教师的认同也减少;五是学生太贫困,买不起和现代化接轨的多媒体设备,如录音机、电脑等,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无从跟上;六是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够深入、积极性不高等。

三、农村课程改革走出困境的对策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不但指经济上的投入,将课程改革需要的硬件设备落到实处;而且要有精神上的投入,要让课程改革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官员的思想深处。

第二,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现代性和基础性,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应该真正的做好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展。

第三,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原有骨干教师扎根农村,吸引城里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高校优秀学生到农村服务。

第四,必须注重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建设。消除教师在课改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增强改革的参与意识和迫切感,提高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

第五,严厉打击教育行政部门的腐败现象,做到对教育的投入真正用到改进教学设施、解决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创新者、培养师资和维持学校必要运转上。教育投入不应该是某些人中饱私囊的途径。

第六,搞好农村经济建设,让学生不但能上学,而且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能有先进的学习工具以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

农村课程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投入,更需要理论上的充分准备;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大力提倡,更要将其内容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培湘.人的本质·素质·素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 杨九俊.建设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 赵景木,徐继存.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EB/OL].每日文萃,http://www.hubce.edu.cn/jwc/jwc5/messages/16722.html,2002年2月15日.

责任编辑星瞳

作者:吴俊艳

上一篇:绿色物流发展论文下一篇:包装设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