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对银行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新环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和提高竞争力有重大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融资的主渠道和最主要的信用提供者,在提供资金的时候就提供了信用,自然就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越来越大,其信用风险也随之加大。加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对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和透彻,银行可通过互换、期货、期权等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加以对冲和规避。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其概率分布具有可偏性,加上能够观测的数据非常有限且难以获取,信用风险难以准确定价度量。因此,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一直局限于授信管理、抵押担保、分散投资等方法,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技术和工具。

而在国外,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以信用违约互换为主的信用衍生品带来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大变革。它在银行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贷款的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以合理价格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使得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机制。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or CDS)、信用期权(Credit Options)和信用关联票据(Credit-Linked Notes)三种主要形式。其中,信用违约互换是最重要的信用衍生品,占据了信用衍生产品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以每年80%的速度快速发展。本文仅分析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机制

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保护买方(Protection Buyer)和信用保护卖方(Protection Seller)之间签订的协议,通过交换一定的、有信用风险的现金流量,以此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信用保护的买方(银行)向愿意承担风险信用保护的卖方(投资者)在协议期限内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该费用称为违约互换点差。信用保护卖方在接受费用的同时,承诺在协议期限内,当参考实体违约时,向信用保护的买方赔付违约的损失。该赔付只有当信用事件出现后才支付,互换在信用事件到期时中止。否则,卖方并不发生任何的资金支付(见图1)。

信用违约互换机制在于通过构建一个违约互换的基本框架,转移信用风险。信用违约互换把或有支付金额与标的信贷资产的信用时间联系起来,银行在定期支付了信用保护费用后,相当于购买了一份信用保险合同或担保函。出售信用保护的投资者通过收取信用保护费用的方式承担信用风险,收取的费用相当于一种表外风险而获得信用风险溢价。

违约互换合约主要用来转移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而其他因素如利率变动引起的风险仍然由银行承担。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便可利用类似于市场风险对冲工具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对冲和规避。对于贷款集中在某一特定行业或特定地区的银行而言,利用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十分必要。

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均可获得好处。一方面,投资者可借此进入原本限制进入的贷款市场或是缺乏流动性的市场,不需要与借款者建立维持借贷关系就可以获得信贷资产的风险收益。另一方面,通过信用风险与资产所有权的分离,银行不需要出售和转移标的信贷资产,就可以转移与贷款相关联的信用风险。此外,银行还可减免标的信贷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当然,根据不同的信用事件,标的信贷资产相应的监管资本要求减免程度也不同。它不仅取决于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还与合约规定的银行可获得的信用损失补偿额密切相关。

二、信用违约互换与传统管理手段的比较

一般地说,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传统的用来评价借款者信用风险的指标,例如“5C”、“5P”等,为银行在贷款之前的内部审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银行发放贷款后,一旦出现问题贷款或不良贷款,银行在考虑如何处置他们或考虑如何规避、转移由此对银行可能造成的损失时,依靠上述指标就力不从心。经过不断地借鉴和摸索,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的贷款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和常用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法:

(1)贷款担保。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保证三种。银行用丰厚的存贷利差来弥补放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损失。通过拒绝无担保品、超额贷款申请等方式控制放贷规模,从而控制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

(2)联合贷款。由一家以上的银行共同发放、并由其中一家牵头银行管理的贷款。联合贷款的参与方按各自参与的贷款份额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有利于将该笔贷款所涉及的信用风险在各参与行之间进行分散,实现各银行对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的目的。

(3)备用信用证。指银行开立信用证作为对借款人的担保。备用信用证能使借款人的单个信用风险转化为借款人与开证银行的信用风险的组合,从而使信用风险得到分散与转移。

(4)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为了降低信用风险的暴露,20世纪80年代后,采取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流行迅速。贷款出售是银行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的贷款重新集中组合,通过结构性重组,出售给特设机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转化为证券,出售给金融市场的投资者。

前三种方法,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发放——持有”的被动式的信贷管理策略,一直处于有限作用的状态。其有许多副作用:作茧自缚、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等。银行的业务拓展往往受到信用风险限额的限制,难以获取新的商机和业务领域。这使得经济社会中只有一部分经济主体满足了其融资需求,而另外一部分则被排除在外,这是不发达金融体系实实在在的巨大成本。

第四种方法是一种“发放——分销”的主动式信贷管理策略。但是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出售也有其不足和局限。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出售均将信用资产转移给了其他机构,银行放弃了资产控制权,并将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这种方式要获得借款人的许可,不仅使银行失去了短期盈利机会,也影响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失去了与客户发展更多业

务的潜在空间。另外,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出售的方法只适用于那些有稳定现金流或有类似特征的贷款项目,例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商业贷款、行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性质不同,很难将其证券化或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表1即为传统方式下的担保、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与信用违约互换在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方面的不同特点的比较结果。

显然,贷款担保、联合贷款、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等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均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水平,缺乏效率和流动性,且不能在将信用风险有效转移给投资人的同时,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风险管理的发展需求。而信用违约互换则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思维,银行通过它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三、信用违约互换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可将信用风险从银行信贷资产中分离出来,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率。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如担保等,由于不可交易,缺乏流动性。信用违约互换则实现了将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从资产本身分离,并且信用风险交易市场化,使得银行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其资产的流动性。

2.可部分解决信用悖论(Paradox of Credit)问题。银行信用风险不断累积,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中遵循分散化、多样化的原则。但是,在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方式下,却由于贷款的出售损害了银行长期苦心建立起来的其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信用违约互换能很好地解决这种“信用悖论”,使得银行能够将其贷款组合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单独剥离出来加以管理。由于贷款依旧属于银行,保留在资产负债表内,因此,银行并不需要告知借款人或获得借款人的许可,银行可以继续维护其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避免了因出售贷款而给客户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可提高银行资本收益率。按照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一家银行拥有的总资本不能低于经风险调整后资产总额的8%。银行持有的低违约风险资产,如银行之间的贷款,其资产风险权数为20%;银行持有的高风险资产,如对企业的贷款,其资产风险权数为100%。银行可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巧妙地实现交易对手的转换,利用不同信用等级银行之间风险权重差异节约资本金,提高资本收益率,获得显著的财务杠杆效应。

4.吸引投资者参与银行信贷,实现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一般投资者可通过出售信用保护的形式来参与银行贷款市场,而免受法规或能力限制。银行可购买与其资产匹配的信用衍生工具,实现信贷组合的多样化,间接进入新的信贷市场。同时,信用违约互换也可以使低信用等级的银行投资于高质量资产。小银行通过向大银行出售信用保护间接进入高质量级贷款市场,平衡其高收益率贷款组合;大银行藉此也转移了信用风险。

当前我国依然是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信用风险集中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一直以来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缺乏主动的、动态的管理方法,更没有通过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利用信用违约互换的思想和操作方式,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非常必要且可行。

(责任编辑 高琼)

作者:邓 超 张俊宏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对银行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新环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和提高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利率风险的巨大挑战时,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对利率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能较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还不够完善,具体实务操作还不够成熟,利率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规避工具少之甚少,资金定价能力明显不足,资产负债业务品种非常少,并且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将国外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与我国银行业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利率风险衡量、管理及防范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伴随着我国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的步骤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有条不紊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由货币管理当局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央行则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贷款率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①。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当局调控利率的方式转变为间接调控及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共同决定存贷利率的完善协调的市场利率体系。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包括“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两种”。阶段性风险是在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转轨时期产生的,恒久性风险同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与监督原则》中对利率风险的分类是一样的,即“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1. 重新定价风险(Reprising risk)

重新定价风险又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源于银行可重新定价资产和可重新定价负债数量与持续期的不匹配。资产和负债的不平衡表现在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不匹配,既有总量结构上的不匹配,也有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呈“正缺口”时,银行利差收入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呈“负缺口”时,利率的上升也会使银行利差收入减少;即使缺口为零,如果存在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依然会有利率风险。近些年来,我国银行负债短期化和资产长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07年开始,金融机构存款活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到2011年底,首次出现短期贷款增加额超过中长期贷款增加额,短期贷款同比增长3.6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49万亿元,但是可以看出,短期贷款增加额比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只多出0.2万亿元,还不足以扭转资产长期化趋势。

另外,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利率的变动不但会影响银行利差变化和银行市场价值,还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和结构的被动的动态变化,使得银行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资产和负债的数量及结构。

2. 收益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收益曲线的意外移动(即不同期限利率非平行变动,也可理解为重新定价不对称)对银行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斜率为正,即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但也有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比如市场预期降息或金融危机,导致利差收入减少,也有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变化导致的收益率曲线大幅波动、资产负债价值变化的情况,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收益率曲线风险。

3. 期权风险(Embedded options)

期权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支取存款,从而引起银行净利息收入下降而产生的风险。银行借款人可以提前还款、存款人可以提前取款,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对资产负债风险敞口的度量难度增大、现金流和利差减少、增加对期权合理定价的难度,这是存在于资产负债中隐含的期权风险。尤其是在利率下调时,商业银行面临着客户提前还款和贷款增加两个期权风险。

4. 基准利率风险(Basis risk)

基准利率风险是指即使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完全一致,由于其各自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变化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大体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类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收益减少的风险;另一类是在短期存贷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1. 利率市场化引起人才竞争和价格竞争

在国家放开存贷款利率后,利率将会上升。大多数银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贷款者,以上竞争手段必然会导致存贷利差减小,而我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盈利的,存贷利差的减小会直接导致银行的收益减少,从而使利率的调节功能失去作用。为了在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银行不惜牺牲一定的风险控制、放大利率风险。由于经营规模不同,各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也不同,同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金更加薄弱,经营管理能力水平较低,竞争处于劣势,一旦盈利持续减少,中小银行很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金融理论知识,还要求熟悉业务操作,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更要求银行管理人员掌握数理统计、金融工程等相关理论,熟练掌握利率风险管理的操作技能。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具备这种素质的专业人才甚少。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对利率风险识别和控制的专业人才,因此,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2.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传统业务经营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业务是传统存贷业务。存贷利差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的约70%以上,如表1所示。大部分银行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单一、依靠传统存贷业务的经营模式,在利率市场化后,必然会收到较大冲击。而国外的银行,由于是混业经营,其业务范围涉及传统商行业务、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投行业务及证券经纪业务等,佣金及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甚至到90%,业务的多样性可以规避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地不断深入,我国利息收入高、中间业务收入低的情况会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快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挖掘传统业务的潜力,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保证银行的利润。

3.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管理能力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将首先挑战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能力。在确定利率之前中,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评估各种市场因素、客户因素。例如,在决定贷款利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以及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等众多因素。但是限于历史数据积累、研究分析能力等制约,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在甄别信用风险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模型应用能力、趋势判断能力上,与国外商业银行差距较大。

利率市场化挑战商业银行的利率、信用等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率管制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率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商业银行在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盈利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利率管理不仅是涉及自身资产价值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业务发展的策略。

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是减轻当前通胀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经济情势下,适当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让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利率来应对储蓄竞争,可以达到消除负利率,改变通胀预期;而由于存款成本的上升,将使各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贷款的收益率,减少低收益贷款的投放,从而有效控制国家整体信贷水平。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己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各商业银行应及早准备.加快转变经营策略,迎接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 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抵抗利率风险的能力

银行资本金是决定其经营实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其经营的成败直接涉及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

为有足够能力抵御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解决资本金补充问题。目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一是上市筹资、增资扩股,在国内或者国外资本市场上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筹集资本金。二是发行可转债、长期次级债券和补充附属资本。三是调整资产结构,提高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2.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多元化经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品种单一,结构不平衡,由此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利率风险。以利率风险作为其管理的核心,探索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综合的平衡管理,可以使银行实现最优的净利息收入;同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增加资产负债品种,实现多元化经营,从总量结构上和利率期限结构上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控制和管理由此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

3. 加强利率风险集中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信息系统,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和分行分别建立数据库,分行根据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即时更新数据记录,定期将数据上传至总行,总行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所有分支行数据总库,由总行收集、分析并创立评估模型,对该行的利率风险程度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出来的利率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利率风险划分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利率风险进行差别管理,将测评后的利率风险管理建议及时发放到各支行,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参考。

4. 积极发挥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

为应对和解决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挑战,国内外银行在抱团发展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如国外的“德国储蓄银行协会”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盟”,以及国内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银银合作”、“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通过行业联盟,各银行享有数据共享、费用分摊和抱团议价等优势,可以在利率管理方面充分交流和合作,推进银团价格协定,摆脱被动适应优质客户定价要求的局面。在坚持自身业务特色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行业联盟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ynge,M.J,and J.K.Zumwal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Bank Returns:A Multi-Index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ititative Analysis.1980,15:731-742.

[2]海威.基于 VAR 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0(10).

[3]李伏安.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09(20): 28-30.

[4]陈东.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5):135.

作者:于文茂 于倩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管理论文 篇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这也对金融市场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推动利率化市场的深入发展。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提出了采取多种监管及实践措施来保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措施,进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53

1 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英文也可以翻译为利率管制解除,也称利率自由化。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定义主要是指由市场供给和资金需求来确定利率,其本质是使主要利率由供给和资金需求、对风险的经济活动水平、物价上涨等市场因素决定。

时至今日,非存贷款如金融债券、国债等利率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众多货币市场也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例如外汇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业拆借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等。而且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扩大,银行贷款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增强了。

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2.1 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

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出现一定波动,然而从长远来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银行自行做出利率市场化的利率决定与市场的判断,增强了主动的商业银行业务,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2 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利率市场的条件下,不同银行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平等,企业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经营方向,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非市场性因素在垄断银行经营中的影响,进而平衡整个市场的竞争地位,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2.3 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将使利率这一金融资产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按照自由竞争的方式自发决定,使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在竞争的推动下,银行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断进行改进。

3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3.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收益影响

3.1.1 导致存贷利差逐渐减少

银行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存款利率,这就会使银行的经济收益减少,同时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即一旦存款下降银行的生存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3.1.2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各银行纷纷向资金供给方提供充满诱惑力的价格,存款利率在一定时期内会上升。同时我国主要通过控制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方式来管制利率,这种限制可以保证商业银行有高额的利差。

3.1.3 市场筹资及投资方式从间接方式逐步向直接方式转变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很多企业都不再依靠银行存款来达到资金增值的目的,而是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来获取短期利益。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资金脱媒”现象。

3.2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面临的风险

3.2.1 流动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不断波动导致商业银行的净现金流随之变化。利率是由市场的供给和资金需求来确定,市场预期可以通过长期利率反映,长短期收益率也会出现多种形态,国有银行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影响净现金流已不是易事。

3.2.2 信用风险

利率水平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呈上升趋势,如果贷款利率较高会使那些投资低风险项目的投资人放弃投资。同时,由于贷款利率较高,借款人为了赚取足够的收益会违约转而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

4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4.1 增强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

4.1.1 逐步推进机制创新

利率市场化使我国商业银行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同时也能充分考验各商业银行的市场嗅觉及应变能力。在利率放开的同时,资金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变幻莫测,谁反应迅速并及时做出调整,谁就能在金融市场扎稳脚跟。

4.1.2 注重发展个人金融服务

随着个人理财意识的增强,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正在将其主营业务转移到个人金融业务上,由此可见个人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如香港恒生银行和美国花旗集团,其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来自对个人客户的业务,同时个人贷款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且增幅可观。

4.1.3 拓展银行的投资业务

利率市场化使得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投资的可选择性增多投资收益也会相应增多。优质客户看到资本市场潜在的收益就会将存款投入资本市场,导致银行存款萎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改组、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产权制度的实行,企业不再依赖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而是加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4.2 加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4.2.1 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1)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对流动性管理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确保其优先性;其次,跟踪银行内与资金流动有关系的部门,加强该部门与流动性管理部门的合作;最后,为了避免流动性头寸过量或不足的风险,必须连续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

(2)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首先,要加强负债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为了增强负债的流动性可以增加主动型负债;其次,要加强资产业务的创新,不仅要保证优质资产的增加;还要多投资一些风险较低的中短期业务,是资产业务多样化。

4.2.2 推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1)对于风险管理流程做出更具体的规划。使风险管理程序化是明确风险管理中关键的步骤,这里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价及处理”四位一体的过程。

(2)加快风险管理法律建设。风险管理离不开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人才储备。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商业银行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偏向对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进行管制,但却较少的考量到银行的盈利性,更加的缺少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银行风险管理法规的建设,通过较为完善的法律实现对银行经营的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远.中国银行改革的发展路径:金融政治经济学视角[J]. 当代经济管理,2014(3):37-40.

[2]乐小铃.浅谈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结构转型[J]. 现代营销,2013(2):21.

[3]王亚茜.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J]. 中国连锁,2013(9):12-15.

[4]刘欢.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4):66.

[5]华岩. 浅析我国商业銀行盈利模式的转型路径[J]. 经济视角,2013(11):71-73.

[6]Giovanni Dell’Ariccia, Robert Marquez. Interest Rates and the Bank Risk-Taking Channel[J]. 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5(1):123-141.

[7]Q Farooq Akram,Casper Christophersen. Norwegian Overnight InterbankInterest Rates[J].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2013,41 (1):11-29.

作者:高菲

上一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