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

2022-04-24

【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本文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对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 篇1: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从财务导向型到管理导向型的转变,财务管理问题因而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完善财务管理,最终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文章详细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分类,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与分析财务风险,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整个的资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由财务型转向管理型,同时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繁多,其投融资、股利管理、资金运营等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无法完全规避的财务风险,这就对企业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维持稳定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措施行之有效,就必须全面识别、估量和预测所面临的现实及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加以防范,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有利于企业全面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稳定财务活动并为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与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为企业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经营环境,最终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一般而言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高低呈正向关系,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投融资、筹资等财务关系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企业资产重组、投融资决策、股利决策等财务决策的核心要素。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发生概率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发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极其复杂,财务风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条件的转变而变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从不同角度可将财务风险分为不同类别,一般从风险防范与资金运营过程角度看,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其中,筹资风险指的是与企业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风险,一般有负债和资金风险两种,同时资金的使用、分配与回收不佳也会影响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具体包含购买力风险、投资额度风险、收益与变现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依赖于国家财政与经济政策和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成品资金、结算资金与货币资金三者相互转化的金额与时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顾名思义是因收益分配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其风险形成原因可能是没有准确把握投资者收益分配的金额或时间,也可能源于收益确认的不准确,如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少计成本费用、多计收益利润等,导致资金不合理地大量流出企业。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防范财务风险首要步骤是识别与分析风险,确定财务风险的损害程度及发生概率,为企业日后的风险处理与预计明确范围及方向,从而为防范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撑。

一方面,全面识别财务风险。具体可分为两点:一是识别财务风险成因。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风险的存在性认识不足,片面认识风险全部源于外部环境,而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和权责混乱、财务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企业存货周转率低、应收账款大量占用企业资金、负债比例过高、投资项目缺少可行性分析等;二是识别财务风险类别。从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角度看,财务风险可分为经营者和所有者财务风险两类。其中,所有者财务风险具体可表现为对外投资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资本减值风险等,而经营者财务风险则包含筹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风险、资金使用流转、回收偿还及收益分配风险等,这是从资金周转与循环的角度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整体分析财务风险。具体也可分为两点:一是定性分析。企业可运用头脑风暴法、德尔非法、专家会议法等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性分析;二是定量分析。企业可通过分析权益资本风险与杠杆收益的债权融资影响因素,如负债利息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等,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可通过财务杠杆(每股收益随息税前盈余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经营杠杆(息税前盈余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等系数以衡量企业杠杆利益水平、筹资风险、经营风险的大小。此外,还可从财务报表中获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综合支付能力、已获利息倍数等财务信息,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营运能力等,最终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所筹集的资金不宜过多但须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品销售情况与生产计划,防止资金过剩和存货积压,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其债务性筹资可多一些,销售利润较低的企业,其债务性筹资可略少些,即企业资金筹集量应与需求量密切匹配。确定资金投向是企业筹资的首要前提,如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那么就不适合用短期银行借款进行筹资,为提升企业效益,务必要将资金筹集与投放结合起来,且筹资结构要与资产结构保持平衡。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较大时,就可以多进行债务性筹资。

具体来说,企业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以防范筹资风险: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筹资结构。应全面分析比较不同筹资方式,使筹资结构匹配企业现金流量及负债到期日,为企业选择最适用的方式从而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减少筹资成本;二是安排最佳筹资规模。企业财务人员应认真分析生产经营情况及企业投融资计划,合理确定筹资额度,避免资金闲置或不足,灵活适用企业不断变化的资金需求量;三是把握利率走势选择有利筹资时机。应认真分析利率发展趋势及资金市场供求现状把握有利筹资时机,如当利率由高走低时应尽量避免多筹资,可选用浮动利率计息方式筹资;四是制定合理的筹资期限。根据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购置的不同用途,有针对性地选用短期贷款、商业信用或长期融资方式;五是最大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测并比较分析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及项目投资报酬率,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有效降低筹资风险;六是结合以上几点完善可行性筹资方案。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企业投资风险可细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金融投资风险与实业投资风险等,由于现实情况下企业投资过程存在各种不合理使得投资控制难度日益加大。企业应当审慎确定风险额度,运用情景分析、压力测验等方法评估企业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将投资风险按项目进行分割,坚持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实施风险转移或分散。

具体来说,企业可运用以下技术工具防范投资风险:首先,利用资金组合保险(Delta动态套期保值),依据风险资产的价格变化(Delta被用来标的价格变化,它是股权价格变化与标的价格变化之比),对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构造一个与买权具有相同损益结构的资产组合。作为投资者,可通过期权定价软件,录入执行价格、标的市场价格、利率及估计的波动率等信息后,就可算出Delta和期权理论价值等风险参数;其次,运用B-S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投资风险防范,目前美林、麦肯锡、波士顿等全球顶尖咨询公司已经开始为各跨国企业提供基于B-S期权定价的战略决策工具,该模型在许多企业广泛应用于管理决策中。

(三)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对策

减少资金回收风险的首要前提是企业必须生产或销售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宣传,深刻把握市场需求动向并尽量予以满足。同时,加强评估客户的资信与财务情况,成立货款催收班组,使企业产品资金顺利向结算资金转变,再由后者向货币资金转化。尽快使产品出手避免存货积压的同时,要平衡赊销额度,切实减少资金回收风险。

具体来说,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资金回收工作:第一,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运用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等折扣手段,促进贷款的及时收回;第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合理评估,审查客户是否严格遵守合同,付款是否及时与足额,信誉是否良好,以评判其资金收回风险的高低;第三,成立专门的销售货款催收班组,依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和偿还期限长短,对超过规定还款期限的应收账款采取相应的上门催收、去函催收等催收措施,尤其要关注大宗购买客户的还款情况,全面预防企业坏账损失的发生;第四,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客户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尤其要关注财务状况不良的客户,尽量不用商业汇票等远期结算方式,争取有利的收款条件,如汇兑、银行汇票、支票等即期结算方式,全面促进企业资金的及时回收。

(四)企业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控制

科学合理地制定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是企业有效规避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应重点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而不能过分损害投资者利益或追逐企业短期的发展利益,要在充分调动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的同时切实降低资金筹集与使用成本。

企业收益分配主要的风险控制点有以下三点:首先,企业应在全面考虑通货膨胀、投资者心理期望、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收益分配额度,不能过度分配既有收益,以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及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但也充分保障投资者收益分配的最低限度;其次,为切实降低企业收益分配有关风险,企业应严格依据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及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及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使收益分配过程及结果能够满足企业预期财务收益的相关要求;最后,为了增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应当使投资者每年都能分配到看得见的收益,一般企业可选用按年度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同时,企业应努力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尽量让投资者每年能分配到的收益呈现一个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培养巩固投资者的投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邓震妮,胡祥伟.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包钢科技,2012(2).

2.费卓,王雷.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外贸,2012(11).

3.任中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

作者:杨锦元

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 篇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本文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对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成因;防范对策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包括企业可控的及不可控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等等,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1.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地是适应它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1.2企业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遍布企业活动的全过程。比如企业筹资中的自有资金与借款的比例以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企业投资中的多元化投资问题,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的存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伴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1.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漠,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4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力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1.5导致财务风险的其他原因

财务活动通常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如果缺少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无法避免,从而也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是财务风险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拟从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技术方法、创新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2.1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2.1.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且成正比关系,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立足于市场,建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預测和防范。同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1.2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企业要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1.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例如: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要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其次企业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调整有偿负债结构,使其更为合理化。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率、净利率及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比率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以达到防范筹资风险的目的。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统一使用资金,使资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分散投资又要避免过分集中;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测算,最终提高投资收益,以减少风险损失。

2.1.4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根据是否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分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和企业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可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减少风险。首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性基础,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能部门组成并形成授权、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组织效率和经营风险,从而决定了公司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其次,企业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经理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样的评判标准,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约束经理人的逆向选择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特别是技术方法来控制风险。

2.2防范财务风险的创新措施

2.2.1全员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2.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首先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应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其次,可以建立爱德华·阿尔曼的“Z—Score”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财务危机的可能性。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率、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

2.2.3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企业间相互沟通与协作,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企业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同时,更要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统一,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着。“金融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对于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企业要有监测风险的机制和应付化解的措施。惟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田国强 赵冰凌

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 篇3:

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区域集优融资操作流程,发现了中小企业区域集优融资中主要存在道德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通胀风险及流动性等风险,并提出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区域集优融资;债券;风险防范

一、引言

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是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2011)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瓶颈的背景下,推出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该模式依托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各类地方企业,由中债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地方担保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做债务融资服务方案,并提供全线产品金融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目前,许多学者对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进行了研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2011)、姜智强(2012)及史彦虎、覃博(2011)分别从区域集优模式内涵、特点、优势、规范、自律管理、创新及操作流程等进行研究;秦丽萍,邹新(2013)分析了区域集优票据裹足不前的原因;王晓雯,姜蔚蔚(2013)从降低中小企业债券不确定性风险到政府参与并不能取代市场化原则入手进行研究,指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后续管理督导机制和以市场化为手段的防控来控制区域集优债券的市场风险等。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学者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相关研究,发现他们的研究:从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造性提出到区域集优模式操作流程、发展创新[1][2]及规范和自律管理[3],再到区域集优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市场风险的控制都没有对区域集优风险防范进行研究[4][5]。文章从区域集优操作流程入手,深入分析每个环节潜在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的方法和运行机制,旨在扩大区域集优融资范围,加强区域集优融资的可操作性,去除企业融资偏好,减少违约风险,增强流动性,强化直接债务融资功能,真正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以实现中小企业安全高效融资的目的,使区域集优融资真正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区域集优融资现状与风险概述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331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25.47亿元,其中57家企业(登记注册的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发行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43.04亿元,发行规模较小,第二产业占比为82%,第三产业为8.7%,第一产业为9.3%,这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5]。票面利率都在5.9%—6.2%,超过同期企业债平均票面利率5.7%。区域集优融资额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19.09%,占2012年全国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的0.19%①。由此可见,我国区域集优融资存在极大地提升空间,同时也表明区域集优融资的效果不明显。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区域集优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符合遴选条件的中小企业举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该风险主要包括债务筹资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和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三、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潜在风险分析

区域集优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区域集优融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6]:企业遴选(道德风险)──风险缓释(通胀风险、经营风险及操作风险)──信用增级(信用风险)──债券发行(流动性风险)等。

(一)企业遴选中潜在风险——道德风险

企业遴选是由中债公司联合反担保机构及评级机构共同制定的企业筛选标准,并获得地方政府认可,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推荐企业。但在具体实施中,其中小企业基础信息是由地方金融办和人民银行提供,有的政府为了提高就业率,安排下岗职工或者提升某一传统但效益不佳的企业品牌等[7],而偏爱于某一企业,使之入选,可能会出现指令性担保和干预性贷款。此外,企业遴选过程中也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一是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没有入选,而业绩较差发展潜力不大的企业反而入选,而且有的被入选企业在获得资金以后可能不按照原资金用途使用资金或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二是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由于通过集优后中小企业信息仍然存在不透明因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道德风险”,以致使大量投资者不会购买集优债券反而投向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其他类型的债券。

(二)风险缓释中潜在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及通胀风险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风险缓释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一是操作风险,风险缓释基金的来源是由地方政府专项支持资金和经地方政府认可,由社会、企业(包括担保机构)形成风险缓释金两个部分组成,如:2013年宁波大市融资规模为20亿元,按规定需设立1亿元的风险缓释资金,其中宁波财政负责30%,当地财政(企业)负责70%。但对于西部或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偿债保障的风险缓释基金能否真正到位是个很大的问题。此外,承销机构与信用增进机构能否真正对承销机构开立专门的账户进行共同监管,密切关注资金是否会出现抽离、挪作他用情况;二是经营风险,在日常企业经营活动中,作为担保提供的抵押、质押品会降低或影响资产的使用率,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效果;三是通胀风险,风险缓释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主要是购买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在通胀较高的年份,该途径投资收益率能否达到保值增值目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信用增级中潜在风险——信用风险

中债公司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中承担着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的关键作用。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方案的核心是引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果“区域集优”框架下的债券出现违约,由中债公司对投资人承担偿付义务,再由当地政府建立的发展基金向中债公司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那么中小企业提供给地方金融办和人民银行的信用是否真实可靠及信用档案建立是否合规等。当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时产生呆坏账的财务风险最终留给政府。另外,区域集优融资是“抱团式”融资模式,只要其中一个企业出现经营或者财务风险,都会呈现出“水桶效应”,以致使整个资产池崩溃。也就说中债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提高业绩,可能大幅降低发行企业的遴选标准,一方面可能加大中小企业的入选范围,另一方面也通过杠杆作用加大了整个入选中小企业的风险。

(四)债券发行中潜在风险——流动性风险

债券市场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必须是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良性互动。而集优债券的定价不仅会影响真实的融资效率、融资成本及融资量,而且会严重影响债券的流动性。通常中小企业处在发展期或成长期,经营风险大,随时面临破产的危险,以致一级市场上,债券的质量难保障。虽然经过信用增级也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可,因此区域集优债券存在发行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在二级市场上,我国债券(包括区域集优债券)发行面额大,流动性差。针对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规模一般为2亿元左右。为了说明发行价格对流动性的影响,故以市值相当的2013年3月日柘中建设股票(流通市值4.37亿元,市价12.4元)和科冕木业股票(流动市值4.2亿元,市价11.17元)为例,这两只股票的流动性分别为五天换手率13.62%及17.27%,同时以每年股票交易日240天计算,可得年换手率分别为653.76%和 828.96%,而2011年集合票据年换手率为498.83%[8],可见证券面值或市值越大流动性越差,而债券的面额通常是100元,故区域集优债存在极大的流动性风险②。

四、区域集优融资模式风险防范

通过对区域集优融资潜在风险分析,发现区域集优融资中主要存在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及操作风险等。目前,全国各地区域集优融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持续、安全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免重踏美国次贷危机覆辙。

(一)流动性风险防范

区域集优债券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及信用级别所引起的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该风险的防范主要方法有:一是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引导产业集群经营方向,提高企业收益,改善集优债券的质量。二是合理债券定价及面值设定,提高在二级市场上债券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中债公司必须严格甄别、遴选出合格的企业,并合理的级别增级,同时反担保机构必须设定企业资产流动性指标警戒线,密切关注企业资产流动性,严格企业淘汰制度。

(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信用风险防范

首先,中小企业经营在某一产品或投资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组织好、管理好生产经营,以防经营风险[9]。同时在预期达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及资金链不断的前提下合理及时安排融资、安排利润分配和留存及以保证生产的再进行,以防财务风险。其次,采用综合绩效分析和综合绩效评价对企业进行科学地财务分析和评价,严密监视每个财务指标,防范财务风险。最后,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必须确实抓好信用风险信用增级、担保(或反担保)及风险释缓基金到位、保值增值工作。

(三)道德风险防范

区域集优融资道德风险防范措施有:其一,对企业进行诚信教育,提倡诚信是企业成功必不可缺的因素,也是企业对社会负责应有的表现。其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网络,让中债公司、地方政府、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动态,发挥内控和社会监管作用。其三,担保机构设定完善的限制性契约(如:限定资金用途、分期放贷等),以防止债务人不按照原资金用途或高风险投资。同时债务人必须保证反担保品保持良好状态。最后,中债公司或反担保公司有权要求中小企业定期以提供真实的会计或财务报表,及时获得经营动向和财务状况。

(四)操作风险防范

操作风险防范,主要是用制度规范操作,不能以简单的个人意向或行政领导代替科学的制度。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日常规章制度,有章不循、规范操作,持之以恒地确保区域集优融资全过程合规。此外政府还需有政策保障,确保风险缓释基金落实到位,担保机构履行担保责任,出资人、承销机构、信用增进机构做到真正共同监管,同时还必须极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

为了使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来保证。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制度。

(一)事前防范制度

事前防范制度的建立,首先对于入选中小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经营、财务在有效制度下运行;其次,政府必须引导或强制入选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三会”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权力有效制衡,有效防范风险;再者,必须做好区域集优融资风险缓释基金管理、使用及投资,确保风险缓释基金保值增值;最后,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和社会约束制度。

(二)事中控制制度

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的事中控制制度建立包括:

其一,风险测评与风险预警制度。中债公司和企业自身必须建立一套风险测评和预警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各种财务预警指标,此外,还须确定中债公司及地方政府风险容忍度系数。风险测评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只有对正在或即将承受的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结合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并建立预警方案,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其二,风险报告制度。该制度是实施区域集优风险防范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使决策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信息,以便迅速有效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各项业务按照既定的目标健康发展。它主要包括报告时间的确定和报告路线的采取。风险报告时间,依据风险大小、缓急,可采取定期报告或及时报告及零报告(即当事人发现马上处理)。而报告线路是按照企业规模、管理方式及风险大小与缓急,而采取横向或纵向及越级上报的方式。

其三,风险应变制度。入选中小企业根据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财务情况,制定合理制度(如:风险管理报告的快速回复和非常处置组织制度等),以减少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旨在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同时,在整个风险监控系统出现障碍时也能发挥拯救和恢复功能。

其四,决策风险控制制度。决策风险控制是形成效率、快捷、决策果断的管理决策体系。具体包括:建立以中债公司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风险防范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等。

(三)事后处理制度

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的事后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其一,建立风险转移、风险消缩、风险补偿制度,有利于区域集优融资对风险控制和利用;其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赔付及中小企业的退出融资制度,有助于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改善入选群的结构和整体质量,有助于发挥有效的警示作用和激励作用;其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和制衡机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债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诚然,我国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实施时间不长,范围不广。本文力图通过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研究,旨在增强区域集优融资的可操作性,并希望该研究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学者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有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使区域集优融资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校教改项目:后勤基建招标采购重点领域利益冲突监控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ZJ054。

注解:

①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新华财经及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统计数据并经整理所得。

②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与大智慧股票行情软件并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姜智强.“区域集优”发债模式有待持续创新[N].经济日报,2012-01-10

[2]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新总体思路[N]. 金融时报,2011-11-07

[3]张雪奎.浅议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的规范发展[EB/OL]http://www.boraid.com/article/html/190/190560.asp,2012-01-30

[4]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新总体思路[N].金融时报,2011-11-07

[5]王晓雯,姜蔚蔚债券融资工具需创新不辍[N].中国证券报,2013-01-11

[6]史彦,虎覃博.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方式探讨[J].金融创新, 2011(273)

[7]丁加华.探索建立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J].中国金融,2011,(18)

[8]李扬.金融蓝皮书: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9]LI Hongyu,LIU Meiyue.The Research of External Financing Op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J].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6)

作者:张涛 戴俊

上一篇: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