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发展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较为缓慢,但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盘活资产、分散风险等一系列的优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工作,相信其今后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本文分析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联系实际情况对中国几类机构(如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的资产证券化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资产证券化发展论文 篇1:

日韩资产证券化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从亚洲各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品种,日本、韩国都分列前两位。根据日本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标的资产种类多样、产品设计复杂化和韩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信用支持和法制推进作用这些特点,得出日韩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国际投行的积极参与和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拥有高水平人才。我国从日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是:要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证券化标的资产的市场建设,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培养相关学科知识密集型人才。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日本;韩国

20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韩为应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借鉴欧美等国家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经验,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始了本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日本、韩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史虽然不同,但其作为后起资产证券化国家的代表,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研究两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无疑对新兴的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从1988年开始,日本金融系统改革委员会就开始讨论证券化问题,到现在已经有2Q年的时间。这期间日本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良好,尤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尤为迅速,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抵押资产种类多样、不断创新 日本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建设从起步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由于日本金融机构态度保守,以及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有力的制度框架支持,所以呈现发展较为缓慢的特征(黄嵩等,2007)。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从属抵押贷款债券快速发展,2003年出现了以不良债权或缴息不正常的债权收入以及由资产基础受益证券为标的的证券化商品。从2007年日本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品种早就不只限于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和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CDO(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s)和其它类产品所占比例总和已经超过10%,发展迅速(Fitch Ratings,2008)。目前日本资产证券化产品,依据资金来源,可划分为租赁债券、不动产、住宅抵押贷款债权、汽车贷款债权、消费性贷款债权、CDO、中小企业贷款等九种。

在各项资产证券化新产品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2002年,日本第一例以专利为抵押的资产支持证券开始策划发行,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专利作为抵押品的资产证券化。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Pin Change计划用其开发研制的声音合成器专利的未来收益为抵押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开发研究新产品(Pin ChangeInc,2002)。这项具有创新性质的资产证券化是在日本政府和国际投资银行的帮助下实现的,显示出日本在资产证券化发展新时期其种类多样化和不断创新的趋势。

(二)资产运用型不动产证券化(REIT)发展迅速 与资产流动型证券化先有不动产然后发行证券不同,资产运用型证券化是先募集资金然后投资不动产。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REIT市场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2000年5月日本修正了《投资信托法》,原来以有价证券为主要运用对象的投资信托范围(特定资产)扩大至不动产,为资产运用型的不动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2001年9月,日本REIT市场的规模仅为2600亿日元,到了2005年8月,就已经达到2.5万亿日元,短短4年内市场增长9.6倍。另外,截至2004年8月,日本资产运用型不动产证券化(REIT)共有14家公司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其中13家在东京证券市场,1家在大阪证券市场),资产总值超过115兆日元(叶凌风,2005)。

(三)產品设计复杂化 资产证券化市场走向成熟之后,更多的筹资者希望利用这种融资方式筹资,但是成本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成为这些筹资者的进入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要求便逐渐提高,许多复杂的产品就是为了适应现行法规制度而推出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朝日啤酒工厂证券化(古川令治等,2006)。这项证券化涉及两个信托和特别目的公司以及一些复杂的运行,具体操作模式见图1。

该工厂进行证券化有如下几步:(1)由朝日啤酒集团在海外设立慈善剩余信托,将下属工厂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股票全部转让给慈善信托;(2)由慈善信托在开曼群岛设立海外特别目的公司,并将普通股股票转让给海外特别目的公司;(3)由发起人也就是朝日啤酒集团将剩下的无表决权的优先股股票转让给海外特别目的公司;(4)由海外特别目的公司出资在日本国内成立大森海岸开发公司,这也是一家特别目的公司;(5)由朝日啤酒集团和住友银行签订信托协议,委托住友银行对工厂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6)由大森海岸开发公司聘请大和证券为承销商;(7)聘请住友银行为债券管理人;(8)由大森海岸开发公司向优先出资人发行优先出资证券,该证券和其它证券相比,有一定的优惠条件;(9)由大森海岸开发公司向投资者发行三个级别的证券。

这项设计复杂的资产证券化有如下优点:首先,它实现了费用最小化。慈善剩余信托是一种免税的不可撤消信托,通过它在海外设立特别目的公司,可以达到成功避税的效果;而海外的特别目的公司又在日本设立了特别目的公司——大森海岸开发公司,通过它在本国市场发行债券,既可以规避汇率风险,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慈善剩余信托切断了发起人和特别目的公司之间的资本联系,实现了两者完全的风险隔离;朝日啤酒集团与住友银行签订的信托协议,也使其资产做到了真实出售。所以,通过两个特别目的公司的设立和朝日啤酒集团与住友银行签订的信托关系,最终达到了资产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的目的。

二、韩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达到了14.9%,整个金融行业一时处于破产的边缘。政府为尽快解决不良资产过高的问题,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从而使得韩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一)信用增强机制强而有力在韩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中,对发起人持有的具有剩余索取权性质的次级债券的比例远远高于通常意义下的证券化水平。韩国的此类证券化资产,优先类债与次级债的比例大约为65:35,即次级债的比例大约为35%甚至更高,远远高于正常的20%的比例。这种过高的信用增级比例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导致重新定性风险,从而影响资产转移的真实销售界定。但是,对于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由于其真实价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且价格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这种做法得到了法

律的豁免。

除了这种内部增级的手段,韩国还通过政府信用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外部信用增级,这在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韩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各种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如不良债权处理基金、信用保证基金、技术引用保证基金等,通过向优先类债权的投资者提供一定额度的损失担保或者向承担信用增强服务商业银行提供一定的信用支持,来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政府的信用支持对韩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路径有很大的不同。韩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可以说是以政府信用为契机,培育了整个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环境。

(二)法制推进韩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有《资产证券化法案》和《住房抵押债权证券化公司法》,这两部法律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贺龙君等,2007)。

《资产证券化法案》是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法律,它主要规定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资产持有人范围、资产证券化计划的主次、基础资产的转让、证券化专营公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等内容。该法案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其范围很广,包括银行、综合金融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储蓄银行、专业贷款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韩国资产管理公司、韩国土地公司、韩国住宅公司、国民住房基金等公共法人及信用良好的一般法人等。只要满足规定的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都可以根据法律享有各种优惠。由该规定可以看出,韩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所有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做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都可以享有资产证券化的优惠。这极大地从供给方面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另外,《资产证券化法案》在债权转让的对抗条件的特例、登记特例以及其它适用信托业法等的特例条款方面做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行与现有韩国法律体系相冲突的问题。例如根据韩国法律,一般的债权转让,债权人需通知债务人,并获得债务人对转让事实的认可后才能转让。但是根据《资产证券化法案》,对于有关资产证券化计划的债权转让,如果转让人采取了规定的通知方式并进行了公告,即被认为是有效的通知。由此可见,证券化过程中债权的转换不需要经过债务人同意,这即使资产证券化的抵押资产范围扩大,又加速了每笔资产证券化推进的速度。

三、日韩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和韩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速,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推动在20世纪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韩一些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暴露出来,很多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即使是较优秀的企业也面临着流动性不足的困扰,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银行和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融资的途径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证券化具有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强的作用成为银行和企业获取流动性的一种方式受到广泛重视,它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摆脱自身信用对融资渠道的限制,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宝贵的现金流。

日韩资产证券化市场是围绕银行和企业这两个中心展开的。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亚洲区内的银行面临着巨额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理构成了亚洲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品种;另一条主线是各类企业为了获得新的融资渠道,增强流动性,利用各类资产进行证券化尝试,促进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二)政府在立法方面的大力支持 由于金融危机使日本金融体系存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迫使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不重视或半限制的态度,在立法、市场、组织、资金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1998年日本通过了《特殊目的公司法》,2000年对该法进行修改,并更名为《资产证券化法》。这样,阻碍日本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各方面的法律障碍基本扫清了(李菁等,2003)。

韩国在这方面就更加明显。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大企业连续破产,由此所产生的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激增,需要处理的不良债权相对于可以动用的不良债权整理基金而言,呈几何级数激增,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不良债权。对此,韩国政府从法律制度人手,开始进行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各项工作。1997年11月制订了《有效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成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法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不良债权整理基金,负责处理不良债权;1998年9月制订了《资产证券化法案》,1999年4月出台了《住房抵押债权证券化公司法》,促进了ABS和MBS共同发展(胡滨等,2005)。

(三)投资银行的协助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和欧洲发展多年,一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日本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这些著名投资银行的参与和指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日本国内的投资银行也很重视自身的发展,如Asset Manager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一直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成功实施了西武百货东京池袋分店等多项资产证券化项目,对日本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韩国的资产证券化也受到了国际投资银行的大力帮助。如2000年7月韩国的国际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牵头经理人正是瑞银华宝和德意志银行两家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这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韩国6家银行的4.2亿美元的不良贷款组成,涉及45个借款人135笔贷款。这笔证券化交易结构复杂,引入了卖出期权、备用贷款和货币调节期等创新。证券的发行金额为3.67亿美元,由西蒙斯律师行担任法律顾问,韩国资产管理公司任服务人,担任协调和部分证券的承销职责。证券的发行获得了3.8倍超额认购,证券总额的52%销售到美国,30%销售到亚洲,余下的销售到欧洲,取得了很大成功。通过这笔资产证券化,既可以看出国际投资银行对韩国证券化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也看出了韩国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原本为处置韩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而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的飞速发展。

(四)资产证券化的筹资优势以及产品不断创新

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筹资优势和产品不断创新,也是日韩资产证券化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有规避资本充足率限制和分散轉移信用风险的特殊优势,促使不同种类的资产纷纷被纳入可证券化的资产行列,如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等都竞相尝试采用这项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其次,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通过复杂而巧妙的设计,达到风险隔离和避税的效果,为更多的筹资者青睐。最后,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中下级信用等级的企业获取资金开辟了重要途径,所以它也向租赁业务、市政设施、乃至专利产权渗透,被越来越多的主体所采用。

(五)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拥有高水平人才和成熟

的技术运作资产证券化本身对金融技术要求较高,设计精妙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项尖端的金融工程,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较高。日韩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得到迅猛发展,和它的金融技术的成熟运用密不可分。技术的成熟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各个运作环节规范完善,使得资产的售出和转让、资产池的组合搭配、证券产品的设计、证券的发行、被证券化资产的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均符合法律会计税务的要求,符合各个主体的利益要求。

四、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日韩资产证券化发展原因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国家要制定适合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相应的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监管制度等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在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在鼓励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5月16日,财政部下达关于印发《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2005年11月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2006年2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达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并对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司,2006)。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相关规定只是初步适应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所以未来我国应在法律、税收、会计、监管等方面加强相关体系的建设。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税收问题是影响该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税收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将阻碍该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税务问题:(1)发起人向SPV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税务问题;(2)SPV本身的纳税问题;(3)SPV的证券持有人面临的纳税问题。从我国目前进行的证券化试点项目来看,前两项暂时还没有征税,但是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未来是否征税、税率如何等问题仍然需要研究。借鉴日本的经验,可立法对原始受益人进行范围限定,并给予优惠,对SPV采取免税的政策,来鼓励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信用增级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另一个大问题。中国不允许利用政府信用支持证券化产品,在证券化过程中,外部增级多数是银行进行信用担保,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借鉴韩国的经验,应允许政府对证券化给予信用支持,在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推动其发展,之后再渐渐进行规范。从我国进行过的开元和建元来看,都未经过外部增级,只进行了内部增级,也就是说这两期资产证券化的信用支持完全是这两个银行自身的信用。但是这两个银行本身就属国有性质,是以国家信用为支持的,所以也是变相的政府信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完全可以把政府信用对证券化的支持合法化,为外部信用增级开辟一条途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利用政府信用,如建立一些政府支持的信用增级机构,来鼓励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二)要加强资产证券化相关市场的建设首先,资产证券化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其市场的发展要依赖于债券(如租赁债券)等一些基础性金融资产,所以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其次,有些设计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依赖于其它衍生产品的,如韩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用到了期权等,因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步伐要适度加快。最后,从日韩证券化标的资产可以看出,它们的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消费性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产品十分丰富,而我国这些贷款都刚刚开始走入家庭和企业(李曜,2001)。这样,我国也需要大力拓展这些市场的发展。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建设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抵押品市場的发展,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设一支能够推进证券化市场发展的人才队伍从中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来看,前几例离岸形式的资产证券化都是由国外机构参与设计的。虽然后来开元和建元两期资产证券化是国内相关机构独立完成的,但其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只是资产证券化的初级产品。目前,中国在证券化产品开发和设计方面人才稀缺,而能够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状况的产品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我们应该将人才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可以引进国外先进人才,来推进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其次,对现有的从事投资银行或证券相关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多地了解资产证券化市场,并引导他们融入到该市场中来。最后,应该从教育入手,在高校中开设相应课程,逐步培养相关人才。

(四)在资产证券化发展中要广泛与国外机构合作,政府应该对此给予相应鼓励的政策和措施我们要适当引进外资投资银行、担保公司并与之合作发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这样一方面有专家的引导,操作中的失误风险较小;另一方面,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培养技术和经验,逐渐达到资产证券化的中国化发展。

(责任编校 万小妹)

作者:贺显南 荆 晶

资产证券化发展论文 篇2: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途径分析

摘 要: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较为缓慢,但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盘活资产、分散风险等一系列的优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工作,相信其今后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本文分析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联系实际情况对中国几类机构(如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的资产证券化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银行 保险机构 信托公司 问题与发展建议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近些年来全球金融的伟大创新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扩大,成为了现代金融的主流方向。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结构化的安排,把未来能产生相对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池转变成为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流通的证券。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之路崎岖,起步也较晚。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刚刚开始尝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但直到2005年才进入产品的标准化阶段。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批准,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我国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便处于停滞的状态,直至2011年在政府的带领下,中国资产证券化重启。虽然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晚,但中国现已有多个省市出台国有资产证券化目标,预计5年内有20至30万亿入股市。国家已将国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定位从“一个好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一项必须的政治性调整”。同时,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能够拓宽各类机构的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本、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这也是国企改革的良方。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不能一哄而上,应该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广大人民的接受度,只有持续向上、稳定的市场才是各类资产安全、持续地证券化的基础。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特点非常鲜明,需要充分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机构的证券化的资产,所以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接下来将从中国几个不同机构(如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为例)来进行具体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途径的分析,并提出中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和有关发展途径的建议。

二、我国各类机构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途径

1.银行。中国银行业具有较大规模的基础资产,因此其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将有庞大的成长空间。一直以来在中国,银行都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之一,也是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的主力军。目前,我国金融仍处于银行本位阶段。我国银行拥有巨额的表内资产和表外资金,其证券化发展的潜力难以想象,对证券化产品的投资需求是十分庞大的。同时,银行的客户群体十分广泛,且客户里潜在的证券化投资、融资需求也不可小觑。银行表内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以及非标资产证券化三类,且这三类途径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下面将会逐一进行阐述。首先,较为传统的便是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从广义上讲,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信用卡账款、住房抵押贷款、消费信贷、企业贷款、汽车贷款等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就是开始于表内信贷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于2005年在我国试点,但后来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停滞,直到2012年才重启。2014年银监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不再对产品的发行逐笔审批,且取消了它的额度限制,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常态化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已属于中国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之一,其运用也较为广泛,银行作为原始权益人发挥了主导作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的资本使用效率和资产周转速度,转移了风险,对银行而言大有裨益。其次,中国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和推动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组合,使这部分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提高信用、转换为在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过程。相比传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态度更加谨慎,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推进速度也比较缓慢。但随着中国对此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和收益权转让在今后有望有较大幅度的跨越。银监会表明,“十三五”期间将更大地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来提升银行的资产质量,这预示着中国的银行业有了新的方向和風险转移渠道,为我国银行的转型提供契机、盘活了资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进入不良资产领域的试水,是本次金融的供给侧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近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逐渐增加,信用违约风险加大,这种情况必须予以重视。在如此状态下,不良资产的处置将是银行今后的重点和经常性的工作,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的极好渠道之一,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此外,非标资产证券化也值得银行投入关注。银行非标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以其表内的非标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托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或类资产支持证券的活动。非标资产的流动性较差,风险也很高,同时考虑到资本上的节约以及需符合监管上的规范,银行表内非标转标的动力很强劲。非标资产证券化不但能提升此类资产的流动性,还能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银行还可以得到非标和转标后资产端之间的套利收益,其潜力很大,但仍需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要按法律规定执行。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银行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产业链的效益十分明显,银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取得双方共赢的成效。在资产证券化的产业链中,产业链的源头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它的基础资产,银行也借助自身已有的客户信息为资产证券化存储了许多资源。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广泛的客户群体、分布普遍的销售网点、雄厚的资本等特点来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运营之中,有效监管企业运营和控制银行风险,通过互动和整体布局来取得银行的综合效益。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各类企业,都在努力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因此实施资产证券化,不只是对银行有利,对广大的企业也有利,这些内在的动力促成了资产证券化的实现。例如,以工业企业不良资产、应收账款为试点,中国徘徊多年、进步缓慢的资产证券化开始突破,此前的资产证券化大多是围绕优质资产来实施,这次的试水是金融力量发力改革的大胆尝试。中国的银行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改革,力图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总之,银行庞大的客户群体蕴含着相当程度的证券化的商机、动力和潜力。在市场与政策的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社会的融资渠道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据预测,中国数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在5年内会有4000亿~5000亿元的资本金缺口,银行拓展资金来源、盘活信贷资产显现出急迫性。而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缓解流动性压力、优化财务状况、转移不良资产的风险、增强盈利能力等功能,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并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放缓趋势未见拐点,其业务转型方向应是介入直接金融,提高其资产质量,更加注重防范各类风险,不应单纯走综合化、线上路线。

2.保险机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逐年放缓,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资金由于资本规模庞大导致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资金运用的压力也跟着增大。保险机构对于这些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率和投资期限的匹配等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不合理,因为保险资金偏向于投资那些期限长、筹资额大的项目和产品,需要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率,而市场上已有的证券化产品很少有能在这些方面均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因此由保险机构作为受托人来直接投资和自己发行是未来不错的选择途径之一。同时,中国相关的法规政策正不断调整和适当松绑,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不断地向外拓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化产品相信不久就会成为现实,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由于保险机构已有前期自身的相关业务的积累和资源信息,其参与资产证券化可以有以下的几个途径。保险机构可以考虑基础设施资产的证券化,因为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都有超前性、投入大、周期长、需求弹性小等特点,这些均与保险资金运用的特性相符。基础设施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投入建设,地方政府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而保险机构此时介入,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资产证券化,凭借保险机构本身拥有的担保和增信的较高能力水平,来较大地扩展投资方向和范围,在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方面,用受让收费或收益权的方法来获得优质的存量资产。需要提醒的是,保险机构开展这种业务,必须要防范基础资产转让的政策法律风险,同时认真做好资产项目的评估和调研工作,防患于未然。就我国目前的政策而言,保险机构投资资产证券化的限制较多,因而保险机构可以尝试间接投资领域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保险机构获得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机会,与保险机构相比,銀行本身就存储着更加全面、更加巨量的客户信息,可以较好地解决投融资中的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对称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保险公司可以与商业银行深度合作,例如当银行把贷款进行证券化后,保险机构就取得了对这类资产投资介入的机遇。但当前,我国政策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受托人只限于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并不可以成为受托机构,其投资证券化产品的定制化的具体需求无法实现,这也使得保险机构操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保险机构也可以将目光投向商业物业资产的证券化,不用局限在传统的基础资产上,要扩展投资视野。我国商业物业领域整体供大于求、风险积聚,但完善的出租型商业物业却能够产生既持续又稳定的现金流,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开拓创新。保险机构可依据商业物业的地段、价格和未来现金流来进行选择投资,重视商业物业本身的价值。我国此前在这方面的推广上有些坎坷,因为其投资周期长以及租金收益率较低,且商业物业收费权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有着法律上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但令人鼓舞的是,保险公司也尝试了如小贷、租赁公司的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活动。小贷和租赁资产具有同质化和分散度好的特点,市场和投资者认可的程度也比较高,然而其成长空间却受该类资产的规模和原始权益人的资质问题的影响,这些原因都限制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

3.信托公司。2014年银监会就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同时,近年来监管部门发布利好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大有可为。对于基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公司是中国政策规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唯一法定特殊目的机构,具有着垄断优势,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信托公司有着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格。不过此业务的同质化程度高,信托公司发挥的仅是SPV职能而没有主导权,其收取的费率目前并不算高。而且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基本上已被信托公司瓜分完毕,要想在这方面创新拓展较为困难。信托公司近年来也试图在企业资产证券化方向发展,而中国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以其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发行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信托公司是以信托受益权这种非标资产通过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计划来参与到企业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业务里——在这种模式中,信托公司一般承担的只是通道责任。信托公司参与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按规定在国家认可的各类场所进行挂牌和转让,具有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企业报表等优点。未来信托公司可以试着向资产证券化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多的职能,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新探索。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私募形式涉足“类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在现今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信托公司主要起着SPV的职能作用;但在类资产证券化里,信托公司主导性更强,可以扩展到财务顾问、承销等方面,加强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的合作,还可解决信托公司的流动性、刚兑问题等。自信托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来,信托公司正在努力逐步提升其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地位,并试图增加自身的角色定位,力求从参与到主导。

三、中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尚处于银行本位阶段,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活动并不算多,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仍属新鲜事物,其发展又被次贷危机所中断,目前还在尝试和探索。虽然中国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推动资产证券化朝多方向的路径发展,但现在还存在如下问题:1.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处于初级的试点阶段,其结构仍然相对简单,证券市场也不成熟。2.政策定位和分工不明确,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目前,政府政策支持及其他与证券相关的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部门冲突、进展缓慢,这种资产证券化市场是不健康的。3.缺乏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目前中国证券业的评级操作不规范,信用评估不细、信用评级透明度不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且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事评级工作。4.资产证券化的专业人才不足,甚至极度缺乏。资产证券化是技术强、水平高、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精通资产定价的人才将资产的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我国此种类型的高端复合型精英人才相当匮乏。5.中国资产证券化的二级市场交易缺少活跃的氛围,银行互持的现象比较严重,商业银行受到众多约束而缺乏证券化的积极性。6.法制环境不健全。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在内的众多参与机构,在它们之间进行的结构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必须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相对应的措施来调节。但我国目前推行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条令还有着众多缺陷和不足。

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建议

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多种多样,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更加健康地发展,针对中国现已发生的问题,这里提出如下建议:其一,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需减弱政策导向,使市场化发行占主导;但资产证券化同时也离不开政府背后的强力支持和辅助,这需要中国政府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其二,要扩大资产证券化一级市场的规模、活跃二级市场的交易,营造良好的市场基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中国选择合适的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突破口(例如表外、表内、准表外模式等等)。其三,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的中介机构,制定严格的执业标准,出台健全的评级机制,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和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从当前的宏观环境来看,资产证券化的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急需顶层设计与市场自主创新,例如破产隔离机制的确立、跨監管跨市场合作等等。其四,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可适当扩容,并开展大胆的创新工作。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目前以高信用等级产品为主,可以继续更大范围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同时,应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更加多元化,不断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设计,丰富其投资主体,扩大发起机构的类型;优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使其在定价、风险等方面更能为广大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所接受,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其五,中国应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在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同时要注意风险防范控制。例如,防止资产证券化的链条过长、避免同一基础资产的重复衍生、加强对投资者的安全意识教育等等。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赋予了传统金融资产进一步扩大的流动性,有助于解决银行存短贷长的矛盾、促进机构经营效率的提高、盘活不良资产、分散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优化国企的资本结构,起到从多角度、多方面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金融制度由银行本位向市场本位的转变,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巨大。当然,资产证券化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让资产更具流动性,也会让金融机构不顾风险地转移不良资产,从而扩大系统性风险。资产证券化的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是否适合中国的发展,进而选择、试点、改进、扩大,国家也应大胆适度地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孔建会.信贷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19-27.

[2]刘元根.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5):73-74.

[3]安烨.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资产选择及制度障碍[J].财经问题研究,2001,(4):30-32.

[4]宋奕青.注册制:发展空间需想象力[J].中国经济信息,2015,(8):50-51.

[5]袁白华.银行介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和路径[EB/OL].城商行研究,2016-05-30.

[6]张立,郭杰群.对保险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实践路径的思考[J].资本市场,2015,(12):78-81.

[7]王梦然.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分析[EB/OL].用益信托网,2015-12-21.

作者简介:叶紫怡(1995—),女,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作者:叶紫怡

资产证券化发展论文 篇3: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

摘 要: 2012年,《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的出台使中国资产证券化重启。由于我国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我国金融创新,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介绍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历程,并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信贷资产

资产证券化,分为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或资产组合以证券资产价值形态运营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现金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证券资产的证券化。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缺乏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的资产构建产池,使其预期将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出售给特殊目标机构(SPV)进行风险隔离,再以资产池未来现金流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同时通过给予信用增强。狭义资产证券化一般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证券化(MBS)和除此之外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本文讨论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历程及发展现状

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资产证券化之路则启动于上世界90年代,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试点阶段。

1992—2005年,初步探索阶段。此时我国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条件并不健全,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设立离岸SPV,利用海外成熟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国内最早的资产证券化雏形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三亚地产投资券。1996年的珠海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则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成立SPV,离岸发行2亿美元产品,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我国企业首次试水海外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方式。之后还有1997年的恒源电厂(3.5亿美元),中国远洋(8亿美元)和2000年的中集集團(8 000万美元)资产证券化项目,均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采用海外发行的方式。此期间内国内资产证券化项目主要有2003年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5.88亿元)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32.5亿元)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而同年的工商银行宁波分行(26亿元)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则是商业银行首次参与资产证券化。

2005年至今,试点及发展阶段。2005年有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公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我国资产证券化建立了指引。2005年8月中国联通CDMA 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93.6亿元)成为试点办法后首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同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为试点单位分别以企业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05开元(41.78亿元)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05建元(29.27亿元)产品。2007年伴随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监管部门暂停资产证券化的审批。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启动,同时规定首批资产证券化规模为500亿元。

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即由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非金融企业的资产支持票据。根据WIND统计,2005年试点办法公布至2008年末暂停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为931亿元(含已到期),其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收费权,收益权等)规模约263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规模668亿元。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末,证券资产化产品发行规模为273.71亿元,其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192.62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6.09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55亿元。从资产池结构看,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贷款占绝大多数,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低,2008年之前的668亿资产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比例仅为13.6%。

二、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历程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资产证券化最早源于1968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MBS),20世纪80年代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迅速,美国三家政府信用机构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为其提供担保,由于其信用等级等同于美国国债,获得投资者认可。之后基于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其他类型的资产支持证券(ABS)相继出现。90年代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一步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DS),担保债务凭证(CDO)等二次证券化的衍生品开始出现,而其过度的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至2011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中MBS与ABS产品大约占市场容量的28%,较危机前2007年34%的水平明显下降。

日本与韩国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基本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而在此之前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市场谨慎考虑,发展均较为缓慢。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两国均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法以解决不良贷款攀升的问题。1998年始日本公布《特殊目的公司法》、《抵押证券法》、《债权让渡特例法》等一系列法律,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韩国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公布了资产证券化基本法律《资产证券化法案》和《住房抵押债权证券化公司法》,规范和促进了国内资产证券化发展。

借鉴国外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国未来资产证券化潜在需求较大,主要是来源于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中国目前处于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健全,需要借鉴日韩经验推出证券资本化的基本法以促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而美国的二次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目前情况既无必要,更无可能。

三、国内资产证券化与国外差异

由于我国尚处于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基本借鉴美国的表外运作模式,但与美国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不足。

1.中国资产化基础资产池产品单一。从资产池结构看,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贷款占绝大多数,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低,2008年之前的668亿资产证券化产品中企业贷款约占66%,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比例仅为11%。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后发行的192.62亿中,优质企业贷款为84%,其余为汽车贷款。而美国资产池品种丰富,而且80%以上是住房贷款。而且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试点银行所选取资产质量都属于优质资产(只有2008浙元产品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以今年发行的“12开元”产品为例,92.68亿元的贷款均属于正常类贷款,这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剥离不良资产的初衷相背离,这将会导致信贷资产证券化长期运作难以为继。

2.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信用溢价难以体现。虽然《通知》将之前的单评级机构规定为双评级机构,而在实际操作中发行主体会采用三评级机构,但其公信力无法与国外机构相比。在信用增强手段上,主要是目前规定由于外部增信不允许采用国家信用,企业较多采用内部增信,例如内部分层、储备账户等,但是这样导致产品的信用溢价难以体现。即使是精选的优质信贷资产产品发行利率要高于发行人整体的金融债发行利率,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可以高于发行主体评级的特色难以体现。以12开元产品为例,其贷款均为正常类,A-1档发行利率为4.1%,A-2档为4.4%,而同期国开行金融债发行利率在3.8%—4%。

3.流动性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较多在银行間市场发行,主要投资者是银行,存在互持现象,这样并不能将风险转移出银行体系,这种现象自2005年以来至今并无改观。以12开元为例,其87%的买家是银行,其余13%为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虽然保监会原则同意保险机构可以参与,但细则没有出台,导致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单一。

4.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未实现风险隔离。目前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并不具备风险隔离的特征,其类似于应收账款质押的信用债。12开元产品存在强制赎回条款,因此没有实现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真实出售”,即实现将风险完全转移至表外。

5.法律环境仍需健全。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在信息披露、风险隔离规定、税收政策、信用评级、增信体系、合格投资者方面仍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展望及政策建议

从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走向标准化和常态化仍需较长时间。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和存在,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扩大资产池种类,提升基础资产风险水平。市场估计此次500亿额度中将会有少量额度分配给城商行,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参与银行的数量。虽然在逆经济周期中,监管层可能会放松对银行资本监管的标准,但是其资产不良率依然存在上升的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而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可以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增加其信贷扩张能力。另外资产池种类也应由低风险资产向高风险资产推进,将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地方平台融资贷款等纳入资产池,以实现真正的风险资产剥离。同时在企业资产证券化方面应当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2.丰富投资者结构,提升流动性。尽快出台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细则,并可借助交易所平台适时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实现风险分散,并提升市场流动性,也可降低产品发行流动性溢价,节约发行成本。

3.完善法律环境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法律。从日本和韩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看,其法律制度额完善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推进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尽快推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和与之配套的法规细则,以提高信披质量,提升评级的公信力,完善税收政策,规范运作流程,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旭.日韩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亚太经济,2010,(4):72-76.

[3] 胡滨,任炳翼.韩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研究[J].财贸经济,2005,(1):87-92.

[4] 苏雪.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会科学版,2009,(3):35-38.

[5] 史晨昱.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金融论坛,2009,(4):5-9.

[责任编辑 李 可]

作者:刘元根

上一篇:我国供应链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学前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