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选择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浙江省,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家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中小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很迫切、很强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产证券化选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产证券化选择论文 篇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资产选择

根源于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期限错配等原因,在资本市场上产生、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国从2005年起开始逐步发展。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常规化的方式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随后加快了推动步伐。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和经济效益、批量处置和经营资产、丰富市场投资品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不论对商业银行、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非常有益。

特别地,对于商业银行,随着净息差在银行的业务发展中贡献度逐渐降低,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低资本要求的不断强化条件下,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减少对传统净息差的依赖度,促进银行机构从传统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变。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规模较小、资产种类单一,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效用还不很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丰富、法制环境不够完善、一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够、再证券化产品风险高等,也因银行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范围狭窄而影响证券化发展。本文针对银行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展开分析,进一步说明应如何能够扩大资产范围,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稳健发展。

银行业信贷资产分布情况

全球情况

截至2012年年底,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60.4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为223.7%,且该比重从2002年到2012年连续十年保持均值为正的增长。详见图1。

纵观全球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最为发达的国家当属美国,其信贷资产中非证券化贷款及租赁款占比为73%。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在美国银行信贷资产中,不动产抵押贷款占比47%。美国证券化资产在整体信贷资产中的比重较大,占比约为27%;且不动产抵押贷款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富饶的资产提供源。

国内情况

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51万亿元,其中贷款规模77万亿元,占比超过50%;信贷资产是GDP规模的1.4倍,是广义货币总量的73%。信贷资产总量相当巨大。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十六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合计约47万亿元,其中信用及保证类贷款总额21万亿元,占比46%,抵质押类贷款余额26亿元,占比54%。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16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如图4所示,2007~2013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及增长率情况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分布主要集中在抵质押类贷款。截至2013年12月中国16家上市银行按担保方式分类的贷款余额如图6所示。

证券化基础资产分布情况

国外情况

截至2013年年末,美国证券化市场存量达到10万亿美元,占同期债券总存量比例超过25%。2000年至2013年,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量平均为每年2.96万亿美元。最近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与GDP的比值连续超过50%。

从2003年至2013年近十年全美债券市场发行情况的数据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抵押贷款证券化(英文简称MBS)发行量最大;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MBS当年发行量显著降低,2013年再次超过国债。近十年美国债券市场发行情况如表1所示。

从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种类来看,主要是抵押贷款证券化和其他类资产证券化(英文简称ABS),MBS在整个证券化市场占比为80%,而ABS主要以汽车和信用卡贷款证券化为主,其中,不动产抵押相关贷款证券化占比约为85%。除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外,其余證券化产品,则以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全球担保债务凭证(英文简称CDO)和非机构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英文简称CMBS)为主,详见表2。美国形成该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美国政府大力扶持MBS业务发展,从基本政策的支持、疏导,到成立“房贷美”、“房利美”(简称“两房”)两大专业协会进行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打包、发售等业务支撑,再到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的收购“两房”以稳定信贷市场波澜等举措,都反映了政府对于证券化业务市场格局的重要影响。另外,从美国信贷资产历史利率进行分析,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表3)明显高于工商类贷款利率,美国工商贷款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加上一定的息差。同时,与汽车贷款相比,利率上的差距并非很大。从操作难度上看,个人住房贷款不涉及像信用卡贷款类的动态资产池,从而为证券化渠道再融资奠定了基础。

欧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2013年资产化产品存量为1.5万亿欧元。2000年至2013年,年均发行量为3162亿欧元。由表3可以看出,2013年欧洲发行量最大的为ABS产品,其次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英文简称RMBS)。另外,欧洲证券化市场一大特色为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规模占比超过10%。

国内情况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从存量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年末,规模大约为320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仅为0.02%,占同期债券总存量的比重仅为0.10%。从发行情况来看,截至2014年3月底,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项目,共计1501亿元,主要发行方为银行机构,发行产品共计1332亿元,占比接近90%。另外,我国信贷资产主要是以信用和保证类贷款为主,抵押类贷款作为基础资产仅有两笔,金额近72亿元,占比不到5%,与我国庞大的抵押贷款规模还不相适应。详见表4和表5。

形成证券化资产分布现状的原因

从2005年至今,我国资产证券化工作经历了三轮试点,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也开始出现基础资产选择难度不断提高等状况,主要原因如下。

抵押类贷款变更登记繁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由于涉及每笔贷款抵押登记变更,操作难度较大,虽然目前可以通过批量化的形式进行变更登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上万笔业务、不同区域政策执行要求的差异,操作难度很大,且增加了发行成本。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主流,主要在于美国抵押权的转让登记是通过建立先进的抵押贷款电子登记系统(英文简称MERS)来完善的,抵押电子记录系统是一种“账簿记录”的清洁中心,追踪抵押贷款及其附随权利的转移情况,这就使得资产证券化的抵押权查询、变更登记变得极为简单。

住房抵押类贷款利率水平较低。从2007年以来,住房抵押贷款快速发展,但其利率一直处于低位,集中在基准利率7折到1.1倍左右。相对于其他贷种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而在美国,同期限住房贷款与工商贷款相比,利率一直较高。

小微企业贷款证券化处理难度相对较高。小微贷款主要有抵押、保证、信用等形式,但抵押占比较高,而保证和信用占比相对较低,且笔数较多、操作难度较大,这也使得开展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近年来国内小微贷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之银监会下发的“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指标,使得各家银行对小微贷款的额度打开绿灯,额度充足,开展证券化的积极性变得相对较低。

规模效应影响资产选择的种类。随着参与资产证券化的机构数量的增加,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成本有所下降,但依然偏高。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聘请合格受托机构、专业主承销商、评级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这就使得业务的费率受规模影响十分明显,只有入池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才具有优势,才能有效摊薄费用,降低业务实际成本,减少发起人亏损的风险。然而,要选择一定规模要求的基础资产亦是问题,选择难度相对较大。

不同银行业监管政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诉求不同。国外的主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融资后优化投资方向和资金运用效率。然而,在国内整体信贷规模的限制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动机,更多是腾挪信贷额度,继续加强信贷业务,对“难出表”或“无法出表”的证券化类业务进行规避,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基础资产选择范围。

市场创新不够和借鉴经验不足。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主要集中在公司贷款,且担保方式主要为信用和保证方式,不涉及抵押变更登记手续、循环支用、最高额担保等问题。这就使得这类贷款发行的数量非常多,占比超过80%,市场上可借鉴的经验较多,处理难度相对较小,因此银行机构比较集中地选择此类资产来实施证券化业务。而其他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创新不够,市场上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

有效基础资产的选择标准

具备一定的规模。信贷资产证券化必然要走向常态化发展之路,一定规模的基础资产是其保障,具有创新的价值,也有推广的必要,更是摊薄发行成本的有效措施。就目前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来看,抵押类贷款占比较高,但证券化比例非常低,2013年年底,我国个人住房贷款9万多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2.5%,未来可供证券化的空间非常大。

形成一定的收益。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腾挪资产,发行产品存在的收益倒挂等情况,会影响银行对资产选择的综合考虑。在选择基础资产方面,收益过低的资产,可能会面临发行市场债券价格过低而发行不力的情况,因此,选择基础资产要兼顾发行收益。

具有较好的历史记录。借款人应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银行对该类信贷资产应具备至少3~5年的历史数据,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历史记录包括良好的贷款历史表现、符合标准的不良贷款率、可统计的历史逾期及违约率、可统计的回收率等,以方便贷款的入池操作、后续评级以及现金流分析等工作。

执行难度较低。执行难度既存在法律可行性层面,也包括实际操作难度方面。比如对可循环抵押贷款和最高额抵押贷款,其面临抵押权无法在法律层面进行清晰分割,或分割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因此执行难度较高。再比如消费类贷款,由于其笔数多,在尽职调查、执行商定程序等过程中,为发起人的相关资料收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操作难度较大。

选择有效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首先,从政策监管的角度看,要在控制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进一步丰富入池资产的类别,尤其要加快抵押类贷款证券化业务的进程。同时,要鼓励创新,建立顶层配套法制建设,严格控制资产池质量,研究最高额项下贷款、循环贷款、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创新,促进小微贷款、信用卡、不动产贷款的证券化。

其次,从业务发起人挑选信贷资产的角度看,要坚持战略发展方向,优化贷款投向分布。发起人应结合业务规模需求和政策导向双重因素,将腾挪的新的贷款规模更多投放到消费、新兴技术、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同时,要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拓宽基础资产范围、挖掘占比较高的基础资产潜力,做好与基础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以不同资产支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最后,从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化的角度看,要做好配合创新,加强不同資产支持证券的研究。提升评级的差异性,不断优化评级模型;加强法理和法例的研究。还应当积极优化流程,提高资产支持证券开展的效率。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中介服务的机构较多,必须提高处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不同期限资产支持证券化。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同业部)

作者:周琼 彭琨 董琪

资产证券化选择论文 篇2:

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条件和突破口选择

摘要:在浙江省,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家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中小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很迫切、很强烈。与此同时,很多市县级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国家的严厉控制,且不能发行市政债,而在一定时期内,各市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基本稳定,这样一来,各市县级地方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也很迫切、很强烈。笔者认为,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应该选在中小企业和市县级地方政府这两个领域。

关键词:信贷资产;资产证券化;现实条件;突破口

一、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缺乏流动性但其未来现金流可以预测的资产组成资产池,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通过风险隔离、现金流重组和信用增级等手段,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从而将组合资产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或受益凭证的结构性融资技术和过程。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1968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资产支持证券——抵押贷款债券,开创了资产证券化的先河。资产证券化因为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自产生以来获得了迅猛地发展。目前在美国,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债和企业债,成为美国债券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品种。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乃至资本市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情况单位:亿元

我国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年,并且一开始就遵循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分别发展。一条路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其主要依据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运作模式采用了信托结构,证券化资产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存量贷款,我国目前已经完成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有4个(具体情况参见表1);另一条路径是中国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其主要依据为《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运作模式采用了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化资产主要来源于各类企业的收益权或债权,我国目前已经完成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有9个(具体情况参见表2)。近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正在探索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条路径——非信贷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也采用了信托结构,证券化资产主要来源于各类企业利益、应收账款、道路收费和公共设施的使用费等等,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非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有1个,即重庆市政资产支持证券。该项目的发起人是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

二、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条件

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浙江省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潜力巨大

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规模高达2.90万亿元,贷款规模高达2.49万亿元。虽然浙江省的企业上市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相对于如此巨大的间接融资规模,浙江省的直接融资规模仍然显得十分弱小,仅占各种融资总规模的5%左右。此外,浙江省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的民间资金规模估计在1万亿元左右。而资产证券化可以为浙江省的各类企业提供一种新的直接融资工具,同时为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提供一种新的投资渠道。因此,可以预见资产证券化在浙江省的发展潜力巨大。

表2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情况单位:亿元

(二)国外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资产证券化经验可以借鉴

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固定收益产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美国的固定收益产品余额已经超过了股票市场余额。而在固定收益产品中,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成为存量最大的产品类别,如美国截至2005年末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已经超过国债余额,也超过了企业债余额。德国自2000年推出证券化贷款计划以来,已经给超过5万个中小企业提供了170多亿欧元的贷款。国外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以为浙江省的资产证券化提供借鉴。

(三)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和探索正在稳步推进

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上获得了突破,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两种模式齐头并进、并驾齐驱,先后完成了2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和9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利于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大力推进。

(四)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涉及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浙江省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三、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试点的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具体采用的是信托模式。另一种是中国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具体采用的是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浙江省可以选择的资产证券化模式有且只有以上这两种。

在浙江省,各家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和盈利状况都很好,其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各大型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良好,贷款需求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其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而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家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中小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很迫切、很强烈。与此同时,很多市县级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国家的严厉控制,且不能发行市政债,而在一定时期内,各市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基本稳定,这样一来,各市县级地方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也很迫切、很强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浙江省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应该选在中小企业和市县级地方政府这两个领域。就具体模式而言,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也可以采用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但短期内采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更强一些。市县级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

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可以借鉴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和我国已经进行过的2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因此其可行性很高。但在我国仍然很有推广的意义,其特色在于其他已经进行过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都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某些特定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而其他商业银行尚未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领域进行过证券化,因此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很有希望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认可和支持。而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虽然可以发挥浙江省产业集聚的特色和优势,但是国内外没有相关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可以借鉴,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难以较好地满足中国证监会提出的“基础资产应当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认可和支持,但可以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继续探索和推进。至于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可以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市政资产证券化项目,因此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很有希望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认可和支持。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浙江省的资产证券化应该坚持“两个突破口”(中小企业和市县级地方政府)和“两种模式”(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同时推进。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如图1:

笔者提出的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试点如图2:

如图1所示,在该试点中,浙江省内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将中小企业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其中,资产支持证券采用划分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内部信用增级与商业银行或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担保方式的外部信用增级,并且由浙江省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认购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评级机构聘请具有评级资质的权威资信评级机构,承销机构负责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任务。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中国银监会审批和监管,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权市场发行和交易,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和监管。

如图2所示,在该试点中,证券公司面向境内机构投资者推广资产支持证券,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用所募集的资金按照约定购买市县级地方政府能够产生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特定资产(即基础资产),并将该资产的收益分配给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其中,资产支持证券采用划分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内部信用增级与商业银行或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担保方式的外部信用增级,并且由浙江省专项基金认购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评级机构聘请具有评级资质的权威资信评级机构,承销机构负责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任务。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由中国证监会审批和监管,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支持证券在证券交易所发行和交易由中国证监会审批和监管。

在浙江省,资产证券化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时候,就很需要政府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扶持和促进其发展。国际经验也表明,在资产证券化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各国政府也是这样做的。因此,浙江省政府应该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推动作用。浙江省可以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通过浙江省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或设立浙江省专项基金来认购风险最高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因此承担最大的亏损风险,并对资产证券化起到信用增级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艳峰)

作者:胡宗伟

资产证券化选择论文 篇3:

浅谈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选择

【摘要】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政策继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西班牙现金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德国合成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了在稳步推进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选择的恰当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

【关键词】小微企业 资产证券化 模式选择

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將那些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持续可预期收入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以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进而获取融资的过程。

银监会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充分发挥信贷资产流转、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将盘活的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依然处于呼吁阶段,并没有付诸实践。就国外的情况来看,由于企业划分的差别,虽未有绝对意义上相同的概念,但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却有很多成功案例。国外经验显示,小微企业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有助于实现银企的双赢。

一、现金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以西班牙为例

西班牙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并为该国经济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依然面临巨大缺口。为了缓解该状况,2004年,在西班牙财政部的组织下,Banco Pouplar(西班牙人民银行)发起创立了名为FTPYME的证券化系统。发起人和服务商皆由Banco Pouplar担任,Kingdom of Spain(西班牙国家政府)负责为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信用增级服务。Kingdom of Spain为引导该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成功实施,成立了INTERMONEY信托机构,其职能是管理运营的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此外INTERMONEY还负责设立发行机构等相关工作。在西班牙的现金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中,采用的是信托方式来实现真实出售的目的,这与我国当前证券化试点模式十分相似。

该现金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是基础资产的收集。西班牙政府设立的信托机构可以从多个发起人处收集基础资产,进而组建资产池并设立特殊目的机构进行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二、合成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德国为例

德国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拥有一定历史。其德国中小企业银行于2000年联合国内各类银行启动了名为Promise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平台。德国的中小企业拥有专门的银行即德国复兴开发银行(KFW),它是一家政策性银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是其主要职能。

在该模式中,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只负责搭建渠道、管理项目,并对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处于辅助地位。具体过程是:发起人和KFW签订信用风险掉期交易合同并支付风险溢价费用;信用风险将会被KFW分割成不同的等级,发行人将会持有的首笔损失部分,大概约为3%,此外80%—90%的优先级部分会由经济发展组织银行持有,而作为中间层次的权益部分则是通过特别设立机构向投资者发行不同等级的信用联系票据。一旦发生违约,信用风险将会通过信用掉期交易和信用联系票据转移给市场,最后由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支付风险成本,从而实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定价。

该合成模式,非常适合资金十分充足的发起人。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该平台得到有效的管理;此外,由于信贷资产仍保留在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诸如流动资金、存贷期限不匹配等问题就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之前我国对于对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仍未付诸实践,而这种合成型的模式是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设计的,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借鉴该模式尝试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对比当前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具体进行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时,要注意各参与主体的整合和分解,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以此实现相互制约和功能分离,并最终实现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整个模式的操作效率。

究竟现金型模式和合成型模式哪一种更适合中国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比两种资产证券化模式,笔者发现首先由于现金型模式中存在真实出售的过程,会将除了自持的次级证券资产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将比合成型模式节约了更多法定资本金;其次,现金型模式下发起人出售证券所获得的资金可以进行再投资,这将提高银行的资本回报率,相比这下合成型模式并不具备这种投资途径;然后,对于发起人中基础资产较小的对象,由于现金型模式发行的证券金额几乎等于资产价值,这显著高于合成型模式,将更有利于证券的发行符合中国的上市交易规定,进行上市交易。最后根据经验,合成型模式的实现是现金模式不断成熟和发展的结果,它的实施需要成熟的金融服务经验和完善的证券化市场,而当前我国证券化起步晚且尚在探索阶段,不具备相应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技术、市场和外部环境成熟之前,现金型模式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参考文献

[1]胡艳,胡丽琴.资产证券化反思:宏观与微观视角[J].新金融,2012(04).

[2]孙捷嘉.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运用[J].企业研究,2010(08).

(编辑:刘影)

作者:何旻

上一篇: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