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

2022-09-12

1引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自于作坊教学模式, 即在工作岗位上传授知识和工艺, 如此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 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了技术。 这与当前教育提倡的“理论结合实践”相吻合, 对于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艺术类院校而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更为重视, 符合素质教育理念, 值得思考借鉴。

2建立工作室, 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工作室具有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作用, 可以根据实际岗位要求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使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积累经验。 所以, 建立实训工作室尤为重要。 为保证教学质量, 其硬件条件首先要满足教学要求, 包括场地规划、内部格局、区域划分等。 一般来说, 艺术类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服装、书画、陶艺、摄影等专业, 都应建立起专用工作室。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当前备受关注, 不妨与当地企业协作, 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逐步在校外建立起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所用设备器材可由企业提供, 或社会捐赠获得。 软件设施也不容忽视, 随着科技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为节省成本, 提高已有资源利用率, 常会出现一室多用的情况。 这就要求加强信息化管理, 确保软件设施能够满足硬件条件。 比如建立摄录系统, 能够实现课堂的全程高清拍摄, 作为教学资源分享。 工作室的人数要有严格控制, 在35—40 人左右, 以保证教学效率。 除了实训和操作用, 工作室还应担负起科研的作用, 因此还应专门建立起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室。

3以学生为本,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实训工作室建设完成后, 还应制定健全可行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由于院校学生人数众多, 而人才培养又涉及诸多方面, 首先需要有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 既要形成竞争, 又要相互制衡, 适宜采取学校、院系、工作室三级管理模式, 明确划分各自职责, 做好岗位工作。 建立工作室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需实行开放制, 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混乱, 还应采用企业管理方式, 完善进驻准入制度, 融合企业管理理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都能有实训机会。 工作室内的各类设备器材不仅是一大笔经济消耗, 还关系到实训效果, 必须有专人保管, 制定严谨简洁的使用流程。 现代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学生的借出、使用、运转、归还都有详细记录, 以此规范学生的使用行为, 维护器材设备的完整, 避免丢失。 在具体管理上, 实行自主管理, 学校起领导作用, 院系负责专业方向的研究和规划, 由教学团队负责具体落实。 同时还要完善经济管理运作机制, 做好商业项目, 支持工作室能够正常运作。

4优化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有了管理制度, 便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整合所有资源, 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要突出成立工作室的特点和目的, 即以岗位职业能力为要求, 以企业商业化项目为载体, 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进行课程设置。 以建筑动漫设计专业为例, 实际岗位对设计师有着极高要求, 既要有熟练的计算机能力, 还要对建筑行业有深入了解。 所以, 课程中必须包括建筑构造、建筑虚拟设计、室内装潢、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知识。 具体课程安排上, 增加实训课比重,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PS、CAD等软件, 每学期至少有2-3 周的独立实训期。 毕业设计阶段则主要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要进入工作室, 完全按照企业岗位流程进行实训, 完成商业化项目。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有所创新, 比如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定位, 其间应多多沟通, 拉近彼此距离, 互相了解, 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同时, 教学内容要和市场、职位接近, 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项目合作法等。

5改革考评方式,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 而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 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练操作计算机, 具有极强的操作能力和足够的经验。 此外,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要不断提高。 因此, 需对教师展开专业培训, 巩固其理论知识, 每年至少有一个月参加企业实践, 体验工作岗位, 积累实践经验。 平时还应多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当前动态, 了解行业最新消息, 才能对教材内容和重点加以调整。 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和比赛, 与其他教师交流, 分享心得, 学习经验。 此外, 改革考评方式, 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项目结合紧密的课程, 将学生实战操作效果纳入课程学习效果考核和评价, 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以小组形式完成的项目还要经过答辩、 展示项目成果。

6结语

随着招生门槛降低, 艺术类高职院校生源不断增多, 但真正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只占少数, 很多人都存在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则重视课程与工作岗位相联系, 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现如今, 社会企业对应聘者的技能运用能力和经验颇为重视, 而高职院校艺术类设计专业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所以陈旧的教学观念应有所改变。本文主要从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几方面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作室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 高立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20 (2) :250.

[2] 徐玉娟.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24 (20) :109-110.

[3] 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 2009, 22 (4) :160-161.

上一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绿色意蕴分析下一篇:微信小程序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