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构建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旅游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选用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将音乐艺术教育融入到旅游职业的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这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管理构建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构建音乐艺术论文 篇1:

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保障机制及其完善

摘要: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开展离不开若干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级政府应担负起组织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责任,各级群众文化馆应予以积极配合;在演出队伍方面,应做到专业院团和群众艺术团体相结合;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资金来源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并在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的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音乐艺术惠民 保障机制 对策建议

音乐艺术惠民工程是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的主要体现,是各地政府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提升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要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建设惠及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对锦州和沈阳两地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主要实施者——群众文化馆进行调研、比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艺术惠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组织保障

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开展是政府行为,因此政府主导是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另外,群众文化馆作为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主要的实施者,其责任亦不可小视,配合政府,承办各级大型示范性文艺活动、品牌赛事,是群众艺术馆的重要职责之一。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惠民的意义均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开展了许多惠民活动。例如,沈阳市文广局主办下开展的“双百万”工程(即2011年内将有100万市民接受到免费的艺术培训,100万市民欣赏到专业的艺术演出);锦州市举办的历届京剧票友节以及“群星大课堂”活动。上述活动的开展无疑体现了政府在文化惠民方面的积极态度。除了上述大型、专项惠民工程以外,沈阳和锦州两地的群众艺术馆均将日常开展艺术惠民作为其工作任务。例如,按照辽宁省文化厅发布的文件,锦州市群众文化馆公益服务项目主要有:(1)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及军营进行文化辅导,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2)将馆内部分排练场及辅导教室向优秀民间团队免费开放,并组织相互展演、交流;(3)深入做好民间文艺团队管理及建设工作,培育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充分利用我市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并设法将其变成知名品牌,既繁荣群众文化,又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4)“群星大课堂”推向城乡,丰富城乡文化生活,促进公益性文化普及辅导工作;(5)组织文艺团队到乡村演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6)举办锦州地区各类艺术大赛,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并以此为平台,繁荣、活跃群众文化生活;(7)开展对农村基层艺术辅导,满足农民群众对艺术的渴求。上述服务项目的确定,均是开展艺术惠民活动的重要举措。各地均开展了对群众艺术馆的评估工作,明确设立若干指标,切实保障群众艺术馆的服务质量。

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开展在组织保障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积极性不高、群众艺术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不够等方面。上述问题需要从思想认识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从思想认识方面,各级政府一般都对艺术惠民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认识高度不同,因而在实践中开展的具体工作亦不相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体,一切社会成果都属于人民,在政治上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在经济上人民享有生活保障权利,与此同时,人民在文化艺术上自然也有享用文化艺术的权利。我们的文化方针始终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在文艺上则明确执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所以认真贯彻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方针和方向,必然要使文化艺术成为人民的,使之为民所享、为民所用。而让广大民众直接参加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并且能不断地提高参与活动的主体条件,这意味着工程的设计和组织者是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着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心理素质,自然也是从一个有效的途径上造就着民族的精神素质。为了加强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开展组织保障,可以考虑制定出台政策文件,明确相关部门在组织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相关任务目标列入科学发展指标考核测评体系,以使政策保障有效加强。从而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将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作为一种常抓不懈的工作,使得音乐艺术惠民工程成为一种惯行。

二、人员保障

人员保障是指参加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人员组成和来源。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具体的演出团体和演员。在实施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要注重两支队伍结合。无论是艺术培训工程,还是艺术共享工程,都做到专业院团和群众艺术团体相结合。

按照《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实施意见》,“双百万”工程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艺术院校为培训平台,以艺术院团为演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运作方式,通过广泛组织面向大众的专业艺术培训和覆盖城乡的艺术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艺术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百万市民共享培训、百万市民共享高雅艺术成果的目标。由此可见专业院团在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在专业院团改制的大背景下,强调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作为企业的营利性,如何调动专业院团的积极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业余团体也是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对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首创精神予以支持和鼓励。扶持和发展民办文化,是政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倡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从而更广泛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逐步实现文化的“社会化”,这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

目前,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人员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人员是否充足,而是在于激励机制不够上。激励机制的欠缺主要体现为演员和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构建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中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在政府对音乐艺术惠民工程认识深化的基础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从事艺术工作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沈阳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民工程。因此,艺术院校和国有的文化单位参与,民营的文化企业也参与,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实现了两种体制相互融合,共同推进。第二,组织表彰评奖。例如,广东省惠州市市委、市政府每年拨出100万元,用于支持市作协等10个文化团体的艺术产品创作、艺术产品创作奖励。继续发掘并培养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开展民间艺术大师的评选活动,激励挖掘民间艺术文化精髓。酝酿筹备建立惠州“文化艺术精品”奖励基金,争取政府投入和动员社会、企业赞助,加大对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文化艺术精品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扶持人才,多出精品,推动惠州的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改革和完善文艺创作的工作机制,实行“以奖代补”、“以作品带人”的工作模式,同时多方面、多渠道地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展示艺术成果的各种平台,宣传作品和扩大影响,调动创作人员积极性,激励多出作品,不断建立壮大创造精品的人才团队。

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沈阳和锦州两地均组织了形式各样的音乐艺术惠民活动,如组织专场演出、比赛,开展免费培训、辅导等。

调查显示,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自主选择和意见反馈两种。在音乐艺术惠民方面,凭借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选取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和活动内容。还要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不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使人们都能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目前,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内容选择主要采取上述方式。关于音乐艺术惠民工程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本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选择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为保障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内容选择符合民众的需求,需要建立一套意见反馈机制,保持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时刻掌握民众的需求,通过意见反馈的方式确定节目内容。

另外,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民众亲身参与到音乐艺术惠民活动中来,不但作为受众,同时能够成为演出者、参与者。由此,可以在民众的参与过程中使民众作为惠民工程活动内容选择的主体。这样可以直接反映民众需要,使得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内容真正贴近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三、资金保障

资金紧张是音乐艺术惠民工程面临的重大难题,仅靠政府拨款难以长久维系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有效开展,而以奖代补政策在本质上属于激励机制的问题,仍然无法形成充足的资金支持。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和锦州两地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同时主要使用传统以奖代补的方法对音乐艺术惠民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这种方式不足以解决问题。调查中,沈阳和锦州两地群众艺术馆的负责人均认为如果资金投入更加充分,那么音乐艺术惠民活动的开展会更加顺畅和丰富。因此,在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资金来源方面,虽然强调政府的职责,但也应在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的方面进行探索。关于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资金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关于政府拨款,建议各级政府在文化投入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财政投入基数过小、政策不配套、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音乐艺术惠民工程作为政府实施文化建设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理应在资金支持方面负起责任。建议加大投入的同时,建立专项基金,从而切实保障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扎实稳步开展。例如,上海市从2011年起设立公益性演出专项扶持资金,以鼓励剧场、剧团和演出经纪机构合力打造公益性演出定点剧场,开展营业性演出低价票试点。同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考虑更多地向农村和社区倾斜,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逐步走向均衡,解决文化设施落后、文化场地匮乏、文化产品供应紧张的状况,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第二,各级政府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的同时,应当通过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艺术惠民工程。广泛获取社会资金赞助是解决音乐艺术惠民工程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除了从事经营活动外,还担负着社会责任。对企业宣传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重大意义,以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开展树立企业形象,也是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例如,锦州市的“道光廿五京剧票友节”,就是企业赞助开展艺术惠民活动的典范之一。目前,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丰富了锦州民众的文化生活,宣传了锦州的企业也树立了锦州的形象。

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上述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只有对在上述各个环节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真正有效的开展。因此,各级政府应当负起组织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责任,各级群众文化馆应予以积极配合;在演出队伍方面,应做到专业院团和群众艺术团体相结合;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资金来源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并在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的方面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http://www.lnwh.gov.cn/print/17588.html,2011年9月1日最后访问。

【2】王向峰:《文化艺术理当惠民》,载《沈阳日报》2010年12月15日第B11版。

【3】毕玉才等:《“双百万”开辟文化共享新途径——关于沈阳市艺术惠民工程的调查报告》,载《光明日报》2011年2月15日第015版。

【4】《立足构建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文化惠民之州》,http://www.gdwht.gov.cn/shownews.php?BAS_ID=22330,2011年12月9日最后访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推进音乐艺术惠民提升百姓音乐素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谭秀丽,女,1960年生,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专长为音乐教育。

作者:谭秀丽

管理构建音乐艺术论文 篇2:

浅谈旅游职业教育中音乐艺术教育的建设

[摘要]旅游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选用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将音乐艺术教育融入到旅游职业的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这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硬件设施

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始终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强旅游之技能,创高职之特色”,成为旅游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构建全方位的完整体系

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旅游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技能养成的重要途径。应高度重视音乐艺术教育,逐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政策制度。应创造优越的音乐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和环境。在政策上做到“三个到位”:资金到位、人员编制到位、办公和活动场所到位;在效果上达到“三位一体化”:教学改革与音乐艺术教育建设一体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体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形成全方位完整的运行体系,确保音乐艺术教育的整体建设。

二、纳入教学计划,多途径开展职业性音乐艺术教育

(一)构建为旅游专业服务的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旅游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养成教育,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指导。应将音乐艺术教育纳入整体素质教育计划中,以必修课、选修课、技能大赛、课外活动等途径,广泛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应开设曲艺、民歌、器乐、音乐欣赏、舞台表演训练、旅游美学、影视音乐鉴赏等各类音乐艺术修养课程及相关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的特点,将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与旅游专业紧密结合,成为服务于旅游专业的综合应用性课程。

(二)鼓励自编自创,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旅游职业院校应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计划出版多种音乐艺术教育系列教材图书,鼓励自编自创,加强与旅游局、旅游培训中心及各大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音乐艺术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三)重视课堂教学,抓好音乐艺术教育工作。

课堂教学是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到教师的备课、上课;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到学生的课外训练、考试等环节,都应做明确细致的规定。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一丝不苟抓课堂教学,保证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定期举办各级音乐艺术比赛和活动,延伸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

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还应将课外技能活动纳入教学常规工作中。应当有计划、有总结、认真训练、认真考核,为学生搭建起音乐艺术才能展示的平台。应定期举办各级艺术比赛和技能展示活动,延伸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

(五)加强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实践能力

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课外技能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外,还应当依靠学生社团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到经常化、多样化、普及化,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举办有创新、有特色、有主题、有内涵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重视音乐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素质高,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教师

旅游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音乐艺术课程师资队伍的发展建设工作,注重教师在音乐理论、教学技能、专业技法、社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素质高、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教师。应制订音乐艺术课程特色成果认定标准,将艺术成果纳入教学科研成果,并将艺术成果作为教师专业业绩的重要标准。成立音乐艺术教研室,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音乐艺术课程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比例等均应当恰当、合理,能够满足音乐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升级,保障音乐艺术教育教学高效开展

艺术教育经费及设备是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任务的物质保障。旅游职业院校应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器材的配备,保证音乐艺术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应按照艺术教育工作的配齐标准,对音乐艺术教育专用教室、公共教室、器材、各种教具等教学设施配足配齐,达到有关文件规定的要求,确保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应当积极发展、建设音乐艺术教育,使其能够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辛茹

管理构建音乐艺术论文 篇3:

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 要:高等音乐艺术类院校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对于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推动探索实践。文章主要就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胡志平(1963~),男,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民乐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刘天华研究会副会长(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1-08-28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1]。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对于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推动探索实践。本文主要就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中国高等音乐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历史不足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发展速度迅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音乐工作者等,为中西优秀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建设速度更是一日千里,规模迅即扩大,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开始广泛引起关注,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质量观念开始探讨,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实施质量工程,力求通过评估和质量工程促进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客观地讲,“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历史性跨越。过去被喻为象牙塔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在历史的进程中抓住了机遇,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说得直白一点,扩招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扩招弥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扩招普遍促进了高等艺术院校硬件建设水平;扩招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由传统单一模式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向“多样化、特色化、适应性”新型整体质量观的转变。同时,办学规模扩大后,由于高等艺术院校不能很快在短期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突出问题。比如: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尤其是单一模式精英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当今社会多样化就业方式不适应的矛盾;长期以来高等音乐院校分工过细、过早,教师、学生重视技术训练,忽视弦外的功夫、知识结构,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宽口径、厚基础、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多样化人才需要之间的矛盾等。

据我的调研和观察,“十五”、“十一五”期间,高等音乐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所努力探索实践的,一是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方向,比如艺术管理、通俗音乐表演、通俗音乐创编以及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背景的艺术类专业或专业方向。但是新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都还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专业音乐院校均缺乏上述专业方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短期内很难将新兴的专业方向办出质量和特色来。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各音乐院校、尤其是地方音乐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做法不同,但都下了不少功夫,在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上成效显著,但在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效果上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相关联而相对滞后,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还不相适应。三是构建开放性的课程结构,努力加强课程建设。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工作是每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从09年起课程建设被列入学校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四是努力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各专业音乐院校在教育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上,方法、标准不一,但均有一定建树。

总体上讲,中国高等专业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迅猛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要求,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实践,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样化、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按照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首倡者马丁•特罗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6.5%[3]。短短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它国家30年、50年的历程”[4]。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使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办学定位、质量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建设理念的变革,正如有专家所论“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在于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方式和发展道路。”[5]

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目前共有9所,除1所隶属国家教育部外,其它8所隶属地方教委或教育厅①,各地专业音乐学院均面向全国招生。20世纪80年代各专业音乐院校本科年招生规模在20至50人之间,研究生年招生规模在3至10人 之间,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本科年10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21世纪初发展到年200至300人的招生规模。目前,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控制在年300至390人的招生规模外,另6所地方专业音乐院校音乐舞蹈类专业本科年招生规模在700至1500人之间,硕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在50至160人之间,大小不一。而师范类大学的音乐艺术类专业从原音乐系、艺术系的建制发展到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许许多多的综合类大学,甚至是单科类大学也都增设音乐艺术类专业,10年间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发展与普及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速度惊人。其中的意义,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所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其中的意义,在几十年后将会更为人们所认识。”[6]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规模的扩大,直接促进了各专业音乐院校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审视与调整。除3所规模较小的专业音乐学院属精英教育模式外,另外6所音乐学院基本上是将音乐艺术大众化教育与精英人才的培养统筹兼顾。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十五”末学校即根据社会快速发展对专业音乐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广泛调研,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在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办学理念。比如:“办大众化艺术教育、保持精英教育功能”;倡导“多样化、特色化、适应性”相统一的新型整体质量观;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专业方向,加大力度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在课程建设上不断提出新要求,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其《“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努力建设在全国同类音乐院校前沿地位的高水平音乐学院。进一步办好大众化音乐艺术教育,保持好精英教育功能,……”。实际上,精英教育模式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十五”、“十一五”期间,也一直在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增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专业方向,一方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对于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大众化和精英教育之间的关系,大众化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学院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往往会导致人们简单化地把传统的音乐类专业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新型的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增设的专业方向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创作、表演、理论研究等技能或研究类专业方向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音乐教育、管理类方向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一对一传统的专业主科教学方式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新型的、多样化的专业授课方式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宽口径、一专多能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由于师生的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忽视人文素质、人格修养、宽厚的知识结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7]。讲话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对于高等专业音乐学院来讲,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向、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也使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许多教师和管理者对于专业音乐教育大众化与精英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高等专业音乐学院过去被誉为“象牙塔”,是典型的音乐艺术精英教育机构,由于全国9所专业音乐学院均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只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积极探索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着力加强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就一定能够统筹兼顾高素质、多样化、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际上,对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来讲,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都需要构建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共性知识结构,也即开放性课程结构的设计问题。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始终要贯穿一个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对于音乐院校传统的精英教育来讲,历史实践证明,载入史册的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多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对于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则更需要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可能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演奏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但他可以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学习、技能实践训练,成为一个音乐活动家、音乐工商的管理者、社会音乐教育的行家里手、政府机关的公务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样是社会精英人才。如果不能成为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人才,但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学习、技能实践训练,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努力构建使高素质、多样化、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不断涌现的人文环境是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8]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来,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在人类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功能作用。

艺术贵在创新,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在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愈来愈显现,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学院如何在培养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艺术人才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实践,发挥音乐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这既是新时期专业音乐学院的使命,也是专业音乐学院的责任。

当今音乐艺术的创新更多的是传承性的创新,继承性的创新,继承、借鉴基础上的综合性创新,原始创新也一定是在人类科学文化成果基础上的杰出创造。音乐艺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思想、观念、方法创新和技术、手段、载体创新,思想、观念、方法创新属于“道”的层面,技术、手段、载体创新属于“技”的层面,而“道”与“技”的契合方能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精品。我觉得,当前专业音乐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几个方面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一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一切杰出艺术创造的源泉。在中西音乐发展史上,载入史册的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多具有创新性思维、杰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宽厚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艺术功力。仅以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刘天华为例。刘天华(1895-1932)是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他“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的中国音乐发展观,他在珍视、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乐的因素、技法,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躯体内注入新鲜血液和时代精神,通过他成功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实践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按《刘天华年表》记载[10],刘天华的第一首二胡曲《病中吟》创作于1915年春,1918年定稿。他1917年从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琵琶,1915年就创作了《病中吟》初稿,我们知道,刘天华的10首二胡曲中有两首入选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1首是《病中吟》,1首是《空山鸟语》。他的处女作《病中吟》,一开始就蕴含着在继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基础上的创新性思维和“宏阔远大的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的人文情怀”[11]。他是第一位借鉴西洋乐器训练体系为二胡、琵琶编写练习曲,创作二胡、琵琶独奏曲的作曲家、教育家,他的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对于传统乐曲的教学传承,刘天华先生的演奏与教学也都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新的版本和风格特点。尤其是他培养的学生也都各有特点,有继承,有创造,演奏他所传的传统乐曲,结构、板数、声韵、格调都各不相同。

当今中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引起重视,或者说必须要审视和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贯穿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艺术意境的创造不仅需要精湛的“技”,同时还需要高深的修养和敏感的审美心灵。只有使“技”与“道”融合无间,才能使有声、有形、有限的技术、载体体现出无限的美的蕴涵,创造出深远高大的艺术意境[12]。因此,专业音乐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关注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实施路径的设计。专业音乐学院开放性课程结构的设计,必修课(不可或缺的专业主干课程)要少而精,要能满足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限定选修课作为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延伸要宽而深,要能满足学生自主设计专业侧重所需的宽口径知识和技术内容,以及在某一领域深化学习的兴趣;通选课,要提供学生自主设计选择修习的、大而广的多学科课程群;实践、实验环节,要强化实践实验课程建设,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多样化的课内课外实践实验载体,探索实践符合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强调基础技能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作品、内容、风格的多样化,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构建自己宽厚的知识结构、宽口径的专业技能,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技术的修习与运用需要弦外的功夫。音乐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将高深的技能训练与宽厚的学问修养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思想情操、人格魅力的培养。中国古人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足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与伪[13]。”古人精辟地说明了品德修养、思想情操、人格魅力与乐之关系。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重视思想情操、人格魅力的修养,要更加主动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作用,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紧密关联起来,把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的修养与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鉴赏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四是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和成长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和指导。所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学识风范、思想观念、气度胸怀,人格魅力、鉴赏力非常重要,一个鼓励开拓创新的学术环境非常重要。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业务水平是关键,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专业音乐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大,激活教师的内在潜力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能力水平的新要求,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曾隶属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划归教育部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分别划归北京市教委和上海市教委。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4日)[N].人民日报,2011年04月25日,第2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3). 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R]. 教育统计报告,2003,(1)(转引自项贤明.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 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P78 ).

[3]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N].人民日报,2011年03月29日,(04版).

[4]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教育部长周济谈新中国60年教育[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8月27日.

[5]项贤明.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4(1). P75-76 .

[6]同[4] .

[7]同[1] .

[8]同[1] .

[9]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黄钟,2007(2). P45.

[10]刘育和编. 刘天华创作曲集[M]. 北京:音乐出版社,1951,P11.

[11]乔建中. 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J].音乐研究,2000(1). P36.

[12]胡志平. 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J]. 黄钟,1990(4). P78.

[13]乐记•乐象篇. 转摘自蔡仲德注译.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P238.

责任编辑、校对:刘永平

My Opinion on Musician Training with Outstanding Innovative, Diversification, and High-Quality

HU Zhi-ping

作者:胡志平

上一篇:现代水墨艺术发展论文下一篇:奥运标志设计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