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日欧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发展双边关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欧逐渐形成以价值观合作引领安全和经济合作的模式。2019年2月1日正式生效的《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对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 篇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摘 要 在全球贸易中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障碍。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向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和表面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使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今后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反倾销 争端解决

一、中国贸易摩擦现状

自我国出口的铜版纸、服装等产品相继遭到贸易救济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不少专家在去年做出的“2010年我国产品将遭遇更多贸易壁垒”的预测已成真,而作为我国出口主力产品,纺织、服装等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贸易调查步入“全球化”,中国企业如何破解困局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危机导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加剧

相对美国、欧盟等热衷于调查我国产品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危机让发展中国家对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阿根廷、印度、土耳其等国去年便曾破纪录地对我国发起多起调查,据世贸组织统计,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

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说,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和2008年相比下降了35.8%。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农产品(14.91,0.00,0.00%)出口目的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阿根廷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被认为是造成去年中阿双边贸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发达经济体频繁“出手”

除了阿根廷,上周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在未来15个月内对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做出最终裁决。本月初,美国方面曾表示,要对中国内地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

(三)出口主力产品成重灾区

去年曾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但中国产品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近期新提起的贸易案需要调查的是去年的情况,因此尽管去年我国某些产品出口没有增长或者增速较慢,但如果对方的国内生产数量增长得更慢,相对来看,他们仍然可以提起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屠新泉认为,如果发起国去年的经济形势比较差,今年就会频繁发起调查。

从另一方面看,纺织、服装、机电产品不仅是中国出口主力,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全力发展的产业,因此这类产品出口国外很容易与当地产品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许多产品在被欧美国家挡在门外后,又集中将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随着今年这些国家经济转好,生产恢复,这也将成为我国产品“被调查”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

首先,贸易摩擦将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更多的国家将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对我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成为影响我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其次,我国遭遇反补贴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将继续增加,反补贴案仍为未来两年的焦点。肖鹞飞认为,与反倾销调查以企业为主要目标不同,反补贴调查的對象包括政府和企业,且主要矛头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被指控的项目一旦被认定为补贴,就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对我国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反补贴调查。

再次,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另外,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加剧。一些东欧、拉美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我国产品冲击。

三、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越演愈烈的贸易保卫战

(一)认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

1.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全世界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存在,并时有抬头甚至呈加剧之势。

(2)一些国家对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担忧。过去的几年里,世界经济一直处于较为疲软的状态,虽然从2003年底开始了非常缓慢的复苏,但在全球需求不能迅速提高,各国对外出口增长幅度较低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势必影响到现有世界市场竞争格局,给一些国家传统出口结构带来竞争压力。

(3)WTO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为协调各成员方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使缔约国能够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WTO的各项义务。但由于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过于模糊、存在漏洞,使合法的贸易救济措施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同时,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对于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机制已有很大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

2.内部原因

(1)外贸结构的不合理。首先,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中国出口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大都已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势必导致激烈竞争。由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此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不断下降,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2)外贸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由于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习惯于采取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往往授人以柄,引发国外对华频频发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措施。此外,中国政府对出口贸易在产品生产、价格制定、出口规模约束、出口市场选择与划分等一系列环节上的管理、协调弱化,行业协会的功能尚未健全,对“违规”企业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加之一些部门盲目鼓励出口创汇,出口秩序混乱的现象恶化,增大了贸易摩擦的几率。

(3)入世不利条款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借助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中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等不利条款,而这些承诺还需要较长的过渡期,使得中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仍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摩擦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 出口产品收到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制约和惩罚,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的受害国。这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有密切关系。

地段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的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生存;技术含量少、企业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因而,企业的进入壁垒低、退出成本也低,产品可替代性强。如果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制裁,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可以很快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中国的产品;如果中国的成本优势削弱,投资者可以迅速转移投资,撤离中国市场,在其他低成本地区生产,然后进口以满足过呗市场需求。这样,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制裁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才会越来越盛行。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应对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面对的长期战略性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可能永远在低端的制造业上分享微薄的利润,必须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谋求进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参考文献:

[1]赵阳,刘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贸易摩擦时代”.国际经济评论.2005(2).

[2]秦法萍.试析中国面临的国经摩擦及应对措施.生产力研究. 2006(2).

[3]吕中军.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之思考.生产力研究.2007(1).

[4]华慧婷.浅论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商业经济.2007 (5).

[5]胡齐.中外贸易摩擦.研究探讨.2007(2).

作者:肖 肖

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 篇2:

冷战后日欧关系发展概述

【摘  要】日欧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发展双边关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欧逐渐形成以价值观合作引领安全和经济合作的模式。2019年2月1日正式生效的《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对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考察日欧关系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双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发展双边关系的动因会随着国际关系形势的变化及各自发展情况而变化,从为了获得更加独立自主的国际政治地位,到谋求对外战略目的的实现,再到应对共同面临的危机,日欧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丰富。

【关键词】日本;欧盟;国际关系

Key words:Japan;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rel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后,日本与欧洲(主要是西欧国家)在美国的主导和帮助下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以经贸往来为核心开始发展双边关系。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迅猛变化,在此背景下,日本与欧盟为实现自身国家利益不断调整、丰富、发展双边关系。在现有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对二战后至本世纪初日欧双边关系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梳理(董礼胜等,2007),有的从欧盟外交政策制定策略角度分析了欧盟对发展对日关系的考虑(忻华,2019),还有的学者从经贸关系角度论述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变化(刘晓平等,2014)。本文将从日欧双边的关系发展历史过程出发,结合近年来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情况,探讨日欧在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动因。

一、为更加独立而走向联合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欧双边关系逐步由“温”向“热”,双边经济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政治关系开始转暖。欧日双方选择主动改善双边关系,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当时冷战已经终结、两极体系突然崩溃,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深,经济实力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愈发显现。从日欧内部来看,日本和欧共体国家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逐渐不满于自己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不相称,在国际政治方面不甘对美国亦步亦趋,追求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多元化(宋黎磊等,2017)。特别是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欧共体转变成欧盟,在政治外交领域的统合力得到极大提升。为了能在国际政治中更独立地发挥影响力,更好体现经济实力带来的政治地位,日欧选择走向联合。

在政治关系层面,双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日本与欧共体于1991年发表《欧共体及其成员国-日本联合宣言》(又称“海牙宣言”),双方建立了首脑峰会、部长级会议、外长会议等定期会晤机制,“海牙宣言”成为双边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在经贸关系层面,日欧双方在这一时期虽然还存在一定的贸易摩擦问题,但双方从大局出发更多的是通过协商合作处理双边经贸问题,双边经贸往来持续发展。欧共体方面,以《海牙声明》和《欧共体委员会对日关系评估报告》为契机,向日本设置多项市场准入要求以控制对日进口,要求日本减少对欧产品与投资的“结构性”贸易壁垒以增加对日出口,借此减少对日贸易逆差(忻华,2019);日本方面也针锋相对要求欧共体取消对日限制措施(董礼胜等,2007)。经贸领域的摩擦促使双方通过各种协商机制寻求解决方案,起到了增进彼此了解、加深互信的效果。

二、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助对外战略目的的实现

进入21世纪后,欧日双方对加强双边关系的愿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欧盟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和加速,欧盟借助《尼斯条约》进一步整合域内生产要素并获得了相当的对外贸易决策权,整体经济实力与美国更加接近。同时,在这一时期处理中东问题的认识上,美欧意见相左,双方关系出现了裂痕。另一方面,日本进入安倍时代后,对实现所谓“正常国家”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在对欧政策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基于上述动因,日欧双方在本世纪前十年间对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持续通过以双边合作关系的深化促进各自对外战略目的的实现。

2000年1月,时任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在法国发表演讲时提出了“致力于共同价值观的实现”、“强化双边政治领域合作”、“共享全球化红利”等支撑日欧合作的“三大支柱”。2001年12月,第10届日欧首脑峰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展和强化日欧关系并通过了一项为期10年的“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行动计划,从4个方面诠释了双方未来合作的领域,并提出借助“亚欧会议”(ASEM)等平台加强跨区域合作,拓展双方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这一行动计划与之前的“海牙宣言”一道成为规范日本与欧盟双边关系的纲领性、框架性文件。2003年,欧盟发表“欧洲安全战略”(ESS),将日本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双边关系,特别是政治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

经贸层面,欧日双方经贸关系在跨入新世纪后也发生质的变化。日欧双方不再纠结于贸易逆差问题,而是选择在经贸领域加强协作和合作,共同应对和解决双方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双方在此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主要包括:2001年签署的欧盟与日本相互承认协议、2003年签署了“合作与反竞争行为协议”、2008年生效的合作和相互行政协助协议、2009年签署的欧盟和日本的科学和技术协议等。日欧经贸关系经过1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到2010 年,欧盟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从400多亿欧元降至210亿欧元,同时,日欧也逐步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外资直接投资来源之一。

三、通过加深合作应对边缘化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的态势也更加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美国为维系并进一步扩张自身利益开始重塑世界经济秩序。加之近年来,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多重地缘政治挑战,日本与欧盟作为美国的盟友,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面临不小的压力。总之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与欧盟都面临在世界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困境(宋黎磊等,2017)。为此,日本与欧盟决心通过提升和深化双边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应对面临的上述困境和挑战。双方对此有十足的默契,因此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与“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相关谈判过程。

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8 年的欧盟-日本峰会上签署“日欧战略伙伴关系协议”(SPA)和“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议”(EPA)。双方将此两份协议作为双边关系发展的基础和纲领,指导、引领日本和欧盟从多个领域加深彼此间合作。

在政治层面,日欧双方虽有感于自己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中,除了面对外部挑战外还需要面对日益“自私”的美国的压力,但是仍认为现有美欧日主导下的体系是日欧维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选择。而在这一体系中,日欧均认为彼此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民主社会”里的“自家人”,因此双方逐渐形成以价值观合作引领安全和经济合作的模式。2021年5月27日,日欧首脑峰会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会议围绕全球问题、双边关系及外交和安全政策展开,对于双方合作的基础,峰会联合声明中表示“欧日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年来,欧盟和日本在秉持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团结合作”,对于双边关系,声明中表示“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全面实施仍将是双边关系中共同的优先事项,双方对该协定生效两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欢迎”。

日欧经济方面的合作在此阶段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2016年5月,日欧双方在第42届七国集团会议上同意加深和扩展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2017年7月,日欧首脑峰会就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战略伙伴关系原则达成协议。2018年7月,日欧双方领导人在日签署《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2019年2月1日EPA正式生效。协定生效后,日本与欧盟形成覆盖6亿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近3成,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总量近4成的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协定的特点主要包括“消除关税和贸易壁垒”(根据协定,日欧双方将立即或分阶段取消大部分关税,据有关机构估算,日欧EPA将拉动日本GDP增长1.0%,拉动欧盟GDP增长0.14%,带动日本对欧盟出口将增长23.5%,带动欧盟对日本出口将增长13.2%。)、“以高标准和共同价值观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以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体现出双方对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态度和看法。该协议不仅仅是一种“表态”,也被日欧双方对带动经济发展寄予厚望。根据欧盟统计局2020 年 2 月的数据显示,在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实施后的前10个月,欧盟对日出口同比增长6.6%(过去三年平均为 4.7%),日本对欧出口增长了 6.3%,该协定的成效初步显现。但由于2020年以后至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欧EPA对双边经济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但日欧EPA的影响,不仅是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更是对世界经济力量分布的改变,也将深刻影响国际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的建构(忻华,2019)。对日本和欧盟来说,双边经济合作关系始终在双边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鉴于加深双边经济合作有助于避免在世界经济秩序重构过程中被边缘化,因此双方对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全面实施都抱有充足的信心和期待,这也构成日欧双方加深合作的动因之一。

四、结语

日欧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其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变化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双方合作的动因主要是维护并巩固美欧日共同主导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自由贸易体系,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但在美欧日关系大三角中,日欧关系是相对弱的一“边”。对日本而言,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根基,是“不可替代的同盟关系”,发展对欧关系除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外,还可以实现拓展日本外交空间、增加与美国对等博弈的筹码的目的(董礼胜等,2007)。对欧盟而言,发展对日关系同样可以在美欧博弈中增加“筹码”,还有有助于实现对国际事务发挥更大作用的目的。因此在预见的将来,日欧双方将借助签订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东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强化双边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

参考文獻:

[1]Micharl Reiterer.“Japan-EU Relations after EU Enlargement”,Asia Europe Journal,Vol 2,No1,Journal 2004,P.33.

[2]“EU-Japan Political Relations”,http://www.euinjapan.jp/en/relations/political/,last accessed on 15 June 2017.

[3]董礼胜,董彦.战后日本与欧盟关系发展演变的概述及分析[J].欧洲研究.2007(4):110-124.

[4]宋黎磊,蔡亮.冷战后欧日合作模式特征刍议[J].欧洲研究.2017(6):48-64.

[5]林晓光.试析日本的国际新秩序构想[J].日本学刊.1992(4).

[6]忻华.从“欧日经济伙伴关系”的确立看欧盟对外战略布局[J].当代世界.2019(6):38-44.

[7]刘晓平,孟琪.从贸易摩擦到协调合作——战后日欧贸易关系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2014(3):77-82.

作者简介:

刘琨仑(1990-)男,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作者:刘琨仑

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 篇3:

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日益凸显。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之势,而且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尤其2018年3月,美国以知识产权盗窃和强迫技术转移为理由不断对中国施压,并最終导致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发达国家凭借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垄断地位,使其他国家的正常经贸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知识产权风险。因此,出现贸易摩擦是中国经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贸易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贸易摩擦;创新驱动战略;贸易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是知识产权事业的迅猛发展,自2011年起,我国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规模,知识产权进出口额也迅速增加。知识产权贸易是服务贸易拓展能力与水平的反映。近年来,中国在创新驱动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实施,其发展的取向为微笑曲线左侧。知识产权贸易作为服务贸易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决定了我国在全球总价值链当中所处的地位。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出现贸易摩擦的原因在于彼此间在价值链分工中处于更加接近的位置。合作伙伴通过制造贸易摩擦以阻挠我国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由于知识产权贸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更容易因摩擦而产生严重结果。

一、我国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显现新特征

(一)知识产权贸易额增长迅速

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道桥梁,知识产权贸易能够使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有效提升。现在,我国在很多领域通过研发所取得的专利逐年增多。这就为发展知识产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贸易市场至少在1100家,而且从国际上看与中国建立起这方面贸易关系的国家就已经突破130个国家。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2355.2亿元,增长22%,出口368亿元,增长14.4%。技术服务出口1153.5亿元,增长14.4%,进口839.2亿元,增长7.9%。我国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大幅度增长表明我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仍然旺盛,同时高端生产性服务出口竞争力也在提升。对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主要由我国产业向价值链两端的不断延伸导致国内产业对知识产权进口需求的大量增加,同时,自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重要会议场合多次表示中国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意愿和动力不断增强,对购买知识产权也更加积极。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降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知识产权风险而采取购买海外知识产权或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共享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短期内,这一趋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出口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逆差也会收窄甚至实现知识产权贸易顺差。

(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专利技术构成了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更是知识产权贸易的重要内容。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加,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0.2万件,同比增长18.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超过1800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近6600件。2018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5.5万件,同比增长9.0%。华为、京东方等科技企业的PCT申请量居前。2018年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发布的全球5G标准核心必要专利数量排名中,华为公司以1970件排名第一。2019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数据,通过该组织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超过25万件,其中华为公司的申请量达到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华为公司一直注重在美国的专利申请,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2018年以1680件位居美国专利授权量第16位。与华为的专利布局有相似之处,京东方也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18年,京东方在美国的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第17位。WIPO发布2018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情况,京东方以1813件PCT申请位列全球第七。

(三)知识产权贸易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执法与立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满意程度显著提升。在执法办案的结构上不断得到优化,不仅案件的结案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而且执法办案在效率上也不断提升。同时,在国际相关法律的框架之下,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不仅建构起“一带一路”“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且还促进了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贸易的政策环境,通过鼓励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创造,扶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必要支持。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知识产权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019年11月,中国与欧盟签署了《关于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宣布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谈判结束。该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对加强中欧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推动双方经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知识产权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为我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贸易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知识产权质量影响贸易发展

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大国。但是还不能称为知识产权强国,因为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扶持政策的引导,我国产生了很多低质量专利。大部分企业是根据企业所在的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专利布局,并申请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进行知识产权的海外申请和布局,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部分企業存在大量申请低质量专利从而套取国家的专利申请资助和授权后的奖励,破坏了知识产权创造和市场化运营秩序,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顺利发展,致使我国在知识产权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被动局面。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出口不但与英美等国相比数量较低,而且与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其贸易额也位列其后,说明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偏低。

(二)知识产权贸易逆差趋势增大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进出口逆差达到1987亿元,逆差主要是与美、日、德等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有关。三国的逆差数额在全球总额中就达60.0%。在知识产权贸易中,我国出现逆差的事实表明此方面的竞争能力极弱。当前国际上对知识产权方面有一个衡量的指数,即TC。以某个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差额与贸易总额的比值进行反映,这一数值可以使通货膨胀的波动受到影响情况得到有效反映。运用相对值的办法对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贸易的实际竞争情况进行反映。该TC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如果这一数值越趋向于1,则其贸易竞争能力则越强。否则,其竞争能力则相对弱化。分析发现,我国的数值为低于0而高于-1,说明我国在知识权权贸易方面的差距相当明显。

(三)知识产权贸易诉讼案件多发

自1986年开始我国就遭受美国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至2018年,受调查总量达到240项。2017年与我国企业相关的23宗案件几乎都与知识产权侵权有关,而且所涉及到的领域众多,越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越是容易在这方面沦为侵权的主体。因为立案过程相对简单,诉讼的费用居高不下,且相关程序又极为繁杂,实施的救济手段又极其严厉,假使是在不得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那就会使企业深陷窘境而不能自拔。我国台湾的HTC企业在美国及欧洲市场拓展的速度较快,仅2011年即已经抢占欧美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来自美国的“337调查”,企业多次出现败诉的现象,致使业绩不断下降,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竞争力都受到不应有的影响。在知识产权贸易开展时,对国际贸易和东道国相关法律同样在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三、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知识产权贸易

以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为契机,建构起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促进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在国际贸易呈现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将其作为自我发展的新起点,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实施好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要做到创新的自主性,实施重点领域的跨越,以此对未来进行科学引领。我国无论在中介机构、各个行业及政府机关都必须形成独有的创新意识,以知识产权作为重点要素实施创新型驱动。要强化技术与知识等高级别要素在贸易中的占比,促进贸易中知识因素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要使各个行业向价值链的高位阶聚焦,特别是在具有战略地位的新兴产业及高技术领域应该形成一种先发制人的优势,要在这方面争取主动地位,促进贸易质量的不断提升。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布局,对各项规划超前实施,加快重点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进程。要以最快的速度对先进技术的发展实施引领,不断提升知识在贸易中的重要支撑。要在向高价位价值链攀升过程加快追赶进程,要尽快成为在价值链中起主导作用的链主。同时,注意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合规性审查方面更应该如此。贸易出现摩擦是表面现象,其本质在于产业的竞争和技术实力的竞争。而产业竞争与技术竞争其根源又在于创新的竞争,这就要求我国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建构知识产权贸易风险防控体系

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贸易摩擦应对体系,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对知识产权贸易的相关规则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如,要实现以企业为主、社会各组织广泛参与,建立起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贸易摩擦应对体系。在政府层面要对已经走出国门的企业强化知识产权领域的管理,严格遵循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坚持把握相关标准,强化对相关案件的跟踪。如果发现有风险隐患,就需要及时进行预警,尽早制定并实施相关举措。强化保险赔偿及海外产权保护机制,让知识产权的网络化建设覆盖到海外相关区域。企业要注重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的中间产品加大进口力度。另外,通过直接向对方投资的形式代替我国对外实施的产品出口,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对于已经出现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的情况,要积极进行应诉。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完成各类调查取证活动。可通过就侵权事件与原告签订协议和解,也可通过谈判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协商解决。当然,以特有的商业的方式进行解决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就专利进行交叉许可方面的尝试等举措。针对个别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而无能力应诉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委托订单接受之前在所签合同中载入相关的免责内容。行业组织应该经常进行事关知识产权内容的培训,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强化知识产权贸易的部门协调与法律保护

将知识产权贸易上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和实施,针对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政府机关的作用,聚焦知识产权贸易,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组建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知识产权贸易,在相关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具体负责。另外,可以协助企业在海外建立相应的产权保护协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重点领域里的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当前,我国已经将积极主动加大进口力度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内容加以实施。加强知识产权关系、各类产权标准及对其实施的国际保护。同时,强化知识产权贸易的法律保护,在涉外知识产权贸易获得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除了需要建立并实施相关的贸易战略,更有必要强化世界范围内的产权保护意识。强化产权的布局,打造竞争优势。超前进行布局着眼于专利侵权而进行的一种防御性手段,更是参与竞争与挤占市场的重要举措。要使专利布局呈现多层次的特点,不但要加强核心专利管理,更要强化防御性专利的管理,实施外围布局,降低海外风险,保护合法权益。以建立专利联盟和专利池的方式,使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企业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强化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海外的援助措施要不断完善,使维权与互助更见实效。

(四)促进知识产权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增值中发挥作用

服务贸易集聚了诸多高端技术和服务要素,其技术进行与加工贸易相比进展的速度要快得多。知識产权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十分巨大,对于未来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规模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竞争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贸易在服务贸易乃至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品牌、设计与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经营中日益突出,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形象。同时,合理开发企业蕴含的品牌价值,使其转化为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出口贸易的真正动力和保障。针对我国生产的很多产品处于价值链下游偏上的位置,要关注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和企业的经营和知识产权交易,并做出适当的策略调整。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基本会掌握着产品相关标准的裁定权和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这将成为一个国家步入价值链的中游偏上的位置,并且最终获得利润的最关键性的因素。促进多边贸易合作,提升中国产品贸易在价值链中的位阶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目标。要与外资展开积极的合作,鼓励企业要与那些能够对全球价值链产生主导作用的公司进行合作,采取特许权的方式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出口。同时,提高进口资产中知识资产的比重,尤其是高技术知识与设备应该成为关键内容加以重视。此外,注重全球性智力资源的引进,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和高水平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知识产权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周俊宏.美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J].华章,2014(27):73.

[2]赵棣.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10):154-155.

[3]马治国.新时代如何更好完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的观察与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7):4-17.

[4]宁彦昕.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新动向及中国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8(19):18-20.

[5]冯晓青.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以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考察对象[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7):27-37.

[6]闫晓旭.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7]曹盼.论国际法视野下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D].南宁:广西大学,2017.

[8]沈雁飞.试析中美贸易战背后的知识产权分歧[J];中国商论,2018(19):90-91.

[9]单晓光.中美贸易战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7):18-26.

作者:牛士华

上一篇: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论文下一篇:行政主体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