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称世贸组织)4月8日在官网发布了《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对2020年~2021年全球贸易前景作预测,以及2019年贸易统计数据。

第一篇:全球贸易论文范文

2013全球贸易大盘点

2013年,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我们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夕。到底真正的变革什么时候到来,可能没个准日子,但一定会到来的。

电商改变了全球贸易形式,与传统贸易分庭抗礼,之后一定会更加强势。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潮,发达国家低速,“金砖”国家失色,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不均衡,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回流和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以3D打印、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的不断展现……有的变化还在积蓄中,但有的变化已经显露其改变世界的力量。

贸易形势的变革将带来贸易监管方式的必然变化,但是,新的监管方式还没到来之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轮低潮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下降。复苏虽然被不断提起,但是并不均衡,在危难中,各自首先想到的是自保。发展本来的不均衡,复苏的不均衡,带来的是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那么,2013年全球贸易到底有哪些是必须关注的呢?趋势、新政、热词,制造业、外贸大事件等等,不只是2013年不可错过的关键,更是2014年有备无患的总结。当然,我们也提示了2014年最需要注意的贸易风险。

2013全球贸易趋势

趋势一:经济缓行

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该报告将2013年和2014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5月底的3.1%和4%下调到了2.7%和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在2013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7月的3.2%和3.8%下调至2.9%和3.6%,并称世界经济增长仍处于“低速挡”,且保持下行风险。

复苏的不均衡性也将持续。经合组织的报告认为,美国2013年的经济增速为1.7%,2014年为2.9%,2015年为3.4%;欧元区2013年的增速为-0.4%,2014年反弹至1%,2015年增长1.6%;日本2013年的增速为1.8%,2014年跌至1.5%,2015年则为1%。中国虽然也面临减速风险,但仍算是一枝独秀,其2013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从7.8%下调至7.7%,2014年增速预计从8.4%下调至8.2%,2015年回落至约7.5%。

在全球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受到限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市场争夺将趋于激烈。而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既为修正全球市场的不均衡性带来了可能,也为市场波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趋势二:“金砖”失色

新兴经济体是21世纪最初10年里引领全球发展的尖兵,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扮演了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但现在,这些经济快车开始明显减速。

国际货币基金估计,2013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降至5%,2014年小幅回升至5.5%。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氐达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可能走向终结。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2013和2014年的经济增速或将降至约7.7%,而且达到这一目标可能面临一定难度,但这已是“金砖”中唯一不算失色的一块。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持续改善,OECD国家先行指数不断攀升,制造业不断扩张,而新兴经济体增长则持续放缓,制造业饱受艰难。与此同时,在能源革命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的基础保障下,发达国家的通胀控制基本到位,而新兴经济体却无一例外地通胀压力高企,印度物价甚至连续数月保持两位数的升速。而与通胀伴随的还有“失血”,大量国际短期资本逃离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的减速势头。

在快速发展的十年里,新兴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生产总量在全球所占比重从38%上升到了50%,但上升的数字并不能折算成等值的经济实力。分析界认为新兴经济体减速的原因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出口市场萎缩、金融体系脆弱等,但这些分析其实都未触及问题的本质。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根本难题是,在表面风光的GDP背后,隐藏着的是并未发生本质改变的技术基础和失调的经济结构,其发展路径本身就可能缺乏足够的持久力。

趋势三:通胀竞赛

在美国的“标杆”示范下,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次量化宽松的热潮。客观地说,通胀和通缩本身并不必然都是坏事,低迷时期的通胀与过热时期的通缩,都是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即便是同一时期的同一货币手段,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意味,眼下的情形正是如此。

对于欧美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是其摆脱危机阴影的重要工具。经历危机冲刷后,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经济趋缓、就业低迷的问题,适度提高通胀水平,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欧美各经济体的通胀水平远低于其央行确定的上限指标,实施通胀确实仍有余地。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美联储主席换人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仍有可能延续,而欧洲失业率屡创新高并且没有明显缓和迹象,也很有可能促使其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则是另外一回事。这些国家在此前多年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导致其国内饱受通胀压力之苦,尽管现在也面临经济放缓趋势和就业下降压力,但其继续维持宽松政策的空间已经很小,寅吃卯粮之后,只能是勒紧裤腰带硬挺。而更让这些国家揪心的是,其手中持有的欧美国债正在后者的量化宽松中不断贬值。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任其所为,因为如果欧美经济无法恢复,其国债同样也会贬值,甚至还要面临后果更为严重的违约风险。

趋势四:能源革命

2012年以来,美国通过成功开发页岩气实现了“能源独立”,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一场革命,此举的意义已经不限于帮助美国走出金融危机,而在于引发全球能源价格、竞争格局、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美国是全球能源需求第二大国。十余年来,该国的页岩气开发不断取得突破,预计到2030年全国40%以上的能源将来自页岩气。此外,美国还采用新技术开采已经关闭的油气田。这些举措将改变其美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扭转其油气进口大国的被动局面。

虽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饱受诟病,但美国其实一直都是绿色经济的探路人之一,全球较早的几个碳排放交易机制都是由美国率先试行的。在以技术突破实现能源革命后,美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表面上看,其油气进口依赖度降低,对于另一能源需求大国中国算是利好消息。但另一种可能是,美国在摆脱严重依赖进口油气的魔咒后,將有能力在新能源经济领域渫取更强的领导地位,并以环境议题作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工具。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作为当今世界能源需求第一大国的中国,将有可能因全球经济的能源基础换代而受到很大影响。

趋势五:做空WTO

2001年WTO多哈回合谈判启动,历时十余年仍然矛盾重重,难有进展。十余年里,全球经贸秩序再度走向碎片化,迫切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WTO形同虚设的时机下,美国极力推动TPP、TTIP和美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试图另起炉灶,重新夺回已经部分失去的全球经贸规则主导权。

以TPP为代表的新贸易安排将投资、服务、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环保、劳工标准等议题列入议程,而这些正是WTO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TPP等机制的成员数量仍无法与WTO相比,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重却十分可观,如果其果真达成所谓“高质量的”、“全面的”协议,全球贸易格局中将有可能出现一个市场开放度更高、产业结构更领先、贸易壁垒更少的标杆式贸易安排。相行之下,举步维艰的WTO将更加黯然。

TPP和WTO面临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美国只是把WTO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拿到了另一个框架由去谈判,能够谈出什么结果,无人知晓。其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在WTO内正在逐渐衰减的主导性话语权,又在TPP内得以强化,这也正是美国热衷于TPP等贸易安排的最大动因。

既然谈的是同样的问题,“做空”WTO就没那么容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WTO内无法谈妥的服务、农业、国企、环境、劳工等议题,在TPP内也不易达成一致。TPP设定的“高标准、严要求”,就连发达国家之间都很难谈得拢,又如何让一些法制基础薄弱、环境治理缺位、知识产权保护落后的国家一并接受?因此,WTO的软弱无力虽为现实,但要对其落井下石,也未必就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趋势六: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2012年底,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不再一样的世界》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四大发展趋势:贫困人口减少与中产阶级增加,亚洲崛起,城市化与移民等跨国问题增加,粮食、水和能源供应紧张。

該报告认为,到2030年,亚洲的经济规模将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对于这一预测,乐观的看法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会终结,西方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日子将成为过去,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越来越倚重发展中国家。

这种看法或许有点过于乐观。从现状看,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必须注意的是,关于亚洲崛起的分析大多以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及其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支撑,这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亚洲国家数目众多,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上升,但具体到单个的亚洲国家,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未取得主导性地位。西方国家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靠的是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能力;亚洲国家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靠的却是人口众多带来的消费潜力。可以说,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更多地是世界市场重心的东移,而非世界经济领导力的东移。欧美人士作此判断,是对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市场热点进行战略定位,这种姿态本身就已表明:欧美仍是主导全球经济的最大力量。

2013全球贸易新政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

美国《2013年总统贸易政策议程》

3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2013年总统贸易政策议程》报告,列举美国2013年贸易工作重点:提出继续推进5年出口翻番计划、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谈判等工作重点,旨在打开美国出口市场并维护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领导地位。

点评:面对区域贸易的波折多变,一些依赖传统贸易链生存的中国产业和企业也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等贸易大国需要重新调整在新的贸易链中的定位。

欧盟贸易防御体系修订草案

2013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欧盟贸易防御体系修订草案,这是欧盟自1995年以来首次大规模修订该体系。草案授权欧委会在未接到企业申诉的情况下,也可对进口产品主动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欧盟进行双反调查的程序更加简化,对其贸易伙伴的威慑性增强。

点评:欧盟出台该防御体系的初衷是挽救危机中的欧洲经济和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但此次修订被指主要针对中国,是公开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方式。此政策必将严重影响到中国对欧出口业务的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贸易利益受到影响。

欧盟新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条例

2013年6月12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盟608/2013号条例,规定了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的新规则。扩大了海关执法的知识产权范围,列明了海关执法行动申请人的范围,强化了海关依职权的执法行动,引入了“小规模托运”货物的定义及销毁程序等。

点评:中国企业应及时跟踪欧盟委员会对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申请表格的内容和格式、小规模托运货物的数量标准等方面相关立法的更新和解释,熟悉海关执法流程,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

5月份,日本央行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已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抑制包括长期国债利率在内的资金成本。会后发表的公报重申,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行每年增加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基础货币供应的方针。

点评:随着日本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开始持续“发威”,日元贬值的趋势难以逆转。近年来曾遭受较大冲击的日本汽车行业或将因出口大增得到提振。但此举也招致多国政府反对,认为日本政府对汇率政策的政治化,通过央行人为诱导日元贬值,为本国出口赢来的是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刺激日本经济,反而会对日本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法2012修正案》

此修正案也被称为“提高门槛法案”,2013年4月,该修正案的大部分条款开始生效。

点评:修正案生效后,权利人将被告知认定假冒货物来源的信息,如果企业拥有海关通知程序涉及的版权或商标权,那么应当利用这些变化来帮助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品牌保护和反假冒策略。

澳大利亚海关法修正案

该修正案主要涉及货运站经营者及其货物操作人员、海关监管仓库和报关代理许可制度,并提高了行政处罚额度及对某些严格责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点评:新修订的海关法要求机场、码头、港口的货运站经营者、货物搬运等操作人员,以及海关监管仓库和报关代理相关人员应保留其与边境保护局的沟通交流资料,该时限由一年延长至五年。我国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若有与上述各方的往来资料也需要保留相应时间,以备发生纠纷或异议之需。

主要新兴经济体

中国零关税国家再扩大

自2013年7月1日起,我国对进口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等最不发达国家95%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34号)。

点评:习近平主席在3月27日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已承诺给予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将在2015年落实到位。有关企业应充分利用此优惠政策,积极拓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空间。

巴西调整汽车税率新法令

巴西对汽车新政的规章做了调整,今年1月1日起生效,其对汽车行业的税率做了特殊规定。根据鼓励计划,履行了相关规定的汽车组装厂,可以免纳额外的30%工业产品税。新规定还就车辆能效问题做了安排。

点评:巴西汽车制造业占该国工业总产值的近1/4,也是巴西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巴西政府从去年5月份起降低了本国汽车制造商的工业生产税,减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巴西经济将从汽车业复苏中受益。

印度2013年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汇编

该政策汇编集中回答了FDI的概念、构成和类别,印外资促进机构的职能,外资禁止行业、限制行业和完全开放行业的外资相关政策,以及外资利润汇出境外的相关规定等,并于4月5日起生效。

点評: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外商投资政策应各加关注。

印尼《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

印度尼西亚国会2013年7月通过《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2014年起正式实施。该法案的重点是土地分配和农业保险,细化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包括进口农产品只能从政府指定的口岸入关,相关口岸必须装备检验检疫设施等。此外,该法案还规定某类农产品在本国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不得再进口外国产品,若违反将被处以最高6年监禁、60万美元的罚款。法案赋予印尼相关执法当局较大的裁量权。

点评:中国是印尼的主要贸易市场,印尼也是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与印尼所处的地理位置差异较大,两国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政策,中国农产品在印尼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从事对印尼农产品贸易的企业需密切关注该法案最新进展情况,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应对工作,以消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三措施

11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开始正式运营。该行同时公布了三项措施促进中马贸易发展:一是推动人民币资金设施,并给予马来西亚国内银业执照,加强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国内市场流动性;二是马来西亚国内符合监管条件的非居民金融机构(如外资银行)可授权与马来西亚银行合作,提供马币贸易融资;三是马来西亚央行已通过与中国央行签署关于建立跨境抵押品安排的谅解备忘录,允许企业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证券或现金作抵押,获取另一国融资。

点评:此三项措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在中马双边贸易关系中具有里程碑式作用。

2013全球贸易热词

热词一:李克强经济学

定义

“李克强经济学”是指2013年李克强出任中国国家总理以来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调整政策。

特点

——强化市场。强调政府与市场“换手”,政府不越位、不缺位。

——放松管制。强调减少审批,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政府减少微观干预。

——改善供给。强调减税促进投资,完善福利制度,调整国内利益分配,国有部门向居民部门让利。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将会继续推行。

关注理由

一年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出现了“李克强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两个以政治领袖名字命名的财经名词,让世界瞩目。尤其是“李克强经济学”,极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又带有里根经济学、撒切尔夫人经济学中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特点,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这仍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改革之路,考验着本届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智慧,但人们都充满期待。

各方观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目前,财经词典里已经有了“欧猪五国”(PIIGS)、“希腊脱欧”、“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等术语,再增加一个“李克强经济学”虽显老套,但鉴于中国当前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确实值得创造一个新词加以描述。

巴克莱公司:如果说“安倍经济学”是要在日本扭转通货紧缩局面并重启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李克强经济学”就是要在中国给经济减速、去杠杆化并提高增长质量,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被外界称为“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这让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大投资模式、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刺激模式、依靠大肆放水货币信贷的老思维模式,瞬间过时落伍了。盘活两个存量的提出则曼有深意。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从民间角度看,李克强经济学反映了一种美好愿望;从官方角度看,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政策权衡;从政治角度看,炒作李克强经济学未强对决策者是支持。总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政策思路和权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前提下相机抉择。热词二:安倍经济学

定义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为摆脱通缩顽疾、刺激经济增长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预期来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特点

“安倍经济学”一系列政策“三支利箭”组成。

——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关注理由

短期内政策效果显著。在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下,日本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了4.1%,年利率4.1%,第二季度3.8%,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但也达到1.9%,总体看来,与西方经济的几个板块相比,日本表现算是不错。因此,虽然从中长期来看,安倍经济学或许不是彻底拯救日本经济的灵丹妙药,但其初见成效毫无疑问。

各方观点

大和资本市场:安倍经济学暂见成效,日本央行提倡宽松的经济,有效地提升资产价格,减弱日圆汇价,提升消费者及企业的信心,并增加国内的通胀。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田创:安倍经济学很大程度是在借美国经济复苏的“东风”,如果美国经济和金融政策变异,日本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

凤凰《财知道》特约经济学家胡释之:安倍经济学其实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凯恩斯加伯南克,政府一边大手花钱一边大手印钞,中国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新意,就新在力度上,叫无限量货币宽松,好不有气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安倍经济学能不能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第三支箭。前两支箭是为第三支箭服务的,但第三支箭能不能成功,或者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还有待观察。

热词三:脆弱五国

定义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洛德于今年8月份创造出了“脆弱五国”(fragile five或简称BIITS)一词,这“五国”为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以及南非。该词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形容那些最令人担忧的新兴经济体。

特点

巴西——今年曾爆发大规模示威行动;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将巴西的前景评级从此前的积极下调至稳定,主要与担忧这个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经济增长放缓有关。

印度——印度卢比的贬值并没有导致预期的国际收支平衡性改变,像原油这类的进口产品价格依然很贵;印度经济有高通胀、高财赤和高经常账赤字的“三高”重症;印度的基础建设设施落后情况在近年来并未有多少改善。

南非——南非矿工工潮已持续了近一年;兰特贬值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印尼——政局一度不稳定,动乱事故此起彼伏;印尼盾也受到了外界的担忧,因为该国货币相对而言难以售出;通胀升至4年来的高位,经常账赤字亦创新高。

土耳其——今年爆发了罕有的大规模示威行动;土耳其里拉已经出现足够的贬值。

关注理由

《华尔街日报》称,每到投行开始造出新词汇时,就代表一种新的趋势开始了。脆弱五国经济增长本已相对疲软,又为了应对贬值打响了货币保卫战,这无疑将会给其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其经常账户赤字引起了投资者们的恐慌,且来自各方数据均显示出新兴国家货币贬值的压力目前没有停止的迹象。因此,这些国家必然最先成为早前新兴市场撤资潮的重灾区,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对于投资者来说,对新兴市场的选择态度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谨慎。

各方观点

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货币策略主管David Bloom;这五个国家经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脆弱性”,投资者应警惕不要将这五个国家的经济局面囊括到一个策略中去。

纽约Markecfield Asset Management机构董事长迈克尔·绍尔:我并不认为新兴市场的熊市已经见底,存在着真正出售的机会。

《大公报》主笔赵令彬:我们要特別注意脆弱五国的各种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恶化,其已上升至严重的政治及管治问题,这是深层的政经问题。

热词四:比特币

定义

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币、数字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资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特点

去中心化——比特币子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人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任何人不管身处何方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埘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

无隐藏成本——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关注理由

最近什么赚钱最快?回答一定是“比特币”。11月初,比特币还只值200多美元,短短半个月后,比特币的身价就涨了3.5倍,触及900美元高位,且当月“比特币中国”的交易量超越了世界其他两大比特币交易平台,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如果与今年年初的价格比较,比特币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46倍这一惊人的数字。目前,“比特币中国”日最高交易量逾10万比特币,最高日交易额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于是一时间,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议论并时刻关注着比特币,无论是“看不起,看不懂”,还是“来不及”,少数人钵满盆溢的现实已摆在眼前。

各国态度

在德国——2013年6月底德国议会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后,比特币被德国财政部认定为“记账单位”,这意味着比特币在德国已被视为合法货币,并且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

在美国——2013年11月18日,美参院听证会“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首次就虚拟货币举行的美国国会听证会总结了比特币的好处和弊端,这更提振了比特币的市场信心。

在中国——2013年11月20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某论坛上首谈比特币时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他同时认为,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买卖行为,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的自由。此外,易纲还指出比特币“很有特点”,具有“启发性”,个人会保持长期关注。

2014全球贸易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一:能源依赖

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在美国石油产量逐渐上升而石油消费趋于停滞的同时,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海外能源的依赖日益严重。依赖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购买石油可能会使中国经济暴露在价格风险之下——石油出口国的政治动荡、国际市场需求的上升、能源运输环节的变动都町能引起油价飙升。此外,能源问题几乎总是与地缘政治甚至民族情绪联系在一起——比如近期发生的巴西油田竞标抗议,这也让中国的“走出去”能源战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二:贸易摩擦

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的反倾销部分虽已告一段落,但反补贴部分仍未有定局。在连续十余年成为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中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紧逼下面临更为复杂的贸易环境。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数量、范围都有可能扩大,频率也有可能提高。此外,贸易摩擦还有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领域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从产品层面向产业和政策层面扩展的势头,这将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外贸稳定发展带来压力。

风险提示三:经济“空心化”

2013年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华参会时称,中国的发展模式应避免重蹈美国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覆辙,因为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太多就业机会,而且大部分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反观2013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两桶油”依然稳居冠亚军,前十强被银行占去三席,制造业企业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五大商业银行创造的净利润之和是榜上268家制造业企业的1.76倍。这样的局面让人无法不对经济的“空心化”忧心忡忡,而在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大潮的冲击下,中国本就大而不强的制造业几可谓内忧外患、风雨交加。“中国制造”的光环还能延续多久,“中国创造”的蓝图如何实现,或许都与中国经济“去空心化”的力度和速度直接相关。

风险提示四:人民币悖论

人民币对内贬值,导致国内市场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对外升值,导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内部失序与外部失衡叠加在一起,既让出口产品“外销”不畅,也阻碍了其在“内销”道路上大步前行。從体制角度看,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产生于共同的经济体制因素,多年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迅速积累起大量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由此形成,而升值预期引入的大量热钱,也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货币是影响经济的全局性要素,只有抑制人民币“外升内贬”势头,才能使经济运行回归增加社会福利的本位。

2013全球制造业六大变化

变化一:Made in China+N

关注理由:中国不再是那个唯一。

年初,一份西班牙报纸用《made in china+1》描述中国制造业外溢的趋势。中国的人力资源越来越贵,随着人口拐点将现,将会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中国周边的南亚及东南亚诸国,如柬埔寨、印尼、越南等国的人力成本远低于中国。把主要产能放在中国,同时又在中国周边的国家布局,形成made in China+N,将会是制造业新格局的大势所趋。

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人力成本为6734美元每年,相较2009年的4107美元上升了64%。未来中国人力成本急速上升的趋势还将继续。同时上升的还有汇率:人民币对美元自2008年年底以来上升了约11%,以美元计算的人力成本也随之上升。中国内陆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运输费和业务的便利性等因素,向内陆地区转移也很难降低成本。与此相对照,越南的人力成本为每人每年2602美元,只是中国的四成;孟加拉国的人力成本大约是1000美元,约是中国的两成。

将部分产能搬迁到这些便宜的地方去是很多制造企业的通常做法。如日本的“优衣库”就提出把中国产量比例山目前的75%降至60%的方针。经营男上西服的青山商事也考虑将中国产量比例由70%下调至50%,与此同时,将增加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还显示,日本企业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的关注度正在提高,计划在这三个国家扩大业务的日企约占八成。

导致制造业外溢的另一原因则是出于“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日本地震后,山于核泄漏,福冈地区的工厂停工,导致日本很多企业的供应链出现问题,无法生产。这一变故使得很多企业认识到,生产线应该全球布局,不然一旦遭遇自然事故,损失就是致命性的。

尽管中国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但作为世界工厂的声名也不是一天两天攒下的,相较于周边诸国,中国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配套完善,生产链完备,其制造业霸主的地位一时也不会被取代。只是中国不会再是那个唯一了。

变化二:发达国家回流

关注理由:历来制造业都是由美日等国向成本低的地方迁移,但近年来,这一趋势却开始逆转。

2011年,奥巴马曾问过乔布斯,iphone什么时候能回到美国来?乔布斯曾回答,“再也回不来了。”不过,时隔1年,苹果就计划投资1亿美元将其电脑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苹果并不是独行者,同行的还有GE。曾在上世纪50年代,GE的“电器公园”是代表美国制造业的一座丰碑,而今天,它有望重振辉煌。

之所以出现“made in USA”的趋势,是因为美国成本的回落和中国成本的上升。

现在的油价大约是2000年的3倍,货物船运成本高了很多,供应链较长的货物远距离外包就不划算了。此外,美国天然气革命后天然气成本仅为亚洲市场的1/4。

其次,美国的工资制度已经变得有弹性,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很多工人愿意接受工资下调。如很多美国汽车工厂的工人工资水平降低后,已经相当于在美的日系汽车工人的福利水平。而一向被认为默认选项的中国的人力成本却是节节攀升。

此外,还有时间成本以及更为精英的技能工人。产品创新周期的缩短使得其上市的时间也不断缩短,在美国生产显然更有利于在美国销售。同时,新兴的制造业也需要更高技能的产业工人,这一点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不缺乏。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后,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就业问题,制造业的回流恰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所乐于看到的。

凡此种种,天时、地利、人和,高端制造业的回流短期内不会罕见。

变化三:进军金融业

关注理由:开银行是现在很多制造业最为热衰之事。

8月底,苏宁要办银行的消息刺激了当日A股市场上苏宁云商的大涨。苏宁能够进军金融业,得益于7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被称为“金十条”。其中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令民营银行的破冰显现希望。

步苏宁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明确披露正在筹建民营银行的就超过20余家,已披露开办银行意向的超过60家,而主业归属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高达约八成。在这份企业名单中有美的、新希望、奥康、报喜鸟、红豆、正泰电器、雨润等等。

制造业一窝蜂地开银行,实在是银行的利润太高了。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5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总和超过272家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总和。此次,金融市场“破冰”似的放开,制造企业焉能不心动。

制造企业进入金融领域似乎是两赢的局面: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盘活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对资金密集性制造业的融资提供方便之门。看则美好,但未来这些新银行们的命运如何却前途难料。

目前的银行市场,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就占据市场份额近八成,余下的不足二成,则被数百家地方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数千家由县级农信社换牌而来的县级农信行所瓜分。短期内,可供这些新晋银行开拓的新市场可真是不多。

此外,开银行要赚钱,一靠放贷,二靠服务收费。要放贷需要大量吸储,要想从老银行嘴里抢走客户,就必须提供更高的储蓄利息和更低的服务费,同时还要广泛的开设网点,初期投资可不是小数目,对身家不是很丰厚的制造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虽然前道艰难,但尝试就是不小的胜利。互联网为银行业提供新的服务平台,或许这将是那些新晋银行的蓝海市场。

变化四:制造新产业

关注理由:以3D打印为代表的制造新产业或许将会颠覆未来的生活。

说到新兴的制造业,3D打印机绝对风头最健、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最早的3D打印出现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价格极其昂贵且所能打印的产品数量也少得可怜。但现在却越来越常见。

用3D打印机打印出牙齿、肾等其他器官,3D打印机被报道最多的就是应用于医学领域,但绝不仅于此,珠宝、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等等很多领域都能应用到这一技术,最新的消息是明年美国的宇航员再上太空将会携带一台3D打印机,用来打印航天食品。届时,宇航员将眼巴巴地围着一台打印机,等待他们的汉堡新鲜出炉。

3D打印将会带来世界性制造业革命,这一观念已是不争的共识,以前是部件设计完全依赖于生产工艺能否实现,而3D打印机将会颠覆这一生产思路。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它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

变化五:延伸服务业

关注理由:喊了多年的制造业升级,或者这就是不二法门。

业界的一致观点就是制造业应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而所谓的生产链的两头一头是设计、研发,另一头就是销售、服务。总之一句话就是,制造业不能只想着生产了,是需要考虑服务的时候。

和传统的白色家电出口占据国外市场不同的是,现在的很多家用电器生产厂商开始在越南、印度或者墨西哥这样的地方直接建厂,他们不再出口成品,而是直接出口生产线,实现产能当地化。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同时还能有效规避关税等贸易壁垒。在输出生产线的同时,他们也输出了管理理念、产品设计、本地化销售网络建立等等服务业的内容。

同时,制造業也开始忙着创建自己的销售平台以提高竞争力,如姓哈哈在2012年仅用4个月,就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娃哈哈娃欧商场,定位于高端零售卖场,未来3-5年时间内娃欧商场在全国开100家,宗庆后对此的表示是就是希望为制造业创造一个销售平台。

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融合是全球趋势。微软这样的服务型企业现在也开始做电脑、手机。而互联网技术也为制造业提供进入销售领域的平台。

未来的制造业面临的绝不仅是产品的竞争,可能更多的是渠道和服务的竞争。

变化六:机器人入侵

关注理由:老板们梦想着24小时不眠不休、还从无差错的工人,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或许能使他们梦想成真。

在亚马逊的实验里,几千平方米的仓库只需要两个人控制,剩下的则统统交由机器人完成。

美国最大的食品分销商C&S Wholesale Grocers的分装部门也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检索打包货物,速度远超人类。同时这家公司已经开始部署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来势汹汹。在2012美国芝加哥举行的自动化贸易展上,一家咨询公司向与会者提供了一份电子表格,以便于他们计算购买机器人多快能回本。一套能取代两位年薪各50000美元的工人的机器人制造系统售价为250000美元,但在其15年的使用寿命里,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可以创造350万美元的收益。

中国也在上演同样的戏码,富士康在2012年就开始了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未来5年,机器人项目在山西晋城的投资将达到90亿元,产值可突破500亿元。

机器人人侵工厂,带来了人的困境。富士康跳楼事件仍在不断上演:3月的深圳、5月的郑州和重庆。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流水线上简单重复劳作工人的生存困境,或许这也正是富士康推进机器人计划的初衷,同感性的人相比,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环境承受力,同时生产率也会有所提高。

有人担忧机器人将挤占人类的就业岗位,但乐观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机器人取代人类的部分岗位,但同时也将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如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等。或许,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会是那些进行长期重复简单劳作的工人的福音。

2013中国外贸大事

大事之一:上海自贸区

关注理由:它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自深圳之后的改革第二季的诱因。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这个承载着万千改革愿望的自由贸易园区正式揭开面纱。

早在2011年,上海就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2013年7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

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9月29日在自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商务部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主要涉及5个方面的任务和90多项政策措施。如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等等。

专家分析,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堪比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为服务业投资带来突破,也有助于中国加入TPP等国际大舞台;尽管各地的优势和特色不同,上海可能成为未来自贸区建设的一个样板。

上海自贸区建设刺激了全国各地掀起自贸区热浪,就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的短短几天内,天津、重庆、福建厦门、浙江舟山等就加入申报自贸区的战团。

上海自贸区获批的消息也激发了资本市场上追逐“自贸区”的热潮,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的热捧。仅以外高桥为例,复盘之后接连12涨停让人瞠目结舌。

大事之二:中欧光伏之战尘埃落定

关注理由:全球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

达成和解,皆大欢喜。

历时近一年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基本尘埃落定,

8月6日,欧委会批准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友好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企业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二是对于那些参与这个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在95家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盟委员会签署的最终价格承诺中,设定的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6日和11月8日,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正式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而中国对欧盟出口光伏产品达1665亿元人民币,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左右。光伏“双反”案成为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影响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这一结果宣布后,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对此持欢迎态度。有专家认为,此次贸易争端的解决不仅有利于该行业,同时也表示这是一次有秩序的基于对话的贸易谈判,這将成为中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解决的一个很好范例。

有此好消息,再加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欧的光伏市场正在复苏,这对过去一年苦苦煎熬的光伏企业来说不啻是双喜临门。

大事之三:APEC峰会

关注理由:中国成为峰会最大焦点。

10月7日,亚太地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经济聚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峰会)在印尼度假胜地巴厘岛开幕,中国成为峰会焦点。

自1993年第一次在美国举行会议以来,APEC会议已成为环太平洋21个国家和地区纵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峰会期间大国的双边会晤更是涵盖了全部世界性重大议题。今年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因政府关门危机缺席,改派国务卿克里参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参加了此次峰会,同时发表了两场重要演讲,强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呼吁合作。会后,多国媒体报道说,仅会议议程安排就凸显了中国之重要。

如韩国《东亚日报》称,被政府关门绊住脚的奥巴马缺席APEC,中国成最大赢家。英国《经济学家》说,奥巴马未能出席,这是他的政府未能践行“重返亚太”或“亚洲再平衡”诺言的一个重要象征,这种损害对美国的地区声誉和地位将持续长久,超过对峰会本身达成的任何具体协议的记忆。《纽约时报》颇有酸意地称,“奥巴马的缺席使中国成为APEC的主导力量”。CNN称,承蒙美国政府关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现自己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领导人参加的第一个APEC峰会上就处在驾驶员位置。而通常每年一度的APEC都是美国领头。报道称,中国经济或许2013年稍微放缓,面临结构性失业、环境和社会问题,但中国依旧是地区增长引擎,亚洲邻国明白,它们的繁荣与中国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

大事之四:跨境通平台开放

关注理由:海淘有了正规军。

10月4日,自贸区电商平台——“跨境通”已正式上线试运行,海淘有了正規军。

中国网购的购买力实在太旺盛了,淘宝“双11”销售额达到350亿元,遥遥领先于美国本土的网购规模。而此次跨境通的上线运行正足赶在北美圣诞购物季的前夕,期望能有不俗的表现。

目前,箱包、化妆品等首批101件商品已经上线,箱包等商品的价格比国内专卖店便宜约3成,与海外代购差不多。

支付宝的数据显示,近年海淘总体规模增长迅速,2012年-2013年海淘的总体规模增长为117%,远高于国内网络购物规模增长比例的64%。随着互联网加速信息流动和透明,一些海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同类商品出现的价格差及质量差,越来越刺激国人眼球,加入海淘购物的人群逐年增多。

国内海淘人群增多,规模逐年增长,未来海淘利润足以吸引许多商家的眼球。许多互联网商也准备加入海淘领域,跨境通将会大有作为。

大事之五:阿里巴巴上市多舛

关注理由:命运多舛的上市之路,未来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又一典型案例。

9月初,有媒体报道一直谋求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因其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港交所的规则不相容而遭拒,而早在香港之前,有关阿里会在哪里上市,上海、纽约甚至伦敦,世界十大交易所已经被他们消费了五个。香港受阻,备受关注的阿里巴巴将会在哪里上市又变得扑朔迷离。

据业内分析师估算,阿里巴巴上市估值可达到700亿美元甚至更高,使其成为近几年全球科技产业最大规模的IPO之一,这样一块巨大的肥肉使得其成为众多银行和投资者垂涎的目标。

11月19日,马云在东京接受采访时称:“合伙人制度是我们去任何地方都不能改变的。我们的CEO必须是合伙人。这一条就像美国总统必须是美国人一样,是不能讨论的。”

而对于未来会在香港还是美国上市,马云称还未有正式的决定,但他同时又声称:“希望去的地方,原则有一条,当地要欢迎我们,我们也要以当地为骄傲。”显然对香港此前拒绝阿里表示不满。同时马云也表示,阿里巴巴现在现金充足,上市的时间完全可以从容考虑。

也有观察人士赞同港交所的做法,因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就是将甄选CEO的范围限定在28个合伙人范围之内,这同香港市场坚持同股同极,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眼点相违背。由此来看,有着特殊股权结构的阿里巴巴未来的上市之路还会是命运多舛。

作者:朱秀亮

第二篇:世贸组织《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二O二O年全球贸易将大幅缩水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称世贸组织)4月8日在官网发布了《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对2020年~2021年全球贸易前景作预测,以及2019年贸易统计数据。报告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考虑到“史无前例的”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2020年全球贸易缩水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报告还提到,受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已下降0.1%。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区的贸易量都将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北美和亚洲的出口贸易将受到最大打击。报告同时强调,2021年全球贸易仍有可能实现复苏,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其最终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各国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贸易缩水,危机显现

世贸组织在这份预测报告中,大致分析了全球贸易将会在未来几年间发生的两种情况,并明确指出无论是哪种情况,全球经济遭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剧烈冲击的事实都是不可避免的。

较为乐观的一种情况是,全球商品贸易将在2020年下降13%,然后在2021年反弹21%;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全球GDP将放缓2.5%,2021年将增长7.4%。

而较为悲观的一种情况则是,全球商品贸易将在2020年下降32%之多,然后在2021年反弹24%;在悲观局面下,2020年全球GDP将可能萎缩8.8%,到2021年再增长5.9%。

对此,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这样的经济数字是非常难看的,但却无法回避。“现在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未来复苏的形态和全球增长前景。”阿泽维多表示,全世界都需要为强劲、持续和具有社会包容性的复苏奠定基础。不过,全球经济想要在受到严重冲击过后迅速复苏,其过程也会相当艰难。“这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此次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各国应对疫情政策是否有效。”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

世贸组织官网图表:绿线为乐观情况,红线为悲观情况

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

因此,阿泽维多强调要保持市场开放和可预见性,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商业环境,这对于刺激投资恢复至关重要。此外,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应对经济衰退,实现经济复苏,包括货币、财政和贸易政策都应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个别国家不应该单独行动。

阿泽维多也警告部分国家,如果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再度设置贸易壁垒,情况将会更糟。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贸易体系崩溃,其根源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这场危机首先是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各国政府因此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阿泽维多表示,但如今疫情除了给人类在身体上带来痛苦之外,贸易的下降和经济的衰退也将会给每个家庭和企业带来严重威胁。

“我们近期的目标是控制疫情大流行,减轻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但是政策制定者必须开始为大流行的后果制定一系列的计划。”

前景堪忧,各方献策

据英国《卫报》分析,即便到时候可能达到乐观的情况,即全球商品贸易下降13%左右,这样的经济衰退程度也比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严重。而如果更为悲观的情况成为现实,经济衰退程度甚至和1929年~1932年经济大萧条时代相差无几。

因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各国颁布程度不同的运输与旅行禁令,服务贸易受到最为直接的冲击。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没有库存,当下出现的损失在将来很难挽回。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目前很难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总体影响,但现在需要全力支持旅游业,使之变得更强大、更能抵抗风险,因为旅游业的复苏将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助力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哈拉尔德·马尔姆格伦认为,全球贸易量下滑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影响将持续更长时间,政府需要更多智慧制定有力政策减少损失。

1930年4月经济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失业者排队等待就业面试

国际劳工组织4月8日也发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和工作世界》的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预计疫情将在2020年第二季度导致全球6.7%的工作时间消失,相当于波及1.95億全职员工。总干事盖伊·赖德呼吁全球寻找能够帮助全社会所有阶层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那些最脆弱或最无力的群体。“必须致力于建设新的更安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曾向媒体进行书面吹风时表示:“必须采取紧急和大胆的政策措施来控制疫情、挽救生命,保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携手合作,保持信心

根据世贸组织的预测,2020年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都会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北美和亚洲的出口将会受到最严重打击。由于疫情的快速蔓延和扩大,使得全球价值链体系出现了中断,在这其中,拥有复杂价值链的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行业,其贸易量将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除此以外,因疫情期间运输和旅游方面的各类限制,许多零售商店和酒店都纷纷关门歇业,服务贸易是世界贸易体系中受到疫情影响最为直接的一块。而服务贸易并没有包含在世贸组织的这份商品贸易预测之中,世贸组织指出,疫情所导致的服务贸易的某些下降可能会永远无法弥补。

不过,世贸组织也表示,某些服务行业可能会在此次疫情危机中获得快速发展,比如信息技术服务。因为疫情的缘故,许多企业开始尝试让员工在家进行远程办公,这些群体对于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量激增。

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认为,应对产业链冲击的正确方式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确保产品供应稳定,国际贸易正常运转。如果各国齐心协力,世界经济将比各国单独行动复苏得更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也发文指出,抵御疫情冲击需要全球协调一致的卫生和经济政策。多个国际组织正开展合作,确保通过紧急融资、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为受疫情冲击的国家提供支持。

经济全球化时代,携手合作才能走出困境。

(编辑/柏舍)

第三篇:全球自由贸易遭遇强劲“逆风”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关税 自由市场

2017年至今,特朗普政府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根据美国的单方面判断挑起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出台具有浓厚霸权主义色彩的措施,损害诸多国家利益。伤及国家不仅有中国,也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国。

美国除了继续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以外,歧视性关税壁垒显著加强。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并购。紧接着,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自7月6日开始正式实施,涉及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2018年9月,美国政府又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并表示,从2019年起,加征到25%,如果中方采取报复措施,美国将对另外价值267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进一步升级,不顾后果地挑起中美贸易争端。

2017年4月,美国政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钢铁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分别为25%和10%。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涉及众多国家,引发强烈不满和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不赞成美国这一举措,法国、日本、韩国表示要采取应对措施。欧盟启动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谈判,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推动自由贸易,开放自由市场。2018年8月,中国等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了美国的钢铝“232措施”。当美国宣布对欧盟钢铝产品从2018年6月1日起恢复加征关税后,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申诉,批评美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罗姆指出,“美国正在进行‘危险游戏”’。美国对北美邻国加拿大与墨西哥采取又打又拉的办法,允诺可以暂时豁免,但前提条件是两国必须重开三国贸易谈判。

至于美加墨三国贸易,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20多年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让美国吃了亏,影响了美国的就业岗位,曾以退出协定相要挟。最终,经过艰难谈判,在美国政府的强硬姿态下,加拿大、墨西哥妥协,修改了美国认为不利的条款,达成新版《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USMCA)。然而,新协定中加入一项被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称为“毒丸”的条款。即规定倘若加入协定的三国中有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其他两方有权退出《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USMCA)。对此,《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特朗普的新北美贸易协定对准更大的目标:中国”。美国的目的就在于禁止其贸易伙伴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特朗普政府依据自身的主观认定,以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攻击中国,其霸权主义行为在贸易领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发起“232调查”,遭到传统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对美国出口汽车及零配件的大户,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韩国等,大多为美国的盟友。美国此举也有进一步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新北美贸易协定谈判中让步之意。特朗普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四面出击,挑起国际贸易摩擦,最终将会破坏多边主义体系。
美国搞经济霸权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损人害己

事实上,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2009-2017年,美国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1378项,高居世界榜首。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全球所占比例持续走高。全球贸易预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837项新的保护主义干预措施,其中143项是美国出台的新措施,占全球总数的17.1%。2018年1-7月底,美国出台的保护主义措施占全球比重达到33%。美国政府一意孤行,逆全球化而动,严重干扰了全球化中世界经贸的有序发展。

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本国权益至上。美国所谓对国家安全的维护都是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体现的是本国权益至上原则。国家是否安全,是否遭遇威胁,完全是以美国的利益诉求、目标、国内法为依据来判定的。只要美国认为有必要,可以不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更不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随时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以自己选定的方式,对自己认定的对手或潜在威胁采取单方面行动,以多样化手段实施打击。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实质上是美国长期以来单边主义外交的继续,是经济霸权主义的又一表现。有美国贸易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启动‘232调查’,实则是搞贸易保护”。

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美国是世界性强国,也是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其一举一动都对国际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带头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在“美国优先”思维下,不断启动“301调查”“232调查”等,非法使用惩罚性高关税对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频繁挑起国际贸易争端。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美国的做法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开放、公平的自由贸易目标是相违背的,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

逆全球化而动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贸关系像纽带一样,将各国带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之中。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不仅对全球市场产生冲击,而且也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提交给政府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导致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这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的消费成本增加近45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貿易保护举措不断升级,美国相关州的利益遭受不小的损失。美国一家研究中心认为,政府的关税措施实际上在“惩罚”自己的国民,依赖出口的北卡罗来纳州超过15万个工作岗位、南卡罗来纳州6500名工人受到报复性关税的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逻辑思维指导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不仅损害他国利益,自己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合作共赢乃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乃世界发展潮流,不可能逆转。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家之间的关系靠双边、多边的维护,才能越走越近。国家间遇有分歧和利益之争时,可以通过善意沟通、积极谈判加以解决,而不是靠强权、大棒。霸权主义行为看似一时管用,但只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论中美关系,还是美欧、美加墨等关系,都是如此。美国作为世界一等强国,更应自我反省,不应自恃强大,唯我独尊。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后的关系发展跌宕起伏40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诚然,中美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在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两国间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1/3,人口占世界1/4,贸易总量占世界1/5,双方互为贸易大市场,中国的快速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中国对美旅行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留学、就医等旅行支出达510亿美元。据美方的统计数据,2006-2016年间,中国对美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年均增长50.8%,从4.3亿美元增至262亿美元。目前,在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中,美国约占总额的20%,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是互利共赢关系,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大市场以及中方在美投资等,都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合作才能共赢。美国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实、冷静处理彼此间的矛盾,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

不要用以往“经验”套用中国。长期以来,美国与其伙伴国——日本、欧盟的贸易战也没有断过。随着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崛起,日本商品、投资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于是,美日之间钢铁战、汽车战、半导体战、大米战不断,美国政府采取反倾销、反投资等手段,迫使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对美放开市场。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被迫一次次退让。2016年,日本是美国第二大贸易逆差国,2017年,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逆差国,逆差额为688.5亿美元。特朗普政府为削减逆差,对日等主要贸易对象国亦采取强硬姿态。在贸易霸凌主义政策下,即使日本在外交上跟随美国的步伐,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躲过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如今,美国试图如法炮制,像对付日本等国那样,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迫使中国就范,明显是错误研判了形势,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信心和能力;美国试图通过制造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更是异想天开。中国不会在美国的指挥棒下行事、逆来顺受,甚至拿国家利益换取一时安逸。对缺乏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大国经济霸權主义做法,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接受。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扩大进口。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姿态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同时表达了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11月,中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种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博览会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之际举办的,中国政府对外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表明我国继续开放市场的方针不变。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这个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展,包括G20成员、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

尽管全球自由贸易遭遇多年来最强“逆风”,多边贸易机制面临挑战,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2018年10月,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杜尚别会议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达成一致立场。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强调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2018年11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话,释放出解决问题的善意信号。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处理贸易摩擦,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AKS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作者:卫灵

上一篇:理性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