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2022-09-10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份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学以致用,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也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 以适应将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由此可见, 加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对高职学生显得特别重要。

1 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是体现人类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指动手和操作能力, 更是指他们的知识再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而言, 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必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熟练、合理的应用, 从而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日常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1.2 技术运用能力

技术运用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本质的反映, 也是实践能力中的最关键能力, 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来获得。技术运用能力主要通过对各种技能的具体掌握来体现。

1.3 社会适应和知识再生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再生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再生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一种核心能力, 它是通过普通教育、技术培训、实践教育等环节来实现的, 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践、自我生存、自我完善的能力。通常,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再生能力越强, 在社会竞争中就越能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

2 更新观念, 提高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观国外教育模式, 从德国创立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美国和加拿大推行的以能力为基础 (C B E) 的教学模式到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 (C B E T) , 都体现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这些理论认为,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能通过课堂的灌输来获得, 而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 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 更应重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除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 这些实践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学计划的互相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并在整个学习期间内逐步培养。

3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3.1 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变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能抓住重点, 用创新理念来指导现实实践。应用在教育上, 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这个独立的自我, 要允许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或实践,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大胆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遇事善于开动脑筋, 善于出新点子, 善于想出新办法的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 不但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更能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增强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课题, 能促使学生认真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往往可以诱发学生自由联想, 自由发挥, 自由创造的极其兴奋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地表现自我, 表现自主创新的愿望。在这种状态下, 学生常常会独具慧眼, 独辟蹊径, 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得失, 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责任心, 全身心地投入实践, 一丝不苟, 较好地完成预期实践目标。

3.2 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整合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埋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 要坚持学以致用, 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充分听取校外教学指导委员及专业人士的意见, 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 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 形成一门或几门能反映该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 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 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

3.3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场所

加强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训练中心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在校内实训场, 学生可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 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训练。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要有明确的定位, 集中资金, 加大投入。此外, 要十分重视和定位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 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3.4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的运作、产品加工及其组织、车间管理以及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任职前的见习。校企合作首先是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的技术领导、工程师作为委员对学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环节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等都随时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沟通, 共同论证并听取他们对教学的建议, 使专业更贴近市场, 毕业生更适应就业岗位。

3.5 通过职业资格鉴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高职教育更应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培训, 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 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使其在毕业时能达到劳动准入制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

3.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指导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而逐步形成的。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师资能力的要求, 是通过学生最终能否经受社会对其职业能力的检验而确立的。由于现有一些高职院校是在原有普通高专学校的基础上改制、改组而成, 原来的师资、设施很难跟上这一重大变革的步伐。许多高职教师是直接从高等学校出来的, 一般没有在企业第一线岗位任职的经验, 职业技能也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摘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特色, 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 4.

[2] 陈列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 2001, 3.

[3] 张光跃.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增强培训功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2, 1.

上一篇:数字图像置乱算法下一篇:Graves病合并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的131I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