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02-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己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也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并把它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 要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其次, 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再次, 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最后, 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抓好实践环节, 积极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并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 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 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实践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知识内化养成的创新品质, 即能想出新方法, 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成绩的一种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心智能力和个性素质的总和, 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具体化, 是创新活动的实际操作指标。是在创新活动和创新过程中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如果说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 就是指他在内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上产生了实际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和可开发性。所谓普遍性, 是说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力;所谓开发性, 是指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实践激发和不断提升的一种能力[1]。

2 了解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才来源于教育,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 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 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 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 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 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 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1 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需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体现在教师自身消化理解先进技术后, 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划的知识点引导学生, 使学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 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和信息资源, 来吸收更多的新知识和实践更多的新应用,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学生“今天学习昨天的东西”的问题。学生为主体则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主动探索, 把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从中理解和获取知识, 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的宗旨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2.1 在理论教学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 应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启发创新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创新, 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培养目标和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来设置和精选。要淘汰老化甚至过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要及时吸收用于生产实际的高新技术或先进的职业技术;围绕提高学生的自学、创造能力、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要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 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学善思, 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教育学生不盲从、不迷信, 敢于“标新立异”,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 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启迪心智, 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2]。

在教育过程中要广泛应用现代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高科技工具。采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课内信息量;利用网络技术跨跃时空限制共享技术资源和优秀师资, 进行知识交流和技能模拟训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成为教育的手段或工具, 而且要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巨大力量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客观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未知天地的机会, 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3.2.2 在实验教学中, 体现创新意识。

一是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重视实验课,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精讲多练。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下, 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 包括实验方案的制定、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和总结等;凡是能够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的问题, 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3[。三是选拔培养责任心强、学习基础好、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担任实验课“小教员”, 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四是改进组织形式, 如采取分组分班轮换科目的办法, 解决实验设备套数少、学生多的矛盾,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五是实施开放教学。一方面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成立兴趣小组, 强化技能训练;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不论自习、业余时间, 学生愿意到实验室做实验, 搞小设计、小发明、小革新等, 都要予以热情接待、指导, 并提供保障条件。另一方面, 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乃至社会课堂结合起来, 组织课外参观见习;进行技术创新、实验课学习方法交流, 创新成果评奖等活动, 拓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空。

总之, 高职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 我们应该把该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 为我们国家建设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应当体现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学目标要突出创新性;其次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实践环节要实现创新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出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长椹.心理学专题[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3.

[2] 孙如法.创新课堂教学应体现的四条基本特征[J].教学研究, 2006, (3) :63~64.

[3] 吴明群.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保证高等教育管理质量[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7) :45~46.

上一篇:建宁县黄埠乡农民休闲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下一篇:应用性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实践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