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施问题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高等教育模式中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实施问题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实施问题创新教育论文 篇1: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摘 要:基于实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建立起与当前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等几方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进行了缴入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也日益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实践表明,大力加强和全面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有效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还可有效弘扬诸如正能量、感恩社会等社会主旋律;因此,伴随着我国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实施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必要。正是基于此,以下结合我国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分析,就如何实施和落实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这个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1.1 实施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从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经过这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方面:第一,日益增强的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有效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自从我国正式加入因特网以后,我国各高校就逐步拥有了把教育和服务功能作为其管理宗旨的门户网站,这对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之中就起到了强化作用,第二,随着那些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络的建立,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巩固,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第三,日益壮大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推进和有效落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准备了极为充足的人员保障。第四,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断深化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1.2 实施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各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原因:第一,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不够准确的认识和定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对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上的创新。但在当前,尚有一些高校无法准确认识和定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只要把一个主题网站建设起来,并把一些宣传材料进行及时上传,就是进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结果往往是这些高校因管理不到位,无法达到预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二,对于高校所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而言,不管是其形式、还是其具体内容,均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当前,具有一定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在很多高校中均得到了建立,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是因这些所建立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管是其形式、还是内容,因没有把当代高校学生实际思想状况进行紧密结合,而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无法带来足够高的点击率,致使其浏览次数、参与互动的人数,都极其有限,故所带来的宣传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三,对于当前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不是很健全,其投入也不是很到位。

2 关于實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分析

2.1 建立起与当前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存在的吸引力不够这个问题,作为高校领导层,在把握好正确宣传方向的基础上,对于当代高校学生在网上的接受习惯以及表达方式,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效果同时达到最大化。作为一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当前网络话语体系,一定要进行足够的熟悉,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一定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把握好正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基础上,逐步把与当前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立起来,以这种创新途径来来有效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

实践表明,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最为主要的阵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因此一旦要把主题网站这种媒介优势,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让所创建的这些主题网站,不仅形式多样、材料丰富,而且观点新颖权威、内容详实系统,从而成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网上思想理论库;此外,在应用网络这种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要把不经加工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简单地引进主题网站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主题网站,一定要重视原创,不管是网络教育内容,还是网络教育方法手段,都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发货网络媒介的最大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提高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 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来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猛,其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在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均可创造性地引入诸如博客、BBS论坛、网络聊天室、电子邮箱以及QQ聊天工具等网络技术手段;这些网络技术手段手段,其交互性强,而且具有平等性等特点,便于高校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教育效果;例如,QQ聊天工具作为一种即时网络通信工具,就是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能够有效、及时表达人们思想和观念的重要方式,就是博客这种网络技术手段,博客这种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表达方式,倍受当前高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因此,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通各自的博客,以此来引导高校学生对当前最新最热时政新闻进行评论以及相互探讨,最终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从而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效果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当中,深入探讨和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这对于有效提高当代高校学生是思想素质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2] 徐伟东.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的新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作者:樊婷

基于实施问题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校本课程背景下中职校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高等教育模式中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中职学校来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探究出符合中职院校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基于校本课程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能够有效实现中职校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创新,真正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校本课程;中职校;创新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基于校本课程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创新旨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主要是围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一、创新教育与校本课程概述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的中心,规避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进和完善。

(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指以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校的情况,开发了《职中生如何发明创新》《职中生创新作品案例汇编》《职中生如何申报国家专利》等系列创新教育校本教材,结合具体实例,采用边讲边做的方式,从创新发明的方法、创新发明的技巧、创新发明的原则、创新课题的寻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国家及省市创新大赛介绍项目查新和专利申请等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背景下中职校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中职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现“职教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强省战略,需要造就千百万创业、创新、创优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才的储备库,每年需要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因此要突出教育的本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将创新、创业以及创优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和创新精神以及创优志气的适需人才和一大批具有自主意识的新型工作者,以此来满足社会市场的用人需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动,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满足中职校特色发展的需求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为了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国家课程开发做强有力的补充,更好地督促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以创新、创造和创业为内容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结构,并对现有的课程评价机制进行创新,通过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从而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三)满足中职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观念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当前阶段基于校本课程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实践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实现创新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和社会化,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

(四)满足中职校行业要求的标准

相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相对比较复杂,大都是普通高中录取线以下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差,并且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基于此需要针对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变,改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当前职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因此,怎样顺应当前的职业教育形势,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学生的现实进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设置合理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如何具体实施、如何保障是一线学校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也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三、当前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中职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背景下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尽管部分学校加强了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对此开设创新教育的课程。一方面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认为创新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创新教育在中职校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导致在课内外的教育教学中涉及的创新教育并不多,没有针对创新教育设置专业课程,部分学校的创新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类似邀请专家时进行创新讲座方面[2]。另一方面是因为创新教育的教材和内容相对比较缺乏,受到创新大赛的影响,部分的专业学校只是针对少数学生开设创新教育,这就导致创新教育的范围相对较小。

四、基于校本课程背景下中职校创新教育实践策略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在中职校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即充分尊重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个性化需求的重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到国家创新教育课程、地方创新教育课程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无论是创造、创业还是创新教育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其创新内容也针对当前和未来的创业需求而制定,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真正促进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主,因此基于校本课程的创新教育中,要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3]。创新教育的内涵也源自实践能力,源自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和行知思想,因而在当前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比如说机电专业,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机电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的练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或者由教师组织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机电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体验,进而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教育的质量。另外,在创新教育中也要充分结合中职校的专业特点,彰显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满足专业课程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彰显课程的实用性和发展性,做到和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经济建设背景下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三)实现评价方式的创新

创新评价方式也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评价中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而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经验较为重要,因此基于创新教育的背景下,针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也要进行创新[4]。发展性评价方式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发展性评价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即不仅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对学生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针对在创新过程中学生所被激发的潜力以及进步的程度进行评价。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能够真正实现评价的公平合理性,也能够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学习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这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了对过程的重视以及对评价对象的用心,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以及发展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念,实现了创新教育教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其次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创新教育的实践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最后要通过评价方式的创新来真正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来实现校本课程的开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全宝,骆习群.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行动策略[J].大视野,2020(1):9-13.

[2]宋秦.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法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3):79-80.

[3]钟志文,陈成锋,陈杰鹏,等.基于潮商创业精神的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文教资料,2018(23):177-178,174.

[4]韦红.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國培训,2017(1).

编辑 赵瑞峰

作者:马慧

基于实施问题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训练,致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新课改实施后,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解决策略应用到课堂教学,以“问题”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分解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并且不断生成新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问题解决策略 创造性学习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训练,致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解决策略应用到课堂教学,根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发现者”、“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展开思考、讲述和讨论,最后达到目标状态,这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结合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切身体会,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推进作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旨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和学看成是一个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分解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新鲜的、开创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创造学习能力。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误区

在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抛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回答的也很热闹,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及问题升华的时间。同时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的问题太多,理解性的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其实这样的教学并不是“问题解决”教学。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思想。

二、基于以上“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误区,我认为,要想真正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巧用以下“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深度钻研新教材,发掘“问题”源泉

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图片资料,都是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也为教学中师生互动留出空间。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均以相关的问题情境的研究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熟悉的、感兴趣的背景素材,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开展教学探究,形成新知识。

但是好的教材也离不开教师的进一步创新,因此,教师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熟悉新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用好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切贴、更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素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逐步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

案例1: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材里介绍的内容较少,我鼓励学生多去找一些勾股定理资料。学生找到了很多比如:勾股定理的起源,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面积法、拼图法、总体证法、切割法)等等,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也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想自己创造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法。学生在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学习了知识,也发展了自学、团队合作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或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表现欲,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激趣、生奇、求异”开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形成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鼓励他们追根寻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案例2:在讲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我提出了问题:一张方格纸,要剪下一个“十”字形,最少要剪几刀?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动手操作。剪的刀数随着思维的深入,由8刀到4刀减少到2刀,直至一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很好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激发了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最简方案,体现了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案例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时候,我提出下列问题:老师手机现在用的是联通,想换成移动,请你帮老师选一选用哪种套餐更合适。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小组讨论热烈,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考虑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第二天,甚至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他们用了所学的知识为父母考虑如何选择通讯方式。说明学生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问题,还自己发掘了新的问题,也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总之,把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情景和所学的概念、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现的知识,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最有效的办法。

3.激励引导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小“陷阱”、小“魔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动力.同时学生在试图提出问题时,他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

案例4: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把公式直接展示给学生,也没有让学生直接用方程的一般式ax2+bx+c=0推导两根的关系,而是安排了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在课本的某页上任找一个一元二次方程(△>0),说出其两根,然后由老师“猜出”是哪个一元二次方程。当结果一一被老师猜对时,学生会感到奇怪,“老师是怎么知道的?”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4.尊重“问题”意识,给学生以“成功体验”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教师必须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始终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给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标新立异,超越自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积极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激起“柳暗花明”的创新灵感。从中使学生体验到通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案例5:在七下《探索规律》这节课,在日历中圈出一个3×3的正方形框,那么框中的9个数字的和等于中间数字的9倍。有学生引申出问题:日历中所有n×n正方形框中的数字和是不是都等于中间数的n2倍。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先对其的思维发散性表示赞扬和鼓励,同时征集其他同学的意见,是不是同意他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这样既给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以成功体验,也使得学生在课堂质疑中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

5.激励进军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师生、生生讨论、交流、质疑、反思,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解决问题后的自豪感,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类比、联想,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由已解决的问题再生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让学生更深层次寻根究底,学会学习,主动发现,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案例6:在解决问题“用一个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很多同学都开始以为“8-1=7”,还剩7个角,这时教师问:“是吗?”生:“9个。”老师笑一笑:“不一定。”“为什么?”学生急切地问。这时的学生一旦在认识上产生了矛盾,就有一种希望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大胆质疑。接着老师提出:“请同学们联想一下长方形剪去一个角会出现几种情况?”这时同学们有的拿出纸,有的拿出笔,有的拿出剪刀,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动脑,很快得出了结论:长方形剪去一个角会出现三种情况,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学生从平面图形中受到启发,“那么用一个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用橡皮泥、马铃薯、或者萝卜、去动手做一做、切一切,然后再思考这个问题。”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学生的问题意识被调动起来,思维习惯也就慢慢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问题解决”策略强调使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认真求知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念。巧用“问题解决”策略,除了可以让学生在开放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有益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又鞭策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探索,追求究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红婷.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策略[J].数学通报,2007,46(6),34-37.

[4]刘贵,宋菁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创新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108-112.

作者:冯捷

上一篇:化学实施素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技术创新社会文化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