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它的影响是空前的,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的流派,涉及艺术、文学、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思潮的崛起,它昭示着整个西方社会范围内的一次重大的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分析论文 篇1:

哲学解释学的探析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哲学解释学提出一些探讨内容,哲学解释学是当代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体现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未来阶段思想建设和人类思维模式的研究也造成巨大影响,本文根据哲学解释学的探究内容进行精神科学理论基础的探究,找到哲学解释学可以进行探究的依据,并且推动哲学解释学的研究。

关键词: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探析

引言

哲学解释学属于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流派,要寻找具体的判断原因,要明白后现代主义的实际内涵和评判标准,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属于否定和批判的状态,现代主义的理想框架是理性和主体,根本特点是要从思维角度进行同一性质的挑战,要体现与众不同的理想信念,要向人类的解放提出反对意见。

一、哲学解释学属于后现代主义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与客观实际对立统一的否定想法,完全否定形而上学思想,也向所有人类哲学理念中的根本含义和主题思想提出抗议,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改进和挑战,扬起碎片化和零碎化化的思维旗帜向同一性宣传。要明确后现代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的根本区别,找寻其中的思想特质,推翻客观的思想理念,体现形而上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最基础的加达默尔的新解释学,将语言演变过程解释得过于独立,很难再简单的言语中集中体现深入内涵,并容易出现语言方面的损失,需要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辩解,即使并不关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要根据思维模式选择合适的判断方式。

哲学解释学如何体现与理性观念相反的思想,要明确的是哲学解释学并不承认理解的明确性,认为解释学中的客观现象是很难得到确认的,也拆解了传统解释学中的命题意义。探寻哲学解释学的内在含义非常明确,清楚认识到新解释学中的理解意义。在旧解释学中认为理解贴近西方近代主义思想的理性观念,而新解释学更加认可理解自身的存在方式,并不存在解释与理解,认为解释与理解共同创造了主体。在传统观念中,理解主体似乎并不存在,是在理解的进展过程中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也随着人类认知的出现而生成,理解永远不会有终结之日,会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向前发展[1]。从主体对象的角度来说,也永远难以定义理性主体的含义更加难以探究主体的实际含义。哲学解释学是新解释学如何将真理与原有的实际含义衔接,要正确理解要从不同的角度探析。在旧解释学中,理解本无原有的意义,要真正理解并要做到比原有主体更加理解真实含义。但在新解释学中认为,这种重新构建的方式没有具体价值,实际上要根据历史发展特点,针对解释主体和解释对象的关系开展探究。解释在不断循环,也就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新的含义。

二、哲学解释学是精神科学理论基础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对文本定义和科学定义有了更广泛的认知,解释学要作为一般人文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探究形式,承担起具体的解释功能,也要承担其哲学方面的思想意义[2]。学问可以分为两大种类,第一种是自然科学,第二种是精神科学。如果进行更深刻的探究,怎样进行深入的反思?解释理解又或者产生其他思想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文本产生一定的认识,就出现了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将文本的探究范畴继续扩大,根据传统模式下解释学的理解要素,了解到文本是作者表达写作意图的方式,也是表达自我思想的模式。文本中的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种学科记忆和自然科学有关,也和精神科学有关,比如历史文献,科学理论,文学书画,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这些广泛的内容都会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观精神,需要读者进行理解,也需要读者了解主观精神所要体会的含义。文本涉及到一切内容,似乎能够涉及到宇宙间的广泛天地,理解并非简单理解表面的现象,也渗透到人们所知所想,又或者不所知不所想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独特的科学意义。要正确认识解释学在精神科学中的有效作用,并且真正探究在历史跟进过程中产生的反应,从另一角度来说,历史的进展也需要解释学的参与。

三、哲学解释学的语言本体论的理解本质

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象征着哲学解释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派出现在大众眼,在传统解释学的基础上促进发展,进行本体性质的讨论和哲学解释学的相关内容分析[3]。要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就要根据语言分析以语言为核心,认清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言和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理論,被称为语言存在论或语言本体论。语言象征着事物的表象联系,也体现语言与客观世界本身的联系,又可以将语言比作摹本,在临摹事件原型的基础上,语言能够体现解释的作用,也能将世界的合理作用延续到与人类的交流中。解释学的存在意义与人的语言有关,语言能体现人的存在感,也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真理能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再通过实践检测,但语言并非只是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而是体验本体论的基本功能。要实现理解,要体现人的存在感,语言的最根本功能就是被理解,并且能够将解释学的意义阐述出来。

传播载体是语言的应用作用,若过于夸大语言的功能。一直认为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应用功能,会显得有些过于浮夸。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也就是思想和语言并不能独立自行一派,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状态的演示是表面现象并不能直达本质语言。在客观世界内,也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以现实的依据作为参考标准,才能成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方法。不能单单从语言来进行世界的概括与衡量,而要利用语言来表示世界的一部分,并且用语言实现表达与理解,能够更加理解世界,也能更加深入感受世界。后现代主义哲学解释学对语言的认识过于虚无,认为语言能够表现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的本质本就不存在,是在语言的循环过程中导致要表达的含义不够明确。从真理变化的角度来说,真理不会改变,但现实世界会随着时间的进度而改变。时间是变化的,分为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不同角度来说也是能够被辩论反驳的,避免陷入形而上学过于极端的思考与判断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探究哲学解释学时,要理解哲学解释学各方面的理论权限也要明确哲学解释学的常见观念和其他方面的区别。从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并且思考历史世界的本质联系。哲学解释学将语言看作一种体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但实际上又与形而上学主义有所分别。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念与唯物主义有根本区别,要明确分别相关问题才能找到解释学中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华.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哲学解释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语文建设,2021(19):19-24.

[2]王俊琳.人文化成与实践求索: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1(09):223-233.

[3]赵文平.论解释取向的教学论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域[J].当代教育科学,2021(06):58-64.

作者:薛思博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分析论文 篇2:

后现代主义对其音乐思想形成的影响

摘 要: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它的影响是空前的,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的流派,涉及艺术、文学、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思潮的崛起,它昭示着整个西方社会范围内的一次重大的变化。后现代主义音乐就是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观念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它的产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到底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音乐?后现代主义又是什么?本文将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视角对后现代主义音乐进行理论简略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

0 导言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因为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反对约定俗成的形式,我们能够找到对后现代的不同理解和界定,甚至在同一领域,思想家的观点也常常有令人震惊的差异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从形态上看,既有破坏性的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乃至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同时又有建设性的综合思考以往文化的长处、以多元化方式创造性地构建新文化的主张。”[1]它显现出不同以往的音乐,无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在表现手段上,后现代主义音乐以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确立了自己的新观念,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现代音乐的观念,它是对以往创作手法的否定与抛弃。

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产生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世界的一种反文化思潮,是对传统的精英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2]20世纪5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与激烈,这导致了20世纪最为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了7000多万,这种灾难不仅体现在人类的肉体上,更在精神上,战后人们的精神信仰被摧毁,人类很难再相信自身,很难再相信思想家为人类生存所设想的各种美好愿望,这就使得一些哲学家们从更高的层次来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运,反思现代主义过程中的利弊,反思现代主义时期过程中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因此西方出现了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他们开始否定一切,否定这个社会传统的反映方式,他们要探索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危机的强烈感受。后现代主义摆脱人性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反对理性主义,大力倡导非理性主义,拒斥一切现代主义理论,并对现代主义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加以解构和摧毁。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应该说,它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后现代主义音乐也在众多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在20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大陆诞生。它在音乐思想、创作观念、表演方式等各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正是西方后工业社会时代,也就是信息社会,这一时期是从工业资本主义到消费资本主义的转变,同时又是从商品生产到信息生产的转变。后工业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的复杂变化,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也是西方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30年代)中,并在二战后与母胎撕裂,而成为一个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新的概念。”[3]应该说,它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后现代主义音乐也在众多社會因素、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在20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大陆诞生。它在音乐思想、创作观念、表演方式等各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的影响

如果说西方古典音乐是在追求神圣崇高、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那么现代主义音乐追求的就是感性,它更多倾向于人自身感受的真实表现,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极端,这也是因为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种极端的理论。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在他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指出后现代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一种平淡感,一种平面感,换个说法,就是一种缺乏深度的浅薄,后现代主义推翻现代主义主张探索深层意义的思维逻辑模式,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似乎不再提供任何现代主义经典作品以不同方式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意义和经验,它一般拒绝任何解释,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在时间上分离的阅读经验,无法在解释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只能不断地重复。”[4]后现代主义音乐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并对它进行全盘批判与否定,音乐也不再称为“作品”,而称为“文本”。一切作品的审美意义丧失了深度,作品不可解释,只能体验,以前在欣赏传统的古典音乐时,作品是有和声、有织体、不仅有横向线条的细腻发展变化,更有纵向的“深度结构”,我们可以透过其曲式的构建从中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含义,思想内涵。但是后现代主义音乐是不求深度,只求表象的一种罗列和表达,不重结果,只重过程,一切都是碎片化的堆砌、平面式的陈述。不过,我们应该肯定是后现代主义音乐的进步性,即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对传统音乐进行批判与否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勇气去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它是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对资本主义矛盾的挑战,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反动。

自启蒙运动以来,主体一直被哲学文化科学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主体是现代哲学的元话语,它标志着人的中心地位和为万物立法的特权,因此现代主义时期作品总是努力地表现主体自身的情感体验,为此形成了诸如焦虑、疏离等情感性概念。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主体已经被“零散化”,它失去了昔日的中心地位,已经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了,变成了没有确定意义和历史延续的表面化了的虚无。“伟大的现代主义是以个人、私人风格的创造为基础的,它如同你的指纹一般不会雷同,或如同你的身体一般独一无二。”[5]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剩下的都是没有感觉、没有情绪、没有价值感的零散化的破碎的主体,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了现代主义以人为中心的观点被打破,人不再成为万物的中心。伴随着主体的零散化,因此后现代主义音乐也呈现出碎片化的无中心状态,与之相连的个人风格也就不再成为可能,独特的自我经验已不可能,人们不再需要去表现主体拥有独特的私人世界和风格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存在。由此,后现代主义音乐走向了拼贴这种形式,拼贴音乐作品是后现代主义对音乐认识的一种变化形态。

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拼贴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并置在一起,作品具有多中心或无中心的多元混杂的特点。“它将过去的音乐碎片作为声音现成品,进行无机拼贴。之所以说‘无机’,是因为不同风格的音乐碎片之间并没有感性上可以察觉的因素来统一作品。典型例子是俄罗斯作曲家施尼特凯的《第三弦乐四重奏》。该作品将拉索的《圣母哀悼乐》最后的乐句、贝多芬晚年写的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的主要主题、肖斯塔科维奇名字的德文缩写对应音高等,并置在一起,从头至尾都没有主次之分。几个音乐碎片之间虽然在分析上可以得到相同的两个四音集合,但是听觉上分明是不同的东西拼贴在一起,特别是拉索的音乐和贝多芬的音乐之间,由于后者被处理成现代风格(主要在和声上),听觉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并置在一起,没有过度,直接拼贴。”[6]这种拼贴音乐作品是后现代主义对音乐认识的一种变化形态,即全身心地接受各种新事物。

3 后现代主义音乐

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音乐有了明显的特征,不过后现代主义音乐在当今西方音乐史书籍,无论是翻译还是编写的,都没有论及“后现代主义音乐”。但实际上在音乐实践方面后现代主义内容在20世纪章节已经涉及,只不过没有采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视角来谈论,因为没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观照,就好像这种现象是孤立的,和西方后工业社会其他的艺术行为无关似的。

从中世纪起,我们在音乐形态上可以分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种范式,传统音乐有严谨的结构规范,完整的和声体系与大小调体系,现代主义范式包括了除大小调体系外所有自由体系的结构样式,而后现代主义范式是无序的、解构的以及多元化的。西方音乐作品有史以来一直是有序的,人工控制的,在创作上有着明确的文本,所有作曲技术都是为了保证创作结果的结构有序,在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这一点就是采用主题发展模式。一个基本素材,通过各种方式的变化出现并贯穿始终。这样的作品有一个中心,有一条主线。这是一种封闭的结构,古典、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即使到了现代主义时期,作品也是高度控制的、有序的,尽管序列主义音乐听起来与传统的音乐很不同,但是却具有一样的模式,它是用原始序列来统一全曲的,原始序列就是中心。虽然采用无调性音乐,但也仅仅是非大小调体系的主题而已,曲式结构却没有本质的变化,由此可见,现代主义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在有序上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后现代主义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无序”“解构”“反形式”,它反对现代主义音乐的有序解构,因此作曲家在创作上完全抛弃传统的调性、和声、甚至音高體系,打破了人工控制的传统,即全局性的偶然,随机,多元以及不确定性。

4 结语

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是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潮孕育而发展的,它注重多种音乐文化平等交流的观念,同时向着多元方向发展,而且未来的音乐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音乐反映出强烈的社会现实性和人类艺术发展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音乐与传统音乐的“断裂”,但是更应该看到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内在连续。就像利奥塔说的“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的终结,是一种新生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后现代主义音乐并不是人类的最后归宿。

参考文献:

[1] 杨沐.后现代理论与音乐研究(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12.

[2] 胡水欣.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J].艺林漫画,2006(6).

[3] 杨宁.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评析[J].攀登(双月刊),2005(1).

[4] 许朦胧.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音乐的反思[J].音乐探索,2010(5).

[5] 史丽欣,赵春萌.评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一些观点[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4).

[6] 洪晓楠,杨梅艳.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特色[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

[7] 宋莉莉.对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审视和思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1(2).

[8] 王虓.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

[9]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编.北京:三联书店.〖ZK)〗

[10] 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1] 宋瑾.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主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22(1)

作者:张一凡 张品琪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分析论文 篇3:

基于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研究

【摘 要】UI设计发展至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图体化与娱乐化的特点,缺乏简洁、清晰的现代主义风格。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UI设计才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以现代主义风格为基础的UI设计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本文首先对UI设计缺乏现代主义风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于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发展现状。

【关键词】UI设计 GUI设计 现代主义风格

UI是User Interface的简称,指的是用户界面。UI设计指的是对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手段的操作逻辑、界面玫瑰等进行设计。良好的UI设计能够赋予人际交互手段以灵魂与个性,使人能够更加舒适地对机器进行操作与使用。UI设计中视觉传达层面的设计就是界面设计(Graphic UI design)。UI设计发展至今,起定位始终都是具体化与娱乐化,缺乏简洁清晰的现代主义风格。

1 UI设计缺乏现代主义风格的原因

1.1 计算机操作界面图形化出现的时期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看似与计算机电脑图标之间并不存在相互联系,但是后现代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中,UI设计者身处的文化环境与视觉环境都受到了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UI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自然流露出具体化、大众化的特点。

1.2 UI设计初期由程序设计师进行设计

在UI产生之后,初期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程序设计师来担任的。术业有专攻,程序设计师本身缺乏专业的视觉传达知识与实践,在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将受到生活实践与经验的影响,以生活中的形象对UI进行设计。在UI发展的过程中,界面设计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UI设计逐渐形成了具体化、娱乐化的发展主流。

1.3 电子产品消费群体转变为个人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商业办公用户不再是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更多的个人开始关注消费电子产品,而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得UI设计更加注重个人消费群体。电子设备就像是个人的一个私密空间,这个空间隔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各种生活化的UI设计理念就更加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例如“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等。因此,UI逐渐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2 基于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

2.1 强调功能性的UI设计

在UI设计中应该将关注与强调的重点集中在信息本身,而不是过度关注界面元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UI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视觉传达设计知识。随着更多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员的加入,转变了之前由程序员担当UI设计的状况,为UI设计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开始将关注与设计的重点集中在UI功能性方面。在数字技术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电子产品定位精准等因素的影响之下,电子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例如以办公为主要需求的消费者会由于UI图形过于活泼而导致精力分散,会由于UI图形过于精美而导致视觉识别性降低,可能会使操作出现延误、不便等问题等。

2.2 强调识别性的UI设计

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视觉环境是非常繁杂的,各种商家都希望通过精美华丽的图形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导致消费者的视觉始终处于饱和的状态中,可能会对复杂的图形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在如此繁杂的视觉背景中,清晰、清新的图形必然能够做到脱颖而出,通过较高的识别性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消费者节约更多思考的过程与时间。此外,消费者实际上都存在着“边际效应”的心理,如果UI设计始终都是一尘不变地采用具体化的图形,消费者同样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必须实现UI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提高UI设计的识别性。

3 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UI设计产品例析

当前,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UI设计产品,同时这种风格的UI设计已经引发了一定的潮流。在设计行业中使用率最高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及其所属公司的其他系列产品都采用了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UI设计,新图标一改传统的具体图像风格,采用了辨识度非常高的文字作为图标,其中Photoshop为PS,Illustrator为AI等,具有了非常高的功能性与识别性。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UI设计产品的出现,代表着UI已经摆脱了单一的设计时期,开始进入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

结语

UI从出现到现在已经从一个活泼的孩童成长成为了理性的青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具体化、生活化的风格中加入了理性的东西,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理念。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加入、设计理念的创新、消费者电子产品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都促使UI设计展现出了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裴临风.刍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招贴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02(85):74-78.

[2]宋漾.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3,02(65):100-101.

[3]黄媛.近代汉口建筑走向早期现代主义风格内质因素研究与推论[J].华中建筑,2015,S1(87):125-127.

作者:张媛媛

上一篇:住院病人护理及服务文化论文下一篇:兽药残留动物性食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