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2022-08-14

第一篇: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与弘扬民族精神报告体会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文化自觉作为当代中华民族应有的、正在增强的新型文化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外来文化的借鉴者和批评者。只有培养其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潮流,就有科学的思考,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对于保持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有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经历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扑后续,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足以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先辈是如何奋发进取,是怎样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让他们在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感悟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和升华的历史轨迹,激发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其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将弘扬民族精神视为自身的历史责任和时代的使命,并能以实际行动实践履行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还必须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时期成长的新一代容易在西方经济全球化的掩盖下放松警惕,不少大学生接受外来主义思潮的“趋同论”,关注人类整体利益,淡化本民族的利益。

民族精神是融入血脉的感情和理智选择的结果,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形成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身感受、长期积淀、逐渐形成的内在品质,这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过程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这就要求学生以上好政治理论课为前提,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自我培养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这既可以弥补学校和教师因为不了解个体情况而出现的问题,又可以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民族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简单枯燥的说教就能深入人心的,它要求科学完整的体系、丰富精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江泽民就曾指出:“对人民进行近现代史和我们党的斗争史教育,目的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抬头。”

(二)、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2、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爱国主义被赋予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爱国、爱人民与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最大光荣。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的志向融合在一起,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彰显了对人的的个性的张扬和对人的主体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人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觉悟也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人民的主体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和权责意识得到了强化。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是国家权力的主要来源。每一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事业中建功立业。

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科技领域里的精英,他们的科学精神状况是决定我国在世界未来科技领域地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学生能够克服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浮躁风气,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谋求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要做到 第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第二,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第三,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第四,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第二篇:《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课程标准: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片段进行排演,以短剧或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讨论法。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描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学情和教法分析:

学生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以及课外读物已经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对于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以及四大名著的艺术魅力以及它的思想性则很模糊。同样对于科学技术以前有所渗透,同学们对李时珍这个人应该有所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属于了解范畴,因此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截取资料,进行编辑、整理以多种形式展现四大名著的风采。以小组竞赛与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四大名著的影片,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 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重在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

教学过程: 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先将我们的目光从浩瀚的历史长河转移到我们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去,我们共同走进影视畅游(播放课件)谈谈你所喜欢的影视作品都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有没有和历史题材有关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呢?(播放课件)这是那部影片的片段? 学生:《西游记》。

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它是由我国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改编的,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文学体裁又出现小说,今天我将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感受科技与文学的魅力。(播放课题)

一、 文学——四大名著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形式,没有诗词的精练,没有元曲的唱韵,但它却

以通俗易懂、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这一时期小说的代表之作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四部作品分别是什么? 学生:《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 《红楼梦》 教师:(播放课件)

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作品作为本小组的研究方向,共同查阅资料,现在同学们把你们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小组成员进行一下汇总然后确定你们小组的汇报方式。在此之前,按照惯例我们要进行评价,看评价标准和评奖。(播放课件)

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共同确定自己的汇报方式。 意图:通过课后查阅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截取兴趣的过程。 小组展示: 一)《三国演义》小组:————计谋篇

主持人介绍一下《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主持人进行小组竞赛,先有主持人说出三国里的一些计谋的典故,然后由下面的同学抢答。 教师:《三国演义》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像大家展示了《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通过他们的精彩表演,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播放《三国演义》的课件)除了计谋外,这部小说战争的场面的描写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一百多次,再现了东汉末年那种战乱的局面,体现的了作者希望国家和平统一的这种愿望。

意图:通过一些可视资料使学生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水浒传》小组:————性格篇 主持人:《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历史题材创作而成的,书中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小组再现一下英雄豪杰的气势吧!

A我乃豹子头林冲,我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高衙内这厮看上我娘子,竟设计陷害,并要置我于死地,陆谦也不是好东西,受高太尉指使非要我性命,泼贼,拿命来!

B俺乃花和尚鲁智深,最气那欺软怕硬之人,看我几拳打的那镇关西七窍升烟。 C行者武松在此。西门庆与潘金莲这对狗男女毒死我哥哥,此仇不报非君子。谁说三碗不过岗?我武松喝了一十八碗照旧打死那只大虫。 “官逼民反”民不得已而反啊!

主持人介绍108条好汉的出路,揭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 三)《西游记》小组————表演篇 主持介绍作者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组员表演《西游记》中的小片段。后附 教师:播放《红楼梦》的插曲片段 四)《红楼梦》小组————诗词篇

介绍《红楼梦》的代表性的诗词,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体会那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以及对这样家庭、社会所造成的悲剧给予有力的抨击。

教师:现在四个小组都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作品,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评奖吧,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

意图:通过评小称号,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在以后能够积极的参与。

教师:在明清时期小说发展到了颠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小说作品,除四大名著外还有哪些? 学生:《西厢记》、《儒林外史》、三言、三拍等。 教师:那么在众多的小说中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咱们共同走进“文学泛舟” 学生:自由进行讨论

教师: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广泛的流传性相结合。艺术性体现小说语言以及它的为中国小说创造的基础作用,思想性体现在作品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意识。 教师: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很多,除教科书之外,还有那些? 学生:列举:网络、杂志、以及影视作品、小说等等, 教师:那么小说描述的历史是不是历史的真实? 学生:(略)

教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通过艺术加工而来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个生活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就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如果将所有的史事迭加必定枯燥,那是史书而非小说,小说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七分史事,三分虚假”使历史小说即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小说的丰富情节。

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一些小说、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

二、科学技术

教师:中医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药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的医学界出现了很多医药学家,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么? 学生: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扁雀

教师:在明朝我国也有一位出色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关于李时珍以及它的主要著作,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现在依据你的资料以及教科书咱们共同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来一起进行解决。 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

3、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

意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共同研讨弄清历史的真相,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史观。

教师:与李时珍齐名的还有一位科学家,他就是宋应星。他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被译为日、英、德、法、意、俄等很多国家的文字,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什么明清中后期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

意图:通过前后的对比,了解科技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中华的伟大志向。

教师: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文化上实行专政,科举制、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只是埋头故纸堆而不研究实际的学问,不会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锁住外国反而将自己紧

紧锁住,切断了西方的联系,也使中西的差距越来越大了,造成近代中国的落伍。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为了了解咱们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咱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心有灵犀”在游戏中结束

布置作业:设计一张表格再现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成就。

附录:《西游记》片段

佛祖传法旨:“叫那大圣出来,等我问他有何法力。”众将果退。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在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

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大连第三十四中学

刘春华

2003年6月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同学生相结合,力争让更多学生真正参与历史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喻学于乐,以乐为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课的重头戏放在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上,播放影视作品以及进行讨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是想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史学的观点来了解文学,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他们的特色来展现他们小组选的作品,从中我也看到学生的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只要你能够充分的予以调动。在科技方面,主要以讨论法和学习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口才,丰富自己的内涵。同时通过科技由盛转衰直至落后,让学生了解科技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爱我科学、建我中华的这种思想意识。

这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但是就整个授课过程来说,对科技方面可能分量有点少,没有将科技的发展列于首位,可能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点侧重偏颇。

一堂录像课就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的小毛病可能别人提不出来,但是通过上课录课,看到真实的自己,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尤其在调动学生方面缺少那种向心亲和力。看了录像整个过程觉得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笑容太少了,对学生的称赞也很少,因此在师生的情感交融上做的不够到位。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激情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

步。

第三篇:传统文化杂说结业论文--传统节日引发的思潮

传统节日引发的思潮——寻根主义

班级:179xxxxx学号:1120xxxxxx姓名:J

4寻思良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作为这次结业论文的主题。

说到端午,自从2008年它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之一,使人们有了一天的假期,它的存在也越来越受到了百姓的重视。家人们开始在端午节或是团聚,或是走街串巷,亦或是包粽子“赶时髦”。虽然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所谓的端午节究竟应该庆祝些什么,但是有过节的意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像是端午这样似乎已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渐渐地开始找回它曾经的价值。所谓的“寻根主义”也开始逐渐地为人们所认同。

所谓端午节的起源,有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无非就是那个妈妈从小就将给我们听的屈原的故事。其实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都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由此为源,便可以解释这端午的两大习俗。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鲜为人知的迎涛神之说。话说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另有一种颇为有趣的说法,相传端午是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实际上,从各种传统习俗来看,此说也颇具道理。不过说来说去,最广为流传的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屈原说”。

我们常把诗人屈原归为爱国诗人之列,后人对于屈原的评价也多以爱国主义诗人为主流。于是在我们的意识里,屈大夫就是爱国志士的典范。虽然如今此国非彼国,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依然长存,国为根,民为本的原则依然不朽,但是说来惭愧,每每只有吃着粽子我们才能想到这样一个爱国人士,还不经意地搞错他的籍贯。我们是不是已经淡化了对这样一种传统节日的深层次的思考,而更多的钟情于利用它们华丽丽的习俗去“礼尚往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彻底变得这样肤浅之前察觉到了它的本

质,或者说,我们终于开始重视对于传统节日精神的感知与认识。

如今,我们有了端午节一天的假期。作为假期,反正也是要放松一下的。所谓发呆也是休息,娱乐也是休息,所以别在这难得的节日里发呆啦,不如让我们好好利用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体验一下传统,丰富一下内涵。说到传统习俗,不得不明确一下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习俗的内容了。

首先,端午时节,女性要佩戴特定的配饰。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里面就有记载:“(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艾人是以锦帛制成。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此外,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全国各地的配饰各有千秋,以豆娘,艾虎,长命缕等知名的配饰最为常见。

其次,旧时端午节也有禳解、祛除及避五毒的传统。用现在的话来讲,主要就是要打扫卫生。旧时的卫生传统主要有一下四种: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显然,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已然失去了这些享受自然的机会,但是腾出半天的时间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

是一种绝佳的“寻根”方式,既符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又可以清理个人卫生,如此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当然要谈谈我们最为熟知的赛龙舟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

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随着传统的流传与发扬。龙舟又有了旱龙舟与夜龙舟之分。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时至今日的端午节期间,赛龙舟这项纪念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依然十分兴盛。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早在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随着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节日的“寻根主义”盛行一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的传统,多少的文化被我们所遗忘和丢弃。我们近乎狂热地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去模仿,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创新,去超越别人的作为,但是这些美好的历史遗迹却被尘封在过去,失去了它原本光辉灿烂的一面。

“寻根”,在我们近乎忘乎本源的时候那么恰当地出现了。它让我们领悟到我们的民族本身就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泱泱大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而我们却一直在向前,从未去回头。

大学之道,君子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了解传统文化作为修身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新一代国人的重视。“寻根主义”,如是而已。

第四篇:在世俗与偏见中笑对人生

--记开平市殡仪馆馆长张振华

核心提示:

14年前,他在一片反对声中顶着巨大压力来到了开平市殡仪馆,选择了这份特殊的、让人“敬”而远之的职业。此后,他一直站在与逝者零距离接触的最前沿,默默奉献在殡葬工作的第一线。即使后来做了馆长,他也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但这份特殊的工作给他带来充实和满足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内心的伤痛和孤独。

“自从我来这里工作后,几乎没有去过亲戚家里。”说这话的时候,张振华的语气让人感到微微的心痛。所幸他并没有在世俗和偏见中逃避或沉沦,而选择了另外一种态度——坦然面对,笑对人生。

顶着压力做出选择

“1993年4月16日来报到,20日正式上班。”对自己来殡仪馆工作的日期,张振华记得特别清楚。“参加工作的日子怎么能记得不清楚呢?况且很多亲戚都是从那时候开始没再联系的。”他平静地说。

张振华是开平市月山镇人。1993年4月,已当村委会党支部书记15年、时年38岁的张振华参加开平市招聘干部的考试并被录用。当时,开平正在筹建新的殡仪馆,需要招聘一名管理干部,考虑到张振华工作经验丰富、社会交际面广,组织就安排他到殡仪馆工作,同时参与筹建新的殡仪馆。当时,他的家人以及亲戚朋友都不能接受他从事这份

1“低贱、晦气”的职业。老母亲在他面前不住地抹眼泪,劝他说:“振华啊,你要去做这份工作,往后我们全家的脸面往哪里放啊?”妻子也向他发出“通牒”:不放弃这份工作就离婚。亲戚朋友也纷纷劝他不要做这份工作,有些亲戚甚至说,如果坚持从事这份工作,以后就和他断绝来往。张振华有一个堂叔,之前和他关系非常好,知道他要到殡仪馆工作时,就跟他说:“如果你去那里工作,以后就不要来我家了。”当时张振华心里很难受。“到现在十几年了,我从来没去过他家,逢年过节也不敢带礼物过去,电话也不敢打,现在几乎断了联系。”十几年后提起这件事,张振华仍久久不能释怀。

最后,他耐心说服了家人,顶着世俗的偏见和巨大的压力选择并勇敢地接受了这份平凡而特殊的职业。

从难以忍受到坦然面对

说到怕、恐怖和面对腐尸的难以忍受,几乎所有殡葬工都经历了从受不了到坦然面对的艰难过程,张振华也不例外。刚到殡仪馆工作时,张振华当的是普通的烧炉工。当时的开平殡仪馆处在城郊的荒山野岭中,夜晚张振华常常一个人值班到凌晨一二时,工作条件又差,尸体臭味冲天,有的情景还让人毛骨悚然,那种感觉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晚上下班后,张振华常常为此无法入眠。

后来,张振华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开始考虑怎样学习、提高,除了烧炉,他还认真学习遗体妆容、冰冻防腐等技术,哪个岗位缺人,他就主动顶上去。

有一次,殡仪馆接到沙塘镇某村庄的一个电话,说是有一个阿婆吊颈死亡,让他们派人去拉尸体。当时人手不够,张振华就和两位老同志一起出发了。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才

得知,吊颈的是一个60多岁的孤寡老人,已经死亡七八天了。张振华和两个老同志打开门,一阵恶臭扑鼻而来。只见老人吊在屋里,全身爬满了蛆虫、尸水直往下流,地上、墙壁上到处都是蛆虫在蠕动。村里人因受不了那种恶臭都远远地躲开了。张振华也当场翻肠倒肚大吐起来,可吐完后,他还是与两位老同志小心地将尸体放下并用布裹起来抬到车上。“第一次见到那样的场面,说不恶心那是假的,不过以后见得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张振华说。

14年没回家过年

当初,虽然殡仪馆离家才4公里的路程,但他一个星期也只能回家一次。逢年过节他都坚守岗位,甚至连家人生病他都抽不出时间照顾,妻子经常埋怨他:“你以为你很光荣吗?忙起来连母亲孩子你都不要了。”但他每次都只是无奈地笑笑。有一年春节,天气特别冷,大年初七和十五,张振华的亲叔和堂叔在乡下相继过世,但他却忙于殡仪馆的工作而无法出席告别仪式。如今,14个年头过去了,他却从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一个春节。提起这些,张振华非常内疚。十多年里,很多同事纷纷找门路离开了殡仪馆,只有张振华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因为从事这份工作,曾经并且一直在面对各种鄙夷的目光和受到不同于常人的待遇,因此,他更能体谅同事尤其是年轻的员工,对待他们,张振华像父亲那样细心和关爱。殡仪馆两个年轻的湖南姑娘江再和李美霞至今还记得,她们刚来的时候,每次上街买东西,都是张振华亲自接送。天气变冷的时候,他主动带她们出去买御寒的衣物;知道她们吃不惯广东菜,就特意嘱咐员工做些她们爱吃的湖南菜。几年后,江再和一个本地小伙子恋爱了,由于江再职业

的关系,男方的母亲不同意儿子和她结婚。张振华知道后,就主动将小伙子的母亲约出来,敞开心扉和她谈,最终做通了她的工作,使小伙子顺利地将江再迎娶进了家门。

提起这些,江再动情地说,“张馆长真的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他14年没有回家过过一个春节,他说自己留在这里值班,就能多让一个员工回家过年。”

勇闯“天下第二难”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0年,张振华被任命为开平市殡仪馆馆长、党支部书记。在馆长岗位上,张振华仍身体力行,无论是司炉,还是收殓、化妆等 ,哪个岗位人手不够,他就亲自顶班。

不少群众由于受“入土为安”陋习的影响,对遗体火化多有抵触情绪,给这项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殡葬改革也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工作。为了闯过这道难关,每次有对违法土葬行为进行强行起棺的执法行动,张振华都走在最前面。有一次,马岗镇某村一村民去世,其家属偷偷进行了土葬。接到群众举报后 ,张振华当即带领殡葬执法人员前往起棺,强制执行火葬。他从当天下午开始做逝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直到次日凌晨1时,逝者家属才同意起棺火化。当时恰逢雷雨交加,从起棺地点抬到停车地点足有七八公里路远,而且都是泥泞小路,回到殡仪馆已经是凌晨3时了。

因为对逝者家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后才采取行动,所以这项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工作在他这里扭转了被动局面。

世俗眼光是最大的压力

张振华说,干这一行,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世俗的偏见和

别人鄙夷的目光。

他说,很多亲戚都已经声明要和他断绝关系了,现在连他的儿子也受到了影响。有好几次亲戚结婚,儿子兴冲冲地借来了小车,准备一起帮着去接新娘,可亲戚却把他拦了下来说:“让其他人开这辆车去,你就留在这儿等着吧。”儿子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默默地进了屋。“逢年过节,我们很少去串亲戚,别人也不到我们家里来,别人家里都热热闹闹的,我们家就显得很冷清。”张振华有些哀伤地说。

因为支持父亲的事业,他的儿子毕业后也进了殡仪馆工作,可这份工作却差点耽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当初儿子与女朋友自由恋爱,关系非常好,可女方家人知道了他的工作后,却怎么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幸好当时女方的大伯从香港回来,了解到这件事,成功劝说了女方的父母,才使得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由于人们的偏见,每次去村里拉尸体,都只能先把车停放在村口,然后将尸体抬出来放在车上。有一次,百合镇某村一位村民过世了,下午二时,张振华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拉尸体,在死者亲属的带领下将车子开进了村,但抬上尸体后,附近的村民却死活不肯让车辆通过,说是会带来“晦气”。张振华只好和同事们抬着尸体沿小路迂回走了10多公里的田埂路才出了村,然后再叫来另一辆车将尸体拉走,回到殡仪馆已经是晚上十一时多了,而那辆“晦气”的车直到几天后才由公安人员出面开了出来。

对张振华来说,外界的偏见和异样的目光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个包袱,他曾经也为此难过痛苦,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哀伤和生死场面之后,他感觉坦然了很多。“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只要我们的工作能让逝者家属

感到些许欣慰,我就满足了。和死亡比起来,活着总是美好的,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快乐。”他说。

采访手记:

走进殡仪馆大门的时候,我们也有短暂的迟疑和片刻的的停留,是怕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也说不出,但我们知道,由于世俗的偏见,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来这里。

当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握手的时候,我们留意到他们有片刻的迟疑和略显不自然的微笑。显然,与人握手,对他们来说已不太习惯。这里,是逝者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寄托逝者家属哀思和悲伤的地方,也是这个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场所,但是,因为与“死亡”、“恐怖”联系了起来,这里却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地方。谁选择在这里工作,谁就选择了孤独和寂寞。张振华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能在世俗和偏见中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张振华也是让人同情的,因为他所生活的社会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世俗偏见。

通联:广东省开平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应腾

《江门日报》驻开平记者站记者娄丹

开平市人和东路10号,联系电话:0750-2212018 邮编:529300邮箱:kpt@163.com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针对实用主义思潮的对策分析 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的,从个人角度讲,会误导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有可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因此,对于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的消极影响,绝对不能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个人认为,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并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用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主要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由于国家一直注重于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西方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使得西方思想得以肆无忌惮的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冲击和腐蚀。因此,应当在了解青年群体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改往日的一统天下的说服教育方式,通过多种现代化渠道,如网络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开展对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使其能够凭借自身的理论知识辨别不同社会思潮,坚决抵制不良理论的侵蚀。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青年,对其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2、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建设。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横行于青年群体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年群体缺乏自身的信念、信仰。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由于坚守传统文化而落后、挨打,因此,一些激进的中国学者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才是最好的。其实,个人认为,当前中国青年集体缺乏信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缺乏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极强的先进性,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究其本源,仍是西方思想,中国可以用其作为指导思想,但作为配套设施,中国应加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指引着中华民族开创了五千多年的先进文明,必然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作为本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易于青年群体所接受。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建设。促进青年群体抵制实用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3、 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青年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易冲动、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听从别人的言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发展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不断发展,对青年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众多青年获取信息都是通过媒体,因此要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近期引发众多关注的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新闻,就是对青年加强舆论导向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上注册时,网络提供者应加强对注册者的真实信息进行核对,使得部分人利用网络进行不法宣传、鼓动活动的阴谋不能得逞,对于青年舆论的导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有着较多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同时对青年群体舆论进行引导。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中国青年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积极面对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基层党支部廉政教育下一篇:横折折撇的写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