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深圳市龙华中心小学,藉六十余载的历史古韵,孕育出“和美”文化,张扬拼搏与进取,浸润团结与和谐。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社会品质,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将着力开展文化建设,将“和美教育”的精神内涵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每一层面、每一环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篇1:

课题研究: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佳路径

摘要:学校要发展,内涵提升是关键。内涵发展的本质是教育质量、师生素养和学校特色三方面的发展,它能全面体现学校的真正实力和办学层次。盐城市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打造出了一流的学校品牌,为学校的内涵发展铺设了一条最佳路径。

关键词:课题研究;学校内涵发展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孙美蓉,盐城市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1)总校长。

内涵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学校要发展,内涵提升是关键。何为内涵发展?无非“教”“育”二字,“教”即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育”即创新育人、特色育人。追溯其根源,本质就是教育效果(教育质量)、教育主体(学生教师)和教育特色(学校特色)三方面的发展,它能全面体现学校的真正实力和办学层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式多样,而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学校建设之路,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质量、师生素养、特色教育的发展,是一所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最佳路径。下面,笔者就课题研究实现内涵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课题研究——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过程,也是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来源于教育,又作用于教育,以思考教育之惑、解决教育之疑为途径,达到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核心目标。

1.源于教育,出自教育之问

课题研究的内容源自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难题”变“问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难题,这些难题是横亘在教育教学中的障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扫除教育之障,教育难题就会变成教师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问题”变“课题” 教师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会尝试对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选择、对问题所属类型进行归类、对问题的同种项目进行合并,最终就形成了有目的、有意义、有活力的研究课题。

以我校为例,学校根据突出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品德教育方面,针对当今社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淡漠问题,确立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生诗文诵读考级实验”、市级课题“基于传统节日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缺乏监管的问题,确立了省级课题“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学科教育方面,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高负低效问题,确立了省级课题“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生本’课堂的实践研究”“基于表达需要的功能性习作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建构的教学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育的实践研究”“读说写画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体育活动方面,针对校园面积小、生数多、专职教师少的难题,确立了省级课题“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校本化研究”“开发小学生课间资源的研究”;教师成长方面,针对教师成长困境,确立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深化研究”、省级课题“多元评价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小学‘学习型教师’校本研究的培训研究”“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2.作用教育,分析教育之难

课题研究的过程即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过程。

关注共性问题 课题确定后,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会自主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同类问题,并有意识地对相似的问题进行课堂观察,寻找问题出现的时间、原因和状况。

寻求破解之道 根据课题的引导,一方面针对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和学习专家名师的理论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实践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

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了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分析研究。以上文列举的课题为例,我校分别进行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在老城区学校地小、生多、师少的现状下保障学生体育活动质量”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来寻求突破之道。

3.服务教育,解决教育之困

课题研究的成果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扫除教学困惑 将课题研究的结果反馈于教育教学,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扫除教学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推广课题成果 在课题取得一定进展后,学校应总结课题的研究过程,反思课题的教育实践,提炼经验,形成课题成果,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达到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我校“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校本化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的成果不仅惠及全校,更得到学校所在区、市教育界的认可,诸多驻城老校纷纷来校观摩,寻求共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课题研究应教育教学之需而产生,它的要点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难点,它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探索过程,它的研究成果就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钥匙。因此,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二、课题研究——特色发展的最佳路径

课题研究的生根点是学校的校情,它的研究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在此过程中,凝聚研究所思、研究所得,催生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方式和形式。

1.成果外延,创设教育特色

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运用过程中,将凝练出具有学校风格的教育特色。课题研究在取得阶段或最终成果后,将对学校的各方面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会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学校把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凝练成学校的教育特色。这样的教育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因为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它孕育、生长、开展的过程,它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的考验,经过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考验。

我校的教育特色便是在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上提炼而成。由课题“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创设了学校“四快”教育特色;由课题“基于传统节日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创设了学校“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特色;由课题“读说写画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创设了“个性化作文”特色。

2.实践外延,创设活动特色

课题的研究实践在开展过程中,将创设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特色。课题的研究实践,一方面需要活动作为外延支撑来展示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也为学校的活动提供了内容。开展过程中,活动与课题有机相融、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了有目标、有方向、有价值、有质量、有内涵的特色活动。

我校所有特色活动都是围绕课题研究而设。

读书节——自1999年学校“读说写画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开展以来,我们为推动这一课题,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一直保持下来。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家长从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凝聚力,也将课题引向深入。

体育大课——在“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校本化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立足校情,设立了“一班双师”、“多班多师”的体育大课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的创设,让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既享有专职体育老师的专业教授,又得到“助教”老师悉心指导,有力保障了体育课堂质量和孩子的身心健康。

传统节日文化——在“基于传统节日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学校编著了传统节日文化系列教材,开展了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为主题的活动,全校师生在活动中知传统、晓风俗、诵诗词、忆古今,在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课题研究成为了师生共同的需要。

上述三项活动已成为了我校的特色活动项目。学校根据其他课题的需要,还开展了若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既延展了课题的研究,也成了学校活动特色,带给师生的不仅是无限的快乐,更有深深的思索。

3.阵地外延,创设环境特色

课题的研究阵地在拓展过程中,将创建出具有教育主题的环境特色。校园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塑造合格人才。围绕课题的相关内容,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将教育性、艺术性、研究性集于一体,形成寓教于乐、新颖独特的环境教育特色。

我校为“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开辟了润物无声的“千字壁”,为“基于传统节日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辟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楼道”,为“开发小学生课间资源的研究”开辟了“教育长廊”……无不散发着育人的气息,给人一种明丽、一种振奋、一种文明的熏陶,校园呈现出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外延,创设的学校教育特色、活动特色和环境特色,才是“特”有所“需”、“特”有所“值”、“特”有所“特”,才是一所学校真正的“教育特色”。因此,课题研究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最佳路径。

三、课题研究——师生发展的最佳路径

学校的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师与学生,研究的成果也最终受益于教师与学生。师生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科学学习的方式、理性思考的能力、专业素养的发展。

1.关注个体,推动师资整体提升

课题研究,给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教师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转变,实现教师由“书匠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人人有研究 课题研究的内容覆盖让教师人人有研究。每个教育人员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课题研究的人员覆盖,既保障了教育类别无盲点,也实现了教育人员无盲点。从层次上,课题的研究人员可分为主持教师、核心教师、实验教师;从研究内容上,课题研究人员又可分为理论研究教师、实践研究教师、资料整理教师、文稿撰写教师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所属小组和研究层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各类教师群体的需要,也营造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研究”的良好氛围。

步步有追求 课题研究的网络层次让教师步步有追求。课题研究有着严密、有序的探究网络。课题的级别可分为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课题的层次可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的类别可分为总课题、子课题、微型课题,课题的开展可分为立项、中期、结题……这些课题的不同层次,激发了教师参与研究的兴趣,给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步步有追求,在追求发展的路途中步步有方向,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个个有收获 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让教师个个有收获。课题的研究,是个充满希望、充满快乐、充满收获的过程。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知识的探究,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是学习的收获;通过理论的指导,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课堂的收获;通过实践的检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成长的收获;通过研究的成果,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是成功的收获。课题研究之路,是一条收获之路,每个教师都在一个个小收获里,收获着提高的动力,收获着发展的自信,收获着成熟的喜悦。

五年来,我校在课题的引领下,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近千篇论文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其中有20多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和“师陶杯”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11名教师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0多人在各科教学业务评比中摘金夺银。一支富有创新精神、业务精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正逐步形成。

2.注重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引领学生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根本价值所在。它能够通过研究探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得到适时的启发、适宜的指导和适当的教育。

学会学习 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操作性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学生学习愈发趋于主动、走向合作、探索本真。我校在“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结合课堂教学研制了“迎宾路小学教学评价表”,改变了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客观地学习。

学会生活 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生活。德育是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了对学生养成教育和道德素养培养的探究。它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在参与和创造自己积极的生活过程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高尚的道德意志,最终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生活能力。如我校省级课题“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社会关注和个人思想的研究,帮助他们确立成长目标、树立生活信心、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会创新 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创新。创新教育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学方式,在教育思想上不仅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转变了学习方法,不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全心地呵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变了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更帮助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提供了营养,更提供了阳光。

课题研究通过对教学矛盾的探究,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生活的主人,所以课题研究也是学生发展的最佳路径。我校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顾润同学光荣当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江苏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近50名同学荣获“盐城好少年”“盐城市十佳美德少年”“江苏省四好少年”等称号;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

课题研究关注个性,注重全体。学校全体师生在研究中,开放了思想、树立了目标、学会了探究、掌握了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发展。因此,课题研究是师生发展的最佳路径。

近五年来,我校经过有计划的课题建设,目前已结题课题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3项;正在研究课题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2项;刚刚立项的省级课题2项,领域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课题研究为学校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师生发展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为学校的内涵发展铺设了一条最佳路径。

责任编辑:丁伟红

Project Research and Schoo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UN Mei-rong

(Yingbinlu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 Yancheng 224001, China)

作者:孙美蓉

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篇2:

美育,奏响和谐教育的主旋律

摘要:深圳市龙华中心小学,藉六十余载的历史古韵,孕育出“和美”文化,张扬拼搏与进取,浸润团结与和谐。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社会品质,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将着力开展文化建设,将“和美教育”的精神内涵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每一层面、每一环节。

关键词:美育 和谐教育 和美 教学 德育 管理

一、“和美教育”

和:有和谐、融合、和睦之意,“和”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智慧,同时又是当代的社会风尚。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二是和而不同,倡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的成长;同时,教师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卓尔不凡。

“和”,体现学校戮力同心,民主和谐,携手共进的气象。美:有美丽、美好、完美之意,主要包括:美德、美智、美体。“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美能启迪真理,开阔视野;能调和感情,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性,使人在愉悦中达到完美之域。

“美”,体现学校求真尚美,主动创新,幸福愉悦的追求。

“和美”教育是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舒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与环境,陶冶学生情感和心灵,引导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美、欣赏美;用巧手去感知美、表现美;用智慧去创造美、传递美,培养出“美言美行,多才多艺,自主自信的现代人”。

和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是学校“竞进不息,和以致远”的理想追求,更是建设“立足师生幸福的和谐乐园,拥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名校”的必经之路。

目标体系:

总目标:办阳光学校 让生命美好

教师——打造勤研、善导、乐教的教师团队。

学生——培养美言美行,多才多艺、自主自信的现代人。

学校——彰显和美特色,构建和美文化,实现内涵发展。

具体思路: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办阳光学校 让生命美好”为目标,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展现;教师专业成长、乐学乐教;管理民主科学、以人为本等多方面,营造出浓厚的和美文化氛围,将和美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人具有和美风范,班班都有和美之星,打响龙华中心小学和美教育品牌。

二、实施途径——构建“和美教育”践行体系

(一)以“和美德育”为核心,培养美言美行

“和美德育”倡导以和为美,以真为美,以雅为美,以美育德,美德一体;“和美德育”是“和美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师生和美人生的基石。

1.营造环境润心灵。和美育人环境是实现和美育人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创意园”“蚂蚁墙”等物质条件,进一步创设一个蕴藏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感染、熏陶中提高道德认识、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2.查找症结美言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和美德育的奠基工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形式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自主获得道德体验,形成良好习惯,使之人人举止文明,个个行为规范,在美言美行中凸显品德修养美。

3.健全评价机制促效益。根据“和美教育”理念和“和美德育”要义,结合学校实际,在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基础上,健全“和美德育”评价机制,通过“和美之星”“和美中队”“和美班级”等评选活动,体现“和美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以“和美教学”为阵地,绽放智慧之美

“和美教学”核心是构建互动、合作、有效的理想课堂﹑编制合理课程与营造融洽师生关系。

1.探索快乐课堂重高效。课堂是和美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场所。引导教师将和美教学理念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进一步探索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教学方法,研制和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把整个教学活动和谐统一起来,形成教学合力;让课堂快乐起来、和美起来、温暖起来、高效起来,让课堂成为师生知识共生、心灵情感交流的平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2.优化校本课程尽翱翔。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逐步校本化的原则,合理整合三大课程资源。进一步调整与和美教育特色建设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具有序列性的个性鲜明的课程文化,运用好前期引进的《自主识字》《真情作文》《典范英语》等补充教材,不断完善“养蚕”“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行进打击乐、围棋、电脑制作、绘画等选修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多彩课程中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三)以“和美管理”为抓手,促进民主和谐

“和美管理”是一种刚柔并济、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

1.推进人文管理激干劲。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网站,加强安全教育等方面,进一步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职员在愉悦明朗、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努力工作。

2.历练和美团队共前行。打造出一支德艺双馨、和成其美的教师队伍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在理解与尊重这些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设标、分层管理、分层培养的模式,激励教师以团队的形式互助成长,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与升值。重视科研教研,在推进已有多项省、市、区级课题基础上,继续开展“小、实、新”的校本教科研、经验分享会论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外出交流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开辟路径,激励前行,带动团队共进,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3.立体育人网络畅通沟通。进一步建立“三位一體”的立体育人网络,将“校家同创”系列主题活动做扎实、有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在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开设中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持者、宣传者,真正形成家校及社会的和衷共济、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

面临新时期的挑战,全校师生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慧心,将学校建成立足师生幸福的和谐乐园,拥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名校。

参考文献:

[1]中和小学和美教育网.

[2]南城实小和美教育发展工作室.

[3]和美文化背景下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研究.

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篇3:

立德树人 注重养成

摘 要:大学生养成教育课是立德树人、注重养成的关键。辅导员通过养成教育课,给学生灌输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相关事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成为健康的、积极的、有素养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关键词:养成教育课;辅导员;成果;问题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简析

(一)养成教育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大学生养成教育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要求,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制及校规校纪教育、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礼貌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营造文明守纪、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基础文明方面的榜样作用。

2.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引导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养成教育课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养成教育课是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育人课程。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有选择性地开设一些较具意义性的课题。希望学生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本课程的开设,通过辅导员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总结归纳自己,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进而培养健康的、积极的、有素养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三)养成教育课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及时了解社会的时事动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会理财,学习人身财产安全与防范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能力技能方面:能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且学会运用基本礼仪,提高自己的外在气质。根据自身特点内外兼修,全面打造一个适应时代的自己。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讲授、案例教学、课堂演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创新的教学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成绩由平时听课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交流表现和养成教育课考试成绩按比例折算、相加得出。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重要性及成效

(一)养成教育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养成教育课是辅导员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渠道之一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要是跟学生有关的,就都跟辅导员有关”。因此,养成教育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方便辅导员们安排一周的工作计划。

教育局文件精神、教务处考务信息、鉴定站资格证报考信息公布、就业办讲座安排、财务处学费催缴信息、继续教育中心相关通知等,都要通过养成教育课这个平台通知到学生,辅导员们要将信息先自行消化,再下达给学生,而这中间的转化过程,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而非生搬硬套。

校规校纪、《学生手册》的学习,班委、党员、评优评先选举等也要利用养成教育课的时间,而这也恰恰是进行校风、学风整顿,宿舍、教室卫生检查情况通报,教育教学效果反馈,安全教育等的有效途径。

2.养成教育课是教书育人的又一特色平台

养成教育课相较于一般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涉及时事政治、伦理道德、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沟通与交流、爱情观、人身财产安全与防范、营养与健康、医疗保健常识、个人心理发展与保健、公关礼仪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利用这个课堂,能够补充日常教学中未能涉及的知识,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自理能力。

3.养成教育课是增进师生、生生交流沟通与情感不可或缺的纽带之一

一周一次的集中性见面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大学不同于高中,虽然是同一班,但是学生间更多的是自主活动,同班同学除了上课,很少有交流、相处的机会和时间。利用养成课的时间,可以增进班级同学的交流。加上一些主题班会的组织和开展,让学生加入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去,使班级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4.养成教育课是辅导员发现、解决学生矛盾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养成教育课一般在周一开展,经过一周的时间,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利用养成教育课,可以汇总学生最近面临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跟踪学生的动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

(二)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养成教育课中结出的硕果

1.成果一:主题班会极大地丰富了养成教育课的主要形式

主题班会是养成教育课的一大特色,是养成教育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开展特色德育工作的强大抓手。主题班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

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课的过程中,有主题地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也涌现了不少有特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活动,如“学雷锋·树新风”3月学雷锋月主题教育活动、“5·12汶川地震”悼念主题班会、“11·9消防安全日”主题教育活动、“亲情账·两地书·话人生”感恩主题教育活动、“12·5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活动、远离邪教主题教育活动、诚信主题教育、“做情绪的主人”、面试技巧等丰富多彩的班会主题,形式多样的班会策划,在丰富学生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活跃了班级气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联系。

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成为教师改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形式的有利工具。有创新性的PPT能利于教学的深入和拓展,便于教学多样性的发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成果二: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习惯,指的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使之成长、成才,这也正是养成教育课的核心目的。

养成教育课的成效是潜移默化的,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说养成教育课的成果,不说别的,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我们带出来的学生。原本不善言谈的学生,现在加入了外联部;原本被班上同学称为“土豪”的学生也开始记账,甚至做兼职;原本不打扫宿舍卫生的学生,现在的宿舍评比也达到了优秀,甚至被选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原本看到老师都不打招呼,叼根烟招摇过市的学生,现在也学会了互相尊重,开始注意言行举止,看到老师学会了行礼、问好;原本上台还会发抖的学生,现在可以担任学生干部,在一帮学生干事面前滔滔不绝;原本因失恋而轻生的学生,现在也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甚至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原本从不担心父母的学生,开始打电话回家嘘寒问暖……一切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这一帧一幕、一点一滴或许不是多伟大的壮举,却足以改变一个学生未来的人生。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做好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培养

养成教育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渐进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自觉将基础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之中,为大学生养成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把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课,作为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调动各级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自身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思路,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按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整体的实施意见,明确分工,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及检查监督制度,加强对各教学单位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的指导,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全面发展。

要始终围绕“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德育理念,立足于日常教育实践,着力于研究、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课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本课程,使养成教育课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让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将养成教育课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行为

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级团学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养成教育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加强对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宣传,营造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勇做校园文明、社会文明的传播者,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课的建设。

诚然,养成教育课作为一项特色育人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是开展德育工作的第二平台。

在这片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仍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思考,转变教学方式,挖掘教学内涵,活跃教学氛围,真正将养成教育课落到实处,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新颖化的方向革新,这是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事。

责编:渊 博

作者:郑丽群

上一篇:外国高校校园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Z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