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师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服从的关系,当下不良师生关系类型主要有:放任型、专制型和冷淡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篇:师生论文范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摘要】构建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改善农村中学师生关系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中学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心理构建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和谐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其特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能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达到相宜相生、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的一种师生关系,是我们追求的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以人性为基本出发点;(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是让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得到完美发展,这也是教育的目的;(3)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民主平等、和而不同、教学相长;(4)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是师生之间情感交融;(5)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精髓;(6)教师主导与以学生为本的有机统一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表现和保证;(7)教与学和谐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特点。

二 和谐师生关系对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目前,农村中学师生关系在总体或整体和谐的情况下,已经有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师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从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学校(包括学生家庭与学校)的矛盾,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问题频发必然造成师生心理压力的不断加重,以致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构建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信任和接纳,他们能享受到师爱的呵护,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舞,他们能体会到真诚,感到自信。愉快而轻松的学习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逐渐发展健康的个性。从层次需要理论的角度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而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良好的性格特征,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充满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转移给他人,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到快乐,对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以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工作,自然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增强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与人交往的愉悦,甚至改善教师与同事、领导以及家人的关系。但是,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和热情,使其变得消极怠工,进而导致教师的其他人际关系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痛苦的经历,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体验不到自身的价值,这些必然会严重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 构建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构建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调,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 民主平等、互动合作、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思想基础。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从知识上看,教师要不断更新、拓宽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从能力上看,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与高超的教育艺术是赢得学生尊敬、树立威信的重要前提条件;从个性上看,教师应培养良好的个性,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要积极实现角色转变,学会宽容、学会期待、学会聆听、学会赞美。教师良好的素质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3.努力创造农村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农村和谐教育环境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办好学校刊物,校园广播站,开发教育资源,为师生交往搭建和谐的平台,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心理健康共同发展的乐园。

4.拓宽农村中学师生交往渠道,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目前在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少、渠道少,仅限于课堂授课45分钟的接触,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要以生为本,要为教师和学生创立更多的交流时间,开辟更多的沟通渠道。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报告会、沙龙、读书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和文娱体育活动等等。把师生的交往渗透到生活中,实现课内外的结合,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和时间得以扩展,有利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把师生之间的现实交往与网络虚拟交流结合起来,建立虚实相结合的立体交往渠道,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钟东林 余先荣

第二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服从的关系,当下不良师生关系类型主要有:放任型、专制型和冷淡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2006年年底,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启动了“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课题名称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班级工作、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家校联动,在师生的生命感动与经验反思中,在师生间互信的分享与表达中,在师生间心灵的敞亮与对话中,逐步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是明证教育底色、印证教育意义和展现教育活力的过程,学校、教师与学生实现了三维立体共同发展。

一、教师成长

1.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研究初始期,第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接触的信息短缺,阅读的理论书籍很少,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免“想是新一套,说是另一套,做是老一套”,而走入新的误区。教学仍难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仍难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思维的体验性,仍难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师仍难从知识的权威与教学过程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鉴于此,一方面通过培训与观摩、评课与研讨、反思与再实践,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角色转换,思考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将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策略,将课题研究方案同教师及家长交流,管理层与教师、家长不断产生共鸣,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家长提供接触的时空,提供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的平台。比如“六·一”师生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跳绳比赛与亲子阅读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评比,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树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提高了正确认识、驾驭与调控师生关系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在悄然转变着角色,努力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人,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养者,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创造者,成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成为学生良好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成为学生梦想的播种者、理想的唤醒者。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消除了随意责令学生停课或将学生赶出教室的现象,逐步杜绝了简单、粗暴对待学生,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逐步没有了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拿小课题“如何用好你的眼睛”为例,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课堂,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曾有不少教师常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自己配合,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眼睛老盯着书本、教案、黑板,就是舍不得投向学生,“目中无人”,久而久之,课堂上“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师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谐局面自然形成。研究点一抛出,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对接,通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是专心了,走神了,心领神会了,遇到尴尬了,情绪高涨了,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做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一个个研究点串成线,连成片,形成面,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方,成了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成了学生塑造个性、放飞理想的地方。

2.加速了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它也是课题研究的瓶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既可解教学之急需,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之间的合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方法与途径有:专家引领,理念先行;阅读经典,夯实底蕴;师徒结对,同伴互助;观摩竞赛,磨砺锤炼;听评结合,互动生成;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勤于练笔,反思提升;榜样引路,奋发赶超。灵活、多样的研训活动,让问题引导研究,让差异推动进取,让见解支持对话。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与课件制作、演讲朗诵、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学生的佩服与崇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深化。

看看老师的教育日记目录。“别对孩子说‘你不会’”“教育学生从教育自己开始”“蹲下来欣赏学生”,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读书,我成长”“同事之间应互誉”“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这是老师对自己对同伴的关怀;“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五忌”“为‘亲子承诺书’喝彩”“家长,请将孩子做人放在首位”,这是老师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教学研究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提高了综合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人格魅力。全校202名教师,没有不希望学生进步的教师,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也没有只有缺点的学生;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有健康的心理,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生对教师充满热爱与敬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升华。

四年研究历程,教师全程参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一开始,我们就定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鼓励多做自身研究,多做学生研究,多做实践性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为了强化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课题下设五个子课题组,要求教师做“微型课题”,也就是常说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子课题“在课堂主渠道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研究,确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三个小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为例,教师从精心设计与运用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传知性语言,从精心设计与运用过渡语、评价语、激励语、应变语、提示语等组织性语言等方面研究,对教学瞬间与片段做好札记,包括研究原因、目的意义、采取的方法、过程设计与研究成效。再以“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为例,教师从自我管理与课堂纪律管理两方面实践,教师自我管理研究包括意识自控、情感自控、言行自控,课堂纪律管理包括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与有效调控教学节奏,教学札记中有诊断、有反思、有提炼。又如子课题“用关爱和期待构建彰显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的研究,确定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团队意识培养”“创设发展平台”“人际关系互动”四个小课题。于是,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放开手让学生锻炼,真诚适度帮助学生,“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尤其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于是学生成了班级小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工又合作,互动又互助,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班集体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问题意识和能力、方法意识和能力、学理意识和能力,在这三方面功夫的修炼过程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改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会超越自我,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学生成长

1.提高了养成教育效果,创建了安全文明校园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培养学生自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师切实纠正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消除了一些学生因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如歧视、冷漠、讽刺、辱骂、挖苦等)而表现出的逆反与厌学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给予越来越多的慈爱与宽容。用独具匠心的启发式话语,睿智地与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对话,给予学生“随风潜入夜”的心灵滋润,学生敢于、乐于真实、鲜明、自然地表达自己,从而自然地获得生命的感悟并化为切实的行为:守时、文明、关爱、感恩、合作、自信。如:刚入校的几个一年级小男生在攀树枝,老师这样对他们说:“小朋友,小狗小猫是动物,动物有嘴,它用‘汪汪’‘喵喵’告诉你它很痛,而小树是植物,没有嘴,不会喊痛,你该怎样做呢?”一番充满爱与童真的话语,小树与孩子们成了朋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比如:①采取学生干部轮换制,坚持“自我推荐、竞争上岗、培训学习、参与管理”的原则,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工作中展示才华,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②编排座位,除近视、弱视等需要关照的学生外,也采取轮换制。③成立了“心语交流室”,建立“阳光档案”,为暂时落后的学生“雪中送炭”,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师生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学生心理素质和尊师意识明显增强,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师生主动问好,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学生敢说“不”,并能向老师与校长提意见、献计策。4693名学生的校园,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2.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全面发展

随着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尊师爱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场,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比课题研究之前更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全面发展。活动中,老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做好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比如:①一年一度的校园“四节”,即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以“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组织查字典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科技节,组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比赛等;艺术节,组织文艺汇演、游艺活动、现场绘画、现场书法比赛等;体育节,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组织低年级跳绳、中年级运动接力、高年级篮球比赛等。②“我的中队,我的家”温馨教室布置活动。③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与雏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让孩子们在自己开辟的“校园新闻”“每周一歌”“英语ABC”“我是小当家”等一系列园地中各尽其能,各显风采。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立足课堂,拓展课外,学生的尊重意识、合作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审美素质全面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学校主要荣誉与所获奖项

国家级: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

全国“我是90后”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

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09年)

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2009年)

全国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

全国“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

全国“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

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竞赛活动一等奖(2008年)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

全国“弘扬中华美德”征文比赛先进集体(2006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全国二等奖(2006年)

省级:

湖南省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2010年)

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08年)

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特色创建校

湖南省模范教职工之家(2008年)

“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下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研究获省级二等奖(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获省二等奖(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课题研究获省一等奖(2007年)

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2006年)

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6年)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课题获省二等奖(2006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2006年)

市级:

娄底市书香校园(2010年)

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娄底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

娄底市教师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

娄底市少先队先进集体(2009年)

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2008年)

娄底市规范用语用字示范单位(2007年)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质》获娄底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

娄底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2006年)

娄底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

作者:周莹

第三篇:现代书院制下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模式探析

摘 要: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由于扩招过急出现了高等教育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师生比列失衡、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多样、师生交流互动不够等等问题。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精髓和西方住宿制学院的经验基础上,国内高校开始大胆尝试书院制改革,从制度设计、环境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书院制拉近师生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推动了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良好发展。

关键词:现代书院制;师生关系;模式探析;师生互动

書院制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古代书院极好的利用自然环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的环境中,老师“授业解惑”,师生“修身修德”,亦师亦友,师生间尊重、平等、和谐相处。儒家大师孔子在周游列国讲学时,其弟子不离左右,在老师每天的讲学中修身悟道,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感情深厚。我国古代书院继承了儒家文化,推崇“平等、明辨、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师生关系,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境界也不断提升,也是现代书院制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一、传统高校师生关系概况

(一)课堂教学的机械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本科教育已然不是“精英化”教育,第一,师生比例的不平衡使得课堂教学变为大班化教学,教师课上不可能是“点对点”有针对性的传授知识;第二,教师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研究教学的时间被占据了部分,教学上差不多应付过去;第三,大学生经过高压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后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课前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预习课程,课上教师讲讲,学生听听。所以,大学教育给常人的印象即“教师夹一本书来夹一本书走,考试前给学生划个重点”。机械化的教学让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几乎为零,尤其在一些非211、985的大学更为突出。

(二)课后交流的线上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从邮件、QQ到微信、直播平台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和便捷,很多问题找“度娘”就能解决,不用开口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以前会出现课后学生围着教师一圈又一圈探讨问题,但现在下课后教师和学生都是急匆匆的离开教室,有问题就网上解决或者网上找教师答疑。以前教师告诉学生办公室地点,现在更多的是留个微信号。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我国古代书院中师生间“辩论式教学法”等在现代高校可能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慢慢减少,课后拉着教师“问道解惑”少之又少,当然可能也会出现钱里群教授遇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三)矛盾的多样化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授学生知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关联密切,生活中有辅导员老师,学习上有各科的任课老师,选课考试时有教务老师,同时在日常的交流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耐挫力和抗压力下降,有一言不合上网买热搜的,有与教师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的,也有自伤自杀的,导致教师不敢言不敢怒。加之教师每年的晋升和职称与年终的学生打分挂钩,教师也有会变成“讨好型”的,师生之间的矛盾复杂多样,教师也成了“高危行业。”

二、现代书院制下师生关系新特点

(一)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对巨大的挑战。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汕头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书院的建设依托学生社区,以学生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通识教育等。现代书院制下,第一,所有学工队伍入驻学生宿舍区,有的高校称辅导员为常任导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第二,聘请的通识导师同样进社区、下宿舍。总之,学工队伍包括部分专业教师都下沉到书院,走入学生群里,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遇到和提出的问题,只要学生想要找老师,肯定能找到老师。书院的成立,延伸了师生交流的物理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书院给了学生“家”的温暖。

(二)以导师制为平台,促进师生学术交流

书院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摇篮,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实行书院制的高校基本都配备导师制。导师是书院制的灵魂所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育与培养。导师一般分为通识导师、专业导师、社团导师、创业与就业导师、校友导师等。古代的导师基本以“讲学”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崇师生间自由开明的学术讨论氛围;西方住宿制学校的导师也是定期进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每个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包括学生、生活等。我国目前实施书院制的高校中,导师基本以讲座、沙龙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识导师一般都是聘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师,专业导师开展专业指导,社团导师负责社团活动等。通过讲座、读书小组、专业竞赛等开展小而精的指导学习,导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学识感染学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维、自由讨论,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以书院制为保障,实现全员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2005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了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复旦学院,学院首创了至德、腾飞、克卿和任重为名的四大书院,旨在培养不受专业限制,能知晓自然天文,知晓古今之事,融会贯通,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去各类学校视察调研,为高校如何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和方法。书院制打破了传统以专业为单位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一个宿舍不同的专业,学院负责专业学习,书院负责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完全的、完整的人才。

三、现代书院制下师生互动模式

(一)师生的“社区共居”互动模式

古代书院师生共同居住,朝夕相处,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教育,而且涉及到日常生活,有时师生也会共同劳作。现代书院中,宿舍区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有效扩展和增加了师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在传统学院制中,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工作及班级建设和管理等,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各个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在实施书院制后,辅导员被称为常任导师,常任导师所有学生工作都在宿舍区域完成,加之晚上也有常任导师值班留守,“社区共居”模式下的师生互动频率增加,如小规模的班会、读书活动、谈心活动更加顺畅。除了常任导师,“驻院”导师定期在学生宿舍区开展学习交流,学界大咖带着学生在学术海洋中自由驰骋;校友导师带领学生体验行业前沿;专业导师为学生学业学习查漏补缺。“社区共居”互动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愿意走出网络,走进社区,与老师互动交流。总之,热心学生工作的导师在“社区共居”互动模式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涵养等温暖、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师生的“第二课堂”互动模式

学院负责“第一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然而,学校只让学生拥有扎实专业知识是称不上全人教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因此,书院的育人目标是在专业教学之外开展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拓创新。第一,在通识教育中打造一些特色品牌活动。通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人文教育,对于财经类、理工类学校尤为重要,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书院通过“礼仪文化学堂”“读书成果展”“博雅课堂”及“生活劳动课”等特色活动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顺其自然的成长。第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下学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获悉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有一些西方势力的长期蓄意破坏。如有些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发表一些不当言论,最近出现的“许可馨”事件让国人深感痛心,高校的学生爱国教育责任重大。在“第二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党建带团建,让学生在寻访红色文化资源中完成“情景式体验”教学,在实地教学深感中国当今繁荣强盛的来之不易。在活动形式新颖多样的“第二课堂”中,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生互动融洽。

(三)师生的“共建共治”互动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传统学院“家长式”“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更多强调层级分明、统一服从,更多强调管理者、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平等的。随着大学生群体变化,95后、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网络发达、长辈疼爱的环境中,他们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自己,希望被重视及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实施书院制的高校中,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参加书院的建设和管理,如师生共同参与书院的院徽、院训的设计;参与书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第一,学生充分参与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有些书院制学校学生自由选择各类主题宿舍,有考研宿舍、创业宿舍、绿色宿舍等,学生根据宿舍主题自由设计独特宿舍文化,同时学生可以请教自己的导师或者常任导师交流宿舍文化建设,每学期书院会举办宿舍风采大赛,如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有些书院制学校由学生担任楼长来进行自我管理宿舍,书院还配备驻楼导师,驻楼导师一般邀请知名人士和学者来进行交叉学科交流,如汕头大学至诚书院。第二,每周定期召开“书记座谈会”“院长见面会”,座谈中有学校领导、书院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干部代表、学生代表参加,针对书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为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师生共同建设和治理书院,在这样师生互动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师生民主平等,培养师生书院主人翁精神。

四、现代书院制下师生互动存在的难点

(一)学生对书院的不理解

书院是什么?学生在进入书院学习之前基本什么都不知道,每次新生开学时书院都会将书院文化纳入新生教育重要板块,书院提供和负责通识教育和日常的管理服务。尽管前期有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学生还是不太理解为何会存在书院。第一,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就为了学好专业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进入更好的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其他都无关要紧;第二,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面对同宿舍不同专业的同学突然不太适应,不知从何处开始交流。由于大家上课的时间不一致,上课的教室不一样,会出现学生对书院班、专业班同学感情一般的现象;第三,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想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网上可以解答,学生觉得完成好课堂学习拿到平时成绩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对书院的感情也一般。

(二)教师对导师制的不认可

教师和学生是书院的主体,而导师制的有效推进是书院的成功关键点,教师热爱学生工作,关心与关爱学生,乐于奉献,才能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但是,一项新的制度要落实、落细在刚开始是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的。第一,由于师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除了完成课时量外,教师还有科研压力,科研成果将影响教师自身的职称和待遇等,对于年轻的教师压力更大,从教师角度看导师制便是增加工作量和压力;第二,因为网络技术的发达,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网上交流,而不太愿意面对面交流,有时导师开展的讲座或答疑会,会出现“学生不来,老师苦等”的局面,很大程度打击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第三,书院制处在探索期,好多配套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导师进书院工作如何算工作量、有无有晋升优惠等问题,一些高校的制度规定模棱两可,对导师进书院的激励不够。

(三)书院制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施书院制是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自我管理能力等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传承我国古代书院制文化和精神,学习牛津、剑桥等西方名校的住宿学院制模式经验的同时,我国现代书院制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在硬件环境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齐全的社区配套设施,让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每个书院要建造有特色的书院环境,利用地理环境挖掘自身的独特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在书院的与众不同;第二,在师资力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导师制,除了遴选和聘请学识渊博、热爱学生工作的导师外,同步给予导师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第三,做好书院的校友工作,利用与依托好校友资源,如汕头大学的书院制建设受到李嘉诚的大力资助,也可聘请一些爱国、知名的校友导师,用优秀校友做好书院学生的榜样教育。

五、建立现代新型师生互动模式的对策

(一)回归师生,平等交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应该是大家对古代师生关系的印象,它不仅带有伦理色彩,而且后来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是古代书院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学术上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在生活中,启发引导,亦师亦友等,值得现代书院发展友好师生关系所借鉴。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互动良好友善是现代书院教育的特色,也是现代书院建设的初心。教师和学生都是书院中的主体,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全人格、学以致用、回报社会”,这些需要建立在回归师生主体上来,让师生平等自由交流,教师提纲挈领,学生自由思辨,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断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对于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得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修养。其次,学校得适当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和完善教师的晋升激励机制。对于学生,首先,书院得做好书院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宣传,要让学生明白书院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不是高中“三点一线”的延续。其次,书院教育引导学生应利用好自由时间,利用好现代网络,积累一定的知识量才能更好地与教师平等对话。

(二)立足教育,全员育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从古至今都有教育,它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它力求培养有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纵观其发展过程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现代书院制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分绩点不是唯一,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生更应该公民素养高、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良好、兴趣爱好广泛,这是现代书院积极探索的目的和初心,也是进行教育强国的积极探索。因此,书院制的教育是独特的,它实现了一个全员育人的过程。首先,实现全员导师,除了书院的辅导员担任常任导师,所有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专业导师、就业导师、通识导师等,热爱学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兼任社团导师等;其次,书院、学院、教辅部门可以联动起来协同育人,在全员育人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完善制度,勇于创新

书院制的发展需要我们投入很多,好多制度还不够完善。第一,书院的顶层制度设计,成立书院不是单纯的换个名字和框架,每个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书院制,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主要是大一新生进入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专门为免费师范生建立的。第二,完备的学生社区管理制度及学生自治管理制度,书院依托学生社区,完善的制度才能推进学生在社区的学习与生活有序进行。第三,合理科学的导师制,导师是书院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从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都要逐步完善,才能让更多的导师爱上书院和学生工作。第四,加强家校沟通创新,共促学生发展。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大学就是学校的事,學生自觉如期毕业顺利工作尚好,但修不满学分拿不到学位就后悔为时已晚。书院的新颖独特更能吸引学生家长进行家校沟通,书院为不同专业背景家长的集思广益提供了新平台。如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利用新生家长会、周末生源地家长会与家长经常性沟通交流,尤其对一些学困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也是为何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的背景原因之一。书院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全人,注重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志趣爱好、有热度力量的现代人才。在书院制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优化,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孟宏君.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4):40-41.

[2]李久学.宋代书院的师生关系与学脉传承[J].现代大学教育,2019(03):74-75.

[3]张国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解读及实施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84):108-109.

[4]王文靖.高校第二课堂导师制的可行性研究[J].新西部,2019(08):155.

[5]陈博.古代书院视角下师生关系的研究及启示[J].智库时代,2019(03):27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2017(9).

作者:朱丽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生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05-10

师生情范文05-15

师生交往范文05-17

课文师生情范文05-20

朗诵师生情范文05-20

师生情朗诵范文05-21

师生情诗歌范文05-21

一生师生情范文05-22

最美师生情范文05-22

师生情作文范文05-23

上一篇:保险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医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