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2022-04-15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功能的促进作用

摘 要: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激增,导致就业问题愈来突出,本文立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准确定位,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促进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话题。尤其是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这对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期望与学生现实间的差异,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的境况,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就业信心不足,严重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为此,本人立足于高职生就业思想现状,认真分析原因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准确衡量就业期望与现实间的差异,寻求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顺利就业。

一、高职毕业生自身思想问题

1、诚信品质欠佳,缺乏敬业精神

当前,高职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生将应聘材料弄虚作假,拔高成绩、虚报奖项,严重偏离事实情况。这些不诚信的方面一旦被用人单位识破,将直接导致就业机会的丧失,同时还影响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声誉,最终还将影响到学校的后续就业状况;二是高职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过程中不够严肃,对已经签约的单位,随意违约,恶意违约,对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认真履行,缺乏应有的诚信品质和法律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混乱;三是部分毕业生成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爱岗敬业,认为单位不能满足就业期望,就恶意辞职,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顾及用人单位的处境,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表现。

2、就业心理素质不稳定

高职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较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且这一趋势正随着就业紧张趋势逐步增多。这种情势导致不同学生群体分化的就业心态: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参与竞争而推销自己,最终坐失良机;有的学生过于自负,就业期望值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还有的学生盲目攀比,以他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选择,常常错过了成功的机会。面对求职受挫和就业困难时,高职生缺乏应有的良好心理状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高职生因就业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在就业过程中,高职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是攀比心理。部分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以其他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标准,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定位,要求用人單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都在考虑之内;二是失衡心理。部分高职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结果怨天尤人,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毕业生产生消极逆反的社会观和生活观;三是自卑心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部分高职生由于自身条件不如他人,或者求职屡遭失败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严重影响了择业和就业,甚至导致消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是依赖保守心理。部分高职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择业的意识,在择业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一味依赖父母、亲友、学校,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五是逃避心理。部分学生害怕就业,不敢面对现实,甚至干脆不参加任何招聘会,不参与任何求职活动,直至毕业仍然没有实现就业。

二、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高职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价值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互相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挖掘和树立高职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创业者风采”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演讲、报告、座谈等多种方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高职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陈旧观念,使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国家的需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鼓励学生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高职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育部曾多次强调高等学校要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并不显著,普遍存在着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就业指导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就业指导过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状况与就业指导的效益直接相关,也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只有从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素质的角度出发,才能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因此,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刻不容缓: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高校应结合就业指导机构工作的实际,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议,对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考核先进者进行表彰奖励。出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并保证教育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规律,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规范而稳定地发展。

3、有效发挥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直以来,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被看作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被看作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教师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特别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参与不够。事实上,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起到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第一,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专业教师在高校教育群体中占据较高比例,他们是高职生在校期间接触较为频繁、较为广泛的群体。身为教育者,专业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讲授课程内容、控制课堂过程、评价学生行为等教育环节中,其行为客观上起着示范和教化作用,因此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之间,专业教师的价值观、人格、意志倾向等始终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青年学生立志成才,渴求知识,而专业教师是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跟学生沟通,消除有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专业教师一般在自己的领域拥有优势和各种资源,由他们来为学生提供就业观教育、就业指导技巧指导、人生规划设计、心理咨询等,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更能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就业意识。

4、整合就业指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问题多做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决策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个人职业计划,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处事能力并勇于?承担责任,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失望、气馁。此外,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策略,学会控制情绪,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从容应对。

结束语

面对高职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高职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发展,为高职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此外,促进高职毕业生的有效就业,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和整合社会各界的有效功能,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才能顺利进行。

参与文献

[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申静,河北师范大学2011(11).

[2] 大学生就业指导困境与对策[J],左红梅,杨华,教书育人,2010(12).

[3] 浅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王大明,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4] 大學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状和对策[J],何海燕,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5]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李宁,长春师范学院,2012(06).

[6]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李守香,河北师范大学, 2012(12).

作者简介:谢业凤,女、出生日期:1976年11月9日,湖南常德人,经济师、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谢业凤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2:

内外双修上下联动多管齐下促进就业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建校近6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一、准确定位、加大措施、完善制度化建设

1.加强领导,群策群力,全力促进就业工作

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学校坚持将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领导担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学院及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校领导班子经常研究就业工作,强调就业工作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进一步完善就业规章制度,全面推进就业工作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发挥各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校上下通力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学校每年按时颁发《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对就业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去年4月,学校召开了专题就业工作会,全面启动“促进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到“开展全校性的就业心理咨询活动,专项启动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等15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实质性的安排和部署。

3.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学校每月定期对就业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就业专职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选派就业工作人员赴各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4.完善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信息保证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就业工作的公正性,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建设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机房,保证学生及时查询就业信息。同时注重信息发布体系的完善,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就业信息查询机房、就业信息张贴栏、就业信息员、手机短信等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发布体系,使就业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畅通。

5.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长期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

坚持多方联系,把用人单位请进学校,举行校内专场招聘会。据统计,学校去年为09届毕业生举办了170余场校内专场招聘会,还积极与当地人事局、人才市场联合举办就业直通车现场招聘活动,共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的供需见面交流平台。

二、挖掘就业资源 拓宽就业渠道

1.建立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我校依托优越的校友资源,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探索创新型就业渠道,继2007年成立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北京、湖北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之后,我校又在四川、云南设立了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该举措降低了我校毕业生在异地的就业成本,为把优秀毕业生更系统更有效地推向异地就业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积极筹备校友理事会

为充分挖掘就业资源、利用校友资源,我校于去年3月召开了09届毕业生推介暨重庆校友联谊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邀请重庆各界知名校友参会。各位校友积极为母校毕业生就业献计献策,走访各学院,详细了解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启动就业兼职辅导员计划

为更为深入全面地拓宽就业渠道,我校于去年5月还启动了“就业兼职辅导员”计划,动员市内各基层单位的优秀校友及各学院毕业年级已就业的热心学生工作的同学积极参与,利用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仿、易于沟通的优势,积极为未落实工作的同学进行就业指导、援助和帮扶,成为年级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的得力助手。

我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异地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力度,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共同营造“全校保就业、全员促就业”良好的氛围。

三、树立就业观念,培养就业能力

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自去年1月起,我校陆续开展了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系列政策咨询、基层校友论坛、讲座、座谈等活动,并在校园网首页开辟了“就业工作专题网站”,大力进行宣传引导。

为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校先后举办了择业观及形势应对等数场大型讲座、就业征文比赛,举办律师职业素养培养、公务员考试讲座、模拟公务员面试比赛、企业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基层论坛、考研论坛等活动十余场次。还与沙坪坝区就业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训实验班、大学生创业实验班等。我校与重庆就业指导部门联合开设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训实验班”,计划每年通过32个课时时间,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能力和择业观念。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缺陷,我校还聘请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专家林浩担任客座教授,承担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训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同时将课时纳入学校正常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做到五个“经常”,即经常参与社会实践、经常了解职场动态、经常阅读人文经典、经常聆听专家讲座和经常请教成功人士,积累成功经验,最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构建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体系

为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和对就业工作的研究,我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任选课程,课时由以前的20个增加到32个。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择业心理、择业技巧、人生与就业等角度设计研究内容,全面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内容,促进了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开展大一入校起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拟按择业、升学、出国等分类进行特色培养。同时,学校还长期开展就业形势、公务员选调生考试培训、企业职场素质训练等专题讲座,邀请实际部门专家来校举办择业、就业实战演练。充分发挥各学院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为更好的落实学校的就业指导政策,学校开展了“辅导员进宿舍”活动,要求各学院毕业年级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就业中的需要,以此为依据开展多样的活动促进就业指导。通过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座谈会、就业指导咨询、就业形势报告会、模拟面试、模拟公务员考试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更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现象的现象,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

五、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弱势群体,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学校09年继续深入落实《西南政法大学关于对就业帮扶学生的援助方案》,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通过学校与学院的配合,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帮扶方式,2009届毕业生中在就业时有一定困难或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服务,努力帮助该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转变其择业观念,并建立就业帮扶学生信息库,对该部分学生重点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城乡基层就业。特别关注生源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引导和鼓励他们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毕业生总数5%的帮扶比例,在2009届毕业生中共选出202名帮扶对象。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帮扶的76名同学为例,迄今为止已全部签约,其中大部分去往西部基层、选调、村官及企事业单位。同时还成立“肖丽玉”基金就业困难10万元专项援助金,并于4月举行“肖玉丽”基金就业困难专项援助金颁发仪式,使我校100名就业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六、鼓励自主创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保障经费投入

1.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我校09年在集美楼和学生活动中心设立了“创业基地”,在校内设置了开放型“创业示范区”,吸纳在校学生进行创业观摩、实体参与;建立创业后备用房,用作学生创业办公场地及库房。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实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服务。学校创业基地、示范区场地及创业后备用房实行试用期内免费。对本校学生在校内其他地点创业的,提供优惠场地租赁。

2.政策引导、鼓励、支持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

学校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并加了宣传及引导力度,利用“就业信息网”,及时更新基层就业创业内容,完善西部基层就业专版方便毕业生查看并收集毕业生对城乡基层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就业信息张贴栏”、“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移动短信通知平台”、《西政人》报及《西南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报》等途径及时发布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信息与政策,宣传国家地方及学校对到西部基层就业及自主创业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定期举办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指导讲座、论坛、就业政策解答,加大对城乡基层就业及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

3.保障经费投入,鼓励毕业生在艰苦地区和基层建功成才

学校在以往专项奖励基金50万元基础上,09年4月,新增投30万元,专设就业促进资金80万元。对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在学校政策引领和鼓励下,去年我校参考重庆大学生村官共892人,参加全国其他西部项目1219人。去年7月,我校颁发《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 西南政法大学关于表彰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立足西部、服务基层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决定》,评选出优秀青年志愿者241名,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3:

“冶金特色”环境下的就业工作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学校在打造“冶金特色”的大环境下,我院立足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大前提,不断强化就业工作,进一步促进毕业生求职观念合理化,帮助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觉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修订培养方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选择能力和适应转岗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及“订单式培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冶金特色;就业工作;订单培养

如今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一个好的口碑,并且要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有好的教学质量。社会还有用人单位、家庭对学校的信任和评价才决定这个学校品牌的发展和形成,归根结底也就是学校的就业决定着学校品牌好坏。学校就业率好,就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任,来就读的学生就会多,用人单位对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也会相对青睐,社会的好评度也自然会提高,由此可见就业促进的学校品牌建设和发展,从而形成用人单位、社会、家庭、学校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高校立足特色专业的环境特征下,特色、王牌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观念,是我们保持持续较高的就业率及与就业单位建立长期的优良合作关系的有效保障。高校教育者也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及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们学习理念及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毕业生与实践接轨,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促进毕业生求职观念合理化,进一步深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应届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将自己的择业标准定位得和身边的同学的就业标准一样。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盲目攀比,因某些小方面不如别人,一些应届毕业生就犹豫彷徨,甚至最后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所以在求职观念的教育上,学院坚持以“钢铁品质”教育为主线,落实“四个阶段”的各个环节重点育人,从新生抓起,逐步深入。大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培养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良好的就业观念。同时也要在专业学习和理论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大二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除专业知识和和技能需要巩固之外,素质教育也极其重要,通过日常思政教育之外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样可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大三年级注重职业方向指导。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要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还要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还要培养相关的责任感。大四年级注重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侧重就业技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的实战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应对各种压力,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职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帮助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自身出发了解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发展方向,进而正确认识自身,能够规划好日后自己的职业计划,提升相关职业素质道德。这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供求比例高达1∶3以上。我们从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中了解到,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普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拥有能吃苦、肯干的精神,对于我们的毕业生也是给予了“好用、适用、顶用”的好评。2006年以来我院通过实施“宽基础覆盖同类专业,多方位给学生提供成才平台”在冶金大类专业新生入学的开始,接受公共课及相关专业理论课,在后面要依据实际人才的需要来设立相关专业方向,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身选择他们要想学习的专业,以便符合“精打专业基础,自选专业方向,适应行业需要”的培养要求,进而也提高老师学术就业选择及转岗适应力。

三、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现实,帮助毕业生合理调整薪酬期望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普及,各所高校在不断扩招,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带来了许多压力。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许多机关、事业单位开始精简分流,导致就业主渠道的机会不断减少。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与就业岗位需求不成正比。另外,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很多毕业生还是盲目追求环境好、效益好、条件好的单位,从来没有考虑到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大学生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导致择业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大部分学生偏重专业知识忽略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的学生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致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差,独立工作方面不强。特别是现在的“90后”毕业生很大部分心理素质差,遇到挫折,轻则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重则导致精神异常。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亲身到社会上的经历,能初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初入职场要能融入环境,学习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而累积更多的工作经验,前期对收入不必过多要求。

四、加强毕业生求职主动性

作为特色专业以及冶金专业的行业特殊性,我院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校园招聘会学校推荐以及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为主。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与国内外近40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合作关系。虽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但是这相对各地的人才市场掌握的资源及举办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来说是比较小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院2012届毕业生中82.81%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校内招聘会是他们首选的求职方式,只有18.87%的毕业生表示会去人才市场上去应聘。特别是个别学生对院系的推荐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同学错失了就业的最佳时机,可见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欠缺。

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及“订单培养模式”教育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我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面向行业,优化培养方案;突出特色,创新培养体系;抓住重点,完善培养机制;落实举措,精心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下“校企合作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以社会和市场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工作能力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目的是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我院重点来培养,包括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可以采用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和企业优势进行教育和实践,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等有机结合,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3年开始,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发展,学院先后与30多家大型的企业正式签约建立了集教育教学、产业科研、项目成果为一体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快速发展。

六、保持适度的就业压力,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当今众多高校中,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也有很强的就业竞争意识,但相对于全国那么多的重点高校我们多少还是处于一些劣势。这一情况普通高校的学生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而且还要时刻提醒他们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相对地,才有利于他们把对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并且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下,转变工作方法,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冶金特色”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院应当紧握行业脉搏,推陈出新,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就业工作,为社会为行业培养更多“好用、顶用、适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雄文,陈艺锋,刘友良.面向冶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J].中国冶金教育,2010,(6):1-4.

[2]周济.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3-9.

[3]张革英,刘友良,刘光辉.当代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8):73-74.

[4]张革英.新时期冶金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12):73-75.

[5]童玲,谭秋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49-150.

通讯作者:向楷雄(1983-),男,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向楷雄,刘友良,张革英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边坡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