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财政农村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摘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完善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整体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就必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发展条件和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依据不同的金融发展方法配置信贷资金,以形成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在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模式还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边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变化的需要,不仅没有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反而束缚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变迁导致供需结构出现的新的失衡,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并且目前仍然存在;从需求角度而言,农户自身的天然特性使其缺少高质量的资产和抵押品大大降低了其农村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扩张与金融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的矛盾仍然突出;而从供给角度讲,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指导及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其承担缓解农村借贷资金紧张状况的能力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同时自身在风险管理等方面集聚了不少问题;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建立,不论是从普及范围还是普及质量上来看都是不达标的,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理应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年)、“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年)、商业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区别不同模式的关键在于满足金融需求的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即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信用主体模式、资产抵押模式和合作金融模式。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金融交易层面,探讨何种金融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要。金融的最核心功能是资金的融通,引导资金流动到价值最大化的领域,价值不应仅仅包含经济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方面。而且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金融还被赋予了更多重要的责任。不仅仅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还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使农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现阶段,农户和资金供给方就好比站在河的两岸远远相望,金融则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平衡。可以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的变化,市场功能还不健全。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农村金融模式变迁的目标设定不明晰、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不足、农村金融模式演进的路径偏差。这些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农村金融信贷供需主体的失衡,形成了事实上的金融抑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农村信贷差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农村资金流出现象越严重;而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固定投入对优化农村信贷配给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信贷流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资金供给上促进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提高,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不断强化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信贷抑制问题。以上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政府力量的干预能够促进信贷配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从根本上扭曲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弱化了市场机制在农村地区资金配置的作用,加剧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调节失灵。因此,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以市场自发的力量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调节,将是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有益经验,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格莱珉”模式和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都有值得学习取经的地方。此外,互联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和新型合作金融模式等新兴金融理论也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高效便利,农业供应链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把控作用,新型合作金融模式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较低的监督成本,都是我国农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诚然,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农村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大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三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例如大力发展土地未来收益权抵押贷、对低息和贴息涉农贷款进行财政补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立足自身优势领域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商业银行农村分行应当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的运营体系,农村信用社则应致力于建立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模式,村镇银行的未来是走出差别化的“社区银行”道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将作为三者的有益补充;保险公司应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看到农业保险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寻求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农村联保互助小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和保监会将共同构成我国的立体化农业保险体系,把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合力。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正是因为有不足才有进步的可能。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基础上,以政策完善为改革铺平道路,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改革主力军,以农业保险体系为改革保驾护航,“三农”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富足的愿景,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抑制;信贷配给;市场化改革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

2.1.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4 制度变迁理论

2.2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文献综述

2.2.1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研究

2.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2.2.3 农村金融对策研究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宏观政策体系

3.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总体情况

3.2.1 农村信贷供需状况

3.2.2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发展情况

3.2.3 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3.2.4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3.2.5 农村基础服务覆盖情况

3.2.6 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情况

3.3 中国农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3.3.2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3.3.3 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备

3.4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困境的原因探析

3.4.1 农村金融改革目标设定不明晰

3.4.2 农村金融改革主体动力不足

3.4.3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偏差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及演变路径

4.1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的演进

4.1.1 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 年)

4.1.2 “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 年)

4.1.3 市场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

4.2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的主要特征

4.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受农村经济改革驱动

4.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驱动机制的强制性

4.2.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特征

4.3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环境与趋势

4.3.1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4.3.2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变迁的思路变化

4.3.3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及路径

5.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

5.1.1 信用主体模式

5.1.2 资产抵押模式

5.1.3 合作金融模式

5.2 中国农村金融微观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

5.2.1 供应链金融

5.2.2 互联网+农村金融

5.2.3 新型合作金融

第6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

6.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理论分析

6.1.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

6.2.2 实证分析过程

6.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7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借鉴

7.1 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

7.2 孟加拉“格莱珉”模式

7.3 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

第8章 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8.1 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8.1.1 优化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

8.1.2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8.1.3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8.1.4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8.2 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

8.2.1 围绕土地等抵押物创新

8.2.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8.2.3 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政策扶持力度

8.3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

8.3.1 建立健全完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8.3.2 探索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8.3.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提纲下一篇:课程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