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工程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在全球经济自由化背景下,外资企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国内宏观政策、国际经济格局等,面临的压力日趋严峻。引入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对资金、人力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外资企业工程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资企业工程审计论文 篇1:

浅析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工程结算直接涉及到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承包方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尤为重要。主要阐述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针对审计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算审计;问题;对策;

1、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含义

所谓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后,并且经过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按照双方协议的规定,在原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调整预算,向建设单位办理最后的工程价款结算。承包商要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审计反映出来,而使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失,这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而言,集体投资项目必须通过社会咨询机构审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不委托社会审计而自行审计,但目前大部分建设单位不仅要自己内部审核,而且还要请专业审计公司进行审核。对于承包商而言,则是在建成符合投资商或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的建设项目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审计工作的目的是既要对项目和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整体状况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又要突出项目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点;既要审查项目收人、支出、盈亏的真实性,又要使审计的实施过程能深入项目的各业绩环节,注重对经营管理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审查,进而提出改进项目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建筑竣工结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审计结算是关系着各方具体利益的项目,委托方和承包方为了维护结算的公正性、合理性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由于竣工结算的复杂性还存在不少问题。

2.1施工单位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结算审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业务不精,操作中不敬业、不公正。结算审计中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审计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盈亏。因此,人员的素质对竣工审计来说是至关重要。当前,少数结算编制人员因业务水平不足导致对计算规则、定额换算、合同条款等有关内容吃不透造成的计算失误,业务人员在具体的过程监督之中也存在松懈的心里。同时,建设单位有时为了节约其建设的费用,就降低资质门槛,以致预决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相对来说较低,从而增加了结算中工程量计算失误、定额套用失误等低级错误。

2.2建筑工程单位监理不到位

工程监理单位监理不到位,有的工程就没有监理单位,致使投资控制这一关失控。监理单位在工程的整个建设和审计过程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的高低、费用的高低。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少工程的建设者以节约成本为名,根本没有监理单位来配合完成工程。有的工程即使有监理单位,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监理单位没有按照管理程序办理相关的事宜,对承包商的监督缺乏积极性。对材料的收集、内容的变更没能及时的汇总上报。监理人员从自身的安全出发不愿意深入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

2.3送审资料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审核中,经常发现送审资料不完整、竣工图没有全面体现工程实际情况,直接以施工图代替竣工图或在施工图上做简单更改,使图纸面目全非,无法计算;设计变更手续不全,缺少变更通知及经济签证;隐蔽工程现场验收无正式签证手续等等。甚至,当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委托方给予补齐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使有些资料丢失,有些只口头更改、承诺,事后未及时办理签证单。有的项目虽然对设计变更、签证等资料补齐了,但是由于业主经验不足或管理不善等原因,所签数目不实,少数设计变更和签证数目惊人,明显缺乏真实性。

2.4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不规范

合同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合同流于形式,合同条款不全、不规范、不严密的情况时有出现。常见合同问题如下:1)技术标同商务标的脱离。技术标标内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工程方案确定的数量,由施工单位在商务标里以非实物形态竞争性费用形式自主择项报价或包含在综合单价里,可结算时一些施工单位又往往把属标内应考虑的技术措施费的一些项目列入结算,计取工程费用。2)合同约定与招标文件不一致。3)曲解合同条款,钻合同规定不严的空子。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

3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计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对工程量审核力度

造价工程师实施审核时,应在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全面了解工程变更签证单,以做到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的认识,计算时应审查有无多计工程量或者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工程量的审查办法,要根据需要和具备的工作条件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全面审查法。工程量的审查要突出重点,重点放在容易重复计算及隐蔽工程部分。

3.2审查工程定额的套用

高套定额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土石方类别、砌体的砂浆标号以及混凝土、粉刷等分项工程上,施工单位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审核套定额应注意要以建设单位现场签证记录及建设方签字认可的竣工图为依据,综合考虑工程质量状况,准确套用定额,对于虽有原始依据但工程质量不高的,要充分听取建设方现场管理人员的意见,进行适当的扣减,对于质量较差的项目,按低标准套用定额。

3.3加大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水平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岗前的教育和在职培训。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能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使高校能够为社会上培养所需的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同时,由于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快,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组织也要有计划的组织人力、提供财力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使其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企业应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相关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考试,如定额交底、预算编审人员资格考试、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等。同时,应建立个人利益与其水平及效果挂钩的制度,督促职工自我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就各级政府而言,主要是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部门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工程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3.4健全监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委托单位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监理单位应承担起其职责,从制度上杜绝漏洞的产生。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具体到工程建设而言: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满足组织结算审计的需要。同时,监理单位应该担负其职权和职责。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管理程序办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同工程进度款一起上报变更费用,以免加大结算工作量和扯皮现象。监理预算人员要到现场进行调研,掌握现场的具体信息,为工程的审计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4、结论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在竣工结算审计中必须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把好工程项目结算审核关意义重大。造价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证工程造价最大经济效益。另外,在充分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真正扎实地做好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菊.工程结算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与建设, 200721(5).

[2] 袁平.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J].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3] 王朝霞.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J].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6).

作者:郭胜龙

外资企业工程审计论文 篇2:

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摘 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在全球经济自由化背景下,外资企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国内宏观政策、国际经济格局等,面临的压力日趋严峻。引入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对资金、人力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预算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随后外资企业特点对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外资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一、引言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有助于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资源要素的协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效率,增强竞争力。为提高资源要素控制水平提供了思路,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与评价,调动全员性地参与其中,协调企业有序运行,形成完备的资源要素管理体系。

二、预算管理的概念及目的

1.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Budget Management),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核心,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如资金、人力等,控制开支、预测利润,全面反映未来一定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战略工具,对企业经营运行的各项活动进行预测与评估,调动全员性地参与预算管理中,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行,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以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2.预算管理的目的

企业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科学测算最终的经营效果。从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出发,确定预算方案,全面掌握企业经营情况。二是,预算细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预算实现目标的量化,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调动各部门、全员的参与性,促进各机制的有效运行。四是,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帮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内部资源、活动进行全面整合,以经营目标为战略导向进行资源的调配,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三、外资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预算管理中风险管控能力存在缺陷

外资企业多为集团化管理,规模大、甚至在国内多个城市跨地域经营,受到多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来自国内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税制改革的限制,还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由此,必须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结合市场动态调整战略方向。目前,外资企业大多将本国运用较为成熟的预算管理体系直接照搬,未充分考虑国内的市场环境、政策体制,且存在着地域差别,照搬的预算管理体系难免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导致对市场的风险管控能力存在缺陷。相较而言,外资企业的管理层重视风险控制,设置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实施预算管理时,存在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预算管理只着眼于短期经营目标、对政策法规及国际市场信息把握不足等问题,导致风险管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例如在预算制定、执行过程中,仅着眼于国内市场风险、短期风险,风险管理程序固化缺乏灵活性等。

2.预算执行中信息共享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外资企业在国内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部分集团型、大型企业着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成本等。但在预算管理中应用不足,尚未形成内部交流的有效平台,在预算制定、执行、考核难以进行有效地跟踪监督与审计。缺乏预算机制体系,未将预算考核纳入到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中,难以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制、预算考核机制,但都侧重于静态管理,未实施有效地跟踪监督、追溯预算。外资企业内部主要部门应用了金蝶、用友ERP系统,未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执行与监督,对预算合理性、必要性未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但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普遍存在着预算执行监督不足,流于形式,尤其是跨地域经营中因信息共享建设不成熟,导致难以动态地实施预算执行监督、动态调整。

3.预算指标考核分析能力需加强

目前,外资企业的预算指标考核更集中于财务指标,如净利润、成本费用率、营业收入等,单纯地依靠定量指标的考核,可能会忽略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非财务指标,导致潜在的风险长期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面临着瞬息变化的环境,财务数据往往是一定期间根据相关经营情况所生成,如月报、季报、年报等,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可能因未及时发现指标异常而造成较大的风险,由此,预算指标考核应兼顾财务、非财务指标,以便全面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在预算指标考核分析中,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剖析,与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使分析更准确、更深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四、外资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1.强化预算管理中的风险管控能力

预算体系具有动态性,外资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跟进内外部环境变化,如国际竞争格局、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等。在预算编制阶段积极从各方搜集信息,外资企业既要考虑市场竞争格局,又要考虑内部业务发展目标,引入风险管理指标进行量化与识别,规避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风险管理部门要动态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有序降低潜在风险。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相关法律、税收的影响较大,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对预算体系进行及时调整,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维护其市场地位。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将预算管理与外资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格预算方案执行,提高风险管控的灵活性、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2.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集团企业中,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外资企业大多为集团型企业,规模较大、跨地域经营,实施FSSC有助于减少分子公司财务部门重复建设的问题,将简单、重复的财务工作集中处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的弊端。目前,外资企业大多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但未将预算管理、指标下达等完全融入到FSSC中,如预算编制以各部门、子公司为单位,耗费人力、物力且编制准确性并不高,若将财务集中处理原则融入到预算编制阶段,由各部门、子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报送初步预算,FSSC指定专业人士进行预算编制的修正,既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也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又如一些与财务指标密切相关的预算指标执行监督与考核由FSSC负责,能够动态掌握各部门、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并给予提示与督促,增加外资企业预算管理与执行的透明度。

3.提升预算管理的考核分析能力

预算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预算指标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外资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提升预算分析能力,既要对财务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还要对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等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从而全面性、综合性地实施预算管理过程,确保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着力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强化财务、审计相关知识的培训,协调预算中编制、管理和执行的能力,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促进企业绩效的全面提升。在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的考核,调动全部门、全员性参与其中,内部监督核算要公平、公正、透明,完善激励制度,设置合理的权重在员工与部门间分析,与薪酬挂钩。充分考虑外资企业预算中的不可控因素,制定灵活的执行机制,对于存在的错误与偏差及时纠正,全面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过程中,近年来面临着优惠政策减少、“营改增”变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条件,将运营管理着眼于提升预算管理、强化资源调配,具体包括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提升考核分析能力,有助于促进外资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外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9-9.

[2]東会云.试析外资企业如何编制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J].江苏商论,2016(33):149-150.

[3]时媛媛.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

[4]张法文.浅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4(3):204-204.

作者简介:李振寰(1968- ),男,汉族,山西省五乡县人,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从事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李振寰

外资企业工程审计论文 篇3:

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 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外资企业,因最终控股的国外公司在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与中国有所差异,加之外国管理者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的不同,因而内控环境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如何在外资企业中加强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目标、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几个方面论述外资企业中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外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必要性;内容和方法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很多外资企业,因受国外的母公司最终控股,内部控制除了需要满足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母公司所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同时作为外资企业的管理者,由于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的不同,也使得外资企业的内控环境呈现出复杂性特点。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于外资企业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分解成:(1)内部控制是一种程序,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三大目标。内部控制为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合理的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对现行法律的遵守提供合理的保证。(3)内部控制受到人的影响,和公司的每一个人相关。换句话讲,内部控制不只是财务的责任,也不只是管理者的责任,公司中的每一名员工,都和内部控制息息相关。(4)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政策、守则和表格。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一些政策、流程,条条框框要大家遵守。其实这是对内部控制的一种误解。政策、守则和表格只是内部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完整的内部控制,是一种体系,它将贯穿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每一环节。(5)内部控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限制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的关键,也是认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出发点。那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既包括对外目标,也包括对内目标。对外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对内目标是保证公司经营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保护公司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1.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外资企业内部控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外资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大多为外国母公司即投资者直接委派。其薪酬待遇、服务期限及业绩考核均由母公司决定。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者能够代表股东的利益,比较客观的根据董事会的委托采取适当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但是,管理者和股东、投资者之间有时也会发生矛盾。比如说某管理者在企业中并没有实际的股权或仅占很小的比例,那么他往往因为追求个人业绩而注重短期效应却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如果坚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有利于消除内部管理中面对的种种理念上的分歧,而且有利于探索和贯彻各种紧紧围绕以效益为核心的内部考核和评价指标,把所有的工作都真正放在追求效益上来。不仅如此,坚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还有利于协调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及各类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都能够强调并贯彻“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是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信任的。

2.外资企业为不同的管理部门设定内部控制目标。外资企业通常按照职能进行组织结构的划分。在统一的财务战略目标和规划下,营销部门负责产品的营销和推广;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客户所需产品;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和控制财务活动等。不同的职能部门会分别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各自相关的责任目标,如对于营销部门,责任目标是实现年销量突破1万台;对于生产部门,责任目标为实现年产量和出货量8000台;财务部门,实现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比率达到105%,销售、管理费用比去年降低5%,不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同,但都围绕着企业整体的目标和策略。

3.外资企业对每一岗位每一员工设置不同的目标。年终进行绩效考核以评定是否达标。如会计部的总账会计岗位,每月按时准确提供会计报表为岗位目标之一,应付帐款会计岗位,会把及时准确处理供应商及员工付款,差错率在千分之五作为目标,那么员工到年底通过自评和领导评估,如果实现了这一岗位责任,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实现了他的内控目标。

四、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02年,著名的安然事件爆发。安然公司破产,安达信也土崩瓦解。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令,要求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公司账目的准确性,定期披露关联交易等财务信息,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承担刑事责任。“萨班斯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虽然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内控控制的缺失难逃其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控的规范与否,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多数企业管理者重效益、轻内控,认为内控就是相互牵制,就是制订制度。当效益与制度有冲突的时候,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可以忽视制度。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管理者并不重视制度的完备性、协调性和执行效果。(2)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与否,取决于各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就制约内控制度全面开展。有的企业认为内控就是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片面化了。有的企业虽然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许多企业主要领导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缺乏约束制度的前提下,轻易地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另一方面,内控责任人道德水准低,责任感不强,不能起到很好监督作用。(3)企业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要求以及发展规划等设计内控制度。而目前大多企业没有全局的认识,各部门各自为政制订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协调性,也没有配套相应的责权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也缺乏对内控制度进行动态的更新。对一些重要事项缺乏事前谨慎论证的制度约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其必要性。那么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呢?

五、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很多,笔者结合所在的公司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内部控制的组成,简要的介绍几种主要的内部控制的方法。

1.控制环境方面,公司制定了符合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并适合自己的财务政策和流程;使用与母公司及其所有控股子公司一致的通用企业管理和财务系统,设置财务内部控制专员岗位;员工可以通过对话工具向管理者反馈内控问题。这一方法实际上涵盖了会计系统控制、信息技术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

2.风险评估方面,公司每年依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对整体内控风险进行评估,撰写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管理层审核。根据萨班斯404条款对购产销等各个环节的控制目标、政策流程进行评估,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内控缺陷,登记专门的内控问题跟踪系统,提交母公司及管理层,设置改善计划,在有效期内解决。这一方法可以概括为风险控制。

3.控制行动方面,公司岗位设置充分考虑职责分离;存货定期盘点;应收账款及时对账;交易的发生必须按公司的政策与批准权限获得适当的批准;重视公司资产的安全性。这一方法主要体现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资产安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

4.监督和管理方面,公司会定期接受各种审计和检查,除法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所得税审计外,区域总部会实施一年至少两次的会计流程控制审查,国外总部实施的两年一次的内部审计,及每年按照萨班斯法案的要求结合不同时期的内控要求由外国总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特殊目的的审计。

5.信息和交流,主要体现在:季度的营运总结会议,管理当局声明书,将与内控相关的问题逐级汇报并跟踪解决。此外,公司还通过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的管理,进行全面预算控制。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综上所述,外资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很多优势,运用了许多比较好的内部控制方法。但是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受人,财,物的制约,只能合理的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但不能把一个本质很坏的经营者变好;不能左右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内控能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和合法,但不能绝对保证,只是合理保证.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合谋,那么内控就会被制约和践踏。随着现在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全面普及,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外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环境因素和外汇利率变化等外部因素,技术创新、筹资影响、管理手段以及内部决策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外资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许多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没有亲自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当中来,往往任命总经理全权管理在我国投资的企业,而总经理一般对企业的股权所占比例很小或者根本无股份,所以可能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利益。这种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带来的控制问题就会造成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不到位,以至于会出现财务控制上的重大漏洞。外籍主管对中国的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了解,易产生过分依赖并放权财务主管,使得企业财务主管权力过大、部门间缺乏流畅的沟通及有效牵制和监督等问题。

外资企业应该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强化财务内控的审计监督力度,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启示

[2]时代金融.对提高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2011(21)

[3]经营管理者.浅谈外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2011(17)

作者:周敏燕

上一篇:物流公司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企业筹资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