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论文

2022-04-21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最近召开的省党代会突出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用更严格的标准和更严厉的措施整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坚决完成国务院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去年以来,我省制定节能工作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启动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节能降耗已深入人心并正在成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论文 篇1: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临港工业转型升级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宁波市北仑区临港大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钢铁、石化、修造船等六大产业集群,已成为长三角南翼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基地。但是临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聚集,既对要素资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新压力。如何处理好发展重化工业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稳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仑重化工业集聚区的产业特点

产业高度集聚,分布相对集中。在北仑区585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临港重化工业,形成了钢铁、石化、能源、造纸、修造船等六大主导行业,这在国内沿海港口地区极为少见。六大主导产业在全区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3年的39?郾6%提高到2007年的51?郾8%。不同临港重化工行业的高度集聚,为构建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临港重化工业的过度密集,也会影响和制约优势行业的发展。

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高。北仑区电厂是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宝新不锈钢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吉利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基地,亚洲纸浆是亚洲单体最大的造纸企业,台塑石化、三星重工等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目前我区六大临港产业的规模最大企业在行业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钢铁行业87?郾1%、造纸行业78?郾1%、能源行业75?郾4%、汽车行业63?郾8%、修造船54?郾3%、石化行业39?郾4%。这些龙头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逐步展开,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

产业链较长,带动力较强。国内外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经验表明,钢铁、石化、能源等临港重化工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是延伸产业链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产业。从江北区临港工业的产业链发展看,在钢铁行业中,有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华光不锈钢等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冶炼、普通钢板和特种钢板的生产以及金属制品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在石化行业中,有台塑石化、三菱丽阳腈纶、逸盛化工、埃索石化、亚朔科技、太平洋化学、和桥化工、林德气体等项目,为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业、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汽车行业中,拥有吉利汽车、拓普、信泰、敏孚等30多家汽车及汽配生产企业,为形成国内外企业相配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业关联度高,联动发展潜力大。北仑区临港重化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集中、龙头企业规模大,重点行业之间还存在着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这为开展产业间的协作和循环经济的联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表明,钢铁产业和修造船、汽车制造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分别达到92?郾5%和89?郾7%;造纸、石化、能源等产业之间,石化、纺织、新材料等产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如果各种资源、原材料能够在关联产业之间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虽然临港重化工业具有高投入、高能耗、调整慢等不利因素,但他们之间关联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建立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共享体系。

北仑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全面推进。一是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一批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努力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这些项目主要有: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宝新废酸回收再生工程、申州公司印染废水回用工程、明耀热电污泥焚烧发电工程等,累计投资15?郾6亿元,减少废水排放469?郾5万吨,废气排放15?郾2万吨。二是率先开展能源审计,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从2007年9月开始,对区域内103家年耗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专项能源审计,基本掌握了全区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薄弱环节和漏洞,摸清了底数,推动了节能项目的落实。三是积极实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自2004年以来,北仑区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通过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流程,先后共有宝新、海天等3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宝新等6家企业通过了省级绿色企业审核。目前,全区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21个,累计节约能源21?郾2万吨标煤。

以完善临港产业链为抓手,产业间循环开始启动。一是努力完善临港工业产业链。围绕能源、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着力引进补链企业,完善产业链,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使全区临港工业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逐步完善,整体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目前,北仑区初步形成钢铁——化工、能源——建材循环链。二是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台塑石化工业园、青峙化工园区、宁波钢铁工业园区、春晓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重点生态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积极推行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实现园区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奠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资源节约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在推进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工程建设。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建设了岩东污水处理厂、小港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形成“取引水―水厂―生产生活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排放―资源化”的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北仑水资源供需紧张矛盾。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通过油气节约、热电联动、余热利用等工程,对全区实行集中供热和生产、生活热电联动,全区年节约标煤近7万吨,并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在废物垃圾综合处理方面,建成了宁波市首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宁波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引进枫林垃圾焚烧厂,形成了支撑北仑区废物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回用系统,2007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6?郾6%,其中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6%,处置率为100%。

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系统设计,不断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着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区域社会发展规划,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北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了《北仑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指导全区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政策激励。设立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扶持。同时,还出台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依据区域特有的“环评”和“能评”细则,对高能耗、污染项目在源头加以控制。三是创新技术服务。与浙江大学签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循环经济技术项目库,大力推广工业中水回用、工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工业烟尘及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等一批适用技术和项目。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开通了“北仑循环经济网”和“北仑区节能服务网”,及时公布循环经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广泛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

北仑重化工业集聚区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注重源头控制,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引导。一是重点做好钢铁工业园、台塑、青峙化工园区、春晓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园区内部企业、产业共生;明确钢铁、石化、造纸、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促进各行业循环经济联动发展。二是制定明确的产业导向目录,合理设置产业准入门槛,限制高消耗、低产出、工艺水平落后的项目进入,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三是优化临港重化工业布局,大型钢铁、冶炼项目争取远离城区,到白峰峙南、峙北布局,石化产业主要向青峙化工区、台塑化工园区集中,修造船项目争取在白峰神马岛周围布局,造纸项目要集中布局在青峙工业区,做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环境共建、污染共治,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资源基础。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加强生态化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钢铁行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要求,加快用干熄焦技术代替湿熄焦技术,逐步从焦化还原过渡到熔融还原、直接还原;延伸钢铁产业链,加强精品钢和特种钢开发,促进废钢综合利用和钢材深加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石化行业要形成乙烯―基础石化原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链,采用最先进的乙烯裂解装置和化工原材料、精细化工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造纸行业要以生产纸制品为主导,形成“废纸加工―纸板―高档纸―废纸回收”的产业链,利用国际先进制造设备和技术,提高废弃物和废纸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能源和船舶工业要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努力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依托临港大工业大项目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是北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亮点。鼓励和培育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挖潜改造,提高产出能力,达到规模经济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等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各种污染物排放,使北仑临港重化工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功能,加强对内部次生资源、纵横产业链上以及全社会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

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有新的进展。一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发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的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二是建立节能减排标准管理体系。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相应的节能降耗和减排标准,推行单位产品能(水)耗限(定)额管理制度,对未达到能耗限额的产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内部挖潜计划,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的设备工艺流程,建设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四是建立企业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深化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探索建立能源审计长效机制。组织研发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支撑技术,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推广。加快建立北仑能源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引进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全区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五是限制淘汰技术落后企业。根据江北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导向目录,逐步淘汰一些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

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延伸,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共生体系”。一是构建临港产业关联企业之间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提高关联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北仑电厂、宁波钢铁和一些化工企业为主体,建造回用水储存系统和废水综合利用系统,在能源、钢铁和化工企业之间形成用水闭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二是构建临港产业蒸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整合北仑供热、供气资源,形成以北仑电厂为主的集中供热格局,对一些小的热电厂进行兼并重组,提高集中供热、供气的能力,从总体上减少能源消耗和其他废弃物排放。三是构建多余燃气综合利用系统。对石化和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燃气和煤气进行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多余燃气、煤气的集中回收和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四是构建临港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系统。在建材、钢铁和能源企业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尽快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配套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入股、政府设立配套建设资金等形式,促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用好价格调控政策,通过调控土地、排污交易、热气、水资源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价格,形成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反向激励。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对严重违法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强化政府服务支撑,建立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作者:陈利幸

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论文 篇2: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最近召开的省党代会突出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用更严格的标准和更严厉的措施整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坚决完成国务院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去年以来,我省制定节能工作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启动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节能降耗已深入人心并正在成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狠抓节能降耗,才能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一、全省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效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上下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能耗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04%,实现了既定目标。今年又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结构节能形势趋好。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要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为近三年的最低点,1—4月又降至21.4%,呈持续回落态势。1—4月,全省工业用电增长16.5%,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3.7个百分点。低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70.5亿元,增长43.6%,占规模以上工业27.1%,提高2.47个百分点。加大对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纺织五大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钢铁、水泥、电力计划总投资分别下降17.3%、40.2%和34.2%。大力推进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至5月末全省共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568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季度三产投入明显增加,增幅首次超过二产,高2.3个百分点。

(二)技术节能成效初显。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去年启动实施的240个节能改造项目,动员社会投资总计130亿元,节约能源300多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4.2万吨。今年继续实施100项节能改造项目。目前,中联巨龙、恒来建材等企业正在实施20多台水泥窑改造,江阴兴澄钢铁余热回收及低温低压蒸汽发电等18项国债节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预计可节约55万吨标煤。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共节约26万吨标煤,削减化学需氧量1000多吨。

(三)管理节能力度加大。制定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新增年综合用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67户企业和年耗能6万吨以上标煤的126户企业,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强化电力节能调度,1—4月,安排大机组替代小机组发电87亿千瓦时,节约43万吨标煤。加快发展新能源,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于5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盐城东台、大丰各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正式实施。加大淘汰落后耗能设备力度,今年已淘汰高耗能变压器、空气压缩机、电机、锅炉等落后用能设备1300多台。同时,积极推进建筑、交通、农村和政府机关等重点领域节能,全社会节能意识不断增强。

(四)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省实施方案,同时编制了3个国家级、13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正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推动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循环使用,全省共有1800多家企业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达5700万吨,全省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00多万千瓦。制定实施《江苏省清洁生产“十一五”行动纲要》,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重点,组织800多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节约26万吨标煤,削减化学需氧量1000多吨。

目前我省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我省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发展必然要消耗大量能源,服务业发展增速低于工业增速,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结构性矛盾,长期形成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实,存在着认识、责任、政策、投入、监管不到位以及基础工作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降耗,确保实现今年以及“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统筹规划、加大力度,全力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

抓好下半年节能降耗对于完成全年目标至关重要。省经贸委作为全省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重点围绕“533651”,加大力度,抢抓进度,全力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

(一)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落实国家高耗能、高耗电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轻型商用车等5项交通工具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修订完善并严格实施江苏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36项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利用等标准。在全省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贯彻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规范企业节能工作。二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力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三是完善节能技术支持体系。有效运用相关政策手段,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使用和推广。通过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带动一批节能技术的发展。四是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监管体制,充实节能管理力量,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管(监测)。加强省和各级节能监测中心建设,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技术推广、培训咨询、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和培育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加快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创新模式和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组织实施《江苏省“十一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生产装备。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认定,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二)坚持“三管齐下”。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具体抓好四项工作。一是从严控制新上项目,贯彻实施节能评估办法,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二是坚决淘汰落后。按照国家部署,编制落实479万吨炼铁、707万吨炼钢、2000万吨水泥落后生产能力和306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淘汰方案。加大小化工整治力度,结合进园改造,淘汰关停一批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三是加快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扩大以高效节能机组替代小机组发电,安排替代发电量150亿千瓦时以上,可节约100万吨标煤。四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继续推进列入国家“千家企业”的67户企业节能,督促落实规划措施,加快节能改造。指导年耗能6万吨标煤以上的126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制定节能规划。建立发供电企业节能降耗考核体系,继续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

(三)开展“三年攻势”。对全省列入淘汰目录的用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用3年时间全部淘汰。2007年,列入国家“千家企业”和省“百家企业”名单的193家重点企业全面淘汰在役落后用能设备;2008年,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完成淘汰任务;2009年底前全部淘汰列入淘汰目录的用能设备。

(四)实施“六大战役”。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组织节能技改六大战役。一是高炉余压发电改造战役,对全省现有30多台450立方米以上高炉实施压差发电改造;二是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战役,对全省30多条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三是化学原料生产工艺节能改造战役,积极推动烧碱生产企业金属隔膜阳极法改离子膜工艺;四是能量系统优化战役,在钢铁、石化、化工企业实施能量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是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战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和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六是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战役,以先进高效锅炉(窑炉)替代低效落后锅炉(窑炉),对现有锅炉(窑炉)进行节能改造,提高整体效率。积极推进全省100项节能改造项目,努力实现节能300万吨标煤的目标。

(五)强化五个重点领域节能。在主攻工业节能的同时,多领域节能工作齐头并进。一是建筑节能。全面执行50%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并向节能65%的设计标准过渡。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在建筑中开发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二是交通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三是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共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能效设备、节能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产品。四是政府机构节能。制定政府机构节能“十一五”规划,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五是农村节能。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建设秸杆气化站、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

(六)树立一批典型。继续指导推进3个国家级试点单位和130个省级试点单位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培育示范企业、示范工业(农业)园区和示范城市。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树立示范工程和节能典型。□(作者为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

责任编辑:戈尚达

作者:韩庆华

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论文 篇3:

中石化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也要跟上步伐。尽管中石化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应节能降耗的要求,积极在企业内部展开节能降耗工作。然而石油化工行业高消耗的能源资源局面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可见中石化企业节能降耗前行之路任重道遠。本文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石化企业;节能降耗;对策

中石化企业是我国大型企业中的一家,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带动就业方面,都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基于当下绿色、低碳、环保的国家发展大环境。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炼化企业,因为在对资源各技术环节处理上,存在高能耗与高污染等现实问题,如何在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投身节能减排的大浪潮中,是摆在中石化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中石化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在中石化基础项目上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使得最近一些年中石化生产业务数量不断上升,为了能促进中石化企业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中石化企业逐渐开始推出“厉行节约、绿色办公”为主题的节能活动,同时降低企业整体用水量和生产用能量,在基于能降低企业不必要资金输出的前提下,努力完成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部分目标。我国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体制还不够完善、制定有待健全的现状,使得中石化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有序、稳定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企业人员节能降耗意识淡薄

在中石化企业中,虽推行环保思想一段时间,但因思想惯性产生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人员尚未完全建立起节能降耗的意识。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这种种问题叠加起来,导致节能降耗上未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中石化企业在内部尚未完善管理机构,人员素质偏低。当下,中石化内部人员认为企业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同时确保生产的安全,再此基础上追求企业效益。因此,都将节能降耗的落实放在最后。

(二)企业蒸汽的合理利用存在的问题

能源使用中蒸汽的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在中石化企业众多分公司中,蒸汽管网投入的时间较久,很多蒸汽管线的保温已经出现锈蚀等现象,蒸汽的梯级利用是目前各个企业都在深入研讨的课题,很多老企业还在使用空冷器,造成大量的热源流失,热阱点的选取并不是很合理,低温热的利用还不完善,目前中石化只有海南炼化有一套低温热的发电装置,大部分企业80℃左右的热量,是用换热器将热量带走了,有些企业冬季采用低温热供暖,其他季节都浪费掉了,由于管输问题得不到解决,存在各个装置之间热源不能共享,蒸汽的梯级利用普遍存在问题,不仅成为节能降耗路上的绊脚石,同时还成为眼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节能降耗管理方式不符合时代要求

中石化企业虽相应国家绿色、低碳、环保的号召,积极展开节能降耗。可在管理方式依旧实行的是老一套。管理基础薄弱,在能耗上投入的关注度远不及物耗。不管是跟生产规划还是产品结构等都产生脱节,导致节能只停留在文件传达上,未真正得到落实,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是寥寥。

二、中石化企业实施节能降耗的对策

(一)明确目标责任  加强企业和员工节能降耗的责任意识

中石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中石化企业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将技能降耗作为企业前进的目的。通过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为达成目标的手段,为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内部管理的强化提供保障,提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节能意识。做到细化每个环节,逐级传达节能降耗重要性,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将中石化企业的工作重点从稳定生产上逐步转移一些到节能降耗上,节能降耗才能提高效益,节能才能创效,并以此为切入点,增强紧迫感跟责任感,推动中石化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建立中石化企业能实时监测中心

除了蒸汽的梯级利用,还有其他能源也存在泄漏浪费,如何从根源上了解资源情况。就需要中石化企业建立起实时检测中心。打牢节能减排的管理基础。企业要推出完善减排责任制度,在企业内部落实能源审计与统计工作。通过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实时了解具体情况,抓好污染物排放以及资源使用情况,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对能源的购入、储存以及加工进行监控、优化,提高企业节能降耗能力,完成节能降耗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

(三)加速技术提升 增强科技创新力度

中石化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不创新,即便节能降耗管理手段再跟上时代步伐,都是无稽之谈。只有技术提升,节能降耗才会逐步实现。中石化企业在这方面,应该加大资金、精力投入,积极增进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引入技术人才,建立竞争机制,推动科研的进度。技术创新最主要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要不断攻关节能降耗科技难题,提升企业能源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实现中石化企业能往能源节约的产业上发展,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创新力。

(四)完善节能耗能管理机制

中石化企业需要将节能降耗归入到法制化发展轨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下,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节能降耗的指标体系与考核系统,加大监督力度。依法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节能降耗要求,定期汇报节能降耗的情况,完善计量检测系统,利用好能源管理系统和能源管理体系,及时填补管理漏洞,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当下,中石化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困难来自于资源跟环境带来的约束。行业需要直面应对的问题有污染物减排、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等。企业需要进一步意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积极投身到化解能源矛盾中去,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增强技术创新力度,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推进先进技术的适用。要借助节能降耗的东风,在国家的助力下,实行企业技术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不断加快节能降耗步伐,建立资源化、再利用等目标,依靠技术创新走上资源再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玉花.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应对措施[J].2021(2013-18):213-213.

[2]蔡婷.油田企业电力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1):67-68.

作者:郝云芝

上一篇:经营转型资产管理论文下一篇: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