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经济审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质量高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完整的彰显,针对这个问题,文章试图以审计鉴证、审计界定、审计评价和审计监督职能为视角,对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彰显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价值的解决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内部经济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内部经济审计论文 篇1:

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小金库”审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审计类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在严肃财经法纪、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益、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经济责任审计中比较重要的“小金库”审计问题。

关键词:小金库 收入 突击审计 详细审计 实地调查

着当今社会反腐力度的逐步加大,国家审计署及国资委对于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脚步在逐步扩大,“小金库”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审计“小金库”问题在实务审计过程中困扰着很多审计人员,本文就如何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小金库”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小金库”其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小”已难涵盖其实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

一、国有企业设立“小金库”的主要手法

根据中央五部委制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凡国有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属于“小金库”。国有企业设立“小金库”的主要手法是:

(一)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主要包括隐匿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营业收入;隐匿资产处置、出租、使用收入;隐匿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隐匿政府奖励资金、社会捐助、企业高管人员上交兼职薪酬、境外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劳务费用等其他收入。

(二)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主要包括虚列产品成本支出、工程成本、采购成本、劳务成本等营业成本;虚列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期间费用;虚列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工会经费、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等人工成本。

(三)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主要包括通过虚假会计核算转移原材料、产成品等资产;通过虚假股权投资、虚假应收款项坏账核销或往来款项核销后又收回部分资产不入账等方式转移资产;通过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通过虚假关联交易方式转移资产。

(四)通过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包括违规收取回扣设立“小金库”,如,在一些自购商品和建设工程中,故意抬高购进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建设合同的承包价格、单位造价并捞取回扣;违规利用物资采购套取资金,如,在设备购置品种和批次较多、规格相近、非专业人员又不容易直接辨别的情况下,通过张冠李戴、利用差价来套取资金;利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

二、审计的步骤及方法

(一)突击盘点。对于用现金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来讲,除保管存在困难外,使用起来最为方便快捷。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突击盘点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突击盘点被审计单位出纳员的保险柜、卷柜、办公桌,对现金、支票、存折、证券、收支票据、借条等进行点数、登记,然后与相关账簿进行核对。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一是要与清理收费票据,即现金支票、空头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二是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结合起来,盘点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的证明,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当判断现金会保存在多个保险柜时,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发现账款不符现象,应追查到底,查清原因。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单、存折,不管是单位或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的查证,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二)详细审计。一是调查企业的银行账户,检查有无在财务账外开设账户的情况;二是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检查是否存在银行余额不一致且无法通过未达账项调整一致的资金进出,以及余额一致但发生额存在异常的业务;三是对被审计单位账簿、凭证进行详细审计,看往来账簿中“超常规”的业务,对其进行逐笔核实,如有不正常的核销、转出业务,应对其进一步深挖,可能会在本单位或者相关单位发现“小金库”;四是对费用账户进行详细审计,特别是对金额较大的白条、收据、汽车修理发票、建筑工程发票及异常费用发票,应到出具票据的单位进行延伸调查,很可能就会发现用虚假发票列支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问题。

(三)实地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项目进行调查汇总,看收费是否已经全部入账,有无部分收费或乱收费流入“小金库”;对被审计单位的房产、车辆、空调、计算机、豪华办公用品等资产进行现场核实,对账外资产调查其资金来源;对房产、土地、车辆等资产的出租、出售合同、协议及收入进行调查,看是否足额入账。

(四)外延审计。除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审计外,还要延伸对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档案、有关的合同协议进行查看。在这些会计业务外的资料里,往往隐藏着账簿里面看不到的东西。除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外,还要在分析判断或发现疑点的基础上,向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看有无虚构项目拨款或其他名义转移资金形成的“小金库”,然后在下属单位中违规购置小汽车、发放福利费、招待送礼等。

(五)收入核对法。从检查收入入手。首先,摸清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及职能、收入项目、来源及收取的方式,摸清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其次,对已有的收入项目和可能存在的收入环节,就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逐一核实,判断真伪。这种检查主要针对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活动的经营管理活动,尽量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以有利于检查是否全部收入都入账,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重点检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各类协会、学会的收入、房屋租赁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废材收入等是否入账;检查有无非法收入或收入不入账或使用不合法票据的收费,有无截留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六)支出追查法。从检查支出入手。首先,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看有无异常现象。其次,重点核实如下支出项目:一是核实租赁费支出的真实性,对车辆租赁费、房屋租赁费等大额租赁费事项要分析其必要性,对可疑事项现场核实。二是核实维修费支出的真实性,对广告费支出的有关单位应延伸到收取广告费的单位进行核实。三是对劳务费支出给个人的要与本人进行核实。四是核实会议费支出的真实性,重点看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与会议人员名单等资料,必要时到宾馆饭店进行核实。这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套取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情况。

通过检查各项开支,检查是否有虚报款项转做“小金库”的情况,特别注意检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和很有规律的支出,核查数额与实物数额是否相符。

(七)核实票据。从检查票据入手,包括收据、支票和发票的检查。检查支票主要是针对转移式支出设立“小金库”的情况。检查发票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式设立“小金库”的情况。检查票据购买登记簿,清点所提供的票据是否完整,检查票据编码是否连续,填写项目是否齐全,大、小写金额的字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现象,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公章“作废”戳记。以发票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如:对收入票据的检查。单位在取得收入时,主要查看的凭据是发票、收据。每当进点检查某个单位时,首先审查各种票据的领取、使用、缴销登记册和收据存根,并抽查票据联是否连号,票据张数是否齐全,其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开出的收据是否及时全额入账。对于正规的发票,国、地税都有据可查,罚没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在财政部门也有据可循,可以利用相关网站或电话进行查询。

(八)比较分析法。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对统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历年在对同一类事务的处理上是否一致。比较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排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筛选分析,能有效解决数量大、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难题,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九)其他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设立举报邮箱、举报网站,让群众参与监督“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

三、结束语

目前,对于“小金库”的审计,根据其设立手法的不同,需要的资料相差很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小金库”的审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小金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单纯的账面检查有时难以发现,检查人员必须注意从外围调查入手,查找线索,一是从群众举报和反映的情况中发现线索,与有关党政部门加强相互信息沟通,取得第一手举报材料,注意听取被查单位的群众对单位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并对举报和反映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二是从有关人员的谈话中获取线索,在与被检查单位领导、职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交谈中,捕捉有价值的“小金库”线索。三是重视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与有关人员就特定事项进行直接谈话询问,调查取证,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收据、账面情况等书证资料进行核对,核实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把握性会比较大。S

参考文献:

1.杨丽.“小金库”的审计及其治理方法[J].财经界,2012,(7).

2.李秋芹.国有企业“小金库”审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

作者:国向阳

企业内部经济审计论文 篇2:

进一步彰显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价值

[摘 要]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质量高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完整的彰显,针对这个问题,文章试图以审计鉴证、审计界定、审计评价和审计监督职能为视角,对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彰显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价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鉴证;审计界定;审计评价;审计监督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155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有企业下属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该审计业务审计主体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内控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质量高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完整的体现,对其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剖析,得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价值的方案及措施,是该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1)审计鉴证是基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鉴证就是用系统方法独立地厘清经济责任履行的真实情况并形成结论。审计鉴证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必然难以达成高质量审计。另外,审计鉴证若做得不够准确,审计界定和审计评价则不可能与实际情况贴合,审计监督职能也难以发挥。因此,经济责任界定、评价与监督均以经济责任鉴证为基础,它决定着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价值的高低。

(2)审计界定与审计评价是关键。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重要特征,也是审计难点和成功关键所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它以审计鉴定和审计界定为基础,为审计结论做铺垫,为审计结果运用于干部管理创造必要条件。如果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水平进行界定与评价,就无法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与个人业绩考核密切关联起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只有审计界定与评价和实际情况吻合,审计结果才可运用,从而达成审计的价值和目的。

(3)审计结果应用体现审计价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越高,审计结果运用效果就越好,审计价值就能得到越好的彰显。现实中有些审计结果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往往是审计质量不够高造成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也难以体现。

2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分析

(1)审计鉴证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存在着对业务流程及盈利模式浅尝辄止,对工程、财务及内控等方面问题隔靴搔痒,要害拿捏不够精准的情况,这是审计鉴证未到位的外在表现。要提高鉴证水平,一是需要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且权威的人士获取充分且相关的审计证据,二是要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真实情况形成一定的结论,即与审计既定标准相符程度的结论。

(2)问题观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审计结果应用。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容易重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其业绩,这可能诱导领导人员故意不作为;同时,还容易出现经济责任与实际付出努力程度、参与程度及主观意愿偏差较大的情形,因而导致审计界定及审计评价认可度不高,这都不利于推动领导人员较好地履行其经济责任。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关注经济问题,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责任界定,确定领导干部对各项经济问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也要关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业绩,通过对经济业绩的责任界定,确定领导干部对经济业绩的贡献系数;同时,对经济责任中的努力程度、参与程度与主观意愿予以足够的考量,以科学反映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实际情况,给出公允的评价,从而促成审计成果的运用。

(3)时效性是审计结果运用于干部管理的前提。审计工作开展时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已经离任或者考核结果已有定论,这会导致经济责任评价中的业绩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一致,而这必然导致绩效考核仍然缺乏真实性保障机制,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找不到应用路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必须用于干部管理,这是其特殊的也是最重要的审计结果运用,由于时效性不足导致该运用受阻,经济责任审计价值也随之降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9〕45号)要求具有时效性地继续开展好离任审计,加强任期审计,这将较好地改善经责审计结果运用。

(4)独立性是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的保障。独立性是高质量审计的保障,它既是审计鉴证、审计界定与审计评价公允推进的客观基础,也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保障。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由各被审计对象打分决定,这必然影响审计独立性、审计鉴证、审计界定与审计评价,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另外,审计结果运用也会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审计监督作用机制受到掣肘,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或是移送、审计整改销号制度的执行等运作机制若受阻,必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审计价值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

3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方案

(1)著力提高审计鉴证水平。要提高审计

鉴证水平,一是要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团队的专业素质能力;二是要与审计对象之间加强沟通有效取证;三是要勤于学习钻研系统内业务模式及盈利策略,深入理解业务流程及风险点,才有可能准确识别风险,能与审计对象站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对话。另外,作为审计主体的内部审计机构既可以内部组建审计组,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甚至申请由当地审计机关来实施审计项目。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确定审计实施者,可达到提高审计鉴证水平、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2)保持审计界定与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审计界定与评价要把握好基本原则。一是凡是与领导人员的努力相关的经济业绩,就应该界定为领导人员的经济业绩,予以评价加分,凡是与领导人员的努力不相关的经济业绩,界定和评价中也不应包括该项业绩。二是根据所掌握权力、所介入程度来判断领导干部对经济问题的责任承担大小,权力越大则应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权力越小则应承担的责任越小。三是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责任大小也有所不同,越是舞弊,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程度越高;越是由于认知所限导致的错误,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程度越低。

(3)把握审计时效性。要保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必须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前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严格把握审计时效,真正做到“不审不离”“先审后离”,才能保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组织部门对其任期业绩进行评价的一致性,保持审计结果与干部管理的有效衔接,进而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价值。

(4)加强审计独立性。解决独立性问题,一是可以向央企学习,成立审计委员会,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机制;三是以政府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作为国有企业内部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者,也可以有效缓解审计独立性问题。

4 结语

文章以国有企业内部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鉴证、审计界定、审计评价和审计监督等职能为视角,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效果的有效方案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石桥.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1-145.

[2]刘更新,李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102-108.

[3]牟维琼.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151.

[4]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8(16):143-148.

作者:刘霞

企业内部经济审计论文 篇3:

浅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及治理,是考核领导干部和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开展此类审计的意义以及目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间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履行的职责、义务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及治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审计缺乏计划性,项目开展相对滞后。因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大都开展于领导离职或提任之后,审计部门临时受托开展业务,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整个任职期间,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计部门只是走形式的一种现象,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效率和效果, 起不到监督作用, 也不能效地评价领导干部, 达不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2.审计缺乏独立性。顾名思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由内审部门开展的一项审计工作,审计部只是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被审对象则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从层次上来说,缺乏独立性。又由于审计部门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相互都比较熟悉,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可能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他们还要与其它部门交道,或需要求人办事,这其中就可能包括被审计单位,这也很容易使审计人员产生麻痹思想而简化了相关程序, 对企业已发生的变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审计的效果。

3.审计缺乏联动性。内部审计业务一般是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虽然有的集团公司将审计与纪检监察合为一个部门,但在开展业务时仍然是各负其责、各施其职,且与审计涉及的组织、人事、管理、等部门之间也缺乏联动,所以在审计对象的确定、审计任务的实施、审计报告审查、审计结果落实、审计问题的处罚等问题上缺乏交流与沟通,使经济责任审计失去意义。

4.审计信息片面或失真。一是从已审计过的离任领导来看,一般任职的期限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涉及的会计资料繁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对以往的经济事项不了解,加之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工作时间短,所以我们在审查时多以近三年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进行关注,而对以往年度只作为审查事项需要追溯时的抽查范围,不会详细审计。二是历届领导离任后,都会涌现一些由于厉害关系而阿谀奉承或恶意诽谤的评价,所以对领导的测评表上的分数就显得不是尤其重要。这样做就容易使任期内的经济业务事项得不到全面的、彻底的审查,而是“蜻蜓点水”,影响审计质量。

5.审计业务开展受限。一是新领导接任后,他认为前任领导已经调离,再对他进行审计只不过是履行一种程序,意义不大;如果离任者升迁,职位高于现任领导,审出问题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不会主动积极地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二是被审计者认为自己已经升迁,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审好审坏都没多大关系;或是离任者被调离时本身就存在着各种不好的情绪,所以就更不愿意配合审计人员的调查工作,使审计业务开展受限。

6.审计评价不尽详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 通过对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及遵守财经纪律等情况的审核, 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经济责任人的经营实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被审领导离职或提任后,可能已成为审计部门负责人或更高层次的领导,也可能由于被审领导与审计人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致使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评价时只谈优点,不提缺点,或夸大业绩,缩小问题。不能为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7.审计人员对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有待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开展于领导离任以后,所以不少的审计人员存在着可审可不审的意识,他们认为领导已经离任,时局已成定势,经济责任审计只不过是做形式,走过场,审与不审都一个样。所以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难以发挥审计作用。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对策

1.加强审计的计划性。人事部门在对拟任用的领导干部进行考察期间,审计部门则应介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被审领导离任之前,做出合理、有效、真实的审核评价意见。切实避免出现“事前不见,事中不靠边,事后瞪起眼”,充当事后诸葛亮,提供一些时过境迁,只能警示后人的“马后炮”审计报告。

2.改善审计环境,增强审计独立性。一是改变内审部门与被审对象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内审部门设在更高一级的层次,直接在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增强审计独立性。二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实行以外部审计为主,内审配合的方式。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需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只需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公证作用。内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流程熟悉,能保障审计业务少走弯路,增强时效性。

3.建立联审制度。内部经济责任联审制度是指由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法律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审计小组,开展审计业务的一种制度。建立联审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还可以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促进审计意见的落实和整改等,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包括试点企业)在任期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可以科学的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对审计的部门、内容、重点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将年度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审计等与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为领导干部考核及时提供依据,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预警和预防功能。

5.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提”的原则。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划清离任者对本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情况及遵纪守法情况应负有的责任,也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必要的考察和评价的途径之一。如果在没有审计前就对其进行任免,便会使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之间责任不清,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企业存在的各类经济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应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提”的原则,将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发挥好内审的监督、服务职能,推荐出优秀的决策者,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6.正确做出审计评价,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审计评价必须做到有据可查,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或夸大其词。目前,内部审计部门在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时,通常能够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对任期内的业绩评价,不是照抄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就是直接引用被审计领导的述职报告,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公正性。因此,只有做出正确的审计评价才能规避和减少审计风险,客观地反映企业负责人任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人事部门的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7.审计人员应转变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离任审计还是任中审计,无论是先审后离还是先离后审,审计人员都应本着尽职尽责、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审计业务,遵守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同时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多门知识的涉猎,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智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 (4).

[2]刘建国:《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中国商界2010 (3).

作者:胡晓敏

上一篇:高职院校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铁路工程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