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管理创新论文

2022-07-03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人类经济走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成为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证券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应该积极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引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证券公司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公司管理创新论文 篇1:

资产证券化在铁路建设筹资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浪潮中新崛起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已成为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我国应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本文主要对如何借助这种新型融资方式加强我国铁路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就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铁路建设筹资中的可行性 和有关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铁路建设筹资

[作者简介] 周 慧,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

李彩霞,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江西 南昌 330200)

一、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状况

(一)我国铁路投融资的规模和结构。 近几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年投资规模基本保持在500~600亿元之间,但所占GDP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从1998年的0.72%下降到2004年的0.38%。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铁路打破了由中央财政单一投资的格局,地方政府和企业以股份制方式投资铁路,合资铁路得以快速发展。但从总量看,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仅占10%左右,中国铁路仍然主要依靠中央政府(铁道部)进行投资建设。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的铁路总长将从2003年年底的7.3万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0万公里。这种短期内大幅扩张铁路里程的方法无疑将缓解铁路的运力瓶颈,但巨额的投资需求也随之而来。根据测算,未来十几年铁路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将达2万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花费1000~1200亿元,用于扩展铁路基础设施。但目前每年投入到铁路建设的资金总共只有不到600亿元,可见资金缺口之大。

(二)我国当前主要的项目融资渠道及面临的困境。我国当前主要面临的融资渠道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发行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利用土地筹集资金、特许经营权、 BOT融资、股票筹资等,而这些渠道又都存在局限性。

1.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基本上已无力满足大量的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不仅使许多新建工程项目不能按时完成,也使得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2.现有融资渠道难以进一步拓展。

(1)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由于吸收的储蓄存款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不愿意向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项目提供大量的贷款。

(2)发行国债筹资。发行国债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其发行量应为适度规模。如果国债发行过度,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或是“挤出”了社会有效投资,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受到干扰,经济总量均衡被打破,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时国债发行就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负效应。

(3)BOT筹资。在BOT方式中,私营单位、承包商(通常是外商)在特许期拥有该项目的控制权(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鉴于控制权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政府对BOT方式的外商进入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4)发行股票或债权筹资。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为项目融资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融资渠道。但发行股票融资需披露相当多的企业信息,且发行上市的费用比较大;而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审批相当严格,融资企业一般来说难以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融资。

二、我国铁路应用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铁路可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资产证券化对证券化的资产有明确要求,即证券化的资产必须能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且有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记录,证券的偿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续期间,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广泛的地域和人口分布,原所有者已持有该资产一段时间,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资产的抵押物有较高的变现价值,或它对于债务人的效用很高。只有符合上述特征的资产才能证券化。铁路符合资产证券化条件的资产有:铁路建设基金、客运收入、货运收入,网运分离后路网公司收取的过路费。 这些资产在未来均可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且资产收益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和使用者,资产本息偿还分摊于整个资产存续期间。只要其在一定时期内有低损失率记录和在一定时期内有低违约率持续记录,即达到资产证券化理想要求。

(二) 铁路应用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及解决办法。资产证券化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律环境,以及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资产证券化是通过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来实现的。而国内的资本市场近几年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仍不够发达,法律环境也不容乐观,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又没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足够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些都直接对国内的资产证券化造成影响。尤其是铁路企业亏损面大,底子薄,如果在国内直接推行资产证券化会遇到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铁路应用资产证券化应该以国际资本市场为突破口,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例子都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运作成功的,铁路应用资产证券化也应该从国际运作开始,推行离岸资产证券化,等到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逐步成熟后,再在国内实行资产证券化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 资产证券化用于我国客运专线建设融资的探讨。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资产运营方式的本质特点。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在特性与设计上必然有其特殊的优点,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

1.资产证券化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的可行性分析。资产证券化(ABS)是以项目(包括未建项目)所属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主要是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ABS的本质是一种以项目未来收益为基础的融资模式。

(1)铁路客运专线适合于ABS的条件。铁路客运专线稳定的现金流。铁路客运专线将首先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客运任务最为繁忙的地区进行建设。由于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乘坐客运专线出行的需求大,未来将获得稳定增长的现金流。

铁路客运专线在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上都有质的飞跃。比较其社会效益,国家将更看重其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客运专线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会有所创新,并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

以上两点说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能够满足进行ABS的最基本条件,即被证券化资产在未来具有良好稳定的预期收益,并且运作相对独立。

(2) ABS客运专线项目的优势。①ABS融资具有保留原始权益人的所有权和运营权、降低建设融资成本、减轻分散投资风险、改进资产负债管理等运作优势,从而更适合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国情。②铁路客运专线的修建将带动沿线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客运专线是重点建设项目,若该项目融资采用ABS方式,则不可避免地会有政府及铁道部的参与,该类债券将获得较高的资信评级,必将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

(3)运作过程的设想。ABS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融资运作过程设想如图所示:

①成立客运专线公司。选定ABS目标,形成资产池,原始权益人为铁路客运专线公司。铁道部可成立相对独立的客运专线公司,由该公司选定其所属的即将修建的客运专线中的一段,分析其在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收入流;同时选一段与该客运专线有相似现金流的既有繁忙线,作为对未建客运专线的风险准备,按一定比例将这段铁路优质资产暂时划归该客运专线公司管理;最后将这段客运专线及其选定的相关优质资产定为ABS目标,形成某客运专线资产池。

②组建特设目的机构(SPV)。SPV创立的惟一目的是购买拟证券化的资产并发行资产支撑证券,SPV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和避税的因素,该SPV可由铁道部与世界知名信托投资公司在国际免税区(如素有避税天堂之称的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等)联合成立,但必须保证SPV与成立的客运专线公司相互独立。

③构造“真实出售”。原始权益人(客运专线公司)与新成立的SPV签订买卖合同,将资产池中的部分资产过户给SPV。买卖合同中必须规定:如果该客运专线公司发生破产清算,被证券化的资产将不作为清算对象,从而用破产隔离的办法实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由于“真实出售”的只是客运专线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部分现金收入流,因而不会使客运专线公司失去对客运专线的实际经营决策权,也不会改变其所有权结构,客运专线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还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保留部分资产收益能力。

④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是ABS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各种办法增强资产支撑证券的信用级别,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客运专线公司可以采取赋予SPV直接追索权、破产隔离、将证券设计为优先/次级结构、设立独立的客运专线资产债券担保储备金等内部信用增级方式,或者可采取由铁道部提供信用担保、向保险公司购买违约保险等外部信用增级方式。

⑤信用评级。在对客运专线资产证券信用增级后,SPV将委托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对即将发行的资产支持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在ABS中,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只针对拟证券化的资产而言,并非针对发行人的整体综合资信,这是与一般公司债券评级的不同之处,也正是ABS的一个独特优势。考虑到权威性,信用评级机构可聘请国际知名的公司来担当。

⑥证券承销。鉴于客运专线的重要性,由国内极具实力的券商或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根据信用评级的结果,负责客运专线资产化证券的发行工作。SPV从证券承销商那里获得证券发行收入,用此收入向原始权益人(客运专线公司)支付先前的购买价款。这样客运专线公司便通过ABS方式成功筹集到客运专线建设资金。

⑦资产资金管理与还本付息。成功融资后,客运专线在原始权益人(客运专线公司)的管理下修建并运营。同时,SPV委托一家托管行(可选择一家资信较好的国有商业银行)收取并管理被证券化的客运专线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收入流。托管行负责收取并管理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以便SPV向投资者还本付息。到规定期限时,SPV可再委托这家托管行直接向投资者还本付息,并向证券承销商等各类机构支付服务费,最后将剩余资金返还给原始权益人。

三、问题与风险分析

(一) 铁路建设引入ABS面临的问题

1.法律问题。ABS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维持。而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ABS的法律法规,作为金融创新的ABS在应用中肯定会与我国经济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产生冲突。现有某些法律法规条款对于ABS来说,轻则增加其交易成本,重则严重阻碍其生存。因此,若将ABS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融资,首要前提是修改和补充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使ABS在某些领域(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变得合法,在法律上为ABS营造生存空间。

2.会计问题。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要引进ABS必须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做出相应完善甚至创新。“会计制度影响着资产证券化交易推进的速度,宽松而确定的会计制度成为ABS顺利推行的重要制度性保障之一,中国推行ABS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对会计制度的修改和制定。”

3.税收问题。客运专线融资所涉及的资产非常巨大,加之ABS复杂的交易结构,若按现行的税制征税,ABS融资模式将被沉重的税赋压垮。因此,给予ABS各主要参与者以适当的税收优惠,调整现行的部分税制和税率,是在我国开展ABS的另一个基本前提。

4.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较多,一项ABS交易会涉及到多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如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资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目前,我国这些机构离ABS的要求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特别是了解国情的高级金融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大力培育和引进金融中介机构和高级金融人才是引入ABS的必要前提。

(二)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风险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无论采用轮轨技术还是磁悬浮技术,都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这种技术风险自然会转移到融资风险上,这将给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融资构成一定的障碍。但这种技术上的风险只是暂时的,随着我国修建铁路客运专线经验的积累和技术上的成熟,这一融资障碍将越来越小。

(三)铁路客运专线的经营风险

这主要涉及到我国铁路系统的内部改革与机制转换问题。首先,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的运营模式是采用现有铁路“上下一体”模式,还是采用“上下分离”模式,还有待专家的论证。其次是客运专线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是否真正能够比现有铁路企业的旧有模式有一个质的提高,还要看今后的政策和改革的力度。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并最终反映到经营业绩上,而这对于参与客运专线融资的投资者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于凤坤.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文达,等.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马永喜.ABS项目融资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J].国际经济合作,2002,(6).

[5]虞斌,徐光华.我国ABS融资的国际运作[J].商业会计,2002,(12).

[责任编辑:昱 文]

作者:周 慧 李彩霞

证券公司管理创新论文 篇2:

金融科技驱动下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研究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人类经济走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成为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证券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应该积极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引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分析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经济的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标志着国家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上升到战略新高度[1]。我国的证券公司正努力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运用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数字化转型引领证券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证券行业已经进入大变革时代。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加强金融的对外开放力度,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型投行正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的证券公司将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证券公司应当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引领证券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运营效率,完善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提高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科技引领、迈向数字化时代”技术大会,提倡证券行业应积极把握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实践数字化发展理念,推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为证券公司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数字化营销、智能投顾、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区块链(Block Chain)具有去中心分布式、可追溯等特点,证券公司可以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资金进行风险监控,形成有效的追溯机制,提升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能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方面,证券公司通过搭建云平台对业务和管理系统进行集约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大数据(Big Data)应用方面,证券公司积累了巨量的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通过挖掘数据价值进行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有效地提升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

当前,很多券商将金融科技作为公司重点发展战略,加大数字化投入。根据上市券商年报显示,2019年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的信息技术投入均超10亿元,分别为14.25亿元、11.17亿元,广发证券(8.05亿)、海通证券(7.8亿)、国信证券(6.96亿)、招商证券(6.53亿)、中信建投(6.06亿)、东方证券(5.86亿)、申万宏源(5.63亿)的信息技术投入均超过5亿元[2]。2021年,中信证券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增加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战略性投入,加强金融科技平台的研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2020年,中金公司与腾讯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共同成立金腾科技,积极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国联证券积极推行数字化战略,通过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引领公司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海通证券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构建“E海通财”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动营销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走向智能化、数字化[3]。

三、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由于证券市场的独特性和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相比,我国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存在系统孤立、数据基础薄弱、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数字化转型机制不健全、复合型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不足等问题。

(一)系统孤立、分散,整体性不足

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但是,由于系统供应商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证券公司自身缺乏架构管控机制及内部业务管理模块自建系统,每个系统在数据标准、流程等方面,缺乏整合管理控制,业务系统之间是孤立、分散的,整体性不足。系统的孤立制约了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加了管理者获取数据的难度。系统的整体性和数据的互通程度是促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4]。

(二)数据基础薄弱,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与数据紧密相关,数据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是,券商的产品数据、客户数据、交易数据、风险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提高,外部的舆情、工商数据缺失。各个业务系统中,数据应用大多数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数据涉及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预测性分析。当前,证券公司的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更深层次的数据价值尚未被发掘。

(三)数字化转型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足

证券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科技层面的支撑,更需要保障机制。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但是,很多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足,影响转型的质量和效果。业务部门和IT团队有不同的绩效目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数字化对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发展的引领性不足。证券公司内部对业务部门和IT团队的考核和激励缺乏挂钩机制,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形成工作合力[5]。

(四)数字化文化缺失,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不足

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证券行业的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证券从业人员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赋能业务创新发展,认为数字化转型只是IT部门的事情,这说明在证券公司内部数字化文化缺失。在數字化转型过程中,证券公司的核心软件开发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营运能力还有待提升。当前,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是有效推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但是,既掌握证券业务知识,又具备IT技能,同时又有数字化思维和营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极其紧缺的。

四、金融科技驱动下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数字化经济新时代,证券公司应该把握好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增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加强业务体系数字化建设,提高用户体验

在证券经纪业务中,面对数量众多的零售客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根据客户的收入特征、风险偏好及投资风格,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级管理,面对客户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户体验。资产管理业务,面对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投资顾问解读总部的咨询产品,可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线上服务并与客户进行互动。投资顾问可借助风险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新工具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投资交易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提高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交易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自营业务稳健快速发展。构建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促进投行业务数字化体系建设,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将金融科技有效运用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驱动商业模式创新[6]。

(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推动前台和中后台业务流程优化,实现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风控,创新运营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提高运营及管理效率。

优化业务流程是一项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主要分为前台、中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是营销和客服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客户线上和线下一体化体验。中后台主要涉及运营管理、登记结算、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等部门,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有效促进中后台部门的高效运转。运用金融监管科技,从事前、事中、事后多维度构建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监控异常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公司持续、稳健经营[7]。

(三)健全数字化转型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开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基于此,证券公司成立数字化运营部,建立由业务人员和IT人员组成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小组,负责管理、协调、指导和推进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确保转型工作顺利实施。首先,建立管理与协作机制,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推动业务与IT的融合;其次,建立跟踪和推进机制,比较实施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有效推进数字化进程;再次,建立评估和优化机制,评估数字化转型效果和整体建设水平,并进行调整和优化[8]。

(四)营造浓厚的数字化文化,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推广,使公司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工作合力,培育浓厚的数字化文化,保障数字化转型成功。当前,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是有效推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但是,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是极其紧缺的,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方面来培养数字化人才。一方面,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组织员工跨领域培训和学习,培养既熟悉证券业务又具备IT技能,且同时又有数字化思维和营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数字化转型的领军人才,其具有豐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又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助推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9]。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资本市场处于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证券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该积极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引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数字化经济时代,证券公司应当把握好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促进金融科技与业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证券公司数据治理模式和路径研究[J].清华金融评论,2021(3):75-79.

[2]俞枫.科技赋能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引领金融生态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21(2):31-33.

[3]赵丹丹.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J].西南金融,2020(12):35-43.

[4]崔凤廷.证券公司数字化财富管理转型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6):6-7.

[5]张蓓.金融科技创新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及其影响[J].现代商业,2020(23):117-119.

[6]王恩会,於勇成.金融科技助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研究[A].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9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2020:7.

[7]任宏伟,孙静,姜欣然.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初探[A].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9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2020:11.

[8]刘汉西.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加速数字化转型[J].金融电子化,2020(7):22-23.

[9]华泰证券课题组,朱有为.证券公司数字化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0(4):2-1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7GGXJK108);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平台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项目编号:GZSZXD0102)。

作者:罗军林

证券公司管理创新论文 篇3: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支付服务市场的分工不断细化,非金融机构逐步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为了加强对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支付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在新的金融环境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支付服务

金融服务创新分为两个大的层面[1]。一是金融服务内容的创新,主要包含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各类咨询、信息服务;二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使客户获得服务的途径更加方便与快捷。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内容的提供者,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商业银行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是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保值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变化、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2]。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改进用户获取服务的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支付服务市场分工不断细化,非金融机构逐步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给支付服务市场带来了冲击。在这种环境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提供者和睦相处,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一、金融服务的相关背景

1.非金融机构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

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丰富了服务方式,拓展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缓解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因网点不足等产生的排队等待、找零难等问题,促进了支付服务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3]。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的支付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支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

目前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业务种类有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和票据跨行清算及集中代收代付等各类形态;其次是提供预付卡业务的公司,如目前销量比较大的资和信、家乐福等企业,均从事礼品卡等业务,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采用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还有一种是从事银行卡收单的企业,目前多家银行外包的收单业务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他们主要是通过销售点终端(POS)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始自2001年,当时最早的模式是网关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入门门槛低,价值有限,简单地做个网关软件,并不深入到行业。到2005年,新支付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呈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包括易宝模式、支付宝模式、财付通模式等。由于网络购物不是面对面的交易,因此如何有效保障买卖双方仍然享受到等同或面对面交易时的利益成为交易成功的关键,而银行业所提供的电子支付功能只能根据通常已成惯例的支付条件,一般是对付款人身份和账号、密码验证核实后即进行付款,并不介入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因此难以满足网络购物的这种附带信用担保的支付需求,第三方支付可以比较有效地保障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适应了这种支付需求特性而得到了蓬勃发展。

据易观国际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易趣公司旗下)、支付宝(阿里巴巴旗下)、财付通(腾讯公司旗下)、易宝支付(Yeepay)、快钱(99bill)、百付宝(百度C2C)、网易宝(网易旗下)、环迅支付、汇付天下、汇聚支付(Joinpay)。其中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主要在中国国内流行。支付宝、财付通模式,主要解决的是网购中的诚信问题,这个模式在目前中国来说非常有前途,它们承担了培养中国网民网上购物胆量的重任。

2.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

为了加强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准入门槛、申请规则、监督管理及处罚等予以界定,意在规范行业,推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稳健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正当权益、保障资金安全。《办法》符合国家提出的鼓励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要求

支付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非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支付服务格局。在新的格局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理顺与非金融机构的关系,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为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1.理顺与非金融机构的关系

非金融机构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是分工细化的产物,是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灵活补充。与商业银行相比,这些支付机构有着自身的优势。它们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资源,成为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优点是将商业银行与商家的支付接口连接,从而降低银行挨家接入的成本,同时还很好地承接了应用和服务层面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其对电子商务、公共缴费等业务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更强的整合客户关系和资源的能力。手机银行得到广泛应用后,移动运营商也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他们利用掌握的大量手机用户资源,将支付服务捆绑于接入网络的手机号,从而为手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稳健发展为商业银行省去了在客户接入渠道建设方面的投入,延伸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触角。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存在可以减少商业银行大规模建设银行网点、缴费终端的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商业银行可以将金融服务的工作重心放在对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对金融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制定更为精细的市场营销策略上,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2.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

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考虑与支付机构合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统一接口标准,打造更加便捷开放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新的互利共赢的业务模式。对于一项完整的支付服务而言,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都是服务提供者,两者需要共同合作,各司其职。商业银行侧重于服务后台的建设,即银行各类中间业务系统的开发,支付机构则主要专注于服务前台的建设,即客户接入渠道的建设。总的来说,支付服务平台的特点是便捷性与开放性,其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客户为中心。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广泛的银行网点、缴费终端等基础设施,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系统,但是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如公共事业缴费服务,公众只能到指定的银行网点去缴费,而且经常需要排队等候,而网上银行的服务对象相对有限,服务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如果商业银行能秉承开放式金融服务的理念,将部分自有金融服务开放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则可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技术手段与市场营销手段,不断地扩展和丰富金融服务的内容与对象,优化用户获取服务的途径,与商业银行共同建立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发展至今,单纯的业务竞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互联网对生活日益深刻的影响,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的理念顺应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顺应互联网开放的发展潮流。应该彻底打破银行与支付机构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传统的竞争关系,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一起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打造合作发展的新局面[5]。

3.协助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

支付机构的涌现引发了公众资金的管理与安全问题,支付机构在银行的账户中均有大量被称为备付金的公众资金,包括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公众备付金与证券公司管理的证券交易保证金类似,需要采用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加以监管,以保证公众资金的安全。一旦这些公众备付金大规模地流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将推高资产价格,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通过虚拟账户和在途资金,将沉淀的大量客户资金用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有可能导致洗钱、套现、赌博和欺诈等非法活动发生。

监管部门需要采取行政手段对备付金进行有力的监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直接存放于其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支付机构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转移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因此商业银行是这些公众备付金的天然监管者。商业银行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协助配合监管部门,按照《办法》中对备付金安全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支付机构在本行内备付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预防风险的技术手段上,商业银行可采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将与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相关的一系列操作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若有违规操作事件发生,商业银行要及时地将具体情况反馈给监管部门,使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

三、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从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1.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服务创新的核心[6]。商业银行研究人员应不断地研究客户的需求结构与具体内容,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动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国家政策,拓宽思路,不断探索满足客户需求的新的金融服务运作方式,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新的金融工具。同时,营销手段是扩展金融服务对象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围绕营销做文章,以凸现金融品牌为手段,适应金融消费市场的改变,有效占领市场及客户。

2.增强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意识

随着支付服务市场的放开,非金融机构逐步进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中,这是行业分工细化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利用恶性竞争等手段对非金融机构进行排挤,应该与非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利用自身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出更加便捷的支付工具,打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时,还需要规范金融服务流程,通过流程的制定与规范也有利于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合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金融服务中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非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非法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问题、反洗钱问题等等,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应该增加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协助配合监管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测、评估、处理与上报,将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

4.采用安全技术手段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从而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信息传输的完整性、不可更改性、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当前我国知名的金融领域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FCA),于2000年挂牌成立,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权威性的安全认证机构。当前大力推行CFCA认证,有助于提高数字认证的独立性、权威性,同时通过实现证书的统一、互通来便利客户的交易,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5.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为经济服务的客观要求。一是要组建专业的创新团队。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业务创新,都必须由人来实施,金融创新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储备,组建创新专家团队,加强对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如定期举办岗位练兵活动,通过评比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服务效率,同时要从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考核机制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培养每位员工文明服务和优质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营造人员的服务文化。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这也是服务制度创新的重要表现。通过创建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方式奖优罚劣,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基础与保障,第三方支付服务作为一个新型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规范的同时,在新的环境下,对商业银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理顺与支付机构的关系,打造共赢的业务模式。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配合监管部门,实现对备付金的管理与监督,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川.新世纪的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赵辉,丁玉岚,陈玉平.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央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课题组.我国新型支付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政策思考[J].上海金融,2008(12).

[4]张宽海.金融与电子支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生柳荣.当代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6]朱新蓉,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吴晓光,车 珍

上一篇:国际商务专业商法论文下一篇:化肥深施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