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公司管理论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工商公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提出了以“学生虚拟公司”为改革平台,通过柔性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全面的课程“第三层面设计”,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第一篇:工商公司管理论文

北京工商大学: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发布

近日,北京工商大学发布了2014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程度虽然略有上升,但保护水平依然不高,投资者保护形势依旧不乐观

9月26日,北京工商大学发布2014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下称保护指数)时称,中国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投资者保护均值为54.45分,其中管理控制的保护力度最强,而财务运行的保护力度较弱。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程度虽然略有上升,但保护水平依然不高,投资者保护形势依旧不乐观。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谢志华教授表示,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投资者保护呈V字形,有触底回升的态势,但会计投资者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从分值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外部审计质量呈稳定上升趋势,而管理控制质量和财务运行质量逐年下降。

农林渔业投资者保护水平最低

金融业居首

据悉,本年度北京工商大学对所有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价,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共2515家。中国上市公司主板数量占近60%,其中深市主板470家,沪市主板944家。与2012年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增多,分别增加48家和63家。

在所有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排名位居前三的是北巴传媒(600386.SH)、宏达高科(002144.SZ)、海信电器(600060.SH),而排名垫底的三个公司分别是*ST国创(600145.SH)、*ST生化(000403.SZ)、*ST 长油(600087.SH)。

北京工商大学投资者保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宏亮表示,从行业来看,投资者保护程度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信息技术业与采掘业。投资者保护最差的三个行业分别为综合类、制造业中的石化塑料行业和农林渔业。

他认为,农林渔业之所以对投资者保护水平最低,是由于该行业为低端制造业,一直以来利润率比较低,盈利能力较差,因为没有新的增长点,又想给外界一个好印象,所以在信息披露、财务运行、管理控制等方面比较滞后,最终导致行业排名垫底。

从2012到2014三年综合来看,金融业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其投资者保护状况非常稳定,金融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山西证券(002500.SZ)。

张宏亮表示,金融业排位居首的原因是内部审计质量比较高,企业自身注重风险控制,加之受外部监管严格,其运行比较规范。与此同时,由于金融业的企业基本没有大股东,股权结构比较分散,自主决策能力比较强,严格按照公司规程管理,因此其投资者保护水平比较高。

房地产和采掘业保护水平波动大

与2013年相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综合类两个行业,都上升了17位,房地产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升幅度也较大,分别上升了15位和12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信息技术业,下降了18位,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整体下降幅度也较大,分别下降了16位和14位。三年间采掘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波动最大。

张宏亮认为,房地产业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政策影响特别大,由于其对资源政策依赖较大,因此地方政府的调控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变化。而采掘业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和矿产品的价格相关,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财务运行和管理控制等方面就会滞后,从而导致投资者保护水平下降。

从终极控制人股东类型来看,在不同最终控制人类型的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者保护程度最高,其次是其他控股类型公司,而民营控股与外资控股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较弱,民营控股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垫底,而且与其它几种控制人类型公司差别较大。

2014年无控制人类型公司相对名次没有变化,民营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下降较大,排名垫底,国有与其他类型控股公司排名上升,无控制人类型公司的保护水平持续下降。

张宏亮认为,随着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的发展,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远超国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因此,应当重点关注占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投资者保护状况,采取措施提高其投资者保护水平。

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保护程度越差

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持股比例越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

今年持股比例最高组与持股比例最低组的保护水平相差4.2分。并且,持股比较低组内部公司间投资者保护水平波动较大,持股比例较高组则波动较小。

张宏亮表示,在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与市场背景下,股权越分散,无论是治理效率还是运营效率都会下降,而相对集权的股权结构下,更有利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他认为,这一现象与不同持股公司的治理状况、经营效率存在一定关系,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其掏空动机在逐渐减弱,而提升公司价值,实现与公司价值共同成长的动机越强。相反,持股比例越低,越倾向于采取盈余管理、关联交易等方式从上市公司攫取利益,因而持股比例较低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差。

作者:凡志喜

第二篇:基于“学生虚拟公司”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摘 要: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提出了以“学生虚拟公司”为改革平台,通过柔性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全面的课程“第三层面设计”,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学生虚拟公司 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

课程体系是根据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①。工商管理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紧扣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构建与实施。

一、目前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例不合适,限制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选修课本身的结构也不合理,课程的面不广,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课程偏少,未能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的实践脱节,实践环节偏少、实践内容不充实,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就业的恐惧感与压力,延长了就业的适应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高才低能。

2.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整合。传统的学科课程长期在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每门课程自成体系,只注重其内在逻辑与经典结构的完整性,而不顾及课程相互间的沟通,衔接与有机的整合,形成课程之间的封闭;各门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扩充而忽视课程之间的开放与整合,造成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课时膨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灌输式知识传授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仓库,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目的性与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培养出的人才千人一面,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导致人才市场上工商管理人才呈结构性失衡。

4.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一是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设计与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相脱节,未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将综合管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是企业实习由于受企业的接待能力与态度影响,大多仅限于参观、感受,或者企业家访谈的简单层面上,学生即使进入企业实习,也多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和专业联系并不紧密,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一,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受自身实践

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有的教师还不能独立、全面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基于“学生虚拟公司”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虚拟公司”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一种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从1994年起,以“商务虚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引入我国高校②。“虚拟公司”仿照现实社会中真实公司的结构与功能,设有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市场部、采购部、销售部等部门,学生可以在每一个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直接与其他虚拟公司发生业务关系,直接与模拟的社会经济部门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发生联系,在这种仿真的商务活动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在仿真实践中了解、熟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及法律法规和政策。

1.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学生虚拟公司”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与前提,两者在实施中相辅相成。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主导思想:一是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式教育。国内外工商管理教育的成熟经验表明,本科生阶段应注重基础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打下宽厚的基础,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趋势,适应市场需要,拓宽就业面。具体体现在表1中平台课程的设置。二是课程设置以“授人以渔”为出发点,而非“授人以鱼”。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除了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具体体现在表1中专业模块与能力构建模块的设置。三是突出个性的发展。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应与学生的志趣、特长、职业规划相结合,以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具体体现在表1中选修课的设置。四是强调课程的模块化、柔性化设置,知识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信息量大、更新快,知识体系应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具体体现在“平台+模块”的构建式课程设置。具体设置如表1。

2.基于“学生虚拟公司”的课程体系构建。本文在“学生虚拟公司”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拓展,不仅仅是把它看成一个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学改革的平台,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与安排,使培养计划成为一个完整的、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系统工程,并形成一套有价值、切合实际的专门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虚拟公司”教学模式的引入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四年间,其总体构架如图1。

3.基于“学生虚拟公司”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虚拟公司的人员由各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虚拟公司之间不定期开展各种模拟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习阶段。一般为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对应于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应聘”进入虚拟公司“实习”,熟悉虚拟公司环境,了解基本的日常业务,通过与高年级“同事”的交流,了解职业岗位的基本职能。通过亲自感受现代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获得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配合以社会类似企业的现场认知实习,拉近模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距离;辅之以专业讲座,吸引学生对社会专业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发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运营阶段。一般为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对应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学生“实习期”结束,成为虚拟公司的“正式员工”,根据工作能力竞争上岗,参与虚拟公司的各项模拟业务过程。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的薄弱、工作能力的馈乏,并进一步思考未来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产生对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产生学习的动机,进而积极主动地朝目标努力与奋斗。这时,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与讲授,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拓展与深化,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正迎合了学生这种对知识的需求,可以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市场竞争阶段。学生经过两年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了相当的认识,对企业管理问题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这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调整至最适合的公司及岗位,参与虚拟公司间的“市场竞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方案设计,创建自己的虚拟公司,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与发展。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多以选修形式的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程群为主,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专项技术支持;同时,组建实践中心,学校从物质上、机制上、政策上给予实践教学大力的支持;在教师的共同参与和指导下,以现实企业标准,建立完善学生虚拟公司的规章制度及规范;打破各院系专业限制,建立学生虚拟公司的运作体系,并展开虚拟公司之间的模拟市场竞争。

第四阶段:向现实社会环境过渡阶段。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董事会,对虚拟公司运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与评价;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计划,企业也可在虚拟公司中选拔优秀人才,学生利用假期直接进入企业参加企业实习,提前与现实环境接轨;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通过社会调研、企业实践等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能力、有志向的学生,学校从资金、技术、经验等多方面对学生企业进行孵化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把“创业梦想”转变为“创业行动”,把“创业方案”付之于“创业实践”。

三、基于“学生虚拟公司”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1.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工商管理本科生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商业道德,教学过程更多地体现知识传授的逻辑性,而非知识本身③。“学生虚拟公司”实质上是社会大环境在学校中的一个缩影,它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特性,及时体现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的变化,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形成一套基于感知的“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2.强调培养计划的系统性。以学生虚拟公司为纽带,通过全面的课程“第三层面设计”,整合了课程体系。课程的“第三层面设计④”是相对于第一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第二层面的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而言的对课程及课程群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联系,使整个培养计划成为一个完整的、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系统工程。通过解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把握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地位与作用,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要求,在衔接其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学生虚拟公司,以源于真实统计记录资料的优秀管理案例为切入点,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大纲,并在教学方法、考试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出探索、总结并最终形成规范,从而形成一套有价值、切合实际的专门教学方法。

3.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校园里创建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进行模拟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同时,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从而缩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熟悉期”及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通过学生虚拟公司的实践,改变传统“授人以鱼”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个性差异和人格特征,培养学生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情景、协作、交流”相互交融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4.强化“二级导师制⑤”的教学管理模式。“二级导师制”是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教育培养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通过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全面引领,并由骨干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构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学生虚拟公司中采用“二级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5.广泛开展团队教学、合作学习,促进教学双方的能力构建。学生虚拟公司的教学管理,靠一个教师的力量难以做到,靠传统的各门课程互不相通的教学方式也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在“团队教学”中,教师本身都有各方面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与专长,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实际、更丰富的知识。同样,学生以虚拟公司或部门为单位形成异质小组,在“合作学习”中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适应学生特点、志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程体系真正具有较大的柔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学生虚拟公司”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的彻底变革,它的实施需要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实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办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树人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CG270)]

注释:

①鞠芳辉,刘德学,郑筱婷.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浙江万里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3):12-15

②段洪.创办学生虚拟公司——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今日南国,2008(4):56-57

③程宏伟,张霞,龙珀,朱益民.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2):10-14

④郑吉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4-80

⑤和丕禅,余克艰,姜红,时长江.推行“二级导师制”的背景、成效与前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58-61.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责编:若佳)

作者:杨之雷 王 卫 潘瑞玉

第三篇:浅析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管理机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多数的工商管理部门纷纷采用了巡查方式的监管模式,并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以此来对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工商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但是,就我国目前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工商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本文就对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监督管理;问题;措施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我国原有的工商管理监督体系已经远远无法再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这样使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而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对原有的监督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变革,紧跟现代社会发展步伐,建立其更加规范的工商监督管理体系,以此来改善市场中的运行问题。下面,本文就对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2 我国当前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部分工商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由于受到当地政府的约束,只能从地方利益方面而出发,这就使工商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而正是因为处于这种地方主义的限制下,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在处理假冒商品、违法走私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受到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致使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也是为何我国工商顺利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2.2 就我国当前工商管理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智能分散的现象,这一待遇地方经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还有大部分的工商管理部门依旧在延续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各自划分的区域范围,进行一系列的监管活动,这样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地方主义限制的问题,再加之工商管理部门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导致上下级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并且,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工作内容重复性较多,这就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垂直管理工作过程中,一线监管本来就承担了较大的任务量,而工商广利内部各部门之间又缺乏健全的监管体制,很多职能不可以切实落到实处,一直都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监管的主体结构,大大降低了工商管理监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 可以说,工商管理部门是当今市场中最有效、直接的执法部门,其根本职能就是依法行政,为商家们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市场氛围。然而,现在很多工商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薄弱,往往忽视了其自身职责的有效意义,甚至还有一些职业素质地下的管理人员,为了谋取经济利润,常常会利用职权方便对违法的个人或企业放宽处理,从而导致各项非常经济贸易的频繁发生,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治理,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有条不紊的发展秩序。

3 加强对工商管理中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工商管理部门是管理流通区域监管市场并进行执法的部门,其是促进我国按照法律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工商管理人员一定要严谨的按照法律进行工作,要加强执法能力,做好监督管理,真正地做到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当作工作的中心思想和评估工作结果的中心准则。

3.1 想要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其真正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在这一运行过程中,势必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寻找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帮助,在确保当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的同时,还可以促使行政管制的顺利实施,从而确保监管理念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在一些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已经开始对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放松管制,从以来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这种管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其向着社会利益当面而转变发展时,反而会受到极大的约束性,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有对社会利益进行谨慎严密的管制,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社会危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做好工商监督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切实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现有工商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完善,从而逐步提高我国工商管理质量水平。

3.2 依法树立公平服务理念。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与服务关系密切,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了市场的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这里,监管活动也遵循了服务的宗旨。但是要注意,这种服务必须是服务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的,要抛弃不合法的畸形服务观,推行公正的监管制度和服务理念。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把握好监管者与服务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3.3 树立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工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这一职能和权利的应用,维持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护应有的权利。因此明确监管的职能取向,要求工商部门建立起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体现在具备适当的监管内容,合理的监管模式等,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市场监管的规范性体现在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公开政务和办事程序等。

3.4 优化工商管理部门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监管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一项工作,其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安全且稳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同理,工商管理部门也能够使用这种方式提高对工商管理内部所有部门的监管,减少风险的发生。工商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提高对工商管理部门中财务和资产检查和监管的力度,让工商管理部门内部收支情况透明,而且要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并且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推动监督服务发展。

3.5 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商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来促进和监督工商部门的工作。实施责任追究制度,首先有利于让那些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的管理者主动下台,从而理清了门户,有利于工商监管部门更好地发展;其次,也有助于监管职责的依法行使,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工商监管行为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法律法规负责,从而形成了依法执政的理念。最后,有利于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监管制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工商监管职能的强化是长期必须进行的工作,在当前市场假、乱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完善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制度,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朱丽丽,王淑艳.浅谈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服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2]金瑞红.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途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0).

[3]张宏涛.谈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和服务“四个”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1(18).

作者:单越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大学寒假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