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视角下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宣传工作则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为提高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与创新性,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不断积极学习与吸纳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树立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形象。对此,文章就新媒体渠道来探讨如何发挥宣传工作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质量管理视角下医院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管理视角下医院护理论文 篇1:

成本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要想突显其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并且兼顾其经济效益,努力找到两个效益的和谐点,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点,经济效益为驱动力,谋求医院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文章以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成本管理的独特视角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独创性地提出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影响的“金字塔”模式并对其进行剖析,旨在找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综合效益; 影响因素; 成本核算

一、引言

医院综合效益是指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总和,是医疗规模、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与诸多社会环境作用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医院为社会提供公共医疗服务能力的效果和效率,以及医疗服务活动的成本效益情况。最新版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了成本核算,硬化了成本管理,本研究从新制度成本管理的视角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由于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虽然其也属于成本管理的内容,但后面内容将其从成本管理中单提出来论述,文中成本管理指新制度中的全成本管理),以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为起点,独创性地提出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影响的“金字塔”模式并对其进行剖析,最后就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所需支撑条件进行了探讨。

二、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

1.医院成本核算的含义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医院成本核算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及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院业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等,旨在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经营成果,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

2.医院成本核算内容(如表1所示)

(二)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1.医院成本管理的含义

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其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院只有不断降低患者的成本,让患者不断享受价值的增加,才是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

2.医院成本管理内容(如表2所示)

(三)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流程

如图1所示,医院通过数据采集(包括科室成本归集、内部服务数据及人员面积参数等基础数据的采集),然后经过“四类科室三级分摊法”,计算出科室、床日、诊次等成本,其结果一则可作为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的数据基础;二则可用于内部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为经营预测与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三、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模式——“金字塔”模式分析

(一)医院成本管理对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模式——“金字塔”模式

如图2所示,此模式形如“金字塔”,塔尖是医院综合效益,塔基就是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构成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而影响医院的公益性、资源配置、经济收支。其中公益性是通过财政补偿、政府定价和医保支付等手段实现的;资源配置包括整个医疗行业的配置及医院内部的配置;经济收支包括收入、支出、结余。公益性及医疗行业的资源配置更多地影响社会效益,而经济收支与医院内部的资源配置影响经济效益,二者共同构成医院的综合效益。

(二)“金字塔”模式分析

“金字塔”模式:塔基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影响塔尖的医院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医院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优质、低耗、高效、快捷地为社会提供物化的医疗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社会效益是由卫生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是所有医院工作的目标和行为归属,其重要性是首位的。医院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战略定位。

医院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目标:

(1)为财政补偿提供数据支持

2010年2月21日由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该《意见》还指出: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成为了医院此次改革的基础,将为财政补偿以及药事服务收费等提供数据支持。

(2)为物价部门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2012年发改委、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和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制定与医疗成本密切相关,物价管理部门在制定项目价格时会以医院的平均成本作为定价的重要依据,医院在申报新医疗技术项目定价申请时同样要向价格管理部门提供成本核算的资料,所以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是主管部门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

(3)为医疗保障偿付提供科学依据

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更加精确的核算是医疗保险费用偿付工作中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偿付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制、总额预算制、按病种付费、按定额付费制等,我国医疗保险偿付以按定额、均值付费的偿付方式为主,同时个别地区也在试点按病种付费、项目支付等其他的支付方式。加强成本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核算,可以确定更加精确的医疗保障支付额度,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医疗保障费用根据成本支付,可以促使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对参保人员而言,由于医疗机构有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性,使得患者就医费用有了下降的可能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4)为整个医疗行业资源配置提供支持

医院通过成本管理提供的信息,政府部门将会逐级汇总至国家级,进而国家会从宏观层面上掌握整个医疗行业的资源配置情况,为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及有效使用国家有限卫生资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更好地服务病人、提高社会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2.经济效益

医院经济效益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劳动与服务成果的比值,即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医院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卫生资源,使医院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得到绩效补偿,并有所积累,从而具备扩大再生产和长远发展的经济实力。对医院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不能简单地分析医院的经济投入和产出,而是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1)成本管理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成本管理,对医院的成本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将医院合理组织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汇总编制经济效益比较分析表,以便掌握成本费用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找成本升降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使医院经济管理由定性转为定量管理,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有利于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通过成本管理,医院可以动态实时了解到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为医院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与有效使用提供相应的量化数据支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从而改变过去在经营管理中忽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以及争设备、争人员、争空间的现象。医院通过正确的成本管理,强化医院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医院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支撑

(一)制度层面:总会计师制度的制度安排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这是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变化的一大亮点,也是为更好地做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应运而生的。这就从制度层面更好地为医院成本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代医院成本管理不再单纯是成本管理专设机构和专职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而应拓展至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各科室,包括成本会计人员、财务管理、IT、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医疗护理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需要全员参与和各部门配合,逐渐形成以成本管理部门与成本会计人员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多层次、多部门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医院成本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医院的方方面面,需要处理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要求有总会计师级别的领导来组织协调各方关系,才能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信息系统层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

医院成本管理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进行成本管理,必须整合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门诊、住院、设备、后勤、统计和财务核算系统提供的信息,整合人力资源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的信息,使原先分散、各自独立的信息逐步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为医院的成本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同时,进行成本管理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在业务上覆盖全部领域,在流程上覆盖全过程,在统计及核算上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信息对应关系清晰,形成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投入产出过程及结果的完整的闭合系统。

(三)人力资源层面:复合型成本管理人才

医院成本管理对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计算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并且要对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控制、考核,这其中用到了很多管理会计中的知识,如量本利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等,这些知识超出了普通成本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范围。因此,必须对成本会计人员进行快速培养,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的成本管理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加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才会使成本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医院实行成本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需要,是正确定价、合理补偿的需要,是深化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需要。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质,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点,经济效益为驱动力,硬化成本管理工作,增强成本效益观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有效使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为新世纪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黄丽佳.深圳市某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程薇.医院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 郑大喜.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J].现代医院管理,2005(4):3-5.

[4] 胡守惠.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5] 林秀英.浅谈提高公立医院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5):85.

[6]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7] 杨金彩,巫霞,乔丽君.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如何提升经济效益[J].经济师,2013(2):175-176.

[8] 费峰.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刘力宏

质量管理视角下医院护理论文 篇2:

关于如何发挥宣传工作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宣传工作则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为提高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与创新性,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不断积极学习与吸纳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树立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形象。对此,文章就新媒体渠道来探讨如何发挥宣传工作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宣传工作;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官网;短视频

医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同时也是现代医院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其对外可彰显医院的价值与精神,对内可增强医院凝聚力、优化医院氛围[1]。因此,建设好医院文化是一项重要且需不断坚持的事业。宣传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规划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能够提升医院的知名度,激发院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对于医院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当前,许多医院的文化建设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宣传工作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连续性、阶段性与个性化,同时宣传渠道单一,无法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仅能辐射有限的周边地区,传播效果差[2]。对此,医院应当将宣传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激发宣传活力,提高宣传质量。

1 宣传工作开展方向

1.1打造品牌形象,开展营销工作 在我国,大多数医院是根据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行政管理方面多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管理者往往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医院内部的宣传工具也不是非常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一改变促使医院要开始重视患者的服务体验,提高其满意度。此外,交通网络及信息网络日益全面化导致了医院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摆脱同质化的问题,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则必须加大医院的品牌建设投入力度。所以,现代化的医院宣传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思想政治工作,而应该转型为对外部医疗服务市场拓展,重视医患关系沟通、医院优质品牌形象的塑造。基于该背景,医院可以将宣传工作与“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微信是当前社会中普及性较高的沟通工具,其能够承担数据传输、信息交流的功能,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搭载定制程序,从而满足企业单位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由于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广泛,便于医患互动,且符合当下“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因此该平台是医院开展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渠道[3-4]。在搭建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时,应当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就医习惯”作为底层思路,从而合理规划微信公众号的版面结构、内容类型。其中,医前的服务工作以公众号智能预约诊疗为核心,可最大程度地实现服务前移,让患者快速就诊;医中使用公众号程序排队,可让就诊流程更为顺畅;医后利用公众号进行回访,能提供优质的延续性服务。此外,微信还可以延伸出科室病友群,实现对医疗服务受众的社群化管理。在科室病友群中,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主题活动,例如进行经验分享、情感交流以及线上咨询等,达到患者互相鼓舞、共同学习疾病知识的目的。医护人员还可以定期推送疾病相关文章给患者,患者学习后可以很便捷地发送至朋友圈,让更多读者阅览文章,扩大医院影响力。医护人员在期间可以很好地将院内的医疗理念、医疗资源、先进技术等信息传播出去,让患者充分体会到医院并非只是一个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的场所,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同时综合实力强大的专业机构。总之,利用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等相关功能可以及时有效地让患者接收到高质量的医疗健康信息,改变其既往的就医模式,让患者能够灵活根据自身疾病情况来及时调整自我护理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不仅能够降低医院的接诊压力,还能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这不仅对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有促进作用,也会在患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1.2丰富精神文化,提高员工素养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的个性化特征与管理特点。除了广大患者及普通公众以外,医院内部员工也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主要受众[5]。因此,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时要着眼医院未来的发展,总结、提炼、定位医院精神以及奋斗目标等内容;随后,开展各类途径,把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引导员工正确理解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塑造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对此,宣传工作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员工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学习培训纳为工作重点,持续提高员工素养。这可以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运用医院精神,规范自身行为。同时,搭建员工交流平台,让医院文化能够得以更好的传播。医院官方网站是医院的权威窗口,投放内容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6-7]。但当前的现状是许多医院在设计官方网站时容易将所有信息堆砌在一个页面当中,院内党建信息、新闻动态、科室分布、内部建设信息模块混杂,排版同质化严重,内部员工有时难以在页面中快速找到对自身有用的内容。在进行宣传工作时,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则,具体实施时应当始终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化传播。基于该原则,医院需要对官网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例如网站的首页可设置三个通道按钮,即“患者通道、员工通道、学术通道”,每个通道连接不同的主页。员工通道的主页可以展示院內新闻动态、党建成果,同时搭载OA办公系统;学术通道的主页则可以展示医疗、护理、教育、科研的学术成果等。医护人员可以在官网上学习现代化的医学知识、技术,也可以进行内部沟通,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衔接性,从而达到加强自身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1.3突出特色亮点,扩大品牌影响 医院品牌塑造离不开长期的系统化经营,需要全院员工参与,借助互联网的渠道来加强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对此,医院宣传工作应当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创作能体现医院形象的正能量作品,以此提高其对医院的信任度[8]。其中,开办专家热线、在线问诊、健康大讲堂等栏目,可以有效介绍医院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医疗成果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此外,也可以借助近年来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来立体化呈现医院的新风貌。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声情并茂的特点,同时有极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十几秒时间内充分展示某一信息,可表现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在选择短视频题材时,要注意宣传工作的视角,视频内容不仅要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还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而让观看者产生共鸣。在2020年1月至4月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的大多数居民均处于居家状态,短视频则成为了他们了解新冠疫情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期间,短视频平台上不乏感人题材,许多医患真情互动的感人瞬间被记录了下来,拍摄者不仅仅是医生,还有患者及路人,这些素材真情流露、数量可观,有强大的情感说服力,传播性极强。因此,医院未来在创作短视频内容时应当采取多元化、多视角的原则。例如,从医生的角度拍摄疾病知识科普、医护人员日常生活分享的视频,挖掘院内的正能量事件,树立榜样人物;此外,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投稿,使其展示医院员工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与医患温馨互动的场面。这些视频可以有效拉进医患关系,让医院工作人员与患者都感受到仁爱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的随机性、偶然性较强,而且传播速度快,因此如若监管不当则有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舆论事件。医院对此应当设立专门的人员或部门来监管医院视频的发布内容,同时预先设立好舆情引导流程与责任判定规则,最大程度避免小概率事件持续发酵,影响医院声誉。

2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医院需要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及新任务[9]。对此,应当如何主动寻求转变来适应现代医院改革的需要,在市场化竞争中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增强医院的凝聚力,是医院管理中值得研究与深思的课题。

管理学界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艺术,同时也是需要系统化学习的管理科学。医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之一,也是救死扶伤的公共事业单位,这决定了医院背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10]。在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医院首先要充分学习公共关系知识,提炼出医院精神、医院愿景、医院服务理念、发展目标等内容,从而组成完善的医院文化体系,精准定位医院的文化特点。这可以让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更为具象化,让员工及公众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医院想要塑造的品牌形象。医院文化体系打造完成后则需要开展宣传工作,第一,医院要持续完善、优化原有的传统渠道,通过报社、电视、电台等媒体,把医院与公众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卫生健康知识)传递给公众;第二,医院要开展座谈会、随访调查等活动主动收集患者乃至全社会对医院的工作看法、建议,然后及时汇总、反馈至医院管理部门,进而帮助医院改进工作,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第三,医院宣传工作还应当开展丰富的公益活动,为广大群众的利益谋求福祉,拉进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感情,例如组织义诊下乡、公益募捐、社区科普等都是能够立体展现医院社會责任感与精神风貌的活动,能为医院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打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医院的发展有非凡意义,而新媒体是时下最符合信息传播规律的平台,具有便捷性、透明性、公开性的特点,因此,宣传工作应当在上述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向新媒体平台倾斜。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有其不同的优势与目标群体,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类平台来展示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果。同时,医院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应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健康习惯为己任,根据受众需求精准制定宣传内容,采用多元化视角来展现医院文化。借助新媒体可以让医院文化搭上互联网的翅膀,使文化内涵更深刻,辐射人群更广泛,从而让医护人员与患者都能感受到医院的仁爱文化。

参考文献

[1] 苏昕, 徐宏. 医院文化建设感知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5): 60-64.

[2] 邵岑怡, 袁蕙芸. 多院区医院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 26(1): 139-141, 153.

[3] 姚迎春, 李小珮, 张杰. 新媒体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 26(8): 797-800.

[4] 吴洁, 施庆红, 李萍, 等. 新媒体下医院文化内涵提升[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 26(8): 794-796.

[5] 靳晓方. 新媒体时代医院创新宣传工作实践及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 37(1): 16-18.

[6] 万晓燕, 邹正华. 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优势推进医院服务品牌树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0(A01): 1185-1185.

[7] 闫生方, 刘章锁. 文化建设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 39(6): 69-70.

[8] 郑晓丽, 高飞. 医院新闻宣传工作质量管理的思考[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7, 24(B12): 39-41.

[9] 姚迎春, 李小珮, 张杰. 新媒体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 26(8): 797-800.

[10] 孙倩, 韩霜雪, 刘艳亭, 等. 网络新媒体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3): 154-157.

作者简介:陈春萍(1962.03-),女,广东省大埔县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作者:陈春萍 伍伟欣 梁惠兰

质量管理视角下医院护理论文 篇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并批准全国各高校可于2011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为临床输送优秀的科研、管理、教学型高级护理人才。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研究生学位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具阶段性的要求。护理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科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还关系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前途和未来,本文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思考,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核心能力定义

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或胜任力,是Prahalad等在1990年首次提出并运用于企业组织管理。美国护理协会认为,护理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2000年,我国护理专业领域第一次提出核心能力这个名词,并于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指南中正式提出。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结合工作所需的个人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方面,有研究者将核心能力分为5个一级和17个二级指标,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育能力等,其中核心能力评价条目,并未逐一经过实践,还需进一步补充细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考核方式、考核时机也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中。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临床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在各护理专业方向上得到了落实,核心能力的评价条目权重比因各护理专业方向需要及院校不同而有所不同,各专业方向尚缺乏完善、具体的指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正在各临床科室以培训的方式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更好更全的开展護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各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是检验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量化体现还需投入实践中尽可能完备。与高级实践护士的定义及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区别。

1.1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伊朗学者认为,社会对具有独特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护士需求更加迫切。学生要掌握核心能力以更好地衔接社会需求,需建立起核心能力中的各项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案。Baumbusch等认为学生就业满意度及服务意愿,是掌握运用各项核心能力的根本。2015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指出,专业护士必须表现出对各种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需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护理研究生文化能力的培养环节,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受到各国的重视,因结合社会发展地域人群等实际需求而侧重点各不同。

1.2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培养目标不够具体、明晰。尚未对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科化和细化,对各个护理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培养并无权威的解释。学硕和专硕在课程设置中并无很大的区别,是专业学位核心能力培养不具针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存在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核心能力特色培养不突出,中西部地区因教育资源条件有区别导致核心能力培养有差距等问题。各相关利益体学校、医院、学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2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2.1学校培养方面

2.1.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护理院校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与初级专科护士并轨,与APN的培养目标有共同之处。随着我国疾病医疗水平的提高,相关疾病的护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已与具体疾病相结合,相关疾病高级实践护士势必会成为专科护士的发展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对于培养目标的构建目前国内多采用德尔菲法,蒋小平等运用德尔菲法形成了9个培养目标条目,强调护理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是高级护理实践者个人能力的全面培养,也是加强职业所需的个人素养的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且细化到疾病,同时具有专业和方向特色,但各院校、专家认识不一,需要探索统一可量化的标准。为更好地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各高校应明确并统一核心能力具体评价体系,同时应编制核心能力的评价工具,建立核心能力各条目的考核办法,缩小中西部院校问的差距,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

2.1.2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根据核心能力设置课程,是院校培养高质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途径。当前我国院校课程设置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术活动4大部分组成,应根据核心能力需要而设置课程。张静平等通过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相结合,能明确教育目标的指导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奠基。同时也解决了当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课程设置无明显区别的现状,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培养方向上的区别,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课程的平衡。目前,我国护理二级学科科目尚无统一标准,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已经过各研究者的探讨,并通过大部分学校专家的认可,建立了相对应的课程科目。但尚缺乏专业特色,中医院校尚未突出特色核心能力。如何以核心能力视角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将核心能力课程投入教学实践中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2.2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nursing specialist,MNS)的培养,多以专业课程结合临床实践的模式,学校导师和临床带教师资在满足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需求方面存在差距。导师数量不足,导师研究方向不明确,导师及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不强是其中几个主要原因。王倩等认为应积极实施双导师制,能充分发挥专职导师和临床兼职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院校导师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临床的知识缺乏更新,而临床导师普遍学历低、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实施双导师制便可互补。中医护理专业在双导师制实施下,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院校应严格按标准筛选优质人才担任导师职位,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优质教师。同时应鼓励职工提高学历,积极参加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编写教材等,锻炼师资队伍核心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对带教老师的教学需求。我国临床带教老师普遍学历不高,高学历人才科研才能未受医院重视,待遇不高,专科岗位设置不明确是其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应重视科研人才,设置合理的护理岗位,保证我国高质量护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学习现状与自我培養

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涯,各项核心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掌握,个体差异较大。其根本原因为各学生专业方向不同、对护理职业认同感不同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距。学生要成为具备核心能力的高质量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学校、医院等密切相关利益主体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角色认知,提高对护理专业认知度、热爱度和自我培养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就业准备等方面存在迷惘困境。存在迷惘的原因多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不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和职业所需核心能力是什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将核心能力培养作为自身学习过程的目标,明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能力与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有共同之处,走出困境主动行动起来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由于生源背景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学生对核心能力培养的认知理解、培养基础不同。应届生和有护理工作经历的往届生相比,应届生更年轻、思维活跃、接受新事务能力强,往届生承受力、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因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找准自身定位,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经历优势,做好与学校导师、医院带教的沟通,逐个培养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形成个性化发展。

作者:赵甜甜 张瑛 杨永 杨连招 孙心悦

上一篇:视觉语言角度下招贴设计论文下一篇:幼师教育创新思维开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