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论文

2022-04-15

摘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中的决定性的一步,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的一步。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决策层的认识和民族资本家的心态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论文 篇1: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述评

摘要:学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首先站在史料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方法”,同时对党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其次进一步阐明了对过渡时期和总路线的历史意义;最后针对党在这一时期的工作经验与失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1.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1)针对“四大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

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大多数学者在史料的基础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总结为四点:“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鲍楠、金万成(2011)通过论述党在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认为:“在改造资本家的过程中,党把理论教育这种形式作为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李鸿岩(2011)通过1953年-1956年整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典型事迹会议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领导干部的讲话,认为“工商界代表人物和资方核心进步分子的现身说法和模范带头作用对推动其他资本家加入社会主义改造浪潮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李平贵(2012)通过1951年毛泽东为解决工商界人士对土地改革的不满所提出的指导思想,认为过渡时期“引导和组织资产阶级分子和民主人士有目的地亲历考察党所开展的各种民主改革实践,或者在自己的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是教育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途径”。陈文妍(2014)通过整理人民日报在1950-1957年刊登對私营工商业者进行批评以及监督的文章展现了群众积极参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社会背景,并结合着毛泽东在1955年-1956年针对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她指出:“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方式扭转了因为历史局限性而造成的对中国共产党错误看法,推动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正确认识,进而自觉的接受社会改造。”

(2)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李秋生(2011)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认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的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灵活多样的宣传工具,同时各地政府都能够结合当地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他认为该时期党在政治队伍建设成功证明了一直强有力的思想工作队伍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李鸿岩(2011)认为,“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开展政策宣传、总路线宣传工作,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针对宣传教育中会议宣传与媒介宣传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1)党在过渡时期针对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近十年来学界加强了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这一时期中心路线的教育宣传问题。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过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近十年研究中,学界针对一方面加强了史料挖掘,同时深入加强了其具体实践工作中的研究。

李敏昌(2009)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渡时期总路线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邱蕊(2019)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认为原本要花十几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却在三年里完成,离不开党对人民群众总路线教育。她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背景、运用的过程、传播媒介都进行了史料的梳理以及系统分析,其中她以北京市公私合营过程中资本家的宣传教育为例,她认为“通过对资本家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新政权的态度由恐惧到服从再到认同,资本家的这种心态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完成”。同时她了总结党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时谈到“如果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批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那么有些偏差与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会取得更加圆满的成果。”孙萌(2015年)对广西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总任务的宣传进行了梳理,她从教育的范围再到教育的形式以及教育的效果等方面介绍了广西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她加强了地方史料的研究与掌握,她认为对政策的宣传和思想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要特点。同时广西对政策的宣传教育贯穿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并且充分利用了群团组织的力量来推动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学界不仅仅只是围绕总路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将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了划分,王员(2010)针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无产阶级价值观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他认为“唯物主义是马克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党在1956年10月成立的党外人士高级党校”推动了资产阶级人士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初步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许多的研究者对这一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政策进行了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可以看作是这部分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陈文妍(2014)从“宣传学习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的政策”与“宣传全民监督和惩治不法分子的政策。”两个方面介绍了党的政策宣传教育,她认为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到全行业工商业的高潮时,大部分资本主义工工商业者都能拥护公私合营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训与经验

学界针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存在的操之过急、工作失误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闫义夫(2015)以政治动员作为切入点,在总结这一时期的政治动员中的主要教训认为,这一时期,政治动员在社会改造过程中存在极端化的倾向削弱了政治认同,其次在政治动员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改革过快、改变形式单一等现象,特别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对于主体界定不明确给国家在改造过程中加了不必要的社会负担与就业压力。王新(2011)在此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主体界定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由于政策和工作上的缺点与偏差,一部分个体工商业者被划入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范畴,并且以此问题作为导向,他通过对史料以及官方文献的整理对个体工商业者进行了划分,同时也针对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党在过渡时期针没有很好的区分被剥削者的界限”,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和手段来处理问题。与此同时在总结地方改造过程中的教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孙萌(2015)在分析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的研究中认为“地方领导政策认知水平有限,具体工作缺乏方向性与计划性,同时盲目的跟随全国改造潮流造成后期改造步伐过快,并且在工作监管方面存在缺陷也导致了后期的工作出现了偏差。值得注意的是在文中她指出广西在全行业掀起改造浪潮之前就已拥有自己的改造计划,但是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使得原先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完成。此问题对于研究这个时期地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鲍楠,金万成.论过渡时期党对民族资本家思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4):152-153.

[2].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李平贵.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7):64-70.

[4].陈文妍..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海南大学,2014.

[5].李秋生.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启示[J].湘潮(下半月),2011(10):49.

[6].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7].李敏昌..历史与现实的审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8].邱蕊..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9].孙萌..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广西大学,2015.

[10].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1].陈文妍..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海南大学,2014.

[12].闫义夫..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政治动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3].王新..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4].孙萌..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广西大学,2015.

作者:林国维

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论文 篇2:

浅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 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中的决定性的一步,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的一步。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决策层的认识和民族资本家的心态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认识和心态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年来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多集中于对其采取的政策、步骤、方法及其结果和影响方面,而对于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和心态的变化涉及甚少,本文试图从决策层特别是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的心态和认识,还有民族资本家在改造中的心态的调整这方面入手来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一、决策层核心对于资本主义的心态和认识

随着政权的逐渐稳定,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恢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样的形式下作为决策层核心的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的心态和认识是非常复杂的。

1953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相对比较完整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尤其是与同民主党派、工商界一些代表座谈时,他进一步肯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最终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三大改造开始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毛泽东不再是特别的强调保护和利用了,他开始考虑“限制”政策,他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要受限制甚至任其泛滥,中国的资本主义必须被加以限制。

首先,开始消极地认识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更着重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如进步、前进和上升的空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开始转变了他以前的认识,他说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观点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在加强认识资本主义的消极方面。

其次,降低了私人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和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之前是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一碗水端平,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非常注重国营经济,强调国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贬低甚至批评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新资本主义,当然这样一来,国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可同日而语,而私人资本主义地位和作用则大大降低了。

在毛泽东看来,“消灭私有制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很没有良心哩!马克思主义是有那么凶哩,良心是不多哩,就是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在这方面,良心少一点好。我们有些同志太仁慈,不厉害,就是说,不那么马克思主义。”

消灭私有制就是把私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经济内的一般私有制都消灭了。他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同资产阶级一次次的较量,发现没有看到或者很少看到对于消灭私有制和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只是一味地强调其消极作用。因此,当时的认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的变化在总路线提出后最带有实质性的变化。

由于改造过程中公私合营进行的非常顺利,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匆匆完成了三大改造,导致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当时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得相当彻底,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却出现了吃饭、穿衣和行路难等问题。这时毛泽东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是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从1955年批判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右倾”错误开始的。当时是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中提出: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这些话本质上是要全国人民抓住时机赶快发展,同时也有告诉人们必须消灭了资本主义才能发展更好的信息,最终导致在认识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因此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毛泽东必须对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进行反思。

总之,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这段时期,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相当复杂的。有正确也有偏差,在前半期他对资本主义的改造认识是正确的,而后半期则逐渐背离了正确的轨道,在前半期,在他的正确认识的指引下,党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终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而后半期导致后来在对于资产阶级的问题上一再出现“左”或右的错误。

二、民族资本家的心态调整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三大改造中的重头戏,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说过,我国胜利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的改造,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那么在这场重头戏中,民族资本家的思想和心态如何,这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资本家阶级具体情况各部相同,人数多、差别大,但是其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是非常相似的,至少差别非常小。整体上说,资本家的心态也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起伏考验,即从刚开始的疑惧、不满到中间的与代表国家的国营经济较量再到最后服从国家的过程。

首先,初期,总路线刚开始公布的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家实际上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他们表面支持并拥护但内心却极为不满。

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社会上公布后,大的资本家和小的资本家内心想法是不同的。当然对于那些企业规模较大的工业资本家就不同了。他们有技术、企业发展很好,这些资本家不甘心就这样把资产拱手相让,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损失小一点,积极争取公私合营,特别是在同业工会担任有重要职务的那些上层的资本家,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基于他们的相对优势,为了在与国家进行合营之前把地盘扩大并且更充分的提高身价,也为了公私合营后保住甚至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职权,他们在准备合营时这些大的资本家的动机是要积极充分的争取。而对那些中小资本家,由于企业情况较差,再加上技术落后或者没有技术,他们的动机实质上是要赶快丢了这个包袱,但是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所以他们表面上也是表示要积极争取公私合营。中小型工厂的资本家,他们认为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有的和还国家较量下,而有的则干脆把这个包袱直接丢给国家,如中南茶厂詹秋成就发牢骚地说:“‘逐步’也不是这样‘逐步’法,我们接受改造愿意给国家利用,希望政府指导,而政府总拿我们踢皮球。”而那些情况较好的企业,他们能躲就躲,他们找一些借口,说条件不够有困难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不同层次的资本家由于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他们在实际活动中出现各种消极表现,主要是各种对抗对他们进行的改造。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颁布以后,各级资本家都受到不同程度震动和影响,即便是那些积极要求改造自己的资本家,在内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其次,公私合营触及到了资本家的切身利益,资本家对自身地位和待遇等问题提出了各种要求,到最后甚至出现了挑拨工人与政府的关系的情况。当时这些情况被当做阶级之间的斗争,并且日益复杂。当时历史条件下,实际上这是他们非常无奈的选择,是适应新的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被动的抉择。

最后,到改造后期,由于宣传教育做的越来越好,很多资本家心里开始倾向国家了,他们很多是内心服从国家。例如工商界来的资本家,绝大多数资本家开始认真思考前途问题。他们的思想境界确实提高了。

这一时期无论是大的资本家还是中小的资本家,他们都从内心想要跟国家合作,那些大的资本家的企业大多已经实行合营或正在筹备合营中,他们思想不在波动,特别是那些在政治得到好处一些代表性,他们深刻感觉到定息给自己带来了利益,并且那会对自己的前途带来更大好处,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核心,基本上他们没有理由不去带头推动改造。对于那些中小的资本家,对全行业公私合营也表示拥护,他们急于争着要公私合营。很多小的资本家当他们看到全行公私业合营后,自身切实得到了好处,他们兴奋了。他们说:“过去企业困难,度日如年,现在觉得有了信心和希望,都在想办法克服苦难,工作也积极了。”当然,这不能代表所有的资本家,个别资本家由于对国家的政策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造仍存在一些不满。

总的来说,在改造过程中资本家这个基层的这种从不满到中间与国家较量再到最后服从的心态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但不管怎样最后都走向了社会主义。他们不得不走的这条道路,最终由于用和平方式改造和合理制度的应用,使那些资本家终于感到了心理平衡和对前途的无限期待。

三、结语

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十分微妙的时期。一直以来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必然要把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此期间,作为中央的决策层的核心的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有着自己的思考,他的心态和认识上的变化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民族资本家们在大势所趋面前,尽管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动摇或反复,但终于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发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其特色[J].重庆社会科学,2009,(6).

[2]游庆括.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的多视角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0,(1).

[3]刘羡农.浅谈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及意义[J].求实,2009,(S2).

[4]李洪河,王晶.论建国后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J].当代经济研究,2006,(2).

[5]李发铨.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几个理论来源[J].理论月刊,2008,(2).

[6]马慧芳,雷甲平.近五年来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2006,(6).

[7]沙健孙.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再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

(责任编辑:田 苗)

作者:王彦飞

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论文 篇3:

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理论。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 国家资本主义 和平赎买

[作者简介]张焕新(1967—)女,广东梅州嘉应学院社科部讲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三个方面。其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地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至于变革采取什么形式、方法和手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束缚自己的手脚,也没有束缚未来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没有对此作出定性的论断,只不过提出了一些设想。马克思曾设想以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采取两种方针政策:“或者是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在干蠢事,是因为这类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在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或者是(这是最后一种可行的和唯一合理的政策)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为凡是有自由贸易成份以至任何资本主义成份的地方,都已经有了——这种或那种形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当时就狭义来说主要是指租让制、租赁制等经济形式;就广义而言则包括在无产阶级国家宏观调控下,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列宁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表明列宁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的“中间环节”。

列宁同时认为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会对无产阶级造成危险,无论是以租让制形式出现的资本或是通过合作社和自由贸易必然成长起来的资本,“对于我们都不可怕”。其原因是:第一,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这是问题的关键;第二,银行、大工业、交通运输、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都属于国家所有;第三,这种资本主义是处在国家监督和控制之下的,国家对其发展范围和发展规模,都能加以规定和限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先导和依据。

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大大向前推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毛泽东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萌芽于《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毛泽东不仅在该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还从政策、属性的侧面揭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内涵。到1953年正式决策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已趋于成熟。他对什么是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行了解释:“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它必须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领导下,以各种形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从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条件、方式、作用等方面阐明了其实质。

毛泽东充分领会和具体发挥了列宁提出而在俄国未能真正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构想,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上述构想作了创造性的运用,从而为和平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与政策。这是我国采取和平赎买方式得以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也是根据中国特殊国情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和独立地决定自己的政策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具体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方针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利用、限制、改造的完整政策。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提出并比较顺利地实行这些政策,主要是因为我国有着与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有着长期的同盟关系。建国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多数人又参加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因此,中国共产党不能象对待官僚资本那样无偿没收民族资本,而应当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另外,中国的民族资本存在着两面性,它一方面具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工业产品,来补充社会主义工业生产的不足,供应一部分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利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产品,去换取农民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从而加强工农联盟;利用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力量和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人才和熟悉供销情况的人员,培养出更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利用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的增长,国家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把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国家积累;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拥有广大的商业网点和国外贸易联系,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内外交流;利用资本主义企业还可维持和吸收一部分职工就业,对解决社会劳动就业有很大好处。这是毛泽东制定“利用”政策的根据。因此,在建国头三年,我们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

另一方面,民族资本又具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资本主义惟利是图、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在实行“利用”政策的同时,实行“限制”政策。国家通过对企业活动范围的管理、劳动保护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企业利润分配等,把资本主义的剥削、无政府状况和投机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不过,利用和限制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与社会主义所要求的计划经济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的社会性与占有的私人性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必然要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要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以,“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政策的核心。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两面性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制定和平赎买政策的主要依据。

而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历来对外奉行扩张侵略政策,资产阶级政党又是一度当权的党,俄国的资产阶级只有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面性而没有两面性。因此,列宁试图在俄国推行和平赎买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拒绝,资产阶级敌视苏维埃政权,用怠工、关厂等办法进行抵抗,甚至勾结帝国主义发动暴动,企图以战争推翻无产阶级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未能实现,因而在俄国采取了无偿没收资本家生产资料的办法。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在苏联没有能够得以实践,而在中国却有效地实行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三、创造性地提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和改造内容

列宁在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如租让制、租借制、代购代销、控股公司等,设想通过这些形式,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毛泽东在继承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根据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同情况以及利用、限制、改造的需要,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它基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它已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通过订立合同,在企业外部,即在流通过程建立了联系。国家控制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因而造成了资本主义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依赖。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按照政务院1954年9月通过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发展公私合营必须采取积极的、稳步前进的方针,应当根据国家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性和资本家的自愿来进行。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企业内部的联合,是公私共存的关系,公方代表掌握企业的领导权,企业基本上按照社会主义方式和国家计划进行经营。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仍为“四马分肥”,即在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种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不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具有了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赎买政策是: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统一规定年息为五厘,当时国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定息成了资本家所有权的残存形式,企业已全部由国家管理使用,企业基本上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到后来,按照商定的期限将定息取消,就变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营企业了。总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经过这两种形式,我国顺利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它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改造为由工人当家作主,实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改造,即把原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对他们从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到生活上妥善照顾,以改造阶级成员的方式和途径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即坚持改造企业与改造人相结合,改造个人与消灭个人所属阶级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意义深远的伟大创造。

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

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看,虽然在目标模式方面还是以苏联为榜样,但是在具体道路上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3页。

③④《列宁全集》,第2版,第41卷,第210、2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责任编辑张荣辉

作者:张焕新

上一篇:互助教学的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对于外贸易中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