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困局论文

2022-04-15

21世纪,我们迎接共享时代——共享经济,共享空间,共享价值,共享消费。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经30年观察而笃定,“共享”是第四代的经济模式,是破解资本主义困局的出口,也是21世纪幸福的大趋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本主义困局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本主义困局论文 篇1:

浅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内生性困局及表现

【摘要】始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至今,对世界各国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早已超出经济领域而蔓延至政治层面,作为危机始作俑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生性困局也在逐渐形成,具体表现为政治民粹化、经济虚拟化、社会贫富两极化,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危机的解决更关系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长远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资本主义 经济虚拟化 政治民粹化 社会贫富两极化

自2008年至今,美国次贷危机已恶化为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经济领域而蔓延至政治领域,对各国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均产生了影响。当然,由于各国的现实国情及发展程度不同,对经济金融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的承受能力、应对能力、处理结果也是不同的。作为此次经济危机始作俑者的西方国家,除了经济衰退、失业增多和民众较大规模的抗议与罢工外,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尚未出现“严重”的危机,其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似乎依然是稳定和有效的,但若我们认真分析与思考会发现,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体制存在着深层的内生性困局,只是由于西方国家长期经济优势所积累的社会财富基础更雄厚及相对完善的政治架构、政治游戏规则导致的社会抗压能力更强,所以在可预见的短时期内是不会出现相应的社会动荡、政权危机的,但长远预期却未必能一直保持这种“临界稳定”状态。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传统上的核心优势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较于其他政治制度,传统上拥有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核心优势:

首先,经济层面上的优势表现为自由市场经济和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的全球化。自由市场经济追求绝对的效率和利润,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而且资本本身具有无限的扩张性,能够为实现利润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而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交通通讯革命,又使得资本家得以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率,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其经济运行成果的质量、长期活力远非单一计划经济或者其他经济模式可比。

其次,政治层面上的优势表现为民主化的大众政治、多党政治与分权政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战后,在东西方制度竞赛的刺激和美国价值观传播的双重作用下,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自身)民主政治的发展逐渐完善,普通民众的普选权和公民权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实现与保障,政党政治的逐渐成熟和现代选举手段、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民众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政府的选举和日常监督,政府对民意的“依赖性”显著增强,政府的政策措施在内容上更多地倾向普通民众的利益,政府内部的分权制衡体系在民众外部监督压力下也运行得更为明晰和有序,这都使得西方民主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了更高程度的协调统一,而冷战的结束则进一步强化了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和“普世价值”地位。

再次,社会层面上的优势表现为相对成熟的市民社会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市民社会的存在使得政府活动的边界更加明确,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得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平衡架构,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NGO组织大量涌现,市民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成熟,社会活力进一步提高。在前苏联的示范效应和福利经济学的推动下,西方国家二战后普遍建立或完善了社会福利体系,使民众生活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民众便有了更强的消费意愿与能力,信用消费和借贷消费逐渐兴起,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也为社会增置了一个“稳定安全阀”。

这些优势既保障了当代西方国家最终“打败”前苏联,同时又帮助它们克服一次次经济危机,并在调整中取得进一步发展。但所谓“物极必反”,西方对这些制度手段的过度迷信与僵化使用,导致在此次危机中这些传统优势的正面作用不仅没有发挥出来,甚至随着危机的深入逐渐走向反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危机的持续与恶化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困局也逐渐形成。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困局的具体表现

经济完全自由化、市场化导致的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空洞化。客观而言,现代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金融经济作为支撑,因为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和“血液”,英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但问题在于,自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主义改革推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向完全市场化、自由化转变,对银行和工业集团实施大规模私有化后,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大幅降低,资本力量脱离了“国家束缚”,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逐渐滑向了失控状态。

对资本家而言,赚取利润才是其唯一目的,实物生产只是手段。当通过金融信贷和金融衍生品的短线操作就能获得利润的时候,绕开生产环节直接“钱生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在西方,特别是美国逐渐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从工业生产领域转移到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等金融衍生品的炒作中,导致实体经济萎缩而虚拟经济膨胀。除了一些军工复合体控制下的高技术产业外,很多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在近几十年来都在不断向外转移,其经济形态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空洞化的特征,美国政府和民众一起长期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美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和贸易逆差国。美国的情况只是西方国家经济病态的一个缩影,除德国、日本外,其他西方国家基本情况相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政治过度大众化导致的政治民粹化、低效化、金权化。选举政治越来越成为西方国家政治运行的核心环节,各个政党或政治派别在竞选活动中竞争激烈,政治人物越来越政客化、明星化。在竞选时对选民进行不切实际的政治承诺,其内容大多数为承诺自己上台执政后会增加公民福利同时对民众减税让利,也就是实行“开流节源”式的政策。但这样的政策方案意味着让本已处于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中的政府,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又减少政府收入,这对克服危机、恢复经济是不可行的。但在民粹式的选举政治氛围中,倘若某一政党或候选人提出要适度削减福利支出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主权债务或者加强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的竞选方案,则立刻会被对手抹黑为侵害民众利益的“恶魔”和左派分子。姑且不论民众是否真会相信这些“诋毁”,但已经习惯高福利生活的民众有可能会投票支持将削减自己福利的人上台吗?民粹化的政治选举的结果往往是“劣胜优汰”。

赢得竞选的政党上台后就面临两难选择,遵照竞选承诺无疑会加重危机,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西方国家的政府在私有化浪潮改革后已经基本不掌握经济生产部门,其主要收入来源只能是税收,兑现竞选承诺、提高社会福利的钱还是要从老百姓身上找,这不仅会削弱民众的购买力而且必然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导致其民意支持率快速降低,处于危机中的民众对政府的忍耐度往往是比较低的。此时竞选失败而沦为在野党的政党就会趁机攻击执政党“欺骗、愚弄”民众,要求其下台,或者在议会中对其正确、合理的政策方案进行立法阻挠与掣肘,却将本政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将导致整个政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明显降低。2011年美国两党关于债务上限谈判便“不太恰当”,之所以说“不太恰当”是因为民主党政府企图增加国家债务上限的作法不能算作正确。

虚拟经济发达使财富集中到了少数金融利益集团手中,政党在竞选时的活动经费无疑主要还是依靠这些大金主们提供。他们的政治捐款当然不是无偿的,他们是在进行政治投资,确保无论任何政党上台都能继续维护这些集团的既得利益,整个民主政治体系在内涵上逐渐金权化、寡头化。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公司和团体可以投入无限量资金影响选举,富人和金钱在总统大选中获得了空前的决定力量,这一举动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争议甚至是批判。其实,对这项判决结果不应过多进行道德评价或批判,因为现代选举活动的成本飙升,能提供充足有效资助的团体和个人越来越少,在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大背景下,要使得选举政治的游戏继续运转下去就必须对规则进行必要的、哪怕是“不合道德”的修改。

市民社会过度膨胀导致的政府弱势化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导致的民众贫富两极化。市民社会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代替和帮助政府进行很多社会管理活动,但过多的非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化”的工会组织,不但分散了社会资源,甚至阻碍政府实行必要的改革措施。西方国家政府在私有化改革后本身的经济调控力就已减弱,仅余财政工具和货币工具等间接手段,市民社会过度膨胀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管理和整合能力,政府成为“小政府”的同时也成为“弱势政府”,其推进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能力大大降低。金融行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美国经济的虚拟化在带来金融产业繁荣的同时造成本国制造业的长期萎缩,工薪阶层20多年来没有加过薪,大量制造业领域的从业者失业,这既加速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又加重了国家社保体系的负担。欧洲一些国家的长期高福利政策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工作惰性”,失业之后缺乏重新工作的紧迫性,这在危机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在现实政治中,民众对高福利的态度更多的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而经济危机中加速形成一种“福利陷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李照雨

资本主义困局论文 篇2:

资讯科技:加速共享的最大推手

21世纪,我们迎接共享时代——共享经济,共享空间,共享价值,共享消费。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经30年观察而笃定,“共享”是第四代的经济模式,是破解资本主义困局的出口,也是21世纪幸福的大趋势。

百物价格腾涨,生活成本上升,产业售价与租金高企,就业机会缩减,雇佣模式改变,收支差距扩大……所有的一切,都间接促成甚至加速共享时代的到来,资讯科技的飞腾则是最大推手。

自从资讯科技和网络出现在生活里,就已开启“共享”时代的序页。

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打破地域疆界,共享全球资讯;推特、脸书等社交媒體,打开沟通平台,从共享资讯到分享生活。

优管和网络视频,让人们随时随地免费下载音乐、影视、直播、拍摄及分享生活片段和娱乐活动。

“共享”只是进一步深入到衣、食、住、行、工作空间和经济市场,无一不能共享的阶段。

商业模式百花齐放

互联网与资讯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在免费享受音乐、新闻和游戏之后,其他商品和服务也将踏上免费一途。当传统的市场规则不再可循,逐渐蹿起的“共享”概念将取代现有的生活和供需市场模式,未来的工业、工作与生活,可能出现惊人的全新样貌,进入全新的时代。

简言之——新科技思维的成长,连带让创新的商业模式百花齐放,而共享的初衷就是为了善用闲置资源,给予需要的使用者,让双方能各取所需。

所以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是共享的时代,称霸了逾百年的经济体系和社会机制,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世界将掀起一场全新的革命。

共享主义弥补人际裂痕

Peerby创办人韦德柏原是软件工程师,一场火灾让他失去所有,在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出借家具和工具后重回生活轨道,在重建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家中都有许多使用率极低的闲置物品,也看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潜能,因此创办“Peerby”共享资源平台,倡导“可以借,为什么要买”的概念,成为荷兰最具规模的共享平台新创企业之一,并拓展到欧洲二十多个城市。

其实,共享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却被强调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所掩盖,遗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像Peerby这样的借物与分享,还有流行于欧洲的共用空间,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共享”这样的改变产生之前,就已经是乡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Peerby,只是其中一个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分享带入现代城市人的生活里,让人们在分享同时,也增进人际联结。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淡漠、利益至上、恶性竞争,是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所造成的恶果,那共享主义或许是弥补裂痕甚至是迷途折返的回头路。

关于共享,虽然一直存在许多疑问和争议,但却无阻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全球各地已在推行、实践、拓展各种“共享”行为,并且迅速带动和影响着从个人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共享究竟是脱离现实的梦想还是终会实现的理想,不论是支持者或反对者,都没有一个定论,也无法定论。

信任是成败关键

Peerby发言人丹德斯佩克点出了“共享”成败的关键点——信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人们对平台和企业的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信任是21世纪的新型货币”之说。

“许多共享平台的初衷皆很正面,但却没有办法阻止科技发展,新形态的商业模式也会不断产生,共享平台必须与现有的机制和体系和谐共存,甚至合作,而非对抗,努力找到新创公司、传统产业、政府、人民都能从中获利的平衡点。”

共享看似创新,本质其实很原始,每次交易都在储值彼此的信任与关系,当传统中介交易优势被资讯透明的网络发展所取代,其单向、讯息不对等的高成本买卖关系,将会把现阶段的消费主力,即千禧世代推向共享共治时代。

人和社区才是新经济典范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正在建构一个协力合作的经济体系,证明共享概念的时代已经来到。

热潮在全球各地拓展

夹着互联网的强大,共享时代来势汹汹,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新世代是生力军。尼尔森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调查报告指出,有68%的全球受访者愿意分享资产并从中获利,66%愿意使用、租赁共享产品或服务;亚太地区更有高达78%受访者愿意分享资产,81%愿意使用共享服务。

80后至00后,即X世代到最新的Z世代,是共享时代的主要参与者,亚太地区有49%的新世代愿意参与共享领域。美国高盛银行的调查报告则指出,第一代的数位原生族群、习惯透过网络看世界的千禧世代,可支配财富和经济情况不如上一代,因而改变了消费价值观,重视使用权而非拥有权,打破上一代必须拥有的理念,促成共享模式成为新世代的生活特色。

共享办公室、沙发旅行、时间银行等等,分享时间、空间和技能,形成宛如合作般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共享模式也已成为全球不可避免的趋势。透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和陌生人产生新的社区关系,形成新的互惠人际关系,宛如亲朋好友一起共享。

年产值逾150亿美元

“共享”已不只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从Peerby到Airbnb和优步,共享热潮有增无减,持续在全球各地拓展,市价屡创新高,投入共享领域的新兴创业者,也以这些成功的案例为目标,纷纷朝共享之路出发。

有关共享模式的调查指出,众多的共享平台正蓬勃发展,年产值已超过150亿美元!

共享经济掀起“万物皆可租”及至“万物皆免费”的全面革命:1.创业家面对竞争激烈的平台红海;2.企业面对即将吞没现有产业的网络市集;3.投资人面对可能颠覆创投基金的募资潮流;4.政府面对社群媒体的游说大军。

每个人都能创业

由数十亿人共同打造的互信网络,让充满人性与体验的社区,逐渐取代了过去的大品牌,让人们在想要的时候,就能从共享平台取得想要的东西——只管用车,不管成本、维修、保险与缴税;只管接待,不管信用评等,利率还比银行更好;甚至每个人都能成为出租者,变身创业家。

宣扬及支持“共享模式”的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评析共享对于个人、产业、社会的影响,将早已实践于生活中的共享模式,放大到人人可看到、显著的、具体的模式:

1.当人们不必花钱购买那些可以按使用付费的商品,可支配收入将提高,也多了更多空间,手中闲置的资产也成为可利用的收入来源,甚至成为比正职更有利可图的好生意。

2.共享资源所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试图让传统商业的中介逐渐消失,比如租房租车中介、广告代理、人力介绍所等等,让企业重新寻找符合消费市场要求的获利模式。

3.如果世界上50%的车都在行驶,车辆就能减少92%!

4.如果乡镇推出“共享冰箱”,A户的浪费就能成为B户珍贵的一餐。

5.透过共享资产,或有望解决浪费和分配不均以及污染等社会问题。

以此而言,“共享”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理想世界。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出台鼓励探索开展证券化

经济参考报6月20日消息 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印发《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明确2019年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6大重点任务、106项具体措施。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方面,《推进计划》提出,鼓励信托公司综合运用股权、债权、投贷联动、产业基金、知识产权信托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业务。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开发适合知识产权的信用担保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此外,鼓励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雄安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

银联正式“持证上岗” 第二张牌照有望花落外资

证券时报6月19日消息 1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根据《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了中国银联的申请,特向其颁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这意味着,作为承担国内银行卡跨行交易转接清算职责的中国银联,从获准开展业务正式变成“持证上岗”。业内人士表示,首张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诞生,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外资银行卡组织获准进入中国国内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做铺垫。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

新华社6月18日消息 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8日在京挂牌。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7395亿元,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公司由中央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国家规定的铁路运输经营、建设和安全等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统筹安排路网性运力资源配置,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任务,负责铁路行业运输收入清算和收入进款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公司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权、债务、品牌、资质证照、知识产权等均由改制后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承继。

养老基金结存首超5万亿中央调剂有助提升配置效率

新京报6月14日消息 日前,人社部公布《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901亿元。这也是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养老基金结存额的增加,是国家统账结合、投资运作等多项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中央调剂制度提供了可能性与政策实施空间。随着中央调剂制度的逐渐成熟,养老基金的代际缺口将随着结存额的不断增加得到有效解决。

国家邮政局:前5月全国快递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23.1%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2日消息 国家邮政局6月12日公布2019年前5月邮政行业运行情况,1-5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3亿件,同比增长24.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53.6亿元,同比增长23.1%。1-5月份,郵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711.8亿元,同比增长20.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789.3亿元,同比增长28.1%。5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780亿元,同比增长21.7%;业务总量完成1309.3亿元,同比增长30%。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

国家统计局6月12日消息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7.7%,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价格上涨1.9%。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

第三产业成吸纳就业主力军

经济日报6月11日消息 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的同时,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到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6.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6.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就业占比从2014年的40.6%,上升到2018年的46.3%,近5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海关总署:前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2.1万亿元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态势良好

央视网 6月10日消息 10日,海关总署对外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相关情况。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6.5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进口5.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财政部:以“真金白银”促地方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

新华社6月10日消息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10日表示,财政部将围绕年度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以更多“真金白银”激发地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针对公立医院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今年要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促进医改取得预期成效,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支持脱贫攻坚

新华网6月8日消息 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鼓励各级预算单位运用好政府采购手段,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务以支持脱贫攻坚。根据发布的《通知》,各级预算单位采购农副产品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各主管预算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确定并预留本部门各预算单位食堂采购农副产品总额的一定比例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各级预算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预留比例,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时要遵循就近、经济的原则,在确保完成既定预留比例的基础上,鼓励更多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注重扶贫实际效果。

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央视新闻客户端6月6日消息 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做好了5G商用的所有准备。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总体来看,在5G发展上,中国既有技术标准优势,又有市场用户规模优势,还有一群勇于创新的企业不断探索5G应用。中国的5G商用,已经基本条件成熟。

城镇化工业化让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央视网6月4日消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等等,消费潜力还将会进一步得到释放。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将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这两个指标息息相关。中国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城镇化也是一样。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向纵深发展,将不断释放需求,为中国经济成长增添动力。

作者:王小梅

资本主义困局论文 篇3:

生态扶贫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之维

【摘要】生态扶贫理论从根本动力、深層本质、基本方法的维度回答了“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精华内化到生态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并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生态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关照。

【关键词】生态扶贫 马克思主义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应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从而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推进。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期。探索生态扶贫是保障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和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彻底根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扶贫理论从根本动力、深层本质、基本方法的维度回答了“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精华内化到生态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并与中国发展实际的相结合,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扶贫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关照

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人是生态扶贫实践的主体。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人类,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上的生态环境和精神上的生态文化。生态贫困给以人为单位运行的个人、家庭、区域带来深远影响,将人带入一种精神感受与物质占有都很贫瘠的状态,使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放在统领全部问题解决方法的首位。

作为生态扶贫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能动性,即主体能动性,是推进生态扶贫的源动力。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人实现生态扶贫的主体地位上,而且在连接其他脱贫要素构成及互动过程中承担主要角色。生态破坏导致的贫困具有自然贫困和人文贫困双向循环的诱贫机制。生态扶贫必须从这两方面双管齐下进行引导,针对主体要素——人增强生态保护、可持续开发的意识,激发人认识生态贫困和改造生态贫困的能动性,争取生态扶贫效果的最大化。
生态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生态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状态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一点现在人们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导致贫困原因的分析。生态扶贫作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农村致贫因素之一——“生态恶化”展开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说清晰认识我国脱贫攻坚现状是对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上的继承,那么,生态扶贫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具体实践上的发展。

其次,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契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阶级对立、城乡对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都将消失,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将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不论生态贫困治理还是生态改善所带来的福利应由全体人民共享;与马克思提出的消除贫困的根本办法相同,只有消灭思维上的“资本主义困局”才能彻底使人在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和谐,促进贫困的消除与生态文明的建立。

再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互为所有、互为所用、循环连接的系统。我国生态扶贫也应统筹协调好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生态扶贫的旨归就在于,通过自然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人的贫困问题寻找解决路径。

最后,生态扶贫的最终目标与实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想相一致。生态扶贫的目的在于消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异化,这与马克思主义最终消除异化的共产主义终极理想是一致的。一方面,生态扶贫需要构建从贫困群众到帮扶工作者再到社会多元主体联合协作的集合体,塑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实现人与人的自由联合。另一方面,共产主义概念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人的发展需要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方面。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既不以自然界为代价,也不被自然界局限,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
生态扶贫是马克思主义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一方面,生态扶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世界”的现实逻辑。生态扶贫是以实事求是地认识生态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前提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气候灾害加剧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相生,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的互相牵制在贫困地区体现更为明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着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在落实生态扶贫的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既做到整体布局、各环节协调推进,也做到根据不同地区贫困特征和生态环境特性,因地制宜制订生态扶贫计划;既抓住生态扶贫的重点、难点迅速击破,也要梳理贫困地区范围分布与生态贫困地区具有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寻找从长期有效、可持续生态脱贫到生态发展的路径。

另一方面,生态扶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改造世界”的实践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我国生态建设是立足长远、利在千秋的长期工程。扶贫开发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手段。在生态扶贫过程中,既要保证生态环境建设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短期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认识到生态与脱贫辩证统一、互生互促的实质,并在生态扶贫工作中树立长远意识,解决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实质问题,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真正延展至基层,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

(作者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81)以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从分析到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项目编号:18YYB0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④蔺雪春:《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

⑤王大超:《〈资本论〉关于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及对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⑥赵海月、赵晓丹:《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人民论坛》,2019年第23期。

⑦李晓夏、赵秀凤:《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电子政务》,2019年第10期。

责编/韩拓 美编/陈琳(见习)

作者:李晓夏 赵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