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前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文章结合高职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如何创新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基于融媒体矩阵的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 要]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环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碎片化传播、海量信息、传播噪声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基于校园融媒体矩阵建设的视角,从管理机制、教育资源、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从思想引领、内容运营、考核评价等方面研究如何通过激发高职院校校园融媒体矩阵活力,提升思想政治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 融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基于校园融媒体矩阵的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021SJB0319)

[作者简介] 张 楠(198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研究。

一、融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网络媒介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碎片化传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定性。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既使碎片化时间得到利用,又把时间切割成碎片,各种不同起点与刻度的时间轴在用户那里被交错地联结在一起[1]。在传统教育活动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传播主体和信息来源相对可控与固定;但伴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升级,个体可能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自课堂、社交平台、新闻客户端等多个平台的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分散了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

海量信息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权威性。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及所呈现出的海量信息特性,极大地拓展了受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教育者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学生可以直接从网络获取海量信息,甚至是教育者所不曾掌握的信息[2]。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授双方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优势。

传播噪声增加了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的风险。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发布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状态,一方面丰富了教育载体和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使信息筛选更加复杂、舆论引导更加困难。“万物皆媒”的环境赋予教育对象更多的选择权,同时增加了学生接收负面信息的风险。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技道并进”“德业兼修”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类型教育之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致的一面,又有其独特性。

就传播对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观上存在“排斥”。大学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的“说教”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在学业与就业双重压力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存在思想消极、自我否定的倾向,对未来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时常以“吃瓜”的心态及“草根”的视角面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提升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到课率”“抬头率”、线上推送文章的“打开率”、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率”,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就传播者而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就业率杠杆下的职业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思考与探索相对较少。从学生个体的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制约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看,也不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长远目标,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就传播载体而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单一,吸引力不足。相比本科院校,职业院校规模有限,学科体系相对单一,人文底蕴相对薄弱。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和主观重视程度的不足,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投入和创新也相对有限,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二、基于融媒体矩阵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融媒体既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矩阵”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指一个长方形阵列排列的复数和实数集合。融媒体矩阵目前尚无准确统一的定义,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义为能够触达目标群体的多种传播渠道的组合。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有效的传播载体,融媒体传播矩阵为构建网络大思想政治格局提供了基础,有益于强化传播效能,提升育人实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矩阵,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充分融合媒介、线上活动、线上教学、物质载体等各类传播渠道。

(一)优化管理机制,构建网络大思想政治格局

1.完善网络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建设机制。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校环境、管理制度、服务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不应局限于某个教学单位或管理部门,也不应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辅导员,而是需要全校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和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结合院校实际,从三个层面构建网络大思想政治格局:一是包括决策者、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要素的决策管理层;二是包括教育活动、教育平台、教育渠道在内的教育影响层;三是包括传播受众、反馈机制、反馈渠道在内的吸纳反馈层。

2.优化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管理机制。从传播层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层级包括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纵向而言,校园传播载体主要为“校—院(机构)—班(社团)”三级传播体系;横向而言,校院作为传播主体可能设置和运营管理着多个传播渠道。学校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发挥不同层级教育载体之间的联动作用,通过选题策划、素材采编、呈现发布等途径,发挥多个传播平台的联动作用,实现校内媒介资源的同频共振。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针对不同层级的校园媒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二级单位、学生团体媒体平台的管理与监督,鼓励和发展有特色、有创意、弘扬校园正能量的媒体平台,及时关闭运营主体不清、内容严谨性不够的传播平台。

3.完善融媒体舆论管理与引导机制。由于长期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利用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发表与其自身形象格格不入的不当言论,制造不利于校园和谐稳定的“噪声”。学校须通过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形式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传播功能,通过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

(二)融通教育资源,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各类媒介平台纳入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以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形式生动多样、成本低廉等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融媒体矩阵不仅包括以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为接收渠道的新媒体平台,还应该包括各类渗入现实生活中的传播要素。当前宣传栏、横幅、海报等传统传播形式虽互动性弱、传播范围有限,但在校园内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依然不容忽视。在发展以“两微一抖”(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同时,必须充分融合各类校园媒介资源,建立与青年学生相适应的话语体系,塑造个性鲜明的媒介形象,传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不断增强传播载体在学生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2.各类课堂教学纳入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伴随着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新形式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知识传授中的价值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再仅仅聚焦于专业知识,而是更注重挖掘课程内的思想政治要素,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道德涵养相结合。融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须借助传播载体,延伸课堂内容,丰富教育素材,发挥多平台互动效应,将课上与课下、虚拟与现实打通。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尤其注重挖掘和学生专业融合度较高的教育素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建设相融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贴近性。

3.校园活动纳入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校园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在融媒体环境下,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和覆盖面也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充分发挥各类传播媒介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活动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保证思想政治育人实效的重要力量。在大思想政治格局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能仅限于二级学院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部门人员,还应包括专业教师、学校服务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学校应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组成,提升不同类型人员用融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不同人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媒介素养。学校管理决策者应重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各类媒介信息的筛选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的能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体系,优化工作方式,使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短视频编创、微信编辑、H5制作的基本能力,力求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既生动鲜活、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又富有正能量和感召力。

3.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对信息的筛选、过滤、解读,以及改变信息的传播进程和传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类信息的传递同样会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意见领袖的多维度性和变化性,一方面培养班干部与学生会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中的号召力、权威性;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团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学生代表,发动校园意见领袖参与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转发、评论,通过潜移默化的朋辈教育,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融媒体矩阵建设的策略

作为传播过程,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离不开对教育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对传播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对传播过程的管控和监督。作为教育管理者,可以从思想内涵、内容运营、评价机制三方面优化网络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一)注重思想引领,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职要素

1.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生的思想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既要引导学生个体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又要激发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和追求,通过丰富的教育素材、生动的教育形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将人文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给传统的人伦关系和人际道德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造成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意蕴深厚的形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深厚的人文底蘊,让学生在感悟人文精神中涵养家国情怀和职业理想,避免因过度说教和灌输带来的乏味和厌倦。

3.將涵养职业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锤炼职业精神、涵养职业道德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职场先锋和行业劳模的奋斗故事,通过短视频、微访谈等形式弘扬工匠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将专业技能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传递青春正能量。

(二)强化内容运营,精心打造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1.“精内容”策略打造优质品牌。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注意力、专注力成为稀缺资源。对于校园传播平台而言,如何将“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矩阵的打造,离不开对传播内容的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内容运营,多措并举,结合学生的喜好,从主题设置、素材选取、编辑制作等多个方面强化传播效果,打造校园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2.“广服务”意识丰富传播功能。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平台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媒介传播功能,同时兼具服务、销售、社交等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平台的传播功能也应相对扩展,吸引和带动学生积极关注。

3.“强交互”提升教育信息的渗透与吸纳。相比传统的教育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之一是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互性,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发表个人的态度和意见,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三)灵活运用考评机制,激发融媒体矩阵活力

1.发挥大数据考评教育效果。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借助大数据工具,积极引入WCI指数等评价指标,通过传播过程中的曝光率、参与度、影响力等指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剖析和评估。

2.收集和听取意见及反馈。学校还应广泛征求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从教育对象的需求出发,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矩阵建设。可充分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发起线上线下有关讨论,聆听学生困惑与想法。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学生意见,逐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397.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94.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Media Convergence Matrix

ZHANG Nan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PC,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15, China)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张楠

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对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浅析

摘 要:目前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文章结合高职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如何创新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途径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04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运用,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上网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大环境,不仅给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面临工作开展新挑战[1]。如何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重视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目前身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调查现状

通过对当地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调查,我发现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其一,多数高职院校均缺乏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及专业网络思政教育经验的师资团队。在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并未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且缺乏对网络规制的认识度,同时还缺乏道德知识,并不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度,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为迟缓,无法掌握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本质,仅仅凭借自己的旧观念及教育经验,必然无法提高教育效果。

其二,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载体过于单一陈旧,多数高职网站作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载体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从而难以接受全面教育。再加上诸多高职院校并未设置思政教育专栏,仅仅敷衍了事地上传一些党的政策方针及实事政治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回馈。

其三,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目前的高职学生受信息化社会影响,思想多变,所以高职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制度保障作为促进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制度化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过多地停留于书面规范层面,缺乏全面的执行力,导致网络制度建设滞后。
二、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一)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利用网络

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作为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理念,传播着一些负面信息及不良观点,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还尚未深入社会,思想理念也尚未成熟,并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3]。所以,高职院校的班级导师以及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面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强化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思想渗透这一问题。通过切实保障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从而积极构建健康、文明、有序且干净的网络环境。

(二)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团队

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最终成效的好坏,所以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网络环境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水平,还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素质。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所需的网络信息素养及相关知识能力。包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较强的网络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所以,通过培训有关人员,如网络联络员、网络研究员及评论员,从而提升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教育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三)丰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载体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展开网络思政教育,仅仅停留于网站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目前网络载体十分丰富多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因此,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逐步丰富开展教育工作的载体,从而落实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譬如,开设网络思政教育微博,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发起热门微博话题、开通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思政教育目的。还可以运用通讯软件微信或是QQ等,构建聊天交流群,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直接且便捷地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充分的互动沟通,也便于及时掌握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

(四)加强网络管理规范制度

在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制规定,借助校园网展开管理工作,学校有关部门还需要制订针对性的网络教育管理规章机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上网行为及网络平台使用情况进行明确规定,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构建防火墙,预防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引导正向的舆论导向,避免负面舆论腐蚀学生的思想。

总而言之,要重视创新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新途径,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其对媒介的正确认知及批判能力,真正促进高职学生的良好健康成长,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乔智.浅谈网络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4.

[2]崔蕾.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8.

[3]刘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47.[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刘超(1979.1— ),男,汉族,河北廊坊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超

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试论SWOT视角下的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基金:本文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调查及研究对策》,课题编号:【ZK13-30】

【文章摘要】

网络时代大背景之下,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剖析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劣势,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对于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SWOT;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普及,高职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高职学生是上网的主要群体之一,不言而喻,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本身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和网络的结合一定是全方位的。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对于网络时代如何更好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素。笔者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十多年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教学工作,尝试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1 什么是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法又可称为态势分析法,每个字母所表达的涵义有所不同:S—Strengths,企业内在的优势;W—Weak-nesses,企业内在的劣势;O—Opportunities,企业外在的机会;T—Threats,企业外在的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将SWOT 分析法运用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梳理出目前深受网络影响和渗透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有的放矢的找出应对方法,实质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SWOT优、劣势分析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认为,目前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突出,机会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突出,机会丰富

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主要代表之一,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90后年轻人的高职学生更是近乎于百分之百上网。将网络技术融合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不再拘泥于教室里的面对面式的上课方式,授课内容也不再是刻板的、枯燥的教材内容,在网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思政教学可以极大地摆脱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限制,基本上可以做到随时实地进行,如此这般,思政教学途径将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由的虚拟空间里边,更大程度的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教与学的潜能。近年来,我院大力推广网络课程建设,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思政部抓住机会,成功建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思政网络课程,根据学生的评价反映,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2.2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劣势明显,威胁不容忽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网络的负面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为:(1)目前,我院校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较弱,缺乏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进行实时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应对平时课堂教学能力尚且不足,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难以顺利实现。(2)目前,我院德育网站的建设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对其进行良好的建设、管理是重中之重。现有网站的建设水平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形式较为呆板,内容创新不足,枯燥有余,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由劣势而带来的思政教育网络威胁也就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1)网络的平等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受到威胁。由于网络极大的开放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实时、快捷地获得其想要了解的各类信息,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极具青春活力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敏感的嗅觉,学生掌握的新鲜知识、新鲜事有时是教育者闻所未闻的,我院思政教师普遍觉得教学权威受到威胁甚至质疑。(2)网络的虚拟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威胁。虚拟化的网络很容易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自由”的幻觉,同时缺乏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学生行为失范、道德失序,甚至是网络犯罪,如此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极大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SWOT对策分析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综合分析,是网络形势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解决之道。

1)发挥优势。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借鉴已成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现成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加强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度。另一方面,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足够的网络知识,难以驾驭好网络这一新载体。同时由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设增加了教育者的工作量,因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同程度的抵制。学校应考虑教育者面临的实际问题,采取适当措施,鼓励教育者积极运用网络这一平台。

2)克服劣势。第一,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性。加强对虚拟空间信息的监管,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删除。第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大力开展新型、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第三,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延续性。

3)利用机会。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执行力,使之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沟通。第三,不断加强德育网站的建设,实时更新内容,提高其生命力。

4)化解威胁。净化校园风气,对于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要严厉打击,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明月.当代大学生上网问题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235-236.

[2]陈创荣.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16-18.

[3]刘俊茹.高校學生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孤独感的关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59-62.

[4]史锴鹏.论网络时代下我国面临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作者:王辉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下法律援助论文下一篇:德育课学生人格的养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