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科学教学,而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科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从小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通过学习科学实验知识,循序渐进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领悟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加深奥的科学知识做好铺垫。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水平发展迅速,“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它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主要以引導为主:一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与实践进行结合;二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指导。这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探究

1 引言

2017年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时提出了“科学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标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探究性是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完整体现的,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能力的提升来开发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对实验教学引起重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实验设备的投入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已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我国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再加上在改善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因此,我国现阶段在实验教学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及时地解决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我国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3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3.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生的实验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验的空间和平台。在实际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如果想要更好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为了能够突破教学实践的约束,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黄豆种子的发芽过程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而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种子发芽的关键条件。通过这样的课外实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较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当中开展科学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2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开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对自己在进行实验操作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总结,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实时反思,不断地进行调整。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对科学实验抱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把实验课当成讨论课,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当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在实验当中遇到问题时,应当主动进行提问,及时地解决实验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学生要注意遵守课堂规则,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操作,避免出现危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地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解决。同时,教师要及时地提醒学生学习态度对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动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提升。

3.3 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科学动手能力

实际上,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组织者。新课程下虽然重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所具有的主导性作用不能够被忽视。通过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开展的目标,正确掌握开展实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在教学《金鱼》一课时,为了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对于金鱼的观察了解和掌握陆地动物与水生动物之间存在的不同,教师就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性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当中仔细观察鱼的鳃、鳍、鳞等的作用,并且能够记录在喂完鱼之后鱼进行呼吸和喝水的反应以及方式等,进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的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因此,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实验员和足够的实验室,配合学科教师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针对转岗科学教师和兼职科学教师,学校需要对他们进行实验教学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适应科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冰艳,郑柳萍.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科学实验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福州市麦顶小学”为例[J].学周刊,2018(32):153-154.

[2] 徐君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6):60-61.

[3] 王润清.细微处入手,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谈微课程资源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91.

作者:袁明忠

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 篇2: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科学教学,而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科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从小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通过学习科学实验知识,循序渐进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领悟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加深奥的科学知识做好铺垫。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实验;实验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去思考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给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的科学工作奠定好良好的基础,激发其研究、探索的兴趣[1]。因此,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可以说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动手操作与思考中形成的。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概述

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教学,大多会涉及自然现象或者一些常识的验证,如果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来说,这些科学实验往往是非常简单和易操作的,这时候教师就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去亲自动手验证这些常识,去感受这些自然现象的发生[2]。教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明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是纯理论性的,一定要注重实验,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正确应用,而不是照本宣科,只知道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失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策略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利用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找到实验思路,突破思维上的瓶颈,为学生在实验中進行创新学习提供参考与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各种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学习。

例如,在学习《微小世界》这一单元时,如果教师不为学生做好示范而是直接让学生去进行实验,学生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来积累经验,最后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一次较为成功的实验,以此提升自己的科学认知。但在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后,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实验,效率就会高很多,学生也会对出现的“神奇”实验结果产生兴趣。不过,教师不能把模仿的标准设计的较为严格,要允许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实验操作,鼓励他们试错并对其错误表示应有的宽容[3]。

(二)明确分工促进合作

教师应分别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两种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从多元角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展学习,以此形成小组内的互助,提高小组学生学习能力。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效开展组间互动式学习,以此在班级内形成竞争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对于“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它的主要用处在于可以让同一种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集中学习,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共同话题,也能够更加顺利地理解彼此的思想动态,能够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的科学实验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得到升华。此外,在学生开展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做好课堂巡视工作,对不同组别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为学生指明实验方向,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合先进技术,探究广阔的世界

小学科学虽然不会涉及到非常高深的理论知识,但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学科的知识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展开实验教学是不现实的,一般学校也很难具备如此丰富的教学条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广泛、深入地认识科学世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信息技术等,通过观察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科学实验。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结构”这一课时,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为他们展示世界的奇妙。但是,学校一般不会有种类特别丰富的岩石供学生实验。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和图片等内容,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还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某一种岩石的详细资料,并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其他人交流讨论,尝试把几个人的成果整合起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分享。

结束语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方式,如此能让科学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4):85.

[2]潘雪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0(10):137.

[3]巫朝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6):17-18.

作者:颜若冰

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摘 要: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关键,是完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期,做好学生的科学引导任务,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主体,应该寻求合理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实验课程有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实验;教学方式;科学引导

小学科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是作为小学科学实验的关键一步,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 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探索

小学实验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操作和实现课本上的任务,但是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进行合理的逻辑判断。当然,课本上的一些实验难度系数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也无法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教师应该建立问题导向性的体制,在做实验之前推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让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当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了解时,这时学生就不单单满足了解基本的实验现象,而对实验背后的规律和理论进行探讨。教师这时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这才是小学科学实验的关键所在。

比如,最简单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做出实验现象,但是对问题的本质却还是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做这个实验时,教师应该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会发热,它经历了什么样的摩擦”,然后建立课堂小组,让学生积极探讨发热的本质,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铁丝的内部损耗的摩擦导致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论证,可以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建立这种问题导向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实验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探索模式。

二、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的能力,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现象去了解事物所蕴藏的科学规律,并且加以合理的运用,从而逐渐形成自己去认识科学事物的方法。因此,小学实验课堂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然后展开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逐渐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将从课本和大纲的教学理念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學,只要通过这种方式的合理转变,无论是在实验课还是实验讨论课上,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本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是肯定存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要尊重这些差异性。要根据每个学生对于实验问题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建立起不同种类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杠杆的实验原理》时,某些学生对于杠杆的受力缺乏合理的认识,教师此时不应该采取单纯的知识传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他们以合理的讲解,像“以前玩过的跷跷板”这就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设计的,而不是采取僵硬的模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仅不能学到科学知识,会逐渐打击学生的信心。小学科学实验关键不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形成自己科学观。

三、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各种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教师提供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将原先实验教材中抽象的实验过程变成动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容易,学生也会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好这种资源,在实验讲解过程中进行合理地把控,从而真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教师在做《食盐粘结剂》的实验时,可以制作一个动画,主要通过分子的方式去展开,着重在撒上食盐后冰块分子与食盐分子的变化情况,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对这个实验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动画的制作,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了解。教师应该开展以课堂现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一个实验,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理论,然后在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地补充。而这种补充方式就依赖于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可操作性,可以向学生传授这个实验在生活中的更多的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进行《光的折射》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慢速回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束光的折射过程,在这之后,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基本懂得折射的基本原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潜水艇的望远镜。

四、 总结

小学科学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而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去提升小学教学实验的课堂效率,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方法是重点。教师应该合理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然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黄亮.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数学方式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3):53-54.

[2]赵永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师),2012(12).

作者简介:席宏,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小学。

作者:席宏

上一篇:比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