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阐述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医学英语的含义,分析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的必要性,针对调查数据比对发现的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中存在的医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医学文献阅读、医学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与启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医学论文 篇1:

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探讨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十分必要,这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职性医学课程可分三个阶段完成。

关键词:高职;性医学;课程

学校是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性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要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其知识结构性的需要,也是其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需要。有关专家指出:性医学是医学中重要而尚不完备的领域,应予重视和研究。因此,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性医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拓宽就业门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培养和指导自身及他人正确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教师往往羞于在子女与学生面前谈论性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性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关于性的问题在社会上影响极其复杂而敏感,时至今日,全国只有极少数医学院校正式开设了性医学课程,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把性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入课堂,有些院校针对学生健康教育只开设了一些性知识讲座,高职医学院校的情况更糟,目前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正式开设性医学课程。在医学院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也仅仅是性器官的解剖与生理,很难广泛深入地讲解性的知识。学生虽然对性、避孕和性病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及性和谐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造成目前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陈腐的教育观念导致性禁锢和性神秘,使整个社会缺乏性医学正常发展的舆论环境,缺乏起码数量的性医学教育与研究的专业队伍与设施;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材匮乏,除了吴阶平教授等编译出版的《性医学》、薛兆英等主编的《现代性医学》、卢盛波等编写的《性医学教程》可作为教师参考用书外,国内尚无其他有关性医学的专业教材。因此,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培养相关教师,在高职医学院校中逐步开设性医学课程。

开设性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的需要首先,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问题,据中国性学会提供的数据,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碍(ED)疾病,在我国更为严重,约有50%以上的男性有过勃起功能问题,80%以上的女性很少感受过性高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家庭的和睦与性生活的和谐,应该承认,性不是肮脏与丑陋的东西,而是人们生理与心理的一种正常需要。其次,是落實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性——生育——节育和不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社会需要大量掌握优生优育知识的人才,因此,在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再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提倡性文明、性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宣传关于性的科学知识,摒弃性神秘的观念,使人们科学地认识性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与性价值观念,有助于增进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性激素分泌逐渐旺盛,性意识逐步增强,由性生理发育而引起的性紧张与性好奇极易形成“性饥渴状态”。国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性知识缺乏的现象:(1)性生理与性心理知识贫乏。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学校的性教育从来没有落实过,学生对性教育的实际内容比较生疏或了解很少。如对于手淫的态度,25.5%的学生认为手淫是对性要求的一种补足,53.3%的学生认为手淫是不文明的行为,21.2%的学生对手淫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对月经、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了解,甚至为此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大学生中,因性知识缺乏引起相关疾病的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有关性成熟问题的调查中,有54.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或社会意义上已经完全成熟,只有19.9%的学生认为自己尚未成熟,31.2%的大学生有性心理咨询的要求,79.7%的大学生认为应建立和健全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2)性知识来源非科学化。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或影视的占64.8%,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而获得性知识的占19.5%,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掌握性知识的占8.4%,通过父母的教育得到性知识的仅占5.5%,靠自己摸索了解性知识的占1.8%。(3)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受到冲击。在一项关于贞操观的调查中,认为贞操十分重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9.2%和50.3%。对婚前性行为,有50%以上的大学生持宽容、默许或赞成的态度,甚至有30.1%的学生认为同居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受这样一种性观念的引导,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正在不断减弱,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不容忽视。(4)对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一项关于STD(性传播疾病)和AIDS(艾滋病)知识的调查中,医学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但也并非十分乐观,如有24.6%的医学专业学生和61.5%的非医学专业学生认为STD只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关于大学生避孕问题的调查中,有15%的男生和13%的女生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但在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只有16%人采用了现代避孕措施,其中3.1%的被调查对象曾怀孕过1次或多次。这说明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与避孕的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亟待加强。

此外,性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性与道德相互关系的调查表明,19.5%的大学生认为性是人的本能,与道德无关;26.9%的学生认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自己说不清楚;53.6%的学生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反映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卖淫嫖娼的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这表明大学生对性道德的认识模糊。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性的满足往往需要与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相联系,性成熟的男女既有权利得到性的满足,又必须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规范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性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分阶段开设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性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并且已建立起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学科范畴,性生物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成为性医学的基础和临床指南。性医学教育是指导性医学知识学习、运用与实践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性知识,强化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家庭和睦幸福和人格健全发展。据此,应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性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性器官的解剖、发育、性生理与性心理为基础,以两性社会交往、性行为和谐与性生活协调为重点,以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为扩展,分三个阶段完成性教育。

第一阶段:入校的第一学期,应注重青春期性心理及性解剖生理教学。授课内容包括:(1)性解剖、性生理知识;(2)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和性困惑;(3)自身性行为——性幻想、遗精、月经紊乱、性梦及自慰行为。

第二阶段:第二、第三学期,应注重性道德、性法规教育。授课内容包括:(1)爱情与婚姻,权利与责任;(2)贞洁观,婚前性行为;(3)性行为(性刺激、性高潮、性生活卫生与避孕);(4)性与文化艺术,性审美;(5)性伦理学。

第三阶段:实习前阶段,应注重性传播疾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与预防。授课内容包括:(1)各年龄段的性问题;(2)性传播疾病;(3)性功能障碍与治疗;(4)性变态;(5)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6)性医学咨询。

注重科学性,防止滥讲偏向

由于性医学的特殊性,性医学教育一定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进行,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在性医学教育中,要将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性知识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要根据医学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医务工作的需要,立足以人为本,以严肃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伦理道德为规范,防止滥讲偏向,最终使性教育收到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帜,马骏.对医学生也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41-42.

[2]郭蓬春,杯明理.性功能障碍妇女心理卫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9,15(1):16-17.

[3]张丽伟,蔡家春,徐晓阳.重庆市267名女大学生新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25-127.

[4]颜丹,潘英,李燎,等.泸州医学院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36-1037.

[5]杨珍,蒋欢.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28-1029.

[6]顾世光,高尔生,赵鹏飞.生殖健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51-356.

作者:乔建卫

高职医学论文 篇2:

高职医学院校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课程衔接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医学英语的含义,分析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的必要性,针对调查数据比对发现的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中存在的医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医学文献阅读、医学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与启示。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  基础英语  医学英语  衔接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形成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课程特色,注重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行业的需求,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在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之后开设医学英语课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进行了基础英语的学习,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之后,能快速进入医学英语的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结果不尽如人意。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之间的衔接往往出现割裂现象,阻碍了医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为了实现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的过渡和有效衔接,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后期以及医学英语教学的初期,应创设两者的过渡阶段,以实现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无缝对接及有效融合,在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也为之后的医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一、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医学英语的含义

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也称为公共英语或通用英语,是以语言教学、语言讲解以及语言技能为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的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一般社会中的交际能力,是医学英语教学的基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是与EGP相对的一个概念,属于语言共核以外的范畴,与特定职业相关,为特定职业服务,其目的是通过把基础英语语言知识与特定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在某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进阶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医学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基础上,向医学领域延伸和发展,实现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从而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信息交流,获取前沿医学信息以及标准的学术表达能力,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的必要性

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就课程性质而言,基础英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门交流工具,侧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纯粹的语言课;而医学英语则是语言应用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体,是以公共英语为交流工具进行医学专业信息的获取和交流的课程。就教学内容而言,基础英语注重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语言技能的培训;医学英语则是基于医学行业需求分析,以就业为导向选取与医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教学侧重点而言,基础英语的教学侧重点为英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注重“知”;医学英语的教学侧重点则为英语在医学中的实践应用,注重“行”。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基础英语是医学英语的基础,将二者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基础英语为医学英语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既精通專业知识又能用英语进行良好沟通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三、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问题调查及分析

本文拟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学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及实证分析,从高职医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出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阶段存在的衔接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情况与数据比对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模式为:第一学期为基础英语,第二学期为医学英语。本文就阻碍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原因对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阻碍基础英语有效学习的原因对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在基础英语以及医学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阻碍学习因素进行比对。2018级的学生是刚刚结束基础英语学习的学生,即将在下学期进入医学英语的学习。2017级的学生则是刚刚结束医学英语学习的学生。

调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发出阻碍基础英语有效学习原因的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发出阻碍医学英语有效学习原因的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果表1所示。

从问卷调查结果及两个年级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第一,阻碍医学生基础英语有效学习的因素中,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基础英语词汇量不足(76%)、缺乏文化背景知识(31%)、基础英语句式结构复杂(26%)。阻碍医学生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因素中,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难以理解和记忆(81%)、医学文献句式结构复杂(87%)、医学专业词汇量不足(79%)。第二,词汇的理解记忆对学习的影响占比由基础英语的19%上升到了医学英语的81%,说明医学词汇的理解记忆是影响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三,基础英语词汇量不足对学习的影响占比由基础英语阶段的76%下降到医学英语阶段的29%,而医学专业词汇量不足所造成的影响达到了79%。说明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基础英语词汇量已经有所增加,不再是阻碍基础英语学习的因素,而在医学英语阶段出现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量成了主要的阻碍因素。第四,在英语句式结构影响因素方面,占比从基础英语的26%上升到了医学英语的87%,成为又一个影响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第五,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因素占比由基础英语阶段的31%上升到了医学英语阶段的54%,说明文化背景知识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增加。第六,对基础英语不感兴趣由基础英语阶段的27%下降到医学英语阶段的15%,说明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需求在增加。

(二)结果分析及解决方案

从阻碍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因素对比中发现,高职基础英语至医学英语阶段在衔接上存在以下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医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问题。在问卷调查结果的比对中可以看出,学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后,虽然通用词汇量增加了,但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并没有起到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基础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衔接不畅所造成的。西方医学是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西方的医学体系,所以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医学英语词汇主要来源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根词缀丰富。因此,要想快速理解记忆医学英语词汇,增加医学英语词汇量,必须了解基础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之间的关联并掌握这些从未接触过的词根词缀。为了实现基础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的有效衔接,在两者教学的过渡阶段应导入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找出医学英语词汇与基础英语语言系统的联系,将原有的基础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融合重建认知结构及认知图式,提升认知能力,实现基础英词汇到医学英语词汇的迁移。

如表3所示,医学英语词汇属于医学专业术语,由词根、前缀、后缀、连接词等医学词素合成,其含义也由词素的词义及其关系来确定。如医学词汇electrocardiogram的构成结构为:electr(前缀)+o(连接元音)+cardio(词根)+o(连接元音)+gram(后缀)。对于此词汇的理解记忆,可以将已有的基础英语知识和新学的医学知识进行认知重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根据已掌握的基础英语词汇electricity获得前缀electr的含义为“电”;根据已掌握的基础英语词汇diagram获知后缀gram的含义为“图表”。再根据新医学知识获知词根cardi的含义为“心脏”。将三者结合起来就很容易获知医学词汇electrocardiogram的含义为“心电图”。以此将基础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进行有效衔接,增强学生对医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可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为医学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医学文献阅读问题。医学文献的阅读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医学文献的阅读,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最新的医学成果及最新的医学动态。但医学文献的句法特点往往成为阻碍医学生进行医学文献有效阅读的因素。医学英语无论是在词汇还是句子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其文体特征为词汇语义较为固定,句法结构严谨、规范,并且行文逻辑严密,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多用复杂从句连接,多长难句,多使用被动语态,普遍使用名词化,并且少用修辞。

高职医学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在语法和词汇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医学文献大量的专业词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特点让大部分的学生在初接触医学英语时,会认为医学英语的课文内容难以理解,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把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所学的基础英语知识与医学英语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衔接,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与恐慌,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基础英语学习到医学英语学习的平稳过渡。要实现此目标,就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词汇的前提下,进行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在用词、结构和文体等特征方面的比较,促进学生完成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这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多阅读医学英语文章,提升学生迅速理解句子内部、句子间及整个篇章的逻辑结构的能力。

3.医学文化背景知识问题。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需求由基础英语阶段的31%上升到了医学英语阶段的54%,体现了医学文化背景知识对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语言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医学英语词汇大部分来自希腊神话,或是与拉丁文化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过渡阶段,丰富学生的医学背景知识,扩大其知识面,不断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夯实医学英语有效学习的文化背景基础。

4.教师层面的问题。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英语教师均為英语专业毕业的专职英语教师,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扎实,掌握语言发展规律及语言教学特点,但不足之处为对医学相关知识、医学专业词汇的了解有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学院专业设置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使用的通用教材很难满足各专业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无缝衔接,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英语教师应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入开展与不同专业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从不同专业群职业能力需求出发选取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把相关医学英语基础知识渗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致力从专业性、知识性和适用性等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总之,在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过渡衔接阶段,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英语到医学英语的知识迁移,达到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为医学基础教学夯实基础。

四、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与启示

为检验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后的教学效果,笔者将2017级两个临床医学班(教学调整前)和2018级两个临床班(教学调整后)的期末学习成绩做了分析比对(如表4、表5所示),以此判断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有效衔接对医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比对的年级中,2017级的临床医学班是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前的班级,2018级临床医学班为就衔接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后的班级。从两个班医学英语期末成绩的分析比对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考试难度相同的情况下,2018级的学生在优秀率、良好率和中等率上都高于2017级的学生。从标准差来看,2018级学生的标准差小于2017级学生的标准差,说明2018级学生成绩比较稳定,从而证明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有效衔接对提高医学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医学英语,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基础英语之于医学英语是基础,医学英语之于基础英语则是延续。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由基础英语过渡到医学英语阶段的问题,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有效融合,除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英语知识之外,对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邓春梅.论高职院校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3]凌来芳.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街接的实践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周玉玲(1976— ),女,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英语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周玉玲

高职医学论文 篇3:

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再认识

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

高职医学生 医学理性精神 高职医学院校 卫生职业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兴起,本身就是医学理性精神属性之必然逻辑性的展开,与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式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息息相关,故医学理性精神的泛化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因素。医学理性精神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是医、护工作过程的精神基础,与医德养成教育关联密切,与医学应当相辅相成。面对守望生命的医学事业,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在新医改背景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下,再认识高职医学院校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品位建设如何开拓是一个现实命题。

当今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医疗消费不合理、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共享缺陷的弊端已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关系到现行社会医疗消费市场和各类医学教育是否公平、诚信、实用,关系到医疗保健的公益性保障,也关系到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理性的信任问题。在此种背景下,医学理性精神建设正在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特别是职业医学应当亟待探讨的问题,同时医学伦理学的善良总原则要求树立医学理性精神,忠实实践医学目的与公平、公正的医疗消费,籍以保证医学服务的公益性取向。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医学教育事业,其生源质量较差,毕业生工作能力受限,但高职医学生接受医学理性精神培育的空间较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势必需要加大力气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的培育,再认识医学理性精神教育与医学职业行为培育的相容性方面的问题,再认识坚持和弘扬医学理性精神建设与提高高职医学生职业成长性和医学职业服务境界的内在关系,或许更有利于显现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的基本属性

医学理性精神基本内涵是职业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行为中具有的医德理性的特定渗透、表达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目的之逻辑必然性展开的心理活动,是医学随时代变迁、广大医疗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而适时自我审视、自我发展的必然属性。其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是医疗活动的精神基础,是以善良总原则和“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前提的精神境界,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元素。笔者认为,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是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集合,基本属性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是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倾向的综合体现。卫生职业教育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教育,可以造就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境界和职业成长性,在一定程度上导向和定向卫生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培养高职医学人才。

三、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几个相关问题

1.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症结

目前,三大因素困扰着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的建构:其一,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的萌生与泛滥,使“利润绩效”转嫁于医疗消费者,造成医院公益性淡化,有悖于医学理性和善良总原则,引咎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模糊认识。其二,“必需、够用”的教学理念束缚着卫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属性的必然逻辑性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没有完全融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连受“挫折”,知识体系的积累存在缺陷,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理性精神混沌。其三,高职医学院校建构主义理论缺陷,不能有效地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使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存在局限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同化、顺应和平衡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建构。

沉思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需要再认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多数高职医学生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就业前景的担忧,使其医学理性精神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调控能力低下;二是,医疗消费是商品消费的再认识进一步印证了卫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医疗的商业化影响,并由此引发诸多的现实医德问题,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一样,对从医人员的医德境界和医学理性精神提出质疑,而医疗机构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改善现实医德和医学理性的问题。三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滥用对医学目的的异化,并带来的道德和医学伦理难题,使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目的产生了困惑,同时对从医人员的形象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提出争议,进一步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困惑,而从医人员又不能时常自觉维护和履行医德规范及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四是,医疗机构及其从医人员医德不自律而蕴生的拜金现象、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医学情感淡化、医院文化建设无序均为医学理性精神的惰性因素,它们有悖于医学理性精神的真谛,是坚定医学理性精神的系列障碍。

面对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的困惑,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必须坚持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引导高职医学生认识和明确现代医学遭遇的医学理性和伦理道德困惑的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业忽视了对医学性质的认识、对病人是医疗消费第一因素的认识、对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医学的认识以及对人文医学的认识,籍以引导高职医学生自觉地接受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不断完善人格素质。

2.再认识高职医学生的学习理性精神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制约

学习理性制约着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挫折的转归,是影响学习发展与医学理性精神问题的基本因素之一。学习理性精神的内隐与外显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医学生学习心态、学习行为与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与医学责任的归属问题。学习理性精神是自律学习行为、制控学习责任和界定学习价值的重要因素,对高职医学生诸多的学习责任、学习困惑、学习挫折和学习心理障碍问题有一定的制约效应,其终究要潜移默化为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心理感应。面对卫生职业教育“淡化学科意识、知识体系弱化、注重技能训练”的不争事实,积极倡导和督促高职医学生建构坚定的和稳定的学习理性精神,会使其在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学习积累中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其职业成长性和医学伦理观念产生良好的启示作用,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呈现良好的制约效应。

3.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迷茫与医疗困惑的问题

当今,高职医学生基于上述原因,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了迷茫或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医患医疗消费心态、医学人权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和医学责任的归属等问题的判断。试想,高职医学生在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迷茫的情境下,面对诸多医学责任问题、医德困惑和医学伦理问题,就不能表现出应有的医学理性精神,不能把握医学理性精神制衡效应,就会产生医疗困惑的心理阴影。这说明医学理性的迷茫与医疗困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面对守望生命的事业,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重新提出、界定和审视医学理性精神是一个重要课题。

四、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是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新起点

人们期望高职医学生拥有高尚的医学理性精神,是医学的重要进步,也是高职医学院校新的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这种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需要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方能使高职医学生置于其中,建构自己的医学理性精神,为自己的顶岗实习、择业、服务能力和职业成长性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1.师生共创和谐的学习理性的教育情境

教师在高职医学专业课施教中充分展现教学热情、教学情感、教学成果、教学有效感和教学品位,可以创设教学理性情境,引导高职生正确对待学习挫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情感、学习成果、学习有效感和学习品位,籍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理性情境,形成培育和强化高职医学生学习理性的合力。

2.工学结合、院院结合,共同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

工学结合、院院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超前性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提升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建构效果。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培育医学理性精神建构的土壤,是提高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境界的新起点。

3.实习带教,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临床实习的带教环节是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的有效平台,注重实习带教情境培育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是卓有成效的举措。面对医学服务工作情境,带教医师(护师)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情感体会,可以直接将工作平台需要的医学理性精神施教于顶岗实习的高职医学生, 会收到现实的、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社会舆论和顶岗实习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转嫁医疗费用、看病贵、看病难等不满的社会舆论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为患者排忧解难等满意的社会舆论与顶岗实习中的服务流程的训练,从医人员的言行和患者的评议,可以共同创设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参考文献:

[1] 罗根海.评判中医药学需要科学与理性精神[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3-15.

[2]孙奥丽,孙永波,陈红霞.医德养成教育和医学理性精神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4,24(6):34-35.

[3]杜治政.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调节[J].医学与哲学,2007, 30(1):3-9.

[4]林国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J].学习与实践,2006,24(1):57-61.

[5]陈晓阳,杨同卫.论医学的理性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4):35-36.

[6]孙云霞,傅增智.带教情境的建构与实习护生的道德认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155-156.

作者:孙永波

上一篇:党建论文下一篇:具身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