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现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法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要求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要求为切入点,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教学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诊断学的学习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其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奠定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过渡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诊断学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

诊断学是阐述疾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医学课程,具有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理论和实践考试的主体部分。根据制订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诊断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要求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要求为核心,构建体现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笔者通过与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教师普遍认为诊断学课程不好讲。因此,如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是摆在诊断学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高〔2012〕6号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医疗、科研与卫生管理的基本能力,使其能够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并指导患者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的影响。教师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流、团队协作以及医患沟通的能力,能够从事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临床一线工作。学生需要了解现代诊断技术,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学生要“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成为农村及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等基层卫生机构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技能学习。学生在经过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之后,不可能直接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必须经过诊断学的引导和过渡。诊断学作为专业课的先导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学习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授课内容要贴近临床实际,以便更精准地指导学生学习,为其以后的临床诊疗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基层卫生机构。

二、課程内容的选取方案

1.课程内容选取指导思想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以最基本的诊断依据为框架。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能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依据学生今后工作的具体内容,以满足“两个需要”为原则,不仅要满足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今后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而推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重视备课环节

(1)学情分析。教师授课前要了解班级学生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效果。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都参加过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起点比中专生高,比五年制大专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强,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诊断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其动手操作,领悟知识点的精髓,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2)结合整体学情进行备课。只有正确解读教材,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分清主次,以便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教师要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提高备课质量。

三、模拟场景

诊断学的学习始终围绕着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模拟场景和角色互换,让学生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医患沟通的注意事项,掌握并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还能对患者起到心理治疗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另外,教师要把知识点连贯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课后普遍反馈,通过模拟医生和患者,激发了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对职业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这样的教学实践探索不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营造更为符合临床实际、更为直观的教学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搜集临床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论是学生准确把握案例的基础,案例则是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的重要途径。情境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教学引入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可分析性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基于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首先需要对患者的临床体征、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其次需要关注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原因以及发病后的具体表现,等等。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诊断学的问诊、查体、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用药、临床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分析案例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五、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常规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教学后记是教师执行课时计划后的及时总结,可以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也是教学行为的自我反省。教学后记包括教学的回顾、整理和体会,其中包括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学后记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对各项问题的解答效果以及课堂中的表现,等等,从而实现课程学习活动的有效总结。学生需要记录好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并定期进行回顾与反思。有效的课堂后记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会元,王亚军,康骅.临床技能评估与考核的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0-32.

[2]韩峰,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28-129.

[3]朱冬菊.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74-75.

作者:杨静 曲国伟 寄兰兰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论文 篇2: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目的 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现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法 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要求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要求为切入点,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教学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结果 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要求相对接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提高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要积极探讨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1]。因此,必须将实践意识贯穿于学习的始终,构建一套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提高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 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能力,包括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素质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疾病预防、诊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即具备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专业知识;具有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在艰苦环境下独立开展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专业素质。

2 课程内容改革

参照教育部医学教育标准,强化技能训练,以能满足岗位需求和专业知识需要为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所有课程设置均应满足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层卫生工作要求,改变传统重医疗轻保健的意识。将临床课进行整合,避免内容重复,有效利用教学时数。将全科医学纳入考试课,以系统疾病划分教学情境,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将岗位能力和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标准融入教学中,围绕完成工作任务及岗位需要整合理论和实验项目,是我们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病案教学法

以典型病例为先导,让学生进入看病、治病的情景,设定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再将答案进行综合和总结,将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方法应用于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教学环境,身临其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了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2 运用多媒体技术

对静态知识动态加工、动态知识分层分析,并在分析、比较中,与设疑引导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渗透科学素质的教育,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型教学模式。见习实行床旁病例讨论,让学生按知识点自主探究学习,作出诊断和治疗计划,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3.3 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

通过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将外科与妇科、内科与儿科结成实验单元组,对存共性的问题共同开展实验,打破传统独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梳理学科间的交叉点。如:我们外科实验室开展的“气管插管术、静脉切开术”、可以与妇科实验室同时开展“输卵管结扎术”(雌性)、“输精管结扎术”(雄性),每个小组4~6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节省实验经费,又达到了一次实验多技能训练。

3.4 积极开展技能训练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实验条件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实验课都是分组进行,每组都有老师指导,不断摸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临床技能训练活动,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3.5 布置临床课大型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了学科大型作业,要求同学以本学科重点为主脉,以一章节教学为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图片、幻灯片、视频)展示对教学学内容的理解和诠释,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4 完善临床技能综合实训中心

4.1 建立临床技能实验室

包括基本技能实训室、模拟急救室、重症监护室(ICU)、SP模拟诊室、PBL讨论室、心肺腹听触诊训练室、标准化手术室、无菌流程、消毒洗手室、模拟产房,多功能训练室等。

4.2 开设模拟病房

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经常行训练各种诊疗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各种穿刺术、助产术等,这种真实感的实验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迁移的关键时期,对培养造就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以临床工作为主的带教老师往往不重视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知从何学起、如何来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系里选派教学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临床医生担任见习带教工作,以床边教学为主,通过病例示教和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病房接触病人,认识病症、体征,获得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

5 实践考核方式改革

我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把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思想意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介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实训课技能考核、实习准入技能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等内容。针对培养目标提出:专业技能不过关不进医院,专业技能不合格不出校门,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为学生设立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求知思想、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所述是我系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的几点成绩,随着实验教师的不断引进和实验室的逐渐完善,还应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机会,使学生毕业即能就业,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少华,苏丽环,汤之明,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医论坛,2013,28(6):57-60.

作者:张丽卓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论文 篇3:

浅析提升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要】临床见习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种因素导致我们的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此现状,本文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临床医学 临床见习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省级一般资助课题(XJK013BGD011)。

1.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现状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第一阶段。由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是在各教学医院完成,学校对各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及管理鞭长莫及;各教学医院又以临床医疗为主,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也难以落实到位,由此形成临床教师对病人的临床诊疗全力以赴,对学生的教学敷衍塞责,甚至少数临床医师视教学为负担,造成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学生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見习只是换个教室上课,临床见习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室看看书,参观参观病房,只有极少数同学有机会与患者交流,大部分学生沦为观众,缺乏参与机会,根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临床见习流于形式。

2.造成该现状原因

2.1见习医院数量及容纳能力不足:由于见习的特殊性,见习地点须按就近原则,一般选取与学校同一城市的大型医院。

2.2临床教师精力及水平有限:①临床教师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社会地位低下、受患者尊敬程度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的工作积极性;②科研压力、职称压力、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等大量消耗医务人员的精力,使很多带教老师力不从心;③部分见习老师未经正规带教培训,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手段单一;④少部分老师不能完全融入教师的角色中,把带教视为交差,缺乏正确的教学态度,也是造成学生见习效果差的原因。

2.3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对见习缺乏足够重视,对见习的认识停留在好奇层面,认为见习效果不佳也可以在来年的临床实习中弥补,因而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自主性,影响临床见习效果。

2.4患者配合度不够: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加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见习学生开展见习工作。

3.提升见习质量的策略

3.1吸纳更多合格的见习医院:通过充分对本地区及附近区域医院的病人数量、病种、诊疗规范性、医疗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广泛选取符合要求的医院作为见习医院,缓解附属医院的带教压力。

3.2采用多种见习方式:建议学校鼓励学生到生源地各级医院开展暑期短期见习,参与简单医疗操作、小型手术、义诊等医疗行为,使学生能提前接触临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不足后及时纠正,这样就更易适应将来的正式临床见习,有利于提升见习效果。

3.3加强见习前教育:在见习前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视临床见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对附属医院见习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角色的形成;专业方面,鼓励学生巩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如问诊、临床诊断技能操作等,提升见习效率。

3.4建立临床见习监督管理制度:

3.4.1专人负责制度:附属医院相关科室每学期应抽调专人脱岗负责见习,包括制定见习计划、理论授课、见习带教;见习结束后,由督导组组织学生对带教教师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分,其成绩作为绩效考核、年终评优、职称评审的依据。

3.4.2双向反馈制度:附属医院主管部门应定期召开反馈会,根据见习内容选取节点组织带教教师、学生代表进行教与学评价。学生反映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汇总出修改意见及建议。此举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而充分的沟通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

3.5改进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方法LBL,到PBL、CBL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课堂中辅助微课、理实一体化、角色扮演(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教学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病例不足的缺陷,提升教学效果。

3.6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积极性:对住院病人加强宣教,督促患者转变角色,参与到培养医学储备人才的实践中,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积极配合学生见习,这样患者既获得了精神满足,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可适当缓和医患矛盾。

总之,导致目前临床见习质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带教老师、学生、患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充分监督协调,重视临床见习过程、细化见习流程、明确见习目标,对临床见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积极修正,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治民.新时期医院从事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1-553.

作者:徐国耀 龙沙 黄民江 曹湘玉 金玲

上一篇:员工岗薪调整措施论文下一篇:药房管理循证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