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意识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心理学与美术教育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心理学为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美术教育为心理学的发展拓宽了更广的路径。把心理学的理念融入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教育者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的同时也为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元意识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多元意识美术教育论文 篇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分析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背景下,文化方面的全球化发展也成为必然,文化形式和种类逐渐增多,这也让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美术教育属于文化类型的教育学科,与文化的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也要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使美术教育实现多元化文化渗透,并提出思考后得出的美术教育方法。

关键词:多元文化;美术教育;理念;方法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诸多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存在着交流与合作,其中,外国文化的流入对我国有着不小的冲击力。文化中包括着美术文化,我国原有的传统美术文化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美术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美术教育,美术学科不能墨守成规,要在发扬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同时,兼具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对外国美术文化有所选择地接受,让美术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原因,教育界对美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老师们也开始寻找更加适合、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为顺应多元化文化的时代发展潮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有远见卓识,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气息,让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美术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其具有的人文及文化气息是较为浓厚的,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固定而太过死板,要让学生受到多元化美术文化的感染,提升对美术的鉴赏能力。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化、美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美术文化观念,最终具备创造美的能力。美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迎合世人与世界,供我们欣赏与品鉴的,更多时候,作品代表的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真情流露,是艺术家自然而来的情感产物,美术作品的创作不是受外界影响的,而是艺术家本身的自然体现。所以,美术教育也应该如此,要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美术意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实施美术教育的方法

2.1明确多元文化的教育目的

美术学科之所以属于教育体系的范畴,主要是因为美术学科与文化的紧密关系,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并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价值,比如在学习一副艺术作品时,不能光着眼于其中高超的美术技巧和美术知识,而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政治、宗教、作者处境、历史等层面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发现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理解并领会其中的文化信息。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也要向多元化发展和延伸,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并且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更多、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实现美术与文化的相互贯通,让美术学习过程上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使学生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2.2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

要想实现多元化美术教育,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引导下,适当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思考:第一,民间文化,民间习俗文化,行为艺术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具有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的文化,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第三,与当前社会切实相关的热点问题,把生活中的各类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融入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得到文化方面的教育。

2.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模式

多元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文化种类繁多,因此,教师对于各类文化要持有同等的态度,不能将个人观点代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让美术教育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即使对教学内容存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要保持公正的叙述,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全面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文化意识。

2.4充分挖掘民族资源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以认可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另外,也要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高度重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让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显现出来,并且让学生吸收其中的精华。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是去追求当前流行的艺术文化,要将经典的民族文化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如古典艺术,青铜器艺术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美术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结论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美术教育应立足于多元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变,坚持走多元文化发展路线,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将其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让学生不仅仅从教学中学习美术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同時,这也让学生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让美术教学产生更好、更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婕.浅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J].好家长,2016(17).

[2]付胜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写实油画教育[J].艺术教育,2017(7):112-113.

[3]孙宇琪.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4]蔡鲁方.刍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教育[J].大观,2016(3).

[5]宋燕霞.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艺术学院钢琴教学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新疆艺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

刘洁(1992.12.06—),女,汉族,河北唐山,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5级研究生,美术教育专业。

作者:刘洁

多元意识美术教育论文 篇2:

论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摘要:心理学与美术教育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心理学为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美术教育为心理学的发展拓宽了更广的路径。把心理学的理念融入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教育者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的同时也为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将美术教育的方式贯穿到心理学的学科研究和实践中,有利于丰富心理学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实践。因此,美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撑,心理学的内容拓展需要美术教育的充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关键词:心理学  美术教育 个性心理

随着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心理学和美术教育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运用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美术教育陶冶情操的理念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认同和需求。心理学与美术教育关系紧密,心理学为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美术教育同时也丰富了心理学的发展。因而,将心理学与美术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益于促进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有益于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有益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心理学促进美术教育的开展

(一)心理学指导美术教育的开展

心理学和艺术教育学都是研究人的学科,无论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是研究人的教育活动规律,两门学科之间都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美术教育问题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有关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学的研究自然离不开人的培养问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的族群环境、种族特征、地域特征等等都影响着人的艺术创生、艺术个性、艺术传承、艺术发展、艺术社会、艺术对人生的美化等相关问题。”[1]艺术教育学的研究视域离不开社会中的人的培养问题,人的培养必定涉及心理的健全和完善,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支撑,美术教育的实施也不能脱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独立存在。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不分国籍、不分地域更不分学科之间的差异,任何教育都需要心理学提供指导进而更好地发展。美术教育的开展更加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美术教育与其他类别的教育相比尤其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与因材施教。受教育者因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都具有差异性,每个个体都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开展之前,美术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进而实施艺术教育,更加有利于教育者深入地了解美术教育中受教育中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有助于受教育者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能力。此外,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一种既具有意识也同时具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对于受教育者而言美术活动的呈现其实就是其心理活动的艺术化表达并具有个体强烈的意识性和独特性。为此,以心理学为美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学供应美术教育的思想内容

美术教育的展开需要各种美术活动作为载体,而美术活动实则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西方古代艺术理论也特别审美心理在创作中的意义,聊城大学学者郝春燕在《书法美学中的三重维度》一文中就谈到艺术创作、欣赏、评鉴中,身体感官构建了古人审美意象判断,身体感知则为古人艺术的审美评价之重要依据;“意”“心”则具有审美主导能动性;性情则决定了艺术风格、形态等特征。[2]在个体的心里活动过程中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便作为我们进入美术世界的敲门砖,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性认识是其进行美术活动的开端。感性认识的内容是我们的美术活动和美术教育最为丰富的资源。美术教育工作者身为美术活动的指导者,在具备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形成独特的艺术思维能够更好地推进美教育的思想和内容的形成。而美术教育中的受教育者的美术活动的进行也需要感性认识中的内容作为其美术活动的内容。

与此同时,艺术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更是为美术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核心的思想内容。随着艺术心理学的发展,艺术心理学不再注重传统的艺术理念而是更加強调个体意识在美术活动及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在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个体融合自身的美术体验和美术修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进而表达出个体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心理学的思想和内容为美术教育的展开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明了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美术教育的思想内容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三)心理学丰富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体验

美术教育侧重更多的是美术活动的过程,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是美术活动的两大基本类型。无论是在欣赏活动中还是在创作活动中,美术活动的本质都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的外部表现。美术创作者的心理活动推动着美术作品的呈现,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这与美术创作者丰富的美术内心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紧密相关的。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是美术创作者的内心体验和精神表达,美术作品的呈现同时也是创作者丰富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化表现。

美术教育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的艺术能力的同时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锻炼受教育者的发散思维,充裕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体验。当心理学的知识被运用于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学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成为了艺术心理学教育的复合型学科,这样更加能使受教育者认识并感受到自身的艺术追求,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将艺术作品创作出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正是创作者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同时又丰富着艺术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体验。

(四)心理学融入美术教育的每个阶段

美术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和美术的学习方式都在心理学中有所体现,比如在美术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采用的学习方法就是心理学中所涵盖的内容,心理学中对于学习理论的阐述有益于美术教育学习方式的拓展和研究。除此之外受教育者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所体验到的感知方法、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以及运用的思维方式等内容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活动都不能脱离心理学理论基础而单独存在。显而易见,心理学已经融入到美术教育的各个阶段中,为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心理学的知识与美术教育的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可以使美术教育的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积极指导受教育者进行美术活动并及时的发现纠正受教育者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在美术教育中既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也树立起良好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也是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育丰富心理学的发展

(一) 美术教育的过程充实心理学的内容

在心理学中研究美术的研究者们一直把美术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培育心理的过程。对于美术品的评价都是由欣赏者的主观内心体验所形成的,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美术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例如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等内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美术教育,其功能都是培养和锻炼人的感知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感觉、知觉、想象是属于心理学中所研究的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此外,美术教育涉及的审美经验、美术学习与进行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等这些内容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美术教育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美术创作过程、美术欣赏过程、美术批评过程等。美术创作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受教育者的各项能力,例如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把受教育者的体验与思想统一起来,其中体现了各种心理活动。审美意识是美术欣赏过程中不可获取的部分,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实际上是在培养个体的感知觉能力与情感体验的敏感度,其中思考能力、感知觉能力、情绪情感也都是心理学中心理现象所研究的内容。美术批评中的情感体验也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因此,美术教育的过程充实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美术教育的意义体现心理学的成果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美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术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知觉和视觉心理活动过程很好地推动了心理学在艺术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感知觉能力的发展,这与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所提出的观点相契合,其中他强调感知觉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任何艺术活动都不能忽视感觉和知觉的能力。在早时期美术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美术教育的基础被认為是感知,其实美术教育基础不仅仅依赖于感知还包含其他的内容,美术教育的意义则是更好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感知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美术教育从个体的发展来看是促进个体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最好的途径。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益于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大环境,促进个体人格化发展。美术活动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了个体的各种能力的有机参与,因此,美术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更好的发展了个体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这与心理学中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加德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不谋而合,他认为智力不仅包含语言和逻辑数学思维能力还应包括音乐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动觉能力、个人内省能力等内容。

启迪“多元智能”最终落脚在人生启蒙和能力养成,“当代艺术教育通过审美启蒙成就个体自我担当的技术模式,通过自我成长最终塑形,完成内在心智的担当意识,指向未来人生的自我塑造。因此,艺术教育不是一个传授的过程,而是一个启蒙心智,超越功利,给予自我成长能力的过程。”[3]

(三)美术教育的研究展现心理学的研究

将美术教育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紧密关联起来,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问题具有重合性。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家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便开始了教育发展的科学化历程,将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来进行教育学的研究。这是教育研究科学化发展的体现。美术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美术教育研究过程中也需要以心理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的基础。[4]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美术教育研究的展开。

自1879年心理学诞生之后,心理学的研究就包含了两种研究范式,即现象学研究和实证主义研究,美术教育研究过程中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的基础也必然会涉及这两种研究范式。对于美术教育的研究而言不仅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参考借鉴科学的心理学资源,进而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将严密性和逻辑性渗透于美术教育的研究之中,深度把握美术教育中的心理经验,发现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美术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发展。

三、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方法

(一)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注重心理学方法和理念的运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美术教育的快速推进和发展正是顺应时代的变迁和适应人民的需求的体现。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美术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美术对个体和社会而言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促使美术教育在当下的发展趋势是推动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均衡性。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注重心理学的方法和理念的运用有益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注重运用心理学方法和理念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就要求美术教育理论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对艺术教育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5]美术教育中教育者的行为活动直接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念意识,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展开对教师的艺术心理学相关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而改变美术教育中缺失心理教育的现象,更好地将美术教育与心理学方法和理念有机结合,促进美术教育心理学化、科学化的发展。[6]

(二)美术教育的实践中侧重受教育者的心理教育

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论指导,心理学的理论指导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实现和提高。美术教育的实践应注重对受教育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在美术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在学习相关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变化,心理状态是影响受教育者参与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美术教育若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侧重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教育。受教育者在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基础之上,才能将美术教育的思想内容内化成为自身独特的感悟和体验。[7]

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们应紧紧侧重受教育者的心理教育,掌握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效的促进受教育者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完美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方式和平台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方式有利于受教育者切身感悟美术教育并在其心理上得到良好的体验。除此之外,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穿插心理学互动游戏也是侧重受教育者心理教育的具体体现。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使着不同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两门学科越来越科学化、丰富化的发展。心理学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又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新的时代要求心理学为美术教育提供理论性方法指导,美术教育为心理学研究拓宽领域,只有将心理学与美术教育二者紧密联系才能促进它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殷波.艺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J].设计艺术.2016(05):25.

[2]郝春燕.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11(04):139.

[3]郝春燕.书法美学中的三重维度[J].中国书法.2019(11):161-163.

[4]郝春燕.中国当代艺术教育亟需确立“审美启蒙”理念[J].艺术学界.2019(02):11.

[5]梁建宁.基础心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页.

[6]路畅.张晋俐.心理学对艺术教育的支持效用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15.

[7]张利君.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上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20(11):11-13.

作者:路英杰

多元意识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摘要】任何一种文化变得多元化都是一种社会时代发展越发先进的象征,而多元文化的出现则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一种巨大冲击。曾经传统美术教育中的种种教学手段,与多元化的发展两相对比,便发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这一时代的特点所进行的一些分析,来讲述美术教育如今的现状和改变后的理念。这样一来,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保持曾经传统文化中精髓地方的同时,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好新的资源,找到新的对教学有利的教育观点,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文化可以更加优良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美术教育;传统教育困境;未来发展趋向

从古至今,从飞鸽传书到互联网传媒,这是一种时代的巨大变化,时间促使社会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都在交流碰撞着,成为共同的新生文化,使得世界发展越发迅速,而中国也不例外,也在这种文化交流促进的节奏里,推进着中国多元文化进程的脚步。中国是一个拥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国家,又是一个拥有着多民族统一为一体的国家,这便使得中国的文化格局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因此,美术教育作为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需要学习者单纯的学会其中的技术技巧,还要理解其内涵,明白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于多元文化的支持与尊重。

一、多元文化理念下有关于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多元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而多元文化的理念便是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手段,结合实际与生活中的内容,来强调美术与现实中的联系,并且有意识的来强调它与各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美术文化并不是一种排他性文化,所以美术教育中也不应该拒绝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如今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各方面文化融合相交的多元化大环境,所以巩固拥戴本土文化是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坚守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切记不可忽略对其他文化内容的理解。特别是美术教育,这种包含着巨大精神需要的教育学科,它的教育范围绝对不可单一空洞,被传统文化所局限,它应该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文化氛围从而提升自我的教育文化。

在新时代下开展的美术教育课程,是需要具备包含精神与创造精神的,以广泛社会性与多姿多彩的文化背景下所带来的创作空间为背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并了解多元化所能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当学生们认同并理解多元文化,便可以以此作为提升美术水平的桥梁,如此,既能够升华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也能丰富其创作灵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来进行美术教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美术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还可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热情。并且能够让学生全面综合的来认识到美术的特征以及美术所能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从更严格地角度来讲,美术作品的诞生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它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欲望需求发产生的,准确来讲,那是艺术家自身情感流露,个人感情释放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出来的。所以,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想让学生理解一件艺术品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时,并不可单一的强调其专业文化与知识,还要注重各种综合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赏析梵高作品的时候,就应该联想到他当时所处的生活背景,梵高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并没有受到众人的欣赏与喜爱,甚至由于作画还为他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越发理解与欣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其描绘风格十分震撼人心,他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用画笔表述内心的情感。所以教师为学生讲课的时候,也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到作品是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审美观的,这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理解,不应该空洞单一。

二、美术教育现存的误区与其相关解决办法

我国的美术教育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影响下,综合考量后发现了现今所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具有民族主义倾向问题,不愿接纳其他地域文化

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充满着封闭性的,盲目的支持着本土文化艺术,而将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排斥在外,这种方式是错误的。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仅仅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只有取百家之长,多去欣赏和理解多文化多角度的美术作品,才会将自身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也能够更为适应和理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

(二)具有经典主义倾向问题,只注重传统而不注重创新

现在的很多美术教师都具有经典主义倾向,这样的教育观点便会造成教学中一再注意重视经典的文化,而忽略了创新文化。美术教育中在秉承经典文化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广泛的领域以及具有一个专业认知的前瞻性,为学生选择鉴赏作品时,也要选择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并且,还要让他们学会在创作的时候进行创新,不要总是运用曾经的传统手法,点评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充分听取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去正确引导他们。还有一些教师会偏重于追捧西方的流行艺术风格,而否定传统民族艺术风格,这些做法都是偏激的,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容纳与接收不同的美术文化,这无论对于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还是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都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西方美术与中国美术之间看似天差地别,实则两者的内涵精神都是一样的,如若两者文化能够相互融合,那便会是一个新的领域。

结语

美术的文化中,已经充分的体现了人类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它既能让人们感受到精神上面的愉悦,还能传承人们的文化文明,甚至那一幅幅美术作品上记载刻画着的,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美术作品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它可以跨越一切语言的障碍,让人们感受到它独有的魅力。所在,在这个多元化时代发展之际,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更应该“改往昔之所短,吸他业之所长”,让美术教育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高妍彦,马云鹏,杨家安.多元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探索[J].学术探索,2013(05).

[2]陈艺方.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我国美术鉴赏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04).

[3]陈艺方,龙英.多元文化美术鉴赏教育格局的构建层面及意义初探——兼论多元文化语境下美术鉴赏教育的特点[J].电影文学,2007(10).

[4]王国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冯涛

上一篇: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指导档案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