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汤亭亭是华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在表现不同文化传统,华裔生活还是叙事形式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特点,即“讲故事”,多种文体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关键词:讲故事;文体;传统叙事;文化身份汤婷婷无疑是自70年代后期以来华裔美国作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

第一篇: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多元文化儿童图书项目

摘 要 论文对韩国国立儿童青少年图书馆的多元文化儿童图书项目进行探究,重点阐述了该项目的多语种馆藏建设、门户内容组织和交互界面设计。论文指出:为开展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服务,我国图书馆需重视传统文化服务内容的建设,构建多语种馆藏和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利用新媒体促进儿童数字阅读。

關键词 多元文化服务 儿童图书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9.312.6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Book Project:Case Study on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 of Korean National Librar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Xia Ying, Chen Wanchao, Liu Guogen

近年来,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韩国已经由单一化社会逐渐转变为多元文化社会[1]79。外国人口构成方面,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仅次于外籍劳工占据了较大比重[2]。此类家庭中的儿童受母亲韩语基础薄弱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的语言障碍和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孩子们变得内向,不合群,甚至具有暴力倾向[1]79。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韩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为此,韩国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解决多元文化家庭教育问题的方案、措施。2006年,分管图书馆事业的政府机构韩国文化观光部发布“多元文化体验计划”[3],同年,韩国国立儿童青少年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n Korea,NLCY)成立。秉持“开创儿童和青少年未来的图书馆”的服务愿景,NLCY在阅读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尝试[1]78。如何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帮助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儿童用户提高韩语水平,接受韩国文化的熏陶,早日融入韩国社会,是该馆的一个重要课题。

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之大甚至被认为“能照亮整个国家”[4]。作用于细微,儿童来馆同时也能带动家长、老师、儿童工作者等的阅读活动,对于图书馆实际业务工作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儿童阅读行为具有自身鲜明特点。对于以韩语为母语的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运动和认知能力有限,融合了有声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动画的数字读物更有利于其自主阅读;而对于非韩语为母语的儿童甚至是成年人,良加设计与编辑的数字读物也能成为好的学习语言或文化的素材。

*本文系2016年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科研项目“幼儿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为此,NLCY于2009年启动了多元文化儿童图书项目(Multicultural Children’s Book Project)[5]。该项目以5——9岁的儿童用户为主要对象,精选了300余种韩国本土出版的儿童书目,制作成故事口述动画,配以6至9种语言的字幕,放在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视听阅读。本文拟对该项目实施背景,项目馆藏建设、门户内容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得出对于我国图书馆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启迪。

1.项目背景

1.1儿童阅读需求及阅读环境的变化

随着《图书馆法》、《阅读文化振兴法》、《学校图书馆振兴法》[1]80等一系列韩国政府促进阅读的法令有效实施,韩国儿童的阅读需求暴增。2007年,韩国出版协会(Korean Publishers Association)调查得出:儿童图书已超越教材教辅成为图书销量排行榜的首位[6];2009年,韩国学生平均一学期读书16册[7]。2011年,韩国的童书市场全球化进程加快,童书进出口业务暴增。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韩国的快速普及,韩国电子出版市场呈直线上升趋势。2010——2013年期间,有声读物和电子书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6%和32.%。值得一提的是,以手机、IPAD为代表的移动阅读年平均增长率为38.4%,如表1所示。

数字浪潮带来的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模式的巨大变革。声音、图像、文字等的信息生产、存储、传递变得更为简易、迅速,规模宏大,为儿童阅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读物恰恰顺应了儿童的阅读需求,为儿童用户接受并喜爱。

1.2韩国多元文化家庭的形成

为促进经济发展,韩国政府鼓励外国人在韩创业与投资。在一系列宽松政策刺激下,在韩外国人数量急剧增长。从韩国政府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在韩外国人为74万,到2009年5月1日,已翻了一番,达到110万人,2015年底突破186万人。外国人口占比也从2005年(总人口4846万)的1.5%升至2015年(总人口5062万)的3.7%。截至2016年4月底,在韩居留的外国人达197.25万人,其中中国人占比达50.7%。与韩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为15.19万人,较2015年4月增长1.2%。从国籍来看,外国人数量排名前五的依次为中国、美国、越南、泰国、菲律宾[9]。韩国社会形态由单一同质社会向多元文化社会转变,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必须考虑到多元文化家庭儿童的语言基础和阅读需求。

1.3“为他人阅读”理念的历史传承[10]

“故事口述”这一形式可追溯到韩国20世纪80年代成立并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组织机构——“儿童图书馆研究会”。该机构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宗旨为“让本民族的孩子们阅读优秀书籍”的阅读推广活动。其中,由“儿童图书馆研究会”创立并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性组织——“阅读童话的大人聚会”别具特色。该组织崇尚“为他人阅读”理念,由父母带头阅读童话书籍,推荐好书并淘汰坏书。本部设于首尔,每天分上午、下午班,大人们聚集在一起研究童话书籍。每周通过讨论评选出一本创作童话,讨论阅读指导方法,甚至会直接参与阅读指导。该运动后期发展到在各地区成立儿童专用图书馆,借助图书馆雄厚的资源优势,“为他人阅读”理念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多元文化童书项目门户建设

多元文化童书项目以门户网站[11]的形式与用户进行交互,旨在通过网站将收集、整理、编辑的童书资源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多元文化家庭的孩子以及教师、父母开展阅读活动,进而提升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NLCY于2006年由NLK(National Library of Korea)筹划成立,2009年便响应韩国政府的号召,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大学合作,推出了此项目[1]79。项目挑选的童书全部配以韩语真人口述语音,字幕语言初期选取了韩国人口使用频率最高的6种语言文字,包括韩文、英文、中文、蒙文、泰文、越南文,后来又加入了3种:他加禄语,俄罗斯语,柬埔寨语。所有编辑后的童书资源全部免费展示于门户网站[5]。

2.1馆藏建设

设计开发多元文化服务始于多语种基础的馆藏建设。首先是馆藏的挑选,图画书是儿童尤其是低幼儿童与世界建立连接的工具,图画书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语言能力、获取健康情绪、促进想象力的发展。NLCY将项目的馆藏目标设定为图画书,由部分图书馆员和专家组成的选书委员会负责挑选。入選作品要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并吸收其精髓。最初入选的大多数为韩国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话、神话故事,后期又加入了其他国家的优秀童话故事以及新创作的童话。经过与出版商协商版权问题后支付相应费用;其次,对所有挑选馆藏进行加工制作。工作组按照不同语种逐个翻译生成字幕,处理图片制作FLASH,接着配音,然后校对、合成。再次,除了提供网站资源,所有童书也制成了DVD,同时选取其中12种分别以6种语言进行印本制作。制成后的DVD和童书免费赠予韩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机构[5]。如此一来,分布于各地的用户只需进入相关机构便可使用以上三种载体的童书资源。此项目的做法在国内外各种图书馆会议上已被广泛宣传。

2.2内容组织

童书项目初期挑选了150余种童书[1],发现效果不错后,又追加近200种。截至目前网站上提供的故事口述童书总计为323种。其中,韩国传统童书118种,外来译本童书39种,近年来新创作的童书166种。基于多元文化的主题,童书馆将所有童书按照来源分为三类:韩国传统童话、外国传统童话、创作童话。韩国传统童话介绍各种各样的温情韩国传统童话,即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故事;外国传统童话介绍记忆犹新且有益的外国传统童话,是经过韩文翻译的原本为外文的童话故事;创作童话介绍乐趣无穷且充满智慧的创作童话,一般为近年来韩国新晋作家等创作的绘本故事,其中不乏国别针对性强的故事,如《来自中国的生日礼物》、《首尔奶奶,河内外婆》、《越南春节的传说》等。另外按照用户的点赞次数提炼出“受欢迎童话”栏目,且每个月推荐9种童书置于网站首页。门户详细童书内容构成见图1。

童书项目所有童书皆配有不少于六个语种的字幕。目前的323种书中有223种仅支持6个语种的字幕,即韩文、英文、中文、蒙文、泰文、越南文,另外100种支持9个语种的字幕,除去前6种,还包括他加禄语,俄罗斯语,柬埔寨语。在童书排序方面,除了韩语,其他语种皆使用英文字母排序。由于主要面对的是多元文化家庭用户,网站首页和童书阅读界面皆设置了语种切换功能。

2.3交互界面设计

为儿童设计的数字阅读网站需要考虑到儿童的数字阅读特征及运动技能:儿童用户阅读时偏爱图像和声音。尤其当儿童用户因为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时,更加依赖图像、颜色理解故事内容;儿童用户更适用尺寸偏大的按钮,且儿童在使用鼠标方面,相比需要拖放操作以及滚动鼠标的界面,儿童更喜欢只需要单击的[12]。童书馆门户整体采用有助保护视力的绿色背景设计,图片醒目,字体大,整体配色清新明亮。网站的内容组织和界面设计和谐统一,很好地体现了以上儿童对于数字阅读网站界面的偏好,见图2。

3.启迪

3.1明确文化战略,注重文化输出和文化创新

多元文化童书项目的实施与韩国政府的文化战略紧密相关。韩国政府相当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逐渐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一度确立“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国家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加强了对开拓海外市场的关注[13]。基于此,韩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给予图书馆海内外阅读推广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多元文化口述童书馆项目通过将本土绘本添加多语种字幕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提升了多元文化用户的阅读能力,帮助其适应社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输出行为。纵观我国的情况,对内,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图书馆应当肩负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担,“从娃娃抓起”,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继承和推广下去,保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对外,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同化作用,我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着眼于细微,图书馆应当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为将汉文化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3.2区分服务对象,构建适用于儿童用户的多元文化馆藏

开展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推广工作,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背景材料,即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细致周密的用户研究[14]。该项目实施前期以及实施过程中都对韩国多元文化家庭人口构成、定居时间、移民趋势等作了详尽的调查。不断对项目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字幕语种从6种增加至9种就是调查后进行调整的结果。只有明确服务对象,才能做出兼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阅读推广工作。其次,构建自有特色资源——多元文化馆藏必不可少。据笔者观察:(1)目前国内大部分少儿馆的数字资源仍以外购数据库为主,且限于馆内IP访问;(2)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本土化基础资源极其匮乏,我国本土的图画书质量数量都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国内优秀的图画书资源仍以国外引进的优秀作品为主,传统的“小人书”、“连环画”正在被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读者遗忘;(3)现有的本土文化数字阅读资源中鲜少具备多元文化服务意识。构建适用于儿童阅读的、开放获取的自有特色资源是确保开展多元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3.3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开展多元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仅凭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此项目继承的“为他人阅读”理念来自民间的儿童阅读推广社团,项目为美国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后期将印制资源分享至地方图书馆和文化机构。从门户构建来看,该项目工作组汇聚了多领域的专家,图书情报专家、儿童文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网站架构师、计算机专家、精通各门外语的语言工作者等。多学科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工作人员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得以该项目的实施且不断跟进。我国人口基数大,专业人才辈出,只是限于服务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缺失,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推广工作还存在诸多阻碍。另外,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图书馆分布密度低、覆盖面小,因此更需加强图书馆与政府、社团、儿童活动中心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只有拿出不惧革新的勇气,积极探索合作发展道路,才能将优秀资源推广至基层,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3.4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广儿童数字阅读

如果说图画书是儿童的理想读物,那么新媒体是促进儿童阅读的理想介质,互联网以其高度丰富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着儿童的阅读习惯,如今数字图书引导儿童教育在国际上已取得较大进步。2013 年6 月,英国国家文教基金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2013 年,阅读电子书的儿童人数翻了一番,从6% 增长到了12%,超过52% 的受访儿童表示更喜欢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仅32% 的受访儿童更愿意看纸质书[15]。新媒体技术一改儿童以往静态、线性、扁平的阅读方式,使得儿童感官得到全方位释放,阅读体验变得动态、立体、感性,甚至由虚拟变为现实。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进行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推广已不新鲜,早在200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推出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项目(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ICDL)[12],为全世界儿童推荐优秀读物。国内类似的数字图书馆也已在少儿馆、公共馆落地开花。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需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

4.结语

韩国作为亚洲强国,历来重视国民阅读,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阅读。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多元文化童书项目体现了韩国政府、文化机构、民间团体对国民文化和教育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让不同体貌和文化的公民自由交流和平共处,才能构建既多元化又和谐平等的社会。此项目的做法可为我国图书馆多元文化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宋辰. 韩国国立儿童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及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 2015(4):78-81.

[2] 郑信哲. 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韩国现状及对策[J]. 世界民族, 2010(3):91-96.

[3] 王成. 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面临的沟通问题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64-65.

[4] 朱永新:儿童阅读能够照亮整个国家[EB/OL].(2014-04-22) [2016-6-13]. http://www.jyb.cn/book/dssh/201404/t20140422_579038.html.

[5] Jeong W. The usability study on the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book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NLCY) in Korea[J].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 2016,32(1):52-59.

[6] Moon K. South Korea’s Book Market Reflects a Culture in Transition[J].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14,30(1):135-151.

[7]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1[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385

[8] 年度国际出版趋势报告[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8-25(14).

[9] 统计:旅韩中国人破百万大关 占在韩外国人一半[EB/OL].(2015-05-31) [2016-6-13].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5/8992955.html

[10] 朴朦救:韩国国民阅读运动的成果与反思 [EB/OL].(2013-08-07) [2016-06-13]. http://www.chuban.cc/special/17792/jbyj/201308/t20130807_144046.html.

[11] 多元文化故事口述童书[EB/OL]. [2016-6-13]http://storytelling.nlcy.go.kr.

[12] 秦超, 李闻天, 廖寅. 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交互界面设计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9):104-107.

[13] 张建民.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 东北亚论坛, 2012,21(3):72-74.

[14] 赵润娣. 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3):89-92.

[15] 吴瑶. 兒童数字阅读变革与反思[J]. 中国出版, 2016(2):40-44.

夏莹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 211171。

陈万超 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 211171。

刘国根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 211171。

(收稿日期:2016-07-25 编校:刘明)

作者:夏莹 陈万超 刘国根

第二篇:书写华裔多元文化身份

摘要:汤亭亭是华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在表现不同文化传统,华裔生活还是叙事形式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特点,即“讲故事”,多种文体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关键词:讲故事;文体;传统叙事;文化身份

汤婷婷无疑是自70年代后期以来华裔美国作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她的《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荣获美国各类文学大奖,使其在美国作家中享有盛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她通过运用多种文体、讲故事、中国传统叙事手法,将现代西方叙事策略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手法兼收并蓄,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并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寓言化,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一 传统中国小说的叙述结构

虽然生长在美国,汤亭亭不可能摆脱从父母那里承继来的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传统。她对中国的了解和体验,建立在母亲给她讲的中国故事传说之上。此外,汤亭亭还曾读过英语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神话故事、李白、杜甫诗选等。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汤亭亭在作品中也借用了传统中国小说的结构形式来描述华裔在美国的生活,抒写华人的英雄业绩,重建华裔历史,追寻美国华裔的身份和位置。

《中国佬》巧妙地戏仿中国小说的特殊结构模式,质疑和颠覆了貌似客观的官方历史的权威,从而实现了对华裔历史的重构。此书共有六个主体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标题1,“中国来的父亲”;2,“檀香山的曾祖父”;3,“内华达山脉中的祖父”;4,“造就更多的美国人”;5,“美国父亲”;6“在越南的弟弟”。在这六个主体故事之间,还穿插了十二个轶闻插曲式的小故事。有的来自中西文学作品,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新闻报道,有的是史实,也有作者自撰的故事。她有意将典故、历史、轶事、新闻等传说故事与主体部分的现实故事并置在一起,书写出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代又一代华裔移民的事迹。她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叙事结构,把情节不相联系的几个故事排列在一起,在叙述中颠覆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负面形象,重塑美国华裔历史,重拾美国华裔破

碎、丢失的文化身份。

二 讲故事

口头文学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因其表演性和社会性,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在影响人的行为与文化传播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代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移民妇女移民美国后,她们对自我的认同面临重重危机。为缓解移民生活的压力,一些中国移民妇女会以保持中国文化习惯的方式,如品尝中国美食、讲故事等,在精神上安慰自己。她们希望通过“讲故事” 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灌输给孩子。“讲故事”是第一代华裔美国妇女的生存策略,她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自己建立一个精神的家园,想象中国,也构筑梦想。

在创作中,汤亭亭有意识地在她的作品中使用“讲故事”的叙述策略,借以表达自己双重文化背景中华裔文化之本。她的作品注重语言的表演性打破了西方文学传统中体裁与叙事媒介的界限。正如她在其访谈录中所说的那样,汤亭亭煞费苦心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为了在肯定多元文化的同时,不断追溯过去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努力缓和两种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与对立。“这些是讲故事者的故事…是华裔美国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位作家,我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的书中真正的人,我尽力准确地去叙述他们,我讲述他们对自己的虚构。”【1】

立足于多元文化的同时,汤亭亭从女性视角出发,试图溶解两性的不和谐因素,肯定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在她的成名作—《女勇士》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交替出现却又相互对立的叙述者。母亲与女儿以“讲故事”为武器进行斗争,母亲要用故事来教育女儿成长。母亲是一个派生出来的叙述者,她讲的故事千奇百怪;无名姑姑的故事、花木兰的传说、自己求学的经历、各种鬼怪故事……女儿边听,边重述,母亲讲的故事变得面目全非。“白虎山学道”中。母亲叙述的故事的现实层面视角是,母亲讲述中国的神话和传说故事;而“我”叙述故事的现实层面视角则是:身处现实世界的“我”讲述神话或传说世界中的“我”的故事,即虚构自己的故事。显然“我”在虚构姑姑故事时,渗透了现代女性的经验,与母亲讲述的故事相抗衡,从而消解了母亲故事中传递男权话语的功能,构建了华裔女性的自我话语权和文化身份。

三 糅合多种文体

汤亭亭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引来了多方面的争议。而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其体裁,主要围绕它是自传,神话改写还是小说体展开。实际上,汤亭亭作品体裁杂糅了各种文体,她的作品融汇神话、传奇、历史、自传等多种体裁,贯穿着作者与叙事者交叉而又分离的沉思、回忆和想象,无论在表现内容或形式方面都显现出对文类的跨越性。汤亭亭正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这种杂化叙述,既在读者那里复活自己祖先辉煌的过去和失却的记忆,从而也为个人和她所属群体的新身份证实。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就彻底打破了时空顺序和线形叙事模式。小说中有两位叙述者和两种叙事视角:一个是“母亲”,另一个是“我”。因此可以说,母女俩是这部作品的共同完成者。虽然一部自传必然要涉及到作者之外的人物,但是从其结构和内容上看,必须是以作者为中心的。此外,《女勇士》一书展现给读者的完全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书中虽然有许多史的成分,从中可以考证一些确实发生过的事实和历史人物,但在“我”的外部世界中,只有少数的公共场所和历史事件是从汤亭亭的生平中可以辨认得出的。

其次,《女勇士》还可以被看作是汤亭亭的自传。《女勇士》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别人为叙述中心展开叙述,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功地描写“我”作为一个美国华裔女性,在中美文化夹缝中艰辛的成长过程。小说中的五个故事虽然各有自己的叙述重心,但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对作者的成长经历起着重要影响。女性主题成为联结五个不同故事的主线。每一个故事都为成长过程中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女性角色模式,从整体来看,真正的中心还是作者自己,表现了作者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缝隙中挣扎、质疑、寻找自身位置的奋斗过程。

结语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多种特点,而且受到越来越多批评家和华裔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汤亭亭运用多种叙述策略,试图通过追溯华裔文学叙事方式的根源,突显华裔族性,表述华裔情感,构建华裔多元文化身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华裔作家叙事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当今全球文化的并存与逐步融合中真正在美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领域中去提升华裔文学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Kay Bonetti.An Interview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Conversation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8:37.

[2] 汤亭亭.女勇士.李建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 汤亭亭.孙行者.赵伏柱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4] 汤亭亭.中国佬.肖锁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作者:蔡 青 刘笑飞

第三篇:山东的多元文化特质

[摘 要]山东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确其特质,有助于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从山东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质、历史人文特质和经济文化特质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归结山东文化所涉及的12个方面的文化特质。旨在为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山东形象;为促进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开发具有个性化标志的产品;以及为文化竞争中差异化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地域文化的特质;历史人文特质;经济文化特质

区域文化底蕴的丰厚度和品位的高雅度,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区域人文特色的象征,更与当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密切相关。为建设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文化强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耦合,有必要从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等维度,全面分析归结山东的文化特质,以期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分析基础。

一、山东文化的地域特质

1.海洋文化特质

从地理角度看,山东位于祖国的东部,拥有黄、渤两海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旖旎的自然风光,成为山东发展具有海洋特色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载体。尤其是青岛,由于其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南侧胶州湾畔,而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与山海城一体的城市风貌,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自然的物质基础,使其成为我国首批计划单列的沿海开方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来看,山东东部的文化具有明显的东夷“海岱文化”特点,无论是驻军还是平民,自古就有靠海吃海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19 世纪末青岛兴建港口,既增强了其国际进出口贸易,也使其在与大海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创造了相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传统的栈桥回澜阁到时尚的海派建筑,从宗教色彩浓郁的崂山道观到开放的海水浴场,从历史上著名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到现代的金沙白帆,培育出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

而今的山东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形成了吸收融合、开放进取、广博宽厚的特色文化,并创建形成了优秀的城市品牌和海洋特色城市文明。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立,为山东蓝色经济以港促陆、海陆统筹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促进和推动了山东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海洋文化产业与蓝色经济的协调发展耦合,打造了更加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2.国际文化特质

首先,山东具有国际化的历史。在19世纪,济南、烟台等城市是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传播的重要地区;而在100多年前,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山东烟台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北洋水师驻扎威海,則促进了山东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口岸省份之一;山东的青岛市自建市以来,多次受到殖民侵略,而威海更是在甲午之战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但这一切却无形中促进了山东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商埠的开拓。西方“舶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东方传统文化不断地对撞分合中,形成了山东有别于内陆地区的国际文化模式,各城市不仅有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而更为重要的是,能按国际惯例,高效率地推进经济与社会的运转。如依靠文化产业搭台,青岛的啤酒、潍坊的风筝、淄博的陶瓷等产品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知名节日博览会,而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的泰山登山、曲阜孔子文化及一大批自然景观更是走出“深闺”融入到了世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中,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的投资、数以万计的游客光临。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思维、方法、观念等文化模式在世界的传播以及与话语权的争夺。

其次,山东的建设正迈着国际化的步伐飞速前进。在新的发展时期,具有国际化背景传统优势的山东,基于其自身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正抢抓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并结合“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协调、绿色和谐、创新率先、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1],进一步加快了以文化产业发展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推动了山东区域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步伐。例如,山东青岛市为在文化产业方面实现蓝色跨越,提出在市北、李沧等五区构建八个有影响力的民俗和设计产业园,全面打造宜居幸福的滨海现代化国际文化名城。而在具体工作中,青岛市更是注重与国际的接轨与交流,充分利用其国际化文化的资源和优势,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例如,青岛市在其老城区“一心一环”等社区的改造项目中,就先后聘请了美国RTKL公司及英日等十余家国际著名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规划设计。

3.齐鲁文化特质

虽然由于京杭大运河、胶莱运河的开发,以及江浙京津等外来人口的涌入,山东的地域文化融汇了华夏南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性,但仍以齐鲁文化为主流。山东文化中“齐”文化的特点具有思想较为开放的表现,具体为:思路上不拘一格、注重经济发展、礼仪实用简单;而其“鲁”文化则是一种尊礼的文化,表现为:亲亲尚恩、较为保守、秩序稳定。山东各地的城市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与齐鲁文化大背景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鲜明的齐鲁地域特征,即自强不息、刚健爱国、大公无私的特性。

当代山东文化对齐鲁文化进行了继承性发展。体现为:谦逊、朴实、忠厚、认真、直率、诚实、热情等等。同时,也在不断借鉴、吸收西方的一些文化观念。诸如:乐于接受挑战、理性、竞争、包容、开放、博大等[2],并把这种文化性格强化融汇到日常的城市生活中,演绎了山东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新篇章。例如,青岛公益品牌“微尘”,不仅铸造了一个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展现社会风貌的群体,更体现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的城市道德力量,成为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山东文化的历史人文特质

1.人居文化特质

山东有历史悠久的早期人类文化与文明。山东不仅有旧石器时代的沂源人化石,而且随着青岛胶州三里河遗址的挖掘,还拥有着包括上层的龙山文化遗址,下层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及向前进一步推进至距今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文化—北辛文化。这些古老文化俱见证了山东人居文化的繁荣。从郁达夫笔下“万斛涛头一岛清”的秦末汉初齐王的田横岛展现的忠义精神,到始于明初的凭海临风、波光摇曳、“湛山一角夏如秋”大湛山驻守的屯垦军民等,都展现了山东深厚的上千年灿烂的文化底蕴。

留存在山东的近现代人文故居已然成为山东醒目的文化符号。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三孔”、烟台的蓬莱阁、聊城的山陕会馆都记载着山东文化的繁荣;经由马濠运河、胶莱运河传载的江浙文化、京津文化入青所形成的中山路的劈柴院民居,以及前清故居,都已成为近现代中国青岛民居的代表。而20世纪名人们云集青岛,其在八大关所居住和修建的别墅,则共同塑就了青岛独特的国际人居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并形成了厚重的人居历史,永远镌刻在青岛城市的历史基座上。例如20世纪之初到二三十年代期间,康有为、洪深、闻一多、萧军、萧红、老舍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到来,为青岛这座文化沙漠城市建起了绿洲(闻一多先生的比喻),他们的故居被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为青岛向世界诉说其人文历史的标志性见证物。现代的青岛、威海等城市已被建设部正式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了中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2.艺术文化特质

山东具有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山东有100多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享誉海内外的杨家埠木版与高密扑灰年画,以及戏曲舞蹈艺术类的山东梆子、柳琴戏、聊斋俚曲、胶州秧歌等乐舞,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而潍坊风筝、东阿阿胶等技艺,不仅产业化生产增收创汇,而且成为中国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范例。特别是山东青岛秀掩重关的“八大关”花石楼、迎賓馆等浪漫温馨的传统欧式建筑,已成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标志,而其背山面海、与园林和谐自然融合的地理设计理念,以及绿树掩映中细腻奢华的红瓦黄墙与碧海蓝天相互辉映的色彩景观,无时无刻地阐释着青岛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浓厚艺术气质。

现代山东的艺术气息依然浓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调》,其优美的山歌曲调,不仅描绘了沂蒙大地的“好风光”,而且深刻展现了憨厚朴实的山东老区人民的性格。山东有良好的人才培育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出色的蜚声海内外的实力派歌唱家、艺术家乃至国际巨星。而且山东还有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例如,专业院团公益文化大行动、“欢乐广场”周周演、艺博会等特色文化活动,都已成为山东展示其富有浓郁地域文化艺术才艺的舞台。此外,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影响广泛,成为了山东促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东青岛不仅有琴屿飘灯“小青岛”,还有代表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的、浮翠流丹的“五月的风”的现代雕塑以及艺术价值极高的东海艺影“海滨雕塑园”。不论是典雅的、古典的、与现代交融的汇泉湾畔老城区,还是浪漫的、中西合璧的奥帆中心情人坝,甚或是极具生命感的青岛建筑雕塑,不但使得青岛这座山海之城更趋完美,而且还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和符号。同时,也使青岛成为了绝佳的天然片场,将地方的艺术夜空点缀得灿烂无比,促进了影视传媒等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领域多个产业链条的有机融合和衔接互动,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与旅游产业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吸纳更多的人才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影视传媒业已成为青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宗教文化特质

山东的宗教文化影响着中国儒释道的兴起、繁盛与衰落全过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孔子的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学说、思想和意识形态,虽不是宗教,但却成为中国以及东南亚一般民众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文化信仰,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其他宗教不可企及的深远影响。儒家所注重的品德教育、讲究礼仪治邦、善于思辨等主流思想,是有别于西方的虚无缥缈的顶礼膜拜的。其典型的人本思想仍然是当今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之一。

其次,山东的佛教文化对释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山东的佛教圣地古刹可谓是名声显赫,比如济南的灵岩寺是天下“四大名刹”之一;千佛山上兴国禅寺的石窟造像群与崖壁镌刻价值丰厚;汶上宝相寺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牙更是珍贵无比,震惊世界;千年古刹定林寺为北方神宗发源地,寺内“天下银杏第一树”为世界之最,堪称生物界中的“活化石”,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进行过专题研究并向全世界播放。释学所倡导的出世入世有别、持戒修善悟行和以奉献实现个体价值的思想内涵,对齐鲁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非凡的作用,在当下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再次,山东的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道教是信仰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的宗教。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中,被道教尊奉为东岳大帝泰山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等山神诸仙,对中国古人在心理和行为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无数文人墨客、皇亲贵戚顶礼膜拜,甚至至高无上的天子也要叩拜,祭天—“封”,祭地—“禅”。崂山是传统道教圣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鼎盛的记载。这些观、庵大都依山面海,散落在峰谷崖壑间,别具一格。崂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素有“东海仙山”“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美称。崂山有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的刘若拙、“北七真”的丘处机和一批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他们都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崂山林木繁茂,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气候温和,享有“海上名山第一”“峙山小江南”的美誉,是中外游客的热点选择。崂山的道教音乐所具有的东夷文化气息,使其产生了特殊的文化吸引力,成为了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崂山的宗教旅游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另外,蓬莱仙山八仙过海的故事更是充满着古人对世界探寻的实践思想。

4.民俗文化特质

山东不仅具有浓郁海派情调的现代化的开放文化,在其丰富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中,也蕴含并衍生出了强烈的民俗风情和风貌。山东国家级文化遗产的民俗特点鲜明,如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风格独具的崂山道教音乐、柳腔等民间艺术活动,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和萝卜元宵山展现的传统民间工艺与民间小吃,色彩鲜明、容貌逼真传神的济南面塑,想象力惊人、风格简练明快、手法细腻的剪纸艺术与风筝,以及以中山路劈柴院为代表的民间居住所形式的里院建筑和入选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泊里红席编制技艺及胶州剪纸、虎头鞋、虎头帽等系列民俗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另外,以妈祖为代表的沿海民间民俗信仰的原生态文化节、民俗村,精心打造的东阿阿胶、北方传统黄酒“妙府老酒”品牌以及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展示的山东传统与文化,都从不同的侧面对山东的民俗文化的多元内涵特质和包容理念进行了诠释。特别是“闯关东”文化带来的移民交流风俗,对齐鲁文化的传播作用与地位不可估量。

5.科教文化特质

山东青岛有兴办高等教育的传统历史。山东青岛从一个小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地位和影响,当然不能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具有厚重显赫历史的通都大邑相媲美;在历史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上,也无法与南京、重庆、桂林、昆明、延安等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中国较早形成的沿海开放城市,因为地缘的优越与气候的佳胜以及民风民俗的醇厚质朴[3],一代代仁人志士,在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心血和汗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正是独特的名校建设、名师传承,秉承了齐鲁大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融汇了建置百余年来中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成为了山东科教文化的见证。从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1905—1924年)的新式学堂的创立而奠基了青岛高等教育体制,到私立青岛大学时期(1924—1929年)高等教育的国人、民间办学模式,再到国立青岛大学时期(1930—1932年)高等教育的名校名师模式的创办,以及国立山东大学时期(1932—1937年)高等教育的名校名师模式的延续,经历了沦陷期的青島高等教育的断裂(1937—1945年)以及抗战胜利后青岛高等教育名校传统的复兴,其历程曲折艰辛,但也记载着山东乃至中国科教发展的波澜壮阔与辗转。

当代山东的科教事业具有特殊的禀赋。山东具有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15 年末,山东不仅具有153所高等学校、近200万在读大学生、上百万的职业学校学生,而且各类文化机构、基础设施、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也都相当完善,具有较好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科研条件和文化氛围。特别值得山东骄傲的是,作为国家级海洋科教与水下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基地,山东青岛拥有占全国1/4的海洋科教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平台,涉海人才丰富,全国近八成的涉海院士在此集聚。独特的海洋科教资源禀赋,为山东蓝色经济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三、山东文化的经济特质

1.工业文化特质

山东青岛是一个工业品牌之都,经济活力十足。山东注重推进创造、设计和标准的融合发展,“名牌效应”效果显著,有力提高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国内的“标准话语权”,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在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历史长河中,在传统的纺织、化工、机械、船舶、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青岛作为中国老工业品牌城市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政府注重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例如世界知名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的发展,不但使青岛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产业形象,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屡创新高,而且其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显著。

工业旅游品位独特。山东企业品牌文化的打造,形成与发展了高品位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为山东文化与城市旅游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把品牌的影响力演绎到了极致。在百年工业发展历程中,青岛建构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工业品牌文化,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青岛现象”,并一直被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深深的期望予以传承。在新经济时代,青岛又将传统的工业文化凝聚升级,将企业的文化作为工业旅游文化的主元素,展开了极具文化色彩的工业旅游开发,输出自己的企业文化与思想,被授予了“青岛工业旅游示范点”,而相应的工业旅游也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比较发达的文化内容,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譬如,海尔“真诚到永远”、青岛啤酒“玉液琼浆:青岛啤酒欢迎您”等工业旅游项目,不仅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底蕴、系统精确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而且通过体验式文化,把品牌的价值第一时间进行了有效传递,在获取形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忠诚度、黏度和认同感。

2.商贸文化特质

山东的商贸文化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在先秦时期,山东即墨就是齐国工农业和商贸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其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使山东成为汉代“丝绸之路”的源头,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京杭运河、胶济铁路的贯通,促进了物流的顺畅与行人的便利,也促进了济宁、聊城、潍坊等山东相关城市沿途商贸的商业繁荣。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德国在青岛大规模地建设港口,目的之一就是想把青岛建设成远东的商贸中心。当时通过政策刺激,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参与繁荣的港口贸易,德国著名商号纷纷进驻青岛。日本接管青岛后,进一步加速纺织行业的发展,致使青岛的工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贸往来持续兴旺。殖民主义的商业精神与民族主义儒家文化的中西融合,使山东的商贸文化既具有西方的严谨、细致、敬业等特点,又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信、坚韧、精明等精神,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商贸文化。

现代山东的商贸文化更加呈现的是多元态势。一是特色城市的建设。如青岛的电子产品、淄博的陶瓷、临沂的商贸批发等。而在城市建设中,除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命名建设一系列的特色街区,如浪漫温馨时尚的婚纱街、飘香流彩的美食街等,也围绕一个主题,使众多小微产业形态精品荟萃、高度集聚,从而将物流、商流、人流与信息流等在此汇聚,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应,并辐射带动了相关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的发展。二是商旅的结合。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相互支撑,大型国际化博览会与专业化的经贸活动,在专业化的团队保障下有机糅合,已成为山东靓丽的名片,更加促进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商贸旅游文化的持续发展,也透视着山东商贸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

3.节庆文化特质

节庆文化是山东特色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子,它在带来旅游人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土优势文化。如将弘扬东方文化的曲阜孔子文化节作为文化盛宴,以超越仁礼的儒家地域与文化范畴,成为世界文化的价值载体;将源于唐代的泰山东岳庙会作为中国庙会文化的源头之一,把泰山崇拜和道教紧密结合,促进了百业兴旺、祥和升平;将以浓郁的渔文化为特色的青岛的田横祭海节,着力打造为公众参与度最大、仪式保存最完整的祭海民俗盛会;通过海云庵糖球会汇聚各类民俗文化以实现交流共享,将普通的糖球打造成了畅销食品;将天后宫庙会作为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福地,凸现人民的纯朴思想、美好向往;为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的蓬莱渔灯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庆活动等等,都是山东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会展和节庆品牌,共同构成了山东一道道亮丽文化特色风景线。但它们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彰显、保护、传承和创新,努力引导培育,创建品牌意识。

山东的现代产业节庆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开放,并产业联动,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经济社会综合效应。一是突出文化引领,采取市场化运作。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品牌节庆,虽然是政府主导,但突出文化引领,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消费拉动,并争取外资参与,形成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与影响力,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长期效应,并保持了良性运转。二是坚持世界眼光,突出国际化特色。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潍坊国际风筝节、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举办,通过交织多元文化,兼容汇聚了文化产业要素,提升了山东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增加了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三是坚持高端引领,突出专业化方向。如中国国际海洋节的举办,通过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科技、蓝色经济的优势,集聚人才高地,以办好海洋科技与产业论坛,增加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附加值。总之,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体现出山东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魄和胸襟,而且呈现出山东具有东西文化汇流、古今文化贯通的优势,更凸显了城市文化与乡土民间文化结合、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共生的文化特征[4],准确地表述了山东文化形象理念的定位。

4.农耕文化特质

山东虽然有沿海开放的国际化都市,但其广袤的城市区域里也蕴藏着丰厚的农耕文化特质。威海海鲜节、莱阳梨花节等无不印记着浓郁的农耕气息。即使从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大青岛的概念来看,在由渔村蜕变为现代都市的数千年里,青岛经历了由广义的海牧农耕文化,到陆域农耕经济文化,再到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海洋文化的演变。但无论怎样进化发展,农耕文化都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和文化的根基。现代的青岛还拥有深厚的农村腹地,虽然乡镇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由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劳作方式、文化生活习俗,还根深蒂固地内嵌于乡村文化的沃土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农业向往具有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所以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改造,成为了一种文化景观形态。发现和挖掘古老且现代的与农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有特色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秉承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以及崇尚自然生态,重视循环节俭、趋时避害的作法,必将增强城乡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趋同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肥城桃花节、枣庄万亩榴园行等都是其中的具体体现。

四、山东文化特质的时代价值

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在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经济发展三个维度,可归结海洋、国际、齐鲁、人居、艺术、宗教、民俗、科教、工业、商贸、节庆、农耕等12个文化方面的特质,这些特质对建设大美山东,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明确山东的文化特质有助于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的基础与支撑。文化作为一种传承,是民族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可以明确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其独特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背景及其衍生出的特色民风民俗、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与丰厚的资源禀赋及其蕴含的发展活力,以及其超前的创新意识与现代价值理念及其辐射出的强大感召力,直接影响我省乃至全国社会发展规划的设计和路径选择,成為了我国文化自信动力的源泉之一。

其次,明确山东的文化特质有助于大力发展山东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稳增长、创新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路径选择之一,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对山东文化的特质进行分析和挖掘,有利于山东文化产业标志性产品的个性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选择差异化战略,选择蓝海而不是红海进行发展。

最后,明确山东的文化特质有助于树立山东形象及其塑造。传统的山东人忠厚朴实,热情大方,豪爽义气,人情味浓,责任感强。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最重,有时也会出现反面的形象,诸如比较保守而创新拘谨,比较豪气而变异为粗鲁等等。对山东文化特质的解读细化,是对山东旅游地的自然特色与文化精华的高度概括,有利于“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新跨越品牌形象的打造,有利于全面提升山东文化的无形价值,有利于山东文化产品主体功能的确定,从而为山东文化旅游产品突破竞争重围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李群.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 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青岛日报,2012-02-21(1).

赵少俐.地域文脉肌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以青岛为例[J].美术大观,2012(2):92.

刘增人,王焕良.青岛高等教育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王启顺.论青岛城市发展与海洋文化的关系[C]//第二届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上海海洋大学,2011:242-249.

[责任编辑 祁丽华]

作者:孟晓

上一篇:学生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全国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