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前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寻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方式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艺术潜能的开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元学前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多元学前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析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

一、有关于学前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管理规范性较差,幼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致使学前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此外,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不能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致使儿童在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不能全面落实,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融合。

1.学前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上个世纪末,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儿童整体发展的必要性,而整体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身体发展、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等。而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它可以分成不能的结构。儿童的记忆力品质、观察力品质、思维力品质、想象力品质和创造力品质等部分形成智力素质。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兴趣、性格等方面和能力构成儿童的个性素质。

2.学前素质教育可以健全儿童的人格

早在上个世纪,针对于儿童整体性发展,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已经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儿童人格的健全也离不开学前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性以及认知性都能够决定儿童的个性。学前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使儿童的智能和智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前素质教育基础特点

学前儿童的素质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先天性,其出生时具有遗传的心理素质,这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素质对于儿童的学前素质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能够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因此,在学期教育时期,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成熟时期的基础。而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之一就是学前素质教育,同时也是我国学校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三、提高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策略

1.对学前素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提高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对政府办园的职能进行落实,构建完整的财政支持结构,使学前教育的经费能够合理使用。同时,还要采用按生均拨款机制,使经费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保障。

2.學前素质教育的质量标准的建立要明确

学前素质教育要对教育专家的力量进行集中,把重心落到调研论证上,健全学前素质教育发展体制。结合幼儿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针对性的制定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家教方法的创新、教学原则的确立、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评价系统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

3.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素质

为了使学前素质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一定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国家的要求的标准,按照教师与幼儿的比例进行师资配置,幼儿教师要聘用优秀人才,保障幼师的教育资质。此外,还要切实对幼儿教师的权益进行维护,建立健全的工资制度,帮助幼儿教师解决职称问题,使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四、实施学前素质教育的要素

1.将潜在的智能素质进行开发

学前儿童处于人生开端的时期,容易受到影响,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学前儿童无时无刻不闪现出其智慧素质,根据相关大脑科学研究试验数据表明:大脑具有储存、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大脑约有145神经细胞,有1000万亿个信息单位的容量。人体大脑的首个加速阶段就是儿童的5到6岁成长阶段,这个时候的儿童脑细胞是非常活跃的,同时也相对敏感,因此,储藏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速度和质量较高。

2.科学的学前素质教育提倡多元智能的开发

学前素质教育是以大脑发育的规律作为基础的,要遵循儿童智能的递减法则进行素质教育实施。儿童智能的发展一般都是由迅速到缓慢的过程,在理想教育条件出生的儿童,其发挥智力潜能的几率较大,如果仅仅在儿童5岁时,才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会相对较晚;而如果在儿童10岁时,更晚的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也是在绝对理想教育环境的情况下,儿童这个阶段也只能将脑力的五分之三发挥出来。学前的素质教育实施的要素之一是符合全脑智能早期开发的特点,引导儿童能够在学前素质教育中进行科学的用脑。

五、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1.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的,首先学前儿童素质发展是由先天素质做主导的,随着儿童的慢慢接受素质教育,其主导发展变为后天素质,这是其优势由低级素质到高级素质的完美转换过程,儿童心理的素质的发展逐渐齐全。

2.动态性特点分析

未来学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方式将由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转换为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在情境活动中进行学前素质教育也是为儿童能够在社会交往中穿梭自如奠定基础,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幼师可以适当的创建相关的认知活动,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要学生理解四季变化为教学课程为例,首先幼师以多媒体视频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色彩缤纷的自然世界。

师:有没有小朋友能够答出一年当中的四个节气?

生:春、夏、秋、冬。

师:非常棒,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那大家能说出动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吗?……

未来学前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幼师可以利用艺术活动,来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儿童创造美、发现美、理解美和感受美,使儿童能够创造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

3.学前素质教育将由改造性教育转换为塑造性教育

儿童学前期是品质形成、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同时儿童在此过程中也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而学前素质教育能够把握民族素质教育的最宝贵时期,由传统的改造性素质教育转换为塑造性素质教育,使教育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应始于学前教育,它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早期的智能训练,同时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心身进行双向健康发展。同时,要对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观进行有效宣传,而实施学前素质教育是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义务和责任,更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聂薇

多元学前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以兴趣培养为途径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寻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方式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艺术潜能的开发。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潜能开发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儿童的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儿童的各项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随着对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及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实力的不断提升,全国约2.5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和等级考试脱颖而出,为当前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专业艺术人才储备。艺术素质教育更是彰显着社会的正能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前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的艺术教育可以挖掘幼儿身体各项潜能,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目的。

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对其身体素质、审美、情感、注意力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是学前儿童艺术潜能开发的重要途径,因为艺术学习的兴趣是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艺术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前儿童主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幼儿对艺术活动有兴趣,学前教育工作者用呵护好奇心、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持续、积极地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进而科学地提升艺术教育效果。

二、在兴趣中构建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模式

(一)明确目标,培养艺术潜能

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应为其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明确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以技能知识为基础,通过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以幼儿对艺术的好奇心、求知欲为根基,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使其获得能自觉领悟艺术的能力并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前儿童感受美、发现美的潜能得以提升。

(二)游戏为主,激发艺术热情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要以游戏为主,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环境,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开发其艺术潜能,使学前儿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陌生到熟悉,引导其在整个艺术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从而提升自身的表现力和自信心,调动学习激情,从而激发艺术潜能。

(三)物质满足,材料支撑艺术创作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物质的支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不同的物质材料作为支撑。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学前儿童提供相应的物质材料支撑其进行艺术创作,有多样的选择,对于艺术的创作也会有更多样的呈现方式。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经验自主选材,进而能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创作相应的艺术作品,使其在轻松愉悦中自由创作,表达自身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其艺术潜能。

三、学前儿童艺术潜能开发的主要途径

(一)尊重学前儿童艺术潜能

学前儿童身上与生俱来存在着对艺术感受力的巨大艺术潜能,他们有自身独特的视角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赞美生活及观察、发现其中奥妙。

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心理、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艺术门类,并选择幼儿自身喜爱的艺术形式发展创造力。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孩子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不同,认识并尊重学前儿童对艺术的感悟力,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激发自我表现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天性,引导其艺术潜能的开发,并推动其个性和谐发展,使其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前儿童艺术潜能

学前阶段和其他阶段的心理特点差异较大,在这一阶段对生活中的各项事物和艺术审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对艺术的感觉也十分敏锐。根据这一特点,艺术潜能开发要走进幼儿生活,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学前儿童艺术潜能开发的出发点。艺术教育的内容要切实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前儿童学习最近发展区,放开幼儿的手、眼、脑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捕捉美好的题材,在激发兴趣,开发创造力的同时提高艺术参与能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掘其艺术潜能。

例如,在3~4岁这一阶段,幼儿艺术潜能的开发可以侧重于运用幼儿的直观感受对社会进行观察和探索。通过对动物、植物以及人的观察模仿来感受生命的乐趣,并运用肢体动作、音乐或者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观察所得,以此找寻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发掘他们的喜好方向,开展针对性的潜能开发。

对于4~5岁学前儿童,可以增加部分人为干预和引导,在观察和探索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让他们艺术潜能的发展有章可循。

5~6岁的学前儿童精细动作机能提高,自身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具有较强的求知欲。针对这一阶段幼儿艺术潜能的开发,则可以进行精细化引导,帮助幼儿释放天性,将幼儿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用更加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坚持艺术潜能开发方式多样化

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与评价,它们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有机统一。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围绕兴趣培养这一主线进行。

1.幼儿为主,激发艺术感受

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首先要尊重幼儿人格,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注重幼儿艺术学习兴趣的启发,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个体的思维与心态有密切关系,幼儿所处的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创造力开展有重要作用,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在学前儿童艺术感知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编游戏化教程,趣味化训练,给学前儿童提供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艺术的兴趣,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享受艺术学习的过程,积极有效开发艺术潜能。同时,还应尊重并理解他们,顺应先天潜能,给予启发性引导,开放式答案,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高学前儿童审美感知,审美表现,有效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动机,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2.鼓励创造,多元艺术表达

在开发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过程中,应鼓励孩子多手段创造,多元化呈现艺术形式,将直观艺术感受用自身方式表达出来。在学前儿童整体感知艺术作品的同时帮助分析其中要素,鼓励大胆尝试,即兴创意练习,开发身体语言,拓展表现力、模仿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内在情感和艺术表演潜能,使其体会到艺术创作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引导其产生内心情感共鸣。要认识和尊重学前儿童潜在优势,使艺术潜能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3.反思评价,提升艺术潜能

鼓励学前儿童参与评价与反思,增强其活动主体地位,增加对活动的思考以及对艺术的审美与感受。随时把握幼儿情绪,并顺应兴趣激发艺术潜能,从而起到提高审美潜能的作用。对学前儿童作品的评价可采用心理暗示法,巧用表扬,增强幼儿学习自信,获取情绪上的满足感。

总之,提升學前儿童自身综合艺术素质,要科学引导他们以积极心态学习及观察周围生活,丰富其情感体验,以兴趣培养为主要途径,增强艺术潜能的开发能力,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表现欲望,提升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佩妮.幼儿艺术潜能开发幼儿艺术潜能开发[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22):5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课题“学前儿童艺术潜能的兴趣培养研究”(项目编号:SGH18H3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岳娜,女,硕士研究生,西安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舞蹈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岳娜

多元学前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纷繁复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做深入的教学问题分析,是解决学前专业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路径,在推进高校专业教育改革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关乎幼儿教育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环境下,积极进行学前专业教育课程优化,并解决现阶段学前专业课程问题,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水平,同时也是未来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用结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相对复杂,内容涉及文化、心理、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阐述,是为更好地进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工作科学性分析,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问题得以有效突出,为学前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部分基础建议[1]。

(一)教学结构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主要分为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及艺术教育三个方面。学前教育,作为开发和儿童思维逻辑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求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教学方面也能将与幼儿阶段儿童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做有效教学传播,以此保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综合质量。另外,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由于对知识理解能力有限,且对知识的接受强度相对较低,因此,需采用娱乐化教学手段,开展深层次的教学工作,通过幼儿教师对舞蹈、绘画及声乐等艺术表达形式的掌握,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模块,为幼儿更好地融入学前教育阶段,创造有利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课程结构

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文化课程部分,例如,政治课程、英语课程、高数课程等,该类课程设置主要用于丰富学生个人文化积累,使其在后续阶段的岗位工作方面,更好地发挥自主性优势。第二,艺术课程,基础内容有音乐、手工、美术等。艺术课程的设置,在于更好地对儿童开展教育,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入崗位工作环境。第三,心理学课程。该类课程多用于掌握儿童心理活动,通过分析儿童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项目,使高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能与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契合。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可行性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的可行性,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选择与应用,是否能在学生后续的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又或是是否通过课程精简与信息化教学对接等方法,减少部分多余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学前专业课程的设置能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2]。

(一)教育可行性

教育可行性,是对学前专业课程的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首先,应明确的是学前教育是一项庞大的教育对接工程,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输送,为启蒙教育发展做铺垫。因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选择,必须将学生个人意愿考虑在内,本着人性化教育推广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育才思路,做好科学的学前教育课程规划,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切实保障。其次,要了解的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分析教学形式、课程内容等要素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优先解决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个体问题,从个体教育向群体教育逐步靠拢,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学习诉求。最后,需改变的是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增强学前专业课程设计整体性,注重各主要课程间的有效衔接,优化现有的学前专业教育课程应用细节,使学前教育课程选择,能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教学主体优势。

(二)实践可行性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可行性,是阐述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应用,能否被学生有效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实践。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将舞蹈、声乐等课程作为研习内容之一,是充分考虑到学前专业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群体,主要以幼儿儿童为主,必须满足幼儿儿童的娱乐化教育发展需求,方可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个人能力。故而,学前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便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当前,学前专业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课程选用相对合理,但在专业课程教育应用方面,存在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信息陈旧及课程教育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高校学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有所下滑,学前教育对学生个人品格的束缚能力也随之下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饱受社会各界诟病,这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总体而言符合现有专业教育标准,但在教育课程选用及内容应用等方面,仍有部分细节问题待解决,需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教育标准、专业教育管理以及专业教育兴趣教学引入四个方面做进一步分析,使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3]。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内容陈旧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陈旧,主要指教育结构的优化先进性不足,未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地对部分教育信息做更替,教育课程的选用,也难以充分地突出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特征,不利于现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此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将趣味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模拟教学等内容,纳入学前专业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掌握多种儿童学前教育方法,一方面,便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更好地提高高校学前教育综合效率,提供新的教学捷径,改变传统枯燥的学前教育培养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成良性教育循环,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长效化开展,夯实结构性教学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管理能力不足

近年来,学前教育安全问题频出,学前教育教师个人品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学前教育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不仅是学前专业学生的个人问题,也涉及到高校专业教育管理、课程安排控制等各个方面。高校虽无法改变学生个人主体行为,但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学生素质教育做出进一步改变,不应一味地将学前教育安全问题,归咎于行业发展及教育组织方面。所以,学前教育素质管理尤为必要,应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课程比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弥补学前教育专业素质管理方面的不足,使学前专业教育工作的推进,与现代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契合。与此同时,高校要注重对育才育德教育思想理念的运用,强化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能够合理安排,能从一定程度上为学前教育行业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部分基础性教育帮助。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不统一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繁复,不同地区的教学文化特色不尽相同,使各个地区均有不同学前教育课程应用标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多地区的教育实践岗位,仅能在本地区开展专业就业工作,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更好地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产生一定的实际阻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确保学生能在不同教育发展环境下,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不统一的教学实施标准,则易对学生学前专业知识内容的运用产生部分程度的环境限制,使外界对学前教育教师形成教育水平不足的错误认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用,要统一各地区教育标准,充分考虑学生未来阶段就业需求,在突出地区教学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教育实施标准,使学前教育专业能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环境融为一体。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兴趣教育实践

兴趣教育,并非是小学、初中教学应用的专利,对于高校人才教育而言同样适用。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儿童教师培养的摇篮,也应通过兴趣教育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兴趣教育的基本特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做进一步教学铺垫。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忽略对兴趣教育的应用,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第一,高校对兴趣教育重视程度较低,未能根据专业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课程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群体对学前教育认识,便成为无休止的理论学习,不利于长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使专业教育水平大打折扣。第二,高校对兴趣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将兴趣教育列为低级教育策略,仅在课程安排方面注重面子教育,而脱离高等教育的本质,导致高校学生始终在低迷的状态下接受专业课程教育。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策略及问题解决路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必须从教育信息的应用方面做好及时更新,建立新的教育实践体系,强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运用,以推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学前教育要尽可能地统一教育管理标准,提高教育内容衔接紧密性,并创新教育管理新方法,为后续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科学组织,创设有利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信息化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同步,确保专业教育课程教学能与现代教育环境形成有效的信息交互,通过对信息网络体系的运用,增强教育信息更替的时效性。专业教育信息化改革,始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学前教育专业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完善,已形成了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信息化改革,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从教学教材的选用方面,做好多方面的信息收集,运用网络信息数据,对学前教育行业主体进行分析,在学生学前教育就业、学前教育规范等多个方面展开优化,保障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改革具有整体性。第二,要强化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学前教育行业发展信息,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策略,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实践,能切实地在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工作等诸多方面发挥实际的教育作用。

(二)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管理

素质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高校应严格控制专业教育管理标准,调整课程规划结构,将素质教育作为主要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管理,不应单方面地做教学系统设计,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发展角度出发,采用联动式教育考核机制,对学生个人素质问题开展分析,并及时地针对学生个体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教育疏导。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或个人素质考核未达到相关标准的学生,需重点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必要时,可采取医疗干预,有效解决学生个人素质问题,从而杜绝学前教育风险。在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方面,提高学前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为后续阶段学生的岗位工作,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

(三)统一学前教育课程应用实施标准

学前教育课程应用标准的统一,其本质是为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适应性不足问题,使学前专业学生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大幅提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同时为学前专业学生更好地融入岗位工作,营造有利的教育环境。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体相似度较高,但在部分选修课程方面,课程教学安排合理性相对不足。例如,儿童教育心理学,在学前专业教育方面应用较为普遍,不同地区由于受文化形态、教育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通常选择的教育方向有所差异,造成学生对于其他地区的儿童教育心理的掌握能力有所不足,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开拓儿童学前教育资源。对此,可以将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为两个部分,主体部分要基于学前教育发展大环境做教學课程讲解,而次要部分,则可根据地方的学前教育需求,制定相关课程教学方案,以此达到最佳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四)创新兴趣教学的学前专业教育新方法

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关键在于,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演变环境下,为社会体系结构建设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使人类文明向更高的维度迈进。但在此之前,夯实阶段性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增强教育体系发展的结构稳定性,方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反之,则使教育工作的推进成为好高骛远的一种思想表现形式。所以,为更好地贴近社会发展环境,必须不断地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地做好优化创新,尤其是基础性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形态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创新,建立多层次教育课程应用模块,确保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容纳性,使各类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均可充分地在课程教学方面发挥其基础优势,为未来阶段学前专业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创造更好的时代机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安排相对合理,但由于内容更替时效性不足,部分教育课程无法充分地发挥实际教学意义,必须根据现阶段的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地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选择,并做进一步的合理优化,积极地组织基础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课程的优化,为我国学前专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做深层铺垫。

参考文献:

[1]李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杨梦娜.学前教育专业二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策略[J].戏剧之家,2016(7):214.

[3]龚玉洁.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8(21):107—109.

(责任编辑:侯秀梅)

作者:敖敦

上一篇:语文试题评价管理论文下一篇: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