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理论论文

2022-05-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多元系统理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探讨了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和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问题。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载体的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团队分组对课程的效果影响,积极开展课程内的分层教学,达到既注重个体发展又带领整体进步的教学目的。

第一篇:多元系统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能学习评价

新一轮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均积极参予尝试、探索,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纵观各实验区的课改却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仍在延续使用传统的化学学习的评价体系,化学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普遍出现了滞后现象。如何根据科学的理论,建立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化学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化学实施适当的评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均与学生的智能特征相适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霍德华·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至少拥有以下八种智能: 1、语言智能:指口语及书写文字的运用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指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3、空间智能: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之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4、肢体-运动智能:指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5、音乐智能: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人际智能:指辨识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7、内省智能:指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指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这八种智能不同程度、方式的组合,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都同时拥有智能的强项和弱项。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而且人所具有的八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作为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八种智能要予以同样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不存在“差生”。因此,建立并实行与多元智能理论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化学教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化学技能的形成和运用,评价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方法及进行探究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学习化学实行多元评价,教学评价不再拘泥于化学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化学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更关注化学学习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用多元智能理论审思传统化学学习评价,构建多元智能学习评价

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它往往追求的是一种可量化的评价模式,其评价标准是固定的,强调用一个共同的、普遍的标准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表现出的评价内容局限、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简单等弊端越来越明显。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教师应积极欣赏每位学习者的长处和多元能力,透过多元评价,来落实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为此化学教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化学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学习评价,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

总体而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评价提倡激励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等特点。

2.1评价内容

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内容局限,主要集中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以检查学生对学过化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为主,评价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它强调的是课业学习的智力,而忽视了那些非智力因素;过分追求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化学、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抹杀了人的个性差异与特长。

针对传统学习评价内容局限的弊端,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提倡的是全面化的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化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是多唯的,要求不仅体现共性,更关心学生的个性;不仅关心结果,更关心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使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学习热情、合作态度等很多情意的培养与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情意领域的发展,进而再促进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

2.2评价主体

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情感性,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以致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造成学生对学习评价持一种应付、排斥或者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自然也就很难体现。

针对传统学习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者的角色由教师一人发展到教师、学生(包括他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甚至还包含有关课程教学的专家。多元智能学习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学习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积极、主动的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参与到了化学学习的评价活动中,学生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的参与者”,依据师生共同制订的化学学习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与目标的达到程度,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和改进学习,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信,能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发挥评价作用。学生的相互评价还有利于互帮互学、思维火花碰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看法,也能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改进。

家长作为评价者的新角色,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走进新课程,转变观念,既有利于家长具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层次,增强培养孩子化学素养的意识,也有利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家校对孩子教育的合力,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虽然不再是惟一的评价者,但仍然是“主要的评价者”,他是整个化学学习评价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协调者,有时担任主持者。

2.3评价方法

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方法简单,完全依赖于单纯的试卷测试评价,如单元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试成为检查学生学习接受情况的唯一手段,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核心标准,而忽视其他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考试虽然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考察感知、思维、记忆等部分认知能力,但不能够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真实发展水平。

针对传统学习评价方法简单的弊端,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提倡的是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形式的探索,例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或访谈、问卷调查、作业作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测验与考试、包含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评议法、评定量表等都是有效的评价方法。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在改革纸笔测验的同时探索评价方式、手段、工具的多样化。

2.4评价时机

传统学习评价主要是针对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以后,对这一段教学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果进行的测验与考试,是一种集中性终结评价。而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注重日常评价、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未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化学教师要创造各种办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中间与告一段落时,随时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的状况数据和资料,包括各种能体现学生在化学素养方面有变化的有价值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反馈、矫正或鼓励、导向的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总之,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强化了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3、实施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案例分析

多元智能学习评价提倡的是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例如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均为较为新颖的评价方法,现以“100 mL 2.0 mol/L NaCl溶液配制实验”的评定量表为例分析如何体现多元智能理论,落实多元化学学习评价。

首先从表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评价包含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即其学习评价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不仅是最终的实验结果,体现了评价时机的全程化;再从其评价内容上看,它不仅有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有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从评价结果一栏中不仅有教师评价也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综合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表的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他加强了对形成性的评价、表现性的评价,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量化记分,评价的定量结果较粗,更没有进行排名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对评价结果的呈现,并非只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或分数,重要的是它要求给出简洁的文字描述的评语,而评语中包含了对学生改进与提高的建议,使学生明确个性化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增强其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信心,促进其不断进步和综合素质、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4、实施多元智能学习评价实践的反思

多元智能学习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提倡激励性评价,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在实践中,有的化学教师总不停地抛出“不错、很好、真棒”这样的表扬,课堂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敢对学生进行批评并指出其不足;有的教师刻意淡化、回避学生间的竞争,对不同学生却给予无区别的评价。

其实,太多简单而雷同的表扬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带来更多的“迷失”, 而且一味的表扬鼓励,而不敢进行批评和指出问题,会使学生丧失努力的方向,这实际上是教师的失职。正确的多元智能学习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丰富多变并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激励性语言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利于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对自信心较强的优秀生,让他们回答较难的问题,给予赞誉鞭策,以此让他们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易错的问题,暴露他的错误,再肯定他的勇气,引导他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后进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激励,可以让他们回答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并加以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感。当然评价学生要尽量客观,表扬是老师对学生实质性的进步与积极思维的真诚肯定,批评是老师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和弥补不足的殷切希望。我们既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给予批评并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与途径。衷心的表扬和诚恳的批评,都是老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评价学生要尽量客观,还应注意不必刻意淡化竞争,回避竞争,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竞争。因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就有激烈的竞争,让学生在学校就学会用正当规则去合作去竞争,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去逐渐适应社会面对现实。区别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做到能理智地自信、自知、自爱、自省。但评价的定量结果宜粗不宜细,特别是不宜排名次。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到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改革的制约作用,且与教学过程的改革相比,学习评价的改革对于新课标实施有着更大的制约作用,可以说学习评价改革如不及时推进,整个课程改革势必难以深入。因此我们要融合多元智能理论改进化学学习评价,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分析学生的需求,策略性地实施多元化学学习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16

[4]余文森,谌启标.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朱如昌

第二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分层教学

[摘 要] 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探讨了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和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问题。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载体的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团队分组对课程的效果影响,积极开展课程内的分层教学,达到既注重个体发展又带领整体进步的教学目的。

[关 键 词] 多元智能理论;气动系统课程;分层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这里的“人”指每一个人,是对人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如布鲁姆所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个观点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多元智能的理念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缩写MIT)”,书中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并认为支撑多元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智力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后加入第九种,生存智慧)。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根据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发每个人的智力优势潜能,认识自己的智能特长,同时也发现并弥补单一智力的缺陷,以此建立合适个体教育发展的计划。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启示

中职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智力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为主导,而是将“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等其他智能综合发展的教育方式,更重视技能的运用、团体协作、一定的认知能力。

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在普通教育中表现出的较差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获得卷面考試中较低的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的要求,而选择就读职业学校。但多元智能理论证明,智能是多元的,没有谁更聪明,只有谁在哪一个领域更聪明,所以对中职教育来说,是在上帝向这些学生关闭一扇门的时候,找到另一扇还为他们敞开的窗。利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我们至少能从下述三个方面得到新的认识: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以枯燥的“题海战术”,而极少关注学生自我的探索意识和独立个体的智能发展。中职教育中以“工作为导向”“以工作技能为目标”,重点关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中职的课堂不再是“黑板+粉笔”,我们把“工厂”搬入学校,在伴以教学的“工作中”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脱离了普通教育的逻辑、语言能力为目标的体系后,中职教育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加入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所以在中职教学中应该配合综合能力的锻炼开发合适的多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塑造了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存在,虽然他们不理想的初中成绩代表着他们曾经是某个能力上的失败者,甚至这种失败影响到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但是作为中职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开发他们还未被发掘的潜能,以充分的活动、仔细的观察以及善意的表扬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之处,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获得德育教育的双丰收。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的分层

教学

墨子指出育人要“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伟大教育学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也深信“每个孩子在思维和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把多元智能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弱势变强,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或教学方法的区别化、或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区别化,让所有学生能得到个体的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的发展。

结合多元化智能理论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教学中,结合“任务引领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在气动实训室开展,将实训环节与实际工作内容结合设计“工作任务单元”,教学中以3~4人的小组为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按教学安排为“一体化”课程,既在实训条件下开展“技能+理论”的整体化教学,课时安排上采用全天6节课时连上,为课程单元的整体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

(一)分层教学下的学生课堂合作团队的组建

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从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小组,组成课堂协作团队,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对教学的影响极大,分组方式的不同对课堂中工作目标的完成、团队协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影响。

1.教师常用分组法

我们先看两种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分组方法:最普通的分组方式为按学号分组,如学生共18人,需分为6组,则有两种分法:(1)按学号顺序,1~3号为第一组,4~6号为第二组,以此类推;(2)1、4、7号为第一组,2、5、8号为第二组,3、6、9号为第三组,按此循环编组。另一种随机分组方法为抽签法,教师制作纸签与学生人数相等,签上注明组序号,随机抽签,号码相同的即为一组。

这两种分组方法有个共同点,小组成员之间在分组之前没有任何相关性,小组的组成完全是偶然性和随机性造成的,团队的结构完全是零散的。虽然分组比较简单、快速,但是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教师对小组开展活动的结果预期充满疑问,因为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凝结着单一个体共同的努力,包括分工、交流、协作等过程,而由于分组的随机性导致每个小组的水平层次、性格层次混乱,很有可能某个小组的协作能力很差,虽然能力水平达到要求但由于协作性差,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

2.学生自主分组

为了让小组的构建过程充分保证“合作”的顺利性,采用让学生自主分组的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组成小组后自己选出能力稍强的组长,最后将结果交于教师。

这样构成的合作小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学生会根据平常自己的人际关系选择合适的“工作伙伴”,保证工作协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考虑本组实力的因素,会适当根据学习水平综合配备人选。但是经常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个小组集合了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几个学生,而也有某个小组是班上成绩相对都靠后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别学生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落单”的情况。这样,教师必须花较大精力去协调最后的分组结果,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有效的开展,最不希望出现的则是因为分组中的“摩擦”,导致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3.本课程采用的“两维度综合型”分组形式

笔者深知学生小组分组的有效性对课程效果的直接影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请教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后采用了一种新的分组方式。首先,课程开始前积极与该班级班主任和部分学生接触,了解班级成员的成绩分布,尤其关注具有一定领导能力、学习自觉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并且要了解哪些学生属于平时与他人交流较少,动手能力较差。这样,笔者对整个班级进行了两个维度的分层,一个维度以成绩为标准,即智慧职能和逻辑智能因素;另一个维度以人际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综合因素为度量标准。在班主任及学生的帮助下,由教师确定数名团队的核心人物——组长。

將组长按综合能力排序,按第一组组长、第二组组长……排列,笔者授课班级24人,分8组,则现在1~8组的组长,先由8组至1组开始在剩下的学生中选择自己组内的第一名成员,再反过来由1组组长开始先选择自己组内第二名成员,每次顺序颠倒进行至最后。

这样分组的优势在于:(1)由教师确定的组长保证了团队整体工作开展的有序性,组长发挥其领导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己本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本组其他成员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由于分组环节中组员的确定由组长自己把握,则组长势必会平衡日常交际关系和本组实力的强弱,这保证了在团队活动中小组成员能积极交流学习、同时也均衡了各组之间的学习能力;(3)每个组在学习能力、其他智能优势两个维度都有体现,这也保证了成绩优秀学生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实现整个班级的共同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笔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协作充分、有效,气氛融洽,且各团队之间的竞争紧密而有序,不断推动新的学习气氛高潮。经常出现组长在课后主动对学习进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安装竞赛中组员为了保证整个组的荣誉而拼尽全力,各组之间也不时会有交流和沟通,整个学习气氛既愉悦又融洽。

(二)分层教学在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中的实施

分层教学体现了教育对人个体的发展,因某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均而以此为衡量标准将不同学生分类教学,以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不同阶段的进步,从而实现整体的进步。这在一般学校中体现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不同进度的班级,设立课程内容的深浅和教学速度的快慢。而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某一门课程上如何实现分层教学,让学得好的学生跑起来,学得稍慢的加快脚步,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工作后反映出的问题——同种技术应用于不同设备时,学生表现出知识灵活运用性差,只会操作见过的设备,对新设备无从下手。本课程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训练小组采用固定设备开展操作训练,现利用我校机电技术开放式实训中心的设备条件:气动实训室有巨林气动实训操作台、亚龙气动实训操作台,一体化流水线设备上还配备气动控制模块,利用气动技术在三种设备上的不同应用让“吃不饱”的学生展开训练。具体分层训练方式如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一种类型的设备后,从安装速度及规范性上提高要求;让部分学生开始对不同型号元件、设备进行熟悉和研究,达到灵活运用气动系统安装、控制技术的要求;允许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进行一体化流水线设备上开始部分模块(如分拣装置)的气动系统安装及正确调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量做到独立完成气动回路的正确安装,能根据故障现象合理调试系统达到正常工作的目的。

三、结语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其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作者:俞婕

第三篇:《多元与和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可喜成果

背景介绍:《多元与和谐——来自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报告》,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暨DIC国际合作项目组的研究、实践成果之一,其开展可追溯到2000年北京“开发学生潜能,深化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召开以及中美DISCOVER IN CHINA国际合作项目的正式建立。至今,7年过去,项目组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成果终于面世。

实践研究期间,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了试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群众性实践研究活动。他们执著务实的精神与探索创新的勇气,使这一成果无论在理论性、应用性,还是在广泛性、深远性上都让人心生感佩。它表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已经从原来的认识、介绍阶段发展到今天的试验、探究、应用阶段,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应用的跨越。

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并且好好读,好好用。这本书值得我们这么去做!

陶西平同志在序言中说道:“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的总结整理发表,我想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伟大进程中的一项可喜的成果。”

这确实是一项可喜的成果!

可喜之一,它实现了对教育改革的系统梳理与把握。教育改革虽然已进行多年,但很多教师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无数个“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层面,缺乏系统认识与深刻把握。但多元智能理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让我们将零碎的教改认识梳理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鲜明的系统。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不是一个个零碎的个体,而是新智能观引发的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

可喜之二,它解决了西方理论与中国语境的对接问题。课题研究的定位之一是“借鉴”,即要以“借鉴”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理论,不是移植,也不是本土化。因此,研究中的绝大多数成果都是“借鉴”之后再创造的产物,如利用多元智能开发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综合实践课虽然与西方的核心知识主题课,存在很大差别,但相对于核心知识主题课却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语境。

可喜之三,它注重了理论的实践应用功能。全书正文共6章,除了第一章就理论本身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之外,其它5章全部是理论的实践运用。第二章,“少就是多”的课程设置原则,是理论在课程设置领域的应用;第三章,以德启智,塑造健全人格,是理论在德育领域的应用;第四章,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及第五章,“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是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运用;第六章,借鉴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实践探索,是理论在评价领域的运用。另外,全书还从试验区、试验学校选取了大量个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行动。□

其他推荐:

《加德纳论多元智能》(齐建芳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作为《多元与和谐》的补充材料来使用。如果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仍心存困惑,渴望获得更多的原著支持,这本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它以语录体的形式辑录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粹,使你能够以简便的形式直面原著核心,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思想的精华。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郭瞻予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教师的职业生涯,让你觉得倦怠;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让你觉得繁重;如果教师的职业价值,让你觉得黯淡,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轻松的文字、活泼的结构、温暖的慰藉,或许会给你带来几许心灵的明媚。

上一篇:结构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3g通信技术论文